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2n0011 經義考-清-朱彝尊 (master)


[165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經義考巻一百六十五
          翰林院檢討朱彝尊撰
   通禮三/
朱氏升/三禮旁注
   未見
董氏彞/二戴禮解
   佚
[165-1b]
 樂平縣志董彝字宗文至正間領郷薦授慶元學正
 洪武初爲國子學録
王氏廉/三禮纂要
   未見
夏氏時正/三禮儀略舉要
  十卷
   未見
 浙江新志夏時正字季爵仁和人正統乙丑進士歴
[165-2a]
 官南京大理寺卿
楊氏守陳/三禮私抄
   未見
 守陳自序曰古之經禮三百曲禮三千至秦皆缺亡
 矣漢人僅求得儀禮十七篇其餘亡篇斷簡稍有存
 者大戴氏掇拾爲八十五篇小戴氏損益之爲四十
 三篇而曲禮檀弓雜記各分上下馬氏又益以月令
 明堂樂記共四十九篇後世總謂之禮記列在五經
[165-2b]
 而大戴氏僅存四十篇不與列焉宋朱子嘗欲析儀
 禮諸篇而取戴記中可爲儀禮傳者分附其間餘仍
 别爲記其後編儀禮經傳則又雜取諸事不專於二
 戴卷帙繁重人不能徧覽焉元艸廬吳氏以禮記之
 完篇無幾其餘多掇拾殘篇斷簡未始詮次而雜亂
 無章者皆爲之科分櫛剔以類相從而上下文理聨
 屬亦頗精審然人各異見不盡從也䝉近者不幸當
 大事而平昔未能講禮故倉卒不能合禮徒抱恨於
[165-3a]
 無窮堊室哀慕之餘塊然無事日取三禮誦且味之
 久而粗識其梗槩乃倣朱子而析經附傳倣吳氏而
 類序亂篇亦以二戴記之不附經者别自爲記然傳
 取二戴有正附之異不能盡同於朱子類序諸篇自
 以意次又不能盡同於吳氏蓋二儒皆務著述之精
 䝉但取檢閱之便是以不同至於傳注雖擇抄諸家
 而識見庸愚亦未知其當否也夫顧米粟者欲以飽
 其腹睇布帛者欲以暖其躬䝉之所以抄此禮者豈
[165-3b]
 徒以檢閱而已哉誠欲究其本末源委以治其心而
 踐諸躬窮則措之家達則布之國與天下耳孔子曰
 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服膺是訓其敢
 失乎
程氏材/三禮考
   未見
 徽州府志程材字良用歙縣人𢎞治丙辰進士除汀
 州府推官擢監察御史䟽劾劉瑾馬永成谷大用不
[165-4a]
 報嘉靖初召還已卒
湛氏若水/二禮經傳測
  六十八巻
   存
 若水自序曰夫禮二而已矣曰曲禮曰儀禮小大舉
 矣先其小後其大禮之序也始乎敬禮之本也子思
 子曰優優大哉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夫威儀者其曲
 禮乎禮儀者其儀禮乎故曰禮二而已孔子曰經禮
[165-4b]
 三百曲禮三千其致一也是故禮一而已夫禮也者
 體也體也者道也與道爲體者也形而下者謂之文
 形而上者謂之道粗放乎度數之末而精入乎性命
 之微其體一也故善求道者求諸禮焉思過半矣夫
 曲禮所以備威儀之細儀禮所以具禮儀之大二禮
 無餘藴矣余於讀禮之後隱居西樵之烟霞洞因究
 觀二禮而竊有感焉進少儀叅曲禮爲上經而儀禮
 爲下經定冠義等十六篇爲儀禮正傳其王制等二
[165-5a]
 十三篇雜論不可以分繫而有以相表裏發明者爲
 二禮雜傳通傳蓋不傳之傳也又别小戴郊特牲等
 五篇與夫大戴公符等四篇爲儀禮逸經傳庻見存
 羊之意耳起丁丑迄乙酉凡九年編次既成章爲之
 測藏之家塾名曰二禮經傳測以補禮經之殘缺焉
 黄虞稷曰大指以曲禮儀禮爲經禮記爲傳其王制
 等二十三篇雜論不可以分繫而有以相表裏發明
 爲二禮雜傳通𫝊又别小戴郊特牲等五篇與大戴
[165-5b]
 公符等四篇爲儀禮逸經傳嘉靖十五年若水爲南
 京吏部尚書以其書進呈
 陸元輔曰嘉靖十五年南京吏部尚書湛若水進所
 纂二禮經傳測大略以曲禮儀禮爲經禮記爲傳禮
 部尚書夏言謂其立論以曲禮爲先與孔子之言相
 戾不可以傳示後學惟其好學之心老而不倦宜加
 旌奬上曰既戾孔子之言何以傳示後學罷其書不
 省
[165-6a]
三禮訂疑
   未見
劉氏績/三禮圖
  二卷
   存
 績自序曰三代制度本於義故推之而無不合自漢
 以來失其傳而率妄作間有㣲言訓詁者又誤遂使
 天下日用飲食衣服作止皆不合夫人而流於異端
[165-6b]
 矣績甚病之既注易以究其原又注禮以極其詳顧
 力於他經不暇故作此圖以總之凡我同志㽞心焉
 則可以一貫矣
貢氏汝成/三禮纂注
  四十九卷
   存
 汝成自序周禮注曰周禮者周公所創一代治天下
 之典也成王幼冲周公相之兼三王監二代綱之以
[165-7a]
 六官紀之以衆職而禮樂制度備散於三百六十官
 之中其制作之良要非聖人莫之能者惟是冬官散
 失俞氏吳氏考而正之力非不勤也顧博采他經雜
 參記傳而不知正之本經不免矯枉過正汝成之愚
 竊有以惜聖制不昭於後世王治終不見於天下也
 即其所定更考經文以天官之卿考六卿之屬事以
 類從官以職别序次其官於首詳列其職於後博之
 以諸家之說約之以一得之愚小爲之注以昭古者
[165-7b]
 設官之本意非敢以掩前作將以俟夫後之君子且
 庶幾成周之治復見於今也於乎如有用我執此以
 徃至是而可以自信矣乎禮記本二禮之傳記中如
 王制月令諸篇皆國家制度合於周官者今仍附於
 周官之後
 又自序儀禮注曰儀者威儀也禮者冠昏䘮祭燕射
 朝聘等禮也張淳以爲漢初未有儀禮之名後學見
 其中不惟詳次禮經之大目而又一禮始終威儀節
[165-8a]
 文無不具焉有儀有禮是故合而名之也女叔齊謂
 守其國行其政令為禮自郊勞至贈賄無違爲儀此
 禮與儀之分也聖人本天理酌人事制爲禮儀以爲
 人倫品式俾天下爲是事則有是禮行是禮則有是
 儀舉貴賤賢不肖莫能有過不及焉此所謂修道之
 教也夫子曰夫禮必本乎天殽於地列於鬼神逹於
 䘮祭朝聘聖人以禮示之故天下可得而治也先儒
 遂以此禮爲周公相成王制禮作樂興致太平時作
[165-8b]
 自今觀之郁郁乎文誠非周公莫之能也當時以此
 藏之有司布之邦國太史執之以涖事小史讀之以
 諭衆卿大夫受之以教萬民保氏掌之以教國子無
 事則君臣相與講習有事則以爲據依而行此有周
 盛時上自朝廷下及里巷雍容揖遜相率而約於禮
 義凖繩之中而文度藹然刑措而兵寢治迹獨爲古
 今冠此其道也但先王時事制曲防禮外無事物外
 無禮周衰諸侯惡其害已而皆去之此十七篇者特
[165-9a]
 以士大夫禮而王朝不與且於士詳而大夫諸侯特
 畧是其數果不止此十七篇也嗚呼其亡逸者亦不
 幸而不得見其幸存而止此者猶足以仰窺先王盛
 徳之一二顧以無用於今世爲辭遂絶不講則人類
 幾何而不爲禽獸乎是以朱子晚年於此特用心焉
 不幸通觧未脫稾而歿然尚頼其書使人知所尊信
 而汝成之愚得與有聞焉是故自早歲即知所用力
 也按漢藝文志云經十七篇記一百三十一篇是經與
[165-9b]
 記别載也而䘮服傳又記後人作朱子並混淆於經
 是固未改削之故至吳幼清氏叙録既知非之及考
 注之作乃復因之且其爲注簡略特甚予竊病之故
 此編一仍古經之舊但記中如投壺奔䘮文王世子
 明堂位諸篇亦經禮也經中未備合補其逸又如曲
 禮内則少儀玉藻深衣大傳郊特牲檀弓諸篇亦威
 儀也大小儀文亦儀禮之餘也合補十七篇之緒餘
 至如冠昏燕射聘祭等義服問間傳三年問雜記祭
[165-10a]
 法祭統等記本皆釋經之傳更不宜淆在禮記之中
 故今附著於各篇之末焉篇次並如鄭本不間他篇
 但因朱子所分章次上下其文重加裁節古今先儒
 之論有禆於經者既所不遺至於一得之愚亦自附
 焉嗚呼編次之列章節之分諸說之詳歸一之約視
 前作頗似明備學者苟以身體而循習之豈不驗其
 信然乎
 又自序禮記注曰禮記者傳習先王所制禮儀與其
[165-10b]
 義而記之也漢高堂生傳禮經五傳而戴徳戴聖以
 禮爲儒林宗徳傳記八十五篇今所謂大戴記是也
 聖傳記四十六篇今禮記是也古言禮者曰經禮曰
 曲禮曰禮儀三百威儀三千世傳周禮六官儀禮十
 七篇爲經此記四十九篇爲傳豈不以爲所記皆二
 經之餘緒也歟陸氏曰此記二經之遺缺故名禮記
 是也然二經詞旨邃奥頼記以明謂之傳非過也但
 自漢以來傳習箋觧又以三禮並稱故予今亦不能
[165-11a]
 變仍稱三禮云原記四十九篇程子取大學中庸以
 配論孟餘四十七篇内王制月令紀國家制度有禆
 周禮取附於周官之末凡二篇投壺奔䘮文王世子
 明堂位有類儀禮取爲逸經凡四篇又曲禮上下内
 則少儀玉藻深衣大傳郊特牲檀弓上下並載大小
 儀文有禆儀禮取附儀禮之末凡十篇其冠義昏義
 鄉飲酒義射義燕義聘義祭義本以義名爲經之傳
 無疑也而服問三年問䘮服四制䘮服小記問䘮間
[165-11b]
 傳䘮大記雜記上下曾子問祭法祭綂或釋經之大
 意或摭經之未備並非記然記述者不倫應附在各
 經末簡以廣其義凡一十九篇以上通移收三十五
 篇餘存禮運而下一十二篇仍爲禮記以其通論禮
 意於六官十七篇無所當也夫周官者周公致太平
 之書以官著禮以禮定官儀禮者制吉凶軍賓嘉之
 通禮惟此戴記發揮二禮之旨趣與其節目也記曰
 其數可陳也其義難知也傳習者尚知所重輕焉
[165-12a]
 宋儀望總序曰萬厯甲戌冬予行部宣州㑹東平守
 貢君安國出厥考翰林汝成甫纂注三禮示之細覽
 連日然後知貢君於古人微言奥旨多所發明而折
 衷更定决自胸臆如云以天官之卿考五官之卿以
 六官之卿考六官之屬事以類從官以職别斯其義
 雖周公復起不能易也至於考儀禮補傳義正禮記
 而又更定王制諸篇以修二禮遺逸斯又其獨斷也
 自向歆父子以還考三禮者衆矣有能總挈衆論更
[165-12b]
 立體要如太史公所述豈可多哉宣守南海陳俊雅
 志好古願亟刋布之東平君乃走數百里索予爲序
 黄虞稷曰汝成字玉甫宣城人正徳癸酉舉人翰林
 院待詔所纂周禮六巻周禮傳二巻儀禮及附傳十
 七巻儀禮逸經四巻儀禮餘八巻禮記十二巻
李氏黼/二禮集觧
  十二巻
   存
[165-13a]
 黼自序曰禮有三周禮儀禮禮記是也說者謂周禮
 儀禮並周公之所作而禮記漢儒之所輯也朱子嘗
 曰周官一書固爲禮之綱領至其儀法度數則儀禮
 乃其本經而禮記郊特牲冠義等篇是其義䟽耳深
 恨當時廢經用傳著儀禮經傳通觧惜乎未及筆削
 以詔萬世慨自三代之後遭秦滅學禮樂先壊其幸
 存者周官五篇儀禮十七篇而已可終廢哉方今聖
 天子在上大有作爲於是二經獨致意焉將以頒諸
[165-13b]
 學校而用之科目與禮記並行於世誠一代斯文之
 幸顧是二經自鄭賈注疏之後皆爲後儒所淆亂於
 周禮乃取五官以補冬官之缺而五官中又互有變
 更儀禮凡記文其附在後者取以足經不備之義今
 悉錯之於前及其所注皆襲鄭賈注䟽之舊雖畧有
 増損而無所發明惟吳興陳君復周禮集說秦溪楊
 信齋儀禮圖頗得其詳亦非成書黼自早歲竊有志
 於是而未有所得研覃精思竭平生之力粗知一二
[165-14a]
 敢於是書重加訂正凡周禮五官之全文考工記之
 補亡儀禮十七篇與夫記者之先後次第一復注䟽
 之舊合二禮爲一總名之曰二禮而所集之觧更考
 注疏及求先儒議論間有文義之未屬者竊以己意
 通之仍從周禮陳氏集說以官名各置本章之首儀
 禮楊氏圖以逐節各分逐章之後庶是經無淆亂之
 病學者無難讀之患將欲獻之於上以副聖朝制作
 之意苐草茅賤士不足以究其業尚當取正於有道
[165-14b]
 使一字一句一條一節皆至當歸一大闡聖經精微
 之藴無愧於諸儒五經之觧而後可也
 陸元輔曰李君所觧皆集諸家之說而間有出已獨
 見者今載一二條於左以見梗槩於天官冡宰曰黼
 按治官之屬自太宰卿一人至旅下士三十二人凡
 六十三人而府史胥徒不與焉除太宰卿與府史胥
 徒其餘六十二人自宮正以下凡中大夫即此小宰
 中大夫也凡下大夫即此宰夫下大夫也凡上中下
[165-15a]
 士即此上中下士也非此六十二人之外又有一項
 官也後五官倣此又按六官之屬大宰大司徒大宗
 伯大司馬大司冦大司空卿各一人凡六人小宰小
 司徒小宗伯小司馬小司冦小司空中大夫各二人
 宰夫卿師肆師軍司馬士師下大夫各四人合司空
 凡二十六人上士各八人合司空凡四十八人禮記
 謂天子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與此多寡不同恐
 非周制今未之考也
[165-15b]
 黄虞稷曰合周禮儀禮爲一集諸家之說間出已見
 以觧之黼嘉靖間無錫人
袁氏仁/三禮穴法
   未見
 仁自序曰儀禮經也禮記傳也周禮聖人見諸行事
 之書也古聖人所以叙彛倫範民物者所存惟此耳
 予謂乾坤既列禮制斯行聖人因民之蚩蚩而列爲
 章服物采以教之其儀章可陳也其制度可測也其
[165-16a]
 精神綂㑹若藏之有穴者則不盡於是也懸崖峻嶺
 千里獻竒而其穴乃在一席之地前不可後不可左
 不可右不可深不可淺不可一得其中正而千里氣
 脈舉羅括無遺矣是禮也經於五倫散於萬物極之
 三千三百之繁豈無要㑹哉竊謂三禮之穴總在一
 中中者何喜怒哀樂未發者是也聖人因喜而爲吉
 禮因怒而爲軍禮因哀而爲䘮禮因樂而爲賓嘉之
 禮然皆末也非所謂未發也識情未動廓然太虛斯
[165-16b]
 爲未發之中故不著喜怒哀樂之情然後可以行吉
 凶軍賓嘉之禮予彚三禮爲一帙隨文演義頗渉支
 離而總之以中爲本領世之人忘禮之所自起徒見
 先王所制之迹遂執章服物采目之爲禮既已大謬
 矣沿習既久典禮盡湮舉章服物采之粗迹亦顛倒
 冺滅不可復識則三經所存者乃空谷足音可喜不
 可厭也雖隨文演義亦烏可以支離少之
李氏經綸/三禮類編
[165-17a]
  三十巻
   存
 經綸自述曰禮經類編首大學次曲禮次儀禮次周
 官次通傳後中庸凡三十卷正記二十九卷一百二
 十四篇外記一巻
 陸元輔曰經綸字大經南豐諸生其書以禮儀三百
 威儀三千爲綱目而引經傳之文以實之書成未刋
 行侯學使峒曾購得抄本歸予於嘉定兵後從書肆
[165-17b]
 得之
鄧氏元錫/三禮編繹
  二十六巻
   存
 元錫自序曰三禮本曲禮儀禮周禮而名余聞之李
 大經云經先曲禮曲禮禮之本也蓋徳性之精微中
 庸畢具故致曲者知微者也是教之本也儀禮者先
 王以訓齊天下爲之冠以重成人爲之昏以合二姓
[165-18a]
 爲之郷飲射以教徳譲爲之䘮既夕虞䘮服以哀死
 亡爲之郊社饗饋以儐鬼神其親邦國之交秩上下
 之禮又爲朝覲聘問焉以將之此其行有時其用有
 地是儀法之大者而治要在論官故周禮建冢宰以
 儀天建司徒以象地建宗伯春官以廣仁建司馬夏
 官以成聖建司冦秋官以立義建司空冬官以幹事
 蓋三禮者周公明天道察民彛以興王治者也韓起
 適魯歎曰吾乃今知周公之徳與周之所以王以聖
[165-18b]
 人之道盡於禮也戰國諸侯惡其害已經用播絶自
 孟子未之及見斯亡久矣漢興河間獻王購得周禮
 五官而亡冬官得考工記附經後高堂生實始傳儀
 禮僅十有七篇大小戴次曲禮僅上下二篇又雜諸
 記中而儀禮冠昏䘮既夕虞皆士禮大夫而上禮皆
 亡惟饋食有少牢有有司徹則太牢亡也特牲少牢
 惟饋食則饗禮亡也饋饗皆廟事則郊社禮亡也禮
 大問曰聘聘使大夫則間於事相朝禮亡也聘有公
[165-19a]
 食大夫則公再饗大夫禮亡也至王覲止覲則春朝
 夏宗冬遇殷見衆頫禮亡也推斯而言禮闕逸甚矣
 嗚呼周禮亡而朝無官守儀禮亡而國有失俗曲禮
 亡而人道或幾乎息矣予讀禮手録曲禮少儀内則
 玉藻諸篇爲曲禮經上篇其非日用習行古今異宜
 難施行者爲下篇其儀禮本古經爲經經有義見戴
 記者類附經爲傳傳錯見他說中者摭取之爲外記
 凡經十七篇傳十七篇記各附其篇終周禮經仍五
[165-19b]
 篇考工記類附於後自爲篇匪曰銓訂庸便誦服云
吳氏繼仕/三禮定正集註
  六十巻
   未見
柯氏尚遷/三禮全經釋原
   未見
 尚遷自序曰三代聖人其所施憲度皆可制爲經常
 之典今考其爲治之迹垂於後世者其書曰周禮曰
[165-20a]
 儀禮曰曲禮皆周公之所筆削兼三王之舊章而立
 教者也周禮彌綸天地之道裁制萬物之宜以經理
 天下儀禮制節人道之大使得其序曲禮於彛倫日
 用之常立其當然之則使人循行而不可須臾失焉
 斯三者皆於物我同體之中辨其異以合於同制其
 違以逹於順則文武雖亡而道存矣此周公之心也
 至宋邵子以易詩書春秋各得四時之府而禮樂則
 以配隂陽而升降汚隆於四府之間是三禮非四經
[165-20b]
 比也四經明其理三禮行其事然四經明理之書觧
 義或偏未即害事三禮致用之本臆見穿鑿施之政
 治必致破壞天下流毒生民豈不尤難於四經也乎
 愚生也後不獲大儒面命居僻海隅考究乏籍但以
 世所通傳者誦習時有新得掩巻而歎以正經不亡
 但爲儒者紛亂遂慨然有復全經之志乃於周禮則
 削去移官之論以遂人爲冬官經以証經而六典復
 悟鄉遂之職無府史胥徒爲在民舉教之官而郷舉
[165-21a]
 里選之法定授民以十二職取以三征而賦歛明井
 田只定一夫之經界萊易藪牧有制而土地均表司
 徒司空必以親民而民物得所以春官世婦掌女宫
 加男爵爲六宫傅母與内宰掌奄人内外通令而萬
 世無奄人女寵之禍表在位之職與在職之位賦禄
 有等而官制明明簡稽之制有三番挑選之精而軍
 政舉五刑爲墨劓宫刖大辟唐虞三代不可廢而世
 道清明發大司樂三宫之制推明六代之樂辨天地
[165-21b]
 各有分合祀之禮則禮樂興而神祗得所斯皆周禮
 大綱可復三代之舊者也儀禮則依朱子家鄉邦國
 王朝四綱以士之冠昏䘮祭爲家禮相見射鄉爲鄉
 禮朝覲聘享燕食大射爲邦國禮而古經十七篇已
 備獨缺王朝之禮乃以宗伯五禮爲綱取諸官聨職
 行五禮之事者定其大綱附以記傳補吉凶軍賓嘉
 之禮則太史大祭祀朝覲㑹同執書讀禮協事之經
 雖亡可知其概矣於戴記中表曲禮爲正經而内則
[165-22a]
 少儀皆統於曲禮玉藻文王世子乃曲禮之文散逸
 者聚而爲篇漢儒取首句爲之名此五篇乃遺經之
 幸存者乃以曲禮爲綱標以篇目分其經傳而類次
 之則三千之條可稽要皆彛倫日用執行天則者也
 又補學禮宗禮於末則曲禮爲經亦全矣全經既備
 其有古人傳述以翊經文之不及者則謂之記後賢
 發明其理者則謂之傳儀禮曲禮傳記必隨經文之
 後義相聨也周禮則純備古經法不雜也取禮記中
[165-22b]
 王制月令明堂位内則中珍饌記外取逸司馬法考
 工記爲周禮内記取仲尼燕居哀公問孔子閒居禮
 運禮噐樂記爲儀禮通傳取表記坊記緇衣儒行爲
 曲禮通傳自此之外戴記所存盡附儀禮從朱子之
 意也經傳既定不揆愚陋釋之原之釋則博采先儒
 以參鄙見周禮幽微廣逺聖人精意所在則章爲之
 原焉儀禮文辭高邃執禮協事之書則分章附記注
 釋之外録甘泉湛子之測不别作原曲禮言近指逺
[165-23a]
 則考古注而詳釋之其有一得要義所在或按或原
 以别之忘寢忘食殆三十載而後先王制禮聖人垂
 訓之意復明於天下晚歲留滯南都文獻所萃乃以
 舊業重新釐正刪繁剔繆繕寫成書藏之名山以竢
 後之君子
陳氏與郊/三禮廣義
   未見
鄭氏失名/三禮名義䟽
[165-23b]
  宋志五卷
   佚
亡名氏三禮大義
  隋志十三巻
   佚
三禮雜大義
  隋志三巻
   佚
[165-24a]
三禮圖
  宋志十二巻
   佚
三禮圖駮議
  宋志二十巻
   佚
二禮分門綂要
  宋志三十六巻
[165-24b]
   佚
 
 
 
 
 
 
 經義考巻一百六十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