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2n0011 經義考-清-朱彝尊 (master)


[110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經義考卷一百十
          翰林院檢討朱彝尊撰
   詩十三/
洪氏咨䕫/詩注
   佚
熊氏剛大/詩經注解
   佚
[110-1b]
 陸元輔曰建陽熊剛大從蔡淵黄幹游為建安教授
 有詩經注解學者稱古溪先生
髙氏斯得/詩膚説
   佚
顧氏文英/詩傳演説
   佚
 劉克莊曰顧貢士詩傳大略如鄭夾漈
董氏鼎/詩傳
[110-2a]
   佚
李氏彖/詩講義
   佚
鄭氏犀/詩古音辨犀或作庠/
  宋志一卷
   佚
劉氏元剛/詩演義
   佚
[110-2b]
章氏叔平/讀詩私記
   佚
 黄震序曰詩自衞宏作小序諸儒往往憑之以説詩
 隨其所發理趣雖精而詩之所以作則世遠未必知
 其果然否也王雪山鄭夾漈始各捨序而言詩朱晦
 庵因夾漈而酌以人情天理之自然而折衷之所以
 開示後學者已明且要東萊吕氏讀詩時嘗雜記諸
 儒之舊説未及成書公已下世學者以其朱晦庵之
[110-3a]
 説異而與舊傳之諸説同也或莫適從臨川章君叔
 平因兩家之異參諸説之詳斷以已見名以私記無
 一語隨人之後其用功之精勤與謙虚不敢自信之
 意果何如哉余得而讀之三歎不忍去手方欲從之
 面請則已拜予祠之命東歸矣始志篇端歸之尚俟
 後會云
蔡氏夢説/詩箋
  八卷
[110-3b]
   佚
 赤城新志蔡夢説字起巖黄巖人從車敬齋游究心
 濂洛之學開門授徒黄超然髙志尹方儀皆其弟子
 也所著書多散亡獨箋詩八卷藏于家
俞氏德鄰/佩韋齋輯聞詩説
  一卷
   存
 曹溶曰宋季俞德鄰永嘉人著有佩韋齋輯聞中有
[110-4a]
 詩説一十三條
姚氏隆/詩解
   佚
 黄淵序曰心動物也詩亦動物也豈可以言語求哉
 惟不説者為上矣夫子絃歌而取三百十有一篇斷
 之以思無邪一語即詩論詩他無文字洙泗言詩特
 子貢子夏見於魯論耳齊魯毛韓四家出傳興而經
 廢矣序文不知果誰所作毛萇於序猶無所與鄭康
[110-4b]
 成惟序是信叔世講師又出入毛鄭間跛眇相迓笑
 者孩之雖然語初學者不為詁釋彼豈知或大或小
 或博或約或顯或晦或抑或揚之妙此野庵詩解所
 以作也是解也㕘之李迂仲訂之張敬夫序之可者
 從之否則正之謂風雅頌皆始於文王謂風關雎鵲
 巢廼應其聲謂二雅聲有大小非政有大小謂王風
 廼王城之聲謂國風無變風二雅無變雅譚詩平易
 如此野庵姚姓隆名贈朝散大夫蕭之韶溪人
[110-5a]
黄氏震/讀詩一得
  一卷
   存
 震自序曰毛詩注釋簡古鄭氏雖以禮説詩於人情
 或不通及多改字之弊然亦多有足以裨毛詩之未
 及者至孔氏疏義出而二家之説遂明本朝伊川與
 歐蘇諸公又為發其理趣詩益煥然矣南渡後李迂
 仲集諸家為之辨而去取之南軒東萊止集諸家可
[110-5b]
 取者視李氏為徑而東萊之詩記獨行岷隱戴氏遂
 為續詩記建昌段氏又用詩記之法為集解華谷嚴
 氏又用其法為詩緝諸家之要者多在焉此讀詩之
 本説也雪山王公質夾漈鄭公樵始皆去序而言詩
 與諸家之説不同晦庵先生因鄭公之説盡去美刺
 探求古始其説頗驚俗雖東萊不能無疑焉夫詩非
 序莫知其所自作去之千載之下欲一旦盡去自昔
 相傳之説别求其説於茫㝠之中誠亦難事然其指
[110-6a]
 桑中溱洧為鄭衞之音則其辭曉然諸儒安得回䕶
 而謂之雅音若謂甫田大田諸篇皆非刺詩自今讀
 之皆藹然治世之音若謂成王不敢康之成王為周
 成王則其説實出於國語亦文義之曉然者其餘改
 易固不可一一盡知若其發理之精到措辭之簡潔
 讀之使人瞭然亦孰有加於晦庵之詩傳者哉學者
 當以晦庵詩傳為主至其改易古説間有於意未能
 遽曉者則以諸家參之庶乎得之矣
[110-6b]
謝氏枋得/詩傳注疏
   佚
 陸元輔曰叠山詩傳疏發明透暢大全中所採頗多
王氏拍/詩可言集
  宋志二十卷
   未見
 方回序曰可言集前後二十卷金華魯齋王公柏之
 所著也此集專以評詩故曰可言前集取文公文集
[110-7a]
 語錄等所論三百五篇之所以作及詩之教之體之
 學而及於騷次取文公所論漢以來至宋及題跋近
 世諸公詩後集各專一類而論其詩者二十三人曰
 濂溪橫渠龜山羅豫章李延平徐逸平胡文定致堂
 五峰朱韋齋劉屏山潘黙成吕紫微曾文清文公宣
 公成公黄谷城黄勉齋程蒙齋徐毅齋劉篁㟳劉漫
 塘附見者五人曰劉静春曾景建趙昌父方伯謨李
 果齋其第十三卷專取漢唐山夫人房中樂然則其
[110-7b]
 立論可謂嚴矣文公成公於思無邪各為一説前輩
 謂之未了公案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自古
 及今皆謂作詩者思無邪文公獨不謂然論語集注
 謂凡詩之言善者可以感發人之善心惡者可以懲
 創人之逸志觀此固已為詩之言有善有惡作詩之
 人不皆思無邪矣猶未也文集第七十卷讀東萊詩
 記乃有云孔子之稱思無邪也以為詩三百篇勸善
 懲惡雖其要歸無不出於正然未有若此言之約而
[110-8a]
 盡者爾非以作詩之人所思皆無邪也今攷東萊所
 説見桑中詩後謂詩人以無邪之思作之學者當以
 無邪之思讀之文公則辨之曰彼雖以有邪之思作
 之而我以無邪之思讀之二公之説不同如此又雅
 鄭二字文公謂桑中溱洧即是鄭聲衞樂二雅乃雅
 也成公謂桑中溱洧亦是雅聲彼桑間濮上已放之
 矣予嘗詳錄二先生異説於思無邪章今魯齋但紀
 文公之説而不紀成公之説雖引成公讀詩記所説
[110-8b]
 十有三條而桑中詩後一條不錄無乃以文公之説
 為是耶别見魯齊詩説則謂今之三百五篇非盡夫
 子之三百五篇 秦法嚴密詩豈獨全竊意删去之
 詩容有存於里巷浮薄之口漢儒病其亡逸槩謂古
 詩取以足數小序又文以他辭而後儒不敢議欲削
 去滛奔之詩三十有二以合聖人放滛之大訓予晚
 進未敢遽從竊謂桑中溱洧非滛奔者自為之詩彼
 滛奔者有此事而旁觀之人有羞惡之心故形為歌
[110-9a]
 詠以刺譏醜惡若今鄙俚如賺如令連篇累牘形容
 狹邪之語無所不至豈滛者自為之乎旁觀者為之
 也文公以滛奔之詩出於滛奔者之口故不惟不信
 小序而大序止乎禮義之言亦致疑焉蓋謂桑中溱
 洧等作未嘗止乎禮義也予妄意以為採詩觀風詩
 亦史也鄭衞之滛風盛矣其國豈無君子與好事者
 察見其人情狀故從而歌咏之其所以歌咏之蓋將
 以揚其惡雖近於戲狎而實亦足以為戒也文公以
[110-9b]
 為滛奔者自為是詩則其人亦至不肖大無恥矣惡
 人之尤也聖人何錄焉成公謂詩雅樂也祭祀朝聘
 之所用也桑間濮上之音鄭衞之樂也世俗之所用
 也桑中溱洧諸篇作於周道之衰雖已煩趣猶止於
 中聲孔子嘗欲放鄭聲豈有删詩示萬世乃收鄭聲
 以偹六藝乎此説不為無理而文公則謂鄭風衞風
 若干篇即是鄭衞大雅小雅若干篇即是雅二南正
 風房中之樂也二雅之正朝廷之樂也商周之頌宗
[110-10a]
 廟之樂也變雅無施於事變特里巷之歌謡耳必曰
 三百篇皆祭祀朝聘之所用則未知桑中溱洧之屬
 當以薦何等之鬼神接何等之賓客耶此二説者内
 翰尚書王公應麟與予一商略之矣作詩不皆思無
 邪文公糾成公之説也因是遂辨雅鄭二字而及於
 三百篇或用為樂或不用為樂三節不同所以謂之
 未了公案學者不可不細考也予考十家所評詩話
 始於胡苕溪博也終於王魯齋約也欲學詩者觀是
[110-10b]
 足矣
詩辨説或作詩疑/
  二卷
   存
 柏自序曰聖人之道以書而傳亦以書而晦夫天髙
 地下萬物散殊皆與道為體然載道之全者莫如書
 既曰以是而傳又曰以是而晦何也在昔上古教化
 隆盛學校修明聖人之道流行宣著雖無書可也惟
[110-11a]
 教化有時而衰學校有時而廢道之托於人者始不
 得其傳然後筆於言存於簡册以開後之學者而書
 之功大矣及其專門之學興而各主其傳訓詀之義
 作而各是其説或膠於淺陋或騖於髙遠援据傅會
 穿鑿支離詭受以飾私駕古以借重執其詞而害於
 意者有之襲其訛而誣其義者有之遂使聖人之道
 反晦蝕殘毁卒不得大明於天下故曰以書而晦此
 無他識不足以破其妄力不足以排其非後世任道
[110-11b]
 者之通病也紫陽朱夫子出而推伊洛之精蘊取聖
 經於晦蝕殘毁之中專以四書為義理之淵藪於易
 則分還三聖之舊於詩則掇去小序之失此皆千有
 餘年之惑一旦汛掃平蕩其功過孟氏遠矣然道之
 明晦也皆有其漸蓋非一朝夕之積集其成者不能
 無賴於其始則前賢之功有不可廢正其大著者不
 能無遺於其小則後學之責有不可辭大抵有探討
 之實者不能無所疑有是非之見者不容無所辨苟
[110-12a]
 輕於改而不知存古以缺疑固學者之可罪紐於舊
 而不知按理以復古豈先儒所望於後之學者何後
 世狥破裂不完之經以壊明白不磨之理乎予因讀
 詩而薄有疑既而思益久而疑益多不揆淺陋作詩
 十辨一曰毛詩辨二曰風雅辨三曰王風辨四曰二
 雅辨五曰賦詩辨六曰豳風辨七曰風序辨八曰魯
 頌辨九曰詩亡辨十曰經傳辨非敢妄擬聖人之經
 也直欲辨後世之經而已
[110-12b]
 成德序曰金華王文憲公於六經四子之書論説最
 富詩則有讀詩記十卷詩可言二十卷詩辨説二卷
 見呉禮部正傳節錄行實中今所傳詩疑則行實未
 載卷帙不分繹其辭殆即詩辨説因公於書有書疑
 遂比而同之也古之説詩者率本大小序自晦庵朱
 子去序言詩遂以列國之風多指為男女期會贈答
 之作公師事何文定文定學於黄文肅文肅受業朱
 子之門宜其以鄭衞諸詩信為淫奔者所作且疑三
[110-13a]
 百五篇豈盡夫子之舊容或有刪去之詩存於閭巷
 之口漢初諸儒各出所記以補其缺佚者又以二南
 各十有一篇兩兩相配於是削去野有死麕一篇退
 何彼穠矣甘棠於王風其自信之堅過於朱子此則
 漢唐以來羣儒莫之敢為者也文定嘗語公矣諸經
 既經朱子訂定且當謹守不必又多起疑論有欲為
 後學言者謹之又謹可也昔賢之善誨人如此
    按詩有南有風有雅有頌用之鄉人邦國秩
[110-13b]
    然一定而不可紊故一豳也有豳詩有豳雅
    有豳頌鼔鐘之詩曰以雅以南論語雅頌各
    得其所南之不可移於風猶風之不可雜於
    雅頌也自朱子專主去序言詩而鄭衞之風
    皆指為淫奔之作數傳而魯齋王氏遂删去
    其三十二篇且於二南删去野有死麕一篇
    而退何彼穠矣甘棠於王風夫以孔子之所
    不敢删者魯齋毅然削之孔子之所不敢變
[110-14a]
    易者魯齋毅然移之噫亦甚矣世之儒者以
    其淵源出於朱子而不敢議則亦無是非之
    心者也
戴氏亨/朱子詩傳辨正
   佚
江氏愷/詩經講義
   佚
 徽州府志愷字伯幾婺源人貢禮闈宋亡衣齊衰隱
[110-14b]
 居學者稱雪江先生
陳氏深/清全齋讀詩編
   未見
陳氏晋/詩講義
  一卷
   存
陳氏煥/詩傳微
   佚
[110-15a]
 黄虞稷曰字時可豐城人宋末兩預漕薦入元不仕
丘氏葵/詩正義或作口義/
   佚
俞氏琰/絃歌毛詩譜
  一卷
   未見
何氏逢原/毛詩通旨
   佚
[110-15b]
 李德恢嚴州府志逢原字文瀾分水人咸淳間官中
 書舎人入元被薦不起
趙氏惪/詩辨説
  七卷
   闕
 黄虞稷曰德宋宗室入元隱居豫章東湖自號鐵峰
 詩辨疑本七卷附錄朱氏疑問後者其撮要也
熊氏禾/毛詩集疏
[110-16a]
   佚
呉氏失名/詩本義補遺
  宋志二卷
   佚
    按王氏困學紀聞載鶴林呉氏論詩曰興之
    體足以感發人之善心毛氏自關睢而下總
    百十六篇首繫之興風七十小雅四十大雅
    四頌二注曰興也而比賦不稱焉蓋謂賦直
[110-16b]
    而興㣲比顯而興隱也呉氏未詳其名其書
    出於朱子集傳之前未審即宋志所載本義
    補遺否也
亡名氏毛詩小疏
  宋志二十卷
   佚
 崇文總目不著撰人名氏因孔疏為本删取要義輔
 益經注云
[110-17a]
毛詩餘辨
  通志四卷
   佚
毛詩别集正義
  通志一卷
   佚
毛詩釋題崇文目釋作觧/
  宋志二十卷
[110-17b]
   佚
 崇文總目不著撰人名氏篇端總叙詩義次述章旨
 蓋近儒之為者與
毛詩正數
  宋志二十卷
   佚
毛詩釋篇目疏
  宋志十卷
[110-18a]
   佚
詩疏要義
  宋志一卷
   佚
毛詩𤣥談
  宋志一卷
   佚
毛詩章疏
[110-18b]
  宋志三卷紹興書目二卷/
   佚
毛詩通義
  宋志二十卷
   佚
毛鄭詩學
  宋志十卷
   佚
[110-19a]
纂圖互注毛詩
  二十卷
   存
 陸元輔曰此書不知何人編輯鋟刻甚精首之以毛
 詩舉要圖二十五曰十五國風地理圖曰太王胥宇
 圖曰宣王考室圖曰文武豐鎬之圖曰春藉田祈社
 稷圖曰巡守柴望祭告圖曰靈䑓辟雍之圖曰閟宫
 路寢之圖曰我將明堂之圖曰諸侯泮宫之圖曰兵
[110-19b]
 器之圖曰周元戌圖曰秦小戎圖曰有瞽始作樂圖
 曰絲衣繹賓尸圖曰朝服之圖曰后夫人婦人服之
 圖曰冠冕弁圖曰帶佩芾圖曰衣裘幣帛之圖曰祭
 器之圖曰樂舞器圖曰器物之圖曰四詩傳校圖上
 下各圖或引注疏或引禮書詳注其下傳校圖則按
 漢三史而為之者也次之以毛詩篇目每詩題下采
 毛詩首句注之其卷一至終則全錄大小序及毛傳
 鄭箋陸氏釋文而采左傳三禮有及於詩者為互注
[110-20a]
 又摽詩句之同者為重言詩意之同者為重意蓋唐
 宋人帖括之書也
詩義斷法
  一卷
   佚
    右見菉竹堂書目
 
 
[110-20b]
 
 
 
 
 
 
 
 經義考卷一百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