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271-1a]
欽定四庫全書
經義考卷二百七十一
翰林院檢討朱彝尊撰
擬經四/
邵子雍/皇極經世書
通考十二卷
存
晁公武曰皇朝邵雍堯夫撰雍隱居博學尤精於易
[271-1b]
世謂其能窮作易之本原前知來物其始學之時睡不
施枕者三十年此書以元經㑹以㑹運經以運經世起於
堯即位之元年甲辰終於周顯徳六年己未編年紀
興亡治亂之事以符其學後又有繫述叙篇其子伯
温解
張行成曰以元經㑹者以十二萬九千六百年為元
則以十二㑹毎㑹一萬八百為月三百六十運為日
四千三百二十世為時十二萬九千六百年為分此
[271-2a]
天之數也起於一而終於十六變同人二萬八千兆
之數則於掛一圖中用四爻直一運凡二百五十六
卦中有閏存焉若三百六十運則實用二百四十卦
尚有十六卦則管二十四運之閏散於二十四氣之
首故掛一圖合管三百八十四運而二十四運為閏
也其直日之實文則為用數即奇耦卦分進退以直
四千三百二十世矣
陳振孫曰其學出於李之才挺之之才受之穆修伯
[271-2b]
長修受之种放明逸放受之陳摶蓋數學也曰元㑹
運世以元經㑹以㑹經運以運經世自帝堯至於五代天
下離合治亂興廢得失邪正之迹以天時而驗人事以人
事而騐天時以隂陽剛柔窮聲音律吕以窮萬物之數
末二卷論所以為書之意窮日月星辰飛走動植之數以
盡天地萬物之理述皇帝王霸之事以明大中至正之道書謂
之皇極經世篇謂之觀物凡六十二篇其子伯温為
之叙系具載先天後天變卦反對諸圖又為易學辨
[271-3a]
惑一篇叙傳授本末眞偽然世之能明其學者蓋鮮
焉
朱子曰易是卜筮之書皇極經世是推歩之書經世
以十二辟卦管十二㑹棚定時節却就中推吉凶消
長其書與易自不相干只是加一倍推將去
蔡沈曰以數為象則奇零而無用太𤣥是也以象為
數則多耦而難通經世是也
王應麟曰皇極經世十卷以元經㑹以㑹經運以運
[271-3b]
經世天者日月星辰隂陽也地者水火土石剛柔也
變者暑寒晝夜化者雨風露雷感者性情形體應者
走飛草木人目鼻耳口物聲色氣味事皇帝王覇體
用也業易詩書春秋心迹也天開於子地闢於丑人
生於寅孔子贊易自羲軒而下祖三皇也序書自堯
舜而下宗五帝也刪詩自文武而下子三王也修春
秋自桓文而下孫五霸也一元之運始於日甲月子
星甲辰子自開闢以來推其年數雍得之於李挺之
[271-4a]
挺之得於穆伯長自天地運化隂陽消長皆以數推
之以窮萬物之變程伯淳謂加一倍法其書以日月
星辰水火土石盡天地之體用以暑寒晝夜雨風露
雷盡天地之變化以性情形體走飛草木盡萬物之
感應以元㑹運世歲月日辰盡天地之終始以皇帝
王霸易詩書春秋盡聖賢之事業易用九六經世用
十十二一元綂十二㑹十二㑹綂三十運三十運綂
十二世一世綂三十年一年綂十二月一月綂三十
[271-4b]
日是十二與三十迭為用也
祝泌曰經世書六卷曰元經㑹㑹經運運經世其下
四卷以律吕聲音之變觀萬物不名經㑹經運而曰
經世憂世變也其書有總一書之卷目有分篇旨之
卷目元經㑹十二篇㑹經運十二篇運經世十篇凡
三十四篇律吕聲音之變化十六篇内篇十二篇此
康節分篇之卷數各分次第也康節慮其書之未有
綂也復以觀物篇通一部之數而繫之以總其書六
[271-5a]
十二篇又有外篇二不以觀物繫之書實六十四篇
也 又曰康節先生以皇極圓圖觀天觀地觀歴世
之泰否以皇極方圖觀動物觀植物觀運用之物
又曰易以占為神極以算為智占者聽圓變之蓍以
求將見之象算者布一定之卦以御無窮之數占則
取驗於天神之研幾也算則斷在人智之極深也神
以知來而未嘗不藏徃智以藏徃而未始不知來惟
易之與極其旨若相似而致用實不同易與極之八
[271-5b]
卦名同而位殊爻同而旨異位之殊今先天後天之
圖可識矣旨之異則易之乾為天為金而極則為日
為暑之類也易之坤為地為土而極則為水為雨之
類也易之震為雷為木而極則為辰為夜也易之巽
為風為木而極則為石為雷也坎為水為月者易也
極則為土為露矣離為火為日者易也極則為星為
晝矣艮為山而今為火為風兑為澤而今為月為寒
矣自是充之非惟八卦取象之異於易而吉凶悔吝
[271-6a]
亦大不同愚謂極只取伏羲卦畫不用文王周孔之
辭故其作用之不同固無怪其然矣
俞邦翰曰邵子經世凡古今治迹只慿一定之卦以
推歩動植事物則隨時取聲音數以求卦而占測也
查伯復曰康節經世書本先天方圓圖
王申子曰邵康節經世書程明道以為加倍法是也
謂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八生十六十六生三十二
三十二生六十四由是推而為萬物之數皆純乎用
[271-6b]
耦而無奇其為元㑹運世也則以日經日為元之元
其數一謂日甲之數一也以日經月為元之㑹其數
十二謂月之數十二也以日經星為元之運其數三
百六十謂日之數三百六十也以日經辰為元之世
其數四千三百二十謂時之數四千三百二十也是
日為元月為㑹星為運辰為世也一元象一年十二
㑹象十二月三百六十運象三百六十日四千三百
二十世象四千三百二十時此一元之經即一年之
[271-7a]
數也一世三十年是為一十二萬九千六百年自元
之元更相變而至於辰之元自元之辰更相變而至
於辰之辰故名經世著一元之數使人引而伸之終
而復始起帝堯甲辰終顯徳己未紀世之治亂以符
其説故自顯徳後人皆可以續之易之道不止於是
故不免謂之數學此愚所以於古今説易七百餘家
之中獨取周子太極圖以附天地及四聖人之易為
六易者此也
[271-7b]
何瑭曰邵子元㑹運世之分無所依據先儒已有議
其失者其論天以日月星辰變而為寒暑晝夜地以
水火土石化而為雨露風雷此其書之大指也自今
觀之寒暑晝夜皆天於日月星辰何有焉風為天所
變雷為火所變雨露皆水所變其理甚明少思則得
之矣火為風石為雷土為露豈不牽強之甚哉且其
取象乾不為天而為日離不為日而為星坤反為水
坎反為土與伏羲之易象大異乃自謂其學出於伏
[271-8a]
羲之先天圖吾不知其説也
詹景鳯曰皇極經世以擬易也其元㑹運世六卷凡
三十四篇如易有上經聲音律吕四卷凡十六篇如
易有下經觀物十二篇則暢二數之義如易有繫辭
王𢎞撰曰邵子經世之書本於易嘗欲傳程子程子
不學而當時之欲學者邵子又不許蓋未易言也
黄宗炎曰邵堯夫撰皇極經世十二卷以謂天地之
氣化隂陽之消息皆可以數推之其理其數咸本於
[271-8b]
易噫此何説也其所稱元㑹運世實效揚雄之方州
部家也揚以地言邵以時言也其所稱元數一㑹數
十二運數三百六十世數四千三百二十亦準太𤣥
之三方九州二十七部八十一家也至於一元十二
㑹三百六十運四千三百二十世一世三十年是為
一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以至無窮無盡則又近於釋
氏之刼數夫易之變化不可測者以其無方無體也
隨在隨時隨象隨占稗經之値年値日已屬愚夫愚
[271-9a]
婦之見而况於欲取一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之天下
排而按之籌而計之以為定數則天地隂陽眞磈然
蠢動絶無靈異之物矣其起帝堯甲辰至後周顯徳
六年己未編年以紀治亂興亡之事以驗其説無論
其傅㑹誣妄即使若合符節獨不思帝堯甲辰至顯
徳己未僅僅四千年耳視一元之數不啻杯水之在
江河惡得以杯水之在鼎烹而指江河之可吸盡也
此亦不攻而自破者矣大傳曰其稱名也小其取類
[271-9b]
也大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隱皇極經世則一一與
之相反蓋稱名也大取類也小言直而誕事儉而顯
使潔靜精微之學化為麤鄙狂妄之窟矣學者其毋
耳食焉
王庭曰程子言堯夫於儒術未見所得上蔡亦言堯
夫所學與聖門不同如皇極一書以天之日月星辰
配寒暑晝夜性情形體以地之風雨露雷配水火土
石飛走草木大是牽强不合然人不敢議者以其占
[271-10a]
驗神也
按皇極經世一書明初編性理大全與通書
正蒙並列崇禎閒帝幸太學議禮者欲躋周
程張朱於七十子之上康節亦與焉然五行
為洪範九疇之首傳稱天生五材廢一不可
康節乃去木金而益之以石是威侮五行也
庻徵為洪範九疇之八書稱五者來備各以
其叙康節乃去暘燠寒而易之以露雷是一
[271-10b]
極無凶也五官去心則不成大人矣五經去
禮則無以别於禽獸矣不知諸儒何故而神
明其説爭推演之此䝉之所不識也
又按康節之水火土石仿諸佛氏之地水火
風也色聲氣味取諸佛氏之色聲香味也遇
數之五率去其一若夫天有五星地有五服
五溝五塗人有五藏教有五典五禮祭有五
祀目有五色耳有五音口有五味鼻有五臭
[271-11a]
手有五指繪有五章律有五度五量五權五
則康節亦安能悉為減損其説亦窒而不可
通矣
王氏豫/皇極書體要
佚
張鉉金陵新志曰建昌南城人廖應淮好異端之學
游俠江湖客臨安疏丁大全誤國狀大全中以法配
漢陽軍荷校出都説禍福多中抵漢陽遇蜀道士杜
[271-11b]
可大於漢江濱謂曰子非廖應淮邪予待子久矣因
言邵堯夫以先天學授王天悦天悦死葬未百年而
呉曦叛盗掘其冢得皇極書體要一篇内外觀物數
十篇予賄盗得之數當授子為之請於郡將脱軍籍
館諸道院盡教以冢中書其算由聲音起年餘乃别
應淮復之臨安市大衍數夜沽酒痛飲大叫曰天非
宋天地非宋地矣歌曰禽聲兮啾啾草色兮幽幽風
兮火怒泉殷殷兮血流屋將焚兮燕呢喃而未
[271-12a]
已鼎漸沸兮蝨婆娑其不休歸去來兮不歸兮焉求
宋亡後四年病死處州學
張氏行成/皇極經世索隱
一卷
未見
邵氏伯温/皇極經世内外篇解
未見
楊時喬曰伯温學宗家傳篇解得父精意出處皆當
[271-12b]
張氏栻/經世紀年
通考二卷
未見
栻自序曰太史遷作十二國世表始紀甲子起於成
周共和庚申之歲庚申而上則莫紀焉歴代浸遠其
事雜見於諸書靡適折衷則亦傳疑而已本朝嘉祐
中康節邵先生雍出於河南窮徃知來精極於數作
皇極經世書上稽唐堯受命甲辰之元為編年譜如
[271-13a]
去外丙仲壬之紀康節以數知之乃合於尚書成湯
既殁太甲元年之説成湯之後蓋實傳孫孟子所説
特以太丁未立而卒方是時外丙生二年仲壬生四
年耳又正武王代商之年蓋武王嗣位十一年矣故
書序稱十有一年而復稱十有三年者字之誤也是
類皆自史遷以來傳習之謬一旦使學者曉然得其
眞萬世不可改者也某不自揆輒因先生之歴考自
堯甲辰至皇上乾道改元之歲凡三千五百二十有
[271-13b]
二年列為六圖命之曰經世紀年以便觀覽閒有鄙
見則因而明之其大節目有六如孟子謂堯舜三年
之喪畢舜禹避堯舜之子而天下歸之然後踐天子
位此乃見帝王奉天命之大旨其可闇而弗彰故於
甲申書服堯之喪乙酉書踐位之實丙戌書元載格
于文祖自乙酉至丁巳是踐位三十有三載也則書
薦禹於天與尚書命禹之辭合自丁巳至癸酉是薦
禹十有七年也與孟子之説合於禹受命之際書法
[271-14a]
亦然然而書稱舜在位五十載陟方乃死則是史官
自堯崩之明年通數之耳夏后相二十有八載寒浞
弑相明年少康始生於有仍氏凡四十年而後祀夏
配天不失舊物寒浞豈可使閒有夏之綂故缺此四
十載不書獨書少康出處而紀元載於復國之歲以
見少康四十年經營宗祀絶而復續足以為萬代中
興之冠冕於新莽之簒缺其年亦足以表光武之中
興也漢吕太后稱制既不得係年而所立他人子名
[271-14b]
為少帝者又安得承綂故復缺此數年獨書曰吕太
后臨朝稱制亦范太史祖禹係嗣聖紀年之意也漢
獻之末曹丕雖稱帝而昭烈以正義立於蜀不改漢
號則漢綂烏得為絶故獻帝之後即係昭烈年號書
曰蜀漢迨後主亡國而始係魏凡此皆節目之大者
妄意明微扶正不自知其愚也其他如夏以上稱載
商稱祀周始稱年皆考之書可見而周書洪範獨稱
祀者是武王不欲臣箕子尚存商立箕子之志也由
[271-15a]
魏以降南北分裂如元魏北齊後周皆夷狄也故綂
獨係於江南五代迭揉則都中原者不得不係之
陳振孫曰侍講廣漢張栻敬夫撰用皇極經世譜編
有所發明則著之其言邵氏以數推知去外丙仲壬
之年乃合於尚書成湯既没太甲元年之説今按孔
氏正義正謂劉歆班固不見古文謬從史記而張衡
通載乃云以紀年推之外丙仲壬合於歲次尚書殘
闕而正義之説誤蓋三代而上帝王歴年遠而難考
[271-15b]
類如此劉道原所謂疑年者也
馬廷鸞曰愚按張氏本皇極經世書作經世紀年圖
愚之所述蓋亦本此然嘗疑堯之前標甲子者六而
不載世代與事迹意者黄帝命大撓作甲子則甲子
紀年自黄帝始以前無甲子則亦不可得而書也
王應麟曰栻因經世之歴攷自堯甲辰至乾道改元
之歲凡三千五百二十二年列為六圖曰經世紀年
蔡氏元定/皇極經世指要
[271-16a]
三卷
存
元定自序曰龍馬負圖伏羲因之以畫八卦重之為
六十四卦初未有文字但陽奇隂偶卦畫次序而已
今世所傳伏羲八卦圖以圓函方者是也康節曰上
古聖人皆有易但作用不同今之易文王之易也故
謂之周易若然則所謂三易者皆本於伏羲之圖而
取象繫辭以定吉凶者名不同耳連山首艮歸藏首
[271-16b]
坤周易首乾連山歸藏雖不傳意其作用必與周易
大異然作用雖異其為道則同一太極也皇極經世
之書命數定象自為一家古所未有學者所未見然
亦皆出於伏羲卦畫奇偶之序其為道則亦同一太
極也今以伏羲卦圖列之於前而以皇極經世疏之
於後則大畧可見矣
朱子曰康節書固好季通推得來又甚縝密
王𢎞撰曰邵子之學當時惟傳王天悦而後之得其
[271-17a]
傳者無過蔡氏
周氏奭/經世節要
未見
朱氏中/經世補遺
佚
丘氏富國/經世補遺
三卷
未見
[271-17b]
祝氏泌/皇極經世書鈐
十二卷
存
泌自序曰易繫曰天生神物聖人則之天地變化聖
人效之天埀象見吉凶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聖
人則之制法埀教祖道鈎𤣥是極也先高厚而肇始
運萬有而不遺推其動靜得兩儀之本沿其始交得
四象之元循其變化識卦位之分得河圖洛書而證
[271-18a]
其擬議形容之實傳十四圖而悟布卦用卦之旨今
探賾索隱儻不明其所由肇是康節之學且入於術
矣不揣其本而齊其末可乎粤疏造物之圖達於取
卦之妙而後備列先天之所由運行動植之所以感
應而要之以折衷之法庻幾覽者由門及序升堂入
室識其條貫是編也尚少禆好古博雅之君子若鄭
夬所謂泄天之藴豈無禍福不可謂之知言今但虞
絶學之無傳亦何暇㚄跋乎禍福之閒哉世有覺者
[271-18b]
幸相與發明之端平乙未
楊時喬曰泌以邵子意注經世蓋多折衷於伯温曲
詳其辭
呉任臣曰泌字涇甫鄱陽人自稱觀物老人
馬氏廷鸞/皇極觀物外篇解
佚
方氏回/皇極經世攷
佚
[271-19a]
鄭氏松/皇極經世書續
未見
江西通志鄭松字特立亦名復樂安人三預進士貢
不第以邵子經世書止於周顯徳乃自庚申宋興至
甲午金亡續二百七十五年於邵子所紀三千三百
一十六年閒頗有更定書法視昔尤謹論國綂絶續
離合謂興國無所承亡國無所授者各為系漢魏晉
宋齊梁陳為一系魏齊周隋唐梁唐晉漢周為一系
[271-19b]
遼金元為一系松入元隱居布水谷
耶律氏楚材/皇極經世義
未見
杜氏瑛/皇極引用
八卷
佚
皇極疑事
四卷
[271-20a]
佚
極學
十卷
佚
蔡氏仁/皇極經世衍數
一百五十四卷
未見
張萱曰元至元中饒州布衣蔡仁和仲撰前集五十
[271-20b]
五卷因張行成祝涇甫之書復考訂以成帙編卦各
有圖圖各有説後集五十三卷因蔡季通續正邵氏
厯數衍其數紬發其義條陳其類例凡古今證應皆
備載焉内闕十五卷至十八卷别集十五卷續集十
六卷皆卦變爻象及揲蓍之説支集十五卷又因麻
衣道人心法而衍之皆占卜書也
齊氏履謙/經世書義式
佚
[271-21a]
經世外篇微旨
一卷
佚
安氏熙/續皇極經世書
佚
徐氏驤/皇極經世發微
佚
徽州府志徐驤字伯冀婺源人學於程直方深造邵
[271-21b]
氏之學
朱氏本/皇極經世解
存
黄虞稷曰本字致其豐城人元福州路儒學提舉明
初以賢良召至京固辭安置和州後放歸卒
朱氏隱老/皇極經世書解
十八卷
存
[271-22a]
隱老自序曰先天之學心學也本無文字然而非有
文字則亦無以驗其所學之為何如矣翼之十也夫
子之所以教也其自十翼以上有出自於周公者焉
繫於爻者是也有出自於文王者焉繫於卦者是也
教之所興止是已乎未也其自二繫以上有出自於
羲皇者焉自一奇以至於百九十二奇自一耦以至
於百九十二耦凡著焉而有象滋焉而有數者皆是
也不啻足矣雖然求之天地則又有未畫之易存焉
[271-22b]
自無畫而有畫則羲皇是也自無言而有言則文王
周公孔子是也既已有言矣可得無言乎此邵子之
書所以有作也然其言自為一家驟而觀之有莫知
其所以然者予病之久矣童而習之乃至於白髮紛
如也若有得焉上下古今跋渉經史凡邵子之所不
甚致意者皆以管窺之所及妄是非而折衷焉若夫
邵子之所自為説者深也而淺言之遠也而近言之
源也而姑述其流本也而姑述其末非能造乎其極
[271-23a]
也而亦以書説為言此無他自海外而來者必重三
譯然後可達於中國夫自學者而言其於道也何啻
由海外而望中國也哉得吾説而讀之譬之一譯雖
未至於再譯三譯然自是而毎一進焉不患乎不造
其極矣且夫寵榮聲利人之所奔而赴焉者也已得
則夸未得則毗及其既得而復失則又悵然而悲不
能自遣於其懷未深於道者也然而從事於斯恍不
知得之為在彼歟失之為在此歟此與彼不相及也
[271-23b]
雖然極天下之紛華不足以戰吾道戰則吾道其勝
矣夫然故悲莫足悲喜莫足喜付得失於兩忘則庻
幾其心無所累者歟噫先天之學未易言也姑以其
心言之即文字而泥焉者非也離文字而塊焉者亦
非也吾以文字洗吾之心焉則夫文字也者有之未
必為非無之未必為是此吾所以因是書而為是説
也
黄虞稷曰隱老字子方號灊峯明大學士朱善之父
[271-24a]
劉氏誠/補注皇極經世
未見
周氏瑛/皇極經世管鑰
未見
黄虞稷曰瑛字梁石别字翠渠又號䝉中子莆田人
成化己丑進士歴四川右布政使
楊氏㢘/皇極經世啓鑰
未見
[271-24b]
倪氏復/皇極經世通解
未見
童氏品/皇極經世書内篇注
未見
黄氏畿/皇極經世書傳
八卷
存
畿自序曰夫有畫無言庖犧之易也彖後斯有言矣
[271-25a]
予欲無言象帝之先故曰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道
變化道之顯也鳯鳥不至河不出圖天地否塞道之
晦也立象盡意而律吕聲音豈能外哉自畫前觀之
太極分二先得一為一以綂四時後得一為二以奠
四維加倍則一與十二相乘終於六十皇極之心天
地之心也兩倍為四元㑹運世以彌綸耳天下之物
管是矣故夫仰則觀物於天日月星辰也俯則觀法
於地水火土石也近取諸身性情形體也遠取諸物
[271-25b]
走飛草木也幽明之故死生之説鬼神之情狀其一
動一靜之間乎是窮理之事也三皇象春五帝象夏
三王象秋五霸象冬與天地相似而道濟天下矣贊
易以祖三皇序書以宗五帝刪詩以子三王修春秋
以孫五霸㫄行不流而樂天安土矣是盡性之事也
生長收藏以盡物一元猶一日也化教勸率以盡民
古今猶旦暮也權變事業其神用矣乎故曰範圍天
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
[271-26a]
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是至命之事也昊天四府而
隂陽以升降焉聖人四府而禮樂以汙隆焉厯居陽
治隂而象數以禮行焉律居隂治陽而聲音以樂和
焉故河出圖則天數五地數五象數也鳯鳥至則雄
鳴六雌鳴六律吕也倍而四之皆以為用焉天道之
用隂始乎陽矣地道之用柔成乎剛矣先天之用圓
唱乎方矣皇極之用羲兼乎皇矣厯以藏閏乾坤坎
離所以不用也律以顯閏日星水土所以必用也邵
[271-26b]
子之學其仲尼之學乎仲尼之道其庖羲之道乎邵
伯温子也不能受之於父張㟭王豫徒也不能盡之
於師而牛無邪張行成祝泌廖應淮朱隱老五家臆
鑿紛如不有九六之鍵曷啓乾坤之門乎畿也不揣
固陋為管窺十有三篇以訂之而日加注釋以為之
傳凡八卷云𢎞治甲子
子佐序曰皇極經世本有全書先君得之道藏手自
録之今性理所載乃蔡西山指要非其全也祝泌氏
[271-27a]
鈐以泰為元六十四卦皆用四爻與邵子異矣廖應
淮𤣥𤣥集從之惟朱隱老始宗本旨為之説然未盡
也先君自成化乙巳隱居粤州草堂潛心内外篇㑹
意先天圖埀二十年始悟氣以六變體以四分用九
則三十六宫用六則二十四閏聲音律吕圓唱方和
而後乾坤坎離用焉天地萬物之理貫於一矣乃著
管窺以闢之凡所注釋有未備者佐附以膚見其推
歩也年月日時分杪晝夜進退積成一元消長則命
[271-27b]
算工補其闕焉於戲此窮理盡性至命之學也世以
術數少之觀於先君所叙則可見矣嘉靖壬子七月
劉煒後序曰嘗謂伏羲先天一圖乃天命之流行不
已者也子邵子獨得其妙元㑹運世綂於心為太極
可謂從其大體者已世儒不得其門而入偕圖立説
而謂天地人物皆起於泰年月日時皆起於升可謂
雜亂本旨矣粤州子黄子一以先天圖為主豈非因
聖言而㑹其意者乎書未及成吾師泰泉先生緒而
[271-28a]
成之嘗論其大原曰先天八卦本洛書之位數後天
八卦因河圖之生成蓋水木相生自地而天火金相
克自天而地天變隂陽則不易地化剛柔則可易故
書之戴九肩四九太陽之數也不易為乾四太隂之
位也不易為兌左三足八三少陽之位也不易為離
八少隂之數也不易為震履一足六一太陽之位也
易太柔為坤六太隂之數也易太剛為艮右七肩二
七少陽之數也易少柔為坎二少隂之位也易少剛
[271-28b]
為巽兩儀變化四象對待故曰天地定位山澤通氣
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圓圖以之乾降三陽交坤於
北而坤索之得一陽而成三男氣合於西北順至東
北而為泰坤升三隂交乾於南而乾索之得一隂而
成三女氣合於東南逆至西南而為否故圖之地八
震雷反易艮也天三離火上通震也地四兌澤反易
巽也天九乾交坤中離也地二隂入陽下坤也天七
坎水下塞兌也地六陽止隂上乾也天一坤交乾中
[271-29a]
坎也五氣順布四時流行故曰帝出乎震齊乎巽相
見乎離致役乎坤説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
艮方圖以之可以補先天之所未備而弗之補者蓋
愼之也至於天聲地音張行成之通變祝泌之皇極
鈐皆祖胡僧三十六字母以切求翻如同徒紅切本
定字母以聲紅為乾卦以音徒為升卦而不知天聲
下唱地之用音地音上和天之用聲已有二百六十
四字母矣乾升起算於定字母何所預乎是舍夏用
[271-29b]
夷指鹿為馬取鮑魚以混粱肉也且先生亦嘗合内
八轉外八轉為十六韻如東通為農烏呼胡虞之類
各以宫商角徵羽調之可以盡天下之字音見諸樂
典亦不附此正以等音與皇極字母本不相䝉故爾
大都先天之學失傳二家億度皆以獄吏牛無邪所
傳諸圖為宗及祝泌之書盛行世之講此學者牽於
舊習仍其謬説而牢不可破矣環中天命之精微既
已不知學至大人如子邵子内外篇亦皆相反乃視
[271-30a]
獄吏所傳如伏羲然噫南史載京口有嗜痂之士文
選稱海畔有逐臭之夫豈不相類哉觀於此書則先
天復明於世矣故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
聖人之言彼文饒子涇烏足以知此哉有志於皇極
者盍自省諸煒是以申言於簡末嘉靖甲寅季春
余氏本/皇極經世觀物外篇釋義
四卷
存
[271-30b]
本自序曰數之淪於術乆矣逮邵子始反於理其説
悉本之易先天圖精深微妙及天人之際惜其學
不傳閒有能道之者多彼此異同不能盡合蓋得其
一二㫄取之他書以附足其説也竟未審孰為眞傳
本學於此已逾一紀深維觀物外篇出自其門人所
紀疑得其眞其起例祕訣雖未盡具然大要不外是
矣惜紛亂無緒張文饒呉草廬雖嘗挍正尚多脱誤
本不揣重加考定遂條為之解藏之巾笥以備觀覽
[271-31a]
然亦未審果能得邵子之傳否也嘉靖改元春三月
杜思序曰余南湖先生精於性理之學正蒙皇極經
世律吕新書俱有注釋正䝉集解坊閒梓行久矣皇
極經世解予髫齔時曾手録以藏於家壬戌冬承乏
青郡見東庫壁隅書板有百餘取而閲之乃觀物
外篇釋義先生督學東省時命郡守挍刻以分授諸
生者也閲歲未久守者忽焉循至腐缺漫漶意欲挍
補而役役吏牘未遑也甲子夏懷庭秦公以秉憲至
[271-31b]
坊刻板在郡適纂郡志訖工併命補刻以成全書乃
覓侍御周海莊家完本挍而補之昔程子觀皇極數
以為加一倍法邵子服其妙悟精識欲以其學授之
而辭以未暇學遂不傳先生獨於數百年之後精思
妙契㑹悟㫄通裒集諸家注釋纂彚成編其師授固
有所自而學者能因其書而求之則於邵子數法之
妙思過半矣嘉靖乙丑
黄國俊跋曰南湖先生邃於易學多所著述先生仲
[271-32a]
嗣九正與予筆研交得縱觀之惜其猶有未傳者乙
丑計偕乞恩署昌樂教事郡侯杜公語及先生釋義
已梓於郡堂但歲久腐闕爰命挍之補刻完帙以嘉
惠四方先生諱本字子華正徳辛未進士第二人世
居月湖時人稱為南湖先生守愚子其别號云
鍾氏芳/皇極經世圖纂
未見
貢氏珊/皇極解
[271-32b]
未見
葉氏良佩/皇極經世集解
未見
吕氏賢/皇極經世解
未見
周氏正/皇極經緯
未見
黄虞稷曰淮安大河衛指揮僉事周正撰
[271-33a]
余氏嘉謨/皇極經世書注
未見
張氏芝初/經世續卦
佚
楊㢘表墓曰君諱芝初字廷芳歙縣人𢎞治丙辰進
士除南大理評事歴官湖廣按察副使
張氏敔/皇極經世聲音譜
未見
[271-33b]
呉氏珫/皇極經世鈐解
未見
長興縣志呉珫字汝琇精邵子之學以布衣祀鄉賢
詹氏景鳯/經世畧意
二卷
存
陳氏藎謨/皇極圖韻
一卷
[271-34a]
存
藎謨自序曰皇極圖韻者從康節先生皇極經世聲
音倡和之説而推衍之者也聲音者經世所載之一
端又指聲之可據該色臭味之無窮而以律吕之數
窮動植飛走之數也先生之子伯温有曰皇極經世
之所以為書窮日月星辰飛走動植之數以盡天地
萬物之理述皇帝王霸之事以明大中至正之道隂
陽之消長古今之治亂較然可見矣其書宏奥志在
[271-34b]
研探初於律吕聲音稍闚藩落乃知聲音之道原本
天地發之萬物而最靈於人五聲以察治忽六義即
具諧聲以通神明以類萬物至於風土既殊呼吸亦
異正聲正音繁然莫定此邵子倡和之説所為大有
關於世教也第立法深微解悟或鮮不揣愚謬撰述
兹編闡其幽𤣥銓其遺複條舉源委之圖五十有八
審定河洛之韻三十有六冀韻學若網在綱學者得
門而入云爾
[271-35a]
郁氏文初/皇極經世抄
一卷
存
名氏皇極經世書類要
十卷
存
[271-35b]
經義考卷二百七十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