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4h0132 文章辨體彙選-明-賀復徵 (master)


[394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文章辨體彚選巻三百九十四
            明 賀復徴 編
論三
  正統論宋歐陽修/
凡為正統之論者皆欲相承而不絶至其斷而不屬則
猥以假人而續之是以其論曲而不通也夫居天下之
正合天下於一斯正統矣堯舜夏商周秦漢唐是也始
[394-1b]
雖不得其正卒能合天下於一夫一天下而居上則是
天下之君矣斯謂之正統可矣晉隋是也天下大亂其
上無君僭竊並興正統無屬當是之時奮然而起並爭
乎天下有功者强有徳者王威澤皆被於生民號令皆
加乎當世幸而以大并小以强兼弱遂合天下於一則
大且强者謂之正統猶有説焉不幸而兩立不能相并
攷其迹則皆正較其義則均焉則正統者將安予奪乎
東晉後魏是也其或終始不得其正又不能合天下於
[394-2a]
一則可謂之正統乎魏及五代是也然則有不幸而丁
其時則正統有時而絶也故正統之序上自堯舜歴夏
商周秦漢而絶晉得之而又絶隋唐得之而又絶自堯
舜以來三絶而復續惟有絶而有續然後是非公予奪
當而正統明然諸儒之論至於秦及東晉後魏五代之
際其説多不同其惡秦而黜之以為閏者誰乎是漢人
之私論溺於非聖曲學之説者也其説有三不過曰滅
棄禮樂用法嚴苛與其興也不當五徳之運而巳五徳
[394-2b]
之説可置而勿論其二者特始皇帝之事爾然未原秦
之本末也昔者堯傳於舜舜傳於禹夏之衰也湯代之
王商之衰也周代之王周之衰也秦代之王其興也或
以徳或以功大抵皆乘其敝而代之初夏世衰而桀為
昏暴湯救其亂而起稍治諸侯而誅之其書曰湯征自
葛是也其後卒以攻桀而滅夏及商世衰而紂為昏暴
周之文武救其亂而起亦治諸侯而誅之其詩所謂崇
密是也其後卒攻紂而滅商推秦之興其功徳固有優
[394-3a]
劣而其迹豈有異乎秦之紀曰其先大業出於顓頊之
苖裔至孫伯翳佐禹治水有功唐虞之間賜姓嬴氏及
非子為周養馬有功秦仲始命為大夫而襄公與立平
王遂受岐豐之賜當是之時周衰固巳久矣亂始於穆
王而繼以幽厲之禍平王東遷遂同列國而齊晉大侯
魯衛同姓擅相攻伐共起而弱周非獨秦之暴也秦於
是時既平犬夷因取周所賜岐豐之地而繆公以來始
東侵晉地至於河盡滅諸戎拓國千里其後關東諸侯
[394-3b]
强僭者日益多周之國地日益蹙至無復天子之制特
其號在爾秦昭襄王五十二年周之君臣稽首自歸於
秦至其後世遂滅諸侯而一天下此其本末之迹也其
徳雖不足而其功力尚不優於魏晉乎始秦之興務以
力勝至於始皇遂悖棄先王之典禮又自推水徳益任
法而少恩其制度文為皆非古而自是此其所以見黜
也夫始皇之不徳不過如桀紂桀紂不廢夏商之統則
始皇未可廢秦也其私東晉之論者曰周遷而東天下
[394-4a]
遂不能一然仲尼作春秋區區於尊周而黜呉楚者豈
非以其正統之所在乎晉遷而東與周無異而今黜之
何哉曰是有説焉較其徳與迹而然耳周之始興其來
也逺當其盛也規方千里為大小之國衆建諸侯以維
王室定其名分使傳子孫而守之以為萬世之計及厲
王之亂周室無君者十四年而天下諸侯不敢僥倖而
窺周於此然後見周徳之深而文武周公之作真聖人
之業也况平王之遷國勢雖蹙然周徳之在人者未厭
[394-4b]
而法制之臨人者未移平王以子繼父自西而東不出
王畿之内則正統之在周也推其徳與迹可以不疑夫
晉之為晉與乎周之為周也異矣其徳法之維天下者
非有萬世之計聖人之業也直以其受魏之禪而合天
下於一推較其迹可以曰正而統耳自惠帝之亂至於
愍懷之間晉如綫爾惟嗣君繼世推其迹曰正焉可也
建興之亡晉於是而絶矣夫周之東也以周而東晉之
南也豈復以晉而南乎自愍帝死賊庭琅琊起江表位
[394-5a]
非嗣君正非繼世徒以晉之臣子有不忘晉之心發於
忠義而功不就可為傷也若因而遂竊正統之號其可
得乎春秋之法君弑而賊不討則以為無臣子也使晉
之臣子遭乎聖人適當春秋之誅况欲干天下之統哉
若乃國巳滅矣以宗室子自立於一方卒不能復天下
於一則晉之琅琊與夫後漢之劉備五代漢之劉崇何
異備與崇未嘗為正統則東晉可知焉耳其私後魏之
論者曰魏之興也其來甚逺自昭成建國改元承天下
[394-5b]
衰弊得奮其力並爭乎中國七世至於孝文而去夷即
華易姓建都遂定天下之亂然後脩禮樂興制度而文
之攷其漸積之基其道徳雖不及於三代而其為功何
異王者之興今特以其不能并晉宋之一方以小不備
而黜其大功不得承百王之統者何哉曰質諸聖人而
不疑也今為魏説者不過曰功多而國强耳此聖人有
所不與也春秋之旹齊桓晉文可謂有功矣呉楚之僭
迭强於諸侯矣聖人於春秋所尊者周也然則功與彊
[394-6a]
聖人有所不取也論者又曰秦起夷狄以能滅周而一
天下遂進之魏亦夷狄以不能滅晉宋而見黜是則因
其成敗而毁譽之豈至公之篤論乎曰是不然也各於
其黨而巳周秦之所以興者其説固巳詳之矣當魏之
興也劉淵以匈奴慕容以鮮卑符生以氐弋仲以羌赫
連秃髮石勒季龍之徒皆四夷之雄者也其力不足者
弱有餘者强其最强者苻堅當堅之時自晉而外天下
莫不為秦休兵革興學校庶㡬刑政之方不幸未㡬而
[394-6b]
敗亂其又强者曰魏自江而北天下皆為魏矣幸而傳
數世而後亂以是而言魏者纔優於苻堅而已豈能干
正統乎五代之得國者皆賊亂之君也而獨偽梁而黜
之者因惡梁者之私論也唐自僖昭以來不能制命於
四海而方鎮之兵作巳而小者并於大弱者服於强其
尤强者朱氏以梁李氏以晉共起而窺唐而梁先得之
李氏因之借名討賊以與梁爭中國而卒得之其勢不
得不以梁為偽也而繼其後者遂因之使梁獨被此名
[394-7a]
也夫梁固不得為正統而唐晉漢周何以得之今皆黜
之而論者猶以漢為疑以為契丹滅晉天下無君而漢
起太原徐驅而入汴與梁唐晉周其迹異矣而今乃一
槩可乎曰較其心迹小異而大同爾且劉知逺晉之大
臣也方晉有契丹之亂也竭其力以救難力所不勝而
不能存晉出於無可奈何則可以少異乎四國矣漢獨
不然自契丹與晉戰者三年矣漢獨髙拱而視之如齊
人之視越人也卒幸其敗亡而取之及契丹之北也以
[394-7b]
中國委之許王從益而去從益之勢雖不能存晉然使
忠於晉者得而奉之可以冀於有為也漢乃殺之而後
入以是而較其心迹其異於四國者㡬何矧皆未嘗合
天下於一也其於正統絶之何疑
 原註云按正統之説脩為首倡故作原正統論明正/統論各一篇正統論上下二篇秦魏東晉後魏梁論
 五篇魏梁解或問各一篇正統辨二篇獨此篇間架/宏整辨論周詳足以包諸篇之指故特取之然其論
 不能無可議也蓋秦自莊襄以來雖號强大而周室/尚存今以續周進之不已速乎晉自東遷之後雖云
 衰弱而正朔相承今反絶之奪之不巳遽乎甚者謂/劉備未嘗為正統則其意僅賢於帝魏之謬而終不
[394-8a]
 知其為正統也又豈得為正論乎故為之説曰天下/有有統有無統而有統之際或為正統或為霸統或
 為僭統或為餘統然/後可以盡正統之説
  縱囚論歐陽修/
信義行於君子而刑戮施於小人刑入於死者乃罪大
惡極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寧以義死不茍幸生而視
死如歸此又君子之尤難者也方唐太宗之六年録大
辟囚三百餘人縱使還家約其自歸以就死是以君子
之難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歸
[394-8b]
無後者是君子之所難而小人之所易也此豈近於人
情哉或曰罪大惡極誠小人矣及施恩徳以臨之可使
變而為君子蓋恩徳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
矣曰太宗之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縱之去也
不意其必來以冀免所以縱之乎又安知夫被縱而去
也不意其自歸而必獲免所以復來乎夫意其必來而
縱之是上賊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復來是下賊上之
心也吾見上下交相賊以成此名也烏有所謂施恩徳
[394-9a]
與夫知信義者哉不然太宗施徳於天下於茲六年矣
不能使小人不為極惡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視死如
歸而存信義此又不通之論也然則何為而可曰縱而
來歸殺之無赦而又縱之而又來則可知為恩徳之致
爾然此必無之事也若夫縱而來歸而赦之可偶一為
之爾若屢為之則殺人者皆不死是可為天下之常法
乎不可為常者其聖人之法乎是以堯舜三王之治必
本於人情不立異以為髙不逆情以干譽
[394-9b]
  嚳妃論蘇洵/
史記載帝嚳元妃曰姜嫄次妃曰簡狄簡狄行浴見燕
墮其卵取呑之因生契為商始祖姜嫄出野見巨人迹
忻然踐之因生稷為周始祖其祖商周信矣其妃之所
以生者神奇妖濫不亦甚乎商周有天下七八百年是
其享天之禄以能久其社稷而其祖宗何如此之不祥
也使聖人而有異於衆庶也吾以為天地必將儲隂陽
之和積元氣之英以生之又焉用此二不祥之物哉燕
[394-10a]
墮卵於前取而吞之簡狄其喪心乎巨人之迹隱然在
地走而避之且不暇忻然踐之何姜嫄之不自愛也又
謂行浴出野而遇之是以簡狄姜嫄為淫佚無法度之
甚者帝嚳之妃稷契之母不如是也雖然史遷之意必
以詩有天命鳦鳥降而生商厥初生民時惟姜嫄生民
如何克禋克祀以弗無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載震
載夙載生載育時維后稷而言之吁此又遷求詩之過
也毛公之傳詩也以鳦鳥降為祀郊禖之侯履帝武為
[394-10b]
從髙辛之行及鄭之箋而後有吞踐之事當毛之時未
始有遷史也遷之説出於疑詩而鄭之説又出於信遷
矣故天下皆曰聖人非人人不可及也甚矣遷之以不
祥誣聖人也夏之衰二龍戯於庭藏其漦至周而發之
化為黿以生褒姒以滅周使簡狄而吞卵姜嫄而踐迹
則其生子當如褒姒以妖惑天下奈何其有稷契也或
曰然則稷何以棄曰稷之生也無菑無害或者姜嫄疑
而棄之乎鄭莊公寤生驚姜氏姜氏惡之事固有然者
[394-11a]
也吾非惡夫異也惡夫遷之以不祥誣聖人也棄之而
牛羊避遷之而飛鳥覆吾豈惡之哉楚子文之生也虎
乳之吾固不惡夫異也
  六國論蘇洵/
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
滅之道也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
喪蓋失彊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秦以攻取之
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
[394-11b]
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
之所大欲諸侯所大患固不在戰矣思厥先祖父暴霜
露斬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
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安寢
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
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而强弱勝負巳判
矣至於顛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
薪不盡火不滅此言得之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
[394-12a]
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燕
趙之君始有逺畧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
而後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為計始速禍焉趙
嘗五戰於秦二敗而三勝後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却之
洎牧以䜛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且燕趙處
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敗而亡誠不得巳
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於秦刺客不行良將猶
在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嗚呼
[394-12b]
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
才并力西嚮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
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刼日削日割以趨於亡為
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刼哉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
弱於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茍以天下之天
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
  髙帝論蘇洵/
漢髙帝挾數用術以制一時之利害不如陳平揣摩天
[394-13a]
下之勢舉指揺目以刼制項羽不如張良㣲此二人則
天下不歸漢而髙帝乃木彊之人而止耳然天下已定
後世子孫之計陳平張良知之所不及則髙帝常先為
之規畫處置以中後世之所為曉然如目見其事而為
之者蓋髙帝之知明於大而暗於小至於此而後見也
帝嘗語吕后曰周勃厚重少文然安劉氏必勃也可令
為太尉方是時劉氏既安矣勃又將誰安邪故吾之意
曰髙帝之以太尉屬勃也知有吕氏之禍也雖然其不
[394-13b]
去吕氏何也勢不可也昔者武王没成王幼而三監叛
帝意百嵗後將相大臣及諸侯王有武庚禄父者而無
有以制之也獨計以為家有主母而豪奴悍婢不敢與弱
子抗吕后佐帝定天下為諸侯大臣素所畏服獨此可以
鎮壓其邪心以待嗣子之壯故不去吕后者為惠帝計
也吕后既不可去故削其黨以損其權使雖有變而天
下不揺是故以樊噲之功一旦遂欲斬之而無疑嗚呼
彼豈獨於噲不仁耶且噲與帝偕起拔城陷陣功不為
[394-14a]
少矣方亞父嗾項莊時㣲噲誚讓羽則漢之為漢未可
知也一旦人有惡噲欲滅戚氏者時噲出伐燕立命平
勃即斬之夫噲之罪未形也惡之者誠偽未必也且髙
帝之不以一女子斬天下之功臣亦明矣彼其娶於吕
氏吕氏之族若産禄輩皆庸才不足恤獨噲豪健諸將
所不能制後世之患無大於此者矣夫髙帝之視吕后
也猶醫者之視堇也使其毒可以治病而無至於殺人
而巳矣樊噲死則吕后之毒將不至於殺人髙帝以為
[394-14b]
是足以死而無憂矣彼平勃者遺其憂者也噲之死於
惠帝之六年也天也使其尚在則吕禄不可紿太尉不
得入北軍矣或謂噲於帝最親使之尚在未必與産禄
叛夫韓信黥布盧綰皆南面稱孤而綰又最為親幸然
及髙帝之未崩也皆相繼以逆誅誰謂百嵗之後椎埋
屠狗之人見其親戚得為帝王而不忻然從之邪吾故
曰彼平勃者遺其憂者也
  項籍蘇洵/
[394-15a]
吾嘗論項籍有取天下之才而無取天下之慮曹操有
取天下之慮而無取天下之量劉備有取天下之量而
無取天下之才故三人終其身無成焉且夫不有所棄
不可以得天下之勢不有所急不可以盡天下之利是
故地有所不取城有所不攻勝有所不就敗有所不避
其來不喜其去不怒肆天下之所為而徐制其後乃克
有濟嗚呼項籍有百戰百勝之才而死於垓下無惑也
吾於其戰鉅鹿也見其慮之不長量之不大未嘗不怪
[394-15b]
其死於垓下之晩也方籍之渡河沛公始整兵嚮關籍
於此時若急引軍趨秦及其鋒而用之可以據咸陽制
天下不知出此而區區與秦將爭一旦之命既全鉅鹿
而猶徘徊河南新安間至函谷則沛公入咸陽數月矣
夫秦人既巳安沛公而讐籍則其勢不得彊而臣故籍
雖遷沛公漢中而卒都彭城使沛公得還定三秦則天
下之勢在漢不在楚楚雖百戰百勝尚何益哉故曰兆
垓下之死者鉅鹿之戰也或曰雖然籍必能入秦乎曰
[394-16a]
項梁死章邯謂楚不足慮故移兵伐趙有輕楚心而良
將勁兵盡於鉅鹿籍誠能以必死之士擊其輕敵寡弱
之師入之易耳且亡秦之守關與沛公之守善否可知
也沛公之攻關與籍之攻善否又可知也以秦之守而
沛公攻入之沛公之守而籍攻入之然則亡秦之守籍
不能入哉或曰秦可入矣如救趙何曰虎方捕鹿羆㨿
其穴搏其子虎安得不置鹿而返返則碎於羆明矣軍
志所謂攻其必救也使籍入關王離涉間必釋趙自救
[394-16b]
籍據關逆擊其前趙與諸侯救者十餘壁躡其後覆之
必矣是籍一舉解趙之圍而收功於秦也戰國時魏伐
趙齊捄之田忌引兵疾走大梁因存趙而破魏彼宋義
號知兵殊不達此屯安陽不進而曰待秦敝吾恐秦未
敝而沛公先據關矣籍與義俱失焉是故古之取天下
者常先圖所守諸葛孔明棄荆州而就西蜀吾知其無
能為也且彼未嘗見大險也彼以為荆門者可以不亡
也吾嘗觀蜀之險其守不可出其出不可繼兢兢而自
[394-17a]
完猶且不給而何足以制中原哉若夫秦漢之故都沃
土千里洪河太山真可以控天下又烏事夫不可以措
足如劍門者而後曰險哉今夫富人必居四通五達之
都使其財布出於天下然後可以收天下之利有小丈
夫者得一金櫝而藏諸家拒户而守之嗚呼是求不失
也非求富也大盗至刼而取之又焉知其果不失也
 
 
[394-17b]
 
 
 
 
 
 
 
 文章辨體彚選巻三百九十四
[394-18a]
欽定四庫全書
 文章辨體彚選巻三百九十四
            明 賀復徴 編
論三
  正統論宋歐陽修/
凡為正統之論者皆欲相承而不絶至其斷而不屬則
猥以假人而續之是以其論曲而不通也夫居天下之
正合天下於一斯正統矣堯舜夏商周秦漢唐是也始
[394-18b]
雖不得其正卒能合天下於一夫一天下而居上則是
天下之君矣斯謂之正統可矣晉隋是也天下大亂其
上無君僭竊並興正統無屬當是之時奮然而起並爭
乎天下有功者强有徳者王威澤皆被於生民號令皆
加乎當世幸而以大并小以强兼弱遂合天下於一則
大且强者謂之正統猶有説焉不幸而兩立不能相并
攷其迹則皆正較其義則均焉則正統者將安予奪乎
東晉後魏是也其或終始不得其正又不能合天下於
[394-19a]
一則可謂之正統乎魏及五代是也然則有不幸而丁
其時則正統有時而絶也故正統之序上自堯舜歴夏
商周秦漢而絶晉得之而又絶隋唐得之而又絶自堯
舜以來三絶而復續惟有絶而有續然後是非公予奪
當而正統明然諸儒之論至於秦及東晉後魏五代之
際其説多不同其惡秦而黜之以為閏者誰乎是漢人
之私論溺於非聖曲學之説者也其説有三不過曰滅
棄禮樂用法嚴苛與其興也不當五徳之運而巳五徳
[394-19b]
之説可置而勿論其二者特始皇帝之事爾然未原秦
之本末也昔者堯傳於舜舜傳於禹夏之衰也湯代之
王商之衰也周代之王周之衰也秦代之王其興也或
以徳或以功大抵皆乘其敝而代之初夏世衰而桀為
昏暴湯救其亂而起稍治諸侯而誅之其書曰湯征自
葛是也其後卒以攻桀而滅夏及商世衰而紂為昏暴
周之文武救其亂而起亦治諸侯而誅之其詩所謂崇
密是也其後卒攻紂而滅商推秦之興其功徳固有優
[394-20a]
劣而其迹豈有異乎秦之紀曰其先大業出於顓頊之
苖裔至孫伯翳佐禹治水有功唐虞之間賜姓嬴氏及
非子為周養馬有功秦仲始命為大夫而襄公與立平
王遂受岐豐之賜當是之時周衰固巳久矣亂始於穆
王而繼以幽厲之禍平王東遷遂同列國而齊晉大侯
魯衛同姓擅相攻伐共起而弱周非獨秦之暴也秦於
是時既平犬夷因取周所賜岐豐之地而繆公以來始
東侵晉地至於河盡滅諸戎拓國千里其後關東諸侯
[394-20b]
强僭者日益多周之國地日益蹙至無復天子之制特
其號在爾秦昭襄王五十二年周之君臣稽首自歸於
秦至其後世遂滅諸侯而一天下此其本末之迹也其
徳雖不足而其功力尚不優於魏晉乎始秦之興務以
力勝至於始皇遂悖棄先王之典禮又自推水徳益任
法而少恩其制度文為皆非古而自是此其所以見黜
也夫始皇之不徳不過如桀紂桀紂不廢夏商之統則
始皇未可廢秦也其私東晉之論者曰周遷而東天下
[394-21a]
遂不能一然仲尼作春秋區區於尊周而黜呉楚者豈
非以其正統之所在乎晉遷而東與周無異而今黜之
何哉曰是有説焉較其徳與迹而然耳周之始興其來
也逺當其盛也規方千里為大小之國衆建諸侯以維
王室定其名分使傳子孫而守之以為萬世之計及厲
王之亂周室無君者十四年而天下諸侯不敢僥倖而
窺周於此然後見周徳之深而文武周公之作真聖人
之業也况平王之遷國勢雖蹙然周徳之在人者未厭
[394-21b]
而法制之臨人者未移平王以子繼父自西而東不出
王畿之内則正統之在周也推其徳與迹可以不疑夫
晉之為晉與乎周之為周也異矣其徳法之維天下者
非有萬世之計聖人之業也直以其受魏之禪而合天
下於一推較其迹可以曰正而統耳自惠帝之亂至於
愍懷之間晉如綫爾惟嗣君繼世推其迹曰正焉可也
建興之亡晉於是而絶矣夫周之東也以周而東晉之
南也豈復以晉而南乎自愍帝死賊庭琅琊起江表位
[394-22a]
非嗣君正非繼世徒以晉之臣子有不忘晉之心發於
忠義而功不就可為傷也若因而遂竊正統之號其可
得乎春秋之法君弑而賊不討則以為無臣子也使晉
之臣子遭乎聖人適當春秋之誅况欲干天下之統哉
若乃國巳滅矣以宗室子自立於一方卒不能復天下
於一則晉之琅琊與夫後漢之劉備五代漢之劉崇何
異備與崇未嘗為正統則東晉可知焉耳其私後魏之
論者曰魏之興也其來甚逺自昭成建國改元承天下
[394-22b]
衰弊得奮其力並爭乎中國七世至於孝文而去夷即
華易姓建都遂定天下之亂然後脩禮樂興制度而文
之攷其漸積之基其道徳雖不及於三代而其為功何
異王者之興今特以其不能并晉宋之一方以小不備
而黜其大功不得承百王之統者何哉曰質諸聖人而
不疑也今為魏説者不過曰功多而國强耳此聖人有
所不與也春秋之旹齊桓晉文可謂有功矣呉楚之僭
迭强於諸侯矣聖人於春秋所尊者周也然則功與彊
[394-23a]
聖人有所不取也論者又曰秦起夷狄以能滅周而一
天下遂進之魏亦夷狄以不能滅晉宋而見黜是則因
其成敗而毁譽之豈至公之篤論乎曰是不然也各於
其黨而巳周秦之所以興者其説固巳詳之矣當魏之
興也劉淵以匈奴慕容以鮮卑符生以氐弋仲以羌赫
連秃髮石勒季龍之徒皆四夷之雄者也其力不足者
弱有餘者强其最强者苻堅當堅之時自晉而外天下
莫不為秦休兵革興學校庶㡬刑政之方不幸未㡬而
[394-23b]
敗亂其又强者曰魏自江而北天下皆為魏矣幸而傳
數世而後亂以是而言魏者纔優於苻堅而已豈能干
正統乎五代之得國者皆賊亂之君也而獨偽梁而黜
之者因惡梁者之私論也唐自僖昭以來不能制命於
四海而方鎮之兵作巳而小者并於大弱者服於强其
尤强者朱氏以梁李氏以晉共起而窺唐而梁先得之
李氏因之借名討賊以與梁爭中國而卒得之其勢不
得不以梁為偽也而繼其後者遂因之使梁獨被此名
[394-24a]
也夫梁固不得為正統而唐晉漢周何以得之今皆黜
之而論者猶以漢為疑以為契丹滅晉天下無君而漢
起太原徐驅而入汴與梁唐晉周其迹異矣而今乃一
槩可乎曰較其心迹小異而大同爾且劉知逺晉之大
臣也方晉有契丹之亂也竭其力以救難力所不勝而
不能存晉出於無可奈何則可以少異乎四國矣漢獨
不然自契丹與晉戰者三年矣漢獨髙拱而視之如齊
人之視越人也卒幸其敗亡而取之及契丹之北也以
[394-24b]
中國委之許王從益而去從益之勢雖不能存晉然使
忠於晉者得而奉之可以冀於有為也漢乃殺之而後
入以是而較其心迹其異於四國者㡬何矧皆未嘗合
天下於一也其於正統絶之何疑
 原註云按正統之説脩為首倡故作原正統論明正/統論各一篇正統論上下二篇秦魏東晉後魏梁論
 五篇魏梁解或問各一篇正統辨二篇獨此篇間架/宏整辨論周詳足以包諸篇之指故特取之然其論
 不能無可議也蓋秦自莊襄以來雖號强大而周室/尚存今以續周進之不已速乎晉自東遷之後雖云
 衰弱而正朔相承今反絶之奪之不巳遽乎甚者謂/劉備未嘗為正統則其意僅賢於帝魏之謬而終不
[394-25a]
 知其為正統也又豈得為正論乎故為之説曰天下/有有統有無統而有統之際或為正統或為霸統或
 為僭統或為餘統然/後可以盡正統之説
  縱囚論歐陽修/
信義行於君子而刑戮施於小人刑入於死者乃罪大
惡極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寧以義死不茍幸生而視
死如歸此又君子之尤難者也方唐太宗之六年録大
辟囚三百餘人縱使還家約其自歸以就死是以君子
之難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歸
[394-25b]
無後者是君子之所難而小人之所易也此豈近於人
情哉或曰罪大惡極誠小人矣及施恩徳以臨之可使
變而為君子蓋恩徳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
矣曰太宗之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縱之去也
不意其必來以冀免所以縱之乎又安知夫被縱而去
也不意其自歸而必獲免所以復來乎夫意其必來而
縱之是上賊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復來是下賊上之
心也吾見上下交相賊以成此名也烏有所謂施恩徳
[394-26a]
與夫知信義者哉不然太宗施徳於天下於茲六年矣
不能使小人不為極惡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視死如
歸而存信義此又不通之論也然則何為而可曰縱而
來歸殺之無赦而又縱之而又來則可知為恩徳之致
爾然此必無之事也若夫縱而來歸而赦之可偶一為
之爾若屢為之則殺人者皆不死是可為天下之常法
乎不可為常者其聖人之法乎是以堯舜三王之治必
本於人情不立異以為髙不逆情以干譽
[394-26b]
  嚳妃論蘇洵/
史記載帝嚳元妃曰姜嫄次妃曰簡狄簡狄行浴見燕
墮其卵取呑之因生契為商始祖姜嫄出野見巨人迹
忻然踐之因生稷為周始祖其祖商周信矣其妃之所
以生者神奇妖濫不亦甚乎商周有天下七八百年是
其享天之禄以能久其社稷而其祖宗何如此之不祥
也使聖人而有異於衆庶也吾以為天地必將儲隂陽
之和積元氣之英以生之又焉用此二不祥之物哉燕
[394-27a]
墮卵於前取而吞之簡狄其喪心乎巨人之迹隱然在
地走而避之且不暇忻然踐之何姜嫄之不自愛也又
謂行浴出野而遇之是以簡狄姜嫄為淫佚無法度之
甚者帝嚳之妃稷契之母不如是也雖然史遷之意必
以詩有天命鳦鳥降而生商厥初生民時惟姜嫄生民
如何克禋克祀以弗無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載震
載夙載生載育時維后稷而言之吁此又遷求詩之過
也毛公之傳詩也以鳦鳥降為祀郊禖之侯履帝武為
[394-27b]
從髙辛之行及鄭之箋而後有吞踐之事當毛之時未
始有遷史也遷之説出於疑詩而鄭之説又出於信遷
矣故天下皆曰聖人非人人不可及也甚矣遷之以不
祥誣聖人也夏之衰二龍戯於庭藏其漦至周而發之
化為黿以生褒姒以滅周使簡狄而吞卵姜嫄而踐迹
則其生子當如褒姒以妖惑天下奈何其有稷契也或
曰然則稷何以棄曰稷之生也無菑無害或者姜嫄疑
而棄之乎鄭莊公寤生驚姜氏姜氏惡之事固有然者
[394-28a]
也吾非惡夫異也惡夫遷之以不祥誣聖人也棄之而
牛羊避遷之而飛鳥覆吾豈惡之哉楚子文之生也虎
乳之吾固不惡夫異也
  六國論蘇洵/
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
滅之道也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
喪蓋失彊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秦以攻取之
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
[394-28b]
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
之所大欲諸侯所大患固不在戰矣思厥先祖父暴霜
露斬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
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安寢
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
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而强弱勝負巳判
矣至於顛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
薪不盡火不滅此言得之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
[394-29a]
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燕
趙之君始有逺畧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
而後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為計始速禍焉趙
嘗五戰於秦二敗而三勝後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却之
洎牧以䜛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且燕趙處
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敗而亡誠不得巳
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於秦刺客不行良將猶
在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嗚呼
[394-29b]
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
才并力西嚮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
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刼日削日割以趨於亡為
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刼哉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
弱於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茍以天下之天
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
  髙帝論蘇洵/
漢髙帝挾數用術以制一時之利害不如陳平揣摩天
[394-30a]
下之勢舉指揺目以刼制項羽不如張良㣲此二人則
天下不歸漢而髙帝乃木彊之人而止耳然天下已定
後世子孫之計陳平張良知之所不及則髙帝常先為
之規畫處置以中後世之所為曉然如目見其事而為
之者蓋髙帝之知明於大而暗於小至於此而後見也
帝嘗語吕后曰周勃厚重少文然安劉氏必勃也可令
為太尉方是時劉氏既安矣勃又將誰安邪故吾之意
曰髙帝之以太尉屬勃也知有吕氏之禍也雖然其不
[394-30b]
去吕氏何也勢不可也昔者武王没成王幼而三監叛
帝意百嵗後將相大臣及諸侯王有武庚禄父者而無
有以制之也獨計以為家有主母而豪奴悍婢不敢與弱
子抗吕后佐帝定天下為諸侯大臣素所畏服獨此可以
鎮壓其邪心以待嗣子之壯故不去吕后者為惠帝計
也吕后既不可去故削其黨以損其權使雖有變而天
下不揺是故以樊噲之功一旦遂欲斬之而無疑嗚呼
彼豈獨於噲不仁耶且噲與帝偕起拔城陷陣功不為
[394-31a]
少矣方亞父嗾項莊時㣲噲誚讓羽則漢之為漢未可
知也一旦人有惡噲欲滅戚氏者時噲出伐燕立命平
勃即斬之夫噲之罪未形也惡之者誠偽未必也且髙
帝之不以一女子斬天下之功臣亦明矣彼其娶於吕
氏吕氏之族若産禄輩皆庸才不足恤獨噲豪健諸將
所不能制後世之患無大於此者矣夫髙帝之視吕后
也猶醫者之視堇也使其毒可以治病而無至於殺人
而巳矣樊噲死則吕后之毒將不至於殺人髙帝以為
[394-31b]
是足以死而無憂矣彼平勃者遺其憂者也噲之死於
惠帝之六年也天也使其尚在則吕禄不可紿太尉不
得入北軍矣或謂噲於帝最親使之尚在未必與産禄
叛夫韓信黥布盧綰皆南面稱孤而綰又最為親幸然
及髙帝之未崩也皆相繼以逆誅誰謂百嵗之後椎埋
屠狗之人見其親戚得為帝王而不忻然從之邪吾故
曰彼平勃者遺其憂者也
  項籍蘇洵/
[394-32a]
吾嘗論項籍有取天下之才而無取天下之慮曹操有
取天下之慮而無取天下之量劉備有取天下之量而
無取天下之才故三人終其身無成焉且夫不有所棄
不可以得天下之勢不有所急不可以盡天下之利是
故地有所不取城有所不攻勝有所不就敗有所不避
其來不喜其去不怒肆天下之所為而徐制其後乃克
有濟嗚呼項籍有百戰百勝之才而死於垓下無惑也
吾於其戰鉅鹿也見其慮之不長量之不大未嘗不怪
[394-32b]
其死於垓下之晩也方籍之渡河沛公始整兵嚮關籍
於此時若急引軍趨秦及其鋒而用之可以據咸陽制
天下不知出此而區區與秦將爭一旦之命既全鉅鹿
而猶徘徊河南新安間至函谷則沛公入咸陽數月矣
夫秦人既巳安沛公而讐籍則其勢不得彊而臣故籍
雖遷沛公漢中而卒都彭城使沛公得還定三秦則天
下之勢在漢不在楚楚雖百戰百勝尚何益哉故曰兆
垓下之死者鉅鹿之戰也或曰雖然籍必能入秦乎曰
[394-33a]
項梁死章邯謂楚不足慮故移兵伐趙有輕楚心而良
將勁兵盡於鉅鹿籍誠能以必死之士擊其輕敵寡弱
之師入之易耳且亡秦之守關與沛公之守善否可知
也沛公之攻關與籍之攻善否又可知也以秦之守而
沛公攻入之沛公之守而籍攻入之然則亡秦之守籍
不能入哉或曰秦可入矣如救趙何曰虎方捕鹿羆㨿
其穴搏其子虎安得不置鹿而返返則碎於羆明矣軍
志所謂攻其必救也使籍入關王離涉間必釋趙自救
[394-33b]
籍據關逆擊其前趙與諸侯救者十餘壁躡其後覆之
必矣是籍一舉解趙之圍而收功於秦也戰國時魏伐
趙齊捄之田忌引兵疾走大梁因存趙而破魏彼宋義
號知兵殊不達此屯安陽不進而曰待秦敝吾恐秦未
敝而沛公先據關矣籍與義俱失焉是故古之取天下
者常先圖所守諸葛孔明棄荆州而就西蜀吾知其無
能為也且彼未嘗見大險也彼以為荆門者可以不亡
也吾嘗觀蜀之險其守不可出其出不可繼兢兢而自
[394-34a]
完猶且不給而何足以制中原哉若夫秦漢之故都沃
土千里洪河太山真可以控天下又烏事夫不可以措
足如劍門者而後曰險哉今夫富人必居四通五達之
都使其財布出於天下然後可以收天下之利有小丈
夫者得一金櫝而藏諸家拒户而守之嗚呼是求不失
也非求富也大盗至刼而取之又焉知其果不失也
 
 
[394-34b]
 
 
 
 
 
 
 
 文章辨體彚選巻三百九十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