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2n0011 經義考-清-朱彝尊 (master)


[076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經義考卷七十六
          翰林院檢討朱彛尊撰
   書五/
伏氏勝/尚書大傳
  漢志傳四十一篇隋志三卷/
   佚
尚書暢訓
[076-1b]
  舊唐書志三卷新唐書志一卷/
   佚
 鄭康成序曰伏生至孝文時年且百歳歐陽生張生
 從學焉伏生終後數子各論所聞以已意彌縫其闕
 而别作章句又特撰其大義因經屬指名之曰傳劉
 子政校中書奏此目録凡四十一篇
 晉書五行志漢文帝時虙生創紀大傳
 酈道元曰文帝撰五經尚書大傳
[076-2a]
 顔之推曰孔子弟子虙子賤為單父宰即虙犧之後
 兖州永昌郡城舊單父地也東門有子賤碑漢世所
 立云濟南伏生即子賤之後是知虙之與伏古來通
 字
 隋志伏生作尚書傳授同郡張生張生授千乗歐陽
 生
 洞㝠記李克者馮翊人也自言三百歳從秦始皇登
 㑹稽山以望江漢之流也少而好學為秦博士門徒
[076-2b]
 萬人伏生時十歳就克石壁山中受尚書乃以口傳
 授伏子四代之事畧無遺脱伏子因而誦之常以細
 繩十餘尋以縛腰誦一遍則結繩一結十尋之繩皆
 成結矣計誦尚書可數萬遍但食榖損人精慧有遺
 失伏子今所傳百卷得其一二爾故堯舜二典闕漏
 尤多
 陸德明曰尚書大傳三卷伏生作西伯戡黎作耆
 葉夢得曰伏生大傳首尾不倫言不雅馴至以天地
[076-3a]
 人四時為七政謂金縢作於周公歿後何可盡據其
 流為劉向五行傳夏侯氏灾異之説失孔子本意益
 逺
 晁公武曰勝至孝文時年且百歳歐陽生張生從學
 焉音聲猶有譌誤先後猶有差舛重以篆𨽻之殊不
 能無失勝終之後數子各論所聞以已意彌縫其闕
 别作章句又特撰大義因經屬指名之曰傳後劉向
 校書得而上之目録凡四十一篇康成銓次為八十
[076-3b]
 三篇今本四卷首尾不倫陳振孫曰凡八十有三篇
 當是其徒歐陽張生之徒雜記所聞然亦未必當時
 本書也
 王楙曰尚書大傳與古文尚書所載不同大傳謂周
 公死王誦欲葬於成周天乃雷電以風禾盡偃大木
 斯拔國人大恐王乃葬周公於畢示不敢臣也梅福
 張奐等皆引以為言據今尚書言大雷電以風見於
 周公居東之日而非其死葬之時以此一事觀之則
[076-4a]
 知大傳與經牴牾多矣
 王應麟曰大傳説堯典謂之唐傳則伏生不以是為
 虞書 又曰書大傳虞傳有九共篇引書曰予辯下
 土使民平平使民無傲殷傳有帝告篇引書曰施章
 乃服明上下豈伏生亦見古文逸篇邪 又曰大傳
 以西伯戡黎為&KR0008耆冏命為㷡命費誓為肹誓吕刑
 為甫刑
    按大傳引經文異者大誥民獻有十夫獻作
[076-4b]
    儀康誥惟乃丕顯考文王克明德德上有俊
    字無逸作毋逸又引盤庚云若德明哉引酒
    誥云王曰封惟曰若圭璧今無其文
歐陽生尚書章句
  漢志三十一卷
   佚
 漢書歐陽生字和伯干乗人事伏生授倪寛寛又受
 業孔安國歐陽大小夏侯氏學皆出於寛寛授歐陽
[076-5a]
 生子世世相傳至曽孫髙子陽為博士林尊長賓濟
 南人事髙為博士論石渠授平陵平當梁陳翁生由
 是歐陽有平陳之學翁生授瑯琊殷崇楚國龔勝當
 授九江朱普公文上黨鮑宣子都
尚書説義
  漢志二篇
   佚
 葉適曰自漢迄西晉言書者惟袓歐陽氏
[076-5b]
    按漢歐陽氏世傳書學説義二篇未經前儒
    注明不知作者
大小夏侯氏章句
  漢志各二十九卷
   佚
大小夏侯解故
  漢志二十九篇
   佚
[076-6a]
 漢書夏侯勝字長公東平人其先夏侯都尉從濟南
 張生受尚書以傳族子始昌勝從始昌受尚書及洪
 範五行傳説灾異後事蕳卿又從歐陽氏問為學精
 熟所問非一師也徴為博士光禄大夫遷長信少府
 賜爵關内侯遷太子太傅受詔撰尚書論語説賜黄
 金百斤勝從父子建字長卿自師事勝及歐陽髙左
 右采獲又從五經諸儒問與尚書相出入者牽引以
 次章句具文飾説勝非之曰建所謂章句小儒破碎
[076-6b]
 大道建亦非勝為學疏畧建卒自顓門名經為議郎
 博士至太子少傅
 班固曰劉向以中古文校歐陽大小夏侯三家經文
 酒誥脱簡一召誥脱簡二率簡二十五字者脱亦二
 十五字簡二十二字者脱亦二十二字文字異者七
 百有餘脱字數十
 後漢書曰孝明皇帝永平二年詔有司采周官禮記
 尚書臯陶篇乗輿服從歐陽氏説公卿以下從大小
[076-7a]
 夏侯氏説
 葛洪曰昔漢太后從夏侯勝受尚書賜勝黄金百斤
 及勝死又送勝家錢三百萬為勝素服一百日
 隋志晉永嘉之亂歐陽大小夏侯尚書並亡
 吕祖謙曰夏侯勝守所學不茍合為可重其言灾異
 漢儒皆有此患
孔氏安國/尚書傳
  隋志十三卷
[076-7b]
   存
 安國序曰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
 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伏羲神農黄帝之
 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少昊顓頊髙辛唐虞之書謂
 之五典言常道也至於夏商周之書雖設教不倫雅
 誥奥義其歸一揆是故歴代寳之以為大訓八卦之
 説謂之八索求其義也九州之志謂之九邱邱聚也
 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風氣所宜皆聚此書也春秋
[076-8a]
 左氏傳曰楚左史倚相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邱即
 謂上世帝王遺書也先君孔子生於周末覩史籍之
 煩文懼覽者之不一遂乃定禮樂明舊章刪詩為三
 百篇約史記而修春秋讚易道以黜八索述職方以
 除九邱討論墳典斷自唐虞以下訖於周芟夷煩亂
 翦截浮辭舉其宏綱撮其機要足以垂世立教典謨
 訓誥誓命之文凡百篇所以恢𢎞至道示人主以軌
 範也帝王之制坦然明白可舉而行三千之徒並受
[076-8b]
 其義及秦始皇滅先代典籍焚書坑儒天下學士逃
 難解散我先人用藏其家書於屋壁漢室龍興開設
 學校旁求儒雅以闡大猷濟南伏生年過九十失其
 本經口以傳授裁二十餘篇以其上古之書謂之尚
 書百篇之義世莫得聞至魯恭王好治宫室壊孔子
 舊宅以廣其居於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虞夏商周
 之書及傳論語孝經皆科斗文字王又升孔子堂聞
 金石絲竹之音乃不壊宅悉以書還孔氏科斗書廢
[076-9a]
 已乆時人無能知者以所聞伏生之書考論文義定
 其可知者為𨽻古定更以竹簡寫之増多伏生二十
 五篇伏生又以舜典合於堯典益稷合於臯陶謨盤
 庚三篇合為一康王之誥合於顧命復出此篇并序
 凡五十九篇為四十六卷其餘錯亂摩滅弗復可知
 悉上送官藏之書府以待能者承詔為五十九篇作
 傳於是遂研精覃思博考經籍采摭羣言以立訓傳
 約文申義敷暢厥㫖庶幾有補於將來書序序所以
[076-9b]
 為作者之意昭然義見宜相附近故引之各冠其篇
 首定五十八篇既畢㑹國有巫蠱事經籍道息用不
 復以聞傳之子孫以貽後世若好古博雅君子與我
 同志亦所不隠也
 隋志安國為五十八篇作傳㑹巫蠱事起不得奏上
 私傳其業於都尉朝朝授膠東庸生謂之尚書古文
 之學
 孔頴達曰孔傳三十三篇與鄭注同二十五篇増多
[076-10a]
 鄭注陸德明曰江左中興元帝時豫章内史梅賾奏
 上孔傳古文尚書亡舜典一篇購不能得乃取王肅
 注堯典從慎徽五典以下分為舜典篇以續之學徒
 遂盛
 册府元龜孔安國為臨淮太守傳古文尚書十三卷
 今字尚書十四卷
 歐陽修曰陳隋之間伏生之學廢絕而孔傳獨行
 洪邁曰孔安國古文尚書自漢以來不列於學官故
[076-10b]
 左氏傳所引者杜預輒注為逸書劉向説苑臣術篇
 一章云泰誓曰附下而罔上者死附上而罔下者刑
 與聞國政而無益於民者退在上位而不能進賢者
 逐此所以勸善而黜惡也漢武帝元朔元年詔責中
 外不興廉舉孝有司奏議曰夫附下罔上者死附上
 罔下者刑與聞國政而無益於民者斥在上位而不
 能進賢者退此所以勸善黜惡也其語與説苑所載
 正同而諸家注釋至於顔師古皆不能援以為證今
[076-11a]
 之泰誓初未嘗有此語也漢宣帝時河内女子得泰
 誓一篇獻之然年月不與序相應又不與左傳國語
 孟子衆書所引泰誓同故馬鄭王肅諸儒皆疑之
 又曰逸書雖篇名或存既亡其辭則其義不可復考
 而孔安國注必欲強為之説汨作注云言其治民之
 功咎單作明居注云咎單作土地之官作明居民法
 林少頴言知之為知之堯典舜典之所以可言也不
 知為不知九共藳飫畧之可也其説最純明可喜
[076-11b]
 朱子曰安國書傳恐是魏晉間人作託安國為名漢
 儒訓釋文字有疑則闕今此却盡釋之 又曰孔安
 國解經最亂道看得只是孔叢子等做出來 又曰
 孔氏書序不類漢文疑是晉宋間文章
 葉適曰安國書序言典墳至夏商周誥義奥雅歴代
 以為大訓旋復言討論墳典芟繁翦浮則是孔子并
 大訓亦去取也豈有是哉
 陳振孫曰孔注歴漢末無傳而晉初猶得存者雖不
[076-12a]
 列學官而散在民間故邪然終有可疑者
 王柏曰古文尚書序可疑者三一曰三墳言大道五
 典言常道夫大與常何自而分别也如其言則墳之
 道不可常典之道未至於大豈不悖哉二曰孔壁之
 書皆科斗文字以世所傳夏商鬴鬲盤匜之類舉無
 所謂科斗之形序者之言不過欲耀孔壁所藏之古
 耳不計其説之不可通也既曰科斗書廢已乆時人
 無能知者又不知何以參伍㸃畫考驗偏旁而更為
[076-12b]
 𨽻古哉於是遁其辭曰以所聞伏生之書考論文義
 定其可知者則是古文之書初無補於今文反賴今
 文而成書本欲尊古文而不知實陋古文也且孔氏
 遺書如周易十翼論語大學中庸之屬皆流傳至今
 初不聞有科斗之字於他書而獨紀載於書大序其
 張皇妄誕欺惑後世無疑三曰増多伏生之書二十
 五篇其所増之篇固伏生之所無也然伏生之所有
 恐孔壁亦未必盡存若以有無互相較數竊意所増
[076-13a]
 者未必果二十五篇也何以言之伏生之書最艱澀
 而不可解者惟盤庚三篇與周書大誥以下十篇而
 已今古文乃亦有之古文之所以異於伏生者以其
 所載之平易也今亦從而艱澀之如此則是原本已
 如此之艱澀而非伏生之訛也以愚觀之伏生於此
 十三篇之外未嘗不平易安國於此十三篇之中未
 嘗不艱澀也若論其實伏生之耄口授之訛自不能
 免竊恐此十三篇之艱澀孔壁未必有也是故無所
[076-13b]
 㕘正而艱澀自若安國但欲増多伏生之數掩今文
 而盡有之反有以累古文也
 金履祥曰朱子曰安國之序絶不類西漢文字履祥
 疑東漢之人為之不惟文體可見而所謂聞金石絲
 竹之音端為後漢人語無疑也蓋後漢之時䜟緯盛
 行其言孔子舊居事多涉怪如闕里草自除張伯藏
 璧一之類若此附㑹多有之則此為東漢傳古文者
 託之可知也如論語序魏人所作亦言壊宅事即不
[076-14a]
 言金石之異矣
 熊朋來曰孔壁二十五篇東漢諸儒解經者皆未見
 故先儒疑孔安國傳亦偽也
    按孔安國書序昭明文選録之世皆篤信惟
    朱子謂其不類西漢文字疑後人所託而魯
    齋王氏仁山金氏亦疑之攷之漢書司馬遷
    嘗從安國問故遷葢與都尉朝同受書於安
    國者也然遷述孔子世家稱安國為今皇帝
[076-14b]
    博士至臨淮太守早卒自序則云予述黄帝
    以來至太初而訖是安國之卒本在太初以
    前若巫蠱事發乃征和二年距安國之殁當
    已乆矣班固叙藝文志於古文尚書云遭巫
    蠱事未列於學官乃史氏追述古文所以不
    列學官之故爾而偽作安國序者乃云㑹國
    有巫蠱事經籍道息竟出自安國口中不亦
    刺謬甚乎或曰劉歆遺書讓太常博士其文
[076-15a]
    載於漢書文選稱古文書十六篇天漢之後
    孔安國獻之此不足信耶曰荀悦漢紀於孝
    成帝三年備述劉向典校經傳考集異同於
    古文尚書論語孝經云武帝時孔安國家獻
    之㑹巫蠱事未列於學官則知安國已逝而
    其家獻之漢書文選鋟本流傳脱去家字爾
    按其本末安國書序之偽不待攻而自破矣
    或曰史記雖云訖於太初然自序又云論次
[076-15b]
    其文七年而遭李陵之禍實天漢三年也故
    荀悦漢紀亦云司馬遷據左氏春秋國語採
    世家戰國策逮楚漢春秋接其後事迄於天
    漢漢書或/作大漢今於李廣傳附載陵事於大宛傳
    載李廣利事又如衛將軍驃騎列傳載公孫
    賀公孫敖韓説趙破奴皆直書巫蠱獄多係
    征和年事安見孔安國不卒於天漢之後乎
    曰家語附録安國傳稱安國受書於伏生生
[076-16a]
    故秦博士至文帝時年已九十安國從而問
    業最幼年已十五六矣司馬遷謂安國早卒
    家語後序稱安國年六十卒於家今就文帝
    末年安國年十五計之則其卒當在元鼎間
    若天漢之後改元太始安國年已七十二迨
    征和二年巫蠱事發安國年七十有七矣尚
    得謂之早卒乎當依漢紀増家字為是
    又按論語雖有周親不如仁人孔氏注云親
[076-16b]
    而不賢不忠則誅之管蔡是也仁人謂箕子
    㣲子來則用之於尚書傳則云紂至親雖多
    不如周家之少仁人一人而兩處説經互異
    又論語予小子履一節云此伐桀告天之文
    墨子引湯誓若此亦與書傳相戾此一疑也
    又按司馬遷殷本紀云紂淫亂不止㣲子數
    諫不聴與太師少師謀遂去比干曰為人臣
    者不得不以死爭乃強諌紂剖比干心箕子
[076-17a]
    懼乃佯狂為奴紂又囚之殷之太師少師乃
    持其祭噐奔周周本紀云紂殺比干囚箕子
    太師疵少師強抱其樂器奔周宋世家云㣲
    子數諌紂弗聴欲死之及去末能自决乃問
    於太師少師箕子被髮佯狂為奴比干諌紂
    剖其心太師少師乃勸㣲子去遂行則今文
    尚書㣲子篇所云父師少師者自有其人遷
    受書於安國其説必本於安國也乃今安國
[076-17b]
    傳云父師太師三公箕子也少師孤卿比干
    也夫三仁皆殷王子父師若係箕子殷人尚
    質其語兄之子必呼其名惟出於疵之口故
    稱㣲子曰王子也班氏古今人表亦書太師
    疵少師強姓名流傳有自梅賾昩史公説書
    本於安國不加質驗而巧為之辭偽托之迹
    畢露矣
    又按安國書傳於賄肅慎之命注云東海駒
[076-18a]
    驪扶餘馯貊之屬武王克商皆通道焉攷周
    書王㑹篇北有稷慎東則濊良而已此時未
    必即有駒驪扶餘之名且駒驪主朱䝉以漢
    元帝建昭二年始建國號載東國史畧安國
    承詔作書傳時恐駒驪扶餘之稱尚未通於
    上國况武王克商之日乎此又一疑也
    又按古文之存於今者惟岣嶁禹碑竒古難
    識餘如壇山石岐陽獵碣皆與大小篆不甚
[076-18b]
    相逺竊意孔子雅言者書當時誦習授受未
    必用蝌蚪之文何獨孔壁所藏書與論語孝
    經悉蝌蚪文字安國書序作偽者藉此欺人
    魯齋王氏疑之當矣
    又按西漢之古文孔安國家獻之未列於學
    官者也東漢之古文杜林得之西州賈逵衛
    宏馬融鄭康成輩為之作訓傳注解者也當
    時止有杜林漆書若孔氏増多之書終漢之
[076-19a]
    世下及魏西晉莫有見之者故趙岐注孟子
    髙誘注吕覽杜預釋左傳凡孔氏増多篇内
    文皆曰逸書惟許氏説文序者謂其易稱孟
    氏書孔氏詩毛氏夫以賈衛馬鄭諸大儒均
    未之見許氏何由獨得之今考説文中所引
    尚書字句異者如格于上下格作假宅嵎夷
    嵎作堣平秩東作秩作豑鳥獸氄毛作㔼髦
    朞三百有六旬朞作稘帝曰疇咨疇作&KR3302
[076-19b]
    工方鳩僝功作㫄逑孱功鳩又作救有能俾
    又作㑭䢃肆類于上帝肆作&KR0008竄三苖竄作
    㝮暨臯陶作臮咎繇五品不遜作愻教胄子
    胄作育剛而塞塞作㥶濬畎澮濬作&KR0146藻火
    粉米藻作璪粉作黺撻以記之撻作遲無若
    丹朱傲朱作絑傲作奡朋淫于家朋作堋元
    首叢脞哉脞作睉隨山刋木刋作栞厥草惟
    繇作蘨草木漸包作蔪苞瑶琨篠簜篠作筱
[076-20a]
    惟箘簵楛作簬&KR0008又作輅枯天用勦絶其命
    剿作劋若顛木之有由蘖作㕀&KR2305蘖又作枿
    王播告之播作譒今汝聒聒作懖懖予亦拙
    謀拙作炪西伯既戡黎戡作戡黎作&KR2544大命
    不摰摰作&KR2504予顛隮隮作躋我興受其敗作
    䢙朂哉夫子朂作勖尚桓柦作狟狟篚厥𤣥
    黄作實𤣥黄于匪彛倫攸斁作&KR0008無有作好
    好作妞七稽疑稽作卟庶草繁廡作無王有
[076-20b]
    疾弗豫作不悆我之弗辟作不&KR0034哉生魄作
    霸罔弗憝作罔不憝上有凡民字同孟子句
    盡執拘作抲至于屬婦屬作媰惟其塗丹雘
    塗作&KR1423丕能諴于小民丕作不乃惟孺子頒
    作&KR0008惟兹四人昭武王惟冒作&KR0008亦惟有夏
    之民叨懫夏字下有氏字懫作&KR0034常伯常任
    伯作&KR0008其在受德暋作忞爾尚不忌于凶徳
    忌作諅灼見三有俊心灼作焯勿以憸人憸
[076-21a]
    作譣用勱相我國家作邦家陳寳作棠一人
    冕執鋭作鈗三咤作㓃劓刵椓黥作刖劓&KR2228
    黥惟貌有稽貌作緢報以庶尤作訧扞我于
    艱扞作&KR0008峙乃糗糧作歭乃餱粻截截善諞
    言作&KR0914&KR0914斷斷猗作䬰䬰邦之杌隉杌作阢
    凡此所引皆在伏生口傳二十八篇使許氏
    果得見孔氏古文則於増多篇内亦必及之
    矣至于若藥不眄眩一句雖屬説命之文殆
[076-21b]
    因孟子所引而及之爾又如圛圛升雲半有
    半無洪水浩浩在夏后之詗師乃搯來就惎
    惎宫中之冗食豲有爪而不敢以撅以相陵
    懱祖甲返孜孜無怠戔戔巧言我有&KR0146于西
    則孔氏傳亦無之又以㣲子為周書洪範為
    商書不知許氏何所本也
    又按許氏説文序云易稱孟氏書孔氏詩毛
    氏似乎見孔氏古文者然其撰五經異義恒
[076-22a]
    取諸家之説折衷之其於舜典禋于六宗一
    云六宗者上不謂天下不謂地旁不謂四方
    居中恍惚助隂陽變化此歐陽生大小夏侯
    氏説也一云古尚書説六宗者謂天宗三地
    宗三天宗日月北辰也地宗岱山河海也日
    月為隂陽宗北辰為星宗岱山為山宗河海
    為水宗所謂古尚書説者賈逵之説也使叔
    重學孔氏書則四時寒署日月星水旱之義
[076-22b]
    亦必舉之矣乃僅述歐陽夏侯賈氏之説則
    叔重實未見孔氏古文也譙允南五經然否
    論援古文書説以證成王冠期攷今孔傳無
    之則允南亦未見孔氏古文也正義謂王肅
    注書始似竊見孔傳故注亂其紀綱為夏太
    康時然攷陸氏尚書釋文所引王注不一並
    無及於増多篇内隻字則子邕亦未見孔氏
    古文也正義又引晉書皇甫謐從姑子外弟
[076-23a]
    梁柳得古文尚書故作帝王世紀往往載孔
    傳五十八篇之書夫士安既得五十八篇之
    書而篤信之宜於帝王世紀均用其説乃孔
    傳謂堯年十六即位七十載求禪試舜三載
    自正月上日至堯崩二十八載堯死壽一百
    一十七歳而世紀則云堯年百一十八歳孔
    傳謂舜三十始見試用歴試二年攝位二十
    八年即位五十年升道南方巡守死於蒼梧
[076-23b]
    之野而葬焉壽百一十二歳而世紀則云舜
    年八十一即真八十三而薦禹九十五而使
    禹攝政攝五年有苖氏叛南征崩于鳴條年
    百歳孔傳釋文命謂外布文德教命而世紀
    則云足文履已故名文命字髙密孔傳釋伯
    禹謂禹代鯀為崇伯而世紀則云堯封為夏
    伯故謂之伯禹孔傳釋吕刑吕侯為天子司
    冦而世紀則云吕侯為相所述與孔傳多不
[076-24a]
    同竊疑士安亦未必真見孔氏古文也正義
    又云古文尚書鄭冲所授冲在髙貴鄉公時
    業拜司空髙貴鄉公講尚書冲執經親授與
    鄭小同俱被賜使得孔氏増多之書何難經
    進其後官至太傅禄比郡公几杖安車備極
    榮遇其與孔邕曹羲荀顗何晏共集論語訓
    注則奏之於朝何獨孔書止以授蘇愉秘而
    不進又論語解雖列何晏之名冲實主之若
[076-24b]
    孔書既得則或謂孔子章引書即應證以君
    陳之句不當復用包咸之説謂孝乎惟孝美
    大孝之辭矣竊疑冲亦未必真見孔氏古文
    也
尚書音
  七録一卷
   佚
 陸德明曰為尚書音者四人孔安國鄭康成李軌徐
[076-25a]
 邈案漢人不作音後人所托
歐陽氏地餘/等尚書議奏
  漢志四十二篇
 
 漢書注宣帝時石渠論
 王應麟曰論石渠者歐陽地餘林尊周堪張山拊假
 倉
牟氏卿/尚書章句
[076-25b]
   佚
 漢書周堪字少卿與孔霸俱事大夏侯勝堪論於石渠
 經為最髙堪授牟卿及長安許商長伯牟卿為博士
 霸傳子光亦事牟卿由是大夏侯有孔許之學
 後漢書牟氏章句浮辭繁多有四十五萬餘言張奐
 減為九萬言
 後漢書注年卿受書於周堪為博士故有牟氏章句
秦氏恭/尚書説
[076-26a]
   佚
 漢書張山拊長賓平陵人事小夏侯建為博士論石
 渠授同縣李尋鄭寛中少君山陽張無故子儒信都
 秦恭延君陳留假倉子驕無故善修章句守小夏侯
 説文恭増師法至百萬言由是小夏侯有鄭張秦假
 李氏之學寛中授東郡趙𤣥無故授沛唐尊恭授魯
 馮賓
 柦譚曰秦延君能説堯典篇目兩字之説至十餘萬
[076-26b]
 言但説曰若稽古三萬言
 
 
 
 
 
 
 經義考卷七十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