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2n0011 經義考-清-朱彝尊 (master)


[145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經義考卷一百四十五
          翰林院檢討朱彝尊撰
   禮記八/
黄氏乾行/禮記日錄
  四十九卷一本三十卷/
   存
 乾行自序曰禮記儀禮之疏也故伏氏謂二戴因習
[145-1b]
 儀禮而錄禮記朱子嘗欲取戴記中有關於儀禮者
 附之經其不係於儀禮者仍别為記盖以儀禮為經
 禮記為傳今則記與易書詩春秋並行矣其間或傳
 古來聖賢文字至為純粹如大學中庸樂記是也或
 記小學之儀如曲禮少儀内則是也或言大學之義
 如學記是也或釋古禮之義如冠義昏義鄉飲酒義
 射義燕義聘義是也或專記喪葬之儀如奔喪喪大
 記雜記喪服小記服問大傳間傳問喪三年問喪服
[145-2a]
 四制是也或專言祭禮如郊特牲祭法祭義祭綂是
 也或錯存經禮如投壺是也或獨詳變禮如檀弓曾子
 問是也或記聖王之制如王制月令文王世子玉藻
 是也或記聖賢之言如禮運禮器經解哀公問仲尼
 燕居孔子閒居坊記表記緇衣儒行是也雖考其言
 辭間出附會詳其意義時自牴牾然聖賢餘緒頼以
 不墜脩已治人之方藉以有傳學者能取其純而去
 其謬得其大意而忘其小疵則全書所載皆格致誠
[145-2b]
 正脩齊治平之矩矣乾行用是取凡經史諸儒議論
 之有及於記者采緝而載編之其或義理未安不敢
 妄為之説參互考訂為書凡若干萬言以俟就正四
 方有道之士雖未敢謂於先王制作精微之義有所
 發明然竊慕乎先儒考究之心而平生精力盡在此
 書庶幾其免於記誦詞章之陋以不負聖朝建學明
 經之意云
 黄虞稷曰乾行字玊巖福寜州人嘉靖癸未進士官
[145-3a]
 四川重慶知府讀小戴記有所得則錄其端故曰日
 錄初僅三十三卷此更定本也
陳氏襃/禮記正䝉
   未見
 薛應旂序曰禮記一書説者雖謂戴聖所集本儀禮
 之傳然而三千三百之儀綱目具舉究而論之是書
 之作多出自孔氏之門七十二子共撰所聞或錄舊
 禮之儀或錄變禮所由編而錄之以為記故漢唐以
[145-3b]
 降代有表章迨明興學校立官科目取士其於是禮
 尤致重焉御史陳公某自為諸生時即研窮是經博
 取約會究其指歸繼又集海内名賢相與反覆是正
 積以嵗月遂盈卷冊據經合傳不事鑿説誠有得於
 禮者也既出按江右乃命某挍對刋示學校題曰正
 蒙謂可以訓䝉士示不自任也
 徐階序略曰侍御騮山陳先生刻禮記正䝉成階讀
 而歎曰嗚呼先王沒而三物之教廢士能通經即衆
[145-4a]
 以為賢而舎實獵華誦言忘味其有得於聖人之道
 盖淺降及近世於聖人之書且猶不能盡讀拘拘焉各
 專其經以自安於蔽陋而又溺於偷惰之習惑於𤣥
 虚之論併其所謂專經者亦復不能究知其㫖盖凡
 三變而去盛世之學益逺矣是書析義精引類詳祛
 羣疑而一折衷之以聖人之論自昔言禮未有能先
 之者乃其志則欲學者通其辭因以踐其實舉凡修
 已治人範世軌物之具口誦而身體之達之五經皆
[145-4b]
 然將以使聖人之德行文章炳然見於世也先生之
 謀道於是乎勤矣是書初名淺説後乃更正蒙
何氏維柏/禮經辨
   未見
呉氏性/讀禮備忘
  二卷
   未見
 徐文貞公志墓曰公諱性字定甫宜興人嘉靖乙未
[145-5a]
 進士歴官尚寳司丞
陳氏言/禮疑
   未見
 言自序曰昔仲晦朱氏以儀禮為經禮記為傳而編
 類之幼清呉氏此類詮次猶或惜其紊亂前人禮之
 難言如此余何人哉敢以言禮雖然二君子崇禮經
 而附戴記余也緣戴記以覈禮經僣不自揆上下於
 三禮之異同參伍於二戴之純駁不敢妄為紛更惟
[145-5b]
 經自為經記自為記而於陳氏所註有可紛繫者有
 可互發者取裁於程朱博采於鄭孔旁研曲證救偏
 補遺數年以來分條屬草創曰禮疑他日就緒不妨
 為陳氏一忠臣已爾
濮陽氏淶/禮記貞義
   佚
 李鎧曰濮陽淶字致樂廣德州人嘉靖丁酉舉人官
 南昌府通判
[145-6a]
聞人氏德潤/禮記要㫖補
  十六卷
   存
 吕本序曰余友聞人越望氏舉進士列銜翰林居禁
 近竟以遭讒搆外補越望氏於學無所不闚而尤邃
 於三禮余在京師每過之則見其鍵關下帷以著述
 為事以經術自任不與俗相為依阿越望氏歿而所
 著禮記要㫖出為四方學者繕寫傳誦呉子昆泉學
[145-6b]
 於越望氏為入室弟子慮師説之久而訛也乃命工
 以廣其傳因識其端萬厯丙子十月
 李鎧曰餘姚人嘉靖戊戌進士
汪氏鏜/禮記資記
  十八卷
   未見
 李鄴嗣曰汪公鏜字振宗嘉靖丁未進士改庻吉士授
 編修遷諭德歴祭酒陞南京工部侍郎進禮部尚書
[145-7a]
 兼翰林學士
閻氏繩芳/禮經通㫖
   佚
 祁縣志閻繩芳字世武嘉靖丁未進士
丘氏橓/禮記摘訓
  十卷
   存
 劉應節志墓曰公諱橓字懋實别號月林夀光人嘉
[145-7b]
 靖庚戌進士累官南京吏部尚書贈太子少保謚簡
 肅所著四書禮記摘訓皆精絶足以翼經而傳後
 陸元輔曰其書本為帖括而作有金學曾劉應節兩
 序
徐氏師曾/禮記集注
  三十卷
   存
 師曾自序曰今之禮記戴聖馬融之所定也後儒謂
[145-8a]
 儀禮為經禮記為傳似矣然儀禮為周禮而作則此
 書盖二禮之傳不獨傳儀禮也顧其間或出後儒之
 附會不免有倍戻者存讀者但當闕其疑刋其謬由
 此書以達二禮豁如矣然非通其文義終莫能入此
 注疏所以不可廢也鄭氏而下亡慮五十餘家舛譌
 雖多切當時有是在擇之而已宋有陳可大氏集諸
 説之大成為世所宗厥功不細惜其取舎失衷章句
 錯雜殊不滿乎識者之意曾潜心三十餘年輙不自
[145-8b]
 量稍為刪改參以愚得命曰集注使讀者通暢大㫖
 而因以求先王象天地制禮樂之心或未必無少助
 也
 黄虞稷曰徐氏集注刪改陳澔集説而叅以自得多
 所發明
戈氏九疇/禮記要㫖
  十六卷
   存
[145-9a]
 李鎧曰雨泉戈氏九疇錦衣衛嘉靖乙未進士
李氏文纉/禮記庭説
   未見
 黄虞稷曰文纉南安人嘉靖辛酉舉人官岷府長史
李氏天植/王氏圻/古氏之賢/禮記裒言
  十六卷
   存
 鄭明曰天植廣德州人隆慶辛未進士圻上海人之
[145-9b]
 賢梁山人俱嘉靖乙丑進士三君同官於楚又聘教
 諭廖自伸等諸生葉維禎等合輯此書然苐為舉子
 塲屋揣摩計其於經義初無大發明也
黄氏洪憲/讀禮日抄
   未見
章氏潢/禮記劄言
   未見
姚氏舜牧/禮記疑問
[145-10a]
  十二卷
   存
 舜牧自序曰禮記自大學中庸外如禮運禮器樂記
 學記皆出於聖賢之口而他所載者類多繁文縟節
 似不可不一為刪正然而制度品節之詳聲容音律
 之奥具載於斯又未可遽為刪定也訓詁之功烏可
 已哉鄱陽陳氏澔集衆説以開羣䝉其綜覈之勤亦
 既勞矣乃所裒集其中有大謬不然者亦混存而不
[145-10b]
 削此何以解也余向讀是書有疑思問而尚未悉也
 加以數年搜求考正凡出聖賢之口者務探其所從
 来以究其所歸宿而出於諸儒之記述為世所必用
 者亦深求其義以為叅訂之資其間訓詁家附會穿
 鑿紕謬其説以誤傳於世者必為刪之正之必求其
 至當而後已使禮樂二書昭然為經於天下與大學
 中庸並垂不朽云
馮氏子咸/讀禮抄
[145-11a]
   未見
 李澂中曰子咸字受甫臨朐人萬厯癸酉舉人再試
 不第退隱冶原之上自號本軒卒友人私謚曰貞靜
 先生
馬氏翰如/禮記中説
   未見
 黄虞稷曰翰如字抒之陳留人萬厯甲戌進士歴官
 山西按察副使
[145-11b]
汪氏應蛟/禮略
   未見
鄒氏元標/禮記正義
  六卷
   未見
沈氏一中/禮記課兒述注
  十八卷
   存
[145-12a]
 黄居中序曰禮古經五十六篇獻自孔安國今存者
 四十九篇耳或云禮雜而多端儀禮經而禮記傳也
 故記而不經然諸儒述經並易書詩春秋而五加周
 禮而六加孝經而七或去孝經加儀禮語孟而九或
 合孝經四子加爾雅而十三皆後人意為詮次非尼
 父初㫖也注禮者漢有鄭𤣥梁有皇侃北齊有熊安
 生今鄭注雖傳不列於學官朝家用以程士者則主
 陳可大氏説而語多牽合蹖駁不倫讀者病焉近代
[145-12b]
 學禮諸家惟黄氏日抄丘氏摘訓姚氏疑問能破拘
 攣而伸其臆解然黄所詳者禮數或疵其博而寡要
 丘姚逞無師之智謬誤亦不少若夫集注則松陵徐
 氏永嘉張氏補注則雲間王氏刪注則江都閻氏纂
 注則丹陽湯氏或衷舊聞或添新得而擇不精語不
 詳瑕瑜相參得失半焉固未有如沈大若先生之述
 注言約而義該意盡而文核有漢人之訓詁無其支
 有宋人之理解無其鑿懸之國門頒諸學官誰曰不
[145-13a]
 可
 陸元輔曰一中鄞縣人大學士一貫從弟萬厯庚辰
 進士官至貴州布政使
徐氏即登/禮記説
  二卷
   未見
王氏荁/禮記纂注
  四卷
[145-13b]
   存
 王治皥曰荁字少廣慈谿人萬厯癸未進士改庶吉
 士授翰林院編修
郝氏敬/禮記通解
  二十二卷
   存
方氏大鎮/禮説
   未見
[145-14a]
楊氏維相/禮記管見
   未見
余氏心純/禮經搜義
  二十八卷
   存
 黄洪憲序曰予在講幄時上命徹貞觀政要而講禮
 經因與二三學士訂諸家説譔次講義而訓詁浩繁
 紛挐難决獨近世姑蘇徐伯魯氏集注字訓句釋博
[145-14b]
 洽而精核説者謂其可列學官肄太常也逮予請告
 歸里楚黄葵明余公來宰武塘得閲其所謂禮經搜
 義大都為制舉作故不屑屑於字訓句釋諸篇有缺
 而不錄者有略而不盡錄者至於郊社宗廟以和神
 人朝覲聘問射燕享以善交際慎終追逺以伸孝敬
 宫室車騎玉帛冠裳鼎爵以别噐用選俊造進以興
 賢能庠序膠學以育英才絃誦羽籥以修齒胄先王
 之制所為取法乎天地觀變於隂陽效順於四時五
[145-15a]
 行秩叙乎三綱五常者靡不掲其要而明其義大槩
 伯魯之集注詳於訓故故浩涆而不為繁公之搜義
 主於會要故檢括而不為略均之有功於禮經者也
 顧湄曰心純宇葵明黄岡人萬厯壬辰進士授懐寜
 知縣再補嘉善知縣卒
曹氏學佺/禮記明訓
  二十七卷
   未見
[145-15b]
靳氏於中/禮記翼宗錄
  五卷
   未見
 黄虞稷曰於中字習魯尉氏人萬厯戊戌進士歴官
 南京刑部尚書
徐氏鑒/禮經内解
   未見
 黄虞稷曰豐城人萬厯戊戌進士官太僕寺卿
[145-16a]
劉氏宗周/禮經考次
  正集十四卷分集四卷
   存
 宗周自序曰秦火之餘六經半出灰燼而三禮之殘
 闕尤甚周禮儀禮古今異宜並置不講至二戴所傳
 諸記本不出自一人真贋混雜種種錯簡尤難位置
 後人以小戴文頗近古獨立學官傳之至今然欲遂
 廢大戴而不錄亦非通論也夏小正丹書蔚然彝鼎
[145-16b]
 實三禮之冠冕曾子十篇所謂參也竟以魯得之端
 在於斯槩而與諸篇同擲可惜也宋儒朱子慨然悼
 三禮之淪亡無以見先王治天下之大經大法乃始
 表章周禮為周公身致太平之具已而又葺儀禮欲
 以戴記為之傳而合之以通行於世顧猶苦於二書
 之時有異同其論莫歸於一需至晚年始有儀禮經
 傳通解之編與原㫖不無少異而讀者終不無牽合
 附會之疑於是元儒呉草廬氏復輯為三禮考注及
[145-17a]
 禮經纂言等書其在二禮較朱子頗為完整惟戴記
 不無遺憾而至所謂纂言者割裂尤甚卒無補於朱子
 之萬一禮家遂為千古疑案矣宗周蚤年發憤讀書
 嘗次第六經之業至戴記輙不能章句因而有慨於
 朱子之説妄事編摩旋亦罷廢間嘗表章曾子十篇
 及學記小學諸記合之大學為學較全書而所遺於
 戴記者已少駢枝之物矣顧欲遂進而傳儀禮亦弗
 可得也今年夏抱疴家園會門人餘杭鮑濱以讀禮
[145-17b]
 之暇顧余問學偶出通解考注等書以質異同而余
 乃恍然有會於心因取二戴與濱重加考訂往復數
 四已乃喟然而嘆曰禮在是矣禮在是矣儀禮者周
 公所以佐周禮致太平之書而禮記者孔子所以學
 周禮及夏殷之禮進退古今垂憲萬世之書也盖先
 王之禮至周大備矣而猶必折衷於孔子而後定故
 其居恒與門弟子雅言一則曰吾從周一則曰子善
 殷又曰虞夏之道寡怨於民&KR0907周之道不勝其弊至
[145-18a]
 他日以告之顔子亦曰行夏之時乗殷之輅服周之
 冕樂則韶舞則孔子門墻豈斤斤為儀禮作注脚乎
 惜也微言大義薄蝕於記者之口旣盡取孔子之言
 而私之又時時假托孔子以見瑕至或淪而為黄老
 降而為雜覇而雅言之教竟不傳於後世矣幸而有
 家語一書頗存原委以叅戴氏之説真如珠玊之混
 泥沙而文繡錯之以麻枲敗絮也宗周因稍稍取而
 詮次之合大小戴正集一十四卷卷若干篇分集四
[145-18b]
 卷卷若干篇每篇表章孔子之言錄為正經而其後
 乃附以記者之説各從其類先後次第頗存條貫又
 於其間錯者正之訛者衍之間有缺者以家語補之
 昔也戴氏一家書今盡取而還之孔子進而與易詩
 書春秋並垂不朽其在斯乎因尊之曰禮經而僣附
 其義曰考次云大都孔子之言禮也急於本而緩於
 末先其近者小者而後及逺者大者是故可以範圍
 二禮亦可以羽翼二禮中庸所稱考三王而不謬建
[145-19a]
 天地而不悖質鬼神而無疑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
 非我夫子其孰與於斯嗚呼至哉宗周愧於前人無
 能為役姑因卒業之後附塵一得之愚不免或失之
 主張太過重傷古述者心則僣妄之誅誠有俟於後
 之君子云旹崇禎己夘十月旦
    按蕺山先生禮經考次有正集有分集起草
    於崇禎己夘夏後先生殉節其子汋伯繩抱
    其遺書手自編挍秘不示客近先生之孫茂
[145-19b]
    林子本取草藳討論之删其衍者補其闕者
    正其錯出者定正集為十四卷夏小正附以
    月令第一其次丹書附以王制又次禮運禮
    噐又次樂記又次哀公問仲尼燕居孔子閒
    居又次坊記表記又次祭法祭義又次祭綂
    大傳又次喪大記喪服小記又次雜記又次
    曾子問檀弓又次奔喪問喪間傳三年問喪
    服四制又次深衣投壺冠義昏義又次鄊飲酒
[145-20a]
    義射義燕義聘義分集四卷首曲禮上下篇次
    少儀内則又次玊藻而以文王世子學記終
    焉可謂善繼先生之志矣惟是先生自序稱
    大戴記曾子十篇所謂參也以魯得之端在
    於斯又世儒廢大戴記不錄先生謂非通論
    竊疑曾子十篇之書似當悉為編入者也
樊氏良樞/禮測
  二卷
[145-20b]
   存
秦氏繼宗/禮記疏意
  三十卷
   未見
 李鎧曰繼宗號西汀蘄水人萬厯庚戌進士官南京
 戶部郎中
陳氏有元/禮記約述
  八卷
[145-21a]
   存
 髙兆曰陳有元字長人侯官人萬厯壬子舉人清逺
 知縣
朱氏道行/禮記集思通
   未見
朱氏泰禎/禮記意評
  四卷
   存
[145-21b]
 徐盛全曰朱泰禎字道子海鹽人萬厯丙辰進士官
 監察御史其書有陳正斆序
 
 
 
 
 
 經義考卷一百四十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