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2n0011 經義考-清-朱彝尊 (master)


[087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經義考卷八十七
          翰林院檢討朱彝尊撰
   書十六/
劉氏三吾/等書傳㑹選
  六卷
   存
 實錄洪武十年三月上與羣臣論天與日月五星之
[087-1b]
 行翰林應奉傅藻典籍黄麟考功監臣郭傅皆以蔡
 氏左旋之説為對上曰天左旋日月五星皆右旋二
 十八宿經也附天體而不動日月五星緯乎天者也
 朕自起兵以來與善推步者仰觀天象二十有三年
 矣嘗於天氣清爽之夜指一宿為主太陰居是宿之
 西相去丈許盡一夜則太陰漸過而東矣由此觀之
 則是右旋厯家亦嘗論之蔡氏謂為左旋此則儒家
 之説爾等不晰而論之豈所謂格物致知之學乎二
[087-2a]
 十七年四月丙戌詔徵儒臣定正宋儒蔡氏書傳上
 觀蔡氏書傳日月五星運行與朱子詩傳不同及其
 他注説與鄱陽鄒季友所論間有未安者遂詔徵天
 下儒臣定正之於是太子少保唐鐸等舉翰林編修
 致仕張美和國子監博士致仕錢宰助敎致仕靳觀
 敎授高讓學正王子謙敎諭張士諤俞友仁何原銘
 傅子裕周惟善訓導唐棐周寛趙信洪初萬鈞王賓
 謝子方呉子恭博士解震熊釗揭軌蕭尚仁蕭子尚
[087-2b]
 王允升張文翰張思哲宋麟並遣行人馳傳徵之九
 月己酉正蔡氏書傳成初詔徵國子博士錢宰等至
 上語以正定書傳之意且曰爾等知天象乎皆對以
 不知上曰朕每觀天象自洪武初有黒氣凝於奎璧
 乃文章之府朕甚異焉今年春暮其間黑氣始消文
 運興矣爾等宜考古正今有所述作以稱朕意乃命
 翰林院學士劉三吾董其事開局翰林院正定是書
 時禮遇諸儒甚厚各賜以綺繒衣被等物又御製詩
[087-3a]
 命次韻和之朝叅則班於侍衛之前宴享則次坐殿
 中時酒樓成人賜鈔宴其上各獻詩謝上大悦復遣
 禮部尚書任亨泰諭㫖諸儒有年老願歸者先遣之
 衆皆願留至是書成凡蔡氏集傳得者存之失者正
 之又集諸家之説足其未備三吾等率諸儒上進賜
 名曰書傳㑹選命禮部頒行天下賜諸儒宴及鈔俾
 馳驛而還
    按書傳㑹選載纂修諸人無靳觀吳子恭宋
[087-3b]
    麟而有國子祭酒胡季安左春坊左贊善門
    克新右春坊右贊善王俊華翰林修撰許觀
    張信編修馬京盧原質齊麟張顯宗景清戴
    德彜國子助敎高耀王英定公靜儒士靳權
    凡一十五人葢永樂中修實錄以許觀景清
    等皆坐逆黨因連類而刪去之也
 三吾序曰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當大德聖
 人在天子位舉議禮制度考文之典謂六書莫古於
[087-4a]
 書帝王治天下之大法莫備於書今所存者僅五十
 八篇諸儒訓註又各異同至宋九峰蔡氏本其師朱
 子之命作為集傳發明殆盡矣然其書成於朱子既
 歿之後有不能無可議者如堯典天與日月皆左旋
 洪範相協厥居為天之陰隲下民有未當者宜考正
 其説開示方來臣三吾備員翰林屢嘗以其説聞上
 允請乃召天下儒士倣石渠虎觀故事與臣等同校
 定之凡蔡氏之得者存之失者正之旁采諸家之説
[087-4b]
 足其所未備書成賜名曰書傳㑹選今所引用先儒
 姓氏定為凡例列之於後云
 祝允明曰高皇帝聖學超傑以尚書咨羲和惟天陰
 隲下民二節蔡沈註誤嘗問羣臣七政左旋然乎編
 修答祿與權仍以蔡氏新説對上曰朕自起兵迄今
 未嘗置歩覽焉可狥儒生腐談因命諸儒臣改正為
 書傳㑹選劄示天下學者其略曰凡前元科舉尚書
 專以蔡傳為主考其天文一節已自差謬謂日月隨
[087-5a]
 天而左旋今仰觀乾象甚為不然當依朱子詩傳十
 月之交注丈為是又如洪範内惟天陰隲下民相協
 厥居一節俱以天言不知陰隲下民乃天之事相協
 厥居乃人君之事天之陰隲下民者何風霜雨露均
 調四時五穀結實立蒸民之命此天之陰隲也君之
 相協厥居者何敷五敎以敎民明五刑而弼敎使强
 不得以凌弱衆不得以暴寡而各安其居也若如蔡
 氏之説則相協厥居事皆付之於天而君但安之自
[087-5b]
 若奉天勤民之政略不相與又豈天祐下民作君作
 師之意哉
 顧炎武曰按此書若堯典謂天左旋日月五星違天
 而右轉主陳氏祥道高宗彤日謂祖庚繹于高宗之
 廟主金氏履祥西伯戡黎謂是武王亦主金氏洛誥
 惟周公誕保文武受命惟七年謂周公輔成王之七
 年主張氏陳氏皆不易之論又如禹貢厥賦貞主蘇
 氏軾謂賦與田正相當涇屬渭汭主孔傳水北曰汭
[087-6a]
 太甲自周有終主金氏謂周當作君多方不克開于
 民之麗主葉氏金縢周公居東謂孔氏以為東征非
 是至洛誥又取東征之説自相牴牾每傳之下繫以
 經文及傳音釋於字音字體字義辨之甚詳其傳中
 用古人姓氏古書名目必具出處兼亦考證典故葢
 宋元以來諸儒之規模猶在而其為此書者皆自幼
 為務本之學非由八股發身之人故所著之書雖不
 及先儒而尚有功於後學至永樂中修尚書大全不
[087-6b]
 惟刪去異説并音釋亦不存矣愚嘗謂自宋之末造
 以至有明之初年經術人材於斯為盛自八股行而
 古學棄大全出而經説亡洪武永樂之間亦世道升
 降之一會矣
梁氏寅/書纂義
  十卷
   未見
 寅自述曰歸老之後於書也以蔡氏傳之詳明而姑
[087-7a]
 釋其略謂之書纂義
朱氏升/尚書旁注
  六卷
   存
書傳補正輯註
  一卷
   未見
 升自序曰朱子傳註諸經略備獨於書未暇及嘗别
[087-7b]
 出小序辨正疑誤指其領要以授蔡氏而為集傳惜
 其成於朱子既歿之後門人語錄未輯之前自是以
 來諸儒繼作講明著述補益宏多然徃徃不與經傳
 相附而繙閲之難也升不揆愚陋蒐輯見聞既為讀
 經者作旁註綱目有綂離合成章又為讀傳為傅輯
 補缺正訛發明㫖趣亦既有年矣今為此編不過約
 取傳輯補缺正訛之文僅使傳文周密經意通暢而
 已庶㡬文字簡潔而學章誦習不憚其繁若欲求其
[087-8a]
 發明㫖趣之詳則有傳輯在時至正庚寅二月壬辰
 書成於石門山中題以授子同
陳氏謨/書經㑹通
   未見
 人物考陳謨字一德又字心吾泰和人學者稱海桑
 先生洪武初徵至京師議禮學士宋濓待制王褘交
 章請留為國子師引疾辭歸家居敎授屢應聘為江
 廣考試官所著有書經㑹通詩經演疏
[087-8b]
朱氏右/書集傳發揮
  十卷
   未見
 右自序曰愚讀孔子所刪述易書詩春秋而深歎夫
 聖人之道不行及觀漢唐諸儒傳疏又以痛聖人之
 道不能明也道不行猶得以明其理義布諸方䇿以
 淑夫後之人道之不明於天下貿貿焉棄本而逐末
 趨偽而厭真㡬何不為異端功利之歸矣乎竊以君
[087-9a]
 臣父子之道尊尊親親之懿莫詳於書自成康王澤
 一熄五百年而我夫子出雖不得司其典禮命討之
 權猶能修其典禮命討之具奈何遭焚滅之禍千數
 百年間大禮泯絶至宋程朱諸儒始能因遺經以闡
 其敎其功固不在漢唐下也天相元德崇信五經詔
 取士科書以朱子訂傳為主經生學子尤知嚮方則
 孔氏刪定之書將行於今矣噫世固有明經而不得
 以行道者未有經不明而能行道者也固有通其辭
[087-9b]
 而不得其心者未有不察其辭而能知其心者也然
 則道之行當自明經始經之通當自達辭始達其辭
 以知其心即其心以行夫道奚可以二觀哉右生也
 晚於道未聞信習是經積有年矣集傳之作非後學
 所敢妄議當參諸當代名儒質以所聞父師之敎則
 不無相發明者於是謹述集傳發揮六卷綱領始末
 一卷指掌圗一卷通證二卷凡一十卷藏之於家以
 詒子孫葢以世有古今時有先後人心之所同然一
[087-10a]
 耳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謂理也義也聖人先得我心
 之所同然耳茍得其所同然雖越天地亘古今如一
 日也嗟夫君心之要王政之綱具在是經安敢以覬
 其萬一初學之士尋繹之繁或庶免於紛紜眩惑之
 病云
 李祁序曰書經孔子之手而定然自漢以下文有古
 今之殊自唐以來傳有是非之雜如是而求夫精義
 之歸一難矣哉九峯蔡氏親授朱子指畫作為集解
[087-10b]
 而諸家之説始有折𠂻學者始有準則二帝三王之
 道亦既廓然明矣然其微辭隠義諸家或所未發蔡
 氏亦止據其所長而采之使當時復有他説則亦必
 在所不遺矣自集傳既行之後諸儒之講論益精考
 訂益密皆足以發是書之隠而闡其微於是天台朱
 君伯賢復㑹其所長附以已見編而為集名曰發揮
 葢非以求異乎蔡氏之傳乃所以補其遺闕而全之
 也子嘗得而讀之開卷數節即犁然當於人心然後
[087-11a]
 知二帝三王之書雖非出於一時而㑹之於道則無
 不同諸家之説雖非出於一人而揆之於理則必有
 合其理同則其道同又何疑乎是非之難辨哉伯賢
 用力精深故其采擇詳審至其綱領圗説音釋通證
 皆有補於是書有功於學者是亦不可少也嗚呼安
 得起蔡氏於九京而與之論伯賢之所學哉
 錢謙益曰右字伯賢臨海人後徙上虞元末累舉不
 就洪武初召修元史再修日厯除翰林院編修擢晉
[087-11b]
 相府長史
冉氏庸/尚書精萃
   佚
 陳璉志墓曰先生諱庸克常其字保定蠡縣人登至
 正丙午進士第授完州判官不就尋改長信寺知事
 洪武初例徙南京上欲授以官辭之甚力遂謫桂林
 永樂初應詔至南京以老疾辭歸年九十六卒
徐氏蘭/書經體要
[087-12a]
  一卷
   未見
 黄虞稷曰蘭字與善浙江開化人洪武初官助敎門
 人歐陽齊進其書於朝
陳氏雅言/尚書卓躍
  六卷
   未見
 鄒緝表墓曰永豐陳雅言受詩於傅志行受書於徐
[087-12b]
 復明興首起典敎縣學其著述多所發明有四書一
 覽大學管闚中庸類編書經卓躍行於世
 楊士竒曰書卓躍二冊永豐陳雅言著專為科舉設
 今南昌有刻板余得之雅言之孫彝訓今為中書舍
 人
 黄虞稷曰雅言永豐人洪武中稱病不赴薦嘗領永
 豐縣敎事
鄭氏濟/書經講解
[087-13a]
   未見
 黄虞稷曰濟閩縣人洪武中儋州學正
林氏遜/尚書經義
   未見
 黄虞稷曰遜廣東潮陽人洪武乙丑進士授閩縣丞
黄氏紹烈/書經主意
   未見
 黄虞稷曰紹烈臨川人洪武二十七年進士官瑞安
[087-13b]
 知縣
郭氏元亮/尚書該義
  十二卷
   佚
 台州府志元亮仙居人樌從子以儒士任新昌訓導
 謝鐸曰尚書該義黄巖郭元亮著今亡
詹氏鳯翔/書經釋義旁通撮要
   未見
[087-14a]
 江西通志詹鳯翔字道存樂安人以薦任府學訓導
劉氏朴/書義精要
   佚
 江西通志劉朴字子素吉水人洪武中舉明經試於
 京師授學官其卒也解縉表其墓
胡氏廣/等書傳大全
  十卷
   存
[087-14b]
 呉任臣曰書傳舊為六卷今分十卷大㫖本二陳氏
 纂修諸臣則翰林院學士兼左春坊大學士奉政大
 夫胡廣奉政大夫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講楊
 榮奉直大夫右春坊右諭德兼翰林院侍講金幼孜
 翰林院修撰承務郎蕭時中陳循翰林院編修文林
 郎陳全林誌翰林院編修承事郎李貞陳景著翰林
 院檢討從仕郎余學䕫劉永清黄夀生陳用陳燧翰
 林院五經博士迪功郎王進翰林院典籍修職佐郎
[087-15a]
 黄約仲翰林院庶吉士凃順奉議大夫禮部郎中王
 羽奉議大夫兵部郎中童謨奉訓大夫禮部員外郎
 呉福奉直大夫北京刑部員外郎呉嘉靜承直郎禮
 部主事黄裳承德郎刑部主事段民章敞楊勉周忱
 吾紳承直郎刑部主事洪順沈升文林郎廣東道監
 察御史陳道潛承事郎大理寺評事王選文林郎太
 常寺博士黄福修職郎太醫院御醫趙友同迪功佐
 郎北京國子監博士王復原泉州府儒學敎授曾振
[087-15b]
 常州府儒學敎授廖思敬蘄州闕/儒學學正傅舟濟
 陽縣儒學敎諭杜觀善化縣儒學敎諭顔敬守常州
 府儒學訓導彭子斐鎮江府儒學訓導留季安凡四
 十二人
王氏達/書經心法
   佚
 王孚曰耐軒先生有詩書二經心法學者多傳之
 錢謙益曰達字達善無錫人洪武中舉明經除國子
[087-16a]
 助敎永樂中擢翰林編修遷侍讀學士
張氏洪/尚書補傳
  十二卷
   未見
王氏原/書傳補遺
   未見
 黄虞稷曰原龍巖人永樂甲申進士官潮州知府
彭氏朂/書傳通釋
[087-16b]
  六卷
   存
 朂自述曰愚讀是經傳叨中甲科且嘗推所得以淑
 諸人而其中微辭奥義有弗能辨析者尤多比伏覩
 頒降書傳藏於學校閭巷未易得覩是以忘其不韙
 之咎摘取其切要者附載下方名曰書傳通釋繕寫
 成編歸貽家塾庶與吾䣊之士共焉
 人物考彭朂字祖期吉安永豐人永樂乙未進士正
[087-17a]
 綂初拜監察御史改考功郎中出為山東按察副使
 黄虞稷曰是書錢塘董鏞音㸃宣德乙巳曾刻於建
 陽
徐氏善述/尚書直指
  六卷
   存
 人物考徐善述字好古天台人以薦授桂陽州學正
 仁宗為皇太子簡入宮僚為左春坊左司直郎陞右
[087-17b]
 贊善卒於官洪熙間贈太子少保諡文肅
 黄虞稷曰仁宗在東宮徐贊善善述纂尚書直指六
 卷上進
    按是書徐文肅為東宮講官時所進未曾刋
    行亦不列撰書姓名其後中璫錢能從宮中
    攜出遂為鏤版於時錢溥劉宣序之童軒跋
    之皆不知為文肅所著予從同里曹侍郎溶
    家見之因為標出
[087-18a]
陳氏濟/書傳補注
  一卷
   未見
書傳通證
   未見
 姓譜陳濟字伯載武進人永樂初以布衣召修永樂
 大典為總裁官書成授右春坊右贊善所著有書傳
 通證書傳補注
[087-18b]
何氏文淵/書義庭訓
   未見
 陸元輔曰書義庭訓太子太保吏部尚書廣昌何文
 淵巨川撰文淵中永樂戊戌進士晚號鈍庵
 
 
 
 經義考卷八十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