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2n0011 經義考-清-朱彝尊 (master)


[242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經義考巻二百四十二
          翰林院檢討朱彞尊撰
   羣經四/
宋眞宗皇帝十一經詩
  二十七章
   佚
 玉海祥符七年六月庚辰上作周易詩三章七月辛
[242-1b]
 亥作尚書詩三章八月庚午作春秋詩三章九月甲
 申作毛詩詩三章庚戌作周禮詩三章十月甲戌作
 儀禮詩三章十二月庚辰作公羊詩三章八年正月
 丁未作榖梁詩三章閏六月癸巳作孝經詩三章賜
 羣臣和
胡氏旦/演聖通論分見各經/
  宋志六十巻内目錄一巻/
   佚
[242-2a]
 崇文總目皇朝袐書監致仕胡旦撰以易詩書論語
 先儒傳注得失參糅故作論辨正之易百篇書五十
 六篇詩七十八篇論語十八篇凡二百五十二天聖
 中獻之
 晁公武曰其所論易十六卷書七卷詩十卷禮記十
 六卷而春秋論别行天聖中甞獻於朝博辨精詳學
 者宗焉
 陳振孫曰易十七書七詩十禮記十六春秋十其第
[242-2b]
 一巻爲目錄旦太平興國三年進士第一人恃才輕
 躁累坐擯斥晚尤黷貨持吏短長爲時論所薄然其
 學亦博矣
蔣氏至/經解
   佚
 陳耆卿曰臨海人字造之大中祥符六年詔舉遺逸
 章守徳象以名聞詔索所著經解以進授將仕郎本
 州助教
[242-3a]
黄氏敏求/九經餘義
  宋志一百巻
   佚
 會要祥符五年正月以懐安軍鹿鳴山人黄敏求爲
 本軍助教敏求明經術甞著九經餘義四百九十篇
 轉運使滕渉以其書上進帝命學士晁迥等看詳迥
 等言所著撰可采故特有是命
 崇文總目皇朝處士黄敏求撰摭諸家之説是非者
[242-3b]
 裁正之
 中興書目注疏之外言其餘義凡四百九十有四篇
孔氏維/等挍勘五經正義
  百八十卷
   佚
 玉海端拱元年三月
孫氏奭/經典徽言
  五十卷
[242-4a]
   佚
 玉海天聖初孫奭撰五經切治道者爲五十篇號經
 典徽言上之
賈氏昌朝/羣經音辨
  宋志三卷今本七卷/
   存
 昌朝自序曰臣聞古之人三年而通一藝三十而五
 經立蓋資性敏悟材智特出者焉臣自蒙恩先朝承
[242-4b]
 乏庠序逮今入侍内閣凡二十年年踰不惑裁能渉
 獵五經之文於五經之道固未有所立甞患後世字
 書磨滅惟唐陸徳明經典釋文備載諸家音訓先儒
 之學傳授異同大抵古字不繁率多假借故一字之
 文音詁殊别者衆當爲辨析毎講一經隨而錄之因
 取天禧以來巾槖所志編成七卷凡五門號羣經音
 辨一曰辨字同音異凡經典有一字數用者咸類以
 篆文釋以經據先儒稱當作當爲者皆謂字誤則所
[242-5a]
 不取其讀曰讀爲讀如之類則是借音固當具載二
 曰辨字音清濁夫經典音深作深音廣作廣世或誚
 其儒者迂疎强爲差别臣今所論則固不然夫輕清
 爲陽陽主生物形用未著字音常輕重濁爲隂隂主
 成物形用既著字音乃重信稟自然非所强别以昔
 賢未甞著論故後學罔或思之如衣施諸身曰衣冠
 加諸首曰冠此因形而著用也物所藏曰藏人所處
 曰處此因用而著形也並參考經故爲之訓說三曰
[242-5b]
 辨彼此異音謂一字之中彼此相形殊聲見義如求
 於人曰假與人曰假毁佗曰敗自毁曰敗觸類而求
 其意趣四曰辨字音疑渾如上上下下之類隨聲分
 義所傳已乆今用集錄五曰辨字訓得失如冰凝同
 字汜氾異音學者昧之遂相淆亂既本字法爰及經
 義從而敷暢著於篇末此書斷自易書詩禮三經春
 秋三傳暨孝經論語爾雅凡字有出諸經箋傳中者
 先儒之說㳂經著義既釋文具載今悉取焉凡字之
[242-6a]
 首音雖顯而經傳不載者則依説文為解凡字之音
 義章灼者則不復引據音辨之作欲使學者知訓故
 之言咸有所自聊資稽古之論少助同文之化謹上
 王觀國後序曰沈隱侯高才博洽名亞董遷始譜四
 聲用分清濁以彰天子聖哲及製郊居賦示草王筠
 筠讀至雌霓五的/反連蜷沈撫掌欣抃曰僕甞恐人呼
 為霓次至墜石磓星冰垂塪而帯坻筠擊節約曰知
 音者希眞竒殆絶所以相要正在此數句耳嗚呼郊
[242-6b]
 居賦一篇無甚高論尚病世俗不能辨其音况羣經
 乎約欲正音徒留意於詞章含宫咀商惡覩五經之
 微奥是宜梁武不甚遵用涕唾視之又何足怪夫國
 朝之興首以六經涵養士類逮仁廟當宁儒風載郁
 典章燦然文元賈魏公總角䆳曉羣經章解句逹累
 官國子監譽望甚休遷崇政殿説書天章閣侍講慶
 歷嘉祐中大拜居政地海内乂寜其在經筵甞進所
 著書曰羣經音辨凡五門七卷爲後學蓍龜有詔頒
[242-7a]
 行實康定二年十有一月也公以經術致將相出入
 文武有謀有庸被知裕陵始終如一勳上柱國邑萬
 五千户其遭遇之厚極儒者榮下視沈約見薄於蕭
 梁眞局促轅下駒耳故能推其所學西破趙元昊南
 走儂智高外絶契丹之謀内弭甘陵之變羣經之效
 昭若日星自胡蝗翳天神汴失守六飛廵幸駐蹕三
 呉戎事方興斯文未喪上留神經術登用鴻儒親札
 中庸班賜多士發明奥境表章六經州建學官教覃
[242-7b]
 溥率紹興己未夏五月臨安府學推明上意鏤公音
 辨敷錫方州下逮諸邑寜化號稱多士部屬臨汀新
 葺縣庠衿佩雲集是書初下繕寫相先字差毫釐動
 致魚魯且患不能周給諸生固請刻本藏於黌宫以
 廣其傳嘯工東陽閱月方就解頥折角馳騁羣經者
 自是遂得指南矣蓋五經之行於世猶五星之麗於
 天五岳之蟠於地五行之蕃於物五事之秀乎人康
 濟羣倫昭蘇萬彚其功豈淺淺哉自有經籍以來未
[242-8a]
 甞無音沈熊著周易音三卷王儉著尚書音四卷魯
 世逹著毛詩音二卷李軌著禮記音二卷徐文逺著
 春秋左傳音三卷非無音也無音辨爾是宜句讀不
 明師承謬戾禮經以鼏爲羃左氏以蔿爲薳或於老
 氏更載爲哉或於洪範改頗爲陂以至讀景爲影命
 昭爲韶文異而音同行翻有四召切有三文同而音
 異傍及史傳諸子百家音雜字叢蓋亦不勝其訛矣
 甚者武夫悍卒昧於一丁老師宿儒惑於三豕取作
[242-8b]
 屋穿鎚之誚貽杖杜伏獵之譏□□殊形□&KR0034異狀
 忌水乃改洛爲雒惡走乃省隨爲隋類用俗文俱縁
 臆出以下上爲下上以縱横爲縱横諡煬帝以爲&KR0008
 好竒乃爾易穆公而爲繆振古如兹音辨之行固非
 小補漢唐藝文志箋注之書有曰音隱有曰音畧有
 曰音義有曰音訓有曰音鈔有曰釋音是其於音未
 必能辨有曰辨證有曰辨疑有曰辨嫌有曰辨惑有
 曰辨字有曰注辨是其所辨未必皆音獨陽休之著
[242-9a]
 書號辨嫌音又皆蕪累不經爲魏收所薄惟賈魏公
 沈研經㫖析類辨音傳注箋題不爲曲釋櫛理疑義
 啟沃宸衷至先王治心守身經理天下之微意指物
 譬事毫析縷解故其辨明舛誤是正羣書上不欺乎
 君下不欺乎民俞久俞明千載不泯渡江之後峩冠
 博帶傳習益多汀與䖍鄰也民喜弄兵盗賊蠭起郡
 城坐甲仰食如蠶方鄰壤用師日疲饋運治賦餘暇
 獨與諸生雍容爼豆閒談經究㣲從事音辨幾於不
[242-9b]
 逹時務也鏤板於學雖秀民肄業瀝懇有陳亦長此
 邦者之所願欲也書舊有序姑跋其後云
 陳振孫曰丞相眞定賈昌朝子明撰康定中侍講天
 章閣所上凡五門
章氏崇業/五經釋題雜問
  宋志一卷
   佚
楊氏安國/等五經精義
[242-10a]
  二百二十卷
   佚
 玉海皇祐三年十月丙申詔楊安國等以五經正義
 節解爲書令先撰序及名丁酉安國等請名曰五經
 義宗精義樞要詔以五經精義爲名十二月己亥御
 延和殿安國等上五經精義序進讀畢賜茶而退辛
 丑降付邇英閣四年六月壬寅延和殿侍講學士上
 五經精義周易節解二十卷十一月甲寅御邇英閣
[242-10b]
 侍讀上尚書解節三十卷五年四月癸卯上禮記節
 解九十卷十月甲寅上春秋節解八十卷仁宗又命
 侍讀丁度等修纂五經精義周易節解度等言詩書
 凶服及春秋賊亂皆舊所不講今去留係上㫖上曰先
 王吉凶之制百代所遵不可以俗忌而簡去春秋喪
 亂之事皆有善惡監戒人主所宜知也亦當存之
齊氏唐/五經要㫖
  通志五十卷
[242-11a]
   佚
 姓譜唐字祖之山隂人天聖進士南雄州僉判歷職
 方員外郎
劉氏敞/七經小傳
  宋志五卷
   存
 中興書目雜釋詩書春秋周禮儀禮禮記論語七經
 晁公武曰皇朝劉敞原甫撰其所謂七經者毛詩尚
[242-11b]
 書公羊周禮儀禮禮記論語也元祐史官謂慶歴前
 學者尚文詞多守章句注疏之學至敞始異諸儒之
 説後王安石修經義蓋本於敞公武觀原甫説伊尹
 相湯伐桀升自陑之類經義多勦取之史官之言不
 誣
 陳振孫曰前世經學大抵祖述注疏其以已意言經
 著書行世自敞倡之惟春秋既有成書而詩書三禮
 論語見之小傳又公羊左氏國語三則附焉故曰七
[242-12a]
 經
 呉曾曰慶歴以前學者尚文辭多守章句注疏之學
 至劉原甫爲七經小傳始異諸儒之説王荆公修經
 義蓋本於原甫云
胡氏順之/經典質疑
  六巻
   佚
 姓譜順之原州臨涇人舉進士爲青州從事遷尚書
[242-12b]
 屯田員外即
盧氏士宗/五經精義
   佚
 玉海仁宗實錄盧士宗在經筵撰五經精義上之詔
 藏史館
楊氏繪/羣經索藴
  宋志三十三巻
   佚
[242-13a]
李氏清臣/六經論
  一卷
   存載皇宋文選/
劉氏彞/七經中義
  宋志一百七十巻
   佚
 王應麟曰有易無儀禮
王氏庠/經説
[242-13b]
  一篇
   闕
 宋史王庠字周彦榮州人甞以經説寄蘇軾謂二帝
 三王之臣皆志於道惟其自得之難故守之至堅自
 孔孟作六經斯道有一定之論士之所養反不逮古
 乃知後世見六經之易忽之不行也軾復曰經説一
 篇誠哉是言大觀庚寅行含法於天下州以庠應詔
 時嚴元祐黨禁庠自陳蘇軾蘇轍范純仁爲知己吕
[242-14a]
 陶王吉甞薦舉黄庭堅張舜明王鞏任伯雨爲交游
 不可入舉求仕復舉八行第一朝廷知不可屈賜號
 處士尋改潼州教授賜出身及章服一日四命俱至
 竟力辭不受
程子頤/河南經説
  宋志七卷
   存
 陳振孫曰繫辭説一書一詩二春秋一論語一改定
[242-14b]
 大學一程氏之學易傳爲全書餘經具此
張子載/經學理窟
  宋志三巻
   存
 晁公武曰雜記經傳之義辨釋老之失
 汪偉序曰横渠經學理窟或以爲先生所自撰偉按
 熙寜九年秋先生集所立言以爲正蒙其平日所俯
 而讀仰而思妙契而疾書者宜無遺矣明年遂捐館
[242-15a]
 舍所謂文集語錄諸經説等皆出於門人之所纂集
 若理窟者亦分類語錄之類耳言有詳略記者非一
 手也雖然言之精者固不出於正蒙謂是非先生之
 藴不可也論學則必期於聖人語治則必期於三代
 至於進爲之方設施之術具有節級鑿鑿可行非徒
 託之空言者朱子曰天資高則學明道不然且學二
 程横渠良以横渠用功親切有可循守百世而下誦
 其言若盲者忽覩日月之光聾者忽聆雷霆之聲偷
[242-15b]
 惰之夫咸有立志其正蒙之階梯與其閒數條與遺
 書所載不殊可見先生平昔與程氏兄弟議論之同
 而非勦以入也大理丞莆田黄君伯固志趣高逺守
 道篤信有先生之勇閒取理窟刻於官寺俾有志之
 士知所嚮往亦推先生多栽培思以及天下之意云
 黄鞏跋曰先生經説之類朱文公編次近思錄取之
 矣獨理窟世所罕見然晁氏讀書志有經學理窟一
 巻張某撰黄氏日抄亦謂横渠好古之切故以詩書
[242-16a]
 次周禮焉但晁云一卷而此則五卷豈本自一卷而
 爲後人所分未可知也考之近思錄凡取之先生文
 集語錄諸經説者乃皆出於理窟意理窟亦其門人
 彚輯文集語錄諸經説之語而命以是名殆非先生
 所自著也然則晁氏與日抄之所云者其又未必然
 先生文集及諸經説皆不傳其見於近思錄者亦無
 幾猶幸是編之存先生所謂知禮成性變化氣質之
 道學必如聖人而後已者蓋屢書焉世之欲求先生
[242-16b]
 之學者其可忽諸
王氏安石/三經新義
   佚分見各經/
 薛應旂曰王介甫解洛誥有不可曉者則闕之此亦
 見其不專於自用也劉子澄甞言王介甫不憑注疏
 欲修聖人之經不拘格例欲新天下之法可謂知務
 但其出於已者反不逮舊以至誤國害民 又曰介
 甫三經義皆頒之學官既而誅絶之甚遂泯其傳自
[242-17a]
 今思之或不無一二可取當時不以人廢言可也
 宋鑑紹興九年沙縣陳淵爲右正言入對因論程頤
 王安石學術同異上曰楊時之學能宗孔孟其三經
 義辨理甚當淵曰楊時始宗安石後得程顥師之乃
 悟其非上曰視三經義解具見安石穿鑿矣淵曰穿
 鑿尚小至於道之大原安石無一不差上曰云何淵
 曰聖學所傳止有論孟中庸論語主仁中庸主誠孟
 子主性安石皆暗其原仁道至大論語隨問隨荅以
[242-17b]
 愛人語樊遲特其一端而已而安石遂謂以愛爲仁
 其言中庸則謂中庸所以接人高明所以處已孟子
 七篇專發明性善而安石取揚雄善惡混之説至於
 無善無惡又溺於佛其失性逺矣
楊氏時/三經義辨
  宋志十巻
   未見
 中興書目辨王安石書詩周禮三經義之失
[242-18a]
 玉海紹興五年六月起居郎朱震言故龍圖閣學士
 楊時所著三經義辨請令本家抄錄投進
 吕本中曰龜山沈浸經書推廣師説窮探力索務極
 其趣涵蓄廣大而不敢輕自肆也
 朱子曰龜山一出追奪荆公王爵罷配享孔子且欲
 劈毁三經板士子不樂遂相與聚問三經有何不可
 輒欲毁之當時龜山亦謹避而已
王氏居正/三經辨學
[242-18b]
  三十八卷分見諸經/
   佚
 吕祖謙狀曰公之學根極六藝深醇閎肆以崇是闢
 非爲己任自其少年已不爲王氏説所傾動慨然欲
 黜其不臧以覺世迷其在兵部以事請對因及王安
 石新學爲士大夫心術之害請以辨學爲獻上許之
 公既上辨學而龜山楊先生三經義辨亦上於祕府
 於是孔孟之本㫖始明天下遂不復宗王氏
[242-19a]
 宋鑑紹興五年正月兵部侍郎王居正獻辨學四十
 二篇居正甞入見請以舊所論著王安石父子平昔
 之言不合於道者爲獻上許之居正乃釐爲七卷其
 一曰蔑視君親虧損忠義凡所襃貶悉害名教其二
 曰非聖人滅天道詆誣孔孟宗尚佛老其三曰深懲
 言者恐上有聞其四曰託儒爲姦以行私意變亂經
 㫖厚誣天下其五曰隨意互説反覆皆危其六曰排
 斥先儒經術自任務爲新竒不恤義理其七曰三經
[242-19b]
 字説自相牴牾詔送祕書省又進言曰臣聞陛下深
 惡安石之學久矣不識聖心灼見弊安在敢請上曰
 安石之學雜以霸道取商鞅富國強兵今日之禍人
 徒知蔡京王黼之罪而不知天下之亂生於安石居
 正對曰禍亂之原誠如聖訓然安石所學得罪於萬
 世者不止此因爲上陳安石訓釋經義無父無君一
 二事上作色曰是豈不害名教孟子所謂邪説者正
 謂是矣居正退即序上論繫於辨學書首上之
[242-20a]
胡氏埜/諸經講義
   佚
 江西通志胡埜字徳林寜都人政和八年進士婺州
 教授方臘陷城罹害
黄氏彦逺/五經指南
   佚
 江西通志黄彦逺字思邈金谿人政和二年進士爲
 平江府教授調吉水令
[242-20b]
張氏邦彦/經解
   佚
 樓鑰曰邦彦政和二年由太學上舍擢進士第官左
 朝散郎贈朝議大夫有經解雜著數十卷
鄒氏首/六經解
   佚
 閩書首字晉信福清人宣和二年鄉薦南渡後被訐
 賜死
[242-21a]
張氏網/六經辨疑
  宋志五卷
   佚
六經確論
  宋志十巻
   佚
王氏廷珪/六經講義
  十巻
[242-21b]
   佚
陳氏光/六經講解
   佚
 閩書字世徳永春人與陳知柔爲友梁克家受業焉
 官封州僉判權知贑州甞進六經講解
蕭氏楚/經辯
  二卷
   未見
[242-22a]
 陳第曰凡四十九篇
 
 
 
 
 
 
 
[242-22b]
 
 
 
 
 
 
 
 經義考卷二百四十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