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2n0011 經義考-清-朱彝尊 (master)


[199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經義考卷一百九十九
          翰林院檢討朱彞尊撰
   春秋三十二/
汪氏克寛/春秋胡傳附錄纂疏
  三十卷
   存
 虞集序曰昔之傳春秋者有五家而鄒夾先亡學春
[199-1b]
 秋者據左氏以記事以觀聖筆之所斷而或議其浮
 華與經意遠者多矣是以公穀據經以立義專門之
 家是以尚焉唐啖趙師友之間始知求聖人之意於
 聖人手筆之書宋之大儒以爲可與三傳兼治者明
 其能專求於經也然傳亡存者惟纂例等書意其傳
 之所發明無出於所存之書者清江劉氏權衡三傳
 得之爲多而其所爲傳用意奥深非博洽於典禮舊
 文者不足以盡明之是以知者鮮矣蓋嘗竊求於先
[199-2a]
 儒之言以爲直書其事而其義自見斯言也學春秋
 者始有以求聖人之意而無傅㑹糾纒之失矣程叔
 子所謂時措之宜爲難知者始可以求其端焉胡文
 定公之學實本於程氏然其生也當宋人南渡之時
 奸佞用事大義不立苟存偏安智勇扼腕内修之未
 備外攘之無策君臣父子之間君子思有以正其本
 焉胡氏作傳之意大抵本法於此蓋其學問之有源
 是以義理貫串而辭旨無不通類例無不合想其發
[199-2b]
 憤忘食知天下之事必可以有爲聖人之道必可以
 有立上以感發人君天職之所當行下以啓天下人
 心之所久蔽區區之志庶幾夫子處定哀之間者乎
 東南之人賴有此書雖不能盡如其志誦其言而凜
 然猶百十年至其國亡志士仁人之可書未必不出
 於此也然其爲學博極羣書文義之所引不察者多
 矣國家設進士科以取人治春秋者三傳之外獨以
 胡氏爲説豈非以三綱九法赫然具見於其書者乎
[199-3a]
 而治舉子業者掇拾緒餘以應有司之格既無以得
 據事直書之旨又無以得命德討罪之嚴無以答聖
 朝取士明經之意新安汪克寛德輔以是經舉於浙
 省其歸養也能以胡氏之説考其援引之所自出原
 類例之始發而盡究其終謂之胡氏傳纂疏其同郡
 同氏前進士澤民叔志父詳叙之夫讀一家之書則
 必盡一家之意所以爲善學也推傳以達乎經因賢
 者之言以盡聖人之志則吾於德輔猶有望也
[199-3b]
 汪澤民序曰仲尼假魯史寓王法春秋之義立矣然
 聖人之志有非賢者所能盡知是以三家之傳有時
 而戾夫二百四十二年行事亦多矣非聖人從而筆
 削則綱常之道或幾乎熄託之空言可乎游夏深知
 夫子之志而未嘗措一辭孟子發明宗旨辭簡而要
 左氏考事雖精闇於大義公穀疎於考事義則甚精
 胡氏摭三家之長而斷之以理漢唐諸儒奥論蓋深
 有取間若有未底於盡善者豈猶俟於後之人與吾
[199-4a]
 宗德輔年妙而志强學優而識敏潛心經傳嘗名薦
 書於是徧取諸説之可以發明胡氏者疏以成編觀
 其取舎之嚴根究之極亦精於治經者歟予嘗病世
 之學者勦塵腐矜新竒竊附於作者之列奚可哉德
 輔學有原委而纂集之志欲羽翼乎經傳可尚也
 克寛自序曰謹按春秋傳注無慮數十百家至於程
 子始求天理於遺經作傳以明聖人之志俾大義炳
 如日星微辭奥旨瞭然若眎諸掌胡文定公又推廣
[199-4b]
 程子之説著書十餘萬言然後聖人存天理遏人欲
 之本意遂昭焯於後世愚嘗佩服過庭之訓自幼誦
 習至治壬戌從先師可堂呉先生受業於浮梁之學
 宫朝夕玩繹若有得焉顧每自病謏見寡聞而於類
 例之始終證據之本末莫能融貫而旁通之乃元統
 甲戌教授郡齋講劘之暇因閲諸家傳注採摭精語
 疏於其下日積月羡㑹萃成編非敢以示同志蓋以
 私備遺忘云爾至元丁丑嘗求訂定於宗公叔志先
[199-5a]
 生以爲足以羽翼乎經傳畀之序引明年值鬱攸之
 變斷簡煨燼漫不復存越三年辛巳搜輯舊聞往正
 是於邵庵虞先生頗加奬勵并題卷端克寛自揆淺
 陋奚敢管窺聖經賢傳之萬一然詳註諸國紀年諡
 號而可究事實之悉備列經文同異而可求聖筆之
 真益以諸家之説而裨胡氏之闕遺附以辨疑權衡
 而知三傳之得失庶幾初學者得之不待徧考羣書
 而辭義燦然亦不爲無助也
[199-5b]
 呉國英序曰國英曩從環谷先生受讀春秋於郡齋
 先生手編胡氏傳纂疏雖一以胡氏爲主而凡三傳
 註疏之要語暨諸儒傳注之精義悉附著之且胡傳
 博極羣經子史非博洽者不能知其援據之所自與
 音讀之所當先生詳究精考一一附注於是讀是經
 者不惟足以知胡氏作傳之意而且溯流尋源亦可
 識聖人作經之大旨矣書甫成編國英宦遊四方越
 十五年始暏同志鈔謄善本而建安劉君叔簡將鋟
[199-6a]
 諸梓以廣其傳則不惟諸生獲春秋經學之階梯而
 凡學者開卷之餘不待旁通遠證事義咸在是則先
 生纂疏之述有功於遺經而有助於後學豈曰小補
 之哉
 楊士竒曰春秋胡傳纂疏三十卷元新安汪克寛輯
 蓋左氏公穀之外漢以下儒者説春秋甚多惟伊川
 程子爲得聖人之旨惟胡文定公實傳程子之學朱
 子曰文定春秋明天理正人心體用該貫有剛大正
[199-6b]
 直之氣故近世治春秋者兼主左氏公穀文定四家
 三傳舊有注疏此書專主胡傳云
 陳霆曰環谷汪氏專門春秋之學所著有春秋纂疏
 左傳分紀等書然其説春秋頗亦可議魯君卜郊其
 言曰考之春秋宣成定哀之改卜牛皆在春正月僖
 之卜在四月則是魯之郊止於祈穀而非大報之禮
 亦明矣愚按郊祀之禮冬至爲大報天孟春爲祈穀
 春秋用周正先儒具有成説今考之經傳所紀顯然
[199-7a]
 可證春秋之正月夏之十一月也其四月乃夏之二
 月也以是而論則宣成定哀之郊正爲冬至之報天
 而僖之用四月乃爲入春而祈穀借曰春秋行夏之
 時謂正月四月之郊爲祈穀似也然魯獨有祈而無
 報於理安乎是雖苟欲爲魯避大報之僭然爲説窒
 碍矣桓十四年八月乙亥嘗其説曰嘗以物成而薦
 新周之八月乃夏之六月物未大成嘗非時也至論
 桓八年春夏二烝則謂春秋常祭不書書必有譏如
[199-7b]
 桓公八年春夏兩以烝書者譏其不時而且黷如桓
 十四年嘗本得時矣然因御廩災越四日乙亥而嘗
 譏以災餘而祭爲不敬也夫桓一嘗也既以爲非時
 郊之正月四月則認爲夏時嘗之八月又目爲周正
 跡其先後不自悖矣乎然則雖以自信吾未見其可
 也
春秋諸傳提要
   佚
[199-8a]
左傳分紀
   佚
春秋作義要決
  一卷
   未見
梁氏寅/春秋攷義
  十卷
   未見
[199-8b]
 寅自述曰於讀春秋也病傳之言異求襃貶或過乃
 因朱子之言惟論事之得失謂之春秋攷義
戴氏良/春秋三傳纂𤣥志作春秋/經傳考
  三十二卷
   未見
 趙友同作志曰先生諱良字叔能其先杜陵遷婺之
 浦江爲月泉書院山長至正辛丑以薦擢淮南江北
 等處行中書省儒學提舉洪武壬戌以禮幣徵至京
[199-9a]
 師召見留㑹同館上欲用先生以老病固辭頗忤旨
 待罪久之卒於寓舎有春秋經傳考三十二卷藏於
 家
 良自序曰錯薪刈楚披沙揀金微事尚然而況於學
 乎況於聖人之經有所蕪没於傳注者乎然則春秋
 之文昭揭千古學士大夫往往童而習之白首不知
 其統緒之㑹歸者無他亦惟傳家之言有以混淆其
 間故耳嗚呼春秋辭尚簡嚴游夏之徒已不能贊以
[199-9b]
 一辭而吾聖人之微言奥旨果有待於支離繁碎而
 後見耶傳春秋者有三曰左氏公羊氏榖梁氏然公
 穀主釋經左氏主載事能令百代之下頗見本末而
 因以求意者左氏之功爲多然而義例宗旨交出於
 筮祝卜夢之間讜言善訓不多於委巷浮戲之語而
 公穀之説又復互相彈射不可强通遂令經意分裂
 而學者迷宗也良自蚤歲受讀即嘗有病於斯尋繹
 之次因取三家之言稍加裁剪以掇其要疏之經文
[199-10a]
 之下其於一事之傳首尾異處者既得以類而從而
 文意俱異各有可存者亦皆並立其語然後隨文覩
 義若網在綱雖行有刊句句有刊字非復本文之舊
 方之刈楚㨂金之細不又有間乎雖然亦將藏之篋
 笥以自備遺忘而已若夫優柔厭飫自博而反約則
 三君子之成書在也予亦安敢有所取舎其間以爲
 是經之蠧哉
劉氏永之/春秋本旨
[199-10b]
   佚
 永之自述曰春秋時列國之史亦莫不有人焉其立
 辭也亦莫不有法焉趙穿之弑逆也而書曰趙盾弑
 其君則晉史之良也崔杼之弑逆也太史死者三人
 而卒書曰崔杼弑其君則齊史之良也之二國者有
 二良焉而況於魯有周公之遺制爲秉禮之臣者乎
 是故法之謹嚴莫過於魯史其屬辭比事可以爲訓
 莫過於魯史其當世之治亂盛衰可以上接乎詩書
[199-11a]
 之迹莫過於魯史是以聖人有取焉謹錄而傳焉以
 寓其傷周之志焉其知者曰是不得已焉耳其不知
 者曰是匹夫也而暴其君大夫之惡於天下後世故
 曰知我者在是罪我者在是亦聖人之謙詞云耳夫
 豈曰改周制寓王法而託二百四十二年南面之權
 之謂哉大較説春秋者其失有三尊經之過也信傳
 之篤也不以詩書視春秋也其尊之也過則曰聖人
 之作也其信之也篤則曰其必有所受也其視之異
[199-11b]
 乎詩書也則曰此見諸行事也此刑書也夫以爲聖
 人之作而傳者有所受則宜其求之益詳而傅合之
 益鑿也以爲見諸行事以爲刑書則宜其言之益刻
 而鍜錬之益深也已以爲美則强求諸辭此予也此
 奪也聖人之微辭也或曰聖人之變文也一説弗通
 焉又爲一説以䕶之一論少窒焉又爲一論以飾之
 使聖人者若後世之法吏深文而巧詆蔑乎寛厚之
 意此其失非細故也今僕之愚曰其文則魯史其義
[199-12a]
 則彰善而癉惡冀述而傳於後則以删詩定書贊易
 同其狂僭而其爲傳也則直釋其義其善者曰如是
 而善其惡者曰如是而惡無襃譏予奪之説其區别
 凡例則主程子其綱領大意則主朱子其三傳則主
 左氏以杜預説而時覈其繆妄其諸家則無適主取
 其合者去其弗合者如是而已
 邵遠平曰清江劉永之仲修治春秋學洪武中以戍
 卒其與梁孟敬講春秋一書可謂持平之論
[199-12b]
朱氏右/春秋傳類編
   佚
 右自序曰愚讀春秋三傳國語愛其文煥然有倫理
 該而事核秦漢以下無加焉因采摭其尤粹者得若
 干卷題曰春秋傳類編而爲之序曰圖書出而人文
 宣光嶽分而人材降是人材者人文之所寄也孔子
 曰天之未喪斯文也區人其如予何其亦謂是也夫
 自周室既東聖賢道否孔孟之教不行於天下春秋
[199-13a]
 戰國之際功利日興權謀是尚固不足以上窺天人
 之奥而布其致君澤民之心矣幸而天理不泯斯文
 未墜經生學士器識卓絶不無人焉求其能輔翼聖
 經垂刑世範者愚於左氏公羊穀梁氏而深有望也
 雖然三傳國語之文不能無辨左氏則無間然矣國
 語之書前輩亦未定爲何人詳其詞氣要非左氏之
 筆蓋亦倣左氏而自爲一家者世以爲春秋外傳得
 無意乎公羊穀梁爲經而作典禮詳實詞旨簡嚴有
[199-13b]
 非他能言之士可及也愚試評之譬之良工之繪水
 與木也藝有專精則所就有深淺然自心巧發之則
 各得其一端之妙左氏之文煥然有章小大成紋猶
 水之波瀾也蘖蘤敷腴英華暢發猶木之滋榮也公
 穀之文源委有自派脈分明猶水之淵泉也根據得
 實柯條森挺猶木之支榦也要之繪者雖意匠所得
 不同然其心術之微神巧之妙變化無窮皆工之良
 而無迹之可指也若國語則未免有迹矣既未足以
[199-14a]
 翼春秋之經不過戰國間能言之士太史公頗采其
 説因附於編俾學者知作文立言之有法也語云文
 勝質則史是編也亦史氏之宗匠文章之筌蹄歟
 謝鐸曰春秋類編朱右著今亡
徐氏尊生/春秋論
  一卷
   未見
 嚴州府志徐尊生字大年淳安人洪武初召議禮與
[199-14b]
 修元史日厯授以官辭後爲翰林應奉
王氏㢘/春秋左氏鈎𤣥
   未見
張氏宣/春秋胡氏傳標注
   未見
 黄虞稷曰宣字藻仲江陰人其書明初與四書㸃本
 並刊於江陰縣學
胡氏翰/春秋集義
[199-15a]
   佚
 陸元輔曰仲申及登許文㦤公之門其文見稱於黄
 文獻栁文肅有勸之仕者輒辭避地南闕/山中著書
 自樂髙皇聘授衢州教授尋纂修元史賜白金文綺
 以歸著有春秋集義
熊氏釗/春秋啓鑰
   佚
 黄虞稷曰釗字伯昭進賢人領元鄉薦洪武中薦入
[199-15b]
 挍書㑹同館
滕氏克恭/春秋要旨
   佚
 開封府志滕克恭字安卿祥符人登元進士第累官
 集賢館學士洪武初兩聘爲河南鄉試考官壽百餘
 歲
王氏受益/春秋集説
   佚
[199-16a]
 王鈍志墓曰先生諱受益字子謙紹興山陰人受春
 秋於楊先生澄源元至正壬寅中浙江鄉試省臣版
 授仁和縣學教諭病春秋傳註多而局於事例聖人
 作經之旨因以不明乃取汪克寛纂疏李廉㑹通程
 端學本義三書折衷其是非務在明經不爲科舉道
 地名之曰春秋集説凡五十餘萬言復病其言之多
 而學者不能悉記欲定從簡未竟故不及行於世洪
 武八年舉本縣學教諭厯冀滁陜三州學正官止國
[199-16b]
 子助教
傅氏藻/等春秋本末
  三十卷
   存
 實錄洪武十一年五月癸酉命東閣文學傅藻等編
 纂春秋本末閏月乙酉書成上以春秋本諸魯史而
 列國之事錯見間出欲究其終始則艱於考索乃命
 藻等纂録分列國而類聚之附以左氏傳首周王之
[199-17a]
 世以尊正統次魯公之年以仍舊文事之終始秩然
 有序賜名曰春秋本末
 宋濂序曰洪武十一年夏五月皇太子御文華殿命
 侍臣講讀春秋左氏傳既而曰諸國之事雜見於二
 百四十二年之中其本末未易見曷若取春秋分記
 而類入之分記睂人程公説所述有年表世譜名譜
 世本附錄等類頗失之繁但依世本次第成書先周
 尊天王也次魯内望國也次齊晉主盟中夏故列之
[199-17b]
 魯後而齊復後於晉以晉於周魯爲親其霸視齊爲
 長也自齊而下次宋衛蔡陳地醜德齊而宋以公爵
 列於三國之首衛蔡陳之爵皆侯也鄭曹燕秦皆伯
 也陳秦獨後異姓也若楚若呉若越以僭號見抑於
 春秋並居其後而小國戎狄附焉於是文學臣傅藻
 等承命纂輯編年一主乎魯雖曰無事一年各具四
 時諸國依前次序各繫以事其有一事再見及三見
 者通繫於主霸者之下若重複者則削之訓詁以杜
[199-18a]
 預爲之主凡例所及一一取旨而後定繕寫爲三十
 卷自春和門投進皇上聞而嘉之賜名曰春秋本末
 勅内官刊梓禁中以傳示四方臣濂聞諸師云五經
 之有春秋猶法律之有斷例也法律則用刑禁暴以
 爲之範防斷例則斟酌物情是非而定罪之重輕也
 是故古之君臣無不習乎春秋使君而知春秋方能
 盡代天理物之道使臣而知春秋方能盡事君如事
 天之誠天衷以之而昭民彝以之而正何莫非春秋
[199-18b]
 之教也然其書法實嚴必當曲暢以觀其同參互以
 察其變所謂屬辭比事者始可言也不然如渉彼大
 海渺無津涯豈一蠡之可測哉敬惟皇太子殿下潛
 心聖學其於六經之文循環讀之而尤惓惓於春秋
 今命宫臣纂輯成書一覽之頃其本末瞭然斯殆以
 人文化成天下也歟皇上以大舜之資善與人同亟
 命流布於四海是心也天地之心也臣幸生盛時遭
 逢兩宫之聖不勝慶忭之至輒忘疏賤著其述作大
[199-19a]
 意於篇首其挍正無訛者翰林典籍臣劉仲質國子
 助教臣儲惟德正書入梓者中書舎人臣朱孟辨臣
 宋璲臣桂慎鑄印局副使臣詹希元云
 楊士竒曰春秋仲尼因魯史之舊筆削之以著法戒
 春秋本末我太祖髙皇帝命儒臣因仲尼之舊彚萃
 之以便覽觀義例甚精皆聖制也刻板在太學余家
 所藏二十冊得於廬陵晏彦文
髙氏允憲/楊氏磐/春秋書法大旨
[199-19b]
  一卷
   未見
 張萱曰洪武中國子博士髙允憲助教楊磐奉旨編
 修因聖經以考三傳依啖趙纂例分類刪繁節要凡
 二十三則
劉氏基/春秋明經
  四卷
   佚
[199-20a]
 錢陸燦曰基字伯溫青田人元至順癸酉明經登進
 士第累仕皆投劾去太祖定婺州規取處州石抹宜
 孫總制處州爲其院經厯宜孫敗走歸青田山中孫
 炎奉上命鈎致之乃詣金陵後以佐命功官至御史
 中丞封誠意伯正德中追諡文成
張氏以寜/春秋胡傳辨疑或作/論斷
  三卷
   佚
[199-20b]
 錢陸燦曰以寧少以春秋登第作春秋胡氏傳辨疑
 最爲辨博而春王正月考未就洪武二年夏卒業於
 安南之寓館書成逾月而卒
楊氏昇/春秋正義
   佚
 楊士竒志墓曰杭有君子曰楊孟潛諱昇洪武丙子
 以春秋選鄉試明年㑹試中副榜授教諭星子縣陞
 邵武府學教授調徽州以子寧貴累贈至嘉議大夫
[199-21a]
 刑部右侍郎
李氏衡/春秋集説
  萬厯重編内閣書目三冊
   未見
 江西通志李衡字元成崇仁人洪武初本學訓導
 張萱曰洪武中臨川李衡著其説宗呉艸廬參以李
 廉㑹通汪德輔纂疏凡五十餘家
包氏文舉/春秋微意發端
[199-21b]
   佚
 括蒼彚紀文舉字仕登松陽人洪武中聘授國子助
 教厯齊府長史
石氏光霽/春秋書法鈎𤣥
  四卷
   存
 光霽發凡云是編書法大抵分屬五禮蓋以春秋一
 經往往因失禮而書以示襃貶出乎禮則入乎春秋
[199-22a]
 也五禮括未盡者别爲雜書法以冠乎首餘則皆以
 吉凶軍賓嘉别其類庶幾屬辭比事是非易知也猶
 慮初學未悉五禮條目復載周禮經注使知其槩云
 亡名子序曰春秋魯史之名也寓襃貶於筆削則聖
 人也鳳不至圖不出聖人知其道終不行於當時以
 誅賞之大權託之魯史立萬世之常經其慮遠其志
 深而旨則微矣今去聖人遠矣自丘明而下傳者衆
 矣傳者衆則見有是非言有得失而筆削之旨益晦
[199-22b]
 矣此鈎𤣥之所以作也鈎𤣥者石氏仲濂之所輯也
 仲濂以啖氏趙氏之纂例詳於經而於傳意則或略
 以纂疏㑹通之書備於傳而於屬辭比事之意或未
 盡乃損益其所未備者類書而朱書以紀其數復表
 程朱之格言或間附以己意以補其不足筆削之大
 旨可得矣記曰屬辭比事春秋之教者或事同而書
 不同或書同而事不同或因事直書或婉詞以見筆
 則筆削則削游夏不能贊一辭而出於聖筆也噫襃
[199-23a]
 貶豈聖人之私哉天下之公也欲萬世之下人皆知
 之則亂賊懼是春秋非魯史之舊文而皆寓乎聖人
 之筆削鈎𤣥又所以發筆削之遺旨使後之人易知
 者也仲濂之用功亦勤而志亦切矣予見其書成之
 不易故亟歎賞而述其纂輯之意於乎後世必有好
 之者矣
 黄虞稷曰光霽字仲濂泰州人張以寧弟子洪武十
 三年以薦爲國子監學正陞春秋博士
[199-23b]
張氏洪/春秋説約
  十二卷
   佚
瞿氏佑/春秋貫珠
   佚
 李騰鵬曰佑字宗吉錢塘人洪武中爲宜陽臨安儒
 學教諭遷國子助教擢周府長史致仕
金氏居敬/春秋五論
[199-24a]
   佚
 黄虞稷曰字元忠休寧人從朱升趙汸學凡二家著
 述多其挍正
張氏復/春秋中的
  一卷
   佚
 嚴州府志張復字明善淳安人司訓郡庠學者稱爲
 書隱先生
[199-24b]
方氏孝孺/春秋諸君子贊
  一卷
   存
 孝孺自序曰余取友於當世而未得則於古人乎求
 之讀春秋左氏傳得數十人心慕焉聖賢所稱較著
 者不敢論少戾乎聖賢之道者不敢取自石碏以下
 十有五人取其事贊其美以爲法云
    按正學先生所贊一十五人石碏季梁臧僖
[199-25a]
    伯公子友叔肸劉康公范文子子臧臧文仲
    祁奚魏絳孟獻子季札子皮子家羈
 
 
 
 
 
 
[199-25b]
 
 
 
 
 
 
 
 經義考卷一百九十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