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2n0011 經義考-清-朱彝尊 (master)


[048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經義考卷四十八
          翰林院檢討朱彝尊撰
   易四十七/
陳氏謙/周易解詁
  二卷
河圖説
  二卷
[048-1b]
   佚
 吳中人物志陳謙字子平吳人孝事父母父疾思食
 鱖進鱖而父歿謙終身不忍食至正十六年兄訓為
 江浙行省幕官還家俄遇兵亂入室被斫謙以身蔽
 并遇害
 黄虞稷曰謙分卦辭象彖㑹粹諸家以附其説題曰
 周易解詁後死於兵其書散失弟子范文絅僅收得
 二卷非全書也
[048-2a]
曾氏貫/周易變通
   佚
 江西通志曾貫字傳道泰和人紹興照磨監州辟禦
 龍泉冦戰死
 楊士竒曰傳道先生以易經為學者所宗所著書有
 易變通四書類辨庸學標㫖為紹興路照磨後家居
 遇亂鄉郡推舉率義兵禦冦兵敗守節死
雷氏杭/周易注解
[048-2b]
   佚
 閩書杭字彦舟建安人授儒學提舉遷潮陽縣尹以
 死事贈奉化州知州嘗注周易注解行世時稱雷氏
 易
鄭氏玉/周易大傳附注
   佚
程朱易契
   佚
[048-3a]
 黄虞稷曰大傳附注者以孔子繫易之辭為大傳其
 孔子之傳辭義深奥者則附以已之注説易契者折
 衷程朱二子之説合為一書
 汪克寛曰先生為學大槩本於朱子嘗曰易於諸經
 為首出而獨為全書天地萬物之理古今萬事之變
 易無不具而吾身心四體出處進退易無不在是故
 不可一日不講於是取文王周公之辭以為經列夫
 子十翼之辭以為傳其或十翼辭義簡奥則附以注
[048-3b]
 説命曰周易大傳附注既又折衷程朱二子之説合
 為一書命曰程朱易契
 元史鄭玉字子美徽州歙縣人覃思六經尤邃於春
 秋絶意仕進而勤於教學門人受學者衆所居至不
 能容學者相與即其地搆師山書院以處焉至正十
 四年除翰林待制奉議大夫遣使者賜以御酒名幣
 浮海徵之辭疾不起明兵入徽州被拘自縊而死
 玉自序曰伏羲畫八卦而文籍生則易於諸經為首
[048-4a]
 出秦焚典籍而易獨存則易視諸經為全書天地萬
 物之理古今萬事之變易無不具吉凶消長之故進
 退存亡之幾易可前知所以為潔静精微之教而示
 人以開物成務之道也易其可一日不講乎予自中
 年即有志於是書學陋識卑不敢有所論著至正壬
 辰蘄黄紅巾攻陷吾郡禍及先廬累世藏書無片紙
 存者求之親舊悉皆煨燼雖欲一周易白文讀誦亦
 不可得後三年乙未被召至四明始從友人胡伯仁
[048-4b]
 氏假得程朱傳義歸來山中日誦一卦似若有所得
 者折中二先生之説合為一書名曰程朱易契間有
 一二已見不敢附入始有僭越論著之意又以無書
 考據而止丁酉之秋復避亂淳安之梓桐源出入澗
 谷上下林壑寂寥無事心地湛然因思天地一易也
 古今一易也人物一易也而吾身亦一易也自天地
 而斂之以至於吾身易之體無不備自吾身而推之
 以至於天地易之用無不周又以吾身而論之心者
[048-5a]
 易之太極也血氣者易之陰陽也四體者易之四象
 也進退出處之正與不正吉凶存亡之所由應者易
 之用也如此則近取諸身而易無不盡矣雖無書可
 也無畫可也又何有於傳注乎又何事於考據乎況
 伏羲作易文王繫之辭以明其卦周公繫之辭以明
 其爻者經也孔子為之彖為之象為之文言所以釋
 文王之卦辭為之小象所以釋周公之爻辭其源委
 綱領之論不可附入各卦者則為之總論號繫辭上
[048-5b]
 下篇其各卦義有未盡者則發凡例於繫辭之中又
 為序卦以明其次説卦以明其象雜卦雜述其義者
 則易之傳也今人舍夫子之易傳而欲明文王周公
 之易經其亦昧於明易之道矣乃取文王周公之辭
 以為經而列夫子之辭以為傳其或夫子之傳辭義
 深奥則附以注説名曰周易大傳附注庶幾三聖人
 之書不費辭説而義自明矣嗚呼四聖人之心天地
 之心也三聖人之書所以發明天地之精微乾坤之
[048-6a]
 藴奥夫豈淺見薄識所能窺其萬一是書之作徒見
 其妄誕不知分量之罪而已何有補於易哉雖然二
 文之經夫子之傳自足相發有不待論著而明者則
 亦千古之確論也讀者試以是求之
余氏闕/易説
  五十卷
   佚
 程邦民曰先生名闕字廷心武威人至順癸酉進士
[048-6b]
 官至淮南行省左丞命下而先生已死賜諡文忠追
 封貞國公嘗讀書青陽山中學者稱之曰青陽先生
 戴良跋曰公初僉浙東廉訪謝事居太夫人憂於合
 肥淮南盜起行省彊起為淮西宣慰副使守安慶累
 功至淮南左丞當其圍守時以孤城抗賊者幾十載
 其後援絶食盡猶血戰兩月城始陷死之朝廷贈公
 榮禄大夫淮南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柱國豳國
 公諡忠宣立廟以祀公在浙東時有所著易説五十
[048-7a]
 卷良嘗請以卒業公曰天假數年所見當不止此他
 日相示未晚或傳公死之日神降於私第之前庭曰
 我有易説為賊中某小校所得當取以授吾故人某
 使刋之時二公子已被害妻妾亦投井中死是書之
 存否不可知矣
 汪叡曰公僉憲浙東時仲魯往見公言易之一經嘗
 求得古書考索積思有年遂得見易中一字一句盡
 出河圖洛書自秦漢以來人未之見今幸偶得之方
[048-7b]
 將著述成書以貽後世然未敢輕也仲魯再三舉一
 二疑難叩問但言子且用工此經五七年後相見當
 以吾之所得者相告非有隠也不二三年而兵革動
 海内不相聞壬寅春上同安詢知有王無霸者專為
 公謄録所注易經因求王生詢之無一字存亦不能
 識其一語矣
鄧氏錡/大易圖説
  二十五卷
[048-8a]
   存
 黄虞稷曰鄧錡張理易圖俱録入道藏中
許氏復/周易衍義
  二十二卷
   未見
郭氏昺/東山易解
  一卷
   未見
[048-8b]
陳氏訥/河圖易象本義
  一冊
   未見
陳氏子肩/易説
  一冊
   未見
    按許氏以下爵里世次未詳見葉氏菉竹堂
    目聚樂堂藝文志亦有許氏郭氏張氏三書
[048-9a]
    攷葉氏所載易解不及明代當屬元以前書
    姑附於此
雷氏思齊/易圖通變
  五卷
   存
 揭傒斯序曰雷先生思齊字齊賢臨川之髙士也遭
 宋亡獨居空山之中著易圖筮通變義老子本義莊
 子㫖義凡數十卷和陶詩三卷去儒服稱黄冠師與
[048-9b]
 故淳安令曾公子良今翰林學士吳公澄相友善四
 方名士大夫慕其人往往以書疏自通或聞其講學
 莫不爽然自失故翰林侍講學士袁公桷博雅君子
 也稱其所著書援據精切感厲奮發合神以窮變盡
 變以翼道且曰知齊賢不如是齊賢之意不明方今
 天下稱為斯文宗主莫先吳公天下稱善著書莫先
 吳公亦曰與談老子甚契又稱其詩精深工緻豪健
 奇傑有杜韓風葢皆以為知言嗚呼古稱虞卿非窮
[048-10a]
 愁不能著書太史公世掌天官使不遇禍史記不作
 夫求雷先生之志讀雷先生之書遑與世俗道哉余
 讀其所著之書想其為人幾五十年今又得其詩文
 二十卷於其徒孫傅性真與周惟和傳入京師來因
 識以辭
 張宗演序曰道徳數千言吾教之所獨尊古今未有
 能廢之者然傳注層出渺茫叢惑莫識㫖歸徒見多
 岐之紛紛也雷思齊嗜學有要精研是書探覈本㫖
[048-10b]
 為之傳釋合儒老之所同厯詆其所異條分緒别終
 始一貫不翅入老氏之室避之席以相授受也其將
 學是者終究其説知其𤣥之𤣥而不昧其所嚮傳之
 將來庶幾於吾教非小補也
 吳全節序曰昔世祖皇帝既定江南首召三十六代
 天師入朝未幾天師奉㫖掌道教還山遂禮請先生
 為𤣥學講師以訓迪後人余時雖幼而有志於學遂
 受學於先生先生嘗誨余曰文章於道一技耳人之
[048-11a]
 為學將以明斯道也不明斯道不足以為聖賢之學
 矣余由是日知所省益自奮發及弱冠入侍先師開
 府公於朝遂不得事先生以終學焉先生嘗著易圖
 筮通變義老子本義莊子㫖義凡數十卷詩文二十
 卷至順二年秋先生之徒弟傅性真遣徒孫周惟和
 持所著諸書來京師示余且曰先生所著之書雖有
 黄公震曾公子良吳公澄為之序而未得公一言以
 發明之敢以為請余曰嗟夫先生之歿迨三十年矣
[048-11b]
 今不可得見得見所著之書斯可矣然先生之學豈
 所著之書可能盡哉後之觀者考諸書則知先生之
 學誠不止若是也余今且老久留於朝嘗欲集先生
 諸文而序之未果也今諸文既已成編又豈敢嘿嘿
 無一言以發明先生之學哉故續為之序先生諱思
 齊字齊賢學者尊之曰空山先生撫之臨川人也
 思齊自序曰河圖八卦是也圖之出聖人則之庖犧
 氏仰觀象俯觀法近取身逺取物以通神明之徳類
[048-12a]
 萬物之情始因之畫八卦以作易者也孔子謂其則
 之豈欺我哉圖之數以八卦成列相盪相錯參天兩
 地參伍以變皆自然而然後世不本其數實惟四十
 而以其十五㑹通於中乃妄計天地之數五十有五
 以意增制於四十之外以求其合幸其中故愈説愈
 迷紛紛至今余因濳心有年備討衆説獨識先聖之
 指歸遂作變通傳以與四方千載學易者同究於真
 是焉兼筮法亦乖素㫖附見後篇求古同志宜能明
[048-12b]
 其非敢誣也
 袁桷志墓曰思齊字齊賢臨川人幼棄家居烏石觀
 晚講授廣信山中暨終也復歸烏石治其窆而先表
 焉表曰空山雷道士之墓所為書援据切至感厲奮
 發不蹈世俗繩墨合神以窮變盡變以翼道申言廣
 指其於力誠至矣
 白雲霽曰内述河圖洛書參天兩地倚數之圖錯綜
 㑹變等圖河圖遺論皆三成變化吉凶奇偶元數
[048-13a]
易筮通變
  三卷
   存
 白雲霽曰臨川道士雷思齊撰
    按雷氏易筮通變書凡五篇一卜筮二之卦
    三九六四衍數五命蓍
夏氏失名/讀易十字樞
  十則
[048-13b]
   存
 朱升曰淳安夏氏讀易十字樞一曰中二為下卦之
 中五為上卦之中二曰偏初三下卦之偏四上上卦
 之偏三曰正陽居陽位剛畫居/初三五陰居陰位柔畫居/二四上
 曰反陽居陰位陰居陽位五曰應初與四應二與五
 應三與上應陰陽相得謂一陰一/陽相遇六曰敵初與四二
 與五三與上陰陽相敵謂皆是陰/皆是陽七曰比初與二比
 二比三三比四四比五五比上八曰逺不相比九曰
[048-14a]
 乘本爻在彼爻之上十曰承本爻在彼爻之下
楊氏失名/玉井易説
  二卷
   佚
 王申子曰玉井楊氏家傳易學葢自五世祖得之㬊
 蓮蕩蓮蕩得之晦庵淵源有自故其家如字溪如以
 齋各有易説行於世玉井以明易擢髙科年將八十
 工於易今見予輯説特編二帙與予辨難平山蹇氏
[048-14b]
 為之跋
常氏失名/易學圖
   未見
 吳澂跋曰眉山則堂家公如箕子仕周而不仕周其
 外孫臨卭常君不肯為農為賈為胥為史以賤辱其
 身而寄跡於老氏清淨之教公遂為言老氏所以同
 於吾聖人之易者而并及陳邵周子之學所望於其
 外孫者不其逺乎常君籍記外祖之訓罔敢墜遺述
[048-15a]
 一圖以廣羲文八卦之説可謂不羞其先世不忝其
 外氏者矣邵子曰老子得易之體又曰孟子得易之
 用進退存亡不失其正家公有焉消息盈虚與時偕
 行常君有焉祖孫之所得於易者如是邵周授受之
 次則頗與予所聞異予所據者邵子文所記陳授穆
 穆授李李受穆親授於陳而非轉受於种也种亦得
 陳學之一支傳於南方劉牧仍其緒或以周子與牧
 同出此一支者非也周子之學乃其自得而無所師
[048-15b]
 授至謂牧傳之周尤非也朱子發進易傳表葢踵訛
 而失其實何也周在南穆在北足跡不相及也何由
 相授受哉雖然不足深辨也予願常君忘言而用易
 忘象以體易言可忘也象可忘也之瑣瑣者又何足
 道
范氏失名/竹溪易説
   佚
 熊良輔曰竹溪范氏九江人
[048-16a]
黄氏失名/春臺易圖
   佚
 黄淵序曰理者太虛之實義數者太虛之定分未形
 之初因理而有數因數而有象既形之後因象而推
 數因數以推理論理遺數烏乎可此朱文公啓䝉所
 以作也文公易得於康節邵先生為多春臺黄君之
 圖又啓䝉之義疏辨析精密神智盡在是矣譬如枝
 頭樹底一一見花活處不止擔頭看賣桃杏豈心猛
[048-16b]
 氣粗者所能了了然竊有疑戴九履一之象圓五行
 生成之象方安知邵不以九為圖十為書乎圖書自
 圖書大衍自大衍以圖書而合大衍拘矣天地定位
 此八卦立圖帝出乎震此八卦舒圖或以前為羲後
 為文失之邵觀物吟乾遇㢲時地逢雷處天根月窟
 來往多春此解先天圓圖大易吟否泰咸損恒益既
 未四象相反成六十四此解先天方圖不止乾一坤
 八也數往者順謂天地山澤風雷水火此已往之象
[048-17a]
 知來者逆謂曰雷曰日曰兑而乾以君之曰風曰雨
 曰艮而坤以藏之此方來之事以左為順以右為逆
 然乎不也四十九者蓍之體數用四十九者以其圜
 而神也或以五行言之何哉嵗月易邁義理無盡長
 江浩溔欲遡從之邈不可即何時一樽與吾春臺細
 論此事為快敬書右方以答來辱大徳丁未清明莆
 四如老人黄某七十七筆也
趙氏失名/讀易記
[048-17b]
   佚
 蘓伯衡序曰經莫古於易莫完於易莫粹於易伏羲
 畫八卦而文籍生則經豈復有古於易者乎秦焚典
 籍而易以卜筮存則經豈復有完於易者乎書出於
 虞夏商周之史官詩多出於閭巷之小夫婦人春秋
 雖出於仲尼然本魯國之史而禮皆襍出漢儒之綴
 緝易則伏羲畫之文王演之周公重之孔子贊之皆
 古之聖人則經豈復有粹於易者乎嗟夫易之為書
[048-18a]
 古矣完矣粹矣而汨而不明者吾祖以為諸儒之説
 亂之也漢室去古未逺焦費京房之流已泥於術數
 灾異況後世乎經學至宋而大明程子之傳朱子之
 本義或者猶詆其各有所偏況他人乎由是觀之則
 先儒之於易也知之有至焉有不至焉言之有至焉
 有不至焉亦可見矣使其知之言之而至焉吾無可
 言也如使其知之言之而不至焉吾無言奚可也此
 趙先生讀易記所以不容已也與易者天地之藴萬
[048-18b]
 物之奥也唯聖人能言之聖人明乎天地萬物之情
 故也不明乎天地萬物之情以言乎易者則賴有聖
 人之説存焉耳先生當易道汨而不明之際不專主
 一説不務為苟同問難以造端辨析以折衷而一
 本之於聖人此其志豈苟哉諸説具在如指諸掌士
 之處乎窮鄉下邑者有志於學而力不足以致諸家
 之書力足致之而或不能殫其嵗月之勞一旦見先
 生之書豈不深有藉哉顧乃謂其足以應有司之問
[048-19a]
 則其知先生也抑末矣昔西山真文忠公不有讀書
 記乎不知其書亦徒以應有司之問否也吾知其不
 為是也必矣文忠之書非為應有司之問而設何獨
 至於先生之書而云云乎得之心者不可喻以言得
 之天者人不與力焉先生濳心於易六十年矣其所
 得者吾亦安敢謂其盡於是也先生讀書亦有記惜
 已為人持去吾不得見之又焉得隠度論之
無名氏大易忘筌
[048-19b]
  一冊
   未見
易學變通
  十冊
   未見
易疑擬題
  一冊
   未見
[048-20a]
    右三書載葉氏菉竹堂目
 
 
 
 
 
 
 
[048-20b]
 
 
 
 
 
 
 
 經義考卷四十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