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4h0132 文章辨體彙選-明-賀復徵 (master)


[193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文章辨體彚選卷一百九十三
            明 賀復徴 編
進䇿一
  審勢宋蘇洵/
治天下者定所尚所尚一定至於萬千年而不變使民
之耳目純於一而子孫有所守易以為治故三代聖人
其後世逺者至七八百年夫豈惟其民之不忘其功以
[193-1b]
至於是盖其子孫得其祖宗之法而為據依可以永久
夏之尚忠商之尚質周之尚文視天下之所宜尚而固
執之以此而始以此而終不朝文而暮質以自潰亂故
聖人者出必先定一代之所尚周之世盖有周公為之
制禮而天下遂尚文後世有賈誼者出説漢文帝亦欲
先定制度而其説不果用今者天下幸方治安子孫萬
世帝王之計不可不預定於此時然萬世帝王之計當
先定所尚使其子孫可以安坐而守其舊至於政弊然
[193-2a]
後變其小節而其大體卒不可革易故享世長逺而民
不茍簡今也考之於朝野之間以觀國家之所尚者而
愚猶有惑也何則天下之勢有强弱聖人審其勢而應
之以權勢强矣强甚而不已則折勢弱矣弱甚而不已
則屈聖人權之而使之甚不至於折與屈者威與惠也
夫强甚者威竭而不振弱甚者惠䙝而下不以為德故
處弱者利用威而處强者利用惠乘强之威以行惠則
惠尊乘弱之惠以養威則威發而天下震慄故威與惠
[193-2b]
者所以裁節天下强弱之勢也然而不知强弱之勢者
有殺人之威而下不懼有生人之惠而下不喜何者威
竭而惠䙝故也故有天下者必先審知天下之勢而後
可與言用威惠不先審知其勢而徒曰我能用威我能
用惠者末也故有强而益之以威弱而益之以惠以至
於折與屈者是可悼也譬之人身將欲飲藥餌石以養
其生必先審觀其性之為隂其性之為陽而投之以藥
石藥石之陽而投之隂藥石之隂而投之陽故隂不至
[193-3a]
於涸而陽不至於亢茍不能先審觀已之為隂與已之
為陽而以隂攻隂以陽攻陽則隂者固死於隂而陽者
固死於陽不可救也是以善養身者先審其隂陽而善
制天下者先審其强弱以為之謀昔者周有天下諸侯
太盛當其盛時大者已有地五百里而畿内反不過千
里其勢為弱秦有天下散為郡縣聚為京師守令無大
權柄伸縮進退無不在我其勢為强然方其成康在上
諸侯無大小莫不臣伏弱之勢未見於外及其後世失
[193-3b]
德而諸侯禽奔獸逃各固其國以相侵攘而其上之人
卒不悟區區守姑息之道而望其能以制服强國是謂
以弱政濟弱勢故周之天下卒斃於弱秦至孝公其勢
固已駸駸焉日趨於强大及其子孫已并天下而亦不
悟專任法制以斬撻平民是謂以强政濟强勢故秦之
天下卒斃於强周拘於惠而不知權秦勇於威而不知
本二者皆不審天下之勢也吾宋制治有縣令有郡守
有轉運使以大系小絲牽繩聨總合於上雖有地在萬
[193-4a]
里外方數千里擁兵百萬而天子一呼於殿陛間三尺
豎子馳傳捧詔召而歸之京師則解印趨走惟恐不及
如此之勢秦之所恃以强之勢也勢强矣然天下之病
常病於弱噫有可强之勢如秦而反䧟於弱者何也習
於惠而怯於威也惠太甚而威不勝也夫其所以習於
惠而惠太甚者賞數而加於無功也怯於威而威不勝
者刑弛而兵不振也由賞與刑與兵之不得其道是以
有弱之實著於外焉何謂弱之實曰官吏曠惰職廢不
[193-4b]
舉而敗官之罰不加嚴也多贖數赦不問有罪而典刑
之禁不能行也冗兵驕狂負力幸賞而維持姑息之恩
不敢節也將帥覆軍疋馬不返而敗軍之責不加重也
羌戎强盛凌壓中國而邀金繒増幣帛之恥不為怒也
若此類者太弱之實也久而不治則又將有大於此而
遂浸微浸消釋然而潰以至於不可救止者乘之矣然
愚以為弱在於政不在於勢是謂以弱政敗强勢今夫
一輿薪之火衆人之所憚而不敢犯者也舉而投之河
[193-5a]
則何熱之能為是以負强秦之勢而溺於弱周之弊而
天下不知其强焉者以此也雖然政之弱非若勢弱之
難治也借如弱周之勢必變易其諸侯而後强可能也
天下之諸侯固未易變易此又非一日之故也若夫弱
政則用威而已矣可以朝改而夕定也夫齊古之强國
也而威王又齊之賢王也當其即位委政不治諸侯並
侵而人不知其國之為强國也一旦發怒裂萬家封即
墨大夫召烹阿大夫與常譽阿大夫者而發兵擊趙魏
[193-5b]
趙魏盡走請和而齊國人人震懼不敢飾非者彼誠知
其政之弱而能用其威以濟其弱也况今以天子之尊
藉郡縣之勢言脱於口而四方響應其所以用威之資
固已完具且有天下者患不為焉有為而不可者今誠
能一留意於用威一賞罰一號令一舉動無不一切出
於威嚴用刑法而不赦有罪力行果斷而不牽衆人之
是非用不測之刑用不測之賞而使天下之人視之如
風雨雷電遽然而至截然而下不知其所從發而不可
[193-6a]
逃遁朝廷如此然後平民益務檢慎而奸民猾吏亦常
恐恐然懼刑法之及其身而斂其手足不敢輙犯法此
之謂强政政强矣為之數年而天下之勢可以復强愚
故曰乘弱之惠以養威則威發而天下震慄然則以當
今之勢求所謂萬世為帝王而其大體卒不可革易者
其尚威而已矣或曰當今之勢事誠無便於尚威者然
孰知夫萬世之間其政之不變而必曰威邪愚應之曰
威者君之所恃以為君也一日而無威是無君也久而
[193-6b]
政弊變其小節而參之以惠使不至若秦之甚可也舉
而棄之過矣或者又曰王者任德不任刑任刑覇者之
事也非所宜言此又非所謂知理者也夫湯武皆王也
桓文皆霸也武王乘紂之暴出民於炮烙斬刖之地苟
又遂多殺人多刑人以為治則民之心去矣故其治一
出於禮義彼湯則不然桀之惡固無以異紂然其刑不
若紂暴之甚也而天下之民化其風淫惰不事法度書
曰有衆率怠弗協而又諸侯昆吾氏首為亂於是誅鋤
[193-7a]
其强梗怠惰不法之人以定紛亂故記曰商人先罰而
後賞至於桓文之事則又非皆任刑也桓文用管仲管
仲之書好言刑故桓文之治常任刑文公長者其佐狐
趙先魏皆不説以刑法其治亦未嘗以刑為本而號亦
為伯而謂湯非王而文非霸也得乎故用刑不必霸而
用德不必王各觀其勢之何所宜用而已然則今之勢
何為不可用刑用刑何為不曰王道彼不先審天下之
勢而欲應天下之務難矣
[193-7b]
   審敵蘇洵/
中國内也四裔外也憂在内者本也憂在外者末也夫
天下無内憂必有外懼本既固矣盍釋其末以息肩乎
曰未也古者之憂憂在外今者之憂憂在内釋其末可
也而愚不識方今之所憂者為末也古者四裔之勢大
弱則臣小弱則遁大盛則侵小盛則掠吾兵良而食足
將賢而士勇則患不在中原如是而曰外憂可也今之
契丹姑無望其臣與遁求其志止於侵掠而不可得也
[193-8a]
契丹驕恣為日久矣嵗邀金繒以數十萬計曩者幸吾
有西羌之變出不遜語以撼中國天子不忍使邊民重
困於鋒鏑是以彼日益驕而賄日益増迨今凡數十百
萬而猶歉然未滿其欲視中國如外府然則其勢又何
止數十百萬也夫賄益多則賦斂不得不重賦斂重則
民不得不殘故雖名為息民而其實愛其死而殘其生
也名為外憂而其實憂在内也外憂之不去聖人猶且
恥之内憂而不為之計愚不知天下之所以久安而無
[193-8b]
變也古者匈奴之强不過冒頓當暴秦刻剝劉項戰奪
之後中國溘然矣以今度之彼宜遂入踐中原如決大
河潰蟻壤然卒不能越其疆以有吾尺寸之地何則中
原之彊固皆百倍於匈奴雖積衰新造而猶足以制之
也五代之際中原無君晉瑭茍一時之利以子行事契
丹割幽燕之地以資其彊大孺子繼立大臣外叛契丹
掃境來冦兵不血刃而京師不守天下被其禍契丹自
是始有輕中原之心以為可得而取矣及吾宋景德中
[193-9a]
大舉來冦章聖皇帝一戰而却之遂與之盟以和夫人
之情勝則狃狃則敗敗則懲懲則勝契丹狃石晉之勝
而有景德之敗懲景德之敗而愚未知其所勝甚可懼
也雖然數十年之間能以無大變者何也契丹之謀必
曰我百戰而勝人人雖屈而我亦勞馳一介入中國以
形凌之以勢邀之嵗得金錢數十百萬如此數十嵗我
益數百千萬而中原捐數百千萬吾日以富中國日以
貧然後足以有為也故邊境之上豈無可乘之隙使之
[193-9b]
來冦大足以奪一郡小亦足以殺掠數千人而彼不以
動其心者此其志非小也將以蓄其鋭而伺吾隙以伸
其所大欲故不忍以小利而敗其逺謀古人有言曰為
虺弗摧為虵奈何契丹之勢日長炎炎今也柔而養之
以冀其卒無大變其亦惑矣且今中國之所以竭生民
之力以奉其所欲而猶恐之焉懼一物之不稱其意者
非謂中國之力不足以支其怒也然以愚度之當今中
國雖萬無有如石晉可乘之勢者契丹之力雖足以犯邊
[193-10a]
然今十數年間吾可以必無犯邊之憂何也非畏吾也
其志不止犯邊也其志不止犯邊而力又未足以成其
所欲為則其心惟恐吾之一旦絶其好以失吾之厚賂
也然而驕傲不肯少屈者何也其意曰邀之而後固也
鷙鳥將擊必匿其形昔者冒頓欲以攻漢漢使至輙匿
其壯士徤馬故兵法曰辭卑者進也辭强者退也今匈
奴之君臣莫不張形勢以誇我此其志不欲戰明矣闔
閭之入楚也因唐蔡句踐之入吳也因齊晉契丹誠欲
[193-10b]
與吾戰耶曩者陜西有元昊之叛河朔有王則之變嶺
南有智髙之亂此亦可乘之勢矣然終以不動則其志
之不欲戰又明矣吁彼不欲戰而我遂不與戰則彼既
得其志矣兵法曰用其所欲行其所能廢其所不能於
敵反是今無乃於此異乎且契丹之力既未足以伸其
所大欲而奪一郡殺掠數千人之利彼又不以動其心
則我勿賂而已勿賂而彼以為辭則對曰爾何功於吾
嵗欲吾賂吾有戰而已賂不可得也雖然天下之人必
[193-11a]
曰此愚人之計也天下孰不知賂之為害而勿賂之為
利顧勢不可耳愚以為不然當今外憂之勢如漢七國
之勢昔者髙祖急於滅項籍故舉數千里之地以王諸
將項籍死天下定而諸將之地因遂不可削當是時非
劉氏而王者八國髙祖懼其且為變故大封吳楚齊趙
同姓之國以制之既而信越布綰皆誅死而吳楚齊趙
之彊反無以制當是時諸侯王雖名為臣而其實莫不
有帝制之心膠東膠西濟南又從而和之於是擅爵人
[193-11b]
赦死罪戴黄屋刺客公行匕首交於京師罪至彰也勢
至逼也然當時之人猶且徜徉容與若不足慮月不圖
嵗朝不計夕循循而摩之煦煦而吹之幸而無大變以
及於孝景之世有謀臣曰鼂錯始議削諸侯地以損其
權天下皆曰諸侯必且反錯曰固也削亦反不削亦反
削之則反疾而禍小不削則反遲而禍大吾懼其不及
今反也天下皆曰鼂錯愚吁七國之禍期於不免與其
發於逺而禍大不若發於近而禍小以小禍易大禍雖
[193-12a]
三尺童子皆知其當然而其所以不與錯者彼皆不知
其勢將有逺禍與知其勢將有逺禍而度已不及見謂
可以寄之後人以茍免吾身者也然則錯為一身謀則
愚而為天下謀則知人君又安可捨天下之謀而用一
身之謀哉今者契丹之彊不減於七國而天下之人又
用當時之議因循維持以至於今方且以為無事而愚
以為天下之大計不如勿賂勿賂則變疾而禍小賂之
則變遲而禍大畏其疾也不若畏其大樂其遲也不若
[193-12b]
樂其小天下之勢如坐弊船之中駸駸乎將入於深淵
不及其尚淺也舍之而求所以自生之道而以濡足為
解者是固夫覆溺之道也聖人除患於未萌然後能轉
禍而為福今也不幸養之以至此而近憂小患又憚而
不決則是逺憂大患終不可去也赤壁之戰惟周瑜吕
䝉以為勝伐吳之役惟羊祜張華以為是然則宏逺深
切之謀固不能合庸人之意此鼂錯所以為愚也雖然
錯之謀猶有遺憾何者錯知七國必反而不為備反之
[193-13a]
計山東變起而關内騷動今者匈奴之禍又不若七國
之難制七國反中原半為敵國匈奴叛中國以全制其
後此又易為謀也然則謀之奈何曰契丹之謀不過三
一曰聲二曰形三曰實契丹謂中國怯久矣以吾為終
不敢與之抗且其心常欲固前好而得厚賂以養其力
今也遽絶之彼必曰戰而勝不如坐而得賂之為利也
華人怯吾可以先聲脅之彼將復賂我於是宣言於逺
近我將以某日圍某所以某日攻某所如此謂之聲命
[193-13b]
邊郡休士卒偃旗鼓寂然若不聞其聲聲既不能動則
彼之計將出於形除道翦棘多為疑兵以臨吾城如此
謂之形深溝固壘清野以待寂然若不見其形形又不
能動則技止此矣將遂練兵秣馬以出於實實而與之
戰破之易耳彼之計必先出於聲與形而後出於實者
出於聲與形期我懼而以重賂請和也出於實不得已
而與我戰以幸一時之勝也夫勇者可以施之於怯不
可以施之於知今夫呌呼跳踉以氣先者世之所謂善
[193-14a]
鬬者也雖然蓄全力以待之則未始不勝彼呌呼者聲
也跳踉者形也無以待之則聲與形者亦足以乘人於
卒不然徒自弊其力於無用之地是以不能勝也韓許
公節度宣武軍李師古忌公嚴整使來告曰吾將假道
伐滑公曰爾能越吾界為盜邪有以相待無為虚言滑
帥告急公使謂曰吾在此公安無恐或告除道翦棘兵
且至矣公曰兵來不除道也師古詐窮遷延以遁愚故
曰彼計出於聲與形而不能動則技止此矣與之戰破
[193-14b]
之易耳方今匈奴之君有内難新立意其必易與鄰國
之難伯王之資也且天與不取將受其弊賈誼曰大國
之王幼弱未壯漢之所置傅相方握其事數年之後大
抵皆冠血氣方剛漢之傅相以病而賜罷當是之時而
欲為安雖堯舜不能嗚呼是七國之勢也
  䇿斷上蘇軾/
二方為中國患至深逺也天下謀臣猛將豪傑之士欲
有所逞於西北者久矣聞之兵法曰先為不可勝以待
[193-15a]
敵之可勝嚮者臣愚以為西北雖有可勝之形而中國
未有不可勝之備故竊嘗以為可特設一官使獨任其
責而執政之臣得以專治内事茍天下之弊莫不盡去
紀綱修明食足而兵强百姓樂業知愛其君卓然有不
可勝之備如此則臣固將備論而極言之夫天下將興
其積必有源天下將亡其發必有門聖人者唯知其門
而塞之古之亡天下者四而天子無道不與焉盖有以
諸侯强偪而至於亡者周唐是也有以匹夫横行而至
[193-15b]
於亡者秦是也有以大臣執權而至於亡者漢魏是也
有以蠻夷内侵而至於亡者二晉是也使此七代之君
皆能逆知其所由亡之門而塞之則至於今可以不廢
惟其諱亡而不為之備或備之而不得其門故禍發而
不救夫天子之勢蟠於天下而結於民心者甚厚故其
亡也必有大隙焉而日潰之其窺之甚難其取之甚密
曠日持久然後可得而間盖非有一日卒然不救之患
也是故聖人必於其全盛之時而塞其所由亡之門盖
[193-16a]
臣以為當今之患外之可畏者西戎北狄而内之可畏
者天子之民也西戎北狄不足以為中國之大憂而其
動也有以召内之禍内之民實執存亡之權而不能獨
起其發也必將待外之變先之以戎狄而繼之以吾民
臣之所謂可畏者在此而已昔者敵國之患起於多求
而不供供者有倦而求者無厭以有倦待無厭而能久
安於無事天下未嘗有也故夫二國之患特有逺近耳
而要以必至於戰敢問今之所以戰者何也其無乃出
[193-16b]
於倉卒而備於一時乎且夫兵不素定而出於一時當
其危疑擾攘之間而吾不能自必則權在敵國權在敵
國則吾欲戰不能欲休不可進不能戰而退不能休則
其計將出於求和求和而自我則其所以為媾者必重
軍旅之後而繼之以重媾則國用不足國用不足則加
賦於民加賦而不已則凡暴取豪奪之法不得不施天
下一動變生無方國之大憂將必在此盖嘗聞之用兵
有權權之所在其國乃勝是故國無大小兵無强弱有
[193-17a]
小國弱兵而見畏於天下者權在焉耳千鈞之牛制於
三尺之童弭耳而下之曽不如狙猿之奮擲於山林此
其故何也權在人也我欲則戰不欲則守戰則天下莫
能支守則天下莫能窺昔者秦嘗用此矣開關出征以
攻諸侯則諸侯莫不願割地而求和諸侯割地而求和
於秦秦人未嘗急於割地之利若不得已而後應故諸
侯常欲和而秦常欲戰如此則權固在秦矣且秦非能
强於天下之諸侯秦惟能自必而諸侯不能是以天下
[193-17b]
百變而卒歸於秦諸侯之利固在從横也朝聞陳軫之
説而合為從暮聞張儀之計而散為横秦則不然横人
之欲為横從人之欲為從皆使其自擇而審處之諸侯
相顧而終莫能自必則權之在秦不亦宜乎嚮者寳元
慶歴之間河西之役可以見矣其始也不得已而後戰
其終也逆探其意而與之和又從而厚餽之惟恐其一
日復戰也如此則賊常欲戰而我常欲和賊非能常勝
也特持其欲戰之形以乘吾欲和之勢屢用而屢得志
[193-18a]
是以中國之大而權不在焉欲天下之安則莫若使權
在中國欲權之在中國則莫若先發而後罷示之以不
憚形之以好戰而後天下之權有所歸矣今夫庸人之
論則曰勿為禍始古之英雄之君豈其樂禍而好殺唐
太宗既平天下而又嵗嵗出師以從事於外域盖晚而
不倦暴露於千里之外親擊髙麗者再焉凡此者皆所
以争先而處强也當時羣臣不能深明其意以為敵國
無釁而我則發之夫為國者使人備已則權在我而使
[193-18b]
已備人則權在人當太宗之時邊庭震恐以備中國故
中國之權重茍不先之則彼或以執其權矣而我又鰓
鰓焉惡戰而樂罷使敵國知吾之所忌而以是取必於
吾如此則雖有天下吾安得而為之唐之衰也惟其厭
兵而畏戰一有敗䘐則兢兢焉縮首而去之是故奸臣
執其權以要天子及至憲宗奮而不顧雖小挫而不為
之沮當此之時天下之權在於朝廷伐之則足以為戚
舍之則足以為恩臣故曰先發而後罷則權在我矣
[193-19a]
 
 
 
 
 
 
 
 
[193-19b]
 
 
 
 
 
 
 
 文章辨體彚選巻一百九十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