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4h0132 文章辨體彙選-明-賀復徵 (master)


[047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文章辨體彚選巻四十七
            明 賀復徴 編
公移
 徐師曽曰按公移者諸司相移之辭也其名不一故
 以公移括之唐世凡下逹上其制有六其二曰狀百
 官於其長亦為之其五曰辭庶人言為辭其六曰牒
 有品已上公文皆稱牒諸司自相質問其義有三一
[047-1b]
 曰關謂關通其事也二曰刺謂刺筆之也三曰移謂
 移其事於他司也宋制宰執帯三省樞宻院事出使
 者移六部用劄六部移宰執帯三省樞宻院事出使
 者及從官任使副移六部用申狀六部相移用公牒
 今皆不能悉存姑取其著亦列之今制上逮下者曰
 照㑹曰劄付曰案驗曰帖曰故牒下逹上者曰咨呈
 曰案呈曰牒呈曰呈曰申諸司相移者曰咨曰牒曰
 關上下通用者曰掲帖大約因前代之制而損益之
[047-2a]
 耳

 劉勰曰移者易也移風易俗令往而民隨者也劉歆
 之移太常文移之首陸機之移百官武移之要也
  移屬縣記漢宋均/
夫虎豹在山黿鼉在淵物性之所託故江淮之間有猛
獸猶江北之有雞豚今數為民害者咎在貪殘居職使
然而返逐捕非政之本也壞檻穽勿復課錄退貪殘進
[047-2b]
忠良
  移屬縣法雄/
凡虎狼之在山林猶人之居城市古者至化之世猛獸
不擾皆繇恩信寛澤仁及飛走太守雖不德敢忘斯義
記到其毁壞檻穽不得妄捕山林
  移書讓太常博士劉歆/
 歆親近欲建立左氏春秋及毛詩逸禮古文尚書皆
 列於學官哀帝令歆與五經博士講論其義諸儒博
[047-3a]
 士或不肯置對歆因移書太常博士責讓之曰
昔唐虞既衰而三代迭興聖帝明王累起相襲其道甚
著周室既微而禮樂不正道之難全也如此是故孔子
憂道不行歴國應聘自衛返魯然後樂正雅頌乃得其
所修易序書制作春秋以紀帝王之道及夫子没而微
言絶七十子卒而大義乖重遭戰國弃籩豆之禮理軍
旅之陣孔子之道抑而孫吳之術興陵夷至於暴秦焚
經書殺儒士設挾書之法行是古之罪道術由此遂滅
[047-3b]
漢興去聖帝明王遐逺仲尼之道又絶法度無所因襲
時獨有一叔孫通略定禮儀天下惟有易卜未有他書
至於孝惠之世乃除挾書之律然公卿大臣絳灌之屬
咸介胄武夫莫以為意至孝文皇帝始使掌故鼂錯從
伏生受尚書尚書初出於屋壁朽折散絶今其書見在
時師傳讀而已詩始萌芽天下衆書往往頗出皆諸子
傳說猶廣立於學官為置博士在朝之儒惟賈生而巳
至孝武皇帝然後鄒魯梁趙頗有詩禮春秋先師皆出
[047-4a]
於建元之間當此之時一人不能獨盡其經或為雅或
為頌相合而成泰誓後得博士集而讚之故詔書曰禮
壞樂崩書缺簡脫朕甚憫焉時漢興已七八十年離於
全經固已逺矣及魯恭王壞孔子宅欲以為宫而得古
文於壞壁之中逸禮有三十九篇書十六篇天漢之後
孔安國獻之遭巫蠱倉卒之難未及施行及春秋左氏
丘明所修皆古文舊書多者二十餘通藏於秘府伏而
未發孝成帝愍學殘文缺稍離其真乃陳發秘藏校理
[047-4b]
舊文得此三事以考學官所傳經或脫簡傳或間編傳
問民間則有魯國柏公趙國貫公膠東庸生之遺學與此
同抑而未施此乃有識者之所歎慜士君子之所嗟痛
也往者綴學之士不思廢絶之闕茍因陋就寡分文析
字煩言碎辭學者罷老且不能究其一藝信口說而背
傳記是末師而非往古至於國家將有大事若立辟雍
封禪巡狩之儀則幽㝠而莫知其原猶欲保殘守缺挾
恐見破之私意而無從善服義之公心或懷嫉妬不考
[047-5a]
情實雷同相從隨聲是非抑此三學以尚書為不備謂
左氏為不傳春秋豈不哀哉今聖上德通神明繼統揚業
亦愍此文教錯亂學士若兹雖深照其情猶依違謙讓
樂與士君子同之故下明詔試左氏可立否遣近臣奉
㫖銜命將以輔弱扶微與二三君子比意同力冀得廢
遺今則不然深閉固距而不肯試猥以不誦絶之欲以杜
塞餘道絶滅微學夫可與樂成難與慮始此乃衆庶之
所為耳非所望於士君子也且此數家之事皆先帝所
[047-5b]
親論今上所考視其古文舊書皆有徵騐内外相應豈
茍而已哉夫禮失求之於野古文不猶愈於野乎往者
書有歐陽春秋公羊易則施孟然孝宣皇帝猶廣立穀
梁春秋梁丘易大小夏侯尚書義雖相反猶並置之何
則與其過而廢之寧過而立之傳曰文武之道未墜於
地在人賢者志其大者不賢者志其小者今此數家之
言所以包小大之義豈可偏絶哉若必専已守殘黨同
門妬道真違明詔失聖意以䧟於文吏之議甚為二三
[047-6a]
君子不取也
  移成均博士書唐皮日休/
夫居位而愧道者上則荒其業下則偷其言業而可荒
文弊也言而可偷訓薄也故聖人懼是寖移其化上自
天子下至子男必立庠以化之設序以教之猶歉然不
足士有業髙訓深必詘禮以延之越爵以貴之俾庠聲
序音玲瓏於珩珮鏘訇於金石此聖人之至治也今國
家立成均之業其禮盛於周其品廣於漢其詘禮越爵
[047-6b]
又甚於世而未免乎愧道者何哉夫聖人之為文也為
經約乎史贊易近乎象詩書止乎删禮樂止乎定春秋
止乎修然六籍儀刑乎千萬世百王更命迭號莫不由
是大也其幽幽於鬼神其妙妙於𤣥造後之人茍不能
行決句釋者猶萬物但被𤣥造之化者耶故萬物但化
而已不知𤣥造之源也夫六藝之於人又何異於是故
詩得毛公書得伏生易得楊何禮得二戴周官得鄭康
成摫其微言鈲其大義幽者明於日月奥者廓於天地
[047-7a]
然則今之講習之功與決釋之功不啻半矣其文得不
弊乎其訓得不薄乎嗚呼西域氏之教其徒日以講習
決釋其法為事吾之視大學又足為西域氏之羞夫足
下出文閫生學世業精前古言髙當今洸洸乎洋洋乎
為諸生之蓍龜作後來之綿蕝得不思居其位者不愧
其道處於職者不墜其業乎否則市大易負乗之譏招
詩人伐檀之刺矣奚不日戒其屬月厲其徒年持六籍
日決百氏俾諸生於聖學得洞知大曉猶駕車者必知
[047-7b]
康莊操舟者必知河海既若是矣執其業者精者進而
墮者退公者得而私者失非惟大發於儒風抑亦不茍
於禄位足下之道被於太學也其利可知矣果行是說
則太華之石峨峨於成均之門者吾不頌於他人矣足
下聽之無忽
  移雨神司空圖/
夏滿不雨民前後走神所刳羊豕而跪乞者凡三而後
得請民大喜且將報祀愚獨以為惑何者天以神乳育
[047-8a]
百苗穀必時既豐然後民相率以勞神之勤於事而祀
焉今始恡其施以愁疲民是神怠天之職也必希民之
求而遂應是神玩天之權也既應而俾民輸怨於天歸
惠於已是神攘天之德也推怨何以為義利腥膻之饋
何以為仁怠天下之事何以為敬蔑是數者何以為神
假曰非吾所得顓然知民之情而不時請於上是亦徒
偶於位此愚所以惑也噫天不可終謾民不可久侮竊
為神危之奈何
[047-8b]
  吳康齋入鄉祠文移眀丘濬/
竊照為政之道風化為先鼓舞之機實存乎上處士吳
與弼學者稱為康齋先生性本沉濳學惟踐履躬耕隴
畝不求聞逹監察御史凃謙陳述山西按察司僉事何
自學撫州府知府王宇屢薦不起後以忠國公石亨之
薦英廟特遣行人曹隆禮聘至京授以春坊諭德不就
而還卒老於家至今鄉之後進多有聞其風而興起者
其亦可謂有功於風化者矣議者或少其無所著述或
[047-9a]
議其受知權臣本職以為聖人之教何俟於言語文字
之末石亨之薦尤足以驗秉彛好德之心及其屢疏求
退不受官祿若有逆知亨之必敗則其見機明決尤足
多者夷考康齋之父古崖先生名溥以禮闈首選歴任
國子司業今康齋没未百年而子孫貧無寸土其家世
清白不事生産即此一節亦足以亷貪立懦况其反身
踐履佑啟後人之功誠不可冺如此人物而不得専祠
於鄉何以為勸今雖將已廢淫祠呈允改為棲神之所
[047-9b]
俾有司時一祭享使天下四方咸知為善之人自有身
後之益未必無補於聖明之治等因備關具呈到臣查
等處士吳與弼江西撫州府崇仁縣人幼有異質讀書
窮理累辟不就謂聖賢可學而至則因淳公之言而發
憤謂師道必尊而立則守伊川之法以迪人四方來學
之士不納䞇見之儀自食其力一介不茍於取予躬行
實踐鄉人化之天順間英宗皇帝遣行人曹隆齎勅書
束帛造其廬與弼不受官職且辤幣帛至京師上召吏
[047-10a]
部命為左春坊左諭德引見文華殿對云老病不能供
職上謂大學士李賢曰此老非迂濶者務令就職與弼
終不就屢辭乃允復遣行人王惟善送歸詔嘉褒歸家
進修不倦名譽傾一世雖庸人孺子亦知其賢正所謂
聖世之逸民儒者之髙蹈相應崇重以勵士風者也再
照化民立教惟在於樹之風聲而舉祀建祠正所以昭
其德範方其貴近之薦固可以見好德之同心及夫官
爵之辭尤足以驗其先㡬之特見葢宣和之疏於龜山
[047-10b]
亦無嫌而明堂之畱在漢儒為多愧若與弼者其出處
不至於失已而學術何待於立言人品如此所宜表章
其後嗣淪落於閭閻而香火寄棲於道觀上無以存先
朝禮聘之美下無以啟後學仰止之私副使顧應祥欲
請道觀之田以供其祀事而鄉民余䒶爵等欲以祭田
之入并恤其遺孤此可見與弼之賢非惟儒者欲宗其
道而編氓亦知所嚮慕矣
 文章辨體彚選巻四十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