KR2n0011 經義考-清-朱彝尊 (master)


[278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經義考卷二百七十九
          翰林院檢討朱彝尊撰
   擬經十二/
王氏通/中説
  唐志五卷或作十卷/
   存
 李翊曰理有是者而辭章不能工王氏中説是也
[278-1b]
 阮逸序曰周公聖人之治者也後王不能舉則仲尼
 述之而周公之道明仲尼聖人之備者也後儒不能
 達則孟軻尊之而仲尼之道明文中子聖人之修者
 也孟軻之徒歟非諸子流矣蓋萬章公孫丑不能極
 師之奥盡錄其言故孟氏章句畧而多闕房杜諸公
 不能臻師之美大宣其教故王氏續經抑而不振中
 説者子之門人對問之書也薛收姚義集而明之唐
 太宗正觀初精修治具文經武畧髙出近古若房杜
[278-2a]
 李魏二溫王陳輩迭為將相實永三百年之業斯門
 人之功過半矣正觀二年御史大夫杜淹始序中説
 及文中子世家未及進用為長孫無忌所抑而淹尋
 卒故王氏經書散在諸孤之家代莫得聞焉二十三
 年太宗没子之門人盡矣惟福畤兄弟傳授中説於
 仲父凝始為十篇今世所傳本文多殘闕誤以杜淹
 所撰世家為中説之序又福畤於仲父凝得關子明
 傳凝因言關氏卜筮之驗且記房魏與太宗論道之
[278-2b]
 美亦非中説後序也蓋同藏緗帙卷目相亂遂誤為
 序焉逸家藏古編尤得精備亦列十篇實無二序以
 意詳測文中子世家乃杜淹授與尚書陳叔達編諸
 隋書而亡矣關子明事具於裴晞先賢傳今亦無存
 故王氏諸孤痛其將墜也因附於中説兩間且曰同
 志淪殂帝閽悠邈文中子之教鬱而不行吁可悲矣
 此有以知杜淹見抑而續經不傳諸王自悲而遺事
 必錄後人責房魏不能揚師之道亦有由焉夫道之
[278-3a]
 深者固當年不能窮功之遠者必異代而後顯方當
 聖時人文復古則周孔至治大備得以隆之昔荀卿
 揚雄二書尚有韓愈栁宗元刪定李軌楊倞注釋況
 文中子非茍揚比也因為引注以翼斯文夫前聖為
 後聖之備古文乃今文之修未有離聖而異驅捐古
 而近習而能格於治者也皇宋御天下尊儒尚文道
 大淳矣修王削霸政無雜矣抑又跨唐之盛而使文
 中之徒遇焉彼韓愈氏力排異端儒之功者也故稱
[278-3b]
 孟子能拒楊墨而功不在禹下孟軻氏儒之道者也
 故稱顔回能與禹稷同道愈不稱文中子其先功而
 後道歟猶文中子不稱孟軻道存而功在其中矣唐
 末司空圖嗟功廢道衰乃明文中子聖矣五季經亂
 逮乎削平則栁仲塗宗之於前孫漢公廣之於後皆
 云聖人也然未及盛行其教噫知天之髙必辨其所
 以髙也子之道其天乎天道則簡而功宻矣門人對
 問如日星麗焉雖環周萬變不出乎天中令推策揆
[278-4a]
 影庶髣髴其端乎大哉中之為義在易為二五在春
 秋為權衡在書為皇極在禮為中庸謂乎無形非中
 也謂乎有象非中也上不蕩乎虚無下不局於器用
 惟變所適惟義所在此中之大畧也中説者如是而
 已李靖問聖人之道子曰無所由亦不至於彼又問
 彼之説曰彼道之方也必也無至乎魏徵問聖人憂
 疑子曰天下皆憂疑吾獨不憂疑乎退謂董常曰樂
 天知命吾何憂窮理盡性吾何疑舉是深趣可以類
[278-4b]
 知焉或有執文昧理以模範論語為病此皮膚之見
 非心解也逸才微志勤曷究其極中存疑闕庸俟後
 賢仍其舊篇分為十卷
 宋咸曰文中子乃後人所假託實無其人
 李覯曰文中子之言聖人之徒也而傳之者非其人
 吾觀中説謂所傳者姦詐無禮之人也世誚房魏輩
 不稱師顧諸公何如人也竊人之財猶謂之盜學焉
 而不知所由來固小人矣然其佐唐命基太平行事
[278-5a]
 灼見非小人也非小人而不稱師未嘗以為師也明
 矣隋書魏公所述常人或得一傳而無王通云者豈
 躬為弟子而忽忘如是乎或謂以長孫無忌怒故夫
 魏公引義諫諍不為天子屈豈憚一無忌而削其師
 哉蓋文中子教授河汾間迹未甚顯没後門人欲尊
 寵之故扳太宗時公卿以欺後世耳懼其語之泄乃
 溢辭以求媚孔子之時周王魯公非有遺也至修春
 秋尊京師别内外戀戀不能已江都弑煬帝而文中
[278-5b]
 子曰天其或者将啟堯舜之道吾不與焉命也其如
 君臣之禮何孔子於孟㦤子季康子稱對稱名楊素
 蘇夔李德林隋之大臣且非弟子而謂之請見又名
 之其如上下之禮何吾故謂傳者奸詐無禮之人也
 鄭獬曰中説李德林請見援琴鼔蕩之什又問禮於
 關子明是二者其妄不疑
 晁公武曰右隋王通之門人共集其師之語為是書
 通行事於史無考獨隋唐通錄稱其有穢行為史臣
[278-6a]
 所削今觀中説其迹往往僭聖人摸擬竄竊有深可
 怪笑者獨貞觀時諸將相若房杜李魏二溫王陳皆
 其門人予嘗以此為疑及見李德林關朗薛道衡事
 然後知其皆妄也通生於開皇四年而德林卒以十
 一年通適八歲固未有門人通仁壽四年嘗一到長
 安時德林卒已九載矣其書乃有子在長安德林請
 見歸援琴鼔蕩之什門人皆沾襟關朗在太和中見
 魏孝文自太和丁巳至通生之年甲辰蓋一百七年
[278-6b]
 矣而其書有問禮於關子明隋書薛道衡傳稱道衡
 仁壽中出為襄州總管至煬帝即位召還本紀仁壽
 二年九月襄州總管周揺卒道衡之出當在此年矣
 通仁壽四年始到長安是年髙祖崩蓋仁壽末也又
 隋書稱道衡子収初生即出繼族父儒養於儒宅至
 於長成不識本生其書有内史薛公見子於長安語
 子收曰汝往事之用此三事推焉則以房杜輩為門
 人抑又可知已
[278-7a]
 洪邁曰王氏中説所載門人多貞觀時知名卿相而
 無一人能振師之道者故議者往往致疑其最所稱
 髙弟曰程仇董薛考其行事程元仇璋董常無所見
 獨薛收在唐史有列傳踪跡甚為明白收以父道衡
 不得其死不肯仕於隋聞唐髙祖興將應義舉郡通
 守堯君素覺之不得去及君素東連王世充遂挺身
 歸國正在丁丑戊寅歲中丁丑為大業十三年又為
 義寧元年戊寅為武德元年是年三月煬帝遇害於
[278-7b]
 江都蓋大業十四年也而杜淹所作文中子世家云
 十三年江都難作子有疾召薛收謂曰吾夢顔回稱
 孔子歸休之命乃寢疾而終殊與收事不合歲年亦
 不同是為大可疑者也又稱李靖受詩及問聖人之
 道靖既云丈夫當以功名取富貴何至作章句儒恐
 必無此也今中説之後載文中子次子福畤所錄云
 杜淹為御史大夫與長孫太尉有隙按淹以貞觀二
 年卒後二十一年髙宗即位長孫無忌始拜太尉其
[278-8a]
 不合於史如此故或者疑為阮逸所作如所謂薛收
 元經傳亦非也
 王明清曰文中子隋末大儒歐陽文忠公宋景文脩
 唐書房杜傳中略不及其姓名或云其書阮逸偽作
 未必有其人然唐李習之嘗有讀文中子而劉禹錫
 作王華卿墓誌序載其家世行事甚詳云門多偉人
 則與書所言合矣何疑之有又皮日休有文中子碑
 見於文粹
[278-8b]
 陳亮曰文中子講道河汾門人咸有記焉其髙弟若
 董常程元仇璋蓋嘗參取之矣薛收姚義始綴而名
 之曰中説凡一百餘紙無篇目卷第藏王氏家文中
 子亞弟凝晚始以授福郊福畤遂次為十篇各舉其
 端二字以冠篇首又為之序篇焉惟阮逸所著本有
 之至龔鼎臣得唐本於齊州李冠家則以甲乙冠篇
 而分篇始末皆不同又本文多與逸異然則分篇序
 篇未必皆福郊福畤之舊也昔者孔氏之遺言蓋集
[278-9a]
 而為論語其一多論學其二多論政其三多論禮樂
 自記載之書未嘗不以類相從也此書類次無條目
 故讀者多厭倦予以暇日參取阮氏龔氏本正其本
 文以類相從次為十六篇其無條目可尋與凡可略
 者往往不錄以為王氏正書蓋文中子没於隋大業
 十三年五月是歲十一月唐公入關其後攀龍附鳳
 以翼成三百載之基業者大略嘗往來河汾矣雖受
 經未必盡如所傳而講論不可謂無也然智不足以
[278-9b]
 盡知其道而師友之義未成故朝論有所不及不然
 諸公豈遂忘其師者哉及陸龜蒙司空圖皮日休諸
 人始知好其書至本朝阮氏龔氏遂各以其所得本
 為之訓義考其始末皆不足以知之也 又曰以中
 説方論語以董常比顔子與門人言而名朝之執政
 者與老儒老將言而斥之無婉辭此讀中説者之所
 同病也今按阮氏本則曰嚴子陵釣於湍石爾朱榮
 控勒天下故君子不貴得位龔氏本則曰嚴子陵釣
[278-10a]
 於湍石民到于今稱之爾朱榮控勒天下死之日民
 無得而稱焉故摹倣論語者門人弟子之過也龔氏
 本曰出而不聲隱而不没用之則成舎之則全阮氏
 本則因董常而言終之曰吾與爾有矣故比方顔子
 之迹往往多過内史薛公使遺書於子子再拜而受
 之推此心以往其肯退而名楊素諸公哉薛公謂子
 曰吾文章可謂淫溺矣子離席而拜曰敢賀丈人之
 知過也謂其斥劉炫賀若弼而不婉者過矣至於以
[278-10b]
 佛為聖人以無至無迹為道以五典潛五禮錯為至
 治此皆譔集中説者抄入之將以張大其師而不知
 反以為累也
 林希逸曰通之中説模倣論語之文倣規為圓模矩
 作方而無一出於胸臆徒掇聖人之句法以為能將
 以求其工適足以露其拙耳
 陳振孫曰唐志五卷今本第十卷有文中子世家房
 魏論禮樂事書關子明事及王氏家書雜錄舊傳以
[278-11a]
 此為前後序非也又有龔鼎臣注自甲至癸為十卷
 而所謂前後序者在十卷之外亦頗有所刪取李格
 非跋云龔自謂明道間得唐本於齊州李冠比阮本
 改正二百餘處
 王應麟曰中説前述云隋文帝坐太極殿召見因奏
 太平之策十有二焉按唐㑹要武德元年五月改隋
 太興殿為太極殿隋無此名
 潘音曰揚子雲法言王仲淹中説專模倣聖人言語
[278-11b]
 然道理尚未透悟
 呉師道曰文中子書强引唐初文武名臣以為弟子
 然其歲月事實牴牾乖刺終不足以掩後世之耳目
 也
 楊廉曰文中子作中説以擬論語孔子何人乃敢擬
 之宜朱子有小兒瓦屋之譏也
 羅欽順曰文中子議論先儒蓋多取之至於大本大
 原殊未有見觀其稱佛為西方之聖人可以知其學
[278-12a]
 術矣
 鄭瑗曰王氏中説或謂宋阮逸偽作陳同父類次之
 謂阮氏本與龔鼎臣本文各不同逸或不能無增損
 於其間此啓後人之疑也
 王世貞曰昔人謂文中子之髙弟子房杜李魏諸賢
 皆貴為貞觀將相而未有一言及其師以是為疑若
 予所疑固不止是孔門七十子齒莫過於顔路季路
 然非有過於夫子者至考房杜李魏諸賢皆北而事
[278-12b]
 文中子而皆長於文中子文中子以開皇四年生以
 大業十三年卒壽僅三十四爾李衞公以貞觀廿三
 年卒年七十九魏鄭公以貞觀十七年卒年七十三
 當並長文中子十六歲也房梁公以貞觀二十二年
 卒年七十一當長文中子九歲也杜密公以貞觀二
 年卒年四十六當長文中子四歲也文中子固十五
 而抗顔為人師然豈必處處作項槖哉
 胡應麟曰王仲淹著中説唐宋以還知之者十而三
[278-13a]
 罪之者十而七疑之者十而九仲淹生隋季世遁跡
 閭巖一時與遊董常數子而外毋論房李王魏若風
 馬牛不相及即薛收杜淹識者亦疑焉李密李靖皆
 英雄氣吞一代劉炫生徒遍四方薛道衡李德林之
 才名楊處道賀若弼之幹略當時聲譽俱遠出河汾
 上矧詩書禮樂槩非六朝所急一處士談周公仲尼
 諸人日僕僕候其門乎仲尼大聖微生畝直斥其名
 葉公太宰之問率孫辭以對以炫之矜弼之愎素之
[278-13b]
 鉅姦道衡之輕薄彼其於文中奚有甚矣阮逸輩之
 過勞其心也
 唐公文獻曰文中子書所謂正禮樂讚易道以之續
 經者率散逸惟中説十篇傳於今中述勸講之旨出
 處之迹甚備其言平易而易知亦切近而易行沈深
 而不僻博雅而不肆於諸子中得聖人之言之似者
 也
 蕭雲舉曰文中子受書春秋於李育學詩於夏琠問
[278-14a]
 禮於闗子明正樂於霍汲考三易之義於族父仲華講道
 河汾所為中説其辭約其致深其議該而宏因事考
 類分宗辨目足以不朽彼以僭罪之者苛矣
 王圖曰仲淹中説十篇或議其擬論語為僭然當正
 學湮廢之餘獨能尊推孔氏其氣象似顔子而用世
 之志又大類孟子
 全天叙曰王氏中説大約借孔子以自尊亦所以尊
 孔子也
[278-14b]
    按王氏中説證之隋唐國史無不紕謬故宋
    咸直謂無其人而昭德晁氏鄱陽洪氏弇州
    王氏辨之尤詳黄巖戴氏著有中説辨妄一
    編惜其失傳莫有繼之者顧講學諸公讀書
    不論其世專尚言辭遂據無稽之言以子虚
    無是公巋然配食孔氏之廡而典禮家末有
    敢議焉者何歟
戴氏良齊/中説辨妄
[278-15a]
   佚
燕君武孝經
   佚
    右見抱朴子有龍虎三囊辟兵符蓋道書也
沈氏若/廣孝經唐藝文志作徐浩/
  廣志十卷
   佚
 唐㑹要乾元二年十一月四明山人沈若進廣孝經
[278-15b]
 十卷制授祕書郎集賢院待詔
張氏士儒/演孝經
  唐志十二卷
   佚
員氏半千/臨戎孝經
  唐志二卷
   佚
郭氏良輔/武孝經
[278-16a]
  唐志一卷
   佚
 王應麟曰唐郭良輔設太公孫子問荅倣孝經篇第
 以述武事
李氏遠/武孝經
  宋志一卷
   佚
鄭氏女孝經
[278-16b]
  宋志一卷
   存
 鄭氏進表曰妾惟天地之性貴剛柔焉夫婦之道重
 禮義焉仁義禮智信者是謂五常五常之教其來遠
 矣總而為主實在孝乎夫孝者感鬼神動天地精神
 至貫無所不達蓋以夫婦之道人倫之始考其得失
 非細務也易著乾坤則陰陽之制有别禮標羔雁則
 伉儷之事實陳妾每覽先聖垂言觀前賢行事未嘗
[278-17a]
 不撫躬三復歎息久之欲𬗟想餘芳遺踪可躅妾姪
 女特蒙天恩策為永王妃以少長閨闈未嫺詩禮至
 於經誥觸事面牆夙夜憂惶戰懼交集今戒以為婦
 之道申以執巾之禮並述經史正義無復載乎浮辭
 緫一十八章各為篇目名曰女孝經上至皇后下及
 庶人不行孝而成名者未之聞也妾不敢自專因以
 曹大家為主雖不足以藏諸巖石亦可以少補閨庭
 輒不揆量敢兹聞達輕觸屏扆伏待罪戾謹言
[278-17b]
 宋史侯莫陳邈妻鄭氏撰
 祁承璞曰載内訓全書
石氏恪/女孝經像
  一卷
   佚
 宣和畫譜石恪字子專成都人工畫道釋人物孟蜀
 平至闕下授以畫院之職不就力請還蜀詔許之今
 御府所藏有女孝經像八
[278-18a]
李氏公麟/女孝經相
  二卷
   佚
賈氏元道/大農孝經
  宋志一卷
   佚
綦氏師元/道孝經
  宋志一卷
[278-18b]
   佚
闕/鶚/佛孝經
  宋志一卷
   佚
 宋史舊題名鶚不知姓
劉氏炫/酒孝經
  唐志一卷
   佚
[278-19a]
 劉知幾曰俗所傳有雞九錫酒孝經房中志醉鄉記
 或師範五經或規摹三史雖文皆雅正而事悉虚無
皇甫氏松/酒孝經
  宋志一卷
   佚
亡名氏醫孝經
  一卷
   未見
[278-19b]
馬氏融/忠經
  一卷
   存
    按忠經蓋擬孝經而作攷之隋唐經籍藝文
    志俱不載恐是偽託扶風馬氏者
林氏慎思/續孟子
  二卷
   存
[278-20a]
 慎思自序曰孟子書先自其徒紀言而著予所以復
 著者蓋以孟子久行教化言不在其徒盡矣故演作
 續孟
 崇文緫目續孟子二卷唐咸通中林慎思撰慎思以
 孟子七篇非軻自著書而弟子共記其言不能盡軻
 意因傳其説演而續之
 劉希仁序曰自文中子有續經書唐水部郎林䖍中
 亦有續孟子然續經竟無傳者郊畤之責而續孟今
[278-20b]
 行於世者有名孫元復焉七篇之書先儒謂最有關
 於聖門而溫國文正公乃作疑孟至謂瞽瞍殺人非
 孟子之言韓昌黎固謂軻之書非自著其徒萬章公
 孫丑相與記軻所言程子遂以瞽象之事乃萬章傳
 聞之誤耳續孟之作又豈以阮逸所謂萬章公孫丑
 不能極師之奥盡錄其言故孟氏章句略而多闕今
 觀水部公出其仁義之言而善於敷演長於譬喻如
 曰堯之比户可封不有四凶乎紂之比屋可誅不有
[278-21a]
 三仁乎以其大而舉之不以其小而廢之斯言蓋得
 之矣不寧唯是孟子言必曰仁義公之治邑民懷其
 惠臨難不求茍免仁之至義之盡可謂善學孟子者
 矣克齋林公稱為吾閩千載不朽之士豈吾欺哉咸
 淳癸酉上春
 呉鑑明序曰堯舜周孔之道至孟軻斬焉不傳伸蒙
 子作書續孟此其自任者豈淺淺也然生值唐亂官
 不過令長才志不見知於時斥罵逆巢抗首白刃孟
[278-21b]
 氏可作顧不謂豪傑大丈夫哉所恨事不載史徒得
 故老傳説四五百年不休續孟子伸蒙卷目雖具藝
 文志今世所傳者殆放失其本真矣史書果可盡信
 哉可傳者不錄所錄者又將泯泯而無傳伸蒙子何
 為其生死不遇也哉元統三年南康曹侯明源來宰
 長樂始訪其子孫於稠岩之野為之築室立祠表其
 大節而暴之天下耳目是不惟昭忠烈正人倫亦使
 世俗知為善之可願雖掩抑百年猶遇仁賢君子以
[278-22a]
 傳其名也余既悲伸蒙之志又嘉曹侯之為政能有
 所建明故為之叙贊以見有善者名無不聞而循吏
 之化民成俗固自有道也贊曰唐室不競以利稗政
 上替下陵用勦民命維閩伸蒙抗志續孟昌言仁義
 以藥時病不能者天出宰萬年巢賊稱帝萬乘南遷
 百寮鼠竄比肩從叛一人抗節羣醜駭亂蒙死則那
 偷生幾何較其短長得喪孰多夫既殞身遑恤厥名
 紀錄失官惟國無人邑老相傳彌遠彌在將五百年
[278-22b]
 始遇賢宰賢宰為誰明源曹公美俗旌賢不泥簿文
 躬駕之野訪求後昆樹祠學宫風於四遠匪私伸蒙
 忠義是勸稠岩之野青青楓陰胡晦于昔而白于今
 我師子輿好善是喜勒辭岩石彰其美德
 程鉅夫序曰續孟二卷唐林公慎思所作其書列於
 唐藝文志宋崇文總目夫以孟子才號亞聖書次六
 經自司馬遷揚雄韓愈之徒尊信篤好以為大有功
 於聖門至司馬光李覯輩乃著書譏毁學者固自有
[278-23a]
 次第哉二書免於世俗之見亦幸矣夫然二書文深
 義密諄切反復不悖於聖人之道誠有補於世教也
 公字䖍中福州長樂人兄弟五人同讀書於稠岩山
 之石室公中咸通十年第又中宏詞抜萃科賜其鄉
 曰芳桂里曰大宏由祕書省挍書郎至尚書水部郎
 中黄巢犯長安罵賊而死蓋賢者也其幾世孫崇萬
 來京師求予序之崇萬今為浮屠氏云延祐改元四
 月晦
[278-23b]
 蒲道源後序曰亞聖七篇之書謹義利之辨明王霸
 之分知言養氣盡心知命擴善端闢邪説粹然一出
 於正度越諸子獨列於經韓子以為功不在禹下程
 子以為發前聖所未發其尊之也至矣予觀伸蒙子
 林先生續孟子二卷其自負為何如哉惜其生於唐
 季屈於下僚不克展其志然能不染巢賊之汚竟罵
 而死合乎孟子舎生取義之説良可欽仰非世之大
 言無實者比昔揚雄凖易王通擬經不免後世之議
[278-24a]
 然皆一代儒宗也孟子曰若夫豪傑之士雖無文王
 猶興伸蒙子其庶幾焉
 閩書林慎思字䖍中長樂人咸通十年登第自挍書
 郎至水部郎中萬年縣令黄巢冦長安迫以偽祿不
 屈罵賊死慎思謂孟子七篇非其所著書而弟子所
 記不能盡孟子意因傳其説演而續之作續孟子又
 有伸蒙子書
 陳英觀序曰孟子稱能言距楊墨者聖人之徒也夫
[278-24b]
 能言未必能行孟子直以聖人之徒與之不己過乎
 言者既與則行者可知已伸蒙子續孟之作將以言
 詒天下者也予謂伸蒙方著書時未必先知其身之
 死於賊伸蒙既以義死續孟雖不作可也書之存亡
 史之得失又烏能為伸蒙子之有無立祠表義伸蒙
 亦何心之有抑人心之所以不死者其在是乎
 黄堯臣序曰孟子談仁義數萬言一以正人心為己
 任伸蒙子續孟其有孟子之心乎哉然伸蒙處黄巢
[278-25a]
 之亂以萬年令罵賊死官方其罵賊豈不知其必死
 哉義在於死而不利於茍生也質之孟氏非所謂真
 知仁義之辨者哉漢揚雄擬論語作法言既而倍漢
 事莽是雄非特漢罪人固聖門之罪人已即雄而視
 伸蒙子豈可同日語哉昔朱文公作通鑑綱目書雄
 為新莽大夫今南康曹侯築室以祠伸蒙曹侯之心
 即文公之心者也噫使天下邑宰皆如曹之用心世
 道其不復古乎
[278-25b]
    按慎思之死甚烈而新舊唐書忠義傳中俱
    不列其名何也續孟子十四篇一曰梁大夫
    二曰梁襄王三曰樂正子四曰公都子五曰
    髙子六曰公孫丑七曰屋廬子八曰咸丘蒙
    九曰齊宣王十曰萬章十一曰宋臣十二曰
    莊暴十三曰彭更十四曰陳臻
 
 經義考卷二百七十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