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2n0011 經義考-清-朱彝尊 (master)


[163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經義考卷一百六十三
          翰林院檢討朱彞尊撰
   通禮一/
鄭氏𤣥/三禮目録
  隋志一卷
   佚
三禮圖
[163-1b]
   佚
    按隋志鄭𤣥及阮諶等撰圖共九卷
阮氏諶/三禮圖
  三巻
   佚
 裴松之曰阮諶字士信
 隋書注後漢侍中
 後魏禮志阮諶禮圖并載秦漢以來輿服
[163-2a]
 張昭曰阮諶受禮學於綦毋君取其說爲圖三卷多
 不案禮文而引漢事與鄭君之文違錯
    按初學記引阮氏三禮圖文云牛鼎受一斛
    天子飾以黄金錯以白銀餘書所引但云三
    禮圖不言阮氏
范氏隆/三禮吉凶宗紀
   佚
 晉書范隆字𤣥嵩雁門人博通經籍無所不覽著春
[163-2b]
 秋三傳撰三禮吉凶宗紀甚有條義後依劉元海爲
 大鴻臚
董氏景道/三禮通論
   佚
 晉書董景道字文博𢎞農人明春秋三傳京氏易馬
 氏尚書韓詩皆精究大義三禮之義專遵鄭氏著禮
 通論非駮諸儒演廣鄭旨
劉氏獻之/三禮大義
[163-3a]
  隋志四巻不著姓名/
   佚
陶氏𢎞景/三禮目錄注
  七錄一巻
   佚
戚氏衮/三禮義記
   佚
崔氏靈恩/三禮義宗
[163-3b]
  隋志三十巻
   佚
 梁書靈恩徧習五經尤精三禮三傳
 李受曰靈恩達於禮總諸儒三禮之說而評之爲義
 宗論議洪博後世鮮能及
 王方慶曰梁崔靈恩撰三禮義宗但捃摭前儒因循
 故事
 崇文總目其書合周禮儀禮二戴之學敷述貫串該
[163-4a]
 悉其義合一百五十六篇推演閎深有名前世
 晁公武曰靈恩仕魏歸梁爲博士甚拙樸及解析經
 理盡極精致正始之後不尚經術咸事虛談公卿士
 大夫蓋取文具而已而靈恩經明行修製義宗詩昜
 春秋百餘巻終桂州刺史此書在唐一百五十篇今
 存者一百二十七篇凡兩戴王鄭異同皆援引古誼
 商略其可否爲禮學之最
 陳振孫曰凡一百四十九條其說推本三禮參取諸
[163-4b]
 儒之論博而核矣本傳四十九卷中興書目一百五
 十六篇皆與今卷篇數不同書目又云慶厯中高陽
 許聞誨爲之序家本亦無此序也
 王應麟曰義宗始於明天地以下歲祭終於明周禮
 儀禮禮記廢興義慶厯中高陽許聞誨爲之序
元氏延明/三禮宗略
  隋志二十巻
   佚
[163-5a]
夏侯氏伏朗/三禮圖
  唐志十二巻
   佚
 張彦逺曰隋文帝開皇二十年勅有司撰左武候執
 旗侍官夏侯朗畵
李氏𤣥植/三禮音義
   佚
 舊/唐書李𤣥植受三禮於賈公彦撰三禮音義行於
[163-5b]
 代貞觀中累遷太子文學𢎞文舘直學士
王氏㳟/三禮義證
   佚
 唐書王恭貞觀初為太學博士講三禮爲義證甚精
 博葢文懿文達每講徧舉先儒義而必暢恭所說
韋氏叔夏/三禮要記
  三十卷
   佚
[163-6a]
 舊唐書韋叔夏尚書左僕射安石兄也神龍中拜國
 子祭酒撰三禮要記三十巻行於代
張氏鎰/三禮圖
  唐志九卷
   佚
 舊唐書張鎰爲亳州刺史撰三禮圖九巻
梁氏正/三禮圖
  九巻
[163-6b]
   佚
 崇文總目三禮圖九巻梁正撰
 張昭曰四部書目有三禮圖十三卷題曰梁氏鄭氏
 今書府有三禮圖亦題梁鄭梁氏集前代圖記更加
 評議
聶氏崇義/三禮圖集注
  宋志二十巻
   存
[163-7a]
 竇儼序曰昔者秦始皇之重法術而天下貴刑名魏
 文帝之惡方嚴而人間尚通變上之化下下必從焉
 是以雙劍崇節飛白成俗挾琴飾容赴曲增抃自然
 之道也周世宗暨今皇帝恢堯舜之典則總夏商之
 禮文思隆大猷崇正舊物儀形作範旁詔四方常恨
 近代以來不能慕逺無所釐正溺於因循傳積世之
 漸訛爲千載之絶軌去聖遼夐名實謬乖朱紫混淆
 鄭雅交雜痛心疾首求以正之而名儒嚮風適如所
[163-7b]
 願國子司業兼太常博士聶崇義垂髦之歲篤志於
 禮禮經之内㳺刃其間每謂春秋不經仲尼恥是關
 雎既亂師摯憫之今吉凶之容禮樂之噐制度舛錯
 失之甚焉施之於家猶曰不可朝廷之大寧容濫凟
 欲正失於得返邪於正潜訪同志定其禮圖而所學
 有淺深所見有差異作舎道側三年不成衆口云云
 何所不至㑹國朝創制彛噐迨於車服乃究其軌量
 親自規模舉之措之或沿或革從理以變惟適其本
[163-8a]
 時之學者曉然服義於是博采三禮舊圖凡得六本
 大同小異其猶面焉至當歸一之言豈容如是吾誰
 適從之歎葢起於斯何以光隆於一時垂裕於千古
 遂鑽研尋繹推較詳求原始以要終體本以正末躬
 命繢素不差毫釐率文而行恐迷其形範以圖爲正
 則應若宫商凡舊圖之是者則率由舊章順考古典
 否者則當理彈射以實裁量通者則惠朔用其互聞
 吕望存其兩說非其學無以臻其極非其明無以宣
[163-8b]
 其象遵其文繹其噐文象推合略無差較作程立制
 昭示無窮匪哲匪勤理無攸濟既勤且哲何滯不通
 有以見臨事盡心當官御物官不同事人不同能得
 其能則成失其能則敗禮圖至此能事盡焉國之禮
 事之體既盡美矣物之紀文之理义盡善矣其新圖
 凡二十巻附於古今通禮之中是書纂述之初詔儼
 總領其事故作序焉
 崇義自序曰舊圖十巻形制闕漏文字省略名數法
[163-9a]
 式上下差違既無所從難以取象葢久傳俗不知所
 自也臣崇義先於顯徳三年冬奉命差定郊廟噐玉
 因敢刪改其或名數雖殊制度不别則存其名而略
 其制者瑚簋車輅之類是也其名義多而舊圖略振
 其綱而目不舉者則就而増之射侯䘮服之類是也
 有其名而無其制者亦略而不圖仍别序目錄共爲
 二十巻凡所集注皆周公正經仲尼所定康成所注
 傍依䟽義事有未達則引漢法以况之或圖有未周
[163-9b]
 則於目録内詳證以補其闕又按詳近禮周知沿革
 至大宋建隆二年四月辛丑第叙既迄冠冕衣服見
 吉凶之象焉宫室車旗見古今之制焉弓矢射侯見
 尊卑之别焉鐘鼓管磬見法度之均焉祭噐祭玉見
 大小之數焉圭璧繅藉見君臣之序焉䘮葬飾具見
 上下之紀焉舉而行之易於詳覽
 陳伯廣跋曰三禮圖始熊君子復得蜀本欲以刻於
 學而予至因屬予刻之予觀其圖度未必盡如古昔
[163-10a]
 苟得而考之不猶愈於求諸野乎淳熈乙未閏月三
 日
 崇文總目三禮圖二十巻聶崇義周顯徳中參定郊
 廟噐玉因博采先儒三禮舊圖凡得六本考正是否
 繢素而申釋之每篇自叙其凡參以近世沿革之說
 建隆二年五月丙寅表上之竇儼爲序詔太子詹事
 尹拙集儒學三五人更同參議拙多所駮正崇義復
 引經以釋之其駮義及答義各四卷率列於注釋詔
[163-10b]
 頒行之又畫於國子監講堂之壁
 晁公武曰聶崇義周世宗時被旨纂集以鄭康成阮
 諶等六家圖刋定皇朝建隆二年奏之賜紫綬犀帶
 奬其志學竇儼為之序有云周世宗暨今皇帝恢堯
 舜之典則總夏商之禮文命崇義著此書不以世代
 遷改有所抑揚近古云
 林光朝曰聶崇義三禮圖全無來歴榖璧即畵榖蒲
 璧即畵蒲皆以意爲之不知榖璧只如今腰帶夸上
[163-11a]
 粟文耳
 陳振孫曰蓋用舊圖本六家參定故題集注詔國學
 圖於先聖殿後北軒之屋壁至道中改作於論堂之
 上以牋代壁判監李至爲之記吾郷郡庠安定胡先
 生所創論堂繢三禮圖當是依倣京監今堂壊不存
 矣
 宋史聶崇義河南洛陽人少舉三禮善禮學通經旨
 漢乾祐中累官至國子禮記博士校定公羊春秋刋
[163-11b]
 板於國學周顯徳中累官國子司業兼太常博士世
 宗詔崇義叅定郊廟祭玉又詔翰林學士竇儼統領
 之崇義因取三禮圖再加考正建隆三年四月表上
 之儼爲序太祖覽而嘉之詔曰禮噐禮圖相承傳用
 寖歴年祀寧免差違聶崇義典事國庠服膺儒業討
 尋故實刋正疑誤奉職效官有足嘉者崇義宜量與
 酬奬所進三禮圖宜令太子詹事尹拙集儒學三五
 人更同參議所冀精詳苟有異同善爲商確五月賜
[163-12a]
 崇義紫袍犀帶銀噐繒帛以奬之拙多所駮正崇義
 復引經以釋之悉以下工部尚書竇儀俾之裁定儀
 上奏曰伏以聖人制禮垂之無窮儒者據經所傳或
 異年祀寖逺圖繪缺然舛駮彌深丹青靡據聶崇義
 研求師說耽味禮經較於舊圖良有新意尹拙爰承
 制旨能整所聞尹拙駮議及聶崇義答義各四卷臣
 再加詳閱隨而裁置率用增損列於注釋共分爲十
 五卷以聞詔頒行之拙崇義復陳祭玉鼎釜異同之
[163-12b]
 說詔下中書省集議吏部尚書張昭等奏議曰按聶
 崇義稱祭天蒼璧九寸圓好祭地黄琮八寸無好圭
 璋琥並長九寸自言周顯徳三年與田敏等按周官
 玉人之職及阮諶鄭𤣥舊圖載其制度臣等按周禮
 玉人之職只有璧琮九寸瑑琮八寸及璧羡度尺好
 三寸以爲度之文即無蒼璧黄琮之制兼引注有爾
 雅肉倍好之說此即是注璧羡度之文又非蒼璧之
 制又詳鄭𤣥自注周禮不載尺寸豈復别作畵圖違
[163-13a]
 經立異四部書目内有三禮圖十二卷是隋開皇中
 勅禮官修撰其圖第一第二題云梁氏第十後題云
 鄭氏又稱不知梁氏鄭氏名位所出今書府有三禮
 圖亦題梁氏鄭氏不言名位厥後有梁正者集前代
 圖記更加詳議題三禮圖曰陳留阮士信受禮學於
 頴川綦毋君取其說爲圖三巻多不按禮文而引漢
 事與鄭君之文違錯正刪爲二巻其阮士信即諶也
 如梁正之言可知諶之紕謬兼三卷禮圖刪爲二卷
[163-13b]
 應在今禮圖之内亦無改祭玉之說臣等參詳自周
 公制禮之後叔孫通重定以來禮有緯書漢代諸儒
 頗多著述討尋祭玉並無尺寸之說魏晉之後鄭𤣥
 王肅之學各有生徒三禮六經無不論說檢其書亦
 不言祭玉尺寸臣等參驗畵圖本書周公所說正經
 不言尺寸設使後人謬爲之說安得使入周圖如崇
 義等以諸侯入朝獻天子夫人之琮璧以爲祭玉又
 配合羡度肉好之言彊爲尺寸古今大禮順非改非
[163-14a]
 於理未通又據尹拙所述禮神之六玉稱取梁桂州
 刺史崔靈恩所撰三禮義宗内昊天及五精帝圭璧
 琮璜皆長尺二寸以法十二時祭地之琮長十寸以
 效地之數又引白虎通云方中圓外曰璧圓中方外
 曰琮崇義非之以為靈恩非周公之才無周公之位
 一朝撰述便補六玉闕文尤不合禮臣等竊以劉向
 之論洪範王通之作元經非必挺聖人之姿而居上
 公之位有益於教不爲斐然臣等以靈恩所撰之書
[163-14b]
 聿稽古訓祭玉以十二爲數者蓋天有十二次地有
 十二辰日有十二時封山之玉牒十二寸圓丘之籩
 豆十二列天子以鎭圭外守宗后以大琮内守皆長
 尺有二寸又祼圭尺二寸王者以祀宗廟若人君親
 行之郊祭登壇酌獻服大裘搢大圭行稽奠而手秉
 尺二之圭神獻九寸之璧不及禮宗廟祼圭之數父
 天母地情亦奚安則靈恩議論理未爲失所以自義
 宗之出歴梁陳隋唐垂四百年言禮者引爲師法今
[163-15a]
 五禮精義開元禮郊祀録皆引義宗爲標凖近代晉
 漢兩朝仍依舊制周顯徳中田敏等妄作穿鑿輙有
 更改自唐貞觀之後凡三次大修五禮並因隋朝典
 故或節奏繁簡之間稍有釐革亦無改祭玉之説伏
 望依白虎通義宗唐禮之制以爲定式又尹拙依舊
 圖畵釡聶崇義去釡畵鑊臣等參詳舊圖皆有釡無
 鑊按易說卦云坤爲釡詩云惟錡及釡又云溉之釡
 鬵春秋傳云錡釡之噐禮記云燔豕捭豚觧云古未
[163-15b]
 有甑釜所以燔捭而祭即釜之爲用其來尚矣故入
 於禮圖今崇義以周官祭祀有省鼎鑊供鼎鑊文以
 儀禮有羊鑊豕鑊之文乃云畵釜不如畵鑊今諸經
 皆載釜之用誠不可去又周儀禮皆有鑊之文請兩
 圖之又若觀諸家祭祀之畵今代見行之禮於大祭
 前一日光祿卿省視鼎鑊伏請圖鑊於鼎下詔從之
 未幾崇義卒三禮圖遂行於世并畵於國子監講堂
 之壁崇義爲學官兼掌禮僅二十年世推其該博
[163-16a]
 錢陸燦曰周顯徳中聶崇義新定三禮圖二十巻援
 据經典考譯噐象由唐虞迄建隆粲然可徴然如彞
 尊圖中犧象二尊並圖阮氏鄭氏二義而不主王肅
 之説先是太和中魯郡地中得齊大夫子尾送女噐
 有犧尊以犧牛爲尊而聶氏考猶未覈南宋人謂觀
 其圖度未必盡如古者有由然也
楊氏杰/補正三禮圖
  三十八卷
[163-16b]
   未見
 杰自序曰周禮六篇首曰建國國建而其所重者天
 地之丘壇祖宗之廟貌也三者既安則不可無宮室
 庠序之教衣冠車旂之飾寳貨物用之利物物得正
 和樂生焉有所未和和之以樂有所未正正之以威
 物正於國則歴象順於天則灾咎不形於物格灾咎
 於一時傳簡書於萬世故禮圖之次一曰地利八/巻
 曰丘壇三/卷三曰宗廟二/巻四曰宫室五曰庠序共一/卷
[163-17a]
 曰衣冠三/卷七曰車旂三/卷八曰寳貨一/卷九曰物用三/巻
 曰樂制一/卷十一曰武制二/卷十二曰厯象二/卷十三曰失
 利灾應共二卷通圖議三卷序/目三卷爲三十八卷伏惟聖王覽其所圖
 鑒其所次法其所大法行其所未行致休祥爲簡書
 之傳無灾咎爲號令之應厯象得而順禮得而正樂
 得而和寳貨物用得而利衣冠車旂得而飾宫室庠
 序得而嚴丘壇宗廟得而安天下之地得而制然後
 聖神宗支傳億萬載此愚臣次篇之意也
[163-17b]
歐陽氏丙/三禮名義
  宋志五巻
   佚
魯氏有開/三禮通義
  宋志五巻
   佚
胡氏銓/二禮講義
  宋志一巻
[163-18a]
   未見
趙氏汝談/二禮注
   未見
 陸元輔曰無儀禮
王氏宗道/二禮說
  七巻
   佚
趙氏敦臨/三禮發微
[163-18b]
  四巻
   未見
 王圻曰敦臨奉化人紹興進士官承議郎
    按連江陳氏書目有之
李氏心傳/丁丑三禮辨
  宋志二十三巻
   佚
 中興藝文志李心傳撰以儀禮之說與鄭氏辨者八
[163-19a]
 十四周禮之說與鄭氏辨者二百二十六皆有据大
 戴之書疑者三十小戴之書疑者一百九十八鄭氏
 之注疑者三百七十五亦各辨其所以疑而詳識之
熊氏慶胄/三禮通議慶建寧府志作夢/
   佚
 閩書熊慶胄字竹谷建陽人少受業於蔡淵後游眞
 徳秀劉垕之門
練氏耒/三禮疑釋
[163-19b]
   佚
熊氏禾/三禮考異
   佚
 
 
 
 
 經義考巻一百六十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