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2n0011 經義考-清-朱彝尊 (master)


[062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經義考卷六十二
          翰林院檢討朱彞尊撰
   易六十一/
方氏鯤/易盪
  二卷
   存
 鯤自序曰余弱齡讀易困章句二十餘年始受衍圖
[062-1b]
 之法蓋衍先後九圖也其法參伍錯綜至變至神九
 圖既彰易道思著不必鈎深索隱也戊寅秋授經江
 上衍圖畢思易卦之作羲皇以盪為序豈非欲盡卦
 之材乎觀其序而八卦之性情六十四卦之發揮思
 過半矣於是因之作易盪卦義
 李延昰曰鯤字夢明桐城人侍御大鎭之弟侍郎孔
 炤之從父也
鮑氏觀白/易說
[062-2a]
  二卷
   存附載山单堂集/
 郝敬序曰余宰永嘉時呉興鮑觀白士龍氏為郡博
 士治易嘗從先輩講良知善談名理余就而問易手
 書所言於冊見示卑之無甚高論忽以為老生常談
 耳乾坤而後遂闕如罷官歸來下帷覃思取鮑子言
 復之旁薄道理導窽批却豁然四解深恨當年未竟
 其藴也余晚歳學易三益之友如鮑子眞空谷之足
[062-2b]
 音也録其遺草以當蘭金
張氏伯樞/易象大㫖
  三卷
   存
 徐盛全曰伯樞山隂人
呉氏桂森/象像述
  五卷
   存
[062-3a]
 桂森自述曰象像述者述啓新先生錢子之易也先
 生有象像三書曰管見曰像抄曰續抄其大㫖以乾
 坤兩畫為人儀以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物為人象
 而謂之像者以全象備於人則人必成其為象斯成
 其為人也惟知像象為人而乃知一卦一爻皆人身
 中物爻象之辭皆言人身上事故易至深也而實至
 顯至頥也而實至近三書之外又畫人象圖以析其
 義斯義也啓鑰開關無異以司南指來學之路也然
[062-3b]
 則先生之書詳矣又何必述乎蓋森於庚戌受業於
 癸丑設臯比延先生於東林得覩像抄隨讀隨聽而
 見先生之言不盡於書也又於丁巳負笈龜山得讀
 續抄朝夕從遊而見先生之意不盡於言也於是間
 有所述以呈先生先生為面訂之惜未及半而先生
 逝矣夫先生之書猶不足盡先生而况述之者又安
 能彷彿先生乎然而寧述焉者使有好易者見之知
 像象之㫖其意不在於言而言不在於書若此天啓
[062-4a]
 乙丑十一月
 嚴繩孫曰桂森字叔美無錫人從顧端文高忠憲諸
 公講學以序貢應廷試歸遂絶意仕進學易於毘陵
 錢啓新先生日夜探索幾忘寢食天啓中逆璫毁東
 林書院及璫敗叔美亟謀興復建麗澤堂又購小齋
 曰來復講易於其中學者稱為素衣先生
鄭氏維嶽/易經意言
  六卷
[062-4b]
   存
 高兆曰維嶽晉江人意言六卷萬厯壬寅自序戊申
 刋於建陽
呉氏繼仕/周易象變述㫖
  二卷
易辭述㫖
  二卷
易占
[062-5a]
  一卷
易數
  三卷
   俱未見
 休寧名族志呉繼仕字公信以貢授耀州判官
華氏時亨/周易箋注
   未見
 錢謙益曰無錫華時亨字仲通學於高忠憲忠憲之
[062-5b]
 被急徴也仲通先期刺知之忠憲整衣冠依彭咸之
 遺則仲通相之也奄黨詰責漏泄甚厲人咸指目仲
 通監司素重仲通得不問忠憲既没仲通褎衣大帶
 自命東林弟子門人日益進甲乙以後著書不輟有
 春秋法鑒録又箋注易書三禮
唐氏大章/易經合疏
   未見
 黄虞稷曰仙遊人
[062-6a]
黄氏渾/周易如是編
  二卷
   未見
 建昌新城縣志黄渾字會泉萬厯中貢生永安教諭
陸氏基仁/易元
   未見
 平湖縣志陸基仁字元卿太學生著易元尚書傳詩
 說纂元禮記導窽諸書
[062-6b]
喻氏有功/周易懸鏡
  七卷
   存
 甘士价曰高安喻混初嗜性命之奥究象數之微教
 授湖湘游於閩粤燕薊呉越足跡半天下蒐羅易奥
 逾四十年得諸異人講授為多晚與新都胡圭方契
 論演周易懸鏡七卷首明太極河圖洛書之秘次陳
 意言象數之微又次闡先後天䇿軌之妙又次載歴
[062-7a]
 代帝王經世甲子之序而末纂左國繇象占驗并郭
 氏洞林附之學者得此用易如鑑照然謂之懸鏡不
 誣也
 劉宇序曰是數相傳為宋邵康節先生作余按康節
 之學具在皇極經世一書而經世實用則周天之數
 一十二萬九千六百分部而倍之以極乎二萬八千
 二百一十兆九百九十萬七千四百五十六億以盡
 乎萬物之數大而天地小而動植飛走莫不有數存
[062-7b]
 焉初無有云軌與䇿者是軌䇿之數非康節作也載
 觀祝泌經世鈐其傳康節之學乃云以字翻切視何
 聲音配為天地卦以卦中動靜起元會運世得數若
 干以屬何甲乙數因之以定萬物之生滅洪纖曲折
 推測惟艱一差百謬千里毫釐是故非一宿所能辨
 也然世稱康節應對如響亦何神速如是意者必操
 易簡之術一覽了然若軌䇿者其遺法與不然何經
 世以千百十零配元㑹運世而軌䇿與之同法若出
[062-8a]
 一人之手邪喻君混初數學淵源於康節採摘百家
 彚而成帙曰周易懸鏡問序於余余惟康節皇極經世
 書讀者如入暗室茫無所覩得是說而照之可辨毛髪
 然則此鏡之懸也不獨可照今人之吉凶悔吝亦可
 照古人之微詞奥義是則可傳也
 繆泳曰喻有功字若無又字混初高安人
馮氏存貞/大明中天易
   未見
[062-8b]
 繆泳曰存貞嘉興人未詳其名李少卿日華序其書
徐氏&KR0958/易旁通
  一卷
   未見
孫氏纘宗/易說
   未見
 陸元輔曰纘宗字克承婺源人諸生精研易理著有
 易說
[062-9a]
潘氏士龍/演易圖說
  一卷
   存
 蔣義淳曰鳯儕先生隆冬盛暑手不釋易雖疾病之
 際亦未嘗離也蓋寢處其中五六十年矣自謂所畫
 八卦圖與前聖合轍人能盡心於此則易之理未嘗
 晦也淳接而讀之所謂理數合一不外是矣
洪氏守美/易說醒
[062-9b]
  四卷
   存
 曾化龍序曰諸經顯而易幽商瞿子木而後代有醒
 其義者京房以卜筮醒之程朱以義理醒之古猷洪
 生在中研精歳月彚諸家語録而𨗳擇之標其名曰
 易醒此非學一先生知見所能料量也昔伊川生平
 得力在易傳嘗曰吾四十以前講誦五十以前研究
 六十以前紬繹六十以後著書傳之成猶未敢輕以
[062-10a]
 示門人洪生起韶年而刳心此道淵然開愚而符聖
 可以表章訓詁而為歴世儒者之功臣已
張氏汝謙/讀易記
   未見
 鄭元慶曰張汝謙字大若例貢生承父天徳之志為
 之
余氏叔純/周易讀
  五卷
[062-10b]
   存
 徐剛振曰余叔純字與文别字銘缶遂安人周易讀
 五卷前有圖說易名易用方相國逢年序之近仁和
 張氏振淵輯說統頗采用其說
呉氏從周/易經明訓
   未見
 陸元輔曰從周字文卿婺源人以貢司教桐城轉國
 子監正陞杭州通判以講學明道為務學者稱平沙
[062-11a]
 先生
陸氏起龍/周易易簡編
  四卷
   存
 起龍自序畧曰余小子獲授經於職方成玉周夫子
 得睹蘇長公紫溪兩先生易解開發䝉穉既而廣搜
 愽采漢唐宋以來注疏暨家藏未刻本筆之成帙猶
 病其頥而雜乃始遡流窮源歸根易簡融㑹諸名公
[062-11b]
 精易理叅以管窺彚而成編示家子弟承先訓也
 錢金甫曰陸起龍字雲從上海人文裕公深之曾孫
呉氏曰愼/周易本義翼
   未見
 惲日初曰徽仲於易有據卦理印合心得者有本心
 得發揮卦理者語不必仍舊而證據各見從來義不
 必創獲而㑹歸要期當可簡而切該而㫖四通而一
 致
[062-12a]
 髙世泰曰徽仲呉先生壺隱金閶其於易也飲食寤
 寐於其中本義翼之外又有揲之以四解㝠搜旁通
 無不入妙
梅氏士昌/周易麟解
  十二卷
   未見
 士昌自序曰昔孔子學易而曰假我數年可以無大
 過且欲天下萬世皆無大過遂作春秋以紀二百四
[062-12b]
 十年吉凶悔吝得失憂虞之事令讀者省焉故知春
 秋者魯之史易之明證凡理象辭占與人事得失是
 非左右符契者也余因是輯周易麟解一十二卷以昭
 明夫例例則易某卦某彖某象某爻某辭春秋某國某
 人某事以之綱列目陳事理比屬觀者易見然非余私
 例也明夷之彖曰内文明而外柔順以䝉大難文王
 以之内難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爰循孔子故例擴
 而詳之使世人知周易為萬世寡過之書春秋為萬
[062-13a]
 世易占之通例苟從此明憂患與故知幾洗心其於
 道也殆庶幾焉
 徐盛全曰宣城諸生梅士昌撰周易麟解十二卷以
 春秋事實釋卦爻象占天啓甲子自為之序
徐氏竒/周易卦義
  二卷
   存
 陸元輔曰竒字而法㑹稽人其書陸公夢龍為之序
[062-13b]
洪氏化昭/日北居周易獨坐談
  五卷
   存
 化昭自述曰日北居談易每一卦六爻合成一片不
 知者以為迂而非迂也發揮文王周公心事不知者
 以為鑿而非鑿也謂之獨坐談聊以自娯不可以語
 人也
馬氏元調/易說
[062-14a]
  六卷
   未見
 黄虞稷曰嘉定人
沈氏瑞鍾/周易廣筌
  二卷
   存
 繆泳曰瑞鍾字徳培平湖人
林氏有桂/易經觀理說
[062-14b]
  四卷
   存
 有桂自序曰易之為書學者難言之非難於象之賾
 陳也非難於爻之叅錯也難於理之深廣而變易即
 不離象爻實不囿象爻非通變達道者無以㑹其㫖
 而窺其奥也今之讀易者大槩觕涉象爻而隂陽之
 體撰鮮能探索甚至習解支離憑臆立㫖畢生談易
 於理茫然程子所云得於辭不達其意者也予深有
[062-15a]
 慨於世習之非乃索傳義之精微叅以諸儒之說命
 為周易觀理集說噫舍理而求易猶觀水而昧其源
 象爻雖明安所用之記曰易以道隂陽蓋言道其理
 也若象占是泥指為卜筮之書則於世教無闗矣崇
 禎戊寅二月
 徐盛全曰有桂字似臯福州人為邵武教官
陳氏履祥/孔易彀
  一卷
[062-15b]
   存
 履祥自序曰易之作也本於河圖用於蓍卦於今舍
 圖數而言易不得執圖數而言易不得狥蓍䇿而言
 易外蓍䇿而言易俱不得我惟得之孔子孔子曰聖
 人立象以盡意曰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夫意
 其盡於中乎中者河圖五十之數也在天地則為水
 火木金之土東西南北之中在人則為心肝脾肺之腎
 精神魂魄之意學易者由象得意即意致中契之於
[062-16a]
 圖位蓍卦之内而通之乎圖數蓍䇿之外遊於羿之
 彀中而不中哉故竊取孔聖彖象大傳而為之彀其
 羲文之易不復作注脚者孔子之外無加矣不能有
 加於孔易之外亦不容有缺於孔易之内因命之曰
 孔易彀云
王氏立極/易經解惑 學易隨筆
   未見
許氏順義/易經三注粹抄
[062-16b]
  四卷
   存
 徐盛全曰和齋許氏順義字時制晉江人
張氏嘉猷/易經要㫖
   未見
畢氏午明/周易家訓
  三卷
   存
[062-17a]
    按畢氏失其名午明其字也杭州人
王氏祚昌/周易敝書
  五卷
   存
 祚昌自序曰予幼多病罔預他事先子授之易鈍弗
 解也萬厯甲寅先子棄世把遺經不忍讀久之不忍
 不讀乃書易作小册納䄂中隨時便記自甲寅至癸
 亥小冊應風灰敗矣題曰敝書其友曰敝而新之易
[062-17b]
 道也因更楮而稍為之辭
 張雲章曰祚昌字𤣥翼瑞安人
樊氏直卿/易林
   未見
 髙世泰曰黄岡樊長卿以貢入北雍謁選知徳陽縣
 所著有易林詩林禮林樂林凡五十五卷又有中庸
 繹中庸舉正又取大戴記曾子十篇為孝經傳
王氏艮/易贅
[062-18a]
  一卷
   存
 艮自序曰有言非得已也不得已而為之言必因前
 人之缺畧訛謬而後發其所證以補正之也無其說
 之謂缺有其說而未盡之謂畧有其源而淆之之謂
 訛無其源而横决其流之謂謬有缺有畧補之可也
 有訛有謬正之可也無缺畧訛謬而必欲以言見於
 世是譫也譫者病之所致病於人為失其常君子處
[062-18b]
 常而不失何病而為譫語哉易為萬理之所自出儒
 者固無不讀之也亦無不自為得之也然而未易言
 也易之大無不包則宜其有缺之者易之精無可喻
 則宜其有畧之者大故易淆精故難辨而為訛為謬
 者不可以計漢儒亂其數宋儒鑿其理即其有合於
 易而不失厥㫖者要非全易矣其為缺為畧為訛為
 謬可勝言哉吾早歳讀易見爻之義而疑焉見卦之
 名而疑焉以質於人聞其告我之說而益大疑焉於
[062-19a]
 是悉屏其文獨取象以觀之以我之疑而質之象象
 不我告則悶然退退而益不自得也則悶益深悶極
 而幾忽啓焉急取而證之無不合也質之卦名而合
 質之爻義而合質之十翼而合質之千百世之上千
 百世之下而無不合此庶幾為全易乎以視夫不得
 其源因前人之言而務鑿以亂之者又焉得無一言
 以明注之哉然而缺畧不少也訛與謬則斷斷無之
 矣由我說而讀世儒之所謂周易者則見文周之注羲
[062-19b]
 孔之兼注三聖也而孔有孔之易周有周之易文有
 文之易羲有羲之易我亦有我之易千百世上下之
 人無不各有易易固未嘗一日或變一日或失也何
 有不得已而强為之言哉我贅矣
 陸元輔曰歙人王艮字无悶著易贅其友始安呉懷
 鄱陽史白序之
劉氏應元/學易宗孔
  二卷
[062-20a]
  存
    按劉氏楚人筠喬其字錫山顧端文公聞其
    善易貽書友人詢之劉遂浮江以達梁溪訪
    端文於涇西草廬相與論易連晝夜端文為
    之傾倒其書上經論一十八條下經六條予
    所見者特下經耳其言曰先儒謂易以扶陽
    抑隂為義故易為君子謀不為小人謀後儒
    極贊此言有功於易愚竊笑以為不然夫隂
[062-20b]
    陽非二物也乃天地之一氣升而為陽降而
    為隂循環無端往來不窮孰能違天地而扶
    之始升抑之使降哉夫道貴得中而中為天
    下之定理陽以光明正大常循序而進於中
    隂以闇昧偏小常躐等而過於中是故聖人
    作易立竒偶象隂陽為君臣為父子為夫婦
    教天下後世知隂之從陽即臣之從君子之
    從父婦之從夫兢兢業業不敢一毫過差以
[062-21a]
    先於陽立天地之大義也易三百八十四爻
    凡陽動則示勸隂動則示戒勸則勸其勇往
    擔當為隂之主戒則戒其安常守分為陽之
    用何嘗專為君子謀不為小人謀即試觀易
    中取義以大為陽以小為隂以陽為君子以
    隂為小人如言大過小過大畜小畜大往小
    往大亨小亨大事小事大貞小貞大吉小吉
    無不合大小而併言之未見有扶陽抑隂之
[062-21b]
    意三代以下不明處小人之道往往執扶陽
    抑隂之說以為高論而欲力去小人力去不
    得而遭其反噬則亡身敗國不可救藥悔無
    及矣此扶陽抑隂之說不但有悖於易且有
    害於易雖先儒明言愚不敢信存之俟有道
    正焉論亦明快非隨聲附和者
毛氏澄/讀易便觧
  四卷
[062-22a]
   存
 陸元輔曰常熟毛澄字冽甫著讀易便解四卷其子
 鳯苞刋行之鳯苞後更名晉
周氏晏/易徴
   未見
 李延昰曰晏字叔夜溧陽人受易於金沙王肯堂
樊氏志張/四易
   未見
[062-22b]
 高世泰曰樊志張字兩同黄岡人所傳易凡四種易
 象易數易適易占其弟維城合而刻之
李氏呈英/昭代易宗
   未見
 髙世泰曰李呈英字開美江夏諸生著有易解易數
 又合焦京邵氏之學定為昭代易宗
呉氏伯先/易經詳解
   佚
[062-23a]
容氏若春/今易圖學心法釋義
  十卷
   存
 朱一是曰萬厯中懷寧容若春育夫撰其言稱善易
 者無如焦贛京房管輅及宋邵雍先生而不主王弼
 談理
 
 
[062-23b]
 
 
 
 
 
 
 
 經義考卷六十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