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2n0011 經義考-清-朱彝尊 (master)


[042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經義考卷四十二
          翰林院檢討朱彜尊撰
   易四十一/
郝氏經/周易外傳
  八十卷
   佚
 經自序曰孔子承三聖之易爲之作傳凡道徳之要
[042-1b]
 性命之理幽明之故生死之說天地人物之在夫意
 言象數之間者莫不充周表著推致其極易於是乎
 集大成聖人大經大法之原而不可加損焉葢數聖
 人之制作孔子復以聖述聖故也後之人徳未至於
 聖欲以一已之見求夫數大聖人之意雖弊精極神
 不免於猜揣料量之私不能造夫眞是或有見焉而
 不能純備斷然自作則違戾逺甚是以紛紛藉藉至
 於今而不已也夫易聖人所以用道之書也伏羲氏
[042-2a]
 按圖畫卦以述道造書契以開斯文綂歷數千百年
 至於黄帝堯舜氏而法制始偹又歴夏商千有餘年
 而文王受命作周重伏羲氏之卦繫之辭而命之爲
 易聖子周公心傳口授分其文而繫之辭以斷其吉
 凶復六百有餘年而孔子出焉晚年讀易而韋編三
 絶以求三聖之意於是退而修經推皇帝王伯之心
 而本乎伏羲終於五覇列爲四經而爲易作傳尊之
 爲經以冠夫詩書春秋使天下萬世共用一道舉畫
[042-2b]
 前之固有重後之逆數造無窮之形噐壊無窮之形
 噐而一易之用不可勝窮矣則伏羲氏述道文王述
 伏羲周公述文王孔子述三聖世代相去若此其甚
 逺也聖人之作若此其鮮也以聖述聖若此其恭也
 至孔子而僅爲成書猶以爲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加
 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則易之大不能一
 聖人當一世而爲之必數聖人數十百世而僅成以
 孔子之聖不敢自作曲爲之述而猶以爲未既盡而
[042-3a]
 懼或有過後之人乃欲以一己之私遽述數千載之
 徳業四聖人之能事又輒自作爲不亦難矣哉且自
 孔子歿曾子子思孟子得其傳而著之書雖皆易道
 而不及易中一言繼而火於秦雖幸而以卜筮之故
 易之書獨存天下之人秪以卜筮視之而其道不明
 也漢興言易自田何求其所自謂孔子授之商瞿子
 木而授受及何何爲傳數篇而不傳自是學各專門
 原逺而末亦分矣揚雄之學最爲深刻凖易作𤣥而
[042-3b]
 不述易道東觀學者雖盛而秪爲傳注之學亦各專
 門自私而明夫易道者亦鮮魏正始間王弼以二漢
 之學爲之注唐世以爲至當而孔頴逹爲之疏學者
 至今宗之殆亦專門之學也寥寥千載竟無聖人而
 述聖人家異傳人異義易道不可復聞矣故王通謂
 九師興而易道微三傳作而春秋散惡其私而專專
 而分分而異卒使聖人之意不可得而見也宋興大
 儒輩出莫不以闡明易道爲己任於是蕐山陳摶肇
[042-4a]
 開宗綂而濂溪周敦頥西都邵雍逺探羲文周孔之
 業推演意言象數之本至侍講程頥大變傳注爲易
 作傳直造先秦布武聖門其諸師友更唱迭和易道
 幾明今二百餘年矣學者復各擅其師傳立論馳說
 求新角竒誕夸而自聖言義理者不及象數言象數
 者不及義理又徃徃雜入偏駁小數異端曲學周邵
 程氏之學復昧沒而不明其誚王弼蔑正義厚誣妄
 訾悖理傷道者不可勝紀又甚於專門之弊矣反覆
[042-4b]
 壊爛遂至此極世代如是之逺聖人不作如是之久
 蠧蝕穿鑿如是之衆且多又豈一人之專見臆度所
 能蔽之哉則聖人之意終不可得而見矣竊嘗以爲
 後世雖無大聖人兼綜諸聖以述夫聖如孔子之集
 大成苟不以一人自私曲學自蔽專門自聖削去畦
 町芟夷滋蔓排斥一我開示公道合漢魏唐宋諸儒
 之學順考其徃逆徴其來積數千百年之學問數十
 百人之能事契其所見㑹其所得合天下以一心通
[042-5a]
 天下以一理貫古今以一易聖一而後世百之聖十而後
 世千之遡流求源問津以濟乎道則亦庶乎其可也故不
 自揆嘗欲論次孔子以來述易而有合於聖人者纂為一
 書而未能也中綂元年詔經持節使宋宋人舘於儀真
 留而不遣五六年間頗得肆意經傳及被刼殺出居
 别室益曠寂無事乃據所有書及故所記憶者自孔
 子以來迄於今凡訓詁論說諸所注釋覈其至精去
 其重複義理象數兼采並載巨細不遺不徴其人唯
[042-5b]
 是是與各以世代第其先後凡諸經傳子史百氏易
 之自出而不謬聖人必當關渉引用者亦各依世次
 編入其流入佛老異端曲說非聖人意者則盡刋黜
 夫漢魏傳注之學則至於魏王氏唐宋論議之學則
 至於宋程氏故偹錄二氏以爲諸家折衷經有所見
 聞者則彌縫其闕而要終之且徴之歴代之得失以
 爲易之事業窮原極委致諸道易神之本然以爲一
 經之綱領疑而不可固必者則存而弗論以俟能者
[042-6a]
 積成八十卷又旁搜逺紹創圖立說爲太極演二十
 卷申明列聖及諸儒餘意共爲一百卷易之成俶落
 周世謂之周易近來或單稱易及大易等以爲題而
 不言周有未當言者故仍稱周易孔子爲經作傳既
 謂之傳矣後之人復爲傳注則皆傳外之傳也故曰
 外傳且示不敢自同於聖人之作也然亦未敢自爲
 成書後來繼今别有所得當復增入云
 蘇天爵名臣事略郝文忠公名經字伯常澤州陵川
[042-6b]
 人中綂元年拜翰林侍讀學士充國信史奉使於宋
 宋人覊於眞州凡十六年始得歸
 盧摯曰公所處幽所日以立言載道爲務撰續後漢
 書著春秋外傳易外傳太極演原古錄通鑑書法玉
 衡貞觀删三子一王雅行人志各數十卷
 黄虞稷曰經覊管眞州時所作自孔子以來諸家注
 釋覈其至精去其重複義理象數兼采鉅細不遺積
 成八十卷謂之外傳者以孔子爲經作傳後人著作
[042-7a]
 皆傳外之傳也示不敢同於聖人之作又旁搜逺紹
 創圖立說爲太極演二十卷申明列聖及諸儒餘意
劉氏肅/讀易偹志
   佚
 名臣事略劉文獻公肅字才卿威州洺水人金興定
 中進士國初應名授邢州安撫使中綂元年拜眞定
 宣撫使明年召爲右三部尚書兼議中書省事四年
 致仕
[042-7b]
胡氏祗遹/易直解
   佚
 王惲祠記曰公諱祗遹字紹聞自號紫山磁之武安
 人由中書郎官歴河東山東按察使濟寜總管仕至
 翰林學士大中大夫
 又序曰紫山胡公年未強仕應奉翰林㓗居官舍者
 幾十載致力讀書䆒明義理期於逺大取易卦辭徧
 書屋壁時不肖忝在言列過而見焉詢其故曰吾朝
[042-8a]
 夕洗心將範模四聖人庻幾言行適宜而寡尤悔焉
 非特說夫言竒而法也識者以通材有用許之爾後
 郎地官佐省幕總尹大郡提憲外臺平生藴藉見諸
 施設其至公至大之論卓異特逹之舉固不可枚數
 要之伸吾志行吾道不阿合取容於時不俯仰勉從
 於衆可行即行不可即止又其晚節脫屣軒冕笑傲
 林泉進退兩間知命隨時從容中道葢棺論定皆曰
 紫山曠逹英邁士也稽驗疇昔諗其得於易者爲多
[042-8b]
 初不知其有所著述公歿之三載嗣子伯馳擕所著
 易解懇題其端公與僕自弱冠定交氣義契合互爲
 知己今雖衰懶撫其遺書忍無一言發越濳輝夫易
 聖人憂世書也純粹精深通貫三才理包萬彚其用
 必須見於開物成務之實然通其變必當逹其辭逹
 其辭欲見諸用者不於先覺躬行實踐之實跡而取
 法焉未見能造其窔奥也昔宋名儒劉斯立作學易
 堂記但序日用常行事而曰余學易矣論者以爲得
[042-9a]
 體况紫山踐履工夫形諸事業復推已所得纂而成
 書啓廸後人可謂得聖賢忠恕之道矣學者復能考
 公平昔操履得其端倪以之尋繹隱賾奥妙之㫖則
 思過半矣
    按葉氏菉竹堂書目有胡祗遹紫山文集二
    十冊
李氏簡/學易記
  九卷
[042-9b]
   存
 簡自序曰伊川先生嘗云學易者當看王輔嗣胡翼
 之王介甫三家文字令通貫然後却有用心處時先
 生易傳未出也及温陵曾獻之集大易粹言傳於世
 則學者知有所宗而三家之說不無去取也歳在壬
 寅春三月予自泰山之萊蕪挈家遷東平時張中庸
 劉佚庵兩先生與王仲徽輩方聚諸家易解而節取
 之一相見遂得厠於講席之末前後數載凡讀六七
[042-10a]
 過其書始成然人之所見不能盡同其去取之間則
 亦不能無少異大抵張與王意在省文劉之設心務
 歸一說僕之所取寜失之多以俟後來觀者去取也
 僕居萊蕪幾二載常時所讀之易止有王輔嗣與粹
 言而已諸家之說則未之見也六百日之間節取粹
 言凡三度前賢之說或中心有所不安則思之夜以
 繼日雖在道路鞍馬間與牕下無少異脫有所得隨
 即書之以待他年讀之驗其學之進與否也比遷東
[042-10b]
 平積謬說百餘叚及得胡安定荆公南軒晦庵誠齋
 諸先生全書及楊彬夫所集五十家解單渢所集三
 十家解讀之謬說暗與前賢之說相合者十有二三
 私心始頗自信今卷中凡無名氏者以兼采諸人之
 意合而爲一說不能主名亦或有區區管見輙不自
 揆而厠於其間者其初心將便觀覽而傳於家非敢
 有意傳諸人以取著述之名也親友之間有堅欲求
 觀而不能違者或復爲人錄去予甚患之己未歳承
[042-11a]
 乏倅泰安山城事少遂取向之所集學易記觀之重
 加去取焉噫親友相知相愛由此書獲謗獲罪於朋
 儕亦由此書他日必有能辨之者
薛氏𤣥/易解
   佚
 程鉅夫撰碑曰河南薛𤣥微之制行立言穎然當世
 縉紳尊之曰庸齋先生家本下邽國初遊大同以薦
 得應州教授改河南軍儲轉運使中綂初召爲平陽
[042-11b]
 太原宣撫不起授提舉河南學校亦不起日與女几
 辛愿柳城姚樞稷山張徳直太平元好問南陽呉傑
 洛西劉繪淄川李國維濟南杜仁傑解梁劉好謙講
 貫古學且以淑人有易解中庸注聖賢心學編皇極
 經世圖說
 鮮于樞曰庸齋先生諱微之蕐隂人有易解行於世
許氏衡/讀易私言
  一卷
[042-12a]
   存
 名臣事略許文正公衡字平仲懐慶河内人中綂元
 年應召北上授太子太保辭改國子祭酒以疾歸三
 年應召北上至元元年辭歸二年應召北上詔入省
 議事四年辭歸復應召六年奏定官制七年拜中書
 左丞力辭不受八年改集賢大學士兼國子祭酒十
 年以遷𦵏歸十三年應召修授時厯十五年以集賢
 大學士兼領太史院事十七年厯成辭歸十八年三
[042-12b]
 月薨皇慶二年詔從祀夫子廟廷
 耶律有尚曰先生著述曰小學大義乃在京教學者
 口授之語曰讀易私言是五十後所作又云時年/四十一
 孟子標題嘗以教其子師可曰四箴說中庸說語錄
 等書乃雜出於衆手非完書也
 蘇天爵曰國家初有中夏士踵宋金餘習以記誦詞
 章相誇尚許文正公始以孔孟之書程朱之訓倡明
 斯道一時師友講習若河汾伊洛之盛
[042-13a]
呉氏澂/易纂言
  十卷
   存
易叙錄
  十二篇
   存
 元史呉澄字幼清撫州崇仁人舉進士不第居布水
 谷乃著孝經章句挍定易書詩春秋儀禮及大小戴
[042-13b]
 記侍御史程鉅夫奉詔求賢江南起澄至京師以母
 老辭歸鉅夫請置澄所著書於國子監以資學者朝
 廷命有司即其家錄上左丞董士選薦澄有道擢應
 奉翰林文字至大元年召爲國子監丞皇慶元年陞
 司業俄拜集賢直學士遷翰林學士加資善大夫澄
 於易春秋禮記各有纂言盡破傳注穿鑿以發其藴
 條歸紀叙精明簡㓗卓然成一家言澄所居草屋數
 間程鉅夫題曰草廬學者稱之爲草廬先生卒追贈
[042-14a]
 臨川郡公諡文正
 澂自序纂言曰周易上下經二篇文王周公作彖象
 繫辭上下文言說卦序卦雜卦傳十篇夫子作秦焚
 書周易以占筮獨存漢志易十二篇葢經二傳十也
 自魏晋諸儒分彖象文言入經而易非古注疏傳誦
 者苟且仍循以逮於今宋東萊先生吕氏始考之以
 復其舊而朱子因之第其文字闕衍謬誤未盡正也
 故今重加修訂視舊本頗爲精善惟於大義不能有
[042-14b]
 所損益而於羽翼遺經亦不爲無小補云
 闕/觀生跋曰先生著是書幾四十年其間藳成改易
 者凡數四壬戌秋書成然未嘗以示人明年春觀生
 固請鋟諸梓以示學者先生慨然許之猶慮傳寫之
 或差乃命抄寫而自督視因正其未安明其句讀而
 益加詳密寫未及半適特㫖遣使召入翰林度不可
 辭不數日上道觀生隨侍至郡城集同志分帙畢寫
 將及九江㸃校纔竟若卦圖象例陸續刋行因書之
[042-15a]
 成遂志年月於右嘗聞諸先生曰吾於易書用功至
 久下語尤精其象例皆自得於心亦庶乎文王周公
 繫辭之意又曰吾於書有功於世視易爲猶小吾於
 易有功於世爲甚大則讀是書者其可不知先生用
 意深切而泛視之哉至治癸亥五月
 焦竑序曰易者象也昔聖人賾天下之故窮造化之
 隱而其妙有難以言示者於是擬諸形容若身與物
 皆取而寓之於象象立而易斯見矣葢不求之顯則
[042-15b]
 幽不闡不取之近則逺不明故六十四卦三百八十
 四爻皆象也觸類可爲其象合義可爲其變而辭與
 占皆舉之矣鄭康成易傳九卷一主於象王氏之說
 盛行而鄭學始絀至顔延之爲祭酒一以輔嗣爲師
 非是族也不置學官而目擊道存之㫖日微陸澄有
 言易自商瞿之後雖有異家一以象數爲宗不此之
 求而欲以明易是負苓者之妄人也洛誦之流沿而
 不返近世復有理數並言者是索理於象外而不知
[042-16a]
 其非二物也呉氏幼清洞契於斯作纂言一編總若
 干萬言而一决之象超然卓詣絶不爲兩可之詞稽
 疑抉奥契於吾心者抑何多也學者執是以求之則
 可以見羲文之心見羲文之心則能見天地之心矣
 羲文之心即天地之心而天地之心則吾心也見吾
 心則見易矣噫非極深研幾者其孰能知之幼清嘗
 曰吾於易書用功久而下語精其象例皆自得於心
 又曰吾於書有功於世視易爲猶小吾於易有功於
[042-16b]
 世爲甚大學易者弗刳心於是如含筌而求魚不可
 得也余藏是本數十年考功大夫陳龍光/進/斗/
 樞/三君以通經學古爲心梓之以傳而余復屬友人
 黄應登氏校讐至再其於是役勤矣因并著之萬厯
 甲寅春日
 黄虞稷曰易叙錄因東萊呂氏古易重加修訂正其
 文字闕衍謬誤者
    按菉竹堂目又有纂言外翼四冊
[042-17a]
齊氏履謙/周易本說
  六卷
   佚
 元史齊履謙字伯恒大名人至元十六年初立太史
 局補星厯生至大三年升授時郎仁宗即位擢國子
 監丞改授奉直大夫國子司業僉太史院事履謙篤
 學家貧無書及爲星厯生在太史局㑹秘書監輦亡
 宋故書留置本院因晝夜諷誦深䆒自得其學淹貫
[042-17b]
 尤精經籍著大學四傳小注一卷中庸章句續解一
 卷論語言仁通志二卷書傳詳說一卷易繫辭㫖畧
 二卷易本說四卷春秋諸國綂紀六卷
 呉澂序曰易者天地鬼神之奥而五經之原也夫豈
 易䆒哉古魏齊履謙伯恒父篤學窮經其志苦其思
 深其於易也悉去諸儒支蔓之說而存其本著本說
 四卷其辭簡其法嚴能以一字一句該卦爻之義余
 讀之而有取焉於乾之乾而曰上乾名下卦名於坤
[042-18a]
 之黄裳而曰不外事無上侵於蹇之來反來連而曰
 反二連三於解之負且乘而曰負四乘二以悔亡爲
 功能掩過以元悔爲功過俱亡此其訓釋之善者也
 於屯之二曰辭之遜所以見履之危期之速於以明
 守之堅於訟之三曰食舊徳則人莫與爭能從王事
 無成則人莫與爭功於遯之三與上曰係者情牽於
 私而功業非所勉肥者宏博自大而職事無所屑此
 其文義之暢者也无妄之妄謂史記作望意尤明白
[042-18b]
 則同乎先儒而擇之精坎三來之謂之爲語辭而不
 訓徃復彖來復謂一陽始生於冬至之後而謂十月
 微陽已生者不然則異乎先儒而語之當姑舉其概
 如此他未暇徧舉嗚呼伯恒其知易教之以潔静精㣲
 爲貴與然其簡嚴太甚也觀者鮮或細玩而詳窺茲
 葢未易與寡見謏聞議也或曰齊氏之說與子之說
 易不盡同也予曰然彼之與予同者予固服其簡且
 嚴矣其不與予同者予敢是已之是而必人之同乎
[042-19a]
 已哉亦將因其不同而致思焉則其同也其不同也
 皆吾師也伯恒學孤特行清介所守確乎不移予嘗
 爲寮友君子人也非止經師而已
 蘓天爵撰碑曰公之學愽洽而精通自六經諸史天
 文地理禮樂律厯下至隂陽五行醫藥卜筮無所不
 能而於經術爲尤甚立言垂訓簡易明白不蹈故常
 以狥人不求新竒以驚世其於聖賢意㫖葢多有所
 發焉
[042-19b]
 黄虞稷曰其書初補注繫辭㫖略二卷以敷暢本義
 之㫖後更其說四卷專釋卦爻之㫖至於彖象諸傳
 夫子所以贊翼卦爻一二疑滯已具説下其餘不全釋
潘氏迪/周易述解
   佚
 黄虞稷曰廸元城人至元中官國子司業歴集賢學
 士
熊氏凱/易傳集疏
[042-20a]
   佚
 江西通志熊凱字舜夫南昌人以明經開塾四十年
 時稱遙谿先生同邑熊良輔受業焉
龍氏仁夫/周易集傳
  十八卷
   闕
 董眞卿曰仁夫字觀復廬陵人湖廣儒學提舉周易
 集傳闕/書經文用朱子本義至治辛酉自序
[042-20b]
 元史仁夫所著周易多發前儒之所未發
 吉安府志龍仁夫字觀復永新人官湖廣儒學提舉
 著周易集傳十八卷立說主本義毎卦爻下各分變
 象辭占謂雜卦爲古筮書春秋傳所引屯固比入坤
 安震殺皆以一字斷卦義此類是也孔子存之以爲
 經羽翼初非創作其言先儒所未發學者稱麟洲先
 生
 經義考卷四十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