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027-1a]
欽定四庫全書
經義考卷二十七
翰林院檢討朱彝尊撰
易二十六/
楊氏簡/慈湖易解
十卷
存
已易
[027-1b]
宋志一卷
存
易學啓蔽
未見
簡自序易觧曰夏后氏之易曰連山連山者以重艮
爲首商人之易曰歸藏歸藏者以重坤爲首周人之
易曰周易以重乾爲首周禮太卜之官曰其經卦皆
八其别皆六十有四其卦之重也久矣先儒謂文王
[027-2a]
重之非也孔子之時歸藏之易猶存故曰之宋而得
坤乾焉於戲至哉合三易而觀之而後八卦之妙大
易之用混然一貫之道昭昭於天下矣而諸儒言易
率以乾爲大坤次之震坎艮㢲離兌又次之噫嘻末
矣者易之
也
者易之
也其純
者名之曰
乾其純者名之曰坤其
雜者名之曰震坎艮
㢲離兑其實名易之異名初無夲末精粗大小之殊
也故孔子曰吾道一以貫之子思亦曰天地之道其
[027-2b]
爲物不貳八卦者易道之變也而六十四卦者又變
化中之變化也物有大小道無大小徳有優劣道無
優劣其心通者洞見天地人物盡在吾性量之中而
天地人物之變化皆吾性之變化尚何夲末精粗大
小之間雖説卦有父母六子之稱其道未嘗不一大
傳曰百姓日用而不知君子小人之所日用者亦一
也惟有知不知之分爾
趙彦悈已易後序曰先生挈古聖所指以詔學者遂
[027-3a]
成此書知有此書者衆好者鮮彦悈事先生舊矣頃
丞吉水邑士曽定逺篤信好學久藏此書一日携示
彦悈曰先生推明心量之大使人讀之萬理備具思
與朋友刋諸版俾彦悈書於後噫定逺其有得於先
生之言乎
曾熠已易後序曰楊先生已易曩先生宰樂平時嘗
加改訂熠得其夲因謁知丞趙公是正之鋟木以貽
同志或者猶謂先生復有所改近趙公爲轉致諸先
[027-3b]
生之前而先生不復加損則此爲定本矣夫六經論
語之書言天下之義偹矣迨孟氏興而復出性善養
氣之説自孟氏沒更秦歴漢以至於今前聖之意隠
然而未發者乃有横渠之西銘雖然西銘之意認天
地爲一家而已易一書悟天地爲一己其流行發見
精觕畢偹厥功益大學者誠能沉潜而反復之其於
一理渾然之中知其萬物森然莫不具在反諸吾身
覺其機之動而體驗推放之雖馴造聖賢之域可也
[027-4a]
胡一桂曰已易一卷只作一大篇自包羲氏一畫陽
一畫隂論起至八卦六十四卦爻辭大要謂易者已
也以易爲書不以易爲己不可也桐江詹阜民子南
刻之新安郡齋
舘閣續録簡字敬仲慶元府慈谿人乾道五年進士
及第嘉泰五年除著作郎為將作少監
宋史簡以寳謨閣學士太中大夫致仕所著有冠記
昏記喪禮家記家祭記釋菜禮記已易等書
[027-4b]
張雲章曰敬仲象山之髙第易傳不無了義然於中
正之道則戾矣己易大意以爲易者已也隂陽者已
之變化耳目者已之日月仁義禮知者已之四象惻
隠羞惡辭讓是非者已之八卦也推而衍之則六十
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皆在於我可謂易簡而不待外
求矣其書只作一大篇
王氏炎/讀易筆記
宋志八卷通考/九卷
[027-5a]
佚
易數稽疑
佚
炎自序筆記曰未有書契之初羲皇首畫八卦文字
生焉則易之有書由有畫也畫以數起數之用於占
者世雖未之能學至其本元河圖起於天一地二而
變於九六七八天一之畫竒其數以太陽之九地二
之畫耦其數以太隂之六蓍之用衍以少陽之七七
[027-5b]
卦之重定於少隂之八八此學易者所托也捨象則
理不著矣捨畫則象不明矣故三畫爲八卦六畫爲
六十四卦畫變則象異畫不變則象同象有體而理
無迹也有體則顯無迹則隠本隠以之顯聖人立象
之意也即顯以索隠學者觀象之方也文王猶懼後
人未能有見故發其凡於卦之彖周公又本文王之
㫖著其變於卦之爻爻彖之詞具而於象與理可以
見其端倪矣雖然聖人之經或言約而㫖博或語宻
[027-6a]
而義深讀者未必遽了非文王周公故隠而不發也
開其端於言之中而存其意於言之外欲學者深思
而自得之則象所藴蓄義味深長可玩而不可厭也
尼父生知之聖也而讀易韋編三絶且曰加我數年
則於易道彬彬矣十翼訓釋不憚辭費學者豈得易
言之哉秦焚古文字易以卜筮之書幸存此天地鬼
神之所䕶持以詔来世而自漢以来易道不明焦延
夀亰房孟喜之徒遁入於小數曲學無足深誚而鄭
[027-6b]
𤣥虞翻之徒穿鑿附會象既支離理滋晦蝕王弼承
其後遽棄象不論後人樂其説之簡且便也故漢儒
之學盡廢而弼之注釋獨行於今然木上有水爲井
以木㢲火爲鼎上止下動為頥頥中有物為噬嗑此
四卦雖弼不能削去其象也夫六十四卦等耳豈有
四卦當論其象六十卦可畧而不議乎弼之言曰筌
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蹄所以在兎得兎而忘蹄言
者象之筌也象者意之蹄也捨筌蹄無以得魚兎則
[027-7a]
捨象求意弼亦知其不可而猥曰義苟在健何必乾
始爲馬類苟在順何必坤始爲牛是未得魚兎先棄
筌蹄之説也或者知象不可去既不能盡通又不肯
闕所不知則爲之説曰易之有象猶書有譬喻詩有
比興也象不可去亦不必泥得其意足矣此與弼説
無異亦未為確論也夫易三聖人所盡心也立義深
於詩書而措辭嚴於春秋書之有譬詩之有比惟意
所之初無定㫖易象反是以竒耦之畫摹寫天地萬
[027-7b]
物之形似而寄於六十四卦之中一卦六畫畫有此
象聖人即著之於辭畫無此象不泛然旁引曲取也
豈得執詩書比喻爲例哉前軰嘗有疑其不然者故
於象數求之加詳然掇拾先儒舊説嚼糟粕之餘失
甘香之味其所發明無㡬耳炎讀易三十年不得其
門而入嵗在辛亥始脱爲縣之厄明年歸自中都僑
寓古艾杜門却掃尋繹舊學久之若有所悟譬猶徃
来熟習於山海之間雖未能手探其玉然寳氣所在
[027-8a]
或望而見之因釋然笑曰觀六畫之象而未合於爻
彖之辭是未得其象也翫爻彖之辭而未合乎六爻
之象是未得其辭也象與辭未能融會而曰得聖人
之意其中否特未定也管蠡之見何足以窺測髙深
本之於畫驗之於辭對觀互攷二者如合符契則筆
記之其未達者闕焉以爲聖經不可易知固不可强
通也而河南邵氏曰畫前有易刪後無詩不特以象
爲可忘且併以畫爲可遺其説髙矣易而可以無畫
[027-8b]
但不知三聖人盡心於此以垂世立教者其㫖果安
在也或曰然則易盡於畫乎曰易者變也其變始於
乾坤天地闔闢一乾坤也吾身動静亦一乾坤而畫
能盡之乎自乾坤而上不可以象求以通變而不窮
者命之曰道藏用而不測者命之曰神力獨而無對
者命之曰太極而畫能示之乎雖然無畫而可以體
易伏羲文王之事也有畫而後可以語易學者之事
也不翫周公尼父之辭而曰吾求易於六爻之外此
[027-9a]
係風捕影之類而炎則不敢已矣將以此得罪於傳
道之賢哲未可知也將以此見取於好古之君子亦
未可知也 又進表曰韋編淵永非淺識之能通斧
扆天髙覬邇言之致察妄陳末學上瀆聖聰竊以道
載於經易爲之祖馬圖示象犧畫成文首開天地之
秘藏微顯帝王之妙用六爻以變乃分西伯之二篇
八索既除迭有東家之十翼發揮不隠垂示無窮幽
至於行乎鬼神顯足以措諸事業遭秦虐政僅為卜
[027-9b]
筮之書在漢諸儒未達乾坤之藴末流浸甚本㫖俱
亡雖竭心思各持臆見京孟失之譎詭是爲讖緯之
端王韓矯以清虚偏雜老莊之説紛紛如是冺冺至
今欲扶正學以示人亦有先儒之名世然繫辭精矣
可信而翻疑且互體昭然當詳而反畧或説明而義
淺或語約而理偏通於數者不及翫辭釋其辭者又
迷立象自出新意乃捭闔以爲竒兼述舊聞復支離
而多鑿微臣何者獨學無師念先人老死於窮閻以
[027-10a]
經術竊傳於諸子因斯憤悱晚益鑚研味微言於六
十四卦之中望先聖於數千百年之上參之衆説折
衷良難斷以已私顓門何敢閲朝華之易謝歎芳木
之方芚卦有畫則其象俱存象有意則非辭莫逹是
謂以蠡而測海烏能得兎而忘蹄幸世道之交興逢
聖明之有造微如爝火何禆日出之輪動以震風亦
發地鳴之籟茲葢伏遇皇帝陛下體乾精粹用賁文
明比附得民鼎新凝命悦親有道率由豫順之和接
[027-10b]
下思恭務盡謙光之美升羣賢而交泰育萬物以由
頥節不傷財旅無留獄飭法於豐亨之後除戎於萃
聚之時善皆出於中孚動不聞於小過以成大有之
盛而消未濟之憂行三聖之所傳莫非自得笑九師
之甚陋安用多談尚蘄盛徳之日新不恃成能之天
縦亹亹政機之少暇孜孜經緯之多聞既知矣而重
知故聖焉而益聖仰望虎生而文焕學兼極於髙明
俯惟馬老則志専見終慚於精博第大道或存於稊
[027-11a]
稗而先民亦采於芻蕘成篇頗極於辛勤敷奏覬塵
於乙覽持周璞而過鄭賈本自堪嗤用燕説而談郢
書或能偶中
舘閣續録王炎字晦叔徽州婺源人乾道五年進士
及第慶元五年除著作郎六年為軍噐少監
陳振孫曰炎嘗以上下經觧進表作十卷今但六卷
并繫辭二卷爲八闕説卦於象數頗有發明
胡一桂曰雙溪讀易筆記十卷總説象例在前經傳
[027-11b]
皆有觧
戴表元後序曰易以象爲書而理附焉亦猶人之有
是耳目口鼻四體然後可以論其視聽言動云爾而
世之言理者先去象不知去象則理於何所附而存
哉漢之易林存者惟焦氏一家士大夫占筮多用之
其餘亰房孟喜諸人之學竊意王弼注未行時必且
家有其説一時以好惡廢棄而千載之下遂茫然不
可復攷予爲之恨恨久矣然亦疑古聖人之爲此書
[027-12a]
何縁止於卜筮最後乃得新安朱文公本義啓䝉於程
邵外時時出入沙随漢上而一斷以占法上不失㓗
静精微之教而下可通吉凶鬼神之故於是盡舎他
學而學之今又得雙溪王公筆記其説以畫起象以
象明理又謂雜物撰徳興於中爻而互體不可廢又
謂麻衣非直河圖非錯之類討論講貫又在文公鄉
閭師友間㡬於鶴鳴而子和也語曰屨不必同同於
適足味不必同同於適口語不必同同於適理學者
[027-12b]
取其大要而姑置其小疑云
程敏政曰文公與王直卿書有偽學之禁前此劉元
秀力薦王炎作察官之語今考雙溪傳及家集雙溪
未嘗作察官也豈别一王炎世以其名姓之同而誤
歸之雙溪耶審爾則受誣甚矣
林氏栗/周易經傳集解
宋志三十六卷
存
[027-13a]
宋史林栗字黄中福州福清人紹興十二年進士除
兵部侍郎朱熹以江西提刑召爲兵部郎官既入國
門未就職栗與熹相見論易與西銘不合栗遂論熹
太常博士葉適上封事辯之侍御史胡晉臣劾栗罷
知泉州又改明州卒諡簡肅
栗自序曰臣聞易之爲書肇自伏羲演於文王成於
周公賛於孔子雖經秦火無所失亡極四聖之精思
發三才之妙理其指若逺而甚近其辭若奥而甚明
[027-13b]
其象與數若恢詭而不可知而皆顯然著見於生民
日用之間殆不可以須臾離者然其爻象反覆上下
周流惟變所適故謂之易葢取變易為義也自漢以
来言易之家千塗萬轍於易之一字已有三説曰變
易也不易也簡易也是豈所謂至當歸一精義無二
者乎昔之制字者葢以日月合而成文亦取晝夜變
通之義云爾易之興也其於中古乎伏羲尚矣文王
演之周公成之故謂之周易猶書言周書禮云周禮
[027-14a]
而已孔子讀易至於韋編三絶且曰加我數年五十
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其可以易言之哉近世諸儒
湛思未至燭理不明乃欲舎羲文之畫捐周孔之辭
至於繫辭説卦序卦雜卦一切不取而自以其意言
易之義是猶即鹿而無虞也其能有得乎哉古者簡
編重大故六十四卦析爲二篇上篇三十下篇三十
四其多寡不齊者非取諸卦取諸畫也卦出於象象
出於畫八卦之畫三十有六六十四卦之象亦三十
[027-14b]
有六剖而分之各十有八十有八者蓍之變也揲之
所以成卦也上篇之象十有八其爲卦三十下篇之
象亦十有八其爲卦三十有四是非私智之所能議
矣錯而成之十有八綜而言之則三六之數也易始
於三成乎六三者乾之畫也六者坤之畫也是則爻
象之所從起而變化之所由生也文王周公孔子三
聖人者於此盡心焉學者不本乎是而言易妄也臣
故紬繹經傳述其指觧而爲之序 又進表曰臣聞
[027-15a]
古聖開先河洛有圖書之出明王在御鳳麟為郊藪
之㳺矧茲易象之昭垂宜作治朝之瑞應臣栗誠惶
誠懼頓首頓首竊以伏羲畫卦肇隂陽竒耦之形西
伯重爻演仁義剛柔之㫖辭至周公而大備法從尼
父而益彰言其變化則範圍髙厚而不遺語其機緘
則槖籥生靈而無間焕乎父子君臣之懿範卓乎禮
樂刑政之宏模秦人以爲卜筮之書幸逃灰燼漢世
雜於讖緯之學㡬至湮淪粤從魏晉以来廼至隋唐
[027-15b]
之際談象數者率由穿鑿論性情者悉本虚無其或
推眀人事之端奈何刋落聖心之畫晉宗輔嗣捨繫
辭序雜以無傳唐尚希聲擯文言彖象而不取是皆
忘本以齊末何自尋流而探源空存隠賾之辭莫測
形容之擬寜期末學得與斯文有太極以生兩儀灼
見混成之理覆四象而爲八卦具存一定之規以此
而觀象則象乃可觀以此而玩辭則辭皆可玩亶由
天造非出人爲載惟洪範九疇之陳與夫黄石一編
[027-16a]
之記儻匪聖神之應運曷臻穹壤之效祥恭惟皇帝陛
下濬哲生知成能夙就究極三才之藴奥發揮四聖之
精微酬廣厦之諸儒言皆破的接大廷之多士意以忘
筌惟徳業與日以俱新故道術為時而競出臣之固陋
學則顓蒙初乏師承探索何殊於聾瞽忽如神授鑚研
方得於端倪雖未能造詣於㡬深然頗亦貫通乎倫類
回觀衆説殆似㝠行老矣負暄徒自言炙背之快心乎
嚮日寧復存衛足之思惟殫夙夜之勤敢希晝日之遇
[027-16b]
所有周易經傳三十二卷繫辭上下二卷文言説卦序雜
本文共為一卷河圖洛書八卦九疇大衍總㑹圖六十四
卦立成圖大衍揲蓍解共為一卷總三十六冊謹随表上
進淳熈十二年三月 又貼黄曰臣昨陳乞修寫劄子係
以周易爻象序雜指解為名今来竊自維念三聖人所
垂經訓先設卦畫次繫彖辭即爻象二字不爲該備及
觀孔子所贊有彖象繫辭文言説卦即序雜二字亦未
能槩舉今故仍春秋之例以三聖所垂之經與孔子所
[027-17a]
賛之傳總謂之周易經傳集觧繕寫進呈其間有犯
廟諱及御名者並依經傳本文不敢改易只令書不
成字覆以黄紙伏乞睿照四月三省同奉㫖書付秘
書省令學士降敕書奬諭
敇林栗省所上表進周易經傳集解等共三十六冊
事道載六經亶爲明備易更三聖尤號精微繄訓傳
之滋多有簡編之可考卿才猷俊茂噐識髙宏繇深
造於淵源務旁周而綜彚昔究麟經之藴茲明羲畫
[027-17b]
之傳惟三統本於春秋仍通大衍之用且九章列於
洪範亦參八卦之分乃能偹繹始終兼該表裏會萃
篇圖之富包羅象數之全給札而詔尚書已光於侯
國賜璽而免太守益重於文儒爰布温言以旌篤學
允懐殫洽良用歎嘉故茲奬諭想宜知悉夏熱卿比
好否遣書指不多及
玉海淳熈十二年四月知潭州林栗進易經傳集觧
三十二卷繫辭上下二卷文言説卦序雜本文共爲
[027-18a]
一卷河圖洛書八卦九疇大衍總㑹圖六十四卦立
成圖大衍揲蓍觧共爲一卷總三十六冊詔付秘省
𠡠書奨諭
朱子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
卦此是聖人作易綱領次第黄中乃以六畫之卦爲
太極中含二體爲兩儀又取二互體通為四象又顛
倒㸔二體及互體通爲八卦若論太極則一畫亦未
有何處便有六畫底卦来兼若如此却是太極包兩
[027-18b]
儀兩儀包四象四象包八卦與聖人所謂生者意思
不同矣
陳振孫曰黄中淳熈中表進其書末卷為六十四卦
立成圖言聖人以八卦重爲六十四未聞以復姤否
泰臨遯變爲六十四也以辨邵堯夫朱子發之説其
與朱侍講違言以論易不合為朱公所闢也
胡一桂曰林氏周易經傳集觧三十二卷文言説卦
序卦雜卦本文共爲一卷河圖洛書八卦九疇大衍
[027-19a]
總㑹圖六十四卦立成圖大衍揲蓍解共爲一卷淳
熈十二年乙巳表進付秘書於説象及文義處多有
可采只是於象數之源畫卦之大綱領自不能曉
董真卿曰林氏易其説每卦必兼互體約象覆卦為
太泥耳時楊敬仲有易論黄中有易觧或曰林黄中
文字可毁朱子曰却是楊敬仲文字可毁
按福清林黄中金華唐與政兩公皆博通經
學而一糾朱子一爲朱子所糾其所著經説
[027-19b]
學者遂置不問與政之書無復存者黄中雖
有易觧而流傳未廣恐終冺沒然當黄中既
逝勉齋黄氏爲文祭之其略曰嗟哉我公受
天勁氣為時直臣玩羲經之爻象究筆削於
獲麟至其立朝正色苟咈吾意雖當世大儒
或見排斥著書立言苟異吾趣雖前賢篤論
亦不樂於因循觀公之過而公之近仁者抑
可見矣論者固不可以一眚而掩其大醇也
[027-20a]
勉齋爲文公髙弟而好惡之公推許之至若
是然則黄中之易其可不傳抄乎
袁氏樞/易學索隠
宋志一卷
佚
易傳觧義
佚
周易辨異
[027-20b]
佚
易童子問
佚
宋史袁樞字機仲建安人權工部侍郎兼國子祭酒
以右文殿修撰知江陵府作易傳觧義辨異童子問
等書藏於家
朱子曰機仲疑河圖洛書是後人偽作夫以河圖洛
書爲不足信自歐陽以来已有此説然終無奈顧命
[027-21a]
繫辭論語皆有是言不可得而破除也
[027-21b]
經義考卷二十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