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2n0011 經義考-清-朱彝尊 (master)


[208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經義考卷二百八
          翰林院檢討朱彝尊撰
   春秋四十一/
劉氏城/春秋左傳地名錄
  二卷
   存
 城自序曰五經志地理者禹貢而外詩亦頗著然無
[208-1b]
 若春秋之專且多矣少讀左氏傳苦繁多欲小撮之
 便記識也已按文獻通考及國史經籍志漢嚴彭祖
 晉裴秀杜預宋楊湜張洽鄭樵元杜瑛明楊慎各有
 春秋地名圖譜書私擬得其本綜同異覈事情畫方
 輿紀因革可判若列睂矣而藏書弗廣載籍亦湮每
 以爲憾兹者消夏九華參觀三傳輒有疏議與諸家
 相出入因以其餘别錄地名二卷此在經義最爲麤
 末然可備遺忘云顧不知於諸圖譜爲何如也崇禎
[208-2a]
 癸酉
左傳人名錄
  一卷
   存
 城自序曰予既爲春秋地名錄矣復錄人名焉蓋春
 秋中人自天王世辟而外氏或以地以官以祖父載
 筆者或名之字之諡之一人數稱前後貿易類聚而
 繫之一身然後無錯惑也焦氏經籍志有春秋宗族
[208-2b]
 名氏譜五卷春秋諡族譜一卷春秋名號歸一圖二
 卷春秋名字異同錄五卷今惟歸一圖盛傳則予錄
 之亦未可少矣抑有感焉諸人什三見經什七見左
 傳按左本以氏行漢儒以降遂定爲丘明或疑丘明
 恥之丘亦恥之其辭氣近於竊比恐丘明未爲受業
 弟子予至今思之亦無確據是即左氏一人已有疑
 義況左氏所傳之人哉又烏知人之果有無而名之
 果是否也錄成爲一歎云
[208-3a]
顧氏炎武/左傳杜解補正
  三卷
   存
 炎武自序曰北史言周樂遜著春秋序義通賈服説
 發杜氏違今杜氏單行而賈服之書不傳矣呉之先
 達邵氏寶有左觽百五十餘條又陸氏粲有左傳附
 註傅氏遜本之爲辨誤一書今多取之參以鄙見名
 曰補正凡三卷若經文大義左氏不能盡得而公穀
[208-3b]
 得之公穀不能盡得而啖趙及宋儒得之者則别記
 之於書而此不具也
孫氏和鼎/春秋名系彚譜
  四卷
   未見
 和鼎自序曰讀春秋者以深求義理爲務名系非所
 急也然二百四十餘年之間事關禮樂刑政者屈指
 可數而誅賞之變難以言窮要不越國爵名氏以爲
[208-4a]
 之差而已特聖經有案無斷不得不藉諸傳以折衷
 乃經文先自異三傳又互異左氏更爭竒炫博變換
 文辭以成其異每當尋繹義理亹亹忘倦之時忽以
 稱謂異同滋疑殆而沮其説以小害大何可勝道而
 能不爲之所乎先君少時嘗爲之譜爲友人借鈔失
 去後復增新例而輯之惜脱稾者十不逮三未便行
 世而國門所懸異名考姓氏表名號歸一圖等書雖
 根株略具而散漫無統仍費推求不類先君所輯能
[208-4b]
 兼總條貫洞人心目和鼎乃遵原式踵而成之題曰
 春秋名系彚譜上溯三皇原其始以察則也下訖吕
 秦者究其終以觀變也生名終諱胙土命氏之典皆
 廢於秦後世雖或舉行而空文徒具實意已非難云
 復古故以秦爲終也仍繫之春秋者原其所自作也
 徵異求同不嫌煩聒豈曰僅成先君之志亦欲觀者
 捐疑殆而專尋繹其於聖經未必無涓滴之助云爾
 劉芳喆曰和鼎嘉定縣人巡撫都御史元化之子今
[208-5a]
 翰林致彌之父也嘗撰石鼔文考據左氏傳定爲成
 王之鼔辨甚確春秋名系彚譜一書惜未之見
秦氏沅/春秋綱
  三卷
   存
 沅自序曰孟子以春秋之作始於詩亡觀其大矣夫
 子刪詩王風始於黍離考之於史黍離之作在平王
 二十四年而春秋之始隱公則平王四十九年也夫
[208-5b]
 子何取乎隱公而始修之耶蓋善乎舊史之不書即
 位也夫子爲政必也正名隱公不正其名故不即位
 而國史不書隱以攝位自居故王職不共王葬不㑹
 嗣王不朝居然自以爲得計矣而下之應之者無駭
 入極矣翬帥師矣身弑矣迄於襄昭定哀卒成尾大
 不掉之禍不可復振夫子傷宗國之陵夷上下於二
 百餘年之間而知其所以致此者實隱公啓之也非
 名不正之明驗歟夫子曰吾猶及史之闕文也蓋善
[208-6a]
 乎其不書即位也此正名之先得我心者也此修春
 秋所爲託始也詩亡而春秋作春秋之作始於隱公
 殆謂是乎殆謂是乎於是參之以列國之聘問㑹盟
 征伐興衰治亂之效行其襃貶著之爲一國之書垂
 之爲萬世之訓而夫子治國平天下之道賢於堯舜
 而其大要歸於正名余揣摹其旨竊窺其道摘其綱
 而爲之目約其事而比次之以見一字之同一言之
 異一文之詳略而是非遂可以尋情事盡能劃見信
[208-6b]
 非聖人莫能修之余豈敢謂遂能明聖人之微哉蓋
 以經解經或當無舛尋其旨趣與後之君子商之耳
朱氏鶴齡/左氏春秋集説
  十二卷
   未見
 鶴齡自序曰記曰屬辭比事而不亂深於春秋者也
 今之説春秋何其亂與則凡例之説爲之也自左氏
 立例公穀二氏又有例啖趙以下亦皆有例言人人
[208-7a]
 殊學者將安所適從如稱爵者褒也而㑹盂何以書
 楚子則非盡褒也稱人者貶也或將卑師少也而僖
 公之前何以君大夫將皆稱人則非盡貶與將卑師
 少也稱字者貴之也而邾儀父許叔蕭叔有何可貴
 乎殺大夫稱名者罪之也而陳洩冶蔡公子燮有何
 可罪乎諸侯失國名而夔子萊子不名滅同姓名而
 楚滅夔齊滅萊不名則其説窮矣不書公子爲削其
 屬也而弑君如楚商臣齊商人反稱公子則其説又
[208-7b]
 窮矣卿卒必記日月公至必告於廟益師不日薄之
 也而成公以後皆書日桓㑹不致安之也而公行大
 半不書至則其説又窮矣不得已有變例之説夫所
 貴乎例者正取其一成而不可易若前後游移彼此
 乖忤何以示萬世之繩準嗚呼夫子作春秋上明天
 道下正人事變化從心安得有例例特史家之説耳
 自隱桓至定哀二百四十二年間載筆者既非一人
 則或詳或略不免異辭所見所聞難於一槩就史法
[208-8a]
 言之尚無一成之例而乃欲執後人之例以按經又
 欲屈聖人之經以從例其可乎哉然則如之何亦曰
 求之春秋之所以作而已矣夫子曰吾志在春秋又
 曰其義則丘竊取之何謂志尊天子内中國討亂臣
 賊子尊王賤霸是也何謂義善者吾進之予之惡者
 吾退之奪之彼善此者吾猶進之予之純乎惡者吾
 急退之奪之是也志以義明義以時立春秋之始諸
 侯驟强則絀諸侯以扶天子春秋之中大夫專政則
[208-8b]
 絀大夫以扶諸侯春秋之季陪臣亂國則又絀陪臣
 以扶大夫而前之治楚後之治呉越往往示其意於
 奬桓文愛宗國爵齊晉宋衞諸君之中若此者凡以
 尊天子也明王道也一筆一削蓋皆隨世變而爲之
 權世變異則書法亦異而豈有變例正例之可求哉
 後之説者乃曰聖人有貶無襃或又曰聖人初無襃
 貶夫有貶無襃則春秋爲司空城旦之書聖人宅心
 不應如是刻覈若無襃無貶則全錄舊史是非不明
[208-9a]
 何以有知我罪我之言而能使亂臣賊子懼耶吾故
 專以聖人之志與義爲斷不能得乎聖人之志與義
 則隨事生説辨愈繁而不可立教能得乎聖人之志
 與義則凡例諸説何嘗不可與聖經之微文奥旨相
 爲發明而近世儒者著論乃欲盡舉夫例而廢之其
 亦固而不可通也已予爲此書主以左氏傳取杜注
 孔疏及公穀啖趙數十家之論聚而觀之參互權衡
 稾凡數易疢疾寒暑腕不停書雖未知於聖人之志
[208-9b]
 與義若何而古今諸儒支離膠固之説刊剟無餘少
 以資學者經術經世之用庶幾於屬辭比事而不亂
 之旨或有當云
讀左日抄
  闕/
   未見
 鶴齡序曰春秋三傳並立公穀乃經師之學左氏獨
 詳於史事蓋古者史世其官左氏必世爲魯史如晉
[208-10a]
 之董狐齊之南史楚之倚相能尊信聖經而爲之作
 傳廣求列國諸史乘管仲晏嬰子産叔向諸名卿佐
 之行事無不詳以及卜筮夢占小説雜家之言無不
 采大事策書小事簡牘閎稽逖覽綜貫秩然故其文
 章最爲典則華贍而後之儒者或病其巫或病其浮
 夸或病其立論多違理傷教則何也夫子感獲麟而
 作春秋去夢楹不三載其旨趣未及顯以示人左氏
 之遊聖門也晚又未必與游夏之徒上下其議論則
[208-10b]
 其踳駮而不純者固宜有之且左氏所稱書不書先
 書故書之類皆本之舊典爲史家成法聖經則不可
 以史法拘或事同而義異或事異而義同夫子蓋有
 特筆存焉自不修春秋既亡不知何者爲筆何者爲
 削各信胸臆穿鑿繁興至於紹興之進講而説之殽
 雜極矣雖然筆削所據惟事與文左氏即間有舛訛
 而臚陳二百四十二年史事則十得八九杜元凱推
 挍經傳亦極精詳學者誠淹通此書研究事情因以
[208-11a]
 推求書法一切刻深碎瑣之見勿横據於胸中而以
 義理折衷之安在筆削之精意不可尋繹而得乎今
 左氏之書家傳户習特其筆法簡古文之難澀者義
 之隱伏者往往費人推索元凱注既多未備而孔仲
 達疏復卷帙繁重學士家罕闚其書東山趙子常特
 申不書之旨輯爲補注多與經義相證發予珍祕有
 年復廣演而博通之疏瀹幽滯辨正譌舛自孔疏而
 下弋獲於劉原父吕東萊陳止齋王伯厚陸貞山邵
[208-11b]
 國賢傅士凱者居多又取春秋人物引繩墨而論斷
 之使學者知古今人材之盛莫過於春秋兵法之精
 亦莫過於春秋應變出竒益人神智讀史者當有取
 焉至於左氏全文明曉易見者則槩不之及自愧諛
 陋此不過備遺忘資討論而已若欲從事聖經成一
 家之學必如黄楚望所云先以經證經次引他經證
 又次以經證傳又次以傳證經展轉相證更復出入
 羣書此非予力所能任也姑存其説以俟後世之述
[208-12a]
 作君子
陸氏圻/春秋論
  九篇
   存
 繆泳曰陸圻字麗京又字景宣錢塘貢士甲申後隱
 於醫尋入丹崖爲僧不知所終
魏氏禧/左傳經世
  三十卷
[208-12b]
   未見
 禧自序曰讀書所以明理也明理所以適用也故讀
 書不足經世則雖外極博綜内析秋毫與未嘗讀書
 同經世之務莫備於史禧嘗以爲尚書史之大祖左
 傳史之大宗古今治天下之理盡於書而古今御天
 下之變備於左傳明其理達其變讀秦漢以下之史
 猶入宗廟之中循其昭穆而别其子姓瞭如指掌矣
 嘗觀後世賢者當國家之任執大事決大疑定大變
[208-13a]
 學術勲業爛然天壤然尋其端緒求其要領則左傳
 已先具之蓋世之變也弑奪烝報傾危侵伐之事至
 春秋已極身當其變者莫不有精苦之思深沈之略
 應猝之才發而不可禦之勇久而不回之力以謹操
 其事之始終而成確然之效至於兵法竒正之節自
 司馬穰苴孫呉以下不能易也禧少好左氏及遭變
 亂放廢山中者二十年時時取而讀之若於古人經
 世大用左氏隱而未發之旨薄有所㑹隨筆評注以
[208-13b]
 示門人竊惟左傳自漢晉至今厯二千餘年發微闡
 幽成一家言者不可勝數然多好其文辭篇格之工
 相與議論而已唐崔日用工左氏學頗用自矜及與
 武平一論三桓七穆不能對乃自慙曰吾請北面徐
 文遠從沈重質問左氏久之辭去曰先生所説紙上
 語耳禧嘗指謂門人學左氏者就令三桓七穆口誦
 如流原非所貴其不能對亦無足慙此蓋博士弟子
 所務非古人讀書之意善讀書者在發古人所不言
[208-14a]
 而補其未備持循而變通之坐可言起可行而有效
 故足貴也禧評注之餘間作雜論二十篇書後一篇
 課諸生作雜問八篇用附卷末就正於有道左氏好
 紀怪誕溺功利禍福之見論時駁而不純然如石碏
 誅吁厚范宣子禦欒盈陰飴甥爰田州兵之謀晏嬰
 不死崔杼子産焚載書及子皮授子産政諸篇皆古
 今定變大略而陰飴甥㑹秦伯王城燭之武夜縋見
 秦伯蔡聲子復伍舉則詞命之極致後之學者尤當
[208-14b]
 深思而力體之也
陳氏許廷/春秋左傳典略
  十二卷
   存
 許廷自序曰先文邃著五經疑詩與春秋稍已散佚
 廷不及闚其全間欲續成而未遑也今夏偶取内外
 傳讀之自晉唐以還崇奬左氏鮮復病其膏肓者繄
 征南之力耳征南於左氏分條同貫比義合要皆洞
[208-15a]
 其趣故夾漈稱之長夏餘閒往復其解心乎愛之不
 自揆茹私更埤益焉於約而盡者疏其旨於辨而裁
 者類其徵於岐而不害者綴其異目之曰典略凡十
 有二卷竊愧不能揚㩁左氏討先文邃之散佚晉語
 云咫聞則多或非讏言耳崇禎二年
 俞汝言曰許廷字靈茂海鹽人
何氏其偉/春秋胡諍
  一卷
[208-15b]
   存
 其偉自序曰吕氏大圭云春秋穿鑿之患其原起於
 三傳而後之諸儒又從而羽翼之彼此矛盾前後牴
 牾紛紛聚訟而聖人之意益以不明不知聖人之意
 聖人之經自明也夫諸儒之爲穿鑿無論已至於胡
 氏之説行而明興專用爲功令及觀制義發題則居
 然孔氏無經而經在胡氏焉世之尊胡氏者方過於
 孔氏是固胡氏之春秋矣乃以爲孔氏之春秋孔氏
[208-16a]
 焉可誣已夫孔氏之於春秋也修焉而非作也修則
 舊史參半焉諸凡名稱爵號之異同與夫日月之詳
 略皆吕氏所謂謄史之舊而襃貶不與者也襃貶不
 與於名稱爵號與日月則是非善惡之繫乎其文較
 然已而必欲穿鑿於一人一字之間而係二百四十
 二年之諸侯大夫盡入孔氏之深文爲刻爲薄爲專
 其誣聖何如而況彼此之矛盾前後之牴牾者又比
 諸儒甚焉久矣世第習焉而不察是焉而不疑且翕
[208-16b]
 然於功令之中而不敢也予故諍其尤悖者竊以附
 吕論云
王氏挺/春秋集論
   未見
 劉芳喆曰挺字周臣太倉州人
俞氏汝言/春秋平義
  十二卷
   存
[208-17a]
春秋四傳糾正
  一卷
   存
 汝言自序曰六經之不明諸儒亂之也自王輔嗣以
 老莊言易而六經有道家矣鄭康成以讖緯言禮而
 六經有數術家矣公穀胡氏以名稱襃貶言春秋而
 六經有名家法家矣彼其初未始不欲探聖人之精
 蘊而智識弇淺强求深遠習見郡國之府寺而以爲
[208-17b]
 宫闕之巍峩不過如是不知輔相之道而以行師折
 獄之才智經邦國也淺求之而爽其度深求之而愈
 失其大體迨至有宋大儒程朱輩出而後正其紕謬
 易傳本義成而輔嗣卷舌儀禮經傳通解定而康成
 束手退矣若夫春秋左氏親見聖人公穀傳諸髙第
 弟子而偏駁者半焉康成品髙學博文章能暢所欲
 言方以爲程氏之正傳而疵纇不少新安朱子心知
 之而不敢端言其過其説時時見於弟子講論之餘
[208-18a]
 而後人又不能推明其義徒使附㑹穿鑿刑名法術
 之言出於一代大儒而不覺是可異也汝言不揣纂
 集諸家自爲一書先之以四傳糾正爲六端以該之
 一曰尊聖而忘其僭二曰執理而近於迂三曰尚辭
 而鄰於鑿四曰億測而渉於誣五曰稱美而失情實
 六曰摘瑕而傷鍥刻六者之弊去而後可以讀春秋
 矣顧愚陋荒落何敢效鍼石於前賢聊以志願學之
 自略見其大指而已丙辰仲夏
[208-18b]
 繆泳曰俞汝言字右吉秀水人甲申後棄諸生研精
 經史之學尤熟於明代典故擬成一書僅先就宰相
 列卿年表而已晚專治春秋其詩古文曰漸川集
王氏寅/春秋自得篇
  十二卷
   存
 寅自序曰聖人所作之書慮無有藉乎人以明者春
 秋之成也游夏不能贊焉聖人爲經左氏爲傳各自
[208-19a]
 爲書是故左氏之文有先經而起者有後經而終者
 有不本乎經而别自爲紀者則其讀未修之春秋而
 就者也嗣乎左氏而有公穀始因經以起義大都縁
 左氏之舊文而間附以己意云爾漢室諸儒各有攸
 聞辭多散見程氏胡氏旨益精詳例從巧合然不讀
 三傳其義亦無自而起且胡氏者志存悟主謂宋之
 南與周之東固可取而譬也或强經以從已有之予
 疑聖人所作之書當有不必三傳而明者蓋聖人之
[208-19b]
 言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春秋㑹盟征
 伐非自爲主則霸國爲之主故曰春秋孔氏之刑書
 也且獨不聞孟子之言乎春秋成而亂臣賊子懼春
 秋天子之事也亂臣賊子無天子於心聖人則以天
 子之法治之曰此正朔者猶之乎天子之正朔也禮
 樂征伐自諸侯出自大夫出曾天子之法具在而藐
 不知畏是果何代之諸侯何國之大夫乎抑何決裂
 倒置一至此也是故立一天子於上斯諸侯大夫之
[208-20a]
 罪咸可得而定矣諸侯大夫之罪定斯天子之法伸
 矣是果必待三傳而明者乎直書焉而見比類焉而
 見散錯不齊焉而亦見予何敢作傳慮夫尊傳而失
 經者流俗之士或所不免故爲姑舎諸傳參引他經
 特據聖經以爲之注後之學者謂補先儒之未足焉
 可也謂翻先儒之案不可也夫知我罪我聖人猶將
 聽之又何況疎賤庸劣如予者乎與其開罪於聖人
 無寧開罪於先儒耳讀斯注者尚其諒予之心也夫
[208-20b]
 崇禎壬午
金氏鏡/春秋集義
  十二卷
   未見
錢氏&KR2066/春秋志禮
  八卷
   存
 &KR2066自序曰在昔言春秋者莫不以爲聖人刑書於是
[208-21a]
 引經斷獄皆以春秋爲名遂據爲律法斷例刻深其
 文無寛和之氣使聖人襃諱隱惡謹嚴而存忠厚之
 思流於薄而不返嗚呼此豈仲尼不爲已甚者之所
 爲哉昭公二年韓宣子如魯見易象與魯春秋曰周
 禮盡在魯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與周之所以王也
 韓子所見蓋周之舊典禮經雖仲尼之所未修而周
 公之法制未嘗不在於魯也故其先慶父之難齊之
 覘國者曰魯猶秉周禮周禮所以本也國之將亡本
[208-21b]
 必先撥而後枝葉從之今魯不棄周禮未可動也莊
 僖以來更十數公而無改韓起猶及見之故仲尼因
 魯史策書成文考其真僞志其典禮上以遵周公之
 遺制下以明將來之法傳故曰其善志惟上之人能
 使昭明左昭三十/一年傳又曰春秋之稱微而顯志而晦婉
 而成章盡而不汙懲惡而勸善非聖人誰能修之左/成
 十四/年傳所謂勸善者君子之事也婉而成章者曲從義
 訓以示大順者也志而晦者約言紀事以示法制者
[208-22a]
 也故曰王道之正人倫之紀備矣仲尼亦曰予作春
 秋以正亂制由是言之春秋者禮義之大宗也禮禁
 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後法之所爲用者易見而禮
 之所爲禁者難知故聖人從而修之所以興禮教而
 使人自遠刑法之端者也禮樂之數莫不具備於斯
 是以後之言禮者非春秋之義不足以定其去從嗚
 呼美哉洋洋乎經緯萬端宰制人極孰有踰於此哉
 予用是約春秋之大凡捃摭傳記總其條貫以類分
[208-22b]
 爲十志而以禮志爲首傅音/附於魯事使稽古考治術
 者有以見王道之大端周公之遺法儒説之要歸足
 以致治興教立俗范事施諸後世而無惑豈徒博物
 云爾哉
    按錢氏春秋志禮其綱曰吉曰㐫曰軍曰賓
    曰嘉吉禮之目八曰郊曰望曰雩曰考曰烝
    曰嘗曰禘曰大事㐫禮之目五曰喪曰荒曰
    弔曰救災曰禬軍禮之目四曰大閲曰治兵
[208-23a]
    曰大蒐曰狩賓禮之目十一曰朝周曰朝魯
    曰公如他國曰外諸侯相朝曰内大夫如周
    聘曰列國聘問曰諸國來聘曰内大夫聘列
    國曰諸侯相聘曰周來聘曰周聘諸國嘉禮
    之目七曰飲食曰冠曰昏曰賓射曰燕饗曰
    脤膰曰賀慶錫命有三曰周來錫命曰周命
    列國曰周命諸大夫其一爲雜記
張氏睿卿/春秋傳略
[208-23b]
   未見
馮氏如京/春秋大成
  三十一卷
   存
 劉芳喆曰如京字秋水代州人仕至廣東布政使
董氏漢䇿/春秋傳彚
  十二卷
   存
[208-24a]
 趙吉士曰漢策字帷儒烏程人范制府承謨巡撫浙
 江以人材薦將除科道矣爲言者所劾去
瞿氏世夀/春秋管見
  十三卷
   存
 世壽自序曰予幼失學寡昧無聞弱冠後棄舉子業
 思究經義遭家多難又乏師承年四十二薄遊閩南
 喜得春秋三傳善本厥後自閩而燕自燕而豫而魯
[208-24b]
 搜羅請乞又得漢唐宋諸儒經解數十種早夜尋繹
 謬因一得著爲春秋管見四卷七年之間稾凡三易
 竊謂宫牆數仭幸得其門五十遊秦旅寓藍田官舎
 藍田爲嘉禾阮不巖先生舊治先生殁後甲子十月/先生卒於
 官/遺編散失忽檢廢簏得書數册係先生批挍春秋
 五傳丹黄塗乙手澤猶新次其卷帙止闕昭公二十
 一年至三十二年亟取而補綴之詳其意義迥别塵
 詮始悟聖經本極廣大諸儒以狹小窺之本極通達
[208-25a]
 諸儒以固必泥之本極平常諸儒以穿鑿釋之故詮
 解愈多經義愈晦因取舊本之合於經者疏通證明
 之局於例者芟夷薀崇之四閲春冬稾又二易雖爝
 火螢光稍堪流照然非先生導其前路萬難遵彼周
 行後海先河淵源有自聊爲叙述以志不諼時康熙
 歲次壬申仲春二月生魄後四日也
姜氏希轍/春秋左傳統箋
  二十五卷
[208-25b]
   存
馬氏驌/春秋事緯
  二十卷
   存
    按馬氏左傳事緯凡十二卷前有序傳一卷
    辨例三卷圖説一卷覽左隨筆一卷春秋名
    氏譜一卷左傳字音一卷驌字宛斯鄒平人
    嘗㑹萃三代之書爲繹史人目之曰馬三代
[208-26a]
湯氏秀琦/春秋志
  十五卷
   存
 宋犖序曰文中子有言曰述作紛紛制理者參而不
 一陳事者亂而無緒考之春秋爲尤甚春秋文成數
 萬其旨數千後儒各持所見以推測聖人之意事不
 得其緒理不衷於一何能義蘊瞭然乎故三傳作而
 春秋散昔人已致歎矣加以杜鄭何范之箋注其用
[208-26b]
 心可不謂勤乎至胡康侯作傳大旨本於伊川而又
 兼綜衆論之長春秋藉是而有定亦未免時有牴牾
 李愿中云春秋難㸔學者未到聖人灑然處安能無
 失如近代治春秋不惟棄經而從傳又且畔傳而作
 支離煩碎之辭乃治經之蠹也臨川湯子弓菴作春
 秋志其爲書也分事與理爲二體事則統以年表而
 爲表者八理則統以書法而爲法者四八表各主一
 事爲綱二百四十二年之首尾數簡足以瞭之其書
[208-27a]
 法四種以精義爲經比事爲緯而條例遺旨且足爲
 交參考互之資其爲道也備矣以此陳事寧復亂而
 無緒乎以此制理寧復參而不一乎元趙仁甫作春
 秋通旨時未有知者姚文正公督師襄漢見而異之
 始大顯於世今予旬宣於此而得一弓菴在弓菴不
 僅以仁甫自處然其所著春秋志既爲予所知寧能
 無一言而讓姚公專美於前耶弓菴爲湯義仍先生
 從孫先生以文詞擅名當代弓菴能世其業而更以
[208-27b]
 經術是好魏公之後繼以南軒樹立不同皆足以垂
 於不朽豈非獨行君子哉
毛氏竒齡/春秋傳
  三十六卷
   存
 李塨序曰六經有二亡其顯亡者曰樂經其未嘗亡
 而實亡者曰春秋夫抽二百四十二年一千八百餘
 條之書而按之無事繹之無緒疏觀之漫無條理逐
[208-28a]
 節而分析之則又無所於穿貫於是求其説而不得
 妄曰經爲綱傳爲目而經非綱也文有篇題非事有
 領要也又曰傳爲案經爲斷而經非斷也策有襃譏
 之實簡無剖判之名也乃博求之事而三傳同異參
 錯不決即轉而求之諸儒之釋文與釋義而意旨雜
 出率謬誤而不可爲法則直舉而棄置之曰非聖經
 也不立學不令取士而春秋亡矣顧無學之徒强起
 補救自出其臆説而反使聖人之旨詘而就我以爲
[208-28b]
 可以立學可以取士而世之取士者即用其所爲説
 標以爲題而聖人之旨渺無聞焉譬之入齊者但知
 有田文而不知有王入秦關者第聞有太后穰侯髙
 陽涇陽而並不知有西秦之主而春秋更亡夫前此
 之亡有窮拒君明明可驗而今此之亡則陰移其鼎
 大之如典午之浸易次之如陽翟之暗奸潛窺盜據
 一去而不可挽矣經解曰春秋之失亂亂者亡之端
 也又曰屬辭比事而不亂則深於春秋者也夫屬辭
[208-29a]
 比事治亂之法也先生知其然專爲治經夫治經非
 棄傳也經賴傳以見而可棄乎然而吾治經云耳因
 爲立一例曰以傳釋經不以經釋傳蓋惟恐如取士
 之以經從傳也乃取史官記事法以設門部經若干
 條條若干事事若干門門若干部如一朝聘門而有
 朝部有聘部有來朝部有往朝部有來朝嗣君往朝
 嗣君部有嗣君來朝嗣君往朝部而於是連其書法
 之通覈謂之屬辭較其記事之參變謂之比事而予
[208-29b]
 奪見焉推之二十二門之辭事皆如是矣是以侵伐
 有門盟㑹有門前後大小皆得聯絡於其間條理穿
 貫一往明析於是始爲之治傳就三傳之中取其事
 之與經合者曰傳且别其傳之與史合者曰策書不
 特杜預何休賈逵范寗受其區别即公羊穀梁指斥
 如蒯隸必不使得與左氏策書互相溷亂而至於唐
 後諸儒則雖備觀其説而百無一合大率棄置不屑
 道而胡氏一書反三致意焉以爲是書者固亂經之
[208-30a]
 階而亡經之本也間考先生立説不好詭異不以武
 斷勝每所考挍必與門部相依而分乃一祛雜例若
 所稱三體五情七缺九旨者而以四例該之昔者韓
 宣子觀魯春秋曰周禮在魯則禮者固春秋要領也
 孟子曰其事則齊桓晉文其文則史其義則丘竊取
 之矣則事與文與義又春秋之所自備也以春秋大
 夫如韓起以善讀春秋如孟氏子其爲説必有當於
 春秋而先生取以爲例未嘗抝曲揉直强求其合而
[208-30b]
 以四例而比之三傳與諸家則三傳諸家不異焉以
 四例而比之二百四十二年之文與事而二百四十
 二年之文事不能外焉此非夫子之春秋乎於是又
 立一例曰以經釋經不以傳釋經任取經文一條而
 初觀其禮繼審其事繼核其文又繼定其義而經之
 予奪進退無出此者始以春秋爲經不傳事而傳事
 固如此以爲無緒無條理并無穿貫而其緒與條理
 穿貫又如此如此而猶謂春秋之亡非藉是書以存
[208-31a]
 之不得矣塨世受經學長而徧遊諸經師之門其於
 春秋亦既浸淫乎其間而茫無畔岸讀先生之書而
 豁然而擴然而浩浩然夫塨豈不深觀乎漢後諸儒
 與宋元明迄今之爲春秋者而敢漫然贊一詞也乎
    按毛氏説春秋分二十二門一曰改元二曰
    即位三曰生子四曰立君五曰朝聘六曰盟
    㑹七曰侵伐八曰遷滅九曰昏覿十曰享唁
    十一曰喪葬十二曰祭祀十三曰蒐狩十四
[208-31b]
    曰興作十五曰甲兵十六曰田賦十七曰豐
    凶十八曰災祥十九曰出國二十曰入國二
    十一曰盜弑二十二曰刑戮而總括以四例
    一曰禮例謂前二十二門皆典禮也二曰事
    例則以二十二門一千八百餘條無非事也
    三曰文例則史文之法也四曰義例則貫乎
    禮與文與事之間
屬辭比事紀
[208-32a]
  六卷
   未見
春秋條貫篇
  十一卷
   存
王氏名未/詳春秋左翼
   未見
 焦竑序曰左氏之用不盡於説經而善説經者無如
[208-32b]
 左氏彼其事判於數世之後而幾隱於數世之前或
 以一事基敗或以一人創治或内算失而外算猖或
 微釁萌而鉅以壞要以絲牽繩聯廻環映帶如樹之
 有根株枝葉扶疎附麗使人優游浸漬神明黙識而
 忽得其指歸二百四十年之成敗宛如一日七十二
 君之行事通爲一事故曰竒也漢魏以上經傳單行
 元凱氏始以傳從經而於其無所主名者則强爲先
 經始事後經終義依經辨理錯經合異之説以盡其
[208-33a]
 變例是徒知以公穀讀左氏而不知以左氏讀左氏
 徒知合經以爲左氏重而不知離經以爲春秋用也
 予每歎春秋以聖人經世之書而爲章句小儒割裂
 破碎皆始於不善讀左氏故耳王君子省癖左有年
 既已獨詣其深而苦學者算海量沙出没委頓遂專
 主以經而類從其事使開卷了然無俟沈酣反覆而
 聖人經世之大法目擊而存以一洗元凱始事終義
 之陋昔人之論管子也以爲變司馬法之鉤聯蟠踞
[208-33b]
 者而爲直截簡易故其法可以進攻而不利退守夫
 世豈有不守而能攻者哉故予謂之書也不特左氏
 之蝥弧抑亦春秋之墨守也歟
張氏春秋説苑
   未見
 沈演序曰張子吾因也少受經吾家晚多自得㑹諸
 家言胡氏春秋者著精汰秕編曰説苑蓋舉業定本
 也
[208-34a]
湯氏春秋翼傳
   未見
 沈演曰博士家言春秋率本安福鄒氏今覩湯令君
 所著翼傳大旨不殊鄒氏而説加詳學者於是復知
 有湯氏學矣
楊氏名未/詳春秋質疑
   佚
 李光縉曰胡康侯當宋南渡時折衷春秋傳以進其
[208-34b]
 意主於納牖不無附㑹先生讀春秋不滿胡氏説輒
 致疑焉彚而成書
 
 
 
 
 
 經義考卷二百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