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2n0011 經義考-清-朱彝尊 (master)


[105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經義考卷一百五
          翰林院檢討朱彝尊撰
   詩八/
周氏紫芝/毛詩講義
   佚
 紫芝自序曰孔子之言六藝多矣而尤詳於詩當時
 問答之辭見於論語一書者可考而知也故興於詩
[105-1b]
 立於禮成於樂既以是告其門人不學詩無以言又
 以是而告其子其言之之詳至於再至於三而不已
 者豈非詩之為經也誦其辭者可以興可以羣可以
 觀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又多識乎禽獸草木
 之名故學者必以是始焉然而登孔子之門者其徒
 三千以言詩見取於聖人者商賜二人商列於文學
 之科賜之達可以從政孔子姑許之以可以言詩爾
 其他蓋未有所聞焉則詩之説又何難明若此以謂
[105-2a]
 學必始於詩則自幼學之時固已習之矣奈何後之
 學者雖專門之學終身玩其辭而白首不能窺其奥
 何哉孔子曰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詩之作雖
 出於國史賤隸與夫閨門婦女之口類皆托於鳥獸
 草木以吟咏其性情觀其辭致髙遠所以感人心而
 格天意者委曲而盡情優游而不迫以先王之澤猶
 在禮義之風未冺是以言皆合於聖人之旨非是則
 刪而去之矣此後之學者所以明其説之為難也嗚
[105-2b]
 呼學詩者可謂難矣自孔子而下深於詩者蓋可以
 一二數也孔子聖人明乎詩之道也子夏子貢則學
 乎孔子而明乎詩之義者也孟子則與孔子同道明
 乎詩之志者也漢魯申公楚元王交以詩為倡而知
 詩之學者也何以知其然哉孔子曰詩三百一言以
 蔽之曰思無邪蓋誠者天之道思誠者人之道思於
 無邪則誠之至也非誠之至則亦何能正得失動天
 地感鬼神如影響之㨗故曰惟孔子能知詩之道也
[105-3a]
 巧笑倩兮美目盻兮素以為絢兮而子夏言禮後於
 質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而子貢言有其質者不可以
 無學二者非深於詩之義何以知禮與質相為先後
 質與學相為終始故曰惟子夏子貢能知詩之義也
 孟子曰説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
 是為得之觀周餘黎民靡有孑遺之詩則知詩人之
 意在憫旱魃之虐而已果黎民之無遺也哉非略其
 辭以求其志則未有不以辭害志者故曰惟孟子能
[105-3b]
 知詩之志也是數者其所知固自有淺深要皆有得
 於詩焉亡秦之餘六籍煨燼學者不見全經久矣漢
 興惟魯申公楚元王交始為之訓其後鄭氏為之箋
 孔氏為之疏而詩之學寖興焉然而是數子者不過
 離章析句辨其名物以名家而已故曰若魯申公楚
 元王交則知詩之學者也漢自武帝崇尚儒術始變
 髙祖馬上之風宰臣多用儒生元成以來長於詩者
 首推匡衡蕭望之之徒則以詩飾其儒雅者也其去
[105-4a]
 孔子之學蓋遠矣荀卿號為知信六經尊孔氏者觀
 其著書輒時取詩人之辭以證其説卒致失其本旨
 者甚多比古人之學最為疎繆李斯學荀卿用以相
 秦至一世而遂亡其國蓋以經術而斷國論要在觀
 經之審學之不善其禍一至於此可不今上/御名哉諸君
 子有意於學詩願以孔子孟子子夏子貢為之師以
 求詩人之大體而更以荀卿為戒焉則庶乎其有得
 也
[105-4b]
陸氏佃/詩物性門類
  通考八卷
   存
 陳振孫曰不著姓氏多取説文今攷之蓋陸農師所
 作埤雅藁也
 祝穆曰陸農師受經於王介甫而不以新法為是
楊氏時/詩辨疑
  宋志一卷
[105-5a]
   存
蔡氏卞/毛詩名物解
  宋志二十卷
   存
 陳振孫曰蔡卞元度撰卞王介甫壻故多用字説其
 目自釋天至釋雜凡十類大略似爾雅而𤨏碎穿鑿
 於經無補也
 陸元輔曰蔡元度名物解目錄一卷釋天一卷釋百
[105-5b]
 穀一卷釋草一卷釋木一卷釋鳥三卷釋獸二卷釋
 蟲二卷釋魚一卷釋馬一卷雜釋一卷雜解一卷
董氏逌/廣川詩故
  宋志四十卷
   佚
 中興藝文志董逌撰逌謂班固言魯詩最近今徒於
 他書時得之齊詩所存不全或疑後人託為然章句
 間有自立處此不可易者韓詩雖亡闕外傳及章句
[105-6a]
 猶存毛詩訓故為偹以最後出故獨傳乃据毛氏以
 攷正於三家且論詩序决非子夏所作建炎中逌載
 是書而南其志公學博不可以人廢也
 陳振孫曰逌説兼取三家不專毛鄭謂齊詩尚存可
 據按逌藏書志有齊詩六卷今舘閣無之逌自言隋
 唐亦已亡久矣不知今所傳何所從來或疑後世依
 托為之然則安得便以為齊詩尚存也然其所援引
 諸家文義與毛氏異者亦足以廣見聞續微絶云
[105-6b]
 朱子曰董彦遠詩解其論關雎之義自謂暗與程先
 生合但其文晦澁難曉
王氏居正/毛詩辨學
  二十卷
   佚
廖氏剛/詩經講義
  二卷
   存載髙峰集/
[105-7a]
 宋史廖剛字用中順昌人少從陳瓘楊時學崇寧五
 年進士紹興七年拜御史中丞尋改工部尚書以徽
 猷閣直學士提舉明道宫致仕
曹氏粹中/放齋詩説
  宋志三十卷
   未見
 王應麟曰曹氏詩説謂齊詩先采蘋而後草蟲 又
 曰四月秀葽諸儒不詳其名説文引劉向説以為苦
[105-7b]
 葽曹氏以爾雅本草證之知其為遠志 又曰旱麓
 毛氏云旱山名也曹氏按地理志漢中南鄭縣有旱
 山沱水所出東北入㵄
羅氏從彦/詩解
   佚
 閩書從彦字仲素延平人紹興二年以特科授博羅
 主簿學者稱豫章先生
邱氏税/詩解義
[105-8a]
   佚
 江西通志邱税字為髙南豐人入太學建炎初伏闕
 上書乞徙都金陵以圖恢復所著有詩解義
陳氏鵬飛/詩解
  通考二十卷
   未見
 陳振孫曰不解商魯二頌以為商頌當闕而魯頌可
 廢
[105-8b]
 王應麟曰陳少南不取魯頌然則思無邪一言亦在
 所去乎
 朱子曰陳少南於經旨既疏略不通㸃檢處極多不
 足據
李氏樗/毛詩詳解
  宋志三十六卷
   存
 陳振孫曰博取諸家之説訓釋名物文意末用已意
[105-9a]
 為論以斷之樗閩之名儒於林少頴為外兄林李出
 也
 閩書樗字若林閩縣人受業於吕本中後領鄉貢有
 毛詩注解學者稱迂齋先生
呉氏棫/毛詩叶韻補音
  宋志十卷
   存
 棫自序略曰詩音舊有九家唐陸德明以已見定為
[105-9b]
 一家之學釋文是也所補之音皆陸氏未叶者已叶
 者悉從陸氏其用韻己見集韻諸書者皆不載雖見
 韻書而訓義不同或諸書當作此讀而注釋未收者
 載之凡字有一義即以一條為證或二義三義即以
 二三條為證若謬誤若未盡皆俟後之君子正而成
 之庶斯道之不墜也
 徐蕆序曰呉才老棫與蕆為同里有連其祖後家同
 安才老登宣和六年進士第嘗召試舘職不就除太
[105-10a]
 常丞忤時宰斥通判泉州紹興戊辰歲蕆寓莆陽才
 老所從造官識之長髯豐頰危冠大帶進止閒暇中
 和溫厚之氣睟然見於色仁義道德之旨藹然形於
 言蕆退而嘆曰古所謂君子儒者非斯人耶才老從
 容為蕆言擢第後數年不求官築室三間中設夫子
 像古書陳前謝外事凝神靜慮以味古訓是身侃侃
 然常若遊洙泗間而揖遜乎聖賢之前後也則其貌
 之可敬愛固有所自哉佐泉著能名剛直而有謀明
[105-10b]
 恕而能斷悍卒謀亂一郡洶洶大恐才老命戮數人
 立定蓋出於談笑也其評論古人賢否優劣如與之
 並時率能察其縕奥平生多著書若書裨傳詩補音
 論語指掌考異續解楚詞釋音韻補皆淵源精確而
 歉然不敢自矜曰裨曰補曰續云者其謙可見矣自
 補音之書成然後三百篇始得為詩從而考古銘箴
 誦歌謡諺之類莫不字順音叶而腐儒之言曰補音
 所據多出於詩後殆後人因詩以為韻不當以是韻
[105-11a]
 詩也殆不知音韻之正本諸字之詩聲有不可易者
 如霾為亡皆切而當為陵之切者由其以貍為聲浼
 為每罪切而當為美辨切者由其以免得聲有為云
 九切而賄痏洧鮪皆以有得聲則當為羽軌切矣皮
 為蒲麋切而波坡頗跛皆以皮得聲則當為蒲禾切
 矣又如服之為房六切其見於詩者凡十有六皆當
 為蒲北切而無與房六叶者友之為云九切其見於
 詩者凡有十一皆當作羽軌切而無與云九叶者以
[105-11b]
 是類推之雖毋以他書為證可也腐儒尚安用譊譊
 為補音引證初甚博才老懼其繁重不能行遠於是
 稍削去獨於最古者中古者近古者各存三二條其
 間或略遠而舉近非有所不知也才老以壬申歲出
 閩别時謂蕆曰吾書後復増損行遽不暇出獨藏舊
 書又三年而才老死久矣訪諸其家不獲僅得論語
 續解於延陵胡頴氏云乾道四年四月
 朱子曰呉才老補音甚詳然亦有推不去者如外禦
[105-12a]
 其侮叶烝也無戎才老無尋處却云務字古人讀做
 蒙不知戎汝也汝戎二字古人通用是協音汝也如
 南仲太祖大師皇父整我六師以修我戎亦是叶音
 汝也下民有嚴叶不敢迨遑才老欲音嚴為莊云避
 漢諱却無道理某後讀楚天問見一嚴字乃押從莊
 字乃知是叶韻嚴讀作昻也天問才老豈不讀往往
 無甚意義只恁地打過去也
 楊簡曰詩補音考究精博然亦有過差
[105-12b]
 陳振孫曰呉棫撰其説以為詩韻無不叶者如來之
 為釐慶之為羌馬之為姥之類詩音舊有九家唐陸
 德明始定為釋文燕燕以南韻心沈重讀南作尼心
 切德明則謂古人韻緩不煩改字揚之水以沃韻樂
 徐邈讀沃鬱縛切德明亦所不載顔氏糺繆正俗以
 傅毅郊祀賦穰有而成切張衡東京賦激有吉躍切
 今之所作大略倣此其援據精博信而有證朱晦翁
 著楚辭亦用棫例皆叶其韻棫又有韻補一書不專
[105-13a]
 為詩作也要之古人韻緩之説最為確論不必一一
 改字
 魏了翁曰詩易叶韻自呉才老始斷然言之
 陳鳳梧序曰盈天地間物凡有物必有聲乃自然之
 理也仰觀於天若雷霆之號令風雨之吹嘘俯察於
 地若江河之衝激鳥獸之嘷鳴無不有聲亦無不有
 韻况人靈於萬物參乎三才其言之出自中五聲而
 文字又聲之精者故上古聖人制為律吕以諧五聲
[105-13b]
 使咸協音韻可以被之管絃用之家鄉邦國其極至
 於動天地感鬼神而致雍熙泰和之盛良有以也詩
 三百篇之有韻固不待言矣若夫易之爻象彖繫書
 之明良賡歌儀禮之祀醮嘏辭春秋左傳之繇辭歌
 諺句語短長率皆協韻雖或出於旁通假借而實合
 乎音律之自然下及國語史漢諸書老莊荀揚韓歐
 諸子其叙述之詞間出韻語亦皆脗合世變既遠經
 生學子役於詞賦聲偶雖讀其書而不知其韻識者
[105-14a]
 病之宋儒呉才老博學好古廼采輯古經傳子史協
 韻分為四聲各釋其音義彚成一書名曰韻補其援
 引該博考據精當誠有功於文字之學晦庵先生作
 詩集傳悉本其韻以協三百篇之旨其見信於大儒
 蓋不苟也嘉興郡舊有刻板歲久漫漶毁而未完而
 習舉業者復視之為長物是以無傳焉予讀書中秘
 時見同舘胡世臣購得一本嘗假而錄之僅得其音
 而不及悉其義久而亡失後宧游中外往往求諸縉
[105-14b]
 紳間未得也正德己夘予以服闋北上道經三衢會
 提學憲副今光祿劉公德夫論及書籍德夫曰方伯
 何公道亨藏有善本欲刻之以傳比至錢塘首訪何
 公遂假其書閲之不啻如獲拱璧公因囑予序之既
 而公以入覲未及梓頃擢大中丞巡撫河南保釐之
 暇乃成厥志焉伻來以書速序予既辭不獲廼述韻
 補之源流暨重刻之顛末以引諸篇端使四方學者
 知是書之不易得不可以忽焉而不之究心也公名
[105-15a]
 天衢楚之道州人與予同舉𢎞治丙辰進士厯官中
 外風節才望推重同時而力學稽古汲汲不倦觀於
 斯刻足以見其志之所存矣
 許宗魯曰余少授詘於家庭誦而不協竊&KR4428疑謂詘
 者宫徵㞢所諧也管絃㞢所被也豈宐乖刺叒昰而
 附載叶韻不知所本續檢它&KR0034知有所謂韻補者力
 求罕值比習業翰舘見同舘㞢抄本然又簡畧過甚
 字存其音引據全闕讀㞢滋惑焉及按呉中乃從&KR1726
[105-15b]
 冭僕所獲嘉禾舊刻歲遠禇蠧十僅存其九&KR0034真二
 韻又復錯簡不分乃重假楊儀郶所藏□伍㠯校間
 有補裨而書人脱繆失其本真復不可讀乃又屬校
 於呉士皇甫生&KR0931有反正而未完也及按宣城謀於
 同年梅氏梅氏力贊之遂相與覆校於是稽諸載籍
 殫神讎正猶未慊於余心魯嘗聞之韻者□㞢矩也
 字者韻㞢原也矩敗則物廢原别則派乖夫字不□
 作至理寄焉韻不苟叶至龢宰焉苟事其龢而弗基
[105-16a]
 諸理弗龢也基諸理而弗探其文弗理也今兹㞢韻
 以復古也乃顧載以俗文俾理龢所基昧不可講將
 龢其聽先蒙其視焉此何用耶於是頗原六書本文
 㠯正俗體㞢害義者而韻補稍可觀矣然傳錄易偽
 學士觀復乃鋟於木工凡再月乃卒厥書既出以授
 於人人乃於是好者惡者□者非者紛若&KR0034訟而襲
 藏瓿覆見各不同許子曰嗟兮物有定質人鮮至情
 苟溺所偏燕石且寶蒙於乃心瑩瑩荆璧楚庭不售
[105-16b]
 而龢氏悲焉迨其□也趙人獲之秦欲紿取藺相如
 至於欲與首俱碎璧豈有二輕重在人遇棄有峕&KR0931
 何怪哉凡今人誦□讀書一取正於朱子曰昰則昰
 非則非無非趨向大賢以為準的呉氏韻補文公固
 用以韻詩騷矣而去取猶異焉又何故耶余讀呉氏
 書固非鑿空臆為者音本諸母轉聲以相叶唇齒喉
 舌準舊弗更而援引指證朗然大備使古人韻語鏗
 鏘擊戛播於律吕□或忤違呉氏之功夫多哉
[105-17a]
 
 
 
 
 
 
 
 
[105-17b]
 
 
 
 
 
 
 
 經義考卷一百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