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2n0011 經義考-清-朱彝尊 (master)


[014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經義考卷十四
          翰林院檢討朱彝尊撰
   易十三/
魏氏徵/周易義
  六卷
   佚
 舊唐書魏徵字𤣥成鉅鹿曲城人李密召典書記竇
[014-1b]
 建徳署為起居舍人隱太子引直洗馬太宗引為詹
 事主簿及踐祚拜諌議大夫遷秘書監代王珪為侍
 中加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特進知門下事拜太子
 太師薨贈司空相州都督諡文貞
    按是書新舊唐志均不載葢即史證口訣義
    惟因荆南田鎬藏書目誤云魏鄭公撰而紹
    興中秘書省續編到四庫闕書目亦載之昭
    徳晁氏郡齋讀書志已紏其謬矣今仍著於
[014-2a]
    錄慮洽聞者擿其闕漏也
孔氏頴逹/等周易正義
  舊唐志十四卷中興書目同新/唐志作十六卷
   存
 新唐書傳孔頴逹字仲逹冀州衡水人太宗平洛授
 文學舘學士遷國子愽士貞觀初封曲阜縣男轉給
 事中除國子司業嵗餘以太子右庶子兼司業加散
 騎常侍爵為子久之拜祭酒後致仕卒陪葬昭陵贈
[014-2b]
 太常卿諡曰憲初頴逹與顔師古司馬才章王恭王
 談受詔撰五經義訓凡百餘篇號義贊詔改為正義
 云雖包貫異家為詳愽然其中不能無謬冗愽士馬
 嘉運較正其失至相譏詆有詔更令裁定功未就永
 徽二年詔中書門下與國子三舘愽士𢎞文舘學士
 考正之於是尚書左僕射于志寧右僕射張行成侍
 中高季輔就加增損書始布下
 新唐書志國子祭酒孔頴逹顔師古司馬才章王㳟
[014-3a]
 太學愽士馬嘉運太學助教趙乾叶王談于志寧等
 奉詔撰四門愽士蘓徳融趙𢎞智覆審
 崇文總目唐太尉長孫無忌與諸儒刋定宋朝端拱
 初國子祭酒孔維等奉詔是正其言主申王學云
 頴逹序曰夫易者象也爻者效也聖人有以仰觀俯
 察象天地而育群品雲行雨施效四時以生萬物若
 用之以順則兩儀序而百物和若行之以逆則六位
 傾而五行亂故王者動必則天地之道不使一物失
[014-3b]
 其性行必恊隂陽之宜不使一物受其害故能彌綸
 宇宙酬酢神明宗社所以無窮風聲所以不朽非夫
 道極𤣥妙孰能與於此乎斯乃乾坤之大造生靈之
 所益也若夫龍出於河則八卦宣其象麟傷於澤則
 十翼彰其用業資九聖時歴三古及秦亡金鏡未墜
 斯文漢理珠囊重興儒雅其傳易者西都則有丁孟
 京田東都則有荀劉馬鄭大體更相祖述非有絶倫
 惟魏世王輔嗣之注獨冠古今所以江左諸儒並傳
[014-4a]
 其學河北學者罕能及之江南義疏十有餘家皆辭
 尚虚𤣥義多浮誕原夫易理難窮雖復𤣥之又𤣥至
 於垂範作則便是有而教有若論住内住外之空就
 能就所之說斯乃義渉於釋氏非為教於孔門也既
 背其本又違於注至若復卦云七日來復並解云七
 日當為七月謂陽氣從五月建午而消至十一月建
 子始復所歴七辰故云七月今按輔嗣注云陽氣始
 剝盡至來復時凡七日則是陽氣剝盡之後凡經七
[014-4b]
 日始復但陽氣雖建午始消至建戌之月陽氣猶在
 何得稱七月來復故鄭康成引易緯之說建戌之月
 以陽氣既盡建亥之月純陽用事至建子之月陽氣
 始生隔此純隂一卦卦主六日七分舉其成數言之
 而云七日來復仲尼之緯分明輔嗣之注若此康成
 之說遺跡可尋輔嗣注之於前諸儒背之於後考其
 義理其可通乎又蠱卦云先甲三日後甲三日輔嗣
 注云甲者創制之令又若漢世之時甲令乙令也輔
[014-5a]
 嗣又云令洽乃誅故後之三日又㢲卦云先庚三日
 後庚三日輔嗣注云申命令謂之庚輔嗣又云甲庚
 皆申命之謂也諸儒同於鄭氏之說以為甲者宣令
 之日先之三日而用辛也欲取改新之義後之三日
 而用丁也取其丁寧之義王氏注意本不如此而又
 不顧其注妄作異端今既奉勑刪定考察其事必以
 仲尼為宗義理可詮先以輔嗣為本去其蕐而取其
 實欲使信而有徵其文簡其理約寡而制衆變而能
[014-5b]
 通仍恐鄙才短見意未周盡謹與朝散大夫行大學
 愽士臣馬嘉運守大學助教臣趙乾叶等對共叅議
 詳其可否至十六年又奉勑與前修疏人及給事郎
 守四門愽士上騎都尉臣蘓徳融等對勑使趙𢎞智
 覆更詳審為之正義凡十有四卷庻望上裨聖道下
 益將來故序其大略附之卷首爾
 歐陽修曰于志寧撰孔頴逹碑質於唐書列傳字有
 不同傳云字仲逹碑云字冲逺可以正傳之謬
[014-6a]
 張唐英曰頴逹周易正義發明三聖之㫖通貫萬化
 之藴其亦深於易乎
 陳振孫曰序云十四卷舘閣書目亦云今本止十三
 卷按五經正義本唐貞觀中頴逹與顔師古等受詔
 撰五經義贊後改正義愽士馬嘉運駁正其失永徽
 二年中書門下于志寧等考訂增損書始布下其實
 非一手一足之力世但稱孔疏耳其說専釋一家注
 文為正
[014-6b]
 程珌曰自王弼以後江南義疏祖尚虚無至唐孔頴
 逹辨析音義頗為當時所宗然至於聖賢用心斯道
 大綂固未之深及也
 黄震曰陸徳明顔師古孔頴逹訓詁之學用意良苦
 如漢馬鄭之流矣
 胡一桂曰易正義大槩因王弼韓康伯注為之解釋
 敷演於義理象數之學未能卓然有所見也
 王褘曰孔頴逹撰定諸經之疏號曰正義自是以來
[014-7a]
 著為定論凡不本於正義者謂之異端誠學者之宗
 師百世之所取信也
    按葉氏菉竹堂書目有長孫無忌周易要義
    五册凡十八卷無鍚秦對巖前軰今有其書
    大略與正義相同考正義即係無忌刋定非
    别一書也
周易𤣥談
  六卷
[014-7b]
   佚
 董真卿曰頴逹與顔師古等同撰周易正義又撰𤣥
 談六卷
    按紹興書目有之
陸氏徳明/周易文句義疏
  唐志二十四卷本傳二/十卷
   佚
周易大義唐志作文/外大義
[014-8a]
  隋志二卷
   佚
 舊唐書陸徳明蘇州吳人太宗徵為秦府文學舘學
 士貞觀初拜國子愽士封英縣男
 新唐書陸元朗字徳明以字行隋大業初為太學愽
 士世稱左氏有徐文逺禮有褚徽詩有魯逹易有陸
 徳明皆一時冠
周易釋文
[014-8b]
  唐志一卷
   存
 陳振孫曰多援漢魏以前諸家說葢唐初諸書皆在
 也卦首注某宫某世用京房說
王氏𤣥度/周易注
  舊唐志十卷
   佚
 册府元龜王𤣥度為校書郎貞觀十六年十月上其
[014-9a]
 所注尚書毛詩周易并義次三卷與舊解尤别者一
 百九十餘條付學官詳其可否諸儒皆因習先師譏
 其穿鑿𤣥度隨方應答竟不肯屈太宗欲廣見聞並
 納之秘府
任氏希古/周易注
  唐志十卷
   佚
 計敏夫曰任希古字敬臣棣州人舉孝亷虞世南噐
[014-9b]
 其人為𢎞文閣學士終太子舍人
薛氏仁貴/周易新注本義
  唐志十四卷
   佚
 舊唐書仁貴絳州龍門人右領軍衛將軍檢校代州
 都督贈左驍衛將軍
 歐陽棐曰苖仁客撰薛仁貴碑云薛禮字仁貴河東
 汾陽人
[014-10a]
李氏淳風/周易𤣥義
  通志三卷
   佚
周易薪㝠軌
  通志一卷
   未見
 舊唐書李淳風岐州雍人愽渉羣書尤明天文厯算
 隂陽之學貞觀初直太史局除太常愽士尋轉太史
[014-10b]
 丞遷太史令
    按是書一齋書目有之
袁氏天綱/易鏡𤣥要
  通志一卷
   佚
 舊唐書袁天綱益州成都人隋大業中為資官令武
 徳初蜀道使詹俊赤牒受火井令
隂氏𢎞道/周易新論傳疏𢎞或/作洪
[014-11a]
  唐志十卷
   佚
 新唐書志顥子臨渙令
 崇文總目洪道世其父顥之業雜采子夏孟喜等十
 八家之說叅訂其長合七十二篇於易有助云
    按紹興闕書目有之
王氏勃/周易發揮
  唐志五卷
[014-11b]
   佚
 楊烱曰君所著周易窮於晋卦
 舊唐書勃字子安綘州龍門人年未及冠應幽素舉
 及第上元二年往交趾省父渡南海墮水而卒勃好
 著書撰周易發揮五卷亡後並多遺失
 新唐書勃嘗讀易夜夢若有告者曰易有太極子勉
 思之寤而作易發揮數篇至晋卦㑹病止
崔氏憬/周易探𤣥
[014-12a]
   佚
 李鼎祚曰崔氏探𤣥病諸先逹謂大/衍說及乎自料未免
 小疵
    按崔憬時代莫考李鼎祚集解引用最多稱
    為新義中援孔疏其為唐人無疑矣
趙氏㽔/注關子明易傳
  一卷
   存
[014-12b]
 㽔自序曰㽔非聖人五十安能知天命然從事於易
 雖亂離中未嘗釋卷葢天命深微莫研其極而子明
 之傳㽔粗通之然恨此書亡篇過半今所得者無能
 詮次但隨文義解注庶學者觸類而長當自知之爾
 孫光憲曰㽔梓州鹽亭人愽學韜鈐長於經世夫婦
 俱有𨼆操不應辟召
 祝穆曰㽔篤學不仕與李白善嘗著書號長短經
 曹學佺曰㽔梓州人李白嘗師事之所謂趙徴君也
[014-13a]
張氏弧/周易王道小疏
  宋志五卷紹興書/目十卷
   佚
    按世所傳卜子夏易晁景迂謂是張弧偽作
    而弧自有王道小疏惜其書不傳無從辨其
    辭㫖之異同也弧未詳何時人所著素履子
    三卷題曰唐將仕郎試大理寺評事考子夏
    易傳開元中即詔儒官詳定而資州李氏集
[014-13b]
    解屢引之意其為唐初人乎
王氏隠/周易要削
  宋志三卷
   佚
 胡一桂曰自題丘園子王𨼆自序云總康成輔嗣輩
 所説曰要削者言撮其要也稱天寶庚寅知為唐人
李氏鼎祚/周易集解新唐書作/集注周易
  新唐志十七卷中興書目/通考十卷
[014-14a]
   存
 中興書目集解十卷唐著作郎李鼎祚集子夏孟喜
 京房馬融荀爽鄭康成劉表何晏宋衷虞翻陸績干
 寳王肅王輔嗣姚信王廙張璠向秀王凱冲侯果蜀
 才翟𤣥韓康伯劉瓛何妥崔憬沈驎士盧氏崔覲孔
 頴逹等凡三十餘家附以九家易乾鑿度凡十七篇
 其所取苟虞之說為多
 中興藝文志李鼎祚易宗鄭康成排王弼
[014-14b]
 鼎祚自序曰原夫權輿三教鈐鍵九流實開國承家
 修身之正術也自卜啇入室親授微言傳注百家綿
 歴千古雖競有穿鑿猶未測淵深惟王鄭相沿頗行
 於代鄭則多叅天象王乃全釋人事且易之為道豈
 偏滯於天人者哉致使後學之徒紛然淆亂各修局
 見莫辨源流天象逺而難尋人事近而易習則折楊
 皇蕐嗑然而笑方以類聚其在茲乎臣少慕𤣥風游
 心墳籍歴觀炎漢迄今巨唐採羣賢之遺言議三聖
[014-15a]
 之幽賾集虞翻荀爽三十餘家刋輔嗣之野文補康
 成之逸象各列名義共契𤣥宗先儒有所未詳然後
 輒加添削每至章句僉列發揮俾童䝉之流一覽而
 悟逹觀之士得意亡言當仁既不讓於師論道豈慙
 於前哲至如卦爻彖象理渉重𤣥經注文言書之不
 盡别撰索隱錯綜根萌音義兩存詳之明矣其王氏
 畧例得失相叅采葑采菲無以下體仍附經末式廣
 未聞凡成一十卷以貽同好冀將來君子無所疑焉
[014-15b]
 計用章後序曰易之為書無所不通大焉天地之變
 細之鱗介之動數宜象索惟神之測聖師歿七十弟
 子喪後出之師各専其習故同異派焉晋魏之際傳
 者尤衆獨王氏為異摘去拘滯特論人事葢得聖人
 所以為易之意是以歴代貴之列諸學官學者誦焉
 諸儒章句遂廢不著非好古愽雅人間鮮有傳者慶
 &KR0851壬午相府策賢良六題一出此書素未嘗見賢良
 多下者是冬予放謪北歸復官漢東至淮安太守平
[014-16a]
 陽公館焉公先徳學士蜀之儒宗名為愽古因間以
 請遂出先學士所藏李氏易本俾予與其子彦孚習
 焉其書㑹數十章句取其合者著之其解卦異者家
 世變正時來旁通互採頗為煩悉若何范之為春秋
 者其所取荀慈明虞仲翔為多而斥王氏李氏之志
 也彦孚既授卒業且欲中都官文與先學士之意因
 緘别本屬所親眉陽孫景初募工刋刻以廣傳布噫
 此書意例雖異其精者連環錯綜者有理證似非一
[014-16b]
 人之學所能舉意仲尼之後師師相承以及翻爽豈
 易之道天地人鬼神萬化巨細無不貫後之學者不
 能兼明直順所聞言之邪古之能事亡逸者多矣後
 或有惜之者况此書聖賢之遺㫖所存乎他日有沉
 深志古得之怡然以自廣斯亦平陽氏之世徳也慶
 &KR0851甲申七月
 晁公武曰鼎祚集解皆避唐諱又取序卦各冠雜卦
 之首其序云刋輔嗣之野文補康成之逸象葢宗鄭
[014-17a]
 學者也隋書經籍志所錄易類六十九部今所有五
 部而巳關朗不載於目乾鑿度自是緯書焦贑易林
 又屬卜筮子夏書或云張弧偽為然則隋志所錄舍
 王弼書皆未得見也獨鼎祚所集諸家之說時可見
 其大㫖唐錄稱鼎祚書十七卷今所有止十卷葢亦
 失其七惜哉
 李燾曰鼎祚自序止云十卷無亡失也
 陳振孫曰隋唐以前易家諸書逸不傳者頼此書猶
[014-17b]
 見其一二而所取於荀虞者尤多九家者漢淮南王
 所聘明易者九人荀爽嘗為之集解陸氏釋文所載
 說卦易象本於九家易
 朱睦㮮序曰唐藝文志稱李鼎祚集注周易十七卷
 據鼎祚自序云十卷而首尾俱全初無亡失不知唐
 史何所據而云十七卷也崇文總目及邯鄲圖書志
 亦稱七篇逸葢承唐史之誤耳鼎祚解經多避唐諱
 又取序卦冠於各卦之首所引有子夏孟喜焦贛京
[014-18a]
 房馬融荀爽鄭𤣥劉表何晏宋衷虞翻陸績干寳王
 肅王弼姚信王廙張璠向秀王凱冲侯果蜀才翟𤣥
 韓康伯劉瓛何妥崔憬沈驎士盧氏崔覲伏曼容孔
 頴逹凡三十二家又引九家易乾鑿度諸說義有未
 詳鼎祚乃加增削予嘗綜其義例葢宗鄭學者也自
 商瞿之後注易者百家而鄭氏𤣥王氏弼為最顯鄭
 之學主象數王之學主名理漢晋以來二氏學並立
 至劉宋初顔延之為祭酒黜鄭置王時陸澄王濟軰
[014-18b]
 皆以為不可自是汾陽諸儒多主於鄭江左及青齊
 多主於王唐興孔頴逹受詔撰定五經正義於易獨
 取王𫝊而鄭學遂廢先代専門之業亦復不𫝊可勝
 嘆哉夫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世之言理義之學者以
 其辭耳象變與占其可闕乎昔吳季札之魯觀樂見
 易象喜曰周禮盡在魯矣是故象者易之源也象成
 而有辭辭著而後有變變見而後有占若乃顓尚文
 辭不復推原大𫝊天人之道岐而為二可乎康成去
[014-19a]
古未逺其所纂述必有所本鼎祚恐其失墜以廣其
 說均之為有裨於易者也是編刻自宋季人間希有
 存者頃嵗予得之李中麓氏復用校梓以𫝊欲使聖
 人之道不致偏滯而自漢迄唐三十家之言亦不至
 埃滅弗聞也鼎祚資州人仕唐為秘閣學士以經術
 稱於時及閱唐列傳與蜀志俱不見其人豈遺之耶
 抑别有所載耶因附論著於此以俟愽雅者考焉
 潘恭定公序曰此唐李氏鼎祚所輯易解刻之者我
[014-19b]
 明宗室西亭氏也六經之道大矣而易之為原自古
 庖犧氏之王天下始畫八卦重之為六十四周文王
 作卦辭公旦作爻辭孔子繫之以十翼所以闡隂陽
 之秘發天地之房者斯其至哉語有之乾坤毁則無
 以見易言易與天地相始終也自卜商以後傳注百
 家惟王鄭為衆所宗頗行於代李氏謂鄭則多叅天
 象王乃全釋人事易之為道豈偏滯於天人哉於是
 採摭遺言歴漢迄唐集虞翻荀爽三十餘家刋輔嗣
[014-20a]
 之野文補康成之逸象其用意勤矣夫二氣運行彰
 往察來莫賾於天道而八象備之消息盈虚其數不
 可略也貞悔相因雜物撰徳莫辨於人事而六位窮
 之乘承失得其理不可遺也故曰易也者天人之間
 者也孰或合之而孰或離之李之宗鄭斥王過矣迨
 及有宋儒道彰明若正叔程氏之易傳晦庵朱子之
 本義皆淵源王學而二書沛然大行於時近世因之
 立於學官凡師之所以教弟子所肄習者獨宗朱子
[014-20b]
 是故童㓜而顓一藝白首而或未能言葢安於所習
 毁所不見卒以自蔽此學者之通患也儒先有言隋
 唐以前易家諸書逸不復傳頼李氏此書猶見其一
 二然則是編何可廢哉西亭氏者負陳思之軼才慕
 河間之大雅詞翰踔絶躋古作者之塗邇年好易濳
 心韋編遂以所得宋本募善工刻之以廣傳布詎不
 謂知本者耶今夫崑崙之水其發源也溔瀁無垠演
 而為河流滙而為滄海至於海而水之觀盡矣羲文
[014-21a]
 周孔之易辟則崑崙之源也李氏之集解辟則河之
 衆流也程朱之傳義辟則海之㑹歸也是故由集解
 而溯四聖之微言則其端倪可測矣由集解而徵程
 朱之著述則其脈絡益明矣傳云先王之祭川先河
 而後海或原或委之謂務本然則是編之刻其先河
 之義也夫刻既完授余讀之且屬余序余遂詮次其
 畧俾後之覽者有所考焉
    按資州有李鼎祚讀書臺見袁桷清容居士
[014-21b]
    集易集解所采中興書目止列三十家此外
    尚有伏曼容姚規朱仰之及彭城蔡景君說
易髓
  宋志三卷
   佚
郭氏京/易舉正
  宋志三卷
   存
[014-22a]
 崇文總目唐蘇州司户叅軍郭京撰京世授五經得
 王輔嗣韓康伯手寫易經比世所行或頗差駮故舉
 正其訛而著於篇
 中興書目京自序言得王輔嗣韓康伯手寫定本比
 校今所習者或將經入注用注作經小象中間以下
 句反居其上爻辭注内移後義却處於前兼有脫遺
 二字顚倒謬誤者並依定本舉正其訛總一百三十
 五處二百七十三字
[014-22b]
 晁公武曰京自稱家藏王韓手札周易本及石經校
 正一百三十五處二百七十三字蓋以繇彖相正有
 闕漏處可推而知託云得韓王手札及石經耳如渙
 之繇利渉大川下有利貞字而彖辭無之則增入漸
 之繇女歸吉下無也字而彖辭有之則削去他如此
 類
 洪邁曰易舉正三卷云曾得王輔嗣韓康伯手寫注
 定傳授真本比校今世流行本及國學郷貢舉人等
[014-23a]
 本舉正其訛凡一百三節今畧取其明白者二十處
 載於此坤初六履霜堅氷至象曰履霜隂始凝也馴
 致其道致堅氷也今本於象文霜字下誤增堅氷二
 字屯六三象曰即鹿無虞何以從禽也今本脫何字
 師六五田有禽利執之無咎元本之字行書向下引
 脚稍類言字轉寫相仍故誤作言觀注義亦全不作
 言字釋也比九五象曰失前禽舍逆取順也今本誤
 倒其句賁亨不利有攸往今本不字誤作小字剛柔
[014-23b]
 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注云剛柔交錯而成
 文焉天之文也今本脫剛柔交錯一句坎卦習坎上
 脫坎字姤九四包失魚注云有其魚故失之也今本
 誤作无魚蹇九三往蹇來正今本作來反困初六象
 曰入于幽谷不明也今本谷字下多幽字鼎彖聖人
 亨以享上帝以飬聖賢註云聖人用之上以享上帝
 而下以飬聖賢今本正文多而大亨三字故注文亦
 誤增大亨二字震彖曰不喪匕鬯出可以守宗廟社
[014-24a]
 稷以為祭主也今本脫不喪匕鬯一句漸象曰君子
 以居賢徳善風俗注曰賢徳以止㢲則居風俗以止
 㢲乃善今本正文脫風字豐九四象遇其夷主吉志
 行也今文脫志字中孚彖豚魚吉信及也今本及字
 下多豚魚二字小過彖柔得中是以可小事也今本
 脫可字而事字下誤增吉字六五象曰密雲不雨巳
 止也注陽巳止下故也今本正文作巳上故注亦誤
 作陽巳上故止也既濟彖曰既濟亨小小者亨也今
[014-24b]
 本脫一小字繫辭二多譽四多懼注云懼近也今本
 誤以近也字為正文而注中又脫懼字雜卦䝉稚而
 著今本稚誤作雜字予頃於福州道藏中見此書而
 傳之及在後省見晁公武所進易解多引用之世罕
 有其書也
 李燾曰京此書使經傳不相混亂殘闕復為眞全頗
 有益於學者然能研諸侯之慮衍侯之字成言乎艮
 當作誠若此等京葢未知豈王韓舊本固不免訛舛
[014-25a]
 耶京開元後人故所為書不得著錄本末亦未詳要
 可惜云
 趙汝楳曰郭京作舉正自以為得王弼韓康伯手寫
 注定傳授眞本於今易有所損益凡一百三條坤初
 六象曰履霜堅氷隂始凝也京本無堅氷二字按此
 乃舉爻辭以通文義謂言履霜而遽及氷者霜為隂
 凝之極故言始凝以明堅氷之漸儻云堅氷但云始
 凝則始字無因而發或者京因魏許芝之對而云爾
[014-25b]
 卜史一時之言可據以改經耶比九五象曰舍逆取
 順失前禽也京本失前禽在舍逆取順之上意彼以
 釋辭在上爻辭在下乃倒顚之案小象類此頗多恒
 九四曰田無禽象曰久非其位安得禽也解初六曰
 无咎象曰剛柔之際義无咎也旅九三曰喪其僮僕
 象曰以旅與下其義喪也凡是與此正同此聖人互
 文明理之妙庸可臆改夫易全書也後人猶挾王韓
 之名以更古文他經何望焉
[014-26a]
 王應麟曰旅初六斯其所取灾王輔嗣注云為斯賤
 之役郭京謂斯合作㒋愚按後漢左雄傳職斯祿薄
 注云斯賤也不必改㒋字
 黄宗炎曰郭氏易舉正文其義較長於今本
 
 
 
 
[014-26b]
 
 
 
 
 
 
 
 經義考卷十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