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2n0011 經義考-清-朱彝尊 (master)


[224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經義考卷二百二十四
          翰林院檢討朱彝尊撰
   孝經三/
唐明皇孝經注唐志作孝經制旨/ 別見石經/
  通考一卷
   存
 眀皇序曰朕聞上古其風樸畧雖因心之孝已萌而
[224-1b]
 資敬之禮猶簡及乎仁義既有親譽益著聖人知孝
 之可以教人也故因嚴以教敬因親以教愛於是以
 順移忠之道昭矣立身揚名之義彰矣子曰吾志在
 春秋行在孝經是知孝者徳之本歟經曰昔者眀王
 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遺小國之臣而況於公侯伯
 子男乎朕嘗三復斯言景行先哲雖無徳教加於百
 姓庶幾廣愛刑於四海嗟乎夫子沒而㣲言絶異端
 起而大義乖況泯絶於秦得之者皆煨燼之末濫觴
[224-2a]
 於漢傳之者皆糟粕之餘故魯史春秋學開五傳國
 風雅頌分為四詩去聖逾逺源流益别近觀孝經舊
 注踳駁尤甚至於迹相祖述殆且百家業擅専門猶
 將十室希升堂者必自開户牖攀逸駕者必騁殊軌
 轍是以道隠小成言隠浮偽且傳以通經為義義以
 必當為主至當歸一精義無二安得不翦其繁蕪而
 撮其樞要也韋昭王肅先儒之領袖虞翻劉邵抑又
 次焉劉炫明安國之本陸澄譏康成之注在理或當
[224-2b]
 何必求人今故特舉六家之異同會五經之旨趣約
 文敷暢義則昭然分注錯經理亦條貫寫之琬琰庶
 有補於將來且夫子談經意在垂訓雖五孝之用則
 别而百行之源不殊是以一章之中凡有數句一句
 之内意有兼明具載則文繁畧之又義闕今存於疏
 用廣發揮
 李齊古表曰臣聞孝經者天經地義之極至徳要道
 之源在六籍之上為百行之本自文宣既沒後賢所
[224-3a]
 注雖事有發揮而理甚乖舛伏惟開元天寳聖神文
 武皇帝陛下敦睦孝理躬親筆削以無方之聖討正
 舊經以不測之神改作新注朗然如日月之照邈矣
 合天地之徳使家蔵其本人習斯文普天之下罔不
 欣載仍以太學王化所先孝經聖理之本分命璧沼
 特建石臺義展睿詞書題御翰以垂百代之則故得
 萬國之歡今刋勒既終功績斯著天文炳焕開七曜
 之光輝聖札飛騰奪五雲之氣色煙花相照龍鳯沓
[224-3b]
 起實可配南山之夀增北極之尊百寮是瞻四方取
 則豈比周官之禮空懸象魏孔氏之書但蔵屋壁臣
 之何幸躬覩盛事遇陛下興其五孝忝守國庠率胄
 子歌其六徳敢揚文教不勝忭躍之至謹打石臺孝
 經本分為上下兩卷謹於光順門奉獻兩本以聞天
 寳四載九月一日特進行尚書左僕射兼右相吏部
 尚書集賢殿學士修國史上柱國晉國公臣林甫光
 禄大夫行左相兼兵部尚書𢎞文館學士上柱國渭
[224-4a]
 源縣開國公臣李適之光禄大夫行門下侍郎兼集賢
 院學士副知院事仍兼侍講兼崇𤣥館大學士上柱
 國臨潁縣開國侯臣陳希烈朝議大夫守中書舍人
 兼判刑部侍郎上柱國臣孫逖正議大夫行中書舍
 人集賢院學士上柱國平樂郡開國公臣韋斌朝散
 大夫守中書舍人兼知史館事臣李𤣥成太中大夫
 行給事中臣李巖朝請大夫守給事中臣韋良嗣銀
 青光祿大夫國子祭酒上柱國臣李齊古朝請大夫
[224-4b]
 守國子司業臣韓倩朝議大夫檢校國子司業臣薛
 巘正議大夫行國子司業員外置同正員臣張倜通
 議大夫檢校禮部尚書上柱國襄陽縣開國男賜紫
 金魚袋臣席豫正議大夫檢校工部尚書上柱國賜紫
 金魚袋東京留守臣陸景融通議大夫守尚書左丞
 上柱國清水縣開國男臣崔翹大中大夫守吏部侍
 郎上柱國趙郡開國公臣李彭年吏部侍郎上柱國
 彭城縣開國男臣韋陟正議大夫行兵部侍郎賜紫
[224-5a]
 金魚袋上柱國燕國公臣張均正議大夫行兵部侍
 郎借紫金魚袋上柱國臣宋鼎中散大夫守户部侍
 郎上輕車都尉臣郭虛已中大夫行禮部侍郎上輕
 車都尉臣達奚珣朝議郎行丞上柱國賜緋魚袋臣
 韋騰朝議郎行丞臣蔣漾大學助敎别勅兼判丞臣
 李徳賓儒林郎守主簿崔少容朝議大夫守國子博
 士上柱國臣留元鼎朝散郎守大學博士兼諸王侍
 讀臣蕭郢客朝散郎守四門博士兼諸王侍讀臣任
[224-5b]
 嶷承奉郎守四門博士臣劉齊會朝議郎行四門助
 教臣梁徳裕承奉郎四門助教臣闕&KR0975直承奉郎四
 門助教臣王思禮承奉郎守四門助教上柱國臣劉
 大均登仕郎守四門助教臣秦龜從儒林郎守四門
 助教臣胡銷釋奠坐主四門教授臣王南金文林郎
 守律學博士臣劉嘉祥算學博士臣張元貞文林郎
 行直講賜綠臣王乂宣義郎行直講臣顔挺文林郎
 行直講臣王璋高陵縣丞翰林院學士直國子監賜
[224-6a]
 緋魚袋臣丁景文林郎守義王府叅軍兼國子監文
 史直知進士臣司徒臣源朝散郎行醫學博士兼直
 監解休一文林郎行國子録事王思恭
 明皇勅曰孝者徳之本教之所由生也故親自訓注
 垂範將來今石臺畢功亦卿之善職覽所進本深嘉
 用心
 唐會要開元十年六月上注孝經頒天下及國子學
 天寳二年五月上重注亦頒天下三載十二月詔天
[224-6b]
 下家蔵孝經五載二月詔孝經書疏雖觕發明未能
 該備今更敷暢以廣闕文令集賢院寫頒中外
 秦再思曰𤣥宗開元中親注孝經并製八分書之立
 於國以層樓覆之
 薛放曰漢立論語於學官光武令虎賁士習孝經𤣥
 宗親為注訓論語六經菁華孝經人倫之本也
 孫奭序曰夫孝經者孔子之所述作也述作之旨聖
 人藴大聖徳生不偶時適周室衰㣲王綱失墜君臣
[224-7a]
 僣亂禮樂崩頽居上位者賞罰不行居下位者褒貶
 無作孔子乃定禮樂刪詩書贊易道以明道徳仁義
 之原修春秋以正君臣父子之法又慮雖知其法未
 知其行遂説孝經一十八章以明君臣父子之行所
 寄知其法者修其行知其行者謹其法故孝經緯曰
 孔子云欲觀我褒貶諸侯之志在春秋崇人倫之行
 在孝經是知孝經雖居六籍之外乃與春秋為表矣
 先儒或云夫子為曾參所説此未盡其指歸也葢曾
[224-7b]
 子在七十弟子中孝行最著孔子乃假立曾子為請
 益問答之人以廣明孝道既説之後乃屬與曾子洎
 遭暴秦焚書並為煨燼漢膺天命復闡㣲言孝經河
 間顔芝所蔵因始傳之於世自西漢及魏歴晉宋齊
 梁注解之者迨及百家至有唐之初雖備存祕府而
 簡編多有殘闕傳行者惟孔安國鄭康成兩家之注
 并有梁博士皇偘義疏播於國序然辭多紕繆理昧
 精硏至唐𤣥宗朝乃詔羣儒學官俾其集議是以劉
[224-8a]
 子𤣥辨鄭注有十謬七惑司馬堅斥孔注多鄙俚不
 經其餘諸家注解皆榮華其言妄生穿鑿明皇遂於
 先儒注中摭拾菁英芟去繁亂撮其義理允當者用
 為注解至天寳二年注成頒行天下仍自八分御札
 勒於石碑即今京兆石臺孝經是也
    按孫奭序或作成都府學主鄉貢傅注奉右
    撰
 崇文總目取王肅劉劭虞翻韋昭劉炫陸澄六家之
[224-8b]
 説參倣孔鄭舊義今行於太學
賈氏公彦/孝經疏
  唐志五卷
   佚
陸氏徳明/孝經説文
  一卷
   存
孔氏頴達/孝經義疏
[224-9a]
   佚
 唐書本傳太宗時頴達為太子右庶子承乾令頴達
 撰孝經章句因文箴諷
任氏希古/越王孝經新義
  唐志十卷
   佚
 龎元英曰新義者以越王為問目釋疏文之義
 高麗史光宗光徳十年秋遣使如周進越王孝經新
[224-9b]
 義八卷
王氏元感/注孝經
  唐志一卷
   佚
 舊唐書長安三年元感表進書禮春秋并所注孝經
 草稾請官給紙寫上祕閣詔曰王元感質性溫敏博
 聞强記手不釋卷老而彌篤犄前達之失究先聖之
 㫖是謂儒宗不可多得可太子司議郎兼集賢學士
[224-10a]
魏氏克己/孝經注
  唐志一卷
   佚
王氏漸/孝經義
  五十卷
   佚
 龍城錄國初有孝子王漸作孝經義成五十卷事亦
 該備而漸性鄙朴凡鄉里有鬭訟漸即詣門高聲誦
[224-10b]
 義一卷反為漸謝後有病者即請漸來誦書尋亦得
 愈
元氏行沖/御注孝經疏
  唐志二卷宋志三卷/
   佚
 唐書𤣥宗自注孝經詔行沖為疏立於學官
 崇文總目明皇既作注故行沖奉詔作疏
尹氏知章/孝經注
[224-11a]
  唐志一卷
   佚
 舊唐書尹知章絳州翼城人神龍初太常博士睿宗
 即位拜禮部員外郎轉國子博士
李氏嗣真/孝經指要
  唐志一卷
   佚
 舊唐書李嗣真滑州匡城人永昌中拜右御史中丞
[224-11b]
 知大夫事為來俊臣所陷配流嶺南萬嵗通天年徴
 還至桂陽卒神龍初贈御史大夫
李氏陽冰/科斗書孝經
   佚
 韓子記畧曰李監陽冰能篆書貞元中愈事董丞相
 幕府於汴州識開封令服之者陽冰子授予以其家
 科斗孝經予寳蓄之而不暇學後來京師為四門博
 士識歸公登歸公好古書能通之愈曰古書得其據
[224-12a]
 依葢可講因進其所有書屬歸氏元和來思凡為文
 辭宜畧識字因從歸公乞觀留月餘張籍令進士賀
 拔恕寫以留愈葢得其十四五而歸其書於歸氏
平氏貞賚/孝經義
  唐志卷亡
   佚
蘇氏彬/孝經疏
  宋志一卷
[224-12b]
   佚
任氏奉古/孝經講疏
  宋志一卷
   佚
高麗別叙孝經
  一巻
   佚
 龎元英曰別叙者叙孔子所生及弟子從學之事
[224-13a]
 高麗史光宗光徳十年秋遣使如周進別叙孝經一
 卷
 
 
 
 
 
 
[224-13b]
 
 
 
 
 
 
 
 經義考卷二百二十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