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4h0132 文章辨體彙選-明-賀復徵 (master)


[403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文章辨體彚選巻四百三
            明 賀復徵編
論十二以下俱論經/
  明堂月令論漢蔡邕/
明堂者天子太廟所以崇禮其祖以配上帝者也夏后
氏曰世室殷人曰重屋周人曰明堂東曰青陽南曰明
堂西曰總章北曰𤣥堂中央曰太室易曰離也者明也
[403-1b]
南方之卦也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嚮明而治人君之佐
莫正於此焉故雖有五名而主以明堂也其正中皆曰
太廟謹承天順時之令昭令德宗祀之禮明前功百辟
之勞起養老敬長之義顯教幼誨穉之學朝諸侯選造
士於其中以明制度生者乗其能而至死者論其功而
祭故為大教之宮而四學具焉官司備焉譬如北辰居
其所而衆星共之萬象翼之政教之所由生變化之所
繇來明一綂也故言明堂事之大義之深也取其宗祀
[403-2a]
之貎則曰清廟取其正室之貎則曰太廟取其尊崇則
曰太室取其向明則曰明堂取其四門之學則曰太學
取其四面周水圓如璧則曰辟雍異名而同事其實一
也春秋因魯取宋之奸賂則顯之太廟以明聖王建清
廟明堂之義經曰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納於太廟傳曰
非禮也君人者将昭德塞違故昭令德以示子孫是以
清廟茅屋昭其儉也夫德儉而有度升降有數文物以
紀之聲明以發之以照臨百官百官於是乎戒懼而不
[403-2b]
敢易紀律所以明大教也以周清廟論之魯太廟皆明
堂也魯禘祀周公於太廟明堂猶周宗祀文王於清廟
明堂也禮記檀弓曰王齊禘於清廟明堂也孝經曰宗
祀文王於明堂禮記明堂位曰太廟天子曰明堂又曰
成王幼弱周公踐天子位以治天下朝諸侯於明堂制
禮作樂頒度量而天下大服成王以周公有大勲勞於
天下命魯公世世禘祀周公於太廟以天子之禮升歌
清廟下管象舞所以異魯於天下也取周清廟之歌歌
[403-3a]
於魯太廟明魯之太廟猶周之清廟也皆所以昭文王
周公之德以示子孫也易傳太初篇曰天子旦入東學
晝入南學暮入西學太學在中央天子之所自學也禮
記保傳篇曰帝入東學上親而貴仁入西學上賢而貴
德入南學上齒而貴信入北學上貴而尊爵入太學承
師而問道與易傳同魏文侯孝經傳曰太學者中學明
堂之謂也禮記古大明堂之禮曰膳夫是相禮日中出
南闈見九侯反問於相日側出西闈視五國之事日入
[403-3b]
出北闈視帝節猷爾雅曰宮中之門謂之闈王居明堂
之禮又别隂陽門東南稱門西北稱闈故周官有門闈
之學師氏教以三德守王門保氏教以六藝守王闈然
則師氏居東門南門保氏居西門北門也知掌教國子
與易傅保傅王居明堂之禮參相發明為學四焉文王
世子篇曰凡大合樂則遂養老天子至乃命有司行事
興秩節祭先師先聖焉始之養也適東序釋奠於先老
遂設三老五更之席位言教學始之於養老由東方歲
[403-4a]
始也又春夏學干戈秋冬學羽籥皆習於東序凡祭與
養老乞言合語之禮皆小樂正詔之於東序又曰大司
成論説在東序然則詔學皆在東序東序東之堂也學
者聚焉故稱詔太學仲夏之月令祀百辟卿士之有德
於民者禮記太學志曰禮士大夫學於聖人善人祭於
明堂其無位者祭於太學禮記昭穆篇曰祀先賢於西
學所以教諸侯之德也即所以顯行國禮之處也太學
明堂之東序也皆在明堂辟雍之内月令記曰明堂者
[403-4b]
所以明天氣綂萬物明堂上通於天象日辰故下十二
宮象日辰也水環四周言王者動作法天地德廣及四
海方此水也禮記盛徳篇曰明堂九室以茅盖屋上圓
下方此水名曰辟雍王制曰天子出征執有罪反釋奠
于學以訊馘告樂記曰武王伐殷薦俘馘於京大室詩
魯頌云矯矯虎臣在泮獻馘京鎬京也太室辟雍之中
明堂太室也與諸侯泮宮俱獻馘焉即王制所謂以訊
馘告者也禮記曰祀乎明堂所以教諸侯之孝也孝經
[403-5a]
曰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詩云自西
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言行孝者則曰明堂行悌者
則曰太學故孝經合以為一義而稱鎬京之詩以明之
凡此皆明堂太室辟雍太學事通文合之義也其制度
數各有所法堂方百四十四尺坤之策也屋圜屋徑二
百一十六尺乾之策也太廟明堂方三十六丈通天屋
徑九丈隂陽九六之變也圜盖方載六九之道也八闥
以象八卦九室以象九州十二宮以應辰三十六户七
[403-5b]
十二牖以四户九牖乗九室之數也户皆外設而不閉
示天下不藏也通天屋高八十一尺黄鐘九九之實也
二十八柱列於四方亦七宿之象也堂髙三丈以應三
綂四鄉五色者象其行外廣二十四丈應一歲二十四
氣四周以水象四海王者之大禮也月令篇名曰因天
時制人事天子發號施令祀神受職每月異禮故謂之
月令所以順隂陽奉四時効氣物行王政也成法具備
各從時月藏之明堂所以示承祖考神明明不敢泄瀆
[403-6a]
之義故以明堂冠月令自天地定位有其象聖帝明君
世有紹襲盖以裁成大業非一代之事也易正月之卦
曰泰其經曰王用享於帝吉孟春令曰乃擇元日祈榖
於上帝顓頊厯衡曰天元正月巳巳朔日立春日月俱
起於泰逮宮室制度月令孟春之月日在營室堯典曰
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歴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令曰乃
命太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易曰不利為冦
利用禦冦令曰兵戎不起不可從我始書曰歲二月同
[403-6b]
律度量衡中春令曰日夜分則同度量鈞衡石凡此皆
合於大厯唐政其類不可盡稱戴禮夏小正傳曰隂陽
生物之後王事之次則夏之月令也殷人無文及周而
備文義所説傳衍深逺宜周公之所著也官號職司與
周官合周書七十二篇而月令第五十三古者諸侯朝
正於天子受月令以歸而藏諸廟中天子藏之於明堂每
月告朔朝廟出而行之周室既衰諸侯怠於禮魯文公廢
告朔而朝仲尼譏之經曰閏月不告朔猶朝於廟刺舍大
[403-7a]
禮而徇小儀也自是告朔遂闕而徒用其羊子貢非廢
其令而請去之仲尼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庶明
王復興君人者昭而明之稽而用之耳無逆聽令無逆
政所以臻乎大順隂陽和年榖豐太平洽符瑞由此而
至矣秦相呂不韋著書取月令為紀號淮南王安亦以
取為第四篇改名曰時則故偏見之徒或云月令呂不
韋作或云淮南皆非也
  通易論晉阮籍/
[403-7b]
阮子曰易者何也乃昔之𤣥真往古之變經也庖犧氏
當天地一終值人物憔悴利用不存法制夷昧神明之
徳不通萬物之情不類於是始作八卦引而伸之觸類
而長之分隂陽序剛柔積山澤連水火雜而一之變而
通之終於未濟六十四卦盡而不窮是以天地象而萬
物形吉凶著而悔吝生事用有取變化有成南面聽㫁
向明而治結繩而為網罟致日中之貨脩耒耜之利以
教天下皆得其所黄帝堯舜應時當務各有攸取窮神
[403-8a]
知化述則天序庖犧氏布演六十四卦之變後世聖人
觀而因之象而用之禹湯之經皆在而上古之文不存
至乎文王故繫其辭於是歸藏氏逝而周典經興上下
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惟變所適故謂之易易之
為書也本天地因隂陽推盛衰出自幽㣲以致明著故
乾元初潛龍勿用言大人之德隠而未彰潛而未達待
時而興循變而發天地既設屯䝉始生需以待時訟以
立義師以聚衆比以安民是以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
[403-8b]
収其心也原而積之畜而制之是以上下和洽裁成天
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順其理也先王既没
德法乖易上凌下替君臣不制剛柔不和天地不交是
以君子一類求同遏惡揚善以致其大謙而光之裒多
益寡崇聖善以命雷出於地於是大人得位明聖又興
故先王作樂薦上帝昭明其道以荅天貺於是萬物服
從隨而事之子遵其父臣承其君臨馭綂一大觀天下
是以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儀之以度也包而有之合
[403-9a]
而含之故先王用之以明罰勅法自上乃下貴復其賤
美成亨盡時極日至先王閉關商旅不行后不省方以
靜民也季葉既衰非謀之獲應運順天不妄其作故先
王茂對時育萬物施仁布澤以樹其徳也萬物歸隨如
法流承善養反惡利積生害剛過失柄習坎以位上失
其道下喪其羣於是大人繼明照於四方顯其德也自
乾元以來施平而明盛衰有時剛柔無常或得或失一
隂一陽出入吉凶由闇察彰文明以止有翼不飛隨之
[403-9b]
乃存取之者歸施之以若用之在㣲貴變慎小與物相
追非知往藏來者莫之能審也易之為書也覆燾天地
之道囊括萬物之情道至而反事極而改反用應時改
用當務應時故天下仰其澤當務故萬物恃其利澤施
而天下服此天下之所以順自然惠生類也富貴侔天
地功名者充六合莫之能傾莫之能害道不逆也天地
易之主也萬物易之心也故虚以受之感以和之男下
女上通其氣也柔以承剛久其類也順而持之遁而退
[403-10a]
之上隆不積剛動大壯正大必用力盛則望明升惟進
光大則傷聚以處身異以成類乖離既解緩以為失損
益有時察以主使揚於王庭乗五馬敗剛既决柔上索
下合令臣遭明君以柔遇剛品物咸亨剛據中正天下
大行是以后用施命誥四方貴離教也於是天地萃聚
百姓合同升而不巳屇極及下井養不窮卑不能通不
可弗革改以成器尊卑有分長幼有序主之以震守之
以威動不可終敵應而行漸以進之為人求位君子之
[403-10b]
欲進者也臣之求君隂之從陽委之歸誠乃得其所歸
而應之專而一之陽德受歸道豐位大也賢人君子有
衆以成其大也窮侈喪大夫之位羣而靡容容而無所
卑身一意利見大人巽以身命柔順乎剛入而説之説
而教之順天應人渙然成章風行水上有文有光男行
不窮女位乎外衆隂承五上同在中從初更始乗木有
功故先王以享於帝立廟奉天建國也剛柔分適得中
節之以制其道不窮信愛結内剛得中位誠發於心庶
[403-11a]
物唯類大得則虧甚往則過既應於逺黙則不利故君
子是以行重乎恭喪重乎哀篤偽薄也小過下泰不過
于上下止上動有飛鳥之象焉初六坎下上交離體飛
鳥以凶是以災眚也柔處中剛失位利與時行過而欲
遂小亨正象隂皆乗陽陽剛凌替君臣易位亂而不巳
非中之謂故君子思患而預防之慮其敗也通變無窮
周敗又始剛未出隂在中柔濟不遺遂度不窮則象河
洛神物設教而天下服慎辨居方隂陽相求初與之道
[403-11b]
遠作之由也卦體開閤乾以一為開坤以二為閤乾坤
成體而剛柔有位故木老於未水生於申而坤在西南
火老於戌木生於亥而乾在西北剛柔之際也故謂之
父母陽承震動發而相承專制遂行萬物以興故謂之
長男水老於辰金生於巳一氣存之終而復始故巽為
長女震發於風隂徳有紀失中鵙鳴母道将始故離為
中女又在西北徤戰将升季隂初昧衰而不勝故兑為
少女倉中㧞㽞肇幽為陽在中未達含而未章故坎為
[403-12a]
中男周流接合萬物既終造物更始明而未融故艮為
少男乾圓坤方女柔男剛健柔時推而禍福是将循化
知生從變見亡故吉凶成敗不可亂也大過何也棟撓
莫輔大者過也先王之馭世也刑設而不犯罰著而不
施習坎剛中惟以心亨王正其徳公守厥職上下不疑
臣主無惑納約自牖非户何咎車騎中門劒㦸在闥雖
寘叢棘凶巳三歲上六失道刑决也故髙宗伐鬼方柔
道中也三年有賞徳乃豐也同人先號思其終也旅上
[403-12b]
之美樂其窮也是以失刑者嚴而不簡喪德者髙而不
尊故君子正義以守位固法以威民何衢則亨滅耳而
凶也小過何也踰位凌上害止危身小者過也既濟初
六終亂何也水加日上三隂乗陽以力求濟不止必亡
故初吉終亂也未濟上六飲酒无咎何也過而莫改危
而弗間誰咎之也无妄何也無望而至非㑹合隂陽之
違行也六三无妄之災或繫之牛行人得之邑人災何
也有國而不収其民有衆而不脩其器行人得之不亦
[403-13a]
灾乎九五之疾勿藥何也非常之厚離以為同元妄之
疾灾以除凶天時成敗何疾之功勿藥有喜不成何試
也龍者何也陽健之類盛徳尊貴之喻也配天之厚盛
德莫髙之謂尊貴大人受命處中當陽德之至也亢龍
有悔何也繼守承貴有因而德不充者也欲大而不顧
其小甘侈而不思其匱居正上位而無卑有貴勞而無
據喪志危身是以悔也先王何也大人之功也故建萬
國親諸侯樹其義也作樂薦上帝正其命也省方觀民
[403-13b]
施其令也明罰勅法督其政也閉關不行靜民亂也茂
時育德應顯其福也享帝立廟昭其禄也稱聖王所造
非誠平之謂也后者何也成君定位據業脩制保教守
法畜履治安者也故自然成功濟用巳至大通后成天
地之道以左右民也成化理决施令誥方因統紹衰中
處将正之務非應初受命之事也上者何也日月相易
盛衰相及致飾則利之未㨗受故王后不稱君子不錯
上以厚下道自然也君子者何也佐聖扶命翼教明法
[403-14a]
觀時而行有道而臣人者也因正德以理其義察危㣲
以守其身故經綸以正盈果行以遂義飲食以需時辨
義以作事皆所以章先王之建國輔聖人之神志也見
險慮難思患預防别物居方慎初敬始皆人臣之行非
大君之道也大人者何也龍德潛達貴賤通明有位無
稱大以行之故大過滅示天下幽明大人發輝重光繼
明炤于四方萬物仰生合德天地不為而成故大人虎
變天德興也君子曰易順天地序萬物方圓有正體四
[403-14b]
時有常位事業有所麗鳥獸有所萃故萬物莫不一也
隂陽牲生性故有剛柔剛柔情生情故有愛惡愛惡生
得失得失生悔吝悔吝著而吉凶見八卦居方以正性
蓍龜圓通以索情情性交而利害出故立仁義以定性
取蓍龜以制情仁義有耦而禍福分是故聖人以建天
下之位定尊卑之制序隂陽之適别剛柔之節順之者
存逆之者亡得之者身安失之者身危故犯之以别求
者雖吉必凶知之以守篤者雖窮必通故寂寞者徳之主
[403-15a]
恣睢者賊之原進往者反之初終盡者始之根也是以
未至不可坼也巳用不可越也紂有天下之號而比匹
夫之類鄰周處小侯之細而享於西山之賔外内之德
巳施而貴賤之名未分何也天道未䆒善惡未淳也是
以明夫天之道者不欲審乎人之德者不憂在上而不
凌乎下處卑而不犯乎貴故道不可逆德不可拂也是
以聖人獨立無悶大羣不益釋之而道存用之而不可
既由此觀之易以通矣
[403-15b]
  樂論阮籍/
劉子問曰孔子云安上治民莫善於禮移風易俗莫善
於樂夫禮者男女之所以别父子之所以成君臣之所
以立百姓之所以平也為政之具靡先於此故安上治
民莫善於禮也夫金石絲竹鐘皷管絃之音干戚羽旄
進退俯仰之容有之何益於政無之何損於化而曰移
風易俗莫善於樂乎阮先生曰善哉子之問也昔者孔
子著其都乎且未舉其略也今将為子論其凡而子自
[403-16a]
備詳焉夫樂者天地之體萬物之性也合其體得其性
則和離其體失其性則乖昔者聖人之作樂也将以順
天地之體成萬物之性也故定天地八方之音以迎隂
陽八風之聲均黄鐘中和之律開羣生萬物之情氣故
律呂協則隂陽和音聲適而萬物類男女不易其所君
臣不犯其位四海同其觀九州一其節奏之圜山而天
神下奏之方岳而地祗上天地合其德則萬物合其生
刑賞一作/罰不用而民自安夫乾坤易簡故雅樂不煩道
[403-16b]
德平淡故五聲無味不煩則隂陽通無味則百物自樂
日遷善成化而不自知風俗移易而同於是樂此自然
之道樂之所始也其後聖人不作道德荒壊政法不立
智慧擾物化廢欲行各有風俗故造子一作/始之教謂之
風習而行之謂之俗楚越之風好勇故其俗輕死鄭衛
之風好淫故其俗輕蕩輕死故有火焰赴水之歌輕蕩
故有桑間濮上之典各歌其所好各詠其所為歌之者
流涕聞之者歎息背而去之無不慷慨懐永日之娛抱
[403-17a]
長夜之嘆相聚而合之羣而習之靡靡無巳棄父子之
親弛君臣之制匱室家之禮廢耕農之業忘終身之樂
崇淫縱之俗故江淮之南其民好殘漳汝之間其民好
奔吳有雙劍之節趙有扶琴之客氣發於中聲入於耳
手足飛揚不覺其駭好勇則犯上淫放則棄親犯上則
君臣逆棄親則父子乖乖逆交争則患生禍起禍起而意
愈異患生而慮不同故八方殊風九州異俗乖離分背
莫能相通音異氣别曲節不齊故聖人立調適之音建
[403-17b]
平和之聲制便事之節定順從之容使天下之為樂者
莫不儀焉自上以下降殺有等至於庶人咸皆聞之歌
謡者詠先王之德頫仰者習先王之容器具者象先王
之式度數者應先王之制入於心淪於氣先王一/作先帝心氣
和洽則風俗齊一聖人之為進退頫仰之容也将以屈
形體服心意便所修安所事也歌詠詩曲将以宣平和
著不逮也鐘鼔所以節耳羽旄所以制目聽之者不傾
視之者不衰耳目不傾不衰則風俗移易故移風易俗
[403-18a]
莫善於樂也故八音有本體五聲有自然其同物者以
大小相君有自然故不可亂大小相君故可得而平也
若夫空桑之琴雲和之瑟孤竹之管泗濵之磬其物皆
調和淳均者聲相宜也故必有常處以大小相君應黄
鐘之氣故必有常數有常處故其器一作/氣貴重有常數
故其制不妄貴重故可得以事神不妄故可得以化人
其物係天地之象故不可妄造其凡似逺物之音故不
可妄易雅頌有分故神人不雜節㑹有數故曲折不亂
[403-18b]
周旋有度故頫仰不惑歌咏有主故言語不悖導之以
善綏之以和守之以𠂻持之以久散其羣比其文扶其
夭助其壽使去風俗之偏習歸聖王之大化先王之為
樂也将以定萬物之情一天下之意也故使其聲平其
容和下不思上之聲君不欲臣之色上下不爭而忠義
成夫正樂者所以屏淫聲也故樂廢則淫聲作漢哀帝
不好音罷省樂府而不知制正禮樂法不修淫聲遂起
張放淳于長驕縱過度丙疆景武當益或作/富溢於世罷樂
[403-19a]
之後下移踰肆身不是好而亂淫愈甚者禮不設也刑
教一體禮樂内外也刑弛則教不獨行禮廢則樂無所
立尊卑有分上下有等謂之禮人安其生情意無哀謂
之樂車服旌旗宮室飲食禮之具也鐘磬鞞皷琴瑟歌
舞樂之器也禮踰其制則尊卑乖樂失其序則親疏亂
禮定其象樂平其心禮治其外樂化其内禮樂正而天
下平昔衞人求繁纓曲縣而孔子嘆息葢惜禮壞而樂
崩也夫鐘者聲之主也縣者鐘之制也鐘失其制則聲
[403-19b]
失其主主制無常則怪聲並出盛衰之代相及古今之
變若一故聖教廢毁則聰慧之人並造竒音景王喜大
鐘之律平公好師延之曲公卿大夫拊手嗟嘆庶人羣
生踊躍思聞正樂遂廢鄭聲大興雅頌之詩不講而妖
淫之曲是尋故延年造傾城之歌而孝武思孊嫚之色
雍門作松栢之音愍王念未寒之服故徛靡哀思之音
發愁怨偷薄之辭興則人後有縱欲奢侈之意人後有
内顧自奉之心是以君子惡大凌之歌憎北里之舞也
[403-20a]
昔先王制樂非以縱耳目之觀崇曲房之嬿也必通天
地之氣靜萬物之神也固上下之位定性命之真也故
清廟之歌詠成功之績賔饗之詩稱禮讓之則百姓化
其善異俗服其德此淫聲之所以薄正樂之所以貴也
然禮與變俱樂與時化故五帝不同制三王各異造非
其相反應時變也夫百姓安服淫亂之聲殘壊先王之
正故後王必更作樂各宣其功德於天下通其變使民
不倦然但改其名目變造歌詠至於樂聲平和自若故
[403-20b]
黄帝詠雲門之神少昊歌鳳鳥之跡咸池六英之名既
變而黄鐘之宮不改易故達道之化者可與審樂好好
音之聲者不足與論律也舜命䕫與一作/龍典樂教胄子
以中和之德也詩言志歌詠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
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又曰予欲聞六律五聲八音在
治忽以出納五言汝聽夫煩手淫聲汨湮心耳乃忘平
和君子弗聽言正樂通平易簡心澄氣清以聞音律出
納五言也䕫曰戞擊鳴球搏拊琴瑟以詠祖考來格虞
[403-21a]
賔在位羣后德讓下管鼗鼔合止祝敔笙鏞以間鳥獸
蹌蹌簫韶九成鳳凰來儀䕫曰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
舞庶尹允諧詩言志歌詠言操磬鳴琴以聲依律述先
王之德故祖考之神來格也笙鏞以間正一作/無樂聲希
治修無害故繁毓蹌蹌然也樂有節適九成而巳隂陽
調達和氣均通故逺鳥來儀也質而不文四海合同故
擊石拊石百獸率舞也言天下治平萬物得所音聲不
譁漠然未兆故衆官皆和也故孔子在齊聞韶三月不
[403-21b]
知肉味言至樂使人無欲心平氣定不以肉為滋味也
以此觀之知聖人之樂和而巳矣自西陵青陽之樂皆
取之竹聽鳳凰之鳴尊長風之象采大林之闕/當時之
所不見百姓之所希聞故天下懐其德而化其神也夫
雅樂周通則萬物和質靜則聽不淫易簡則節制令一/作
全/神靜重則服人心此先王造樂之意也自後衰末之
為樂也其物不真其器不固其制不信取於近物同於
人間各求其好恣意所存閭里之聲競髙永巷之音爭
[403-22a]
先童兒相聚以詠富貴蒭牧負戴以歌賤貧君臣之職
未廢而一人懐萬心也當夏后之末興或作/輿女萬人衣
以文繡食以粱肉端噪晨歌聞之者憂戚天下苦其殃
百姓傷其毒殷之季君亦奏斯樂酒池肉林夜以繼日
然咨嗟之音未絶而敵國巳収其琴瑟矣滿堂而飲酒
樂奏而流涕此非皆有憂者也則此樂非樂也當王居
臣之時奏新樂於廟中聞之者皆為之悲咽一作/桓帝聞
楚琴悽愴傷心倚房而悲慷慨長息曰善哉乎為琴若
[403-22b]
此一而巳足矣順帝上恭陵過樊衢聞鳥鳴而悲泣下
横流曰善哉鳥聲使左右吟之曰使絲聲若是豈不樂
哉夫是謂以悲為樂者也誠以悲為樂則天下何樂之
有天下無樂而有隂陽調和災害不生亦巳難矣樂者
使人精神平和衰氣不入天地交泰逺物來集故謂之
樂也今則流涕感動嘘唏傷氣寒暑不適庶物不遂雖
出絲竹宜謂之哀奈何俛仰嘆息以此稱樂乎昔季流
子向風而琴聽之者泣下沾襟弟子曰善哉乎皷琴亦
[403-23a]
巳妙矣季流子曰樂謂之善哀謂之傷吾為哀傷非為
善樂也以此言之絲竹不必為樂歌詠不必為善也故
墨子之非樂也悲夫以哀為樂者胡亥躭哀不變故願
為黔首李斯隨哀不返故思逐狡兔嗚呼君子可不鑒
之哉
  辨侵伐論唐栁宗元/
春秋之説曰凡師有鐘鼔曰伐無曰侵周禮大司馬九
伐之法曰賊賢害人則伐之負固不服則侵之然則所
[403-23b]
謂伐之者聲其惡於天下也聲其惡於天下必有以厭
於天下之心夫然後得行焉古之守臣有朘人之財危
人之生而又害賢人者内必棄于其人外必棄于諸侯
從而後加伐焉動必克矣然猶校德而後舉量力而後
㑹備三有餘而以用其人一曰義有餘二曰人力有餘
三曰貨食有餘是三者大備則又立其禮正其名修其
辭其害物也小則誥誓徵令不過其鄰雖大不出所暴
非有逆天地横四海者不以動天下之師故師不踰時
[403-24a]
而功成焉斯為人之舉也故公之公之而鐘皷作焉夫
所謂侵之者獨以其負固不服而壅王命也内以保其
人外不犯于諸侯其過惡不足暴于天下致文告修文
德而又不變然後以師問焉是為制命之舉非為人之
舉也故私之私之而鐘鼔不作斯聖人之所志也周道
既壊兵車之軌交於天下而罕知侵伐之端焉是故以
無道而正無道者有之以無道而正有道者有之不増
德而以遂威者又有之故世日亂一變而至于戰國而
[403-24b]
生人耗矣是以有其力無其財君子不以動衆有其力
有其財無其義君子不以帥師合是三者而明其公私
之説而後可焉嗚呼後之用師者有能觀其侵伐之論
則善矣
  六逆論栁宗元/
春秋左氏言衞州吁之事因載六逆之説曰賤妨貴少
陵長逺間親新間舊小加大淫破義六者亂之本也余
謂少陵長小加大淫破義是三者固誠為亂矣然其所
[403-25a]
謂賤妨貴逺間親新間舊雖為理之本可也何必曰亂
夫所謂賤妨貴者盖斥言擇嗣之道子以母貴者也若
貴而愚賤而聖且賢以是而妨之其為理本大矣而可
捨之以從斯言乎此其不可固也夫所謂逺間親新間
舊者盖言任用者之過也使親而舊者愚逺而新者聖
且賢以是而間之其為理本亦大矣又可捨之以從斯
言乎必從斯言而亂天下謂之師古訓可乎此又不可
者也嗚呼是三者擇君置臣之事天下理亂之本也為
[403-25b]
書者執斯言著一定之論以遺後代上智之人固不惑
於是自中人而降守以為大據而以致敗亂者固不乏
焉晉厲死而悼公入乃理宋襄嗣而子魚退乃亂貴不
足尚也秦用張禄而斥穰侯乃安魏相成璜而疎吴起
乃危親不足與也苻氏進王猛而殺樊氏乃興胡亥任
趙髙而族李斯乃滅舊不足恃也顧所信何如耳然則
斯言殆可以廢矣噫古之言理者罕能盡其説建一言
立一辭則臲[危*瓦]而不安謂之是可也謂之非亦可也混
[403-26a]
然而巳教于後世莫知其所以去就明者慨然将定其
是非則拘儒瞽生相與羣而咻之以為狂為怪而欲世
之多有知者可乎夫中人可以及化者天下為不少矣
然而罕有知聖人之道則固為書者之罪也
 
 
 
 
[403-26b]
 
 
 
 
 
 
 
 文章辨體彚選巻四百三
[403-27a]
欽定四庫全書
 文章辨體彚選巻四百三
            明 賀復徵編
論十二以下俱論經/
  明堂月令論漢蔡邕/
明堂者天子太廟所以崇禮其祖以配上帝者也夏后
氏曰世室殷人曰重屋周人曰明堂東曰青陽南曰明
堂西曰總章北曰𤣥堂中央曰太室易曰離也者明也
[403-27b]
南方之卦也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嚮明而治人君之佐
莫正於此焉故雖有五名而主以明堂也其正中皆曰
太廟謹承天順時之令昭令德宗祀之禮明前功百辟
之勞起養老敬長之義顯教幼誨穉之學朝諸侯選造
士於其中以明制度生者乗其能而至死者論其功而
祭故為大教之宮而四學具焉官司備焉譬如北辰居
其所而衆星共之萬象翼之政教之所由生變化之所
繇來明一綂也故言明堂事之大義之深也取其宗祀
[403-28a]
之貎則曰清廟取其正室之貎則曰太廟取其尊崇則
曰太室取其向明則曰明堂取其四門之學則曰太學
取其四面周水圓如璧則曰辟雍異名而同事其實一
也春秋因魯取宋之奸賂則顯之太廟以明聖王建清
廟明堂之義經曰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納於太廟傳曰
非禮也君人者将昭德塞違故昭令德以示子孫是以
清廟茅屋昭其儉也夫德儉而有度升降有數文物以
紀之聲明以發之以照臨百官百官於是乎戒懼而不
[403-28b]
敢易紀律所以明大教也以周清廟論之魯太廟皆明
堂也魯禘祀周公於太廟明堂猶周宗祀文王於清廟
明堂也禮記檀弓曰王齊禘於清廟明堂也孝經曰宗
祀文王於明堂禮記明堂位曰太廟天子曰明堂又曰
成王幼弱周公踐天子位以治天下朝諸侯於明堂制
禮作樂頒度量而天下大服成王以周公有大勲勞於
天下命魯公世世禘祀周公於太廟以天子之禮升歌
清廟下管象舞所以異魯於天下也取周清廟之歌歌
[403-29a]
於魯太廟明魯之太廟猶周之清廟也皆所以昭文王
周公之德以示子孫也易傳太初篇曰天子旦入東學
晝入南學暮入西學太學在中央天子之所自學也禮
記保傳篇曰帝入東學上親而貴仁入西學上賢而貴
德入南學上齒而貴信入北學上貴而尊爵入太學承
師而問道與易傳同魏文侯孝經傳曰太學者中學明
堂之謂也禮記古大明堂之禮曰膳夫是相禮日中出
南闈見九侯反問於相日側出西闈視五國之事日入
[403-29b]
出北闈視帝節猷爾雅曰宮中之門謂之闈王居明堂
之禮又别隂陽門東南稱門西北稱闈故周官有門闈
之學師氏教以三德守王門保氏教以六藝守王闈然
則師氏居東門南門保氏居西門北門也知掌教國子
與易傅保傅王居明堂之禮參相發明為學四焉文王
世子篇曰凡大合樂則遂養老天子至乃命有司行事
興秩節祭先師先聖焉始之養也適東序釋奠於先老
遂設三老五更之席位言教學始之於養老由東方歲
[403-30a]
始也又春夏學干戈秋冬學羽籥皆習於東序凡祭與
養老乞言合語之禮皆小樂正詔之於東序又曰大司
成論説在東序然則詔學皆在東序東序東之堂也學
者聚焉故稱詔太學仲夏之月令祀百辟卿士之有德
於民者禮記太學志曰禮士大夫學於聖人善人祭於
明堂其無位者祭於太學禮記昭穆篇曰祀先賢於西
學所以教諸侯之德也即所以顯行國禮之處也太學
明堂之東序也皆在明堂辟雍之内月令記曰明堂者
[403-30b]
所以明天氣綂萬物明堂上通於天象日辰故下十二
宮象日辰也水環四周言王者動作法天地德廣及四
海方此水也禮記盛徳篇曰明堂九室以茅盖屋上圓
下方此水名曰辟雍王制曰天子出征執有罪反釋奠
于學以訊馘告樂記曰武王伐殷薦俘馘於京大室詩
魯頌云矯矯虎臣在泮獻馘京鎬京也太室辟雍之中
明堂太室也與諸侯泮宮俱獻馘焉即王制所謂以訊
馘告者也禮記曰祀乎明堂所以教諸侯之孝也孝經
[403-31a]
曰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詩云自西
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言行孝者則曰明堂行悌者
則曰太學故孝經合以為一義而稱鎬京之詩以明之
凡此皆明堂太室辟雍太學事通文合之義也其制度
數各有所法堂方百四十四尺坤之策也屋圜屋徑二
百一十六尺乾之策也太廟明堂方三十六丈通天屋
徑九丈隂陽九六之變也圜盖方載六九之道也八闥
以象八卦九室以象九州十二宮以應辰三十六户七
[403-31b]
十二牖以四户九牖乗九室之數也户皆外設而不閉
示天下不藏也通天屋高八十一尺黄鐘九九之實也
二十八柱列於四方亦七宿之象也堂髙三丈以應三
綂四鄉五色者象其行外廣二十四丈應一歲二十四
氣四周以水象四海王者之大禮也月令篇名曰因天
時制人事天子發號施令祀神受職每月異禮故謂之
月令所以順隂陽奉四時効氣物行王政也成法具備
各從時月藏之明堂所以示承祖考神明明不敢泄瀆
[403-32a]
之義故以明堂冠月令自天地定位有其象聖帝明君
世有紹襲盖以裁成大業非一代之事也易正月之卦
曰泰其經曰王用享於帝吉孟春令曰乃擇元日祈榖
於上帝顓頊厯衡曰天元正月巳巳朔日立春日月俱
起於泰逮宮室制度月令孟春之月日在營室堯典曰
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歴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令曰乃
命太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易曰不利為冦
利用禦冦令曰兵戎不起不可從我始書曰歲二月同
[403-32b]
律度量衡中春令曰日夜分則同度量鈞衡石凡此皆
合於大厯唐政其類不可盡稱戴禮夏小正傳曰隂陽
生物之後王事之次則夏之月令也殷人無文及周而
備文義所説傳衍深逺宜周公之所著也官號職司與
周官合周書七十二篇而月令第五十三古者諸侯朝
正於天子受月令以歸而藏諸廟中天子藏之於明堂每
月告朔朝廟出而行之周室既衰諸侯怠於禮魯文公廢
告朔而朝仲尼譏之經曰閏月不告朔猶朝於廟刺舍大
[403-33a]
禮而徇小儀也自是告朔遂闕而徒用其羊子貢非廢
其令而請去之仲尼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庶明
王復興君人者昭而明之稽而用之耳無逆聽令無逆
政所以臻乎大順隂陽和年榖豐太平洽符瑞由此而
至矣秦相呂不韋著書取月令為紀號淮南王安亦以
取為第四篇改名曰時則故偏見之徒或云月令呂不
韋作或云淮南皆非也
  通易論晉阮籍/
[403-33b]
阮子曰易者何也乃昔之𤣥真往古之變經也庖犧氏
當天地一終值人物憔悴利用不存法制夷昧神明之
徳不通萬物之情不類於是始作八卦引而伸之觸類
而長之分隂陽序剛柔積山澤連水火雜而一之變而
通之終於未濟六十四卦盡而不窮是以天地象而萬
物形吉凶著而悔吝生事用有取變化有成南面聽㫁
向明而治結繩而為網罟致日中之貨脩耒耜之利以
教天下皆得其所黄帝堯舜應時當務各有攸取窮神
[403-34a]
知化述則天序庖犧氏布演六十四卦之變後世聖人
觀而因之象而用之禹湯之經皆在而上古之文不存
至乎文王故繫其辭於是歸藏氏逝而周典經興上下
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惟變所適故謂之易易之
為書也本天地因隂陽推盛衰出自幽㣲以致明著故
乾元初潛龍勿用言大人之德隠而未彰潛而未達待
時而興循變而發天地既設屯䝉始生需以待時訟以
立義師以聚衆比以安民是以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
[403-34b]
収其心也原而積之畜而制之是以上下和洽裁成天
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順其理也先王既没
德法乖易上凌下替君臣不制剛柔不和天地不交是
以君子一類求同遏惡揚善以致其大謙而光之裒多
益寡崇聖善以命雷出於地於是大人得位明聖又興
故先王作樂薦上帝昭明其道以荅天貺於是萬物服
從隨而事之子遵其父臣承其君臨馭綂一大觀天下
是以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儀之以度也包而有之合
[403-35a]
而含之故先王用之以明罰勅法自上乃下貴復其賤
美成亨盡時極日至先王閉關商旅不行后不省方以
靜民也季葉既衰非謀之獲應運順天不妄其作故先
王茂對時育萬物施仁布澤以樹其徳也萬物歸隨如
法流承善養反惡利積生害剛過失柄習坎以位上失
其道下喪其羣於是大人繼明照於四方顯其德也自
乾元以來施平而明盛衰有時剛柔無常或得或失一
隂一陽出入吉凶由闇察彰文明以止有翼不飛隨之
[403-35b]
乃存取之者歸施之以若用之在㣲貴變慎小與物相
追非知往藏來者莫之能審也易之為書也覆燾天地
之道囊括萬物之情道至而反事極而改反用應時改
用當務應時故天下仰其澤當務故萬物恃其利澤施
而天下服此天下之所以順自然惠生類也富貴侔天
地功名者充六合莫之能傾莫之能害道不逆也天地
易之主也萬物易之心也故虚以受之感以和之男下
女上通其氣也柔以承剛久其類也順而持之遁而退
[403-36a]
之上隆不積剛動大壯正大必用力盛則望明升惟進
光大則傷聚以處身異以成類乖離既解緩以為失損
益有時察以主使揚於王庭乗五馬敗剛既决柔上索
下合令臣遭明君以柔遇剛品物咸亨剛據中正天下
大行是以后用施命誥四方貴離教也於是天地萃聚
百姓合同升而不巳屇極及下井養不窮卑不能通不
可弗革改以成器尊卑有分長幼有序主之以震守之
以威動不可終敵應而行漸以進之為人求位君子之
[403-36b]
欲進者也臣之求君隂之從陽委之歸誠乃得其所歸
而應之專而一之陽德受歸道豐位大也賢人君子有
衆以成其大也窮侈喪大夫之位羣而靡容容而無所
卑身一意利見大人巽以身命柔順乎剛入而説之説
而教之順天應人渙然成章風行水上有文有光男行
不窮女位乎外衆隂承五上同在中從初更始乗木有
功故先王以享於帝立廟奉天建國也剛柔分適得中
節之以制其道不窮信愛結内剛得中位誠發於心庶
[403-37a]
物唯類大得則虧甚往則過既應於逺黙則不利故君
子是以行重乎恭喪重乎哀篤偽薄也小過下泰不過
于上下止上動有飛鳥之象焉初六坎下上交離體飛
鳥以凶是以災眚也柔處中剛失位利與時行過而欲
遂小亨正象隂皆乗陽陽剛凌替君臣易位亂而不巳
非中之謂故君子思患而預防之慮其敗也通變無窮
周敗又始剛未出隂在中柔濟不遺遂度不窮則象河
洛神物設教而天下服慎辨居方隂陽相求初與之道
[403-37b]
遠作之由也卦體開閤乾以一為開坤以二為閤乾坤
成體而剛柔有位故木老於未水生於申而坤在西南
火老於戌木生於亥而乾在西北剛柔之際也故謂之
父母陽承震動發而相承專制遂行萬物以興故謂之
長男水老於辰金生於巳一氣存之終而復始故巽為
長女震發於風隂徳有紀失中鵙鳴母道将始故離為
中女又在西北徤戰将升季隂初昧衰而不勝故兑為
少女倉中㧞㽞肇幽為陽在中未達含而未章故坎為
[403-38a]
中男周流接合萬物既終造物更始明而未融故艮為
少男乾圓坤方女柔男剛健柔時推而禍福是将循化
知生從變見亡故吉凶成敗不可亂也大過何也棟撓
莫輔大者過也先王之馭世也刑設而不犯罰著而不
施習坎剛中惟以心亨王正其徳公守厥職上下不疑
臣主無惑納約自牖非户何咎車騎中門劒㦸在闥雖
寘叢棘凶巳三歲上六失道刑决也故髙宗伐鬼方柔
道中也三年有賞徳乃豐也同人先號思其終也旅上
[403-38b]
之美樂其窮也是以失刑者嚴而不簡喪德者髙而不
尊故君子正義以守位固法以威民何衢則亨滅耳而
凶也小過何也踰位凌上害止危身小者過也既濟初
六終亂何也水加日上三隂乗陽以力求濟不止必亡
故初吉終亂也未濟上六飲酒无咎何也過而莫改危
而弗間誰咎之也无妄何也無望而至非㑹合隂陽之
違行也六三无妄之災或繫之牛行人得之邑人災何
也有國而不収其民有衆而不脩其器行人得之不亦
[403-39a]
灾乎九五之疾勿藥何也非常之厚離以為同元妄之
疾灾以除凶天時成敗何疾之功勿藥有喜不成何試
也龍者何也陽健之類盛徳尊貴之喻也配天之厚盛
德莫髙之謂尊貴大人受命處中當陽德之至也亢龍
有悔何也繼守承貴有因而德不充者也欲大而不顧
其小甘侈而不思其匱居正上位而無卑有貴勞而無
據喪志危身是以悔也先王何也大人之功也故建萬
國親諸侯樹其義也作樂薦上帝正其命也省方觀民
[403-39b]
施其令也明罰勅法督其政也閉關不行靜民亂也茂
時育德應顯其福也享帝立廟昭其禄也稱聖王所造
非誠平之謂也后者何也成君定位據業脩制保教守
法畜履治安者也故自然成功濟用巳至大通后成天
地之道以左右民也成化理决施令誥方因統紹衰中
處将正之務非應初受命之事也上者何也日月相易
盛衰相及致飾則利之未㨗受故王后不稱君子不錯
上以厚下道自然也君子者何也佐聖扶命翼教明法
[403-40a]
觀時而行有道而臣人者也因正德以理其義察危㣲
以守其身故經綸以正盈果行以遂義飲食以需時辨
義以作事皆所以章先王之建國輔聖人之神志也見
險慮難思患預防别物居方慎初敬始皆人臣之行非
大君之道也大人者何也龍德潛達貴賤通明有位無
稱大以行之故大過滅示天下幽明大人發輝重光繼
明炤于四方萬物仰生合德天地不為而成故大人虎
變天德興也君子曰易順天地序萬物方圓有正體四
[403-40b]
時有常位事業有所麗鳥獸有所萃故萬物莫不一也
隂陽牲生性故有剛柔剛柔情生情故有愛惡愛惡生
得失得失生悔吝悔吝著而吉凶見八卦居方以正性
蓍龜圓通以索情情性交而利害出故立仁義以定性
取蓍龜以制情仁義有耦而禍福分是故聖人以建天
下之位定尊卑之制序隂陽之適别剛柔之節順之者
存逆之者亡得之者身安失之者身危故犯之以别求
者雖吉必凶知之以守篤者雖窮必通故寂寞者徳之主
[403-41a]
恣睢者賊之原進往者反之初終盡者始之根也是以
未至不可坼也巳用不可越也紂有天下之號而比匹
夫之類鄰周處小侯之細而享於西山之賔外内之德
巳施而貴賤之名未分何也天道未䆒善惡未淳也是
以明夫天之道者不欲審乎人之德者不憂在上而不
凌乎下處卑而不犯乎貴故道不可逆德不可拂也是
以聖人獨立無悶大羣不益釋之而道存用之而不可
既由此觀之易以通矣
[403-41b]
  樂論阮籍/
劉子問曰孔子云安上治民莫善於禮移風易俗莫善
於樂夫禮者男女之所以别父子之所以成君臣之所
以立百姓之所以平也為政之具靡先於此故安上治
民莫善於禮也夫金石絲竹鐘皷管絃之音干戚羽旄
進退俯仰之容有之何益於政無之何損於化而曰移
風易俗莫善於樂乎阮先生曰善哉子之問也昔者孔
子著其都乎且未舉其略也今将為子論其凡而子自
[403-42a]
備詳焉夫樂者天地之體萬物之性也合其體得其性
則和離其體失其性則乖昔者聖人之作樂也将以順
天地之體成萬物之性也故定天地八方之音以迎隂
陽八風之聲均黄鐘中和之律開羣生萬物之情氣故
律呂協則隂陽和音聲適而萬物類男女不易其所君
臣不犯其位四海同其觀九州一其節奏之圜山而天
神下奏之方岳而地祗上天地合其德則萬物合其生
刑賞一作/罰不用而民自安夫乾坤易簡故雅樂不煩道
[403-42b]
德平淡故五聲無味不煩則隂陽通無味則百物自樂
日遷善成化而不自知風俗移易而同於是樂此自然
之道樂之所始也其後聖人不作道德荒壊政法不立
智慧擾物化廢欲行各有風俗故造子一作/始之教謂之
風習而行之謂之俗楚越之風好勇故其俗輕死鄭衛
之風好淫故其俗輕蕩輕死故有火焰赴水之歌輕蕩
故有桑間濮上之典各歌其所好各詠其所為歌之者
流涕聞之者歎息背而去之無不慷慨懐永日之娛抱
[403-43a]
長夜之嘆相聚而合之羣而習之靡靡無巳棄父子之
親弛君臣之制匱室家之禮廢耕農之業忘終身之樂
崇淫縱之俗故江淮之南其民好殘漳汝之間其民好
奔吳有雙劍之節趙有扶琴之客氣發於中聲入於耳
手足飛揚不覺其駭好勇則犯上淫放則棄親犯上則
君臣逆棄親則父子乖乖逆交争則患生禍起禍起而意
愈異患生而慮不同故八方殊風九州異俗乖離分背
莫能相通音異氣别曲節不齊故聖人立調適之音建
[403-43b]
平和之聲制便事之節定順從之容使天下之為樂者
莫不儀焉自上以下降殺有等至於庶人咸皆聞之歌
謡者詠先王之德頫仰者習先王之容器具者象先王
之式度數者應先王之制入於心淪於氣先王一/作先帝心氣
和洽則風俗齊一聖人之為進退頫仰之容也将以屈
形體服心意便所修安所事也歌詠詩曲将以宣平和
著不逮也鐘鼔所以節耳羽旄所以制目聽之者不傾
視之者不衰耳目不傾不衰則風俗移易故移風易俗
[403-44a]
莫善於樂也故八音有本體五聲有自然其同物者以
大小相君有自然故不可亂大小相君故可得而平也
若夫空桑之琴雲和之瑟孤竹之管泗濵之磬其物皆
調和淳均者聲相宜也故必有常處以大小相君應黄
鐘之氣故必有常數有常處故其器一作/氣貴重有常數
故其制不妄貴重故可得以事神不妄故可得以化人
其物係天地之象故不可妄造其凡似逺物之音故不
可妄易雅頌有分故神人不雜節㑹有數故曲折不亂
[403-44b]
周旋有度故頫仰不惑歌咏有主故言語不悖導之以
善綏之以和守之以𠂻持之以久散其羣比其文扶其
夭助其壽使去風俗之偏習歸聖王之大化先王之為
樂也将以定萬物之情一天下之意也故使其聲平其
容和下不思上之聲君不欲臣之色上下不爭而忠義
成夫正樂者所以屏淫聲也故樂廢則淫聲作漢哀帝
不好音罷省樂府而不知制正禮樂法不修淫聲遂起
張放淳于長驕縱過度丙疆景武當益或作/富溢於世罷樂
[403-45a]
之後下移踰肆身不是好而亂淫愈甚者禮不設也刑
教一體禮樂内外也刑弛則教不獨行禮廢則樂無所
立尊卑有分上下有等謂之禮人安其生情意無哀謂
之樂車服旌旗宮室飲食禮之具也鐘磬鞞皷琴瑟歌
舞樂之器也禮踰其制則尊卑乖樂失其序則親疏亂
禮定其象樂平其心禮治其外樂化其内禮樂正而天
下平昔衞人求繁纓曲縣而孔子嘆息葢惜禮壞而樂
崩也夫鐘者聲之主也縣者鐘之制也鐘失其制則聲
[403-45b]
失其主主制無常則怪聲並出盛衰之代相及古今之
變若一故聖教廢毁則聰慧之人並造竒音景王喜大
鐘之律平公好師延之曲公卿大夫拊手嗟嘆庶人羣
生踊躍思聞正樂遂廢鄭聲大興雅頌之詩不講而妖
淫之曲是尋故延年造傾城之歌而孝武思孊嫚之色
雍門作松栢之音愍王念未寒之服故徛靡哀思之音
發愁怨偷薄之辭興則人後有縱欲奢侈之意人後有
内顧自奉之心是以君子惡大凌之歌憎北里之舞也
[403-46a]
昔先王制樂非以縱耳目之觀崇曲房之嬿也必通天
地之氣靜萬物之神也固上下之位定性命之真也故
清廟之歌詠成功之績賔饗之詩稱禮讓之則百姓化
其善異俗服其德此淫聲之所以薄正樂之所以貴也
然禮與變俱樂與時化故五帝不同制三王各異造非
其相反應時變也夫百姓安服淫亂之聲殘壊先王之
正故後王必更作樂各宣其功德於天下通其變使民
不倦然但改其名目變造歌詠至於樂聲平和自若故
[403-46b]
黄帝詠雲門之神少昊歌鳳鳥之跡咸池六英之名既
變而黄鐘之宮不改易故達道之化者可與審樂好好
音之聲者不足與論律也舜命䕫與一作/龍典樂教胄子
以中和之德也詩言志歌詠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
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又曰予欲聞六律五聲八音在
治忽以出納五言汝聽夫煩手淫聲汨湮心耳乃忘平
和君子弗聽言正樂通平易簡心澄氣清以聞音律出
納五言也䕫曰戞擊鳴球搏拊琴瑟以詠祖考來格虞
[403-47a]
賔在位羣后德讓下管鼗鼔合止祝敔笙鏞以間鳥獸
蹌蹌簫韶九成鳳凰來儀䕫曰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
舞庶尹允諧詩言志歌詠言操磬鳴琴以聲依律述先
王之德故祖考之神來格也笙鏞以間正一作/無樂聲希
治修無害故繁毓蹌蹌然也樂有節適九成而巳隂陽
調達和氣均通故逺鳥來儀也質而不文四海合同故
擊石拊石百獸率舞也言天下治平萬物得所音聲不
譁漠然未兆故衆官皆和也故孔子在齊聞韶三月不
[403-47b]
知肉味言至樂使人無欲心平氣定不以肉為滋味也
以此觀之知聖人之樂和而巳矣自西陵青陽之樂皆
取之竹聽鳳凰之鳴尊長風之象采大林之闕/當時之
所不見百姓之所希聞故天下懐其德而化其神也夫
雅樂周通則萬物和質靜則聽不淫易簡則節制令一/作
全/神靜重則服人心此先王造樂之意也自後衰末之
為樂也其物不真其器不固其制不信取於近物同於
人間各求其好恣意所存閭里之聲競髙永巷之音爭
[403-48a]
先童兒相聚以詠富貴蒭牧負戴以歌賤貧君臣之職
未廢而一人懐萬心也當夏后之末興或作/輿女萬人衣
以文繡食以粱肉端噪晨歌聞之者憂戚天下苦其殃
百姓傷其毒殷之季君亦奏斯樂酒池肉林夜以繼日
然咨嗟之音未絶而敵國巳収其琴瑟矣滿堂而飲酒
樂奏而流涕此非皆有憂者也則此樂非樂也當王居
臣之時奏新樂於廟中聞之者皆為之悲咽一作/桓帝聞
楚琴悽愴傷心倚房而悲慷慨長息曰善哉乎為琴若
[403-48b]
此一而巳足矣順帝上恭陵過樊衢聞鳥鳴而悲泣下
横流曰善哉鳥聲使左右吟之曰使絲聲若是豈不樂
哉夫是謂以悲為樂者也誠以悲為樂則天下何樂之
有天下無樂而有隂陽調和災害不生亦巳難矣樂者
使人精神平和衰氣不入天地交泰逺物來集故謂之
樂也今則流涕感動嘘唏傷氣寒暑不適庶物不遂雖
出絲竹宜謂之哀奈何俛仰嘆息以此稱樂乎昔季流
子向風而琴聽之者泣下沾襟弟子曰善哉乎皷琴亦
[403-49a]
巳妙矣季流子曰樂謂之善哀謂之傷吾為哀傷非為
善樂也以此言之絲竹不必為樂歌詠不必為善也故
墨子之非樂也悲夫以哀為樂者胡亥躭哀不變故願
為黔首李斯隨哀不返故思逐狡兔嗚呼君子可不鑒
之哉
  辨侵伐論唐栁宗元/
春秋之説曰凡師有鐘鼔曰伐無曰侵周禮大司馬九
伐之法曰賊賢害人則伐之負固不服則侵之然則所
[403-49b]
謂伐之者聲其惡於天下也聲其惡於天下必有以厭
於天下之心夫然後得行焉古之守臣有朘人之財危
人之生而又害賢人者内必棄于其人外必棄于諸侯
從而後加伐焉動必克矣然猶校德而後舉量力而後
㑹備三有餘而以用其人一曰義有餘二曰人力有餘
三曰貨食有餘是三者大備則又立其禮正其名修其
辭其害物也小則誥誓徵令不過其鄰雖大不出所暴
非有逆天地横四海者不以動天下之師故師不踰時
[403-50a]
而功成焉斯為人之舉也故公之公之而鐘皷作焉夫
所謂侵之者獨以其負固不服而壅王命也内以保其
人外不犯于諸侯其過惡不足暴于天下致文告修文
德而又不變然後以師問焉是為制命之舉非為人之
舉也故私之私之而鐘鼔不作斯聖人之所志也周道
既壊兵車之軌交於天下而罕知侵伐之端焉是故以
無道而正無道者有之以無道而正有道者有之不増
德而以遂威者又有之故世日亂一變而至于戰國而
[403-50b]
生人耗矣是以有其力無其財君子不以動衆有其力
有其財無其義君子不以帥師合是三者而明其公私
之説而後可焉嗚呼後之用師者有能觀其侵伐之論
則善矣
  六逆論栁宗元/
春秋左氏言衞州吁之事因載六逆之説曰賤妨貴少
陵長逺間親新間舊小加大淫破義六者亂之本也余
謂少陵長小加大淫破義是三者固誠為亂矣然其所
[403-51a]
謂賤妨貴逺間親新間舊雖為理之本可也何必曰亂
夫所謂賤妨貴者盖斥言擇嗣之道子以母貴者也若
貴而愚賤而聖且賢以是而妨之其為理本大矣而可
捨之以從斯言乎此其不可固也夫所謂逺間親新間
舊者盖言任用者之過也使親而舊者愚逺而新者聖
且賢以是而間之其為理本亦大矣又可捨之以從斯
言乎必從斯言而亂天下謂之師古訓可乎此又不可
者也嗚呼是三者擇君置臣之事天下理亂之本也為
[403-51b]
書者執斯言著一定之論以遺後代上智之人固不惑
於是自中人而降守以為大據而以致敗亂者固不乏
焉晉厲死而悼公入乃理宋襄嗣而子魚退乃亂貴不
足尚也秦用張禄而斥穰侯乃安魏相成璜而疎吴起
乃危親不足與也苻氏進王猛而殺樊氏乃興胡亥任
趙髙而族李斯乃滅舊不足恃也顧所信何如耳然則
斯言殆可以廢矣噫古之言理者罕能盡其説建一言
立一辭則臲[危*瓦]而不安謂之是可也謂之非亦可也混
[403-52a]
然而巳教于後世莫知其所以去就明者慨然将定其
是非則拘儒瞽生相與羣而咻之以為狂為怪而欲世
之多有知者可乎夫中人可以及化者天下為不少矣
然而罕有知聖人之道則固為書者之罪也
 
 
 
 
[403-52b]
 
 
 
 
 
 
 
 文章辨體彚選巻四百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