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2n0011 經義考-清-朱彝尊 (master)


[191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經義考卷一百九十一
          翰林院檢討朱彞尊撰
   春秋二十四/
李氏琪/春秋王霸列國世紀編
  三卷
   存
 琪自序曰春秋一書事變至繁經文至約接王政之
[191-1b]
 末流則可稽世道之升降備霸事之終始則具見中
 夏之盛衰詳列國之離合則足究人心之聚散夫以
 二百四十二年之記一百二十四國之行事國各有
 史晉乘楚杌故典舊章冊書浩博是非紛糾而春秋
 以萬八千言該之國無不記之事事無不著之實自
 學者捨經求傳事始繁而晦矣蓋始讀經者睹本末
 之宏濶而考之於訓辭簡嚴之中錯陳迭見未究前
 後不知據經以覈傳固有按傳以疑經是不能比其
[191-2a]
 事而觀之也琪少竊妄意叙東周十有四王之統合
 齊晉十有三霸之目舉諸侯數十大國之系皆世為
 之紀不失全經之文畧備各代之實每紀之後序其
 事變之由得失之異參諸傳之紀載以明經之所書
 雖若詳而不遺於事豈能精而有合於理初學問津
 或有取焉若夫春秋微㫖奥義則不在是深於經者
 固自知之也此編作於辛亥之冬列國諸紀櫽括未
 竟懼其修目破碎援筆輒止諸老先生每索此書無
[191-2b]
 以復命猶子韶為之補續其未成猥加整比越二十
 年甫為全書非敢以示學經者姑存其稾於家塾云
 周自得序曰夫子約史記而修春秋繩以文武之法
 度筆削之間微辭精義雖游夏弗與於斯自隱迄哀
 凡二百四十二年其行事筆於春秋者一千九百二
 十有四該萬有八千言天道人事朝聘會盟侵伐圍
 入崩薨卒葬王霸華夷間見錯出轇轕紛糾學者欲
 睹世變始終之㑹治亂得失之由非融㑹經傳該貫
[191-3a]
 首尾默識心通則未足以知春秋之要領也余童習
 是經初得竹湖李氏所著王霸列國世紀讀之不無
 拆裂經文之疑既觀其分王霸之行事具世系之本
 末於治亂興衰之際復序而論之讀者一日而洞徹
 原委則極歎前輩之讀書不苟如此間手抄以示同
 志今廬陵羅中行以家藏善本梓而傳之斯文必盛
 行於世學者由是而㑹經傳之大全以探筆削之深
 意則未必非通經之一助云
[191-3b]
 黄虞稷曰琪字孟開吳郡人仕國子司業書成於嘉
 定辛未每國紀後有序論至正中渝川周自得序而
 行之
趙氏鵬飛/春秋經筌
  十六卷
   存
 鵬飛自序曰木訥子作經筌自叙其首曰魚可以筌
 求而經不可以筌求聖人之道寓於經如二儀三光
[191-4a]
 之不可以肖象筌何足以囿之蓋吾之所謂筌心也
 求魚之所謂筌器也道不可以器囿而可以心求求
 經當求聖人之心此吾經筌之所以作也然聖人作
 經之心安在哉曰聖人馭天下之柄威福而已二帝
 三王之道行則所謂威福者為賞為罰為黜陟吾夫
 子之道否則所謂威福者為褒為貶為勸懲自其賞
 罰而觀之則賢不肖判然玉石矣故雖識一丁字者
 亦如黜四罪舉十六相誅二叔興十亂為二帝三王
[191-4b]
 之威福也若夫仲尼則以是柄寓之空言褒而伸忠
 魄貶而誅奸魂其文見於片言隻字之間而威福與
 二帝三王同其用則深辭隱義詎可臆而度哉故五
 經鮮異論而春秋多異説麟筆一絶而三家鼎峙董
 之繁露劉之調人紛然雜出幾成訟矣後學何所依
 從邪及何休杜預之註興則又各䕶所師而不知經
 如季氏之陪臣知有季氏而不知有魯非所謂忠於
 師者彼所學者則有太官墨守之喻所不學者則興
[191-5a]
 賣餅之譏各懷私意以䕶私學交持矛盾以角單言
 片論之勝於聖經何有哉故善學春秋者當先平吾
 心以經明經而無惑乎異端則褒貶自見然世之説
 者例以為非傳則經不可暁嗚呼聖人作經之初豈
 意後世有三家者為之傳邪若三傳不作則經遂不
 可明邪聖人寓王道以示萬世豈故為是不可暁之
 義以罔後世哉顧學者不沈濳其意而務於速得得
 其一家之學已為有餘而經之明不明不問也愚嘗
[191-5b]
 謂學者當以無傳明春秋不可以有傳求春秋謂春
 秋無傳之前其㫖安在當默與心㑹矣三傳固無足
 據然公吾心而評之亦時有得聖意者若何休癖䕶
 其學吾未嘗觀焉惟范甯為近公至於論三家則均
 舉其失曰失之誣失之俗失之短不私其所學也其
 師之失亦從而箴之故榖梁子之傳實賴甯為多如
 經書乾時之戰我師敗績赤曰不諱敗惡内也甯知
 其妄正之曰讐無時而可通惡内之言傳失之經書
[191-6a]
 作三軍赤曰古者諸侯一軍作三軍非正也甯知其疎
 正之曰總言諸侯一軍又非制也若是者蓋多有之
 故愚以為甯之學近乎公而王通亦曰范甯有志於
 春秋焉愚學春秋每尚甯之志固願視經為的以身
 為弓而心為矢平心而射之期必中於的鴈鶩翔於
 前不眴也三傳紛紜之論庸能亂吾心哉庶有得於
 經而無負聖人之志蓋春秋公天下之書學者當以
 公天下之心求之作經筌
[191-6b]
 青陽夢炎序曰蜀在天一方士當盛時安於山林惟
 窮經是務皓首不輟故其著述徃徃深得經意然不
 輕於自衒而人莫之知書之藏於家者又以狄難而
 燬良可嘅歎麟經在蜀尤有傳授蓋濂溪先生仕於
 合伊川先生謫於涪金堂謝持正先生親受教於伊
 川以發明筆削之㫖老師宿儒持其平素之所討論
 傳諸其徒雖前有斷爛朝報之毁後有偽學之禁而
 守之不變故薰陶漸漬所被者廣如馮公輔朱萬里
[191-7a]
 張習之劉光遠諸先生皆一時所宗吾鄉木訥趙先
 生獨抱遺經窮探冥索實為之倡所著詩故經筌二
 書有功於聖經甚大詩故湮没不傳惟經筌獨存其
 為説不外乎濂洛之學而善於原情不為傳注所拘
 至於推見至隱使二百四十二年事瞭如在目其所
 參訂率有依據經生學子竊其緒言以梯科第者踵
 相接也噫先生著書以淑後學豈為是哉先民謂春
 秋孔子之刑書傳為按經為斷其説尚矣然至當無
[191-7b]
 二而三傳殊説猶未免於致其疑有能卓然不惑於
 好惡是非之私不狥夫牽合傅㑹之失先原情以為
 之裁準得其情則按可斷刑可用矣孔子作春秋必
 質諸人情孰謂探索於千有餘年之後而不知原情
 以蔽事哉此予所以深有味於是書也予與先生居
 同里且受經於先生之高弟每患此書未能散見於
 四方謹刋諸家塾與同志共之讀經者儻能主濂洛
 胡文定之説以求夫大經大法之要又以此書原當
[191-8a]
 世之人情而歸於至理廣而充之舉而措之以正誼
 明道為心以撥亂反正為事使吾夫子賞罰之公不
 徒載之空言尚先生明經之明缺/
 張萱曰木訥先生因説經者拘泥三傳多非聖人本
 意乃自據經解經故曰經筌
 納蘭成德序曰春秋之傳五鄒氏無師夾氏未有書
 列於學官者三焉漢志二十三家隋志九十七部唐
 志六十六家未有舍三傳而别自為傳者自啖助趙
[191-8b]
 匡稍有去取折𠂻至宋諸儒各自為傳或不取傳注
 專以經解經或以傳為按以經為斷或以傳有乖謬
 則棄而信經往往用意太過不能得是非之公嗚呼
 聖人之志不明於後世乆矣蓋嘗讀黄氏日抄見所
 采木訥趙氏之説恒有契於心焉既得經筌是本乃
 鏤板傳之善哉木訥子之言乎善學春秋者當先平
 吾心以經明經而無惑於異端則褒貶自見蓋春秋
 公天下之書學者當以公天下之心求之信斯言也
[191-9a]
 庶幾得是非之公而聖人之志可以勿晦也已
林氏堯叟/春秋左傳句解
  四十卷
   存
 鄭玥曰堯叟字唐翁崇禎中杭州書坊取其書合杜
 注行之
熊氏慶胄/春秋約説
   佚
[191-9b]
萬氏鎭/左傳十辨
  一卷
   佚
 姓譜鎭字子靜平江人登淳祐庚戌第授豐州司户
 參軍
陸氏震發/春秋叢志
  一卷
   佚
[191-10a]
 嚴州府志陸震發字德甫淳安人淳祐中薦授儒學
 教諭
饒氏魯/春秋節傳
   佚
舒氏津/春秋集注
   佚
胡氏康/春秋誅意譴告
  一百卷
[191-10b]
   佚
 徽州府志康婺源人進春秋誅意譴告百卷於朝理
 宗覽而嘉之特㫖與召試調鎭江司户參軍
朱氏申/春秋左傳節解或作詳節/
  三十五卷
   存
 王鏊序曰春秋左傳詳節三十五卷宋魯齋朱申周
 翰注釋今董南畿學政黄侍御希武翻刻以示後學
[191-11a]
 者也侍御以近世學者莫不為文而未知文之有法
 故刻示之予叙之曰文非道之所貴也而聖賢有不
 廢故冉牛閔子顔淵善言德行子游子夏以文學名
 孔子亦曰言之無文行而不遠而善鄭國之為詞命
 也則文豈可少哉學者不為文則已如為文而無法
 法而不取諸古殊未可也左氏疏春秋於聖人之㫖
 殊未得也而載二百四十二年列國諸侯征伐㑹盟
 朝聘宴饗名卿大夫往來詞命則具焉其文蓋爛然
[191-11b]
 矣於時若臧僖伯哀伯晏子子産叔向叔孫豹之流
 尤所謂能言而可法者下是雖疆場之人亦善言焉
 有若展喜瑕呂飴甥賓媚人解揚是已方伎之賤亦
 善言焉有若史蘇梓愼禆竈蔡墨醫和緩祝鮀師曠
 是已屬國之遠亦善言焉有若郯子支駒季札聲子
 沈尹戍薳啓疆是已閨門之懿亦善言焉有若鄧曼
 穆姜定姜僖負羈之妻叔向之母是已於戲其猶有
 先王之風乎其辭婉而暢直而不肆深而不晦鍊而
[191-12a]
 不煩繩削後之以文名家者孰能遺之而為史者尤
 多法焉而世每病其誣蓋神怪妖祥夢卜讖兆誠有
 類於誣者其亦沿舊史之失乎雖然古今不相及又
 安知其古盡無也然予以獲麟而後文頗不類若非
 左氏之筆焉豈後人續之邪未可知也若是者今多
 從削蓋幾於醇且粹矣學者因是而求之為文之法
 盡在是矣若夫究聖人筆削之㫖以寓一王之法自
 當求其全以進於經
[191-12b]
 王穉登曰周翰輯是書無禆左氏禆夫學左氏者耳
牟氏子才/春秋輪輻
   佚
    右子才未成之書見墓志銘
趙氏孟何/春秋法度編
   佚
 程端學曰字浚南四明人
 戴表元序曰咸淳中余備員太學博士弟子見學官
[191-13a]
 月講必以春秋竊怪而問諸人曰是自渡江以為復
 讐之書不敢廢也夫復讐之説初非春秋本㫖中興
 初胡康侯諸公痛數千年聖經遭王臨川禁錮乘其
 新敗洗雪而彰明之使為亂臣賊子者增懼使用夏
 變夷者加勸儒者之功用所為與天地並如是而可
 耳塲屋腐生山林曲士因而掎摭微文破碎大道為
 可憫歎及其久也春秋之編未終讐不得復而鼎遷
 科廢學者不待申臨川之禁而絶口不復道矣雖以
[191-13b]
 余之困而願學求欲如昔年從博士後時意氣詎可
 得邪鄉郡趙君漢弼與余為同年生精力趨尚記誦
 討論視余畧不衰惰其先人清敏公嘗以春秋經傳
 集解奏之經筵刻之琬琰者若干言經火燬滅漢弼
 追憶而補存之摘其出於先公自著者定為若干言
 又評考二百四十二年行事合於詩書六典名曰春
 秋法度之編者若干言無近世掎摭破碎之嫌而於
 儒者之功用有所發於乎何其能哉蓋漢弼之為人
[191-14a]
 吾知之生於紛華之窟而能勤長於功名之途而能
 靜老於艱危之境而能泰故其於是書亦不以世故
 炎涼盛衰而奪抑交游之期於漢弼何有紀極漢弼
 年未甚高予戊戌春過之見其蕭然一室几硯在左
 杵臼居右畦蔬汲井無一毫干世之色其於春秋法
 度未可量也
王氏應麟/春秋三傳㑹考
  宋志三十六卷
[191-14b]
   佚
謝氏鑰/春秋衍義
  十卷
   佚
左氏辨證
  六卷
   佚
 方鳯曰謝君臯羽其父鑰以春秋學為婦翁繆正字
[191-15a]
 烈所器重嘗著春秋衍義十卷左氏辨證六卷藏於
 家
陳氏友沅/春秋集傳
   佚
 江西通志陳友沅字直翁豐城人景定中鄉舉
黄氏震/讀春秋日抄
  七卷
   存
[191-15b]
 震自序曰孔子曰吾志在春秋孟子曰春秋天子之
 事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蓋方是時王綱解紐
 簒奪相尋孔子不得其位以行其權於是約史記而
 修春秋隨事直書亂臣賊子無所逃其罪而一王之
 法以明所謂撥亂世而反之正此其為志此其為天
 子之事故春秋無出於夫子之所自道及孟子所以
 論春秋者矣自褒貶凡例之説興讀春秋者往往穿
 鑿聖經以求合其所謂凡例又變移凡例以遷就其
[191-16a]
 所謂褒貶如國各有稱號書之所以别也今必曰以
 某事也故國以罪之及有不合則又遁其辭人必有
 姓氏書之所以别也今必曰以某事也故名以誅之
 及有不合則又遁其辭事必有月日至必有地所此
 記事之常否則闕文也今必曰以某事也故致以危
 之故不月以外之故不日以畧之及有不合則又為
 之遁其辭是則非以義理求聖經反以聖經釋凡例
 也聖人豈先有凡例而後作經乎何乃一 一以經而
[191-16b]
 求合凡例耶春秋正次王王次春以天子上承天而
 下統諸侯弑君弑父者書殺世子殺大夫者書以其
 邑叛以其邑來奔者書明白洞達一一皆天子之事
 而天為之也今必謂其陰寓褒貶使人測度而自知
 如優戲之所謂隱者已大不可況又於褒貶生凡例
 耶理無定形隨萬變而不齊後世法吏深刻始於敕
 律之外立所謂例士君子尚羞用之果誰為春秋先
 立例而聖人必以是書之而後世以是求之耶以例
[191-17a]
 求春秋動皆逆詐億不信之心愚故私摭先儒凡外
 褒貶凡例而説春秋者集錄之使子孫考焉非敢為
 他人發也
讀三傳日抄
  一卷
   存
王氏柏/左氏正傳
  宋志十卷
[191-17b]
   未見
讀春秋記
  八卷
   未見
呂氏大圭/春秋或問
  二十卷
   存
 何夢申跋曰傳春秋幾百家其説大抵以褒貶賞罰
[191-18a]
 為主蓋三傳倡之而諸儒和之也惟朱文公以為不
 然今其載於門人之所紀錄者畧見一二獨恨未及
 成書耳廣文呂先生加惠潮士諸士有以春秋請問
 者先生出五論示之咸駭未聞因併求全稿先生又
 出集傳或問二書蓋本文公之説而發明之有五論
 以開其端有集説以詳其義又有或問以極其辨難
 之指歸而春秋之㫖明白矣噫夫子之心至文公而明
 文公之論至先生而備先生亦有功於世教矣夢申
[191-18b]
 預聞指教不敢私祕與朋友謀而鋟諸梓庶幾廣其
 傳
春秋五論
  一卷
   存
 袁桷曰春秋家劉歆尊左氏杜預説行公榖廢不講
 啖趙出聖人之㫖微見劉敞葉夢得呂大圭其冣有
 功者也
[191-19a]
 程端學曰呂樸鄉五論正大明白而於明分義正名
 分著幾微三條之下所引春秋事時或與經意不合
 納蘭成德序曰春秋論五篇共一卷一曰論夫子作
 春秋二曰辨日月褒貶之例三曰特筆四曰論三傳
 所長所短五曰世變宋吏部侍郎知興化軍武榮呂
 大圭圭叔所著也五論閎肆而嚴正春秋大㫖具是
 矣圭叔登淳祐七年進士授潮州教授改贑州提舉
 司幹官秩滿調袁州福州通判陞朝散大夫行尚書
[191-19b]
 吏部員外郎兼國子編修實錄檢討官兼崇政殿説
 書出知興化軍常以俸錢代中下户輸税德祐初元
 轉知漳州軍節制左翼屯戍軍馬未行屬元兵至㳂
 海都制置蒲夀庚舉全州降令圭叔署降箋圭叔不
 肯將殺之㑹圭叔門弟子有為管軍總管者掖之出
 圭叔變服遁島上夀庚將逼以官遣追之問其姓名
 不答被害先是圭叔緘其著書於一室至是燬焉五
 論與讀易管見論語孟子解以傳在學者得存然管
[191-20a]
 見諸書皆不可見見者又僅此而已惜哉圭叔少嗜
 學師事鄉先生濳軒王昭昭為北溪陳淳弟子淳受
 業晦庵稱高足淵源之來人稱温陵截𣲖嗚呼當時
 詆訿道學者往往謂其迂疎無濟然宗社既屋人爭
 北向圭叔獨不為詭隨甘走海島不憚以身膏斧鉞
 大節何凜凜也以是觀之道學亦何負於人國乎良
 可歎也矣武榮即今泉郡之南安縣唐嗣聖中嘗以
 縣為武榮州故名圭叔居縣之樸兠鄉大豐山下學
[191-20b]
 者因號為樸鄉先生
翁氏夢得/春秋指南
  一卷
   佚
春秋摭實
  二卷
   佚
春秋要論
[191-21a]
  十卷
   佚
春秋記要
  十卷
   佚
 夀昌縣志翁夢得字景説端平咸淳間兩中詞科尋
 隱居教授
周氏敬孫/春秋類例
[191-21b]
   佚
 謝鐸曰春秋類例周敬孫著今亡
家氏鉉翁/春秋詳説
  三十卷
   存
 鉉翁自序曰春秋非史也謂春秋為史者後儒淺見
 不明乎春秋者也昔夫子因魯史修春秋垂王法以
 示後世魯史史也春秋則一王法也而豈史之謂哉
[191-22a]
 陋儒曲學以史而觀春秋謂其問或書或不書或書
 之詳或書之畧或小事得書大事缺書遂以此疑春
 秋其尤無忌憚者至目春秋為斷爛朝報以此誤天
 下後世有不可勝誅之罪由其不明聖人作經之意
 妄以春秋為一時記事之書也或曰春秋與晉乘楚
 檮杌並傳皆史也子何以知其非史而為是言乎曰
 史者備記當時事者也春秋主乎垂法不主乎記事
 如僖公二十八年晉文始霸是歲所書者皆晉事莊
[191-22b]
 九年齊桓公入是歲所書者皆齊事隱四年衛州吁
 弑君是歲所書者皆衛事昭八年楚滅陳是歲所書
 者皆陳事有自春徂秋止書一事者自今年秋冬迄
 明年春夏閲三時之乆而僅書二三事者或一事而
 累數十年或一事而屢書特書或著其首不及其末
 或有其義而無其辭大率皆予奪抑揚之所繫而宏
 綱奥㫖絶出語言文字之外皆聖人心法之所寓夫
 豈史之謂哉蓋晉乘楚檮杌魯春秋史也聖人修之
[191-23a]
 則為經昧者以史而求經妄加擬議如蚓蝸伏乎塊
 壤烏知宇宙之大江海之深是蓋可憫不足深責也
 鉉翁早讀春秋惟前輩訓釋是從不能自有所見中
 年以後閲習既乆粗若有得乃棄去舊説益求其所
 未至明夏時以著春秋奉天時之意本之夫子之告
 顔淵原託始以昭春秋誅亂賊之心本之孟子之告
 公都子不敢苟同諸説之已言不敢苟異先儒之成
 訓三傳之是者取焉否則參稽衆説而求其是衆説
[191-23b]
 或尚有疑夫然後以某鄙陋所聞具列於下如是再
 紀猶不敢輕出示人將俟晚暮輯而成編從四方友
 舊更加訂證㑹國有大難奉命起家無補於時坐荒
 舊學既遂北行平生片文幅書無一在者憂患困躓
 之乆覃思舊聞十失五六已而自燕來瀛又為暴客
 所剽然以地近中原士大夫知貴經籍始得盡見春
 秋文字因答問以述己意卒舊業焉書成撮為綱領
 揭之篇端一原春秋所以託始二推明夫子行夏時
[191-24a]
 之意三辨五始四評三傳五明霸六以經正例凡十
 篇俾觀者先有考於此庶知區區積年用意之所在
 若夫僭躐之罪則無所逃
 龔璛跋曰至元丙子宋亡以則堂先生歸置諸瀛者
 十年率成此書書成於瀛寄宣託於其友肅齋潘公
 從大藏之蓋乆而綱目十篇學士大夫已盛傳於世
 矣泰定乙丑宣學以廩士之贏刋大學疏義等書取
 諸潘氏鋟梓於學凡三十卷其曰春秋集傳詳説蓋
[191-24b]
 俟夫説約者得經㫖焉此先生著述意也先生之祖
 大酉以成都府教授列於朱文公學黨之籍其淵源
 有自云
 宋史家鉉翁睂州人以蔭補官賜進士出身官至端
 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元兵次近郊為祈請使留
 館中聞宋亡旦夕哭泣不食飲者數月其學邃於春
 秋自號則堂改館河閒乃以春秋教授弟子成宗放
 還賜號處士
[191-25a]
 黄虞稷曰鉉翁北遷時居河間所作因答問以述己
 意綱領凡十篇
謝氏翺/春秋左傳續辨
   佚
 方鳯狀曰君諱翺字臯羽姓謝氏福之長溪人後徙
 建之浦城試有司不第落魄漳泉間㑹丞相信公開
 府署諮事參軍
吳氏思齊/左傳闕疑
[191-25b]
   未見
 金華府志吳思齊字子善永康人用父邃蔭攝嘉興
 丞宋亡隱浦陽自號全歸子與方鳯謝翺放遊山水
 間
許氏瑾/春秋經傳
  十卷
   佚
 紹興府志許瑾字子瑜世居剡之東林宋運既改徵
[191-26a]
 辟不就學者稱高山先生
徐氏文鳯/春秋捷徑
  十卷
   佚
 嚴州府志徐文鳯字伯恭夀昌人從吳興陳存受春
 秋咸淳間釋褐權知象山縣至元革命隱居教授著
 春秋捷徑十卷
曾氏元生/春秋凡例
[191-26b]
   佚
 王逢曰䃺峰曾元生江西人宋末屏居教授有春秋
 凡例大學演正藏於家
邱氏葵/春秋通義
   未見
陳氏深/清全齋讀春秋編
  十二卷
   存
[191-27a]
熊氏禾/春秋通解
   佚
    按退齋與胡庭芳書有云早歲成春秋通解
    一書又厄於火又云兵難之餘學徒解散文
    集燬亡徒抱苦心力實不逮則是書燬後不
    果續也
 
 
[191-27b]
 
 
 
 
 
 
 
 經義考卷一百九十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