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4h0132 文章辨體彙選-明-賀復徵 (master)


[224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文章辨體彚選卷二百二十四
            明 賀復徴 編
書二十
  答司馬君實論樂書宋范鎖/
昨日辱書以為鎮不當為議狀是房庶尺律法始得書
𢥠然而懼曰鎮違羣公之議而下與匹夫合不適中宜
獲戾於朋友也既讀書乃釋然而喜曰得君實之書然
[224-1b]
後决知庶之法是而鎮之議為不謬庶之法與鎮之議
於今之世用與不用未可知也然得附君實之書傳於
後世之人質之故終之以喜也君實之疑凡五而條目
又十數安敢不盡言解之君實曰漢書傳於世久矣更
大儒甚衆庶之家安得善本而有之是必謬為脫文以
欺於鎮也是大不然鎮豈可欺哉示以義理而求之也
春秋夏五之闕文禮記玉藻之脫簡後人豈知其闕文
與脫簡哉亦以義理而知之也猶鎮之知庶也豈可逆
[224-2a]
謂其欺而置其義理哉又云一黍之起於劉子駿班孟
堅之書為冗長者夫古者有律矣未知其長幾何未知
其空徑幾何未知其容受幾何豈可直以千二百黍置
其間哉宜起一黍積而至一千二百然後滿故曰一黍
之起積一千二百黍之廣其法與文勢皆當然也豈得
為冗長乎若如君實之說以尺生律漢書不當先言本
起黄鍾之長而後論用黍之法也若爾是子駿孟堅之
書不為冗長而反為顛倒也又云積一千二百黍之廣
[224-2b]
是為新尺一丈二尺者君實之意以積為排積之積廣
為一黍之廣而然耶夫積者謂積於管中也廣者謂所
容之廣也詩云乃積乃倉孟康云空徑之廣是也又云
孔子曰必也正名乎者此孔子教子路以正衛之君臣
父子之名分豈積與廣之謂耶又云古人制律與尺量
權衡四器者以相參較以為三者茍亡得其一存則三
者從可推也者是也又云黍者自然之物有常而不變
者亦是也古人之慮後世其意或當或是然古以律生
[224-3a]
尺古人之意既知黍之於後世可以為尺豈不知黍之
於後世亦可為律而故於其法為相戾乎若如君實之
說則是古人知一而不知二也知彼而不知此也又云
徑三分圍九分者數家之大要不及半分則棄之也者
今三分四釐六毫其圍十分三釐八毫豈得謂不及半
分而棄之哉漢書曰律容一龠得八十一寸謂以九分
之圍乗九寸之長九九而八十一也今圍分之法既差
則新尺與量未必是也如欲知庶之量與尺合姑試驗
[224-3b]
之乃可又云權衡與量据其容與其重必千二百黍而
後可至於尺法止於一黍為分無用其餘若以生於一
千二百是生於量也且夫黍之施於權衡則由黄鍾之
重施於量則由黄鍾之龠施於尺則由黄鍾之長其實
皆一千二百也此皆漢書正文也豈得謂黍而為尺耶
豈得謂尺生於量耶又云庶言太常樂太髙黄鍾適當
古之仲吕不知仲吕者果后䕫之仲吕耶開元之仲吕
耶若開元之仲吕則安知今之太髙非昔之太下者此
[224-4a]
正是不知聲者之論也無復議也又云方響與笛里巷
之樂庸工所為不能盡得律吕之正者是徒知古今樂
器之名為異而不知其律與聲之同也亦無復議也就
使得真黍用庶之法制為律吕無忽㣲之差乃黄帝之
仲吕也豈直后䕫開元之云乎書曰律和聲方舜之時
使䕫典樂猶用律而後能和聲今律有四釐六毫之差
以為適然而欲以求樂之和以副朝廷制作之意其可
得乎其可得乎太史公曰不附青雲之士則不能成名
[224-4b]
君實欲成其名而知所附矣惟其是而附之則可其不
是而附之安可哉諺曰抱橋柱而浴者必不溺君實之
議無乃為浴者類乎君實見咨不敢不為此諓諓也不
宣鎮再拜
  與吴九論武學書劉敞/
前此有人自京師至言朝廷制作武舞教之庠中者小
人竊喜以為太祖太宗功業軼三王徳厚侔天地而廟
樂未立雅頌未備公卿大夫乃宜冬不裘夏不葛而日
[224-5a]
夜謀之所以使名聲洋溢與萬世無窮百姓有以詠歌
四夷有以觀聽也而濶然寢久功烈掩塞是必天子感
焉而作樂崇徳以薦之宗廟肆之上帝矣周家既衰管
絃之書遂亡於今千歳焉而吾徒乃且復得閱其蹈厲
親其文物是千一之㑹也以足下方為學官所以欣然
奉書求麤問制度亦欲夸動下國奮揚輝光今辱求訊
乃知傳者之誤而國家自以邉鄙未靖故立武學以挍
驍鷙之士孫吴賁育之儔小人失望又重感歎昔三代
[224-5b]
之王建辟雍成均以敦化者危冠逄掖之人居則有序
其術詩書禮樂其志文行忠信是以無鄙倍之色鬬爭
之聲猶懼其未也故賤詐謀爵人以徳褒人以義軌度
其信一以待人故曰勇則害上不登於明堂民知所底
而無貳心是以其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未曽聞
夫武學之制也夫縵胡之纓短後之衣瞋目而語難按
劍而疾視者此所謂勇力之人也將教之以術而動之
以利其可得不為其容乎其容可得無變其俗乎吾恐
[224-6a]
雖有智者未易善其後也而况建博士之識廣弟子之
員本之不知教化既寢弱矣夫戰國之時天下競於馳
騖於是乎有縱横之師技擊之學以相殘也雖私議巷
說有司不及然風俗由以是薄禍亂由是以長學者之
所甚疾仁人之所憂而辨也若之何其效之且昔先王
務教胄子以道而不及武者非無外敵之患誠恐示民
以佻也今既示之佻矣道其已乎四方之人何觀焉且
足下預其議而不能救與吾所甚惑也足下書曰時事
[224-6b]
日新恨不我見此獨非新事乎吾既見之矣故聊以裁

  與王介甫書劉敞/
見所與曽公亮書論青苖錢大意不覺悵惋仲尼云聽
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聽訟而能判曲直豈不為
美然而聖人之意以無訟為先者貴息爭於未形也今
百姓所以取青苖錢於官者豈其人富贍飽足樂輸有
餘於公以為名哉公私債負逼迫取於已無所有故稱
[224-7a]
貸出息以濟其急介甫為政不能使民家給人足毋稱
貸之患而特開設稱貸之法以為有益於民不亦可羞
哉甚非聖人之意也自三代以來更歴秦漢治道駁雜
俗益澆薄其取於民者百頭千緒周公之書有之而今
無者非實無之也推類言之名號不同而已矣若又取
周公所言以為未行而行之吾恐不但重複將有四五
倍蓰者矣一部周禮治財者過半其非治財者未聞建
行一語獨此一端守之堅如金石將非識其小者近者
[224-7b]
與今郡縣之吏方以青苖錢為殿最又青苖錢未足未
得催二稅郡縣吏懼其黜免思自救解其材者猶能小
為方畧以强民其下者直以威力刑罰督迫之如此民
安得不請安得不納而謂其願而不可止者吾誰欺欺
天乎凡人臣之納說於時君勸其恭儉小心所謂道也
莫不逆耳難從及至勸其為利取財於民廣肆志意不
待辭之畢而喜矣故姦臣爭以言財利求用不復取逺
古事言之在唐之時皇甫鎛裴延齡用此術致位公相
[224-8a]
雖然二人者猶不敢避其聚斂之名不如介甫直以周
公聖人為證上則使人主無疑下則使廷臣莫敢非若
是乎周公之為桀跖嚆矢桁楊接摺也商鞅為秦變法
其後夷滅張湯為漢變法後亦殺為法逆於人心未有
保終吉者也且朝廷取青苖之息專為備百姓不足至
其盈溢能以代貧下賦役乎府庫既滿我且見其不復
為民矣外之則尚武開斥境土内之則廣遊觀崇益宫
室鄙語曰富不學奢而奢自至自然之勢也介甫一舉
[224-8b]
事其弊至此可無念哉可無念哉
  答趙内翰書蔡襄/
伏䝉示下衆薦黄晞奏章晞閩人與之遊甚久以書自
喜不茍於人誠髙世懐道之士足下薦之於朝庶乎盛
時無有遺材足下之存心不特為晞發也然其奏曰石
介在國子監時請晞表率生徒晞以介作善不真為事
非是遂拒之弗徃乃晞之先見知人識慮髙逺也襄以
謂斥介而引晞意所未喻介好論議當時人物故衆毁
[224-9a]
叢至原其所以為心欲君側無姦邪人人為忠孝百姓
無疾苦教化明白信周公孔子之言謂太平可立致而
不度世務行之難易此介之所以修誠立節之大畧也
所牴牾者夏竦黨輩耳一旦介去朝奸人巧偽百端妄
造謗毁必欲赤其族然後快意賴天子聖明辨是非故
介久而自白嗟乎謂介詐善何也夫詐善者將圖富貴
取名譽也介生不免寒饑而死幾斵棺子孫流離詐善
者固如是邪守已信道而不顧世俗者伯夷叔齊是也
[224-9b]
且數百年孔子稱之其論遂定若介信道而守死者也
其亦有待於後世乎昔介之存襄以同年進士兄事而
友之自介之亡未見有如介之自信者介復生當師事
之不暇以茍容無所自立為責况敢毁之晞避介聘為
學正不肯為介下耳此特小小者豈足為晞髙識逺慮
哉足下與介疎知之不至然天下公議固當有聞足下
語論衆所瞻望詎可雷同今毁介之人滿朝使某箝口
固不為少雖開口明介介豈遂明然賣死後以合貴權
[224-10a]
此襄所不為而足下所見知之者也近為寒氣薄中日
再食粥者七矣奉教不知疲&KR0629感歎顛倒
  與潘大觀書張載/
載啟不造誨席逾年仰懐温諭三反朝夕仲冬漸寒㳟
惟使職公餘寢興百順辱書惠顧欽佩加䘏兼聆被㫖
邉幹行季勤止載抱愚守迷未厭山僻修慝免過弗能
固無暇撰述空自言暴鄙謬竊嘗病孔孟既没諸儒囂
然不知反約窮源勇於茍作持不迨之資而急知後世
[224-10b]
明者一覽如見肺肝然多見其不知量也方且創艾其
弊黙養吾誠所患日久不足而未果他為也辱問及之
不識明賢謂之然否更賜提耳幸甚未由前拜恭惟尊
所聞力所逮淑愛自厚以需大者之來不勝切切
  答横渠張子厚先生書程顥/
承教諭以定性未能不動猶累於外物此賢者慮之熟
矣尚何俟小子之言然嘗思之矣敢貢其說於左右所
謂定者動亦定靜亦定無將迎無内外茍以外物為外
[224-11a]
牽已而從之是以已性為有内外也且以性為隨物於
外則當其在外時何者為在内是有意於絶外誘而不
知性之無内外也既以内外為二本則又烏可遽語定
哉夫天地之常以其心普萬物而無心聖人之常以其
情順萬物而無情故君子之學莫若擴然而大公物來
而順應易曰貞吉悔亡憧憧徃來朋從爾思茍規規於
外誘之除將見滅於東而生於西也非惟日之不足顧
其端無窮不可得而除也人之情各有所蔽故不能適
[224-11b]
道大率患在於自私而用智自私則不能以有為為應
迹用智則不能以明覺為自然今以惡外物之心而求
照無物之地是反鑑而索照也易曰艮其背不獲其身
行其庭不見其人孟氏亦曰所惡於智者為其鑿也與
其非外而是内不若内外之兩忘也兩忘則澄然無事
矣無事則定定則明明則尚何應物之為累哉聖人之
喜以物之當喜聖人之怒以物之當怒是聖人之喜怒
不繫於心而繫於物也是則聖人豈不應於物哉烏得
[224-12a]
以從外者為非而更求在内者為是也今以自私用智
之喜怒而視聖人喜怒之正為何如哉夫人之情易發
而難制者惟怒為甚苐能於怒時遽忘其怒而觀理之
是非亦可見外誘之不足惡而於道亦思過半矣心之
精㣲口不能宣加之素拙於文辭又吏事忽忽未能精
慮當否佇報然舉大義亦當近之矣道近求逺古人所
非惟聰明裁之
  答朱長文書程頤/
[224-12b]
相去之逺未知何日復為㑹合人事固難前期也中前
奉書以足下心虚氣損奉勸勿多作詩文而見荅之辭
乃曰為學上能探古先之陳迹綜羣言之是非欲其心
通而黙識之固未能也又曰使後人見之猶庶幾曰不
忘乎善也茍不如是誠懼没而無聞焉此為學之末宜
兄之見責也使吾日聞夫子之道而忘乎此豈不善哉
此疑未得為至當之言也頥於朋友間其問不切者未
嘗輙語也以足下處疾罕與人接渇聞議論之益故因
[224-13a]
此可論而為吾弟盡其説庶幾有小補也向之云無多
為文與詩者非止為傷心氣也直以不當輕作爾聖賢
之言不得已也葢有是言則是理明無是言則天下之
理有闕焉如彼耒耜陶冶之器一不制則生人之道有
不足矣聖賢之言雖欲已得乎然其包涵盡天下之理
亦甚約也後之人始執卷則以文章為先平生所為動
多於聖人然有之無所補無之亦無所闕乃無用之贅
言也不止贅而已既不得其要則離真失正反害於道
[224-13b]
必矣詩之盛莫如唐唐人善論文莫如韓愈愈之所稱
獨髙李杜二子之詩存者千篇皆吾弟所見也可考而
知矣茍足下所作皆合於道足以輔翼聖人為教於後
乃聖賢事業何得為學之末乎頥何敢以此奉責又言
欲使後人見其不忘乎善人能為合道之文者知道者
也在知道者所以為文之心乃非區區懼其無聞於後
欲使後人見其不忘乎善而已此乃世人之私心也夫
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疾没世無善可稱云爾非謂疾
[224-14a]
無名也名者可以勵中人君子所存非所汲汲又云上
能探古先之陳迹綜羣言之是非欲其心通黙識固未
能也夫心通乎道然後能辨是非如持權衡以較輕重
孟子所謂知言是也揆之以道則是非了然不待精思
而後見也學者當以道為本心不通於道而較古人之
是非猶不持權衡而酌輕重竭其目力勞其心智雖使
時中亦古人所謂億則屢中君子不貴也臨紙遽書故
言無次序辭過煩矣理或未安却情示下足以代面話
[224-14b]
  報韓維書蘇舜欽/
䝉開責以兄弟在京師不以義相就獨羇外數千里自
取愁苦余豈無親戚之情豈不知㑹合之樂也安肯舎
安逸而甘愁苦哉昨在京師不敢犯人顔色不敢論議
時事隨衆上下心志蟠屈不開固亦極矣不幸適在嫌
疑之地不能决然早自引去致不測之禍捽去下吏人
無敢言友讎一波共起謗議被廢之後喧然未已更欲
寘之死地然後為快來者徃徃鉤&KR0008言語欲以傳播好
[224-15a]
意相䘏者幾希矣故閉户不敢與相見如避兵㓂偷俗
如此安可久居其間遂超然逺舉羈汨於江湖之上不
惟衣食之累實亦稍避機穽也况血屬之多資人之薄
持國見之矣常相團聚可乏衣食乎不可也可閉關常
不與人接乎不可也與人接必與之言與之言必與之
還徃使人人皆如持國則可不迨持國者必加釀惡言
喧布上下使僕不能自明則前日之事未為重也都無
此事亦終日勞苦應接之不暇寒暑奔走塵土泥淖中
[224-15b]
不能了人事羸馬餓僕日栖栖取辱於都城使人指背
譏笑哀憫亦何顔面安得不謂之愁苦哉此雖與兄弟
親戚相逺而伏臘稍足居室稍寛無終日應接奔走之
勞耳目清曠不設機關以待人心安閒而體舒放三商
而眠髙舂而起靜院明忩之下羅列圖史琴樽以自愉
恱有興則泛小舟出盤閶二門吟嘯覽古於江山之間
渚茶野釀足以銷憂蓴鱸稻蟹足以適口又多髙僧隠
君子佛廟勝絶家有園林珍花竒石曲池髙臺魚鳥留
[224-16a]
連不覺日暮昔孔子作春秋而夷吴又曰吾欲居九夷
觀今之風俗樂善好事知余守道好學皆欣然願來過
從不以罪人相遇雖孔子復生是亦必欲居此也以彼
此較之孰為然哉人生内有自得外有所適固亦樂矣
何必髙位厚祿役人以自奉飬然後為樂今雖僑此亦
如仕宦南北安可與親戚常相守耶余窘迫勢不得如
持國意必使我尸轉溝洫肉餒虎而後以為安所義何
其忍耶詩曰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兄弟以恩急難必相
[224-16b]
拯救後章曰喪亂既平既安且寧雖有兄弟不如友生
謂友朋尚義安寧之時以禮義相琢磨余以持國外兄
弟也急難不相救又於未安寧之際欲以義相琢磨雖
古人所不能受余欲不報慮淺吾持國也
 
 
 
 文章辨體彚選巻二百二十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