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2n0011 經義考-清-朱彝尊 (master)


[141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經義考卷一百四十一
          翰林院檢討朱彝尊撰
   禮記四/
邢氏昺/禮選
  二十卷
   佚
 宋史雍熈中邢昺撰禮選二十卷獻之太宗探其帙
[141-1b]
 得文王世子篇觀之甚悦因問衛紹欽曰昺為諸王
 講説曾及此乎紹欽曰諸王常時訪昺經義昺每至
 發明君臣父子之道必重復陳之太宗益喜上嘗因
 内閣暴書覽而稱善召昺同觀作禮選贊賜之昺言
 家無遺藁願得副本上許之繕錄未畢而昺卒亟詔
 寫二本一本賜其家一本俾置冡中
李氏清臣/禮論
  二篇
[141-2a]
   存
張子載/禮記説
  三卷
   未見
 魏了翁序曰横渠張先生之書行於世者惟正䝉為
 全書其次則經學理窟及信聞錄已不見於吕與叔
 所狀先生之言行至於詩書禮樂春秋之書則方且
 條舉大例與學者緒正其説而未及就其在朝廷講
[141-2b]
 行冠昏喪祭郊廟之禮乃以孤立寡與議卒不用既
 移疾西歸欲與門人成其初志亦未及為而卒於臨
 潼今禮記説一編雖非全解而四十九篇之目大畧
 固具且又以儀禮之説附焉然則是編也果安所從
 得與嘗反復尋繹則其説多出於正䝉理窟信聞諸
 書或者先生雖未及定著為書而門人會粹遺言以
 成是編與亦有二程先生之説參錯其間盖先生之
 學其源出於程氏豈先生常常諷道之語而門人并
[141-3a]
 記之與先生强學質行於喪祭之禮尤謹且嚴其教
 人必以禮為先使人有所据守若有問焉則告之以
 知禮成性之道其行之於家也童子必使之執幼儀
 親洒掃女子則觀祭祀納酒漿久以固其肌膚之㑹筋
 骸之束而養其良知良能之本然其始也聞者莫不
 疑笑久而後信其説之不我欺也翕然丕變以先生
 之從嗚呼是烏可强而致然與豈人心之所無而可
 以襲而取之與人受天地之中以生莫不有仁義禮
[141-3b]
 智之性具乎其心故仁其體也義其用也知以知之
 禮則所以節文仁義者也且自父坐而子立君坐而
 臣立推之凡升降上下周旋禓襲之文喪祭射御冠
 昏朝聘之典夫孰非其性情所有天理之自然而為
 之品節者與夫孰非天秩天叙此其是也然出天理
 則入人欲故品節云為者又將以人情或縱之防限
 也孔孟教人要必以是為先今所謂禮記儀禮諸書
 雖曰去籍於周衰煨燼於秦虐淆亂於漢儒然所謂
[141-4a]
 經禮曲禮者錯然於篇帙之中其要言精義則有可
 得而推尋者也後生小子自其幼學因而從事乎此
 不幸時過而後知學者亦有以倍致其力焉則將變
 化氣質有以復其性情之正雖柔可强雖顔子四勿
 之功可體而自致之也所謂忠信之薄人情之偽者
 亦將曉然知其為異端之説矣此先生有功於禮樂
 之大意也敢識篇末以告同志又以自儆云
章氏望之/禮論
[141-4b]
  一篇
   佚
 建寜府志章望之字表民浦城人簽書建康軍節度
 判官以光祿寺丞致仕李覯謂仁義禮智信樂政刑
 皆出於禮望之因著禮論一篇以訂其説
劉氏彜/禮記中義
  四十卷
   佚
[141-5a]
李氏格非/禮記精義
  宋志十六卷
   未見
 衛湜曰李文叔精義就曲禮檀弓王制喪服小記大
 傳少儀學記樂記雜記喪大記祭法十一篇中随所
 見為之義
王氏安石/禮記發明
  一卷
[141-5b]
   未見
禮記要義
  二卷
   未見
周氏諝/禮記解
   未見
 諝自序曰夫禮者性命之成體者也盖道徳仁義同
 出於性命而所謂禮者又出乎道德仁義而為之節
[141-6a]
 文者也方其出於道德仁義則道德仁義者禮之本
 也故曰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
 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方其為之節文則道德
 仁義反有資於禮也故曰道德仁義非禮不成嗚呼
 此禮之所以為禮者也若夫吉凶之殊軍賓之别其
 言不盡於意其意必寓於象故一服飾一噐械有以
 存於度數之間者象也象則文也及推而上之有以
 見於度數之表者意也意則情也所謂意者歸於性
[141-6b]
 命而已矣書曰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盖其以
 欲滅命以人廢天者聖人不為惟其天秩之所有是
 乃聖人之所庸者也然聖人所以庸之者豈特使天
 下後世知有尊卑之分而苟自異於禽獸耳盖又將
 為入道之資也聖人既沒禮經之殘缺久矣世之所
 傳曰周禮曰儀禮曰禮記其間獨周禮為太平之成
 法儀禮者又次之禮記者雜記先王之法言而尚多
 漢儒附會之疵此學者所宜精擇
[141-7a]
 衛湜曰延平周諝字希聖解王制禮運禮器郊特牲
 玊藻學記樂記祭法祭儀祭綂經解哀公問仲尼燕
 居孔子閒居中庸表記大學共十七篇不見於中興
 舘閣書目
陳氏祥道/禮記講義
  二十四卷
   未見
陳氏暘/禮記解義
[141-7b]
  宋志十卷
   佚
方氏慤/禮記解
  通考二十卷
   未見
 朱子曰方氏禮解儘有説得好處
 陳振孫曰政和三年表進自為之序以王氏父子禮
 記獨無解義乃取所撰三經義及字説申而明之著
[141-8a]
 為此解由是得上舎出身其所解文義亦明白
 衛湜曰方氏馬氏及山陰陸氏三家書坊鋟板傳於
 世方氏最為詳悉有補初學然雜以字説且多牽
 合大為一書之累間為與長樂陳氏講義同者方自
 序亦謂諸家之説於王氏有合者悉取而用之則其
 説不皆自已出也
 浙江通志方慤字性夫桐廬人父死廬墓覃思積年
 注禮記集解政和三年領鄊薦至亰師表進於朝詔
[141-8b]
 賜上舎釋褐而頒其書於天下八年中進士仕至禮
 部侍郎
馬氏晞孟/禮記解
  通考七十卷
   未見一齋書目有/
 陳振孫曰晞孟字彦醇未詳何人亦宗王氏者
 朱子曰方馬二解合當叅考儘有好處不可以其新
 學而黜之
[141-9a]
 衛湜曰方氏馬氏及山陰陸氏三家方氏最詳馬氏
 頗略馬氏大學解又與藍田吕氏同朱文公或問以
 為吕氏今從之
 江西通志馬希孟廬陵人熈寜癸丑登第
吕氏大臨/芸閣禮記解
  通考十卷中興書/目一卷
   未見
 晁公武曰芸閣禮記解十卷吕大臨與叔撰與叔師
[141-9b]
 事程正叔禮學甚精博中庸大學尤所致意也
 陳振叔曰按舘閣書目作一卷止有表記冠昏鄉射
 燕聘義喪服四制凡八篇今又有曲禮上下中庸緇
 衣大學儒行深衣投壺八篇此晦庵朱氏所傳本刻
 之臨漳射垜書坊稱芸閣吕氏解即其書
 衛湜曰藍田吕與叔禮記解中興舘閣書目止一卷
 今書坊所刋十卷有曲禮上下孔子閒居中庸緇衣
 深衣儒行大學八篇
[141-10a]
禮記傳
  宋志十六卷
   未見
 張萱曰吕氏禮記傳十六卷今闕第三卷宋淳熈中
 朱晦庵刻之臨漳學官
何氏述/禮記傳
  二十卷
   佚
[141-10b]
 閩書何述字明道浦城人元豐二年進士歴徽猷閣
 待制知永興軍移帥涇原
楊氏訓/禮記解
  二十卷
   佚
 閩書楊訓字公發浦城人元豐五年進士知東陽縣
 轉朝奉郎
慕容氏彦達/禮記解
[141-11a]
   佚
 陸元輔曰彦達字叔遇毘陵人元豐中登科
陸氏佃/禮記解
  宋志四十卷
   佚
 衛湜曰陸氏説多可取間有穿鑿亦字學之誤也
 宋中興藝文志陸佃新義牽於字説宣和末其子宰上之
 浙江通志陸佃字農師山隂人官至尚書右丞
[141-11b]
述禮新説
  宋志四卷
   佚
禮象
  宋志十五卷
   存未見全本/
 陳振孫曰陸佃撰以改舊圖之失其尊爵彜鼎皆取
 公卿家及秘府所藏古遺器與聶圖大異戴岷隱分
[141-12a]
 教吾鄉作閣齋舘池上畵此圖於壁而以禮象名閣
 與論堂禮圖相嫓云
    按陸氏禮象丹徒張先生鵬廵撫山東獲之
    章丘李中麓家惜已殘闕矣
葉氏夢得/禮記解
   未見
 衛湜曰葉少藴解曲禮檀弓王制文王世子祭義祭
 綂哀公問仲尼燕居孔子閒居坊記表記緇衣儒行
[141-12b]
 大學昏義郷飲酒義射義燕義聘義十九篇仲子模
 過庭錄時有論説
李氏夔/禮記義
  十卷
   佚
 陸元輔曰宋朝奉大夫右文殿修撰邵武李夔斯和
 撰
亡名氏禮記小疏
[141-13a]
  宋志二十卷
   佚
禮記名義
  通志十卷
   佚
禮記名數要記
  通志三卷
   佚
[141-13b]
禮記外傳名數
  通志二卷
   佚
禮記評要
  通志十五卷
   佚
禮樞
   一卷
[141-14a]
   佚
    右見紹興續到闕書目
禮鑰
   佚
    右見朱子語類
 
 
 
[141-14b]
 
 
 
 
 
 
 
 經義考卷一百四十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