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2n0011 經義考-清-朱彝尊 (master)


[243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經義考卷二百四十三
          翰林院檢討朱彝尊撰
   羣經五/
程氏俱/漢儒授經圖
   佚
 俱自序曰古者尊師而重道自天子達於庻人故孔
 安國授經昭后死爲之服桓榮傅明帝於東宫及即
[243-1b]
 尊位幸其第至里門下車擁經而前蓋其嚴如此漢
 興諸儒以經誼專門教授故學者必有師承源流𣲖别
 皆可推考歴東漢二晉以迄有唐餘風猶有存者然
 其間大儒間出不專以一經章句授諸生如王通行
 道於河汾之間韓愈抗顔於元和之際故從之學者
 其於行已成務作爲文章皆足以名世而垂後如魏
 徵王珪李翺皇甫湜之徒是也陋哉夏侯勝之言也
 曰士病經術不明經術茍明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
[243-2a]
 夫所貴於學者豈專爲是哉而勝以利誘諸生何也
 西漢之俗固已尚通達而急進取矣又使士專爲利
 而學學而仕仕而顯則不過容悦患失而已如張禹
 以經爲帝師位丞相而被佞臣之目後世議者謂西
 漢之亡以張禹谷永因灾異之對枉公議以阿王氏
 二人者皆成帝所取決關漢存亡之機者也然則懐
 姦狥利豈其志本在青紫故耶後世君子志於青紫
 者衆求師務學者寡學者亦無所師承此予所以常
[243-2b]
 恨生之晚也方祖宗隆盛之時如孫明復胡翼之以
 經術楊文公歐陽文忠以學問文章爲一時宗師學者
 有所折衷而問業焉王荆公出以經義授東南學者
 及得君行政於天下靡然宗之元祐間蘇子瞻以文
 章主英俊之盟亦云盛矣予卧病里中讀西漢儒林
 傳觀其師弟子授受之嚴所謂源流派别皆可推考
 者竊有感焉且浮屠氏自釋迦文佛傳心法與夫講
 解之宗至於今將二千年而源派譜牒如數一二下
[243-3a]
 至醫巫祝卜百工之技莫不有所師如吾儒師承之
 道乃今蔑焉所謂學官師弟子如適相遇於塗耳蓋
 可歎也則其事業之不競語言之不工名節之不立
 無足怪者因以漢儒授經爲圖以想見漢興之風範
 云建炎四年六月
羅氏無競/經解
   佚
 胡銓作傳曰羅無競字謙中廬陵人仕爲建寜主簿
[243-3b]
 卒門下客私諡曰孝逸先生有經解數卷
呉氏沆/羣經正論
  四卷
   佚
 玉海紹興十六年九月呉沆進羣經正論四卷
鄭氏伯熊/六經口義拾遺
   佚
宋氏藻/羣經滯穗
[243-4a]
  百篇
   佚
 閩書藻字去蕐莆田人紹興中進士知江隂軍
黄氏開/六經指南
   佚
任氏文薦/六經章句
   佚
 姓譜閩縣人紹興中進士歷浙江提刑本路都轉運
[243-4b]
 使
楊氏汝南/經説
  三卷
   未見一齋書目有/
 陸元輔曰汝南字彦侯龍谿人紹興中進士爲廣州
 教授摭詩禮中庸春秋義成三十篇以授學者仍表
 進於朝
洪氏适/經子法語
[243-5a]
   未見
楊氏甲/六經圖
  六巻
   存
 中興書目紹興中布衣楊甲撰
毛氏邦翰/增補六經圖
  六卷
   存
[243-5b]
 中興書目紹興中布衣楊甲撰六經圖乾道中毛邦
 翰復增補之易七十書五十有五詩四十有七周禮
 六十有五禮記四十有三春秋二十有九合爲圖三
 百有九
 苖昌言序曰陳大夫爲撫之期年樂民之安於其政
 思所以富之教之之叙既已創闢試院以奉聖天子
 三年取士之制又取六經圖命泮宫執講肄者編類
 爲書刋之於學以教諸生謂昌言掌教於是邦積十
[243-6a]
 餘年而庠序友生相與愛敬之不衰俾參訂焉既逾
 月諸經諭各以其圖就議於予且曰六藝之文浩博
 若欲别加編摩非積以歲月有不能是圖集諸家所
 長願因其舊庻得以亟稱賢大夫善教之意予韙其
 説無敢去取惟傳寫詮次有舛誤者是正之而已凡
 得易七十書五十有五詩四十有七周禮六十有五
 禮記四十有三春秋二十有九合爲圖三百有九蓋
 甞論之自漢儒章句傳注之學行而士之道學益不
[243-6b]
 明逮本朝以經術取士大儒繼出講解一新而後天
 下之士皆知淵源之歸今是圖之作凡六籍之制度
 名數粲然可一二數使學者因是求其全書而讀之
 則造微詣逺兹實其指南也若因以得於觀瞻之閒
 遂以爲聖人之經盡在於是則破碎分裂不尤甚於
 爲之蕐藻鞶帨者邪其不見斥於覃思幽眇者寡矣
 然則陳大夫之易圖爲書不無意也觀者宜深思之
 顧起元曰六經圖爲宋紹興中布衣楊甲所撰乾道
[243-7a]
 初知撫州陳森屬教授毛邦翰等補而刻之爲圖三
 百有九舊鮮行世者頃新都呉氏購得宋本始授梓
 人計部大夫汝南方公覽而善之謀於同僚諸大夫
 斥帑羡復刻而存於署既成屬爲之叙夫圖書之用
 創於聖人使百代憲章譬諸經緯勿可偏廢者也古
 之學者得其書必攷其圖後之學者修雕繪之技或
 以詞藻相矜嚴於古之名物度數牴牾濶疏者有矣
 不知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噐天下之道
[243-7b]
 貞夫一者也使盡廢其形則噐亡而道亦不可見矣
 故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聖人立象以盡意然則標
 於指外通於意表惟圖能之是固書之所不盡也窮
 經者試以是參伍而想像之於六藝之言當更有洞
 若觀火者又安得謂觀象非忘言之妙哉予又甞考
 之易有唐沈熊之譜宋劉牧朱震之圖書有唐之無
 逸圖治要圖詩有魏衛協之圖唐之草木蟲魚圖春
 秋有漢嚴彭祖唐張傑李瑾之圖宋鄧名世之譜禮
[243-8a]
 有漢鄭𤣥阮諶唐張鎰夏侯伏朗宋梁正聶崇義之
 圖陸佃之象今皆軼不存而是編所圖多沿舊記黨
 枯䕶朽間亦有之夫謬解犧尊臆注葵首昔之通人
 不無可議今以此掎摭異同糾廸淆舛因形契理親
 見古人則是圖誠爲六藝之津涉也方今古學載興
 異書間出羽陵蠧簡半在人間顧經笥斷殘尚須揚
 㩁方公與諸大夫亟舉是編而表章之其於通經學
 古禆益宏多矣
[243-8b]
 陸元輔曰六經圖宋紹興中布衣楊甲撰乾道初撫
 州教授毛邦翰等補大易象數鉤深圖七十首易有
 太極圖二次乾知大始次坤作成物次天尊地卑次
 參天兩地圖次日月爲易次河圖數圖次洛書數圖
 次天地之數次乾坤之䇿次六子圖次六位圖次伏
 羲先天圖次方圓相生圖次仰觀天文圖次俯察地
 理圖次伏羲八卦圖次文王八卦圖次八卦取象圖
 次八卦象數圖次四卦合律圖次八卦納甲圖次剛
[243-9a]
 柔相摩圖次八卦相盪圖次六爻三極次五位相合
 次帝出震圖次蓍卦之徳次序上下經圖次三變大
 成圖次重易六爻圖次六十四卦天地數圖次六十
 四卦萬萬數圖次卦爻律吕圖次運㑹歴數圖次乾
 坤大父母圖次復姤小父母圖次八卦生六十四卦
 圖次八卦變六十四卦圖次陽卦順生次隂卦逆生
 次復姤臨遯泰否六卦生六十四卦圖次六十四卦
 反時變圖次六十四卦卦氣圖次十三卦取象圖次
[243-9b]
 三陳九卦圖次參伍以變圖次十有八變圖次一隂
 一陽圖次先甲後甲圖次隂陽君民次隂陽竒耦次
 二儀得十變化次十日五行相生次大衍之數圖次
 揲蓍之法圖次河圖百六數次八卦司化圖次類聚
 羣分圖次通乎晝夜圖次陽中隂次隂中陽次序卦
 圖次雜卦圖次太𤣥準易卦名圖次太𤣥準易卦氣
 圖次皇極經世全數圖次邵氏皇極經世圖次温公
 著虛擬𤣥圖次古今易學傳授圖尚書軌範撮要圖
[243-10a]
 五十有五首五十八篇數圖次逸書篇圖次作書時
 世圖次帝王世次圖次夏世次圖次秦世次圖次晉
 魯世次圖次堯典四仲中星圖次日月㑹次舍圖次
 四仲日永短圖次四時測中星圖次日月行冬夏圖
 次堯九族圖次舜廵四岳圖次七政五辰圖次璣衡
 圖次諸侯玉帛圖次律度量衡圖次十二章服圖次
 五聲八音圖次六律六吕圖次九韶樂噐圖次五刑
 四罪圖次舜舞干羽圖次禹貢隨山濬川圖次禹貢
[243-10b]
 九州疆界圖次禹貢治水先後圖次禹貢九州譜圖
 次禹貢九山名數圖次禹貢九川名數圖次濬畎澮
 距川圖次堯制五服圖次弼成五服圖次舜十二州
 圖次商七廟圖次商五遷都圖次周營洛邑圖次召
 誥土中圖次九疇本河圖圖次九疇虛五用十圖次洪
 範九疇圖次九疇合八疇數圖次九疇相乗得數圖
 次劉蘇洪範傳圖二次皇極居次五圖次皇極不言
 數圖次周宗彝圖次六年五服朝圖次君牙太常圖
[243-11a]
 次平王錫圭瓚圖次牧誓兵噐圖次費誓兵噐圖次
 漢儒授受書學圖毛詩正變指南圖四十有七篇首
 詩篇名次作詩世次次周公世次次召公世次次衛
 世次次齊世次次曹世次次陳世次次晉世次次秦
 世次次宋世次次族譜次十五國風譜次十五國地
 理圖次日居月諸圖次公劉相隂陽圖次楚丘揆日
 景圖次齊國風挈壺氏圖次大田雨我公田圖次甫
 田歲取十千圖次百夫之田次萬夫之田次載芟藉
[243-11b]
 田圖次時邁廵守圖次我將明堂圖次清廟閟宫圖
 次辟雍泮宫圖次斯干考室圖次秦國風小戎圖次
 商頌王畿圖次釋草名次釋木名次釋菜名次釋榖
 名次釋鳥名次釋獸名次釋蟲名次釋魚名次釋馬
 名次釋衣服制名次釋車馬噐名次釋禮樂噐名次
 兵農噐名次四詩傳授圖周禮文物大全圖六十有
 五首天官冡宰次地官司徒次春官宗伯次秋官司
 冦次冬官考工記次王宫制圖次營國制圖次經九
[243-12a]
 軌圖次朝位寢廟社稷圖次宗廟圖次社稷圖次治
 朝圖次燕朝圖次外朝圖次夏世室次商重屋次周
 明堂次宫寢制圖次扆制圖次几筵制圖次王畿千
 里圖次王畿鄉遂采地圖次井田之法圖次四井爲
 邑圖次四邑爲丘圖次四丘爲甸圖次四甸爲縣圖
 次四縣爲都圖次四都爲同圖次六鄉圖次六遂圖
 次五等采地圖次六鄉鄉地圖次職方九服圖次職
 方九州圖次行人六服朝貢圖次王公侯卿士冕服
[243-12b]
 圖次后服制圖次圭璧璋瓚繅藉制圖次圓丘樂圖
 次方丘樂圖次宗廟樂圖次分舞樂圖次筍簴鐘磬
 制圖次鳬氏爲鐘次木鐸金鐸次鼓人四金圖次舞
 師樂師舞制圖次鼔制圖次樂噐制圖次祭噐制圖
 次六尊制圖次六彝制圖次掌客噐圖次鬯人制圖
 次金車玉輅制圖次墨車制度圖次厭翟車制圖次
 輪人爲蓋圖次九旗制圖次射侯制圖次馮相太歲
 圖次龜人圖次筮人圖次土圭測日圖次水地法圖
[243-13a]
 次傳授圖禮記制度示掌圖四十有三首四十九篇
 數次二十四氣圖次七十二候圖次月令中星圖次
 月令明堂圖次十二律還相爲宫圖次月令十二律
 管候氣圖次月令所屬圖次月令仲春昏星圖次月
 令仲夏昏星圖次月令仲秋昏星圖次月令仲冬昏
 星圖次五社制度圖次五帝坐位圖次王制商建國
 圖次王制周建國圖次王制公卿大夫士圖次天子
 縣内圖次周公明堂圖次武舞表位圖次冠冕制圖
[243-13b]
 次噐用制圖次七廟制圖次祫廟制圖次五廟三廟
 圖次别子祖宗圖次郊禘宗祖圖次堂上昭穆圖次
 室中昭穆圖次燕禮圖次投壺禮圖次鄉飲禮圖次
 養老禮圖次冠禮噐圖次昏禮噐圖次習射禮圖次
 饗禮圖次内外用事之日圖次祭祀用樽之數圖次
 禮記名數圖次禮記傳授圖春秋筆削發微圖二十
 有九首春秋十二公次二十一國世次圖次春秋一
 百二十四國爵姓次五覇次齊盟次與盟之國次春
[243-14a]
 秋諸國地理圖次地名所屬次諸國地理次周地次
 魯地次陳地次齊地次晉地次宋地次衛地次鄭地
 次楚地次邾地次莒地次紀地次諸國地次閼地次
 周王族諸氏次魯公族諸氏次晉公族諸氏次齊公
 族諸氏次宋公族諸氏次衛公族諸氏次鄭公族諸
 氏次陳公族次蔡公族次呉公族次莒公族次曹公
 族次虞公族次虢公族次諸侯興廢次春秋始終次
 春秋總例數次春秋三傳傳授圖共三百有九圖
[243-14b]
葉氏仲堪/六經圖
  宋志七巻
   未見
 陳振孫曰東嘉葉仲堪思文重編按館閣書目有六
 巻昌州布衣楊甲鼎卿所撰撫州教授毛邦翰增補
 之易七十今百三十書五十五今六十三詩四十七
 今同周禮六十五今六十一禮記四十三今六十二
 春秋二十九今七十二然則仲堪蓋又以舊本增損
[243-15a]
 改定者耶
楊氏萬里/六經論
  一卷
   存載誠齋集/
吕氏祖謙/麗澤論説集錄
  通考十卷
   存
 陳振孫曰吕祖謙門人所錄平日説經之語末三卷
[243-15b]
 則史説雜説東萊於諸經有讀詩記及書説成書而
 未終也
唐氏仲友/説齋六經解
  一百五十卷
   未見一齋書目有/
九經發題
  一卷
   佚
[243-16a]
 先民錄唐仲友字與政金蕐人號説齋登紹興辛未
 進士復中宏詞科判建康府轉知台州抑姦拊弱發
 粟賑饑創中津浮橋以濟渉政聲卓然俄爲同官高
 文虎所忌譖諸倉使屢疏劾之㑹仲友遷提點江西
 刑獄而劾者益力遂主管沖祐觀以歸開席授徒學
 者數百人益肆力於經史百家以究其業著帝王經
 世圖譜十卷六經解諸史精義羣書新錄各若干卷
 文集四十巻
[243-16b]
 周必大曰與政於書無不觀於理無不究凡天文地
 理禮樂刑政隂陽度數兵農王覇皆本之經典兼采
 傳注類聚羣分旁通午貫使事時相參形聲相配或
 推消長之象或列休咎之徴而於郊廟學校畿疆井
 野尤致詳焉昔漢儒專通一經局守師説居家用以
 修身涖官取以決事况乎六經㫖趣百世軌範廣記
 備言精思博考使見諸行事豈不要而有功也與
 蘇伯衡曰乾道淳熙間紫陽朱子廣漢張子東萊吕
[243-17a]
 子鼎立於一時而東南學者翕然宗之説齋唐公出
 乎其時又與吕子同居於婺而獨尚經制之學眞可
 謂特起者矣而豈立異哉公不惟精史學尤䆳於諸
 經自謂不專主一説不務爲茍同隱之於心稽諸聖
 人合者取之疑者闕之所著六經解百五十卷九經
 發題經史難答孝經解愚書各一卷諸史精義百卷
 帝王經世圖譜十卷乾道祕府羣書新錄八十三卷
 天文地理詳辨各三卷故事備要詞科雜錄各四卷
[243-17b]
 陸宣公奏議詳解十卷説齋文集四十卷今去公垂二
 百年傳者蓋無幾矣揚雄有言存則人亡則書欲求
 公於公之書而其書又如此不愈大可惜哉
王氏炎/諸經考疑
   佚
李氏舜臣/羣經義
  宋志七卷本傳八巻/
   佚
[243-18a]
徐氏存/六經講義
   佚
喻氏良能/諸經講義
   佚
 浙江通志喻良能義烏人官至太常寺丞
劉氏光祖/山堂疑問
  通考一卷
   佚
[243-18b]
 陳振孫曰起居郎簡池劉光祖徳修撰凡一巻慶元
 中謫居房陵與其子講説諸經因筆記之以其所問
 於詩爲多遂取吕氏讀詩記盡觀之而釋以已意附
 疑問之後
俞氏亨宗/羣經感發
  十卷
   佚
 紹興府志俞亨宗字兼善山隂人隆興二年進士嘉
[243-19a]
 定中爲祕書少監
游氏桂/畏齋經學
  宋志十二巻
   佚
 陳振孫曰宣教郎廣安游桂元發撰桂除興癸未進
 士厯官至制司機宜
彭氏龜年/訓蒙經解
   佚
[243-19b]
 樓鑰撰碑曰嘉定改元詔贈故吏部侍郎彭龜年爲
 寳謨閣直學士旣又加贈龍圖閣學士賜諡忠肅公
 登乾道五年進士第甞著訓蒙經解若干卷藏於家
張氏布/六經講解
   佚
 陳耆卿曰臨海人字伯旉乾道八年進士厯太學錄
 博士樞宻院編修官宗正丞權金部右侍郎遷祕書
 丞知徽州不赴奉祠終朝散大夫有六經講解藏於
[243-20a]
 家
毛氏璞/六經解
   佚
葉氏適/習學記言序目
  五十卷
   存
 孫之宏序曰習學記言序目者龍泉葉先生所述也
 初先生輯錄經史百氏條目名習學記言未有論述
[243-20b]
 自金陵歸研玩羣書更十六寒暑乃成序目五十卷
 子寀既以先志編次諗今越帥新安江公鋟木郡齋
 又囑之宏掲其大指於書首竊聞學必待習而成因
 所習而記焉稽合乎孔氏之本綂者也夫去聖緜邈
 百家競起學失其綂久矣漢唐諸儒皆推宗孟軻氏
 謂其能嗣孔子至本朝閩洛驟興始稱子思得之曾
 子孟軻本之子思是爲孔門之要傳近世張吕朱二
 三鉅公益加探討名人秀士鮮不從風而靡先生後
[243-21a]
 出異識超曠不假梯級謂洙泗所講前世帝王之典
 籍頼以存開物成務之倫紀頼以著易彖象仲尼親
 筆也十翼則訛矣詩書義理所聚也中庸大學則後
 矣曾子不在四科之目曰參也魯以孟軻能嗣孔子
 未為過也捨孔子而宗孟軻則於本綂離矣故根柢
 六經折衷諸子剖析秦漢迄於五季以吕氏文鑑終
 焉其致道成徳之要如渇飲飢食之切於日用也指
 治摘亂之幾如刺腧中肓之速於起疾也推迹世道
[243-21b]
 之升降品目人材之短長皆若繩準而銖稱之前聖
 之緒業可續後儒之浮論盡廢其切理㑹心氷消日
 朗無異新造孔室之閎深繼有宗廟百官之美富可
 謂稽合乎孔子之本綂者也
 黄百家曰習學記言存於今者序目而已内説經共
 十四卷易四巻書一卷詩一卷周禮儀禮合一卷禮
 記一卷春秋一巻左氏傳二巻國語一卷論語一巻
 孟子一卷若記言原本不知若干巻惜乎不得見矣
[243-22a]
 是書前有山隂孫之宏序葉氏門人
任氏希夷/經解
  十卷
   佚
 邵武府志任希夷字伯起邵武人淳熙三年進士官
 至端明殿學士僉書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贈少
 師諡宣獻
傅氏芷/羣經講義
[243-22b]
   佚
 應廷育曰芷字升可義烏人淳熙五年進士仙居尉
戴氏厚/經解
  三十巻
   佚
 樓鑰志墓曰東嘉戴君浚仲甞薦於鄉五上禮部至
 淳熙八年始以特奏名試補賀州之學尋授廸功郎
 金蕐縣尉改修職郎監漳州南岳廟著經解三十卷
[243-23a]
 藏於家君諱厚又字長文
李氏燾/五經傳授圖
  宋志一巻
   佚
危氏稹/諸經講義集解
   佚
 江西通志危稹字逢吉臨川人淳熙十四年乙科除
 南康軍教授厯屯田司郎官出潮州又知漳州
[243-23b]
徐氏大受/經解
   佚
 陳耆卿曰天台人字季可淳熙十一年特科監行在
 草料塲號竹谿先生有經解藏於家
項氏安世/家説
  宋志十巻附録四巻/
   未見
 陳振孫曰九經皆有論注其第八巻以後雜説文史
[243-24a]
 正學附錄孝經中庸詩篇
蕐氏鏜/六經解
   佚
    按華氏書無傳楊誠齋荆溪集有贈詩云華
    鏜晨趨孔子堂今日覃思彫肺腸毛穎爲君
    秃盡髪問君何時放渠歇題曰華鏜秀才著
    六經解以長句書其後則其書業成編矣
 
[243-24b]
 
 
 
 
 
 
 
 經義考卷二百四十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