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2n0011 經義考-清-朱彝尊 (master)


[073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經義考卷七十三
          翰林院檢討朱彞尊撰
   書二/
百篇尚書
   闕
 卜商曰書之論事也昭昭然若日月之代明離離然
 若星辰之錯行上有堯舜之道下有三王之義
[073-1b]
 墨翟曰昔周公旦朝讀書百篇
 孔臧曰時人惟聞尚書二十八篇取象二十八宿謂
 為信然不知其有百篇也
 昜雄曰昔之說書者序以百虞夏之書渾渾爾商書
 灝灝爾周書噩噩爾
 劉歆曰尚書直言也始歐陽氏先名之 又曰書以
 决好或作斷/下同好者義之證也
 鄭康成曰虞夏書二十篇商書四十篇周書四十篇
[073-2a]
 春秋說題辭曰尚書者二帝之迹三王之義所以推
 其期運明授命之際書之言信而明天地之情帝王
 之功凡百二十篇第次委曲尚者上也上世帝王之
 遺書也
 尚書璇璣鈐曰孔子求書得黄帝𤣥孫帝魁之書迄
 於秦穆公凡三千二百四十篇斷逺取近定可以為
 世法者百二十篇以百二篇為尚書十八篇為中候
 去三千一百二十篇 又曰尚書篇題號尚者上也
[073-2b]
 上天垂文象布節度書也如天行也
 王肅曰上所言下為史所書曰尚書也
 劉熈曰尚書尚上也以堯為上始而書其時事也
 葛洪曰尚書者政事之集也
 劉勰曰書實紀言而訓誥茫昧通乎爾雅則文意曉
 然故子夏嘆書昭昭若日月之明離離如星辰之行
 言昭灼也 又曰尚書覽文如詭而尋理則暢
 孔頴達曰尚者上也言此上代以來之書故曰尚書
[073-3a]
 書之體例有十一曰典二曰謨三曰貢四曰歌五曰
 誓六曰誥七曰訓八曰命九曰征十曰範堯典舜典
 二篇典也大禹謨臯陶謨二篇謨也禹貢一篇貢也
 五子之歌一篇歌也甘誓㤗誓三篇湯誓牧誓費誓
 秦誓八篇誓也仲虺之誥湯誥大誥康誥酒誥召誥
 洛誥康王之誥八篇誥也伊訓一篇訓也說命三篇
 微子之命蔡仲之命顧命畢命冏命文侯之命九篇
 命也𦙍征一篇征也洪範一篇範也此各隨事而言
[073-3b]
 益稷亦謨也因其人稱言以别之其太甲咸有一徳
 伊尹訓道王亦訓之類盤庚亦誥也故王肅云不言
 誥何也取其徙而立功非但録其誥高宗肜日與訓
 序連文亦訓辭可知也西伯戡黎云祖伊恐奔告於
 受亦誥也武成云識其政事亦誥也旅獒戒王亦訓
 也金縢自為一體祝亦誥辭也梓材酒誥分出亦誥
 也多士以王命誥自然誥也無逸戒王亦訓也君奭
 周公誥召公亦誥也多方周官上誥於下亦誥也君
[073-4a]
 陳君牙與畢公之類亦命也吕刑陳刑告王亦誥也
 書篇之名因事而立既無體例隨便為文
 陸徳明曰典凡十五篇正典二攝十三十一篇亡謨
 凡三篇正二攝一訓凡十六篇正二一篇亡攝十四
 三篇亡誥凡三十八篇正八攝三十十八篇亡誓凡
 十篇正八攝二一篇亡命凡十八篇正十二三篇亡
 攝六四篇亡
 劉知幾曰孔子觀書於周室得虞夏商周四代之典
[073-4b]
 乃刪其善者定為尚書百篇尚書者七經之冠冕百
 氏之襟袖學者必先精此書次覽羣籍譬夫行不由
 徑非所聞焉
 呉秘曰書百篇漢存者二十九篇得古文又多十六
 篇其亡過半孔子序書存百篇之義而其書亡不可
 復知
 司馬光曰尚書者二帝三王嘉言要道盡在其中為
 政之成規稽古之先務也
[073-5a]
 朱子曰尚書有不必解者有須著意解者有略須解
 者有不可解者如仲虺之誥太甲諸篇只是熟讀義
 理自明何竢於解如洪範則須著意解如典謨諸篇
 辭稍雅奥亦須略解如盤庚諸篇已難解康誥之屬
 則不可解矣 又曰盤庚五誥之類實是難曉若要
 添減字硬説將去儘得然只是穿鑿終恐無益爾 又
 曰書且看易曉處其不可曉者不要强說得出恐未
 必是當時本意 又曰書中不可曉處先儒既如此
[073-5b]
 解且只得從他說
 柴中行曰唐虞三代聖帝明王與其良臣碩輔精神
 心術之妙推之天下以為大經大法者盡在於書
 程去華曰讀尚書當識唐虞三代氣象唐虞君臣交
 相儆戒夏商以後則惟臣戒君爾禹臯戒君儆於未
 然夏商以後則事形而後救正之湯之伐夏自湯誓
 湯誥外未嘗數桀之惡武王伐紂則歴歴陳布惟恐
 紂惡不白已心不明畧無回䕶意矣
[073-6a]
 董鼎曰帝王之書歴代所寳前乎五帝者為三皇世
 尚洪荒非後世所可考後乎三王者為五霸習尚權
 譎又非聖人所忍為故自唐迄周而百篇之書定一
 書之中其於明徳新民之綱修齊治平之目即堯典
 已盡其要而危微精一四言所以開知行之端主善
 協一四言所以示博約之義務學則說命其入道之
 門為治則洪範其經世之要也他如齊天運則有羲
 和之厯定地理則有禹貢之篇正官僚則有周官之
[073-6b]
 制度修已任人則有無逸立政諸盡煨燼壊爛之餘
 百篇僅存其半而宏綱實用尚如此故嘗謂六經莫
 古於書易雖始於伏羲然有卦未有辭辭始於文王
 爾六經莫備於書五經各主一事而作易主卜筮即
 洪範之稽疑也禮主節文即虞書之五禮也詩主咏
 歌即后䕫之樂教也周禮設官即周官六卿率屬之
 之事也春秋褒貶即臯謨命徳討罪之權也五經各
 主帝王建置之一端書則備紀帝王政事之全體修
[073-7a]
 齊治平之規模事業盡在於此學者其可不盡心焉
 熊朋來曰典謨訓誥誓命凡百篇注者有正與攝之
 分正者有其義而正其名攝者無其名而附其義正
 三十四攝六十六典十五篇正者二堯典舜典攝者
 十三禹貢洪範汨作九共九篇稁飫謨三篇正者二
 大禹謨臯陶謨攝者一益稷訓十六篇正者二伊訓
 高宗之訓攝者十四五子之歌太甲三篇咸有一徳
 高宗彤日旅獒無逸周官吕刑典寳明居徂后沃丁
[073-7b]
 誥三十八篇正者八仲虺之誥湯誥大誥康誥酒誥
 召誥洛誥康王之誥攝者三十盤庚三篇西伯戡黎
 微子武成金縢梓材多士多方君奭立政帝告釐沃
 汝鳩汝方夏社疑至臣扈咸乂四篇伊陟原命仲丁
 河亶甲祖乙分器將蒲姑誓十篇正者八甘誓湯誓
 泰誓三篇牧誓費誓秦誓攝者二嗣征湯征命十八
 篇正者十二說命三篇微子之命蔡仲之命顧命畢
 命冏命文侯之命肆命旅巢命賄肅愼之命攝者六
[073-8a]
 君陳君牙歸禾嘉禾成王政亳姑
 黄鎭成曰伏生所授今文尚書凡二十八篇堯典臯
 陶謨禹貢甘誓湯誓盤庚高宗肜日西伯戡黎微子
 牧誓洪範金縢大誥康誥酒誥梓材召誥洛誥多方
 多士立政無逸君奭顧命吕刑文侯之命費誓秦誓
 漢武時又入偽㤗誓一篇為二十九篇孔安國古文
 尚書增多伏生二十五篇大禹謨五子之歌𦙍征仲
 虺之誥湯誥伊訓太甲三篇咸有一徳說命三篇㤗
[073-8b]
 誓三篇武成旅獒微子之命蔡仲之命周官君陳畢
 命君牙冏命又分堯典為舜典分臯陶謨為益稷分
 盤庚一篇為三篇分顧命為康王之誥通今古五十
 八篇逸書四十二篇汨作九共九篇稁飫帝告釐沃
 湯征汝鳩汝方夏社疑至臣扈典寳明居肆命徂后
 沃丁咸乂四篇伊陟原命仲丁河亶甲祖乙髙宗之
 訓分器旅巢命歸禾嘉禾成王政將蒲姑賄肅愼之
 命亳姑又百篇之序一篇通前今古文合百篇之數
[073-9a]
 何異孫曰書者古之史也當時事實有當紀載者史官
 書之簡䇿有君臣相告誡之言有君命臣者有臣告君
 者有君告民者孔子定書百篇名之曰虞夏商周之書
 薛瑄曰經凡言徳言聖言神言心言道言中言性言
 天命言誠言善言一言斆言學之類多見於書書之
 後乃有易彖象辭及諸經書聖賢發明性理之名雖
 有淺深不同實皆原於書也
 孫宜曰尚書緯言孔子求書得黄帝𤣥孫帝魁之書
[073-9b]
 迄秦穆公凡三千二百四十篇黄帝至堯舜不逺堯
 舜至秦穆不二千年書至三千二百四十篇不過多
 耶斯漢儒侈大之言無足信也
 沈嗣選曰序稱百篇商周皆三十九篇夏止四篇而
 虞反十五篇此不可信
    按歐陽永叔日本刀歌云傳聞其國居大海
    土壤沃饒風俗好前朝貢獻屢往來士人往
    往工詞藻徐福行時書未焚逸書百篇今尚
[073-10a]
    存令嚴不許傳中國舉世無人識古文永叔
    雖有是說而葉少藴疑之馬翔仲亦疑之鄭
    麟趾高麗史宣宗八年五月李資義還自宋
    奏云帝聞吾國書籍多好本命館伴書所求
    書目録授之且曰雖有卷第不足者亦須傳
    寫附來目録首開百篇尚書而高麗未之有
    也宣宗八年者實宋元祐六年先是咸平中
    日本僧奝然以鄭康成注孝經來獻不言有
[073-10b]
    尚書王惲中堂事紀載中統二年高麗世子
    禃來朝宴於中書省問曰傳聞汝邦有古文
    尚書及海外異書答曰與中國書不殊然則
    高麗之書猶夫中國之書耳百篇尚書高麗
    且無之况日本乎乃萬歴初尚書郎葉春及
    上書請命封倭使臣多方索之以歸眞無異
    癡人說夢矣
    又按白虎通徳論引尚書文云咨四岳曰裕
[073-11a]
    汝衆或有一人王者又云不施予一人又云
    必立賞罰以定厥功又云太社惟松東社惟
    柏南社惟梓西社惟栗北社惟槐今其文皆
    逸未審是百篇書中語抑大傳文也
百篇之序
  一卷
   存
 司馬遷曰孔子之時周室微而禮樂廢詩書缺追跡
[073-11b]
 三代之禮序書傳上紀唐虞之際下至秦繆編次其
 事故書傳禮記自孔氏
 劉歆曰孔子修易序書
 班固曰書之所起逺矣至孔子篹焉上斷於堯下訖
 於秦凡百篇而為之序言其作意
 隋經籍志曰孔子刪書别為之序各陳作者所由
 孔頴達曰書序鄭𤣥馬融王肅並云孔子所作依緯
 文也百篇凡六十三序 又曰百篇次第於序孔鄭
[073-12a]
 不同孔以湯誓在夏社前於百篇為第二十六鄭以
 為在臣扈後第二十九孔以咸有一徳次太甲後第
 四十鄭以為在湯誥後第三十二孔以蔡仲之命次
 君奭後第八十三鄭以為在費誓前第九十六孔以
 周官在立政後第八十八鄭以為在立政前第八十
 六孔以費誓在文侯之命後第九十九鄭以為在吕
 刑前第九十七不同者孔依壁内篇次及序為文鄭
 依賈氏所奏别録為次
[073-12b]
 陸徳明曰馬鄭之徒百篇之序總為一卷孔以各冠
 其篇首而亡篇之序即隨其次第居見存者之間
 劉知幾曰書列典謨詩含比興若不先序其意難以
 曲得其情故每篇有序敷暢厥義
 程子曰書序夫子所為逐篇序其作之之意
 林光朝曰序乃歴代史官相傳以為書之總目猶詩
 之有小序也
 朱子曰書序恐即是經師所作决非夫子之言 又
[073-13a]
 曰小序决非孔門之舊
 董銖曰書序之作出於聖人無疑學者觀書得其序
 則思過半矣班固言書之所起逺矣至孔子篹時上
 斷於堯下訖於秦凡百篇而為之序言其作意而林
 少頴乃謂書序乃歴代史官轉相授受以為書之總
 目者非孔子所作今玩其語意非聖人其孰與於此
 哉
 葉適曰以書序為孔子作其說本出班固固因司馬
[073-13b]
 遷遷因孔安國安國無先世的傳止據前後浮稱兼
 左氏楚靈王言倚相事爾
 王應麟曰大傳之序有嘉禾揜誥今本闕焉
 馬廷鸞曰書序自為一編故以昔在帝堯起於篇首
 後接舜典則曰虞舜側微接禹謨則曰臯陶矢厥謨
 禹成厥功益足證古序自為一篇而相續之辭如此
 蓋史氏舊文也今史記序傳亦自為一篇
 金履祥曰前漢書言張霸采左傳書序作書首尾後
[073-14a]
 漢書言衛宏作詩序衛宏之云朱子嘗引之以證書
 序之偽矣獨書序疑而未斷方漢初時泰誓且有偽
 書何况書序之類且孔傳古文其出最後則附會之
 作有所不免其為齊魯諸儒次第附會而作序可知
 也
 陳櫟曰漢劉歆曰孔子修易序書班固曰孔子篹書
 凡百篇而為之序言其作意今考序文於見存之篇
 雖頗依文立義而識見淺陋無所發明其間至有與
[073-14b]
 經相戾者於已亡之篇則依阿簡略尤無所補其非
 孔子所作明甚顧世代久逺不可復知然孔安國雖
 云得之壁中而亦未嘗以為孔子所作但謂書序序
 所以為作者之意與討論墳典等語隔越不屬意亦
 可見
 鄒季友曰史記盡引今文書二十八篇及偽泰誓一
 篇並不引孔壁所增諸經是太史公未見孔壁書明
 矣然却多引小序雖亡篇之序亦有之意西漢時自
[073-15a]
 有百篇之序故太史公見之造偽書者亦見之非專
 出於孔壁也
 樊良樞曰書序在五十八篇之外云出壁中由是篇
 以讀經文乃得其義兼辨其偽蓋序述二帝之徳顯
 而微序夏商直以簡序周原闕/疑非聖人不能作也
 孫寳侗曰書序為後人偽作逸書之名亦多不典至
 如左氏傳定四年祝佗告萇𢎞其言魯也曰命以伯
 禽而封於少昊之虛其言衛也曰命以康誥而封於
[073-15b]
 殷虛其言晋也曰命以唐誥而封於夏虚是則伯禽
 之命康誥唐誥周書之三篇而孔子所必録也今獨
 康誥存而二篇亡為書序者不知其篇名而不列於
 百篇之内疏漏顯然是則不但書序可疑并百篇之
 名亦未信矣
    按書小序西漢孝武時當即有之此史公据
    以作夏殷周本紀若孔壁古文尚書漢魏西
    晉諸儒均未之見而馬融於書小序有注見
[073-16a]
    於陸氏釋文又鄭注周官引書序文以證保
    傅而百篇之序次第與孔不同見於正義許
    謙亦云鄭氏不見古文而見百篇之序攷馬
    鄭傳注本漆書古文是孔傳未上之時百篇
    之序先著於漢代初不與安國之傳同時而
    出也今以馬氏書小序傳附紀於後昔在帝
    堯傳云諡也翼善傳聖曰堯伊尹相湯傳云
    俗儒以湯為諡或為號然不在諡法故無聞
[073-16b]
    焉殷始咎周傳云咎周者為周所咎奔告于
    受傳云受讀曰紂或曰受婦人之言故號曰
    受也殷始錯天命傳曰錯廢也武王有疾傳
    本下有不豫二字召公為保周公為師傳云
    保氏師氏皆大夫官作成王政傳本政作征將遷
    其君于蒲姑傳本蒲作薄王俾榮伯作賄肅
    愼之命傳本俾作辦肅作息作顧命傳云成
    王將崩顧念康王命召公畢公率諸侯輔相
[073-17a]
    之康王既尸天子傳本此句上有成王崩三
    字平王鍚晉文侯秬鬯圭瓚傳本無平字鍚
    作賜東郊不開傳本開作闢
    又按朱子疑詩小序而并疑書小序疑孔安
    國所傳之古文而并疑古文之有小序然百
    篇之序實自漢有之竊謂周官外史達書名
    於四方此書必有序而今百篇之序即外史
    所以達四方者其由來古矣
[073-17b]
    又按伯禽唐誥王伯厚云皆䇿命篇名大傳
    之序有揜誥史記殷本紀有太戊一篇孟子
    注云逸書有舜典之序厯志引古文月采篇
    俱不入百篇之目是則書名尚多其篇目偶
    逸者與
 
 
 經義考卷七十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