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2n0011 經義考-清-朱彝尊 (master)


[245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經義考卷二百四十五
          翰林院檢討朱彝尊撰
   羣經七/
饒氏魯/五經講義
   未見
劉氏元剛/三經演義
  宋志十一卷
[245-1b]
   佚
葉氏時/對制談經
  十五卷
   存
 杜涇序曰是編乃文康葉公所著貫穿經史言言典
 則眞經濟之第一義也舊文百篇散出無緒深閡探討
 今立十五門分綂之便簡閲也或有片言匪要則稍
 加汰節其典章名物難以懸解者悉取經文注疏分
[245-2a]
 𨽻於後字義音韻未易通暁者徧考韻㑹羣書標識
 於端句讀辨之亥豕正之使讀者開卷洞然具見先
 生之武庫矣非敢言先生之忠臣庻幾哉非先生之
 叛臣乎以其可資制作之用爰命之曰對制談經云
黄氏仲元/經史辨疑
   未見
 姓譜仲元字善甫莆田人咸淳中登第陸秀夫薦充
 益王府撰述官遷太常博士宋亡更名曰淵字天叟
[245-2b]
黄氏震/日抄經説
  三十一卷分見各經/
   存
 沈逵序曰學以孔孟爲師師者道之所存其文則六
 經之書也講習以窮理躬行以逹用斷乎不可易者
 宋儒標㮄角立互有異同而象山陸氏始倡爲高逺
 驚世之論謂此心本明不假言議惟當自求以得之
 凡講學即是異端六經皆吾注腳一時聞人風靡從
[245-3a]
 之獨慈谿黄東發氏尊信周程朱子之説以上探孔
 孟六經之㫖一切反之躬行以爲實用於士必以操
 行自立於官必以職業自見至讀論語而於孝弟忠
 信文公所以教人者蓋佩服終身焉故自强仕用明
 經家法取科第積州縣吏能歴監司郡守所至有異
 政仁民厚俗一本之禮義立朝諤諤敷對無隱情雖
 遭讒去國未究其設施而言論氣節千載有光斯可
 謂不負所學者矣公暇所閱經史諸書隨手考訂并
[245-3b]
 奏劄申請勸誡等作凡百卷名之曰日鈔鋟梓行於
 世中値兵燬諸孫禮之懼祖訓之失墜購求搜輯補
 刻僅完屬予序之予惟科目利誘之弊至趙宋而極
 其以道學云者又皆從事空言而於躬行大業或未
 之能然彼其立異矯時固爲賢智之過望而可知其
 非百餘年間未有以折衷猶頼先生詳辨力詆著之
 方冊俾孔孟周程朱子正大之學燦然復明如杲日
 行空沈隂積靄廓焉爲之一清有目者皆可覩也方
[245-4a]
 陸學盛行慈湖楊簡氏宗陸者也於公爲鄉人公未
 甞苟從末俗波蕩中卓見定力一人而已世之師若
 弟子玩味是書必若公之於文公身體而力行之而
 後可以言學顧予淺陋何足以知先生㑹秩滿將歸
 禮之請之益勤敬書於卷端以爲願學者勉若其文
 詞論述浩瀚峻潔特公之餘事兹故可略云峕至正
 三年歲在丁丑四月
 王圻曰五經朱子於春秋禮記無成書慈谿黄東發
[245-4b]
 取二經爲之集解其義甚精蓋有補朱子之未備且
 不欲顯故附於日鈔中其後程端學有春秋本義陳
 澔有禮記集説皆不能過之永樂初修五經大全諸
 儒皆未見日鈔故一無所取
曹氏涇/五經講義
  四卷
   未見
 黄虞稷曰字清甫歙人宋昌化簿入元不仕
[245-5a]
夏氏良規/五經解
   佚
林氏洪範/五經義方
  十卷
   佚
 閩書閩縣人
馬氏廷鸞/六經集傳
   佚
[245-5b]
 江西通志馬廷鸞字翔仲樂平人登進士厯拜右丞
 相
王氏應麟/六經天文編
  宋志六卷
   存今本二卷/
玉海藝文經解
  九卷
   佚
[245-6a]
應氏翔孫/經傳䝉求
   佚
 方囬序曰王伯厚尚書學極天下之博長予四歲予
 昔甞敬事之戴帥初博士學極天下之粹少予十七
 歲今予畏友也此四明二先生俱以其里中應君子
 翺翔孫所著經傳䝉求爲然予無復容喙矣竊甞謂
 道一而已而物有萬古聖賢之學不專在語言文字
 日月星辰與天爲體運而不已山川艸木與地爲體
[245-6b]
 生而不窮言語文字與聖賢爲體傳而不朽體物也
 所以用之者道也道不離物易究咎休書紀治亂詩
 美刺春秋褒貶三禮辨上下論專言仁孟兼言義皆
 以語言文字與道爲體其妙用所在一而已一者何
 道是也然則何道也天地之心耳此之謂道而以其
 道用乎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之物故曰道不離物聖
 賢之心欲使千萬世之人爲善不爲惡以復其有善
 無惡之性則不容不著之書此言語文字所以爲斯
[245-7a]
 道有形之體而無形之道所以用乎有形之體而寓
 於言語文字之中也顧可忽諸子翺所謂蒙求自易
 至論孟皆括爲韻語以訓後進傍及諸子百家而揚
 雄方州部家之書亦與焉予曩亦甞摘其竒語難字
 以供刀筆艱深之中韜平易亦不過一隂一陽一晝
 一夜一寒一暑消息往來幽明生死之故易之注疏
 也獨所用六日七分厯法一歲則易之一端耳康節
 經世書出於此或誚予好太𤣥又出雄覆瓿下回曰
[245-7b]
 不然凡言語文字之不畔於道者皆與道爲體片雲
 起於天而澤四海粒粟根於地而飽萬民一畫肇於
 聖人而開百聖天地聖人之道皆託於物近世有欲
 滅絶言語文字以爲學者敢痛詆朱文公著述謂率
 多於古人動累於後來黨陸也其人臨汀使君不滿
 五十而死天棄之矣讀子翺之書者亦曰與道爲體
 能於有形中求無形則將於無味中得有味矣子翺
 早中童子科伯公衡甞參大政云
[245-8a]
馬氏端臨/經籍考
  七十六卷
   存
胡氏仲雲/六經蠡測
   佚
王氏義端/經疑
  十五篇
   佚
[245-8b]
 程鉅夫表墓曰義端字元剛受易於廬陵歐陽守道
 與兄義山俱有名以恩監江陵白水鎭遷武岡綏寜
 令文丞相起兵江西辟與幕議君歎曰事已至此去
 將安歸涕泣謝之自是終其身不出或勸君仕曰我
 不能死可復仕乎
陸氏正/七經補注
   佚
 浙江通志陸正字行正海鹽人今屬/平湖舊名唐輔宋亡
[245-9a]
 與族父霆龍以家世宋臣矢不仕元遂更名正程文
 海薦之不起後復與劉因同徴堅不赴隱居教授及
 卒門人私謚曰靖獻先生立書院於陳山祀之
鄭氏君老/五經解疑
   佚
 姓譜字邦壽長溪人咸淳四年進士元初交薦不起
 學者私諡曰靖節先生
張氏卿弼/六經精義
[245-9b]
  百卷
   佚
 虞集曰弋陽張君卿弼字希契登咸淳戊辰進士第
 除福州司户辟充教授仕至興化倅而宋亡隱居不
 出門生弟子從受業者甚衆講學藍山書院徧取傳
 記百十家擇其合於修已之學而不墮於清虛治人
 之方而不雜於術數者輯而錄之名曰六經精義凡
 數百卷
[245-10a]
謝氏枋得/五經珍抄
  四卷
   存
 陸元輔曰疉山五經類纂四卷坊間所刋盱江趙師
 聖序之題曰珍抄
王氏所/五經類編
  二十五卷
   佚
[245-10b]
 台州府志王所字喻叔黄巖人咸淳乙丑進士宋亡
 致高郵軍事歸營書院於漢濱及卒黄超然題其墓
 曰宋進士元逸民南峯王公墓
牟氏巘/六經音考
   佚
 鄭元慶曰巘字獻甫子才之子也以䕃歴大理少卿
 宋亡不仕與子應龍父子討論著六經音考
佘氏浙/六經審問
[245-11a]
   佚
 紹興府志余浙字季淵新昌人登進士歴監察御史
 改大理少卿歸自號致曲老人
趙氏元輔/六經圖
  五卷
   未見
黄氏浚/五經通略
  二卷
[245-11b]
   未見
顔氏宗道/經説
  一卷
   未見
車氏以慶/五經論
   佚
 以慶自序曰五經聖人成書萬世標凖聖人既沒遭
 秦之亂禁網嚴密天下學士逃難結舌以書為諱天
[245-12a]
 下無全書矣漢除煩苛約以三章更高恵二君挾書
 著律猶未盡去老壯者沒少者亦耄期矣未必盡能
 記誦也伏生年過九十始克口授不全之書他經不
 至於泯絶者漢儒補葺之力爲多今讀其書者知漢
 儒記誦傳習之艱苦而默㑹聖心於千萬世之上可
 也作五經論
 謝鐸曰五經論黄巖車隘軒以慶著今有抄本
俞氏琰/經傳考注
[245-12b]
   未見
趙氏孟至/九經音釋
  九卷
   未見
 鄭元慶曰孟至宋燕懿王後祖希懌自青田徙湖州
 父與&KR0696嘉定中登第孟至咸淳乙丑進士官運判
趙氏徳/五經辨疑
   未見
[245-13a]
 江西通志趙徳宋宗室自號鐡峯博學工文隱居郡
 城之東湖
    按趙氏辨疑惟毛詩有二十八則附朱倬疑
    問之後餘俱未見
葉氏夢䲜/經史子要
   未見
 黄虞稷曰建安人入元不仕
張氏沂/辨經正義
[245-13b]
  七卷
   佚
俞氏酉發/經傳補遺
  三十卷
   佚
 鎭江府志俞酉發字明叔徳鄰之弟咸淳中以明經
 試太學後隱居不仕
陳氏普/六經講義
[245-14a]
   佚
周氏明辨/五經手判
  宋志六卷
   佚
亡名氏授經圖
  宋志三卷
   佚
 崇文總目不著撰人名氏叙易詩書禮春秋三家論
[245-14b]
 語孝經之學師承相第系而爲圖
兼講書
  宋志五卷
   佚
九經要略
  宋志一卷
   佚
六經疑難
[245-15a]
  宋志十四卷
   佚
九經經㫖䇿義
  宋志九卷
   佚
六經奥論
  六卷
   存
[245-15b]
 黎温序曰經以載道先儒言之備矣蓋易以究隂陽
 書以道政事詩以理性情春秋以明褒貶禮以謹節
 文樂以致中和故潔靜精微易教也疏通知逺書教
 也温柔敦厚詩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恭儉莊敬
 禮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是以聖人作經垂訓之功
 不亦大乎昔者周衰六經厄於秦火漢室奮興始除
 挾書之律經籍漸出諸儒傳於殘編斷簡之中山巖
 屋壁之内晉唐以來莫有發揮迨乎宋徳隆盛五星
[245-16a]
 聚奎文運光啓治教休明而應生於濂洛關閩之羣
 哲於是諸經皆有傳義之説如日麗中天聖道丕顯
 而頓回鄒魯洙泗之風教粤若夾漈鄭先生名樵字
 漁仲莆陽人亦出於宋隆平之世典教之際述作是
 書而爲六經管轄之論啓其關鍵闡發幽袐俾學者
 直覩升堂之精藴是則有功於聖門誠不鮮矣温自
 往年遊於盱郡常請益於灣溪子由危先生講論之
 暇出家藏厥祖訓導邦輔所錄是書啓誨於温既而
[245-16b]
 舊冬遂請是稾敬擕入於書林一旦訪謁日新劉氏
 克常細閲其義欣然珍留擊節歎曰滄海誠有遺珠
 矣而請予挍正之予竊謂是書一出則六經之奥昭
 然不惟天下學者之有幸也
    按世傳六經奥論六卷成化中盱江危邦輔
    藏本黎温序而行之云是鄭漁仲所著荆川
    唐氏輯稗編從之今觀其書議論與通志略
    不合漁仲甞上書曰十年為經㫖之學以其
[245-17a]
    所得者作書考作書辨譌作詩傳作詩辨妄
    作春秋考作諸經序作刊繆正俗跋五六年
    為天文地理蟲魚艸木之學所得者作春秋
    列國圖作爾雅注作詩名物志而奥論曾未
    之及則非漁仲所著審矣
 
 
 
[245-17b]
 
 
 
 
 
 
 
 經義考卷二百四十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