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2n0011 經義考-清-朱彝尊 (master)


[251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經義考卷二百五十一
          翰林院檢討朱彝尊撰
   羣經十三/
陳氏仁錫/六經圖考
  三十六卷
   未見
王氏啓元/清署經談
[251-1b]
  十卷
   未見
 鄭玥曰啓元字心乾馬平人天啓壬戌進士改庶吉
 士授檢討
馮氏一第/十三經借課
   佚
 髙世泰曰崇禎十六年八月張獻忠陷長沙孝亷馮
 一第死之一第字椳公天啓丁夘舉於鄉著有十三
[251-2a]
 經借課
孫氏承澤/五經翼
  二十卷
   存
 承澤自序曰曩時海内藏書家稱汴中西亭王孫予
 官汴時西亭已歿與其孫永之善因得盡窺其遺籍
 約十萬餘卷尤重經學中多祕本世所鮮見予雖困
 頓簿書日借其經學一類課兒軰抄錄之攜歸京師
[251-2b]
 壬午河決王孫之書盡沈洪流中頼予家猶存其什
 一至甲申之變予家玉鳬堂積書七萬餘卷一時星
 散無復片紙存者是歲秋冬僵卧城東魚藻池上書
 賈荷書來售多予家故本封識宛然泫焉欲涕又中
 祕故藏狼藉於市間質衣物收之病廢之餘猶取諸
 書有裨經學者或錄其序䟦或錄其論説久之成帙
 數年以來朝焉夕焉饑當食寒當衣孤當友病當藥
 石者惟此是賴禹航嚴子顥亭省母南還别予退谷
[251-3a]
 因託而梓之以公同志老病餘生名根久斷非敢以
 此侈該博也古人遺書日就銷滅經學之書存世者
 尤鮮嘗一臠而知全鼎則經翼諸篇誠窮理者之所
 必資也顥亭之意與予相同而予更識其聚散之感
 如此
 朱彛尊序曰古之仕焉而已者歸教其鄉里尊之曰
 先生親之曰父師王者養之則曰國老乞言合語載
 諸惇史授數而論説之若傳記所稱老彭老聃皆殷
[251-3b]
 周之國老而遲任周任之言殆即惇史之文也漢之
 時伏勝張蒼轅固博士江翁胡母生杜子春之徒多
 以耆耋教授弟子蓋聖人之道莫備乎經學者必老
 成人是師庻學有綂而道有歸然守一家之説足以
 自信不足以析疑惟衆説畢陳紛綸之極而至一者
 始見故反約之功貴於博學而詳説之也吏部侍郎
 宛平孫先生年八十矣好學不倦集漢以來諸儒五
 經序義分為二十卷名曰五經翼給事中餘杭嚴公
[251-4a]
 鏤版行之先生凡五致書命予為序予惟經學之不
 明非一日矣自漢迄唐各以意説散而無紀其弊至
 於背畔貴有以約之此宋儒傳注所為作也今則士
 守繩尺無事博稽至問以箋疏茫然自失則貴有以
 廣之先生是書所為述也當萬厯中周藩宗正灌甫
 藏書八萬餘卷至黄河水決遺籍盡亡初先生知祥
 符縣事時從其孫永之借鈔諸經義後又益以祕閣
 流傳諸書故多世所未見者予不學未能發明五經
[251-4b]
 之藴因述先生之老而好學無愧於古之致仕者以
 為當世法俾讀其書若見惇史且及其采輯所從來
 蓋歴數十年而始成洵匪易矣嚴公亦與予善其勤
 學下士相等事三老者必有五更告於先生者必及
 君子然則舍嚴公其誰也
顔氏茂猷/五經講宗
  六卷
   存
[251-5a]
陳氏龍正/朱子經説
  十四巻
   存
 龍正自序曰朱子語類畧定頗無憾惟説經一類占
 且大半私念傳注者朱子生平精力之所聚也各附
 經以見未甞入本集此實傳注之餘而獨攙入語中
 為一類顧又獨多於衆類綱紀非稱譬之車以載物
 而物跨於車室以處人而人壯於室曷不别為一書
[251-5b]
 使窮經者尤便考證乎攜入都以示伯玉而未質也
 伯玉讀之踰月喜甚謂立義起類更置先後裁併條
 句渾然燦然莫可易者惟説經宜提出别行更快人
 意予聞躍然事固有不約以孚如斯者所以懐來遂
 決但朱子當年或因門人執經問難旁及他事與經
 指絶不相渉則移從各類或他類中有專為經文經
 義發明亦移入説經凡以益於省觀使人無茫然混
 淆之困而已聖作明述皆欲置人清辨之地也去其
[251-6a]
 混淆與以清辨意者因説經之意以通經意者歟
 又序曰嗚呼此予所為朱子經説原序也越四年為
 甲申而有三月十九之事伯玉殉難最先最烈與劉
 宫諭理順並軌焉念海内同志不過數人而學同者
 尤鮮以禪染方熾或明承或暗隨求其純以孔孟之
 學晝夜相切磨者在京邸時惟伯玉暨劉公耳至其
 臨大節也皆卓絶嗚呼正學不足以益人顯遂而足
 以固人忠貞兹非其明驗耶伯玉已矣今而後復有
[251-6b]
 好研經術好讀語錄由程朱溯孔孟孳孳問難相對
 無倦者天南地北屬之何人不數月間遂成隔世每
 展卷輒澘然長歎
陳氏際㤗/五經讀
  五卷
   存
劉氏同升/五經四書大全注疏合編
   未見
[251-7a]
 繆泳曰公字孝則吉水人崇禎丁丑賜進士第一人
 除翰林修撰後死於難
黄氏欽/五經説
   未見
 建昌新城縣志黄欽字子安自號九疊山人
夏氏璋/五經纂注
   存
 朱隗曰璋字叔瑜
[251-7b]
郁氏禾/五經考辨
  一巻
   存
    按郁氏不知何許人亦未晰其時代第知其
    字曰計登而已休寧戴生錡獲之揚州士人
    家手錄以歸文凡二十二篇又序一篇辤甚
    條暢不襲前人齒牙可謂博雅之士
顧氏炎武/日知錄説經
[251-8a]
  七巻
   存
陸氏元輔/十三經注疏類抄
  四十巻
   存
 陸嘉淑序曰名物器數之繁莫備於經考覈形狀制
 度比類指象探賾窮變莫詳於漢唐諸儒蓋雖艸木
 禽魚工人祝史所創述方名經述所載列無不竭智
[251-8b]
 畢慮盡其纎微曲折而後止嗚呼名物器數先王禮
 樂之本而治天下之具之所託也且使芣苢螽斯之
 義不著則比興微矣壇墠堂室之制溷則宗廟朝廷
 之禮誤矣柷敔管磬鬴鬲罍豋之數不存則無以降
 神靈通肹蠁矣揖讓進反粉畫行綴之法不詳則禮
 不勝其慢易矣如是而徒欲以詁訓之空言滌盪天
 下之情志漸摩斯世之習俗三代之治之所以不復
 見於後世也吾家翼王讀書王太常煙客家與中舍
[251-9a]
 周臣為友相與講求先王禮樂之具與其所以致治
 之原慨然謂讀書必自窮經始窮經必自漢唐注疏
 始然注疏之文汗漫雜出紛賾隱奥苦於考據别識
 之難也於是發凡起例為之疏通裁斷部分族居大
 而郊廟朝堂之制禮器樂數之品章以及一事一物
 禽魚草木之微無不綜以綱維歸之條例於是羣經
 之所有一披籍而了然皆可指掌而盡焉本末兼該
 精粗咸貫世有知而用之者可執此以往下此亦可
[251-9b]
 備文人賦家之考索其用精矣其致力勤矣翼王家
 疁城先軰多經學之士如張公路張茂仁丘子成唐
 叔逹徐女亷之流指不勝屈翼王又親為黄陶庵先
 生入室弟子宜其學有師承而著書足以垂後也後
 之讀此書者以之備考索鉤稽之用固得矣然無僅
 以為文人賦家之所資焉則翼王著疏之意庶其不
 泯沒乎予故序而論之
汪氏琬/經解
[251-10a]
  四卷
   存
沈氏珩/十三經文鈔
  五十巻
   存
 珩自序曰大道之在天下其綂歸乎一而已矣道之
 全體大用具見於經庖犧之儀卦虞廷之十六字道
 綂從此始矣道綂即學綂也商君臣言性言學言誠
[251-10b]
 文王周公孔子繫易之辤禮經雅頌制作昭明道綂
 之傳承無岐軌焉周道缺微異萌斯起孔子修定諸
 經與門弟子雅言詩書執禮商瞿傳易卜商傳詩左
 丘明傳春秋史法曽參傳大學孝經子思傳中庸以
 至有若孟子之徒傳論語游夏之徒傳爾雅其後散
 處諸侯之國以友教天下公羊榖梁傳春秋經法數
 傳之間經學正而道綂乃正自秦滅學漢世收遺經
 於殘脱之餘於是人各異師或數人而合一經或一
[251-11a]
 經而分數家説滋繁而義滋裂愈降而由漢歴唐以
 至宋千有餘年經術蕭然謝絶其間特起之士知稱
 説經義以明道徳者不過數人猶擇焉不精語焉不
 備蓋經學散而道綂亦散矣宋室大儒曠代拔興淵
 源相接傳聖人之心於孔子修定之中然後學綂復
 正累承以至於今然自春秋戰國以來為吾道賊害
 者亦復根萌燼然於其間如六經注解六經注脚六
 籍無書即心是經之邪説瞽趨者猶樂其新竒而爭
[251-11b]
 炫之蓋未知所底也幸際聖徳昭明用經術以敦勵
 天下使學統歸於一是竊觀自古聖功王事義備於
 經經義之備著於文辤後世説經之文亦經義之文
 辤所為支流餘裔也自傳注釋詁而外以篇章説經
 有儒林之文有理學之文儒林之文本乎學問意見
 考據探索足以發揚志識而經制之業出其中焉理
 學之文本乎窮理致知明體達用足以開來繼往而
 道綂之傳出其中焉理學之文所謂其統歸於一是
[251-12a]
 者也儒林之文則醇疵得失見焉抑或其文其人則
 居然理學也而其言出入離合見焉以一是而論惟
 去彼取此足矣然論學不可以不嚴而論文則不得
 不寛何則惟嚴而後綂始正也惟寛而後知綂之不
 可以不正也聖人之於經亦然易序乾坤而謹復姤
 也詩貴正而兼變也書貴治而存亂也春秋貴子而
 示奪也聖人豈容有進退損益哉惟復姤之必謹而
 後知乾坤之義為深逺也變之害正而後知變之不
[251-12b]
 可不正也亂之侵治而後知亂之不可不治也奪之
 憯於予而後知奪之當懼而歸於予也此聖人憂天
 下之情也今夫説經之文之有鈔也使醇疵得失出
 入合離其説畢陳於前而後知治是統者之不可以
 不謹操是統者之不可以不嚴故曰惟嚴而後統可
 正也惟寛而後知綂之不可以不正也經之綂正則
 學之綂正而道綂無勿正矣由是編而審所别擇焉
 凡造化之所以絪緼蕃變王道之所以崇效卑法天
[251-13a]
 徳之所以精義入神經制之所以因革損益酬酢之
 所以常變經權人物之所以升降進退衡别之所以
 得失異同類族之所以典常秩序於以窮天下之事
 理而致天下之大用聖功王事詎有不備乎此而徒
 以資經生之佔畢已哉且國家取士首重明經士子
 所誦習以應制舉不越乎章句帖括之間未嘗窺見
 古人宏深浩博之業以審其源流得是編以開明之
 則始進之學既識本原於以備顧問而贊大議參大
[251-13b]
 政將使經術𢎞備而治教休明不無小補竊有厚望焉
秦氏駿生/經生麈
  六巻
   存
 繆泳曰駿生字山子錢塘諸生其説經詩曰詮書曰
 案易曰天春秋曰與禮曰勺嚴侍郎沆序之
王氏復禮/二經彚刻
  十二巻
[251-14a]
   存
 毛竒齡曰草堂取孝經大學諸家改本會萃刊之
黄氏百家/説經千慮愚得
  三卷
   存
饒氏失名/五經纂要
   未見
 錢啓忠序曰六經由漢而唐而宋諸儒代興各有注
[251-14b]
 疏不啻汗牛充棟矣明興乃芟其繁冗歸於畫一易
 詩宗朱子書宗蔡氏春秋宗胡氏禮宗陳氏户誦家
 習奉為令典非是則縹緗不錄黌序勿登誠不欲以
 多岐亡羊蓋其慎也然其間如詩之不叶於傳序也
 春秋之盡斥夫公榖也書之拘牽於躔度也禮之聚
 訟於明堂也易之僅歸於卜筮也不無滯義夫漢儒
 即未克明經亦克窮經其勤有足嘉者今經學自本
 注外併大全一書儲之學官鮮寓目焉者東岡饒氏
[251-15a]
 茹蔬啜水老而勿倦講學於羊城歸仁院别為纂要
 可謂刻勵於學者也
亡名氏九經要覽
   未見
 張萱曰内閣抄本莫詳姓氏采九經語分類成書
九經緫例
   未見
 張萱曰九經諸本互異此書總其互異者詳辨之曰
[251-15b]
 書本曰字畫曰注文曰音釋曰句讀曰脱簡曰考異
 凡七則依旴郡廖氏元本梓之莫詳姓氏
權氏近/五經淺見錄
   佚
 高麗史近初名晉字可逺一字思叔辛禑時左司議
 大夫禑曰此人為諌官使予不得游幸何可近侍合
 令防倭耳著入學圖説五經淺見錄
 經義考巻二百五十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