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4h0132 文章辨體彙選-明-賀復徵 (master)


[672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文章辨體彚選巻六百七十二
            明 賀復徴 編
墓碑八
  觀文殿大學士行兵部尚書西京留守贈司空兼
   侍中晏公神道碑銘宋歐陽脩/
至和元年六月觀文殿大學士行兵部尚書西京留守
臨淄公以疾歸於京師八月疾少閒入見天子曰噫予
[672-1b]
舊學之臣也乃留侍講邇英閣詔五日一朝前殿明年
正月疾作不能朝敕太醫朝夕往視有司除道將幸其
家公歎曰吾無狀乃以疾病憂吾君即馳奏曰臣疾少
閒行愈矣乃止其月丁亥以公薨聞天子震悼亟臨其
喪以不即視公為恨贈公司空兼侍中諡曰元獻有司
請輟視朝一日詔特輟二日以其年三月癸酉𦵏公於
許州陽翟縣麥秀鄉之北原既𦵏賜其墓隧之碑首曰
舊學之碑既又勅史臣修考次公事具書於碑下臣修
[672-2a]
伏讀國史見真宗皇帝時天下無事天子方推譲功徳
祠祀天地山川講禮樂以文頌聲而儒學文章雋賢偉
異之人出公世家江西之臨川年始十四一日起田里
進見天子時方親閱天下貢士㑹廷中者千餘人與夫
官臣衛官擁列圜視公不動聲氣操筆為文辭立成以
獻天子嘉賞賜同進士出身遂登館閣掌書命以文章
為天下所宗逮陛下養徳東宫先帝選用臣屬即以公
遺陛下由王官宫臣卒登宰相凡所以輔道聖徳憂勤
[672-2b]
國家有舊有勞自始至卒五十餘年公既薨而先帝之
名臣與陛下東宫之舊人皆無在者宜其褒寵優異比
公甘盤臣修幸得執筆史官奉明詔謹昧死上臨淄公
事曰公諱殊字同叔姓晏氏其世次晦顯徙遷不常自
其高祖諱墉唐咸通中舉進士卒官江西始著籍於高
安其後三世不顯曽祖諱延昌又徙其籍於臨川祖諱
部追封英國公考諱固追封秦國公自曽祖巳下皆用
公貴累贈開府儀同三司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曾祖
[672-3a]
妣張氏陳國太夫人祖妣傅氏許國太夫人妣吳氏唐
國太夫人公生七嵗知學問為文章鄉里號為神童故
丞相張文節公安撫江西得公以聞真宗召見既賜出
身後二日又召試詩賦論公徐啓曰臣嘗私習此賦不
敢隱真宗益嗟異之因試以它題以為秘書省正字置
之秘閣使得悉讀秘書命故僕射陳文僖公視其學明
年獻其所為文召試中書遷太常寺奉禮部封祀太山
推恩遷光禄寺丞數月充集賢校理明年遷著作佐郎
[672-3b]
丁父憂去官已而真宗思之即其家起復命淮南發運
使具舟送之京師從祀太清宫賜緋衣銀魚同判太常
禮院又丁母憂求去官服喪不許今天子始封昇王公
以選為府記室㕘軍再遷左正言直史館今天子為皇
太子以户部員外郎充太子舍人賜金紫知制誥判集
賢院遷翰林學士充景靈宫判官太子左庶子兼判太
常寺知禮儀院公既以道徳文章佐佑東宫真宗每所
諮訪多以方寸小紙細書問之由是㕘與機密凡所對
[672-4a]
必以其藁進示不洩其後悉閱真宗閤中遺書得公所
進藁類為八十巻藏之禁中人莫之見也初真宗遺詔
章獻明肅太后權聽軍國事宰相丁謂樞宻使曹利用
各欲獨見奏事無敢決其議者公建言羣臣奏事太后
者埀簾聽之皆毋得見議遂定乾興元年拜右諌議大
夫兼侍讀學士遷給事中景靈宫副使判吏部流内銓
以易侍講崇政殿遷禮部侍郎知審官院為樞宻副使
遷刑部侍郎上疏論張耆不可為樞宻使由是忤太后
[672-4b]
㫖坐以笏擊其僕悞折其齒罷留守南京大興學校以
教諸生自五代以來天下學廢興自公始召拜御史中
丞改兵部侍郎兼秘書監資政殿學士翰林侍讀學士
知天聖八年禮部貢舉明年為三司使復為樞宻副使
未拜改㕘知政事遷尚書左丞太后謁太廟有請服衮
冕者太后以問公公以周官后服對太后崩大臣執政
者皆罷公為禮部尚書知亳州徙知陳州遷刑部尚書
復召為御史中丞又為三司使知樞宻院事拜樞宻使
[672-5a]
再加檢校太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慶厯三年三月遂
以刑部尚書居相位充集賢殿大學士兼樞宻使自公
復召用而趙元昊反師出陜西天下弊於兵公數建利
害請罷監軍兼以陣圖授諸將使得應敵為攻守及制
財用為出入之要皆有法天子悉為施行自宫禁先以
率天下而財賦之職悉歸有司卒能以謀臣元昊使聽
約束乃還其王號公為人剛簡遇人必以誠雖處富貴
如寒士罇酒相對歡如也得一善稱之如己出當世知
[672-5b]
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輔等皆出其門及為相益務進
賢材當公居相府時范仲淹韓琦富弼皆進用至於臺
閣多一時之賢天子既厭西兵憫天下困弊奮然有意
遂欲因羣材以更治數詔大臣條天下事方施行而小
人權倖皆不便明年秋㑹公以事罷而仲淹等相次亦
皆去事遂巳公既罷以工部尚書知潁州徙知陳州又
徙許州三遷户部尚書拜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充
一路都部署安撫使徙知河南府兼西京留守累進階
[672-6a]
至開府儀同三司勲上柱國爵臨淄公食邑萬二千户
實封三千七百户公享年六十有五自少篤學至其病
亟猶手不釋巻有文集二百四十巻嘗奉勅修上訓及
真宗實録又集類古今文章為集選二百巻其為政敏
而務以簡便其民其於家嚴子弟之見有時事寡姊敬
謹未嘗為子弟求恩澤其在陳州上問宰相曰晏某居
外未嘗有所請其亦有所欲耶宰相以告公公自為表
問起居而巳故其薨也天子尤哀悼之賜予加等以其
[672-6b]
子承裕為崇文院檢討孫及甥之未官者九人皆命以
官公初娶李氏工部侍郎虚已之女次孟氏屯田員外
郎虚舟之女封鉅鹿郡夫人次王氏太師尚書令超之
女封榮國夫人子八人長曰居厚大理評事早卒次承
裕尚書屯田員外郎宣禮賛善大夫崇譲著作佐郎明
逺祗徳皆大理評事幾道傳正皆太常寺太祝女六人
長適户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富弼次適禮部侍
郎三司使楊察其四尚幼孫十有二人公既樂善而稱
[672-7a]
為知人士之顯於朝者多公所薦達至擇其女之所從
又得二人者如此可謂賢也巳銘曰
有姜之裔齊為晏氏齊在春秋晏顯諸侯傳載桓子嬰
稱於丘其後無聞不亡僅存有煒自公厥聲以振公之
顯聲實相天子天子曰噫予考真宗唯多名臣以臻盛
隆汝初事我王官東宫以暨相予始卒一躬輔我以徳
有勞於邦公疾在外來歸自洛天子曰留汝予舊學凡
今在庭莫如汝舊孰以畀予唯予聖考今既亡矣孰為
[672-7b]
予老何以贈之司空侍中禮則有加予思何窮有篆其
文在其碑首天子之褒史臣有詔銘以述之永昭厥後
  贈刑部尚書余襄公神道碑銘歐陽脩/
始興襄公既葬於曲江之明年其子仲荀走於亳以來
告曰余氏世為閩人五代之際逃亂於韶自曽高以來
晦迹嘉遁至於博士府君始有禄仕而襄公繼之以大
曲江僻在嶺表自始興張文獻公有聲於唐為賢相至
公復出為宋名臣葢余氏徙韶厯四世始有顯仕而曲
[672-8a]
江寂寥三百年然後再有聞人惟公位登天臺正秩三
品遂有爵土開國鄉州以繼美前哲而為韶人榮至於
褒䘏贈諡始終之寵盛矣蓋褒有詔䘏有物贈有告而
諡行考功有議有狀合而誌之以閟諸幽有銘可謂備
矣惟是螭首龜茟掲於墓隧以表見於後世而昭示其
子孫者宜有辭而闕焉敢以為請謹按余氏韶州曲江
人曽祖諱某祖諱某皆不仕父諱某太常博士累贈太
常少卿公諱靖字安道官至朝散大夫守工部尚書集
[672-8b]
賢院學士知廣州軍州事兼廣南東路兵馬鈐轄經略
安撫使柱國始興郡開國公食邑二千六百户食實封
二百户治平元年自廣朝京師六月癸亥以疾薨於金
陵天子惻然輟視朝一日賵以粟帛贈刑部尚書諡曰
襄明年七月某甲子反葬於曲江之龍歸鄉成山之原
公為人質重剛勁而言語恂恂不見喜怒自少愽學強
記至於歴代史記雜家小說陰陽律厯外暨浮圖老子
之書無所不通天聖二年舉進士為贛縣尉書判㧞萃
[672-9a]
改將作監丞知新建縣再遷秘書丞刋校三史充集賢
校理天章閣待制范公仲淹以言事觸宰相得罪諌官
御史不敢言公疏論之坐貶監筠州酒稅稍徙泰州巳
而天子感悟亟復用范公而因之以被斥者皆召還惟
公以便親乞知英州遷太常愽士丁母憂服除遂還為
集賢校理同判太常禮院景祐慶厯之間天下怠於乆
安吏習因循多失職及趙元昊以夏叛師出久無功縣
官財屈而民重困天子赫然思振頹弊以修百度既以
[672-9b]
更用二三大臣又増置諌官四員使言天下事公其一
人也即改右正言供職公感激奮勵遇事輙言無所逥
避奸諛權倖屏息畏之其補益多矣然亦不勝其怨疾
也慶厯四年元昊納誓請和將加封冊而契丹以兵臨
境上遣使言為中國討賊且告師期請止毋與和朝廷
患之欲聽重絶夏人而兵不得息不聽生事北邊議未
決公獨以謂中國厭兵久矣此契丹之所幸一日使吾
息兵養勇非其利也故用此以撓我爾是不可聽朝廷
[672-10a]
雖是公言猶留夏冊不遣而假公諌議大夫以報公從
十餘騎馳出居庸闗見敵於九十九泉從容坐帳中辨
言往復數十卒屈其議取其要領而還朝廷遂發夏冊
臣元昊西師既解嚴而北邊亦無事是嵗以本官知制
誥史館修撰而契丹卒自攻元昊明年使來告捷又以
公往報坐習敵語出知吉州怨家因之中以事左遷將
作少監分司南京公怡然還鄉里闔門謝賔客絶人事
凡六年天子每思之欲用者數矣大臣有不喜者第遷
[672-10b]
光禄少卿於家又以為某衛將軍夀州兵馬鈐轄辭不
拜皇祐二年祀明堂覃恩遷衛尉卿明年知䖍州丁父憂
去官而蠻賊儂智高陷邕州連破嶺南州縣圍廣州乃
即廬中起公為秘書監知潭州即日疾馳在道改知桂
州廣南西路經略安撫使公奏曰賊在東而徙臣西非
臣志也天子嘉之即詔公經略廣東西賊盜乃趨廣州
而智高復西走邕州自智高初起交趾請出兵助討賊
詔不許公以謂智高交趾叛者宜聽出兵毋阻其善意
[672-11a]
累疏論之不報至是公曰邕州與交趾接境今不納必
忿而反助智高乃以便宜趨交趾㑹兵乂募儂黄諸姓
酋豪皆縻以職與之誓約使聽節制或疑其不可用公
曰使不與智高合足矣及智高入邕州遂無外援既而
宣撫使狄青㑹公兵敗賊於歸仁智髙走入海邕州平
公請復終喪不許諸將班師以智髙尚在請留公廣西
委以後事遷給事中諌官御史列疏言公功多而賞薄
再遷尚書工部侍郎公留廣西逾年撫輯完復嶺海肅
[672-11b]
然又遣人入特磨襲取智髙母及其弟一人俘於京師
斬之拜集賢院學士久之徙知潭州又徙青州再遷吏
部侍郎嘉祐五年交趾冦邕州殺五巡檢天子以謂恩
信著於嶺外而為交趾所畏者公也驛召以爲廣西體
量安撫使悉發荆湖兵以從公至則移檄交趾召其臣
費嘉祐詰責之嘉祐皇恐對曰種落犯邊罪當死願歸
取首惡以獻即械五人送欽州斬於界上公還邕人遮
道留之不得明年以尚書左丞知廣州英宗即位拜工
[672-12a]
部尚書代還道病卒享年六十有五公經制五管前後
十年凡治六州所至有惠愛雖在兵間手不釋巻有文
集二十巻奏議五巻三史刋誤四十巻娶林氏封魯郡
夫人子男三人伯莊殿中丞早卒仲荀今為屯田員外
郎叔英太常寺太祝女六人皆適士族孫四人孫女五
人銘曰
余遷曲江仍世不顯奮自襄公有聲甚逺始興開國襲
美於前兩賢相望三百年間偉歟襄公惟邦之直始登
[672-12b]
於朝官有言責左右獻納奸諛屏息慶厯之治實多補
益逢時有事奔走南北功書史官名在夷狄出入艱勤
險夷一徳小人之䜛公廢千里一方有警公起於家威
行信結嶺海幽遐公之在焉帝不南顧胡召其還殞於
中路返柩來歸韶人負土伐石刻辭立於墓門以貽來
世匪止韶人
  忠武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武恭王公神
   道碑銘歐陽脩/
[672-13a]
惟王氏之先為常山真定人後世葬河南宻縣而宻分
入於管城遂為鄭州管城人其封國仍世於魯惟魯武
康公事太宗皇帝秉節治戎出征入衛乃受遺詔輔真
宗有勞有勤報䘏追崇以有兹魯國是生魯武恭公公
少以父任為西頭供奉官至道二年遣五將討李繼遷
公從武康公出鐵門為先鋒殺獲甚衆軍至烏白池諸
將失期不得進公告其父曰歸師過險争必亂乃以兵
前守隘號其軍曰亂行者斬繇是士卒無敢先後雖武
[672-13b]
康公亦為之按轡追兵望其軍整不敢近武康公嘆曰
王氏有子矣後以御前忠佐為軍頭巡檢邢洺男子張
洪霸聚盜二州間歴年吏不能捕公以氊車載勇士為
婦人服盛飾誘之邯鄲道中賊黨争前邀刼遂皆就擒
繇是知名公以將家子宿衛真宗為内殿直殿前左班
都虞候捧日左廂都指揮使累遷英州團練使今天子
即位改愽州團練使知廣信軍徙知冀州遷康州防禦
使歴龍神衛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侍衛親軍步軍
[672-14a]
馬軍殿前都虞候步軍副都指揮使桂福二州觀察使
是時章獻太后猶臨朝有詔補一軍吏公曰補吏軍政
也敢挾詔書以干吾軍亟請罷之太后固欲與之公不
奉詔乃止及太后上僊有司請衛士坐甲公以為故事
無為太后喪坐甲又不奉詔於是天子知公可任大事
明道二年拜檢校太保簽署樞宻院事遂為副使明年
以奉國軍留後同知院事又明年領安徳軍節度使又
明年加檢校太尉宣徽南院使公為將善撫士而識與
[672-14b]
不識皆喜為之稱譽其狀貌雄偉動人雖里兒巷婦外
至夷狄皆知其名氏御史中丞孔道輔等因事以為言
乃罷公樞宻拜寧武軍節度使言者不已即以右千牛
衛上將軍知隨州士皆為之懼公舉止言色如平時惟
不接賔客而已久之徙知曹州而孔道輔卒客有謂公
曰此害公者也公愀然曰孔公以職言事豈害我者可
惜朝廷亡一直臣於是言者終身以為媿而士大夫服
公為有量慶厯二年起公為保静軍留後知青州未行
[672-15a]
而契丹聚兵幽涿遣使者有所求自河以北皆警乃拜
公保静軍節度使知澶州契丹使者過澶州見公喜曰
聞公名久矣乃得見於此邪公為言巳衰老中國多賢
士大夫因指坐客歴陳其世家使者竦聽是嵗徙真定
府定州等路都部署改宣徽南院使判成徳軍未行徙
判定州兼三路都部署公治其軍無撓其私亦不貸其
過居頃之士皆可用契丹使人覘其軍或勸公執而戮
之公曰吾軍整而和使覘者得吾實以歸是屈人兵以
[672-15b]
不戰也明日大閱於郊公執桴鼓誓師號令簡明進退
坐作肅然無聲乃下令曰具糗粮聽鼓聲視吾旗所嚮
契丹聞之震恐㑹復議和兵解徙知陳州道過京師天
子遣中貴人問公欲見否公謝曰備邊無功幸得䝉恩
徙内地不敢見明年徙河陽不行以宣徽使奉朝請已
而出判相州六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判澶州明年
徙鄭州封祁國公又明年乞骸骨不許以為㑹靈觀使
巳而復判鄭州徙澶州除集慶軍節度使徙封冀國公
[672-16a]
皇祐三年遂以太子太師致仕大朝㑹許綴中書門下
班居一嵗天子思之起為河陽三城節度使同中書門
下平章事到鄭州六年以本官為樞宻使徙封魯國公
既而上以富公弼為宰相是嵗契丹使者來公與之射
使者曰天子以公典樞宻而用富公為相得人矣語聞
上喜賜公御弓一矢五十公善射至老不衰侍上射辭
曰幸得備位大臣舉止為天下所視臣老矣恐不能勝
弓矢上再三諭之乃手二矢再拜一發中之遂將釋復
[672-16b]
位上固勉之再發又中由是左右皆驩呼賜以襲衣金
帶自寳元慶厯之間元昊叛河西兵出久無功士大夫
争進計䇿多所改作公笑曰柰何紛紛兵法不如是也
使士知畏愛而怯者勇勇者不驕以吾可勝因敵而勝
之爾豈多言哉其在樞宻亦嘗自請臨邊不許凡大謀
議必以咨之其在外則遣中貴人詔問其言多見施用
公自致仕起復掌樞宻凡三嵗以老求去位至六七上
為之不得巳以為景靈宫使徙忠武軍節度使又以為
[672-17a]
同郡牧制置使五日一朝給扶者以子若孫一人是嵗
公年七十有八矣明年二月辛未以疾薨於家詔輟視
朝二日發哀於苑中贈太尉中書令其遺言曰臣有俸
禄足以具死事不敢復累朝廷願無遣使者䕶喪無厚
賻贈天子惻然哀其志以黄金百兩白金三千兩賜其
家固辭不許其年五月甲申塟於管城明年有詔史臣
刻其墓碑臣愚以謂國家西定河湟北通契丹罷兵不
用幾四十年一日元昊叛幽燕亦犯約二邊騷動而老
[672-17b]
臣宿將無在者公於是時屹然為中國鉅人名將雖未
嘗躬矢石攻堅摧敵而恩信已足撫士卒名聲巳足動
四夷遂登朝廷典掌機宻以老還仕復起於家保有富
貴享終夀考雖古之將帥及於是者其㡬何人至於出
入勤勞之節與其進退綢繆君臣之恩意可以褒勸後
世如古詩書所載皆應法可書謹按魯武恭公諱徳用
字元輔曾祖諱方追封蔣國公祖諱𤣥追封邘國公皆
贈中書令父諱超建雄軍節度使贈尚書令追封魯國
[672-18a]
公諡曰武康公娶宋氏武勝軍節度使延渥之女初為
安定郡夫人追封榮國夫人五男四女男曰咸熈東頭
供奉官蚤卒次曰咸融西京左藏庫使杲州團練使次
曰咸庶内殿崇班早卒次曰咸英供備庫副使次曰咸
康内殿承制銘曰
魯始錫封以褒武康爰暨武恭乃克有邦桓桓武恭其
容甚飭偉其名聲以動夷狄公治軍旅不寛不煩恩均
令齊千萬一人公在朝廷出守入衛乃登大臣與國謀
[672-18b]
議公曰老矣乞臣之身帝曰休哉汝予舊臣亟其強起
秉我樞鈞禮不筋力老予敢侮公來在廷拜毋蹈舞若
子與孫助其興俯凡百有位誰其敢儔惟時黄耉天子
之優富貴之隆亦有能保孰享其終如公夀考公有世
徳載熈旂常刻銘有詔俾嗣其芳
  尚書度支郎中天章閣待制王公神道碑銘歐陽/脩
公諱質字子野其先大名莘人自唐同光初公之皇曽
祖魯公舉進士第一顯名當時官至右拾遺歴晉漢周
[672-19a]
而皇祖晉公益以文章有大名逮事太祖太宗官至兵
部侍郎當真宗時伯父文正公居中書二十餘年天下
稱為賢宰相今天子慶厯三年公與其弟素皆待制天
章閣自同光至慶厯蓋百有二十餘年王氏更四世世
有顯人或以文章或以功徳公生累世富貴而操履甚
於寒士性篤孝悌厚於朋友樂施與以賙人而妻子常
不自給視榮利淡若無意平居苦疾病退然如不自勝
及臨事介然有仁者之勇君子之剛樂人之善如自巳
[672-19b]
出初范仲淹以言事貶饒州方治黨人甚急公獨扶病
率子弟餞於東門留連數日大臣有以譲公曰長者亦
為此乎何苦自陷朋黨公徐對曰范公天下賢者顧某
何敢望之然若得為黨人公之賜某厚矣聞者為公縮
頸其為待制之明年出守於陜又明年小人連搆大獄
坐貶廢者十餘人皆公素所賢者聞之悲憤歎息或終
日不食因數劇飲大醉公既素病益以酒遂卒公初以
廕補太常寺太祝監都進奏院獻其文章召試賜進士
[672-20a]
及第校勘館閣書籍遂為集賢校理通判蘇州州守黄
宗旦負材自喜頗以新進少公議事則曰少年乃與丈
人争事耶公曰受命佐君事有當争職也宗旦雖屡屈
折而政常得無失稍徳公助已為之加禮宗旦得盜鑄
錢者百餘人以詫公公曰事發無跡何從得之曰吾以
術鉤出之公愀然曰仁者之政以術鉤人寘之死而又
喜乎宗旦慚服悉緩出其獄始大稱公曰君子也判尚
書刑部吏部南曹知蔡州始至發大奸吏一人去之䋲
[672-20b]
諸豪猾以法與轉運使争曲直事有下而不便者皆格
不用既去其害政者然後崇學校一以仁恕臨下其政
知寛猛必使吏畏而民愛其為他州州率大而難治必
常有善政皆用此入為開封府推官已而其兄雍為三
司判官公曰省府皆要職吾豈可兄弟居之求知夀州
徙廬州盜有殺其徒而并其財者獲之寘於法大理駁
曰法當原公以謂盜殺其徒而自首者原之所以疑壞
其黨而開其自新若殺而不首既獲而亦原則公行為
[672-21a]
盜而第殺一人既得兼其財又可以贖罪不獲則肆為
盜獲則引以自原如此盜不可止非法意疏三上不能
争公嘆曰吾不勝法吏矣乃上書自劾請不坐佐吏公
坐貶監靈仙宫其後議者更定不首之罪卒用公言為
是而公貶猶不召資政殿學士鄭戩翰林學士葉清臣
訟公無罪始起知泰州遷荆湖北路轉運使當用兵西
方急於財用之時獨不進羨餘其賦歛近寛平治以常
法故他路不勝其弊而荆湖之人自若權知荆南府民
[672-21b]
有訟婚者訴曰貧無貲故後期問其用幾何以俸錢與
之使婚獲盜竊人衣者曰迫於饑寒而為之公為之哀
憐取衣衣之遣去荆人比公為子産召為史館修撰遂
拜天章閣待制判吏部流内銓號為稱職而於選法未
嘗有所更易人或問之公曰選法具備如權衡在執者
不欺其輕重耳何必屢更其法是嵗天子開天章閣召
大臣問天下事以手詔責范公等而議事者争言天下
利害務欲更革諸事公獨無一言問之則曰吾病未能
[672-22a]
也公於榮利既薄臨禍福不為喜懼其視世事若無一
可以動其心者惟以天下善人君子亨否為已休戚遂
以此卒此其為志豈小哉豈有病而不能者哉公誠素
病而任之以事所至必皆有為使其夀且不死而用其
必有所為豈其不欲空言而巳者哉嗚呼公享年四十
有五官至度支郎中階朝奉大夫勲上䕶軍爵平晉男
娶周氏某縣君生子某曽祖諱某祖諱某皆贈太師尚
書中書令考諱某官至兵部郎中有賢行贈尸部尚書
[672-22b]
公以某年某月某日卒於陜某年某月某日葬於某所
先塋之次銘曰
仕不為利以行其仁處豐自薄而清厥身其仁誰思不
在吏民其清孰似以遺子孫銘以昭之以告後人
 
 
 
 文章辨體彚選巻六百七十二
[672-23a]
欽定四庫全書
 文章辨體彚選巻六百七十二
            明 賀復徴 編
墓碑八
  觀文殿大學士行兵部尚書西京留守贈司空兼
   侍中晏公神道碑銘宋歐陽脩/
至和元年六月觀文殿大學士行兵部尚書西京留守
臨淄公以疾歸於京師八月疾少閒入見天子曰噫予
[672-23b]
舊學之臣也乃留侍講邇英閣詔五日一朝前殿明年
正月疾作不能朝敕太醫朝夕往視有司除道將幸其
家公歎曰吾無狀乃以疾病憂吾君即馳奏曰臣疾少
閒行愈矣乃止其月丁亥以公薨聞天子震悼亟臨其
喪以不即視公為恨贈公司空兼侍中諡曰元獻有司
請輟視朝一日詔特輟二日以其年三月癸酉𦵏公於
許州陽翟縣麥秀鄉之北原既𦵏賜其墓隧之碑首曰
舊學之碑既又勅史臣修考次公事具書於碑下臣修
[672-24a]
伏讀國史見真宗皇帝時天下無事天子方推譲功徳
祠祀天地山川講禮樂以文頌聲而儒學文章雋賢偉
異之人出公世家江西之臨川年始十四一日起田里
進見天子時方親閱天下貢士㑹廷中者千餘人與夫
官臣衛官擁列圜視公不動聲氣操筆為文辭立成以
獻天子嘉賞賜同進士出身遂登館閣掌書命以文章
為天下所宗逮陛下養徳東宫先帝選用臣屬即以公
遺陛下由王官宫臣卒登宰相凡所以輔道聖徳憂勤
[672-24b]
國家有舊有勞自始至卒五十餘年公既薨而先帝之
名臣與陛下東宫之舊人皆無在者宜其褒寵優異比
公甘盤臣修幸得執筆史官奉明詔謹昧死上臨淄公
事曰公諱殊字同叔姓晏氏其世次晦顯徙遷不常自
其高祖諱墉唐咸通中舉進士卒官江西始著籍於高
安其後三世不顯曽祖諱延昌又徙其籍於臨川祖諱
部追封英國公考諱固追封秦國公自曽祖巳下皆用
公貴累贈開府儀同三司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曾祖
[672-25a]
妣張氏陳國太夫人祖妣傅氏許國太夫人妣吳氏唐
國太夫人公生七嵗知學問為文章鄉里號為神童故
丞相張文節公安撫江西得公以聞真宗召見既賜出
身後二日又召試詩賦論公徐啓曰臣嘗私習此賦不
敢隱真宗益嗟異之因試以它題以為秘書省正字置
之秘閣使得悉讀秘書命故僕射陳文僖公視其學明
年獻其所為文召試中書遷太常寺奉禮部封祀太山
推恩遷光禄寺丞數月充集賢校理明年遷著作佐郎
[672-25b]
丁父憂去官已而真宗思之即其家起復命淮南發運
使具舟送之京師從祀太清宫賜緋衣銀魚同判太常
禮院又丁母憂求去官服喪不許今天子始封昇王公
以選為府記室㕘軍再遷左正言直史館今天子為皇
太子以户部員外郎充太子舍人賜金紫知制誥判集
賢院遷翰林學士充景靈宫判官太子左庶子兼判太
常寺知禮儀院公既以道徳文章佐佑東宫真宗每所
諮訪多以方寸小紙細書問之由是㕘與機密凡所對
[672-26a]
必以其藁進示不洩其後悉閱真宗閤中遺書得公所
進藁類為八十巻藏之禁中人莫之見也初真宗遺詔
章獻明肅太后權聽軍國事宰相丁謂樞宻使曹利用
各欲獨見奏事無敢決其議者公建言羣臣奏事太后
者埀簾聽之皆毋得見議遂定乾興元年拜右諌議大
夫兼侍讀學士遷給事中景靈宫副使判吏部流内銓
以易侍講崇政殿遷禮部侍郎知審官院為樞宻副使
遷刑部侍郎上疏論張耆不可為樞宻使由是忤太后
[672-26b]
㫖坐以笏擊其僕悞折其齒罷留守南京大興學校以
教諸生自五代以來天下學廢興自公始召拜御史中
丞改兵部侍郎兼秘書監資政殿學士翰林侍讀學士
知天聖八年禮部貢舉明年為三司使復為樞宻副使
未拜改㕘知政事遷尚書左丞太后謁太廟有請服衮
冕者太后以問公公以周官后服對太后崩大臣執政
者皆罷公為禮部尚書知亳州徙知陳州遷刑部尚書
復召為御史中丞又為三司使知樞宻院事拜樞宻使
[672-27a]
再加檢校太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慶厯三年三月遂
以刑部尚書居相位充集賢殿大學士兼樞宻使自公
復召用而趙元昊反師出陜西天下弊於兵公數建利
害請罷監軍兼以陣圖授諸將使得應敵為攻守及制
財用為出入之要皆有法天子悉為施行自宫禁先以
率天下而財賦之職悉歸有司卒能以謀臣元昊使聽
約束乃還其王號公為人剛簡遇人必以誠雖處富貴
如寒士罇酒相對歡如也得一善稱之如己出當世知
[672-27b]
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輔等皆出其門及為相益務進
賢材當公居相府時范仲淹韓琦富弼皆進用至於臺
閣多一時之賢天子既厭西兵憫天下困弊奮然有意
遂欲因羣材以更治數詔大臣條天下事方施行而小
人權倖皆不便明年秋㑹公以事罷而仲淹等相次亦
皆去事遂巳公既罷以工部尚書知潁州徙知陳州又
徙許州三遷户部尚書拜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充
一路都部署安撫使徙知河南府兼西京留守累進階
[672-28a]
至開府儀同三司勲上柱國爵臨淄公食邑萬二千户
實封三千七百户公享年六十有五自少篤學至其病
亟猶手不釋巻有文集二百四十巻嘗奉勅修上訓及
真宗實録又集類古今文章為集選二百巻其為政敏
而務以簡便其民其於家嚴子弟之見有時事寡姊敬
謹未嘗為子弟求恩澤其在陳州上問宰相曰晏某居
外未嘗有所請其亦有所欲耶宰相以告公公自為表
問起居而巳故其薨也天子尤哀悼之賜予加等以其
[672-28b]
子承裕為崇文院檢討孫及甥之未官者九人皆命以
官公初娶李氏工部侍郎虚已之女次孟氏屯田員外
郎虚舟之女封鉅鹿郡夫人次王氏太師尚書令超之
女封榮國夫人子八人長曰居厚大理評事早卒次承
裕尚書屯田員外郎宣禮賛善大夫崇譲著作佐郎明
逺祗徳皆大理評事幾道傳正皆太常寺太祝女六人
長適户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富弼次適禮部侍
郎三司使楊察其四尚幼孫十有二人公既樂善而稱
[672-29a]
為知人士之顯於朝者多公所薦達至擇其女之所從
又得二人者如此可謂賢也巳銘曰
有姜之裔齊為晏氏齊在春秋晏顯諸侯傳載桓子嬰
稱於丘其後無聞不亡僅存有煒自公厥聲以振公之
顯聲實相天子天子曰噫予考真宗唯多名臣以臻盛
隆汝初事我王官東宫以暨相予始卒一躬輔我以徳
有勞於邦公疾在外來歸自洛天子曰留汝予舊學凡
今在庭莫如汝舊孰以畀予唯予聖考今既亡矣孰為
[672-29b]
予老何以贈之司空侍中禮則有加予思何窮有篆其
文在其碑首天子之褒史臣有詔銘以述之永昭厥後
  贈刑部尚書余襄公神道碑銘歐陽脩/
始興襄公既葬於曲江之明年其子仲荀走於亳以來
告曰余氏世為閩人五代之際逃亂於韶自曽高以來
晦迹嘉遁至於博士府君始有禄仕而襄公繼之以大
曲江僻在嶺表自始興張文獻公有聲於唐為賢相至
公復出為宋名臣葢余氏徙韶厯四世始有顯仕而曲
[672-30a]
江寂寥三百年然後再有聞人惟公位登天臺正秩三
品遂有爵土開國鄉州以繼美前哲而為韶人榮至於
褒䘏贈諡始終之寵盛矣蓋褒有詔䘏有物贈有告而
諡行考功有議有狀合而誌之以閟諸幽有銘可謂備
矣惟是螭首龜茟掲於墓隧以表見於後世而昭示其
子孫者宜有辭而闕焉敢以為請謹按余氏韶州曲江
人曽祖諱某祖諱某皆不仕父諱某太常博士累贈太
常少卿公諱靖字安道官至朝散大夫守工部尚書集
[672-30b]
賢院學士知廣州軍州事兼廣南東路兵馬鈐轄經略
安撫使柱國始興郡開國公食邑二千六百户食實封
二百户治平元年自廣朝京師六月癸亥以疾薨於金
陵天子惻然輟視朝一日賵以粟帛贈刑部尚書諡曰
襄明年七月某甲子反葬於曲江之龍歸鄉成山之原
公為人質重剛勁而言語恂恂不見喜怒自少愽學強
記至於歴代史記雜家小說陰陽律厯外暨浮圖老子
之書無所不通天聖二年舉進士為贛縣尉書判㧞萃
[672-31a]
改將作監丞知新建縣再遷秘書丞刋校三史充集賢
校理天章閣待制范公仲淹以言事觸宰相得罪諌官
御史不敢言公疏論之坐貶監筠州酒稅稍徙泰州巳
而天子感悟亟復用范公而因之以被斥者皆召還惟
公以便親乞知英州遷太常愽士丁母憂服除遂還為
集賢校理同判太常禮院景祐慶厯之間天下怠於乆
安吏習因循多失職及趙元昊以夏叛師出久無功縣
官財屈而民重困天子赫然思振頹弊以修百度既以
[672-31b]
更用二三大臣又増置諌官四員使言天下事公其一
人也即改右正言供職公感激奮勵遇事輙言無所逥
避奸諛權倖屏息畏之其補益多矣然亦不勝其怨疾
也慶厯四年元昊納誓請和將加封冊而契丹以兵臨
境上遣使言為中國討賊且告師期請止毋與和朝廷
患之欲聽重絶夏人而兵不得息不聽生事北邊議未
決公獨以謂中國厭兵久矣此契丹之所幸一日使吾
息兵養勇非其利也故用此以撓我爾是不可聽朝廷
[672-32a]
雖是公言猶留夏冊不遣而假公諌議大夫以報公從
十餘騎馳出居庸闗見敵於九十九泉從容坐帳中辨
言往復數十卒屈其議取其要領而還朝廷遂發夏冊
臣元昊西師既解嚴而北邊亦無事是嵗以本官知制
誥史館修撰而契丹卒自攻元昊明年使來告捷又以
公往報坐習敵語出知吉州怨家因之中以事左遷將
作少監分司南京公怡然還鄉里闔門謝賔客絶人事
凡六年天子每思之欲用者數矣大臣有不喜者第遷
[672-32b]
光禄少卿於家又以為某衛將軍夀州兵馬鈐轄辭不
拜皇祐二年祀明堂覃恩遷衛尉卿明年知䖍州丁父憂
去官而蠻賊儂智高陷邕州連破嶺南州縣圍廣州乃
即廬中起公為秘書監知潭州即日疾馳在道改知桂
州廣南西路經略安撫使公奏曰賊在東而徙臣西非
臣志也天子嘉之即詔公經略廣東西賊盜乃趨廣州
而智高復西走邕州自智高初起交趾請出兵助討賊
詔不許公以謂智高交趾叛者宜聽出兵毋阻其善意
[672-33a]
累疏論之不報至是公曰邕州與交趾接境今不納必
忿而反助智高乃以便宜趨交趾㑹兵乂募儂黄諸姓
酋豪皆縻以職與之誓約使聽節制或疑其不可用公
曰使不與智高合足矣及智高入邕州遂無外援既而
宣撫使狄青㑹公兵敗賊於歸仁智髙走入海邕州平
公請復終喪不許諸將班師以智髙尚在請留公廣西
委以後事遷給事中諌官御史列疏言公功多而賞薄
再遷尚書工部侍郎公留廣西逾年撫輯完復嶺海肅
[672-33b]
然又遣人入特磨襲取智髙母及其弟一人俘於京師
斬之拜集賢院學士久之徙知潭州又徙青州再遷吏
部侍郎嘉祐五年交趾冦邕州殺五巡檢天子以謂恩
信著於嶺外而為交趾所畏者公也驛召以爲廣西體
量安撫使悉發荆湖兵以從公至則移檄交趾召其臣
費嘉祐詰責之嘉祐皇恐對曰種落犯邊罪當死願歸
取首惡以獻即械五人送欽州斬於界上公還邕人遮
道留之不得明年以尚書左丞知廣州英宗即位拜工
[672-34a]
部尚書代還道病卒享年六十有五公經制五管前後
十年凡治六州所至有惠愛雖在兵間手不釋巻有文
集二十巻奏議五巻三史刋誤四十巻娶林氏封魯郡
夫人子男三人伯莊殿中丞早卒仲荀今為屯田員外
郎叔英太常寺太祝女六人皆適士族孫四人孫女五
人銘曰
余遷曲江仍世不顯奮自襄公有聲甚逺始興開國襲
美於前兩賢相望三百年間偉歟襄公惟邦之直始登
[672-34b]
於朝官有言責左右獻納奸諛屏息慶厯之治實多補
益逢時有事奔走南北功書史官名在夷狄出入艱勤
險夷一徳小人之䜛公廢千里一方有警公起於家威
行信結嶺海幽遐公之在焉帝不南顧胡召其還殞於
中路返柩來歸韶人負土伐石刻辭立於墓門以貽來
世匪止韶人
  忠武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武恭王公神
   道碑銘歐陽脩/
[672-35a]
惟王氏之先為常山真定人後世葬河南宻縣而宻分
入於管城遂為鄭州管城人其封國仍世於魯惟魯武
康公事太宗皇帝秉節治戎出征入衛乃受遺詔輔真
宗有勞有勤報䘏追崇以有兹魯國是生魯武恭公公
少以父任為西頭供奉官至道二年遣五將討李繼遷
公從武康公出鐵門為先鋒殺獲甚衆軍至烏白池諸
將失期不得進公告其父曰歸師過險争必亂乃以兵
前守隘號其軍曰亂行者斬繇是士卒無敢先後雖武
[672-35b]
康公亦為之按轡追兵望其軍整不敢近武康公嘆曰
王氏有子矣後以御前忠佐為軍頭巡檢邢洺男子張
洪霸聚盜二州間歴年吏不能捕公以氊車載勇士為
婦人服盛飾誘之邯鄲道中賊黨争前邀刼遂皆就擒
繇是知名公以將家子宿衛真宗為内殿直殿前左班
都虞候捧日左廂都指揮使累遷英州團練使今天子
即位改愽州團練使知廣信軍徙知冀州遷康州防禦
使歴龍神衛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侍衛親軍步軍
[672-36a]
馬軍殿前都虞候步軍副都指揮使桂福二州觀察使
是時章獻太后猶臨朝有詔補一軍吏公曰補吏軍政
也敢挾詔書以干吾軍亟請罷之太后固欲與之公不
奉詔乃止及太后上僊有司請衛士坐甲公以為故事
無為太后喪坐甲又不奉詔於是天子知公可任大事
明道二年拜檢校太保簽署樞宻院事遂為副使明年
以奉國軍留後同知院事又明年領安徳軍節度使又
明年加檢校太尉宣徽南院使公為將善撫士而識與
[672-36b]
不識皆喜為之稱譽其狀貌雄偉動人雖里兒巷婦外
至夷狄皆知其名氏御史中丞孔道輔等因事以為言
乃罷公樞宻拜寧武軍節度使言者不已即以右千牛
衛上將軍知隨州士皆為之懼公舉止言色如平時惟
不接賔客而已久之徙知曹州而孔道輔卒客有謂公
曰此害公者也公愀然曰孔公以職言事豈害我者可
惜朝廷亡一直臣於是言者終身以為媿而士大夫服
公為有量慶厯二年起公為保静軍留後知青州未行
[672-37a]
而契丹聚兵幽涿遣使者有所求自河以北皆警乃拜
公保静軍節度使知澶州契丹使者過澶州見公喜曰
聞公名久矣乃得見於此邪公為言巳衰老中國多賢
士大夫因指坐客歴陳其世家使者竦聽是嵗徙真定
府定州等路都部署改宣徽南院使判成徳軍未行徙
判定州兼三路都部署公治其軍無撓其私亦不貸其
過居頃之士皆可用契丹使人覘其軍或勸公執而戮
之公曰吾軍整而和使覘者得吾實以歸是屈人兵以
[672-37b]
不戰也明日大閱於郊公執桴鼓誓師號令簡明進退
坐作肅然無聲乃下令曰具糗粮聽鼓聲視吾旗所嚮
契丹聞之震恐㑹復議和兵解徙知陳州道過京師天
子遣中貴人問公欲見否公謝曰備邊無功幸得䝉恩
徙内地不敢見明年徙河陽不行以宣徽使奉朝請已
而出判相州六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判澶州明年
徙鄭州封祁國公又明年乞骸骨不許以為㑹靈觀使
巳而復判鄭州徙澶州除集慶軍節度使徙封冀國公
[672-38a]
皇祐三年遂以太子太師致仕大朝㑹許綴中書門下
班居一嵗天子思之起為河陽三城節度使同中書門
下平章事到鄭州六年以本官為樞宻使徙封魯國公
既而上以富公弼為宰相是嵗契丹使者來公與之射
使者曰天子以公典樞宻而用富公為相得人矣語聞
上喜賜公御弓一矢五十公善射至老不衰侍上射辭
曰幸得備位大臣舉止為天下所視臣老矣恐不能勝
弓矢上再三諭之乃手二矢再拜一發中之遂將釋復
[672-38b]
位上固勉之再發又中由是左右皆驩呼賜以襲衣金
帶自寳元慶厯之間元昊叛河西兵出久無功士大夫
争進計䇿多所改作公笑曰柰何紛紛兵法不如是也
使士知畏愛而怯者勇勇者不驕以吾可勝因敵而勝
之爾豈多言哉其在樞宻亦嘗自請臨邊不許凡大謀
議必以咨之其在外則遣中貴人詔問其言多見施用
公自致仕起復掌樞宻凡三嵗以老求去位至六七上
為之不得巳以為景靈宫使徙忠武軍節度使又以為
[672-39a]
同郡牧制置使五日一朝給扶者以子若孫一人是嵗
公年七十有八矣明年二月辛未以疾薨於家詔輟視
朝二日發哀於苑中贈太尉中書令其遺言曰臣有俸
禄足以具死事不敢復累朝廷願無遣使者䕶喪無厚
賻贈天子惻然哀其志以黄金百兩白金三千兩賜其
家固辭不許其年五月甲申塟於管城明年有詔史臣
刻其墓碑臣愚以謂國家西定河湟北通契丹罷兵不
用幾四十年一日元昊叛幽燕亦犯約二邊騷動而老
[672-39b]
臣宿將無在者公於是時屹然為中國鉅人名將雖未
嘗躬矢石攻堅摧敵而恩信已足撫士卒名聲巳足動
四夷遂登朝廷典掌機宻以老還仕復起於家保有富
貴享終夀考雖古之將帥及於是者其㡬何人至於出
入勤勞之節與其進退綢繆君臣之恩意可以褒勸後
世如古詩書所載皆應法可書謹按魯武恭公諱徳用
字元輔曾祖諱方追封蔣國公祖諱𤣥追封邘國公皆
贈中書令父諱超建雄軍節度使贈尚書令追封魯國
[672-40a]
公諡曰武康公娶宋氏武勝軍節度使延渥之女初為
安定郡夫人追封榮國夫人五男四女男曰咸熈東頭
供奉官蚤卒次曰咸融西京左藏庫使杲州團練使次
曰咸庶内殿崇班早卒次曰咸英供備庫副使次曰咸
康内殿承制銘曰
魯始錫封以褒武康爰暨武恭乃克有邦桓桓武恭其
容甚飭偉其名聲以動夷狄公治軍旅不寛不煩恩均
令齊千萬一人公在朝廷出守入衛乃登大臣與國謀
[672-40b]
議公曰老矣乞臣之身帝曰休哉汝予舊臣亟其強起
秉我樞鈞禮不筋力老予敢侮公來在廷拜毋蹈舞若
子與孫助其興俯凡百有位誰其敢儔惟時黄耉天子
之優富貴之隆亦有能保孰享其終如公夀考公有世
徳載熈旂常刻銘有詔俾嗣其芳
  尚書度支郎中天章閣待制王公神道碑銘歐陽/脩
公諱質字子野其先大名莘人自唐同光初公之皇曽
祖魯公舉進士第一顯名當時官至右拾遺歴晉漢周
[672-41a]
而皇祖晉公益以文章有大名逮事太祖太宗官至兵
部侍郎當真宗時伯父文正公居中書二十餘年天下
稱為賢宰相今天子慶厯三年公與其弟素皆待制天
章閣自同光至慶厯蓋百有二十餘年王氏更四世世
有顯人或以文章或以功徳公生累世富貴而操履甚
於寒士性篤孝悌厚於朋友樂施與以賙人而妻子常
不自給視榮利淡若無意平居苦疾病退然如不自勝
及臨事介然有仁者之勇君子之剛樂人之善如自巳
[672-41b]
出初范仲淹以言事貶饒州方治黨人甚急公獨扶病
率子弟餞於東門留連數日大臣有以譲公曰長者亦
為此乎何苦自陷朋黨公徐對曰范公天下賢者顧某
何敢望之然若得為黨人公之賜某厚矣聞者為公縮
頸其為待制之明年出守於陜又明年小人連搆大獄
坐貶廢者十餘人皆公素所賢者聞之悲憤歎息或終
日不食因數劇飲大醉公既素病益以酒遂卒公初以
廕補太常寺太祝監都進奏院獻其文章召試賜進士
[672-42a]
及第校勘館閣書籍遂為集賢校理通判蘇州州守黄
宗旦負材自喜頗以新進少公議事則曰少年乃與丈
人争事耶公曰受命佐君事有當争職也宗旦雖屡屈
折而政常得無失稍徳公助已為之加禮宗旦得盜鑄
錢者百餘人以詫公公曰事發無跡何從得之曰吾以
術鉤出之公愀然曰仁者之政以術鉤人寘之死而又
喜乎宗旦慚服悉緩出其獄始大稱公曰君子也判尚
書刑部吏部南曹知蔡州始至發大奸吏一人去之䋲
[672-42b]
諸豪猾以法與轉運使争曲直事有下而不便者皆格
不用既去其害政者然後崇學校一以仁恕臨下其政
知寛猛必使吏畏而民愛其為他州州率大而難治必
常有善政皆用此入為開封府推官已而其兄雍為三
司判官公曰省府皆要職吾豈可兄弟居之求知夀州
徙廬州盜有殺其徒而并其財者獲之寘於法大理駁
曰法當原公以謂盜殺其徒而自首者原之所以疑壞
其黨而開其自新若殺而不首既獲而亦原則公行為
[672-43a]
盜而第殺一人既得兼其財又可以贖罪不獲則肆為
盜獲則引以自原如此盜不可止非法意疏三上不能
争公嘆曰吾不勝法吏矣乃上書自劾請不坐佐吏公
坐貶監靈仙宫其後議者更定不首之罪卒用公言為
是而公貶猶不召資政殿學士鄭戩翰林學士葉清臣
訟公無罪始起知泰州遷荆湖北路轉運使當用兵西
方急於財用之時獨不進羨餘其賦歛近寛平治以常
法故他路不勝其弊而荆湖之人自若權知荆南府民
[672-43b]
有訟婚者訴曰貧無貲故後期問其用幾何以俸錢與
之使婚獲盜竊人衣者曰迫於饑寒而為之公為之哀
憐取衣衣之遣去荆人比公為子産召為史館修撰遂
拜天章閣待制判吏部流内銓號為稱職而於選法未
嘗有所更易人或問之公曰選法具備如權衡在執者
不欺其輕重耳何必屢更其法是嵗天子開天章閣召
大臣問天下事以手詔責范公等而議事者争言天下
利害務欲更革諸事公獨無一言問之則曰吾病未能
[672-44a]
也公於榮利既薄臨禍福不為喜懼其視世事若無一
可以動其心者惟以天下善人君子亨否為已休戚遂
以此卒此其為志豈小哉豈有病而不能者哉公誠素
病而任之以事所至必皆有為使其夀且不死而用其
必有所為豈其不欲空言而巳者哉嗚呼公享年四十
有五官至度支郎中階朝奉大夫勲上䕶軍爵平晉男
娶周氏某縣君生子某曽祖諱某祖諱某皆贈太師尚
書中書令考諱某官至兵部郎中有賢行贈尸部尚書
[672-44b]
公以某年某月某日卒於陜某年某月某日葬於某所
先塋之次銘曰
仕不為利以行其仁處豐自薄而清厥身其仁誰思不
在吏民其清孰似以遺子孫銘以昭之以告後人
 
 
 
 文章辨體彚選巻六百七十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