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2n0011 經義考-清-朱彝尊 (master)


[086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經義考卷八十六
          翰林院檢討朱彝尊撰
   書十五/
許氏謙/讀書叢説
  六卷
   存
 黄溍曰先生書説時有與蔡氏不能盡合者要歸於
[086-1b]
 是而已
 謙自序曰自堯至襄王六十五君堯元年至襄二十
 八年歴年一千七百三十四而惟十八君之世有書
 以亡書攷之亦惟沃丁太戊仲丁河亶甲祖乙五君
 之世有書十篇耳自此二十三君之外其餘豈無出
 號令紀政事之言葢皆孔子所芟夷者緯書謂孔子
 求帝魁之書迄於秦穆凡三千二百四十篇雖其言
 未必實然有書者不止二十三君則明矣愚嘗謂聖
[086-2a]
 人欲納天下於善無他道焉惟示之觀戒而已故孔
 子於春秋嚴其褒貶之辭使人知所懼於書獨存其
 善使人知所法是故春秋之貶辭多而褒甚寡書則
 全去其不善獨存其善也雖桀紂管蔡之事猶存於
 篇葢有聖人誅鉏其暴虐消弭其禍亂獨取乎湯武
 周公之作為非欲徒紀其不善也至於羿浞之簒夏
 幽厲之滅周畧不及之觀此則聖人之心可見矣
 張樞序曰孔安國始為書傳辭義簡質至唐孔頴達
[086-2b]
 撰正義以推衍之其後書説浸廣見於著錄者數十
 百家間有所明而其大要卒不能出夫二家之説焉
 朱子為經於書屬之門人蔡氏固嘗質疑問難然非
 若易詩之有全書也本朝設科取士並絀衆説而專
 用古注書蔡氏猶以朱子故也蔡氏之説或有未備
 仁山先生文安金公於書表注通鑑前編引書語中
 既剖晰而著明之矣先生受學之久聞義之䆳獨患
 是經之傳出於朱子之門人茍一毫之不盡則學者
[086-3a]
 無所折𠂻乃研精覃思博求其説為之圗説以示學
 者使人人易知焉叢説中所引傳疏諸家之説或采
 掇其詞而易置其次不必盡如舊也葢皆有所裁定
 而畢致其意非徒隨文援引而已雖其説之時少異
 於蔡氏而異者所以為同也先生嘗誦金先生之言
 曰在吾言之則為忠臣在人言之則為讒賊要歸於
 是而已豈不信哉至正六年門人南臺監察御史白
 野普花帖睦爾與其僚大梁楊公惠移浙東亷訪使
[086-3b]
 鋟版以傳於是先生所著詩名物鈔八篇四書叢説
 十二篇與讀書叢説皆刋行先生不幸無位退而求
 之於經不為新竒不求近名卒以救徃説之偏得聖
 人之意而㑹夫大中之歸既沒而其言立其施於人
 者溥矣
 俞實序曰私以求聖人之意求之愈深而失之愈遠
 言之愈廣而襲之愈晦此世士之為經者之所同病
 也先生不幸無位退而求之於經不為新竒不為近
[086-4a]
 名卒以救徃説之偏得聖人之意而會夫大中之歸
 既沒而其言立其施於人者溥矣宜其為士所宗為
 時所尚考行易名而令聞長世也先生金華人其諱
 字世系言行本末具今翰林直學士烏陽黄公溍所
 為墓序誌銘兹不述
俞氏元爕/尚書集傳
  十卷
   未見
[086-4b]
或問
  二卷
   未見
 黄虞稷曰元爕居於呉其卒也虞集銘之
 張景春曰元爕字邦亮其先建寧人徙長洲通蔡氏
 傳博采羣説著集傳十卷或問二卷
呉氏萊/尚書標説
  六卷
[086-5a]
   未見
元氏明善/尚書節文
   佚
 陸元輔曰元明善復初以太子文學事文宗於東宮
 陞翰林直學士譯尚書節文以進每奏一篇必稱善
王氏充耘/讀書管見
  二卷
   存
[086-5b]
 亡名子序曰書有管見曷為而作也耕野王先生考
 訂蔡傳而誌其所見也先生當前代科目鼎盛時用
 書經登二甲進士第授承務郎同知永新州事先生
 棄官養母著書授徒益潛心是經自微辭奧㫖名物
 訓詁以至山川疆理靡不究竟辨析必公是之從而
 不茍為臆説阿附其用功精深造詣微密豈徒專門
 名家黨同伐異者之為哉此其能為蔡氏之忠臣不
 啻蘇黄門古史之有功於子長也先生易簀之際書
[086-6a]
 其卷端曰凡為吾徒者須人錄一編以的本付吾兒
 其惓惓遺後之意為何如耶先生沒未㡬而元綱板
 蕩山棚搆孽世家藏書悉遭焚盪是編賴先生從子
 光薦密置諸複壁中僅免於燬乃以别本訂其訛缺
 以付先生之子吉光薦其可謂善學先生之學而不
 失其本者矣先生於四書别有管見若干卷多所發
 明而不獲與是編俱存惜哉
 梅鶚曰此書得之西臯王氏寫者甚草草而其末尤
[086-6b]
 甚當時恐失其真輒以紙臨寫一本而以意正若干
 字畧可讀吁惜吾生之晚不得樞衣於耕埜之堂也
 黄虞稷曰充耘字與耕吉水人登元綂甲戌進士授
 永州同知以母老棄官歸著是書外有四書經疑貫
 通失傳
書義主意
  六卷
   存
[086-7a]
 劉景文序曰四代之書蔡氏訓詁深得於朱子心傳
 之妙宜今日科舉之所尚也王君與耕以是經拾巍
 科愚嘗購求得其經義主意語雖不離乎傳注之中
 而實有得乎傳注之外又可謂能發蔡氏之所未言
 者歟是編輯作義要訣於其前附羣英書於其後學
 者茍先熟乎經傳因是推廣而講明之則於二帝三
 王之道自有以得其藴矣學優而仕其於致君澤民
 豈小補哉不敢私秘用刻諸梓以廣其傳云峕至正
[086-7b]
 戊子七月既望
書義矜式
  六卷
   存
 張雲章曰宋熙寧四年王安石始更科舉法罷詩賦
 以經義論䇿試士士各占法一經此經義之始其格
 律有破題接題小講謂之冐子冐子後入官題官題
 下有原題有大講有餘意亦曰從講又有原經亦曰
[086-8a]
 考經有結尾承襲既久冗長繁複可厭則不盡拘格
 律然大槩有冐題原題講題結題此經義定式也充
 耘主張題意率本功令而又自為經義名曰矜式存
 此猶見當時體製充耘名進士是編之出操觚家詎
 不奉為鴻寶哉今雖流傳於後孰取而寓目焉
李氏天篪/書經疏
   佚
 江西通志李天篪吉水人得劉靜修道學之傳
[086-8b]
陳氏悦道/書義斷法
  六卷
   存
 張雲章曰此亦科舉書以其流傳久存之後附作義
 要訣新安倪士毅所輯也
王氏天與/尚書纂傳
  四十六卷
   存
[086-9a]
 天與自序曰愚少從師取友讀尚書審問明辨亦既
 有年追惟百篇之義由伏生傳二孔注疏暨數百家
 解釋富矣晦庵先生於易於詩皆有訓傳獨於書晚
 年屬之蔡九峯二典禹謨親所訂定其貢舉私議則
 曰諸經皆以註疏為本書則兼取劉王蘇程楊晁葉
 吳韓吕其與門人答問則如林如史如曾如李如陳
 各取其長西山先生讀書記纂三十餘篇大學衍義
 講數十餘條愚嘗稽首敬嘆曰古今傳書者之是非
[086-9b]
 至晦庵先生而遂定晦庵先生折𠂻傳書者之是非
 至西山先生而愈明學者不於二先生乎據將焉據
 乃本二先生遺意作尚書纂傳其條例則先二孔氏
 説者崇古也有未當則引諸家説平之有未偹則引
 諸家説足之説俱通者並存之間或以臆見按之大
 要期與二先生合而已愚亦安敢以私意見去取哉
 且愚之編此特示兒振耳積日累月而編始就就矣
 未敢自安乙亥冬㩦是編偕振求是正於集齋彭先
[086-10a]
 生先生首肻增廣校定凡若干條徃復究竟十四五
 載且慫恿流布以與四方同志共切磋之先生以是
 經擢巍科視富貴如浮雲不鄙末學是講是迪使帝
 王遺書昭如日月愚父子之幸也晦庵西山二先生
 所望於後來者其庶㡬乎庸是俾振鋟之梓云
 劉坦序云梅浦王君立大書纂傳成集齋先生為之序而
 又俾余贅一語余於立大十年以長居相鄰世相好
 也梅浦籍籍有聲塲屋一時從之遊者膏殘馥賸無
[086-10b]
 不意滿而猿臂數竒衆猶以晚器目之梅浦於是息
 意科舉之學研精覃思博采詳説纂為此書勤亦至
 矣向使業舉子時龍躍虎變未必有暇著述由今而
 觀發百篇之奧藴集四百氏之大成私淑諸人垂訓
 來世其視夫收科膴仕甘與草木俱腐者又孰為得
 失也近有善評紫陽謂其山林之日長學問之功深
 輒借斯言挂名傳末若其傳中大義數十微顯闡幽
 有先儒所未到覽者宜自得之
[086-11a]
 劉辰翁序曰聞若稽古説三萬言又聞書解近年至
 四百家使人茫然孰何不識其所謂得王君纂傳如
 遠遊半天下首路以歸如觀樂請止不願更有是可
 嘉也每憶咸淳初諸老薦徐㡬經筵第一義論人心
 道心以為人心惡㡬也余歎曰有是哉以其在理慾
 之間也故危槩以為惡則過矣亦何所附麗以為道
 心哉侍御史陳千峰聞吾言是之㡬以是論去又數
 十年過金陵入明道書院讀真西山所為記記首二
[086-11b]
 語則亦㡬説也葢駭然為之愧悔自失是㡬亦有所
 本也懼哉以此明民猶有出於金口木舌之外者故
 知食不厭精而膾不厭細君纂傳多西山氏已得彼
 復遺此耶或謂君有功於纂擇政在此
 彭應龍序曰書繇伏傳孔注若疏至近代博矣唐虞
 三代遼哉邈乎上遡三千五百餘年而聖賢心至今
 猶在者書在焉故也書藴奧難見而庶㡬可探討而
 見者諸家説在焉故也如余習讀時尤愛鞏氏抄東
[086-12a]
 萊説開卷初首引伊川發明欽字義以為理學精微
 當年闡自伊洛後讀書者如欲求書㫖到親切的當
 處舍是宜何折𠂻久之又讀紫陽西山二先生所考
 釋與所記衍竊知其淵源上出伊洛之正發經義理
 惠淑後學又至矣乎惜其未成全書於百篇或開繹
 之而未竟微言粹㫖之别見者世亦莫有能考而㑹
 之一梅浦王立大專勤力學用工於是經者有年間
 與余言今解者多矣眩於多而莫適為之決擇則將
[086-12b]
 焉用為是竭其聞見心思之力考諸衆説遠摭伏生
 二孔之訓詁義疏近据紫陽西山之考釋記衍雖其
 説之㪚在文集語錄者靡不㑹粹於其中而諸家説
 有合而弗畔者一準此類取焉然後由博歸約而一
 經大義至是益以彪炳葢嘗讀之嘉其編摩之力匪
 易足慰余夙昔之所有志而未償者遂以余初與兒
 曹錄前輩説附之及管見一二以偹啇確嗟乎百代
 而上世運迹陳而得其説者猶因是獲窺聖賢用心
[086-13a]
 之萬一可幸也已運㑹以逝思古人之巍冠講論事
 付之一慨抑就此書人人玩味無不切已者斯言何
 謂與其藏諸家塾之思孰若廣而流布與四方同志
 之士切磋之以無忘徃訓適有諗梅浦刻諸梓以傳
 者意媺益甚余復為之慫慂敘其説於帙之初
 崔君舉後序曰六經惟書最難讀去古既遠世人無
 唐虞三代聖賢心胸徃徃以其褊且薄者揣臆其寛
 大忠厚故非惟文義少通句讀亦未易曉自韓昌黎
[086-13b]
 已目盤誥以聱牙近代大儒朱晦庵白首明經獨不
 為是完書意者返之於心而亦慨悼於世代人物之
 不可强合也惟場屋之士決得失於一夫承訛習舛
 而無所忌然亦時有先者舜禹授受十六字得徐景
 説演明之立政任準牧三事因陳行之而正釋者之
 誤特如此自不數數爾余猶及記長老言渡江建太
 學百年間陳徐二上舍始發先儒之不及他如皇極
 二字先儒固已盡發其秘由今逆數不作大中訓詁
[086-14a]
 才三四十年爾後來諸儒出新意於箋解之外析精
 理於毫釐之間近則科舉廢久士無繫累蕩然失其
 所挾試使口誦本經且不能以句矣吾友梅浦王君
 纂書傳晚又得鄉先生彭集齋徃復考訂無復遺憾
 首尾十餘年而後就嗟乎是書盛行為君必執典禮
 命討為臣必辨貨寶鞠謀在朝廷必明目達聰在四
 方必棐彜率乂共工必流必殛馬牛必放必歸三風
 十愆必具訓六卿九牧必阜成其於世道銷方來而
[086-14b]
 救已徃淵哉百世之澤宜家藏而人誦之也
 子振跋曰帝王之學莫先尚書自訓傳浩繁藴義滋
 晦先父皓首窮經潛心纂要書成流布幸際明時大
 德二年憲使魯山臧公夢解保申臺省迺得上聞先
 父遂繇贑州路先賢書院山長授臨江路儒學敎授
 恩命正隆餘齡忽殞歲月既久字畫缺漫遺孤振泣
 抱父書深思聖澤倩工補葺庶㡬永傳欽惟清朝復
 唐虞三代之風先父臣得附伏生夏侯勝之列亦萬
[086-15a]
 萬幸也
王氏希旦/尚書通解
   佚
李氏恕/書旁注
   佚
韓氏信同/書經講義一曰集解/
   未見
 閩書信同字伯循寧德人受業陳普之門延祐四年
[086-15b]
 應江浙舉不合歸杜門不出弟子請敎屨滿户外著
 書經講義三禮易經旁注
呂氏椿/尚書直解
   佚
 閩書椿字之夀晉江人初從丘釣磯學貧隠授徒所
 著有春秋精義詩書直解禮記解
黄氏鎮成/尚書通考
  十卷
[086-16a]
   存
 鎮成自序曰書載二帝三王之政政者心與事之所
 形也是故道德仁聖綂於心制作名物達於事内外
 之道合而帝王之政偹矣然綂乎心者先後古今脗
 合無二達於事者儀章器物因革無存故求帝王之
 心易而考帝王之事難矧後儒稽古不過以周為據
 而秦人滅學周典亦多殘缺迺欲以不完之文以徵
 隆古之舊斯益難矣然昔者紫陽夫子之敎必語學
[086-16b]
 者以有業次如所謂堯舜典厯象日月星辰律度量
 衡五禮六樂禹貢山川洪範九疇之類須一一理㑹
 令透葢讀書窮理即器㑹通乃學者之當務也余方
 授兒輩以書間或有問不容立答則取關渉考究者
 㑹萃抄撮或不可言曉者規畫為圗以示之至衆家
 之説有所不通則間述臆見以附於下如舊圗舊説
 已偹者不復贅出其有未盡則隨條辨晰焉歲月積
 累寖成卷帙兒輩乃請次其顛末以便尋考名曰尚
[086-17a]
 書通考竊謂學有本末道無精粗禮樂官名聖人猶
 問則讀是經者安得不求其故哉方將就正於博學
 君子然後退授於家俾得格致之助亦庶乎紫陽夫
 子之敎云爾
陳氏師凱/書蔡傳旁通
  六卷
   存
 黄虞稷曰師凱彭蠡人至治辛酉為此書凡傳中所
[086-17b]
 引名物度數必詳究所出有功蔡傳甚大
 師凱自序曰天道無心而成化聖人有心而無為惟
 其有心也故無為而無不為惟其無為而無不為故
 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
 則此二帝三王之所以不能不有書也書既有矣凡
 一動一行一言雖千萬世之後則其一動一行一言
 又烏得而備知之此朱蔡師弟子之所以不能不有
 傳也傳既出矣後之讀書將不能究朱子之所傳不
[086-18a]
 能領蔡氏之所受又不能如其行輩之所講明則雖
 有傳猶未能偹知也此鄱陽董氏之所以有輯錄纂
 注也然其輯錄特問答之多端纂注又專門之獨見
 初學於此茍本傳尚未曉晰而乃覽博則茫無畔㟁
 吾誰適從是董氏所纂乃通本傳以後之事殆未可
 由此以通本傳也此旁通之所以贅出也嗟夫書之
 有傳如堂之階如室之户未有不由此而可以造其
 地也然傳文之中片言之嘖隻字之隠呻其佔畢之
[086-18b]
 際囁嚅而齟齬者不為無矣况有所為天文地理律
 厯禮樂兵刑龜策河圗洛書道德性命官職封建之
 屬未可以一言盡也是以旁通之筆不厭𤨏碎專務
 釋傳固不能效正義之具舉但值片言隻字之所當
 尋繹所當考訓者必旁搜而偹錄之期至于通而後
 止俾初學之士對本傳於前置旁通於側或有所未
 了者即轉矚而取之左右庶㡬微疑易釋大義易暢
 乘迎刃之勢求指掌之歸吾見其有融㑹貫通之期
[086-19a]
 無囁嚅齟齬之患矣其言道德性命之際文理已明
 者畧為衍説或於名物度數之末無乃太簡者則詳
 究所出以致弗明弗措之意焉由是以了本傳次及
 輯錄纂注則先入者定而中不揺權度在我而外不
 惑近可以得諸儒之本㫖遠可以㑹朱蔡之授受若
 夫二帝三王之所以為天下道為天下法為天下則
 者則又存乎其人而已雖然愚之所以云云而不避
 僭越者非敢為通人道也為初學小子費師説者設
[086-19b]
 也以謏聞而陳之通人之前寧不詒玉巵無當之誚
 乎姑藏之以俟知者
倪氏士毅/尚書作義要訣
  四卷
   存
 趙汸曰先生守身制行不為名高而事親至孝接物
 以誠非其人不交非其有不取非仁義道德之説嘗
 論定於郡先師朱子者不以敎人雖大寒暑未嘗一
[086-20a]
 日輟其業以嬉終其身人不見疾言遽色是故黟人
 信其言而尊其行倪氏世家休寧先生諱士毅仲𢎞
 其字其師曰陳夀翁所著書曰四書輯釋閩坊購其
 初藳刻之嘗别為纂釋之例甚精書未脱藳又將以
 次及他經皆未就而卒
    按是書乃元時舉子兎園冊東山趙氏作仲
    𢎞改塟誌稱於他經皆未就度此必書坊偽
    托也
[086-20b]
吳氏師道/書雜説
  六卷
   未見
李氏公凱/纂集柯山尚書句解
  三卷
   存
    按仲容於詩取東萊呂氏於書則舍呂氏而
    從夏氏葢不偏主一家者
[086-21a]
呉氏迂/書編大㫖
   未見
吾丘氏衍/尚書要略
   未見
周氏聞孫/尚書一覽
   未見
 吉水縣志周聞孫字以立至正辛巳舉於鄉赴春官
 中乙榜薦入史舘修宋遼金三史時當事多遼金故
[086-21b]
 臣子孫不肯以正綂予宋聞孫具疏爭之不報遂棄
 職歸尋授鰲溪書院山長改貞文書院所著有尚書
 一覽河圗洛書序説
余氏日强/尚書補注
   佚
 楊維楨作碣曰日强字産壯崑山人學通六經百氏
 博貫精析退然不知有餘且善屬文根柢六經不淆
 異説所著有尚書補注藏於家
[086-22a]
 黄虞稷曰日强本福建吉田流寓太倉
朱氏祖義/尚書句解
  十三卷
   存
 黄虞稷曰祖義字子由廬陵人
馬氏道貫/尚書疏義
  六卷
   未見
[086-22b]
 黄虞稷曰道貫字德珍金華東陽人師事許謙自號
 一得叟
丘氏迪/尚書辨疑
   佚
 姑蘇志迪字彦啟從熊朋來學著書辨疑
王氏文澤/尚書制度圗纂
  三卷
   佚
[086-23a]
 松江府志王文澤字伯雨别號梅泉家楓涇遷上海
 鹹魚港累舉不第為府學訓導卒𦵏横雲山秦裕伯
 銘其墓
韓氏性/尚書辨疑
  一卷
   佚
 紹興府志韓性字明善㑹稽人魏公琦後辟薦皆不
 就卒賜諡莊節先生
[086-23b]
鄒氏季友/尚書蔡傳音釋
  六卷
   存
 黄虞稷曰季友字晉昭鄱陽人書傳㑹選多采用其
 書
卲氏光祖/尚書集義
  六卷
   未見
[086-24a]
 張景春曰邵光祖字𢎞道父宦遊來呉因家焉博通
 好古研精經傳窮六書之㫖張士誠據呉授湖州學
 正不赴遂以布衣終其身
方氏傳/書蔡氏傳考
   佚
陳氏研/尚書解
   佚
鄭氏翔/尚書注
[086-24b]
   佚
方氏公權/尚書審是
   佚
黄氏艾/尚書講義
   佚
鄭氏彦明/尚書説
   佚
方氏通/尚書義解
[086-25a]
   佚
黄氏力行/書傳
   佚
趙氏杞/尚書辨疑
   未見
    按葉氏菉竹堂目載之止云一冊無卷數
季氏仁夀/春谷讀書記
   佚
[086-25b]
 括蒼彚記季仁夀字山甫龍泉人元末用薦敎諭慈
 谿改松陽轉婺州敎授
 
 
 
 
 
 經義考卷八十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