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4h0132 文章辨體彙選-明-賀復徵 (master)


[395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文章辨體彚選巻三百九十五
            明 賀復徴 編
論四
  武王論宋蘇軾/
 武王克殷以殷遺民封紂子武庚禄父使其弟管叔
 鮮蔡叔度相禄父治殷武王崩禄父以管蔡作亂成
 王命周公誅之而立㣲子於宋
[395-1b]
蘇子曰武王非聖人也昔者孔子蓋罪湯武顧自以為
殷之子孫而周人也故不敢然數致意焉曰大哉巍巍
乎堯也舜禹吾無間然其不足於湯武也亦明矣曰武
盡美矣未盡善也又曰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
之徳其可謂至徳也巳矣伯夷叔齊之於武王也蓋謂
之弑君至恥之不食其粟而孔子予之其罪武王也甚
矣此孔子之家法也世之君子茍自孔氏必守此法國
之存亡民之生死將於是乎在其孰敢不嚴而孟軻始
[395-2a]
亂之曰吾聞武王誅獨夫紂未聞弑君也自是學者以
湯武為聖人之正若當然者皆孔氏之罪人也使當時
有良史如董狐者南巢之事必以叛書牧野之事必以
弑書而湯武仁人也必將為法受惡周公作無逸曰殷
王中宗及髙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茲四人迪哲上不
及湯下不及武王亦以是哉文王之時諸侯不求而自
至是以受命稱王行天子之事周之王不王不計紂之
存亡也使文王在必不伐紂紂不見伐而以考終或死
[395-2b]
於亂殷人立君以事周命為二王後以祀殷君臣之道
豈不兩全也哉武王觀兵於孟津而歸紂若不改過則
殷人改立君武王之待殷亦若是而巳矣天下無王有
聖人者出而天下歸之聖人所不得辭也而以兵取之
而放之而殺之可乎漢末大亂豪傑並起荀文若聖人
之徒也以為非曹操莫與定海内故起而佐之所以與
操謀者皆王者之事也文若豈教操反者哉以仁義救
天下天下既平神器自至將不得巳而受之不至不
[395-3a]
取也此文王之道文若之心也及操謀九錫則文若死
之故吾嘗以文若為聖人之徒者以其才似張子房而道
似伯夷也殺其父封其子其子非人也則可使其子而
果人也則必死之楚人將殺令尹子南子南之子棄疾
為王馭士王泣而告之既而殺子南其徒曰行乎曰吾
與殺吾父行將焉入然則臣王乎曰棄父事讐吾弗忍
也遂縊而死武王親以黄鉞斬紂使武庚受封而不叛
豈復人也哉故武庚之必叛不待智者而後知也武王
[395-3b]
之封武庚蓋亦不得巳焉耳殷有天下六百年賢聖之
君六七作紂雖無道其故家遺俗未盡滅也三分天下
有其二殷不伐周而周伐之誅其君夷其社稷諸侯必
有不悦者故封武庚以慰之此豈武王之意哉故曰武
王非聖人也
  始皇論一蘇軾/
 秦始皇時趙髙有罪䝉毅按之當死始皇赦而用之
 長子扶蘇好直諌上怒使北監䝉恬兵於上郡始皇
[395-4a]
 東游㑹稽並海走琅邪少子胡亥李斯䝉毅趙髙從
 道病使䝉毅還禱山川未及而上崩李斯趙髙矯詔
 立胡亥殺扶蘇蒙恬蒙毅卒以亡秦
蘇子曰始皇制天下輕重之勢使内外相形以禁奸備
亂者可謂密矣䝉恬將三十萬人威振北方扶蘇監其
軍而䝉毅侍帷幄為謀臣雖有大奸賊敢睥睨其間哉
不幸道病禱祀山川尚有人也而遣䝉毅故髙斯得成
其謀始皇之遣毅毅見始皇病太子未立而去左右皆
[395-4b]
不可以言智雖然天之亡人國其禍敗必出於智所不
及聖人為天下不恃智以防亂恃吾無致亂之道耳始
皇致亂之道在用趙髙夫閹尹之禍如毒藥猛獸未有
不裂肝碎首者也自書契以來惟東漢吕彊後唐張承
業二人號稱善良豈可望一二於千萬以徼必亡之禍
哉然世主皆甘心而不悔如漢桓靈唐肅代猶不足深
怪始皇漢宣皆英主亦湛於趙髙恭顯之禍彼自以為
聰明人傑也奴僕熏腐之餘何能為及其亡國亂朝乃
[395-5a]
與庸主不異吾故表而出之以戒後世人主如始皇漢
宣者或曰李斯佐始皇定天下不可謂不智扶蘇親始
皇子秦人戴之久矣陳勝假其名猶足以亂天下而䝉
恬持重兵在外使二人不即受誅而復請之則斯髙無
遺類矣以斯之智而不慮此何哉蘇子曰嗚呼秦之失
道有自來矣豈獨始皇之罪自商鞅變法以殊死為輕
典以參夷為常法人臣狼顧脅息以得死為幸何暇復
請方其法之行也求無不索禁無不止鞅自以為軼堯
[395-5b]
舜而駕湯武矣及其出亡而無所舍然後知為法之弊
夫豈獨鞅悔之秦亦悔之矣荆軻之變持兵者熟視始
皇環柱而走莫之救者以秦法重故也李斯之立胡亥
不復忌二人者知威令之素行而臣子不敢復請也二
人之不敢復請亦知始皇之鷙悍而不可回也豈料其偽
也哉周公曰平易近民民必歸之孔子曰有一言而可
以終身行之其恕矣乎夫以忠恕為心而以平易為政
則上易知而下易達雖有賣國之奸無所投其隙倉卒
[395-6a]
之變無自發焉然其令行禁止蓋有不及商鞅者矣而
聖人終不以彼易此商鞅立信於徙木立威於棄灰刑
其親戚師傅無惻容積威信之極以及始皇秦人視其
君如雷電鬼神不可測也古者公族有罪三宥然後制
刑今至使人矯殺其太子而不忌太子亦不敢請則威
信之過也故夫以法毒天下者未有不反中其身及其
子孫者也漢武與始皇皆果於殺者也故其子如扶蘇
之仁則寧死而不請如戾太子之悍則寧反而不訴知
[395-6b]
訴之而不察也戾太子豈欲反者哉計出於無聊也故
為二君之子者有死與反而已李斯之智蓋足以知扶
蘇之必不反也吾又表而出之以戒後世人主之果於
殺者
  秦論二蘇軾/
 秦初并天下丞相綰等言燕齊荆地逺不置王無以
 鎮之請立諸子始皇下其議羣臣皆以為便廷尉斯
 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衆然後屬疏逺相攻擊
[395-7a]
 如仇讐諸侯更相誅伐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賴陛
 下神靈一統皆為郡縣諸子功臣以公賦税重賞賜
 之甚足易制天下無異意則安寧之術也置諸侯不
 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戰鬬不休以有侯王賴宗廟之
 靈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
 難哉廷尉議是分天下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監
蘇子曰聖人不能為時亦不失時時非聖人之所能為
也能不失時而巳三代之興諸侯無罪不可奪削因而
[395-7b]
君之雖欲罷侯置守可得乎此所謂不能為時者也周
衰諸侯相并齊晉秦楚皆千餘里其勢足以建侯樹屏
至於七國皆稱王行天子之事然終不封諸侯不立彊
家世卿者以魯三桓晉六卿齊田氏為戒也久矣世之
畏諸侯之禍也非獨李斯始皇知之始皇既并天下分
郡邑置守宰理固當然如冬裘夏葛時之所宜非人之
私智獨見也所謂不失時者而學士大夫多非之漢髙
帝欲立六國後張子房以為不可世未有非之者李斯
[395-8a]
之論與子房何異世特以成敗為是非耳髙帝聞子房
之言吐哺罵酈生知諸侯之不可復明矣然卒王韓彭
英盧豈獨髙帝子房亦與焉故栁宗元曰封建非聖人
意也勢也昔之論封建者曹元首陸機劉頌及唐太宗
時魏徴李百藥顔師古其後有劉秩杜佑栁宗元宗元
之論出而諸子之論廢矣雖聖人復起不能易也故吾
取其説而附益之曰凡有血氣必爭爭必以利利莫大
於封建封建者爭之端而亂之始也自書契以來臣弑
[395-8b]
其君子弑其父父子兄弟相賊殺有不出於襲封而爭
位者乎自三代聖人以禮樂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
終不能巳篡弑之禍至漢以來君臣父子相賊虐者皆
諸侯王子孫其餘卿大夫不世襲者蓋未嘗有也近世
無復封建則此禍㡬絶仁人君子忍復開之歟故吾以
為李斯始皇之言栁宗元之論當為萬世法也
  漢光武論蘇轍/
髙帝舉天下後世之重屬之大臣大臣亦盡其心力以
[395-9a]
報之故吕氏之亂平勃得寘力焉誅産禄立文帝若反
覆手之易當是時大臣權任之盛風流相接至申屠嘉
猶召辱鄧通議斬鼂錯而文景不以為忤則髙帝之用
人其重如此景武之後此風衰矣大臣用舍僅如僕𨽻
武帝之老也將立少主知非大臣不可乃委任霍光霍
光之權在諸臣右故能翊昭建宣天下莫敢異議至於
宣帝雖明察有餘而性本忌克非張安世之謹畏陳萬
年之順從鮮有能容者惡楊惲蓋寛饒害趙廣漢韓延
[395-9b]
夀悍然無惻怛之意髙才之士側足而履其朝陵遲至
於元成朝無重臣養成王氏之禍故莽以斗筲之才濟
之以欺罔而士無一人敢指其非者光武之興雖文武
之略足以鼓舞一世而不知用人之長以濟其所不足
幸而子孫皆賢權在人主故其害不見及和帝幼少竇
后擅朝竇憲兄弟恣横殺都鄉侯暢於朝事發請擊匈
奴以自贖及其成功又欲立北單于以樹恩固位袁安
任隗皆以三公守義力爭而不能勝幸而憲以逆謀敗
[395-10a]
蓋光武不任大臣之積其弊乃見於此其後漢日以衰
及其誅閻顯立順帝功出於宦官黜河清王殺李固事
成於外戚大臣皆無所與及其末流梁冀之害重天下
不能容復假宦官以去之宦官之害極天下不能堪至
召外兵以除之外兵既入而東漢之祚盡矣蓋光武不
任大臣之禍勢極於此夫人君不能皆賢君有不能而
屬之大臣朝廷之正也事出於正則其成多其敗少歴
觀古今大臣任事而禍至於不測者必有故也今畏忌
[395-10b]
大臣而使他人得乘其隙不在外戚必在宦官外戚宦
官更相屠滅至以外兵繼之嗚呼殆哉
  三國論蘇轍/
天下皆怯而獨勇則勇者勝皆闇而獨智則智者勝勇
而遇勇則勇者不足恃也智而遇智則智者不足用也
夫惟智勇之不足以定天下是以天下之難蠭起而難
平蓋嘗聞之古者英雄之君其遇智勇也以不智不勇
而後真知大勇乃可得而見也悲夫世之英雄其處於
[395-11a]
世亦有幸不幸耶漢髙祖唐太宗是以智勇獨過天下
而得之者也曹公孫劉是以智勇相遇而失之者也以
知攻知以勇擊勇此譬如兩虎相捽齒牙氣力無以相
勝其勢足以相擾而不足以相斃當此之時惜乎無有
以漢髙帝之事制之者也昔者項藉乘百戰百勝之威
而執諸侯之柄咄嗟叱咤奮其暴怒西向以逆髙祖其
勢飄忽震蕩如風雨之至天下之人以為遂無漢矣然
髙帝以其不知不勇之身横塞其衝徘徊而不得進其
[395-11b]
頑鈍椎魯足以為笑於天下而卒能摧折項氏而待其
死此其故何也夫人之勇力用而不巳則必有所耗竭
而其智慮久而無成則亦必有所倦怠而不舉彼欲用
其所長以制我於一時而我閉門而拒之使之失其所
求逡巡求去而不能去而項藉固已&KR0629矣今夫曹公孫
權劉備此三人者皆知以其才相取而未知以不才取
人也世之言者曰孫不如曹而劉不如孫劉備惟知短
而勇不足故有所不若於二人者而不知因其所不足
[395-12a]
以求勝則亦巳惑矣蓋劉備之才近似於髙祖而不知
所以用之之術昔髙祖之所以自用其才者其道有三
焉耳先據勢勝之地以示天下之形廣收信越出奇之
將以自輔其所不逮有果鋭剛猛之氣而不用以深折
項籍猖狂之勢此三事者三國之君其才皆無有能行
之者獨有一劉備近之而未至其中猶有翹然自喜之
心欲為椎魯而不能純欲為果鋭而不能達二者交戰
於中而未有所定是故所為而不成所欲而不遂棄天
[395-12b]
下而入巴蜀則非地也用諸葛孔明治平之才而當紛
紜征伐之衝則非將也不忍忿忿之心犯其所短而自
將以攻人則是其氣不足尚也嗟夫方其奔走於二袁
之間困於吕布而狼狽於荆州百敗而其志不折不可
謂無髙祖之風矣而終不知所以自用之方夫古之英
雄惟漢髙帝為不可及也夫
  蜀論蘇轍/
匹夫匹婦天下之所易也武夫任俠天下之所畏也天
[395-13a]
下之人知夫至剛之不可屈而不知夫至柔之不可犯
也是以天下之亂常至於漸深而莫之能止蓋其所畏
者愈驕而不可制而其所易者不得志而思以為亂也
秦晉之勇蜀漢之怯怯者重犯禁而勇者輕為姦天下
之所知也當戰國之時秦晉之兵彎弓而帶劒馳騁上
下咄嗟叱咤蜀漢之士所不能當也然而天下既安秦
晉之間豪民殺人以報仇讐椎埋發冡以快其意而終
不敢為大變也蜀人畏吏奉法俯首聴命而其匹夫小
[395-13b]
人意有所不適輒起而為亂其故何也觀其平居無事
盗入其室懼傷而不敢校此非有好亂難制之氣也然
其弊常至於大亂而不可救則亦優柔不決之俗有以
啟之耳今夫秦晉之民倜儻而無所顧負力而傲其吏
吏有不善而不能以有容也叫號紛呶奔走告訴以爭
毫釐曲直之際而其甚者至有懷刃以賊其長吏以極
其忿怒之節如是而巳矣故夫秦晉之俗有一朝不測
之怒而無終身戚戚不報之怨也若夫蜀人辱之而不
[395-14a]
能競犯之而不能報循循而無言忍詬而不驟發也至
於其心有所不可復忍然後聚而為羣盗散而為大亂
以發其憤憾不洩之氣故雖秦晉之勇而其為亂也怨
近而禍淺蜀人之怯而其為變也怨深而禍大此其勇
怯之勢必至於此而無足怪也是以天下之民惟無怨
於其心怨而得償以快其怒則其為毒也猶可以少解
惟其鬱鬱而無所洩則其為志也逺而其毒深故必有
大亂以發其怒而後息古者君子之治天下强者有所
[395-14b]
不憚而弱者有所不侮蓋為是也書曰無虐惸獨而畏
髙明詩曰不侮鰥寡不畏强禦此言天下之匹夫匹婦
其力不足以與敵而其智不足以與辯勝之不足以為
武而徒使之怨以為亂故也嗟夫安得斯人者而與之
論天下哉
  晉論蘇轍/
御天下有道體之以安動之以勞使之安居而能勤逸
處而能憂其君子周旋揖讓不失其節而能耕田射御
[395-15a]
以自致其力平居習為勉强而去其惰傲厲精而日堅
勞苦而日强冠冕佩玉之人而不憚執天下之大勞夫
是以天下之事舉皆無足為者而天下之匹夫亦無以
求勝其上何者天下之亂蓋常起於上之所憚而不敢
為天下之小人知其上之有所憚而不敢為則有以乘
其間而致其上之所難夫其上之所難者豈非死傷戰
鬬之患匹夫之所輕而士大夫之所不忍以其身試之
者耶彼以死傷戰鬭之患邀我而我不能應則無怪乎
[395-15b]
天下之至於亂也故夫君子之於天下不見其所畏求
使其所畏之不見是故事有所不辭而勞苦有所不憚
昔者晉室之敗非天下之無君子也其君子皆有好善
之心髙談揖讓泊然沖虚而無慷慨感激之操大言無
當不適於用而畏兵革之事天下之英雄知其所忌而
竊乘之是以顛沛隕越而不能以自存且夫劉聰石勒
王敦祖約此其奸詐雄武亦一世之豪也譬如山林之
人生於草木之間大風烈日之所咻而雪霜饑饉之所
[395-16a]
勞苦其筋力骨節之所嘗試者亦巳至矣而使王衍王
𨗳之倫清談而當其衝此譬如千金之家居於髙堂之
上食肉飲酒不習寒暑之勞而欲以之捍禦山林之勇
夫而求其成功此固奸雄之所樂攻而無難者也是以
雖有賢人君子之才而無益於世雖有盡忠致命之意
而不救於患難此其病起於自處太髙而不習天下之
辱事故富而不能勞貴而不能治蓋古之君子其治天
下為其甚勞而不失其髙食其甚美而不棄其糲使匹
[395-16b]
夫小人不知所以用其勇而其上不失為君子至於後
世為其甚勞而不知以自復而為秦之彊食其甚美而
無以自實而為晉之敗夫甚勞者固非所以為安而甚
美者亦非所以自固此其所以喪天下之故也哉
  梁武帝論蘇轍/
史稱孔子既見老子退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
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網游者可以為
綸飛者可以為繒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雲氣而上天
[395-17a]
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耶老子體道而不嬰於物孔子
至以龍比之然卒不與共斯世也捨禮樂政刑而欲行
道於世孔子固知其難哉東漢以來佛法始入中國其
道與老子相出入漢世士大夫不能明也魏晉以後畧
知之矣好之篤者則欲施之於世疾之深者則欲絶之
於世二者皆非也老佛之道與吾道同而欲絶之老佛
之教與吾教異而欲行之皆失之矣秦姚興區區一隅
招延緇素譯經談妙至者凡數千人而姚氏之亡曽不
[395-17b]
旋踵梁武繼之江南佛事前世所未嘗見至捨身為奴
𨽻郊廟之祭不薦毛血父子皆陷於侯景而國隨以亡
議者觀秦梁之敗則以佛法為不足賴矣後魏太武深
信崔浩浩不信佛法勸帝斥去僧徒毁經壞寺既滅佛
法而浩亦以非罪赤族唐武宗欲求長生徇道士之私
夷佛滅僧不期年而以弑崩議者觀魏唐之禍則以佛
法為不可忤矣二者皆見其一偏耳老佛之道非一人
之私説也自有天地而有是道矣古之君子以之治氣
[395-18a]
養心其髙不可嬰其潔不可溷天地神人皆將望而敬
之老子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
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道之於
物無所不在而尚可非乎雖然蔑君臣廢父子而以行
道於世其弊必有不可勝言者
  隋論蘇轍/
人之於物聴其自附而信其自去則人重而物輕人重
而物輕則物之附人也堅物之所以去人分裂四出而
[395-18b]
不可禁者物重而人輕也古之聖人其取天下非其驅
而來之也其守天下非其刼而留之也使天下自附不
得巳而為之長吾不役天下之利而天下自至夫是以
去就之權在君而不在民是之謂人重而物輕且夫吾
之於人巳求而得之則不若使之求我而後從之巳守
而固之則不若使之不忍去我而後與之故夫智者或
可與取天下矣而不可與守天下守天下則必有大度
者也何者非有大度之人則常恐天下之去我而以術
[395-19a]
留天下以術留天下而天下始去之矣昔者三代之君
享國長逺後世莫能及然而亡國之暴未有如秦隋之
速二世而亡者也夫秦隋之亡其弊果安在哉自周失
其政諸侯用事而秦獨得山西之地不過千里韓魏厭
其衝楚脅其肩燕趙伺其北而齊掉其東秦人披甲持
兵七世而不得解寸攘尺取至始皇然後合而為一秦
見其取天下若此其難也而以為不急持之則後世且
復割裂以為敵國是以銷名城殺豪傑鑄鋒鏑以絶天
[395-19b]
下之望其所以備慮而固守之者甚密如此然而海内
愁苦無聊莫有不忍去之意是以陳勝項籍因民之不
服長呼起兵而山澤皆應由此觀之豈非其重失天下
而防之大過之弊歟今夫隋文之世其亦見天下之久
不定而重失其定也蓋自東晉以來劉聰石勒慕容垂
苻堅姚興赫連之徒紛紛而起者不可勝數至於元氏
并吞滅取畧巳盡矣而東方未服元氏自分而為周齊
周并齊而授之隋隋文取梁滅陳而後天下為一彼亦
[395-20a]
見天下之久不定也是以既得天下之衆而恐其失之
享天下之樂而懼其不久立於萬民之上而常有積防
不安之心以為舉世之人皆有曩者英雄割據之懷制
為嚴法峻令以杜天下之變謀臣舊將以誅滅畧盡而
獨死於楊素之手以及於大故終於煬帝之際天下大
亂塗地而莫之救由此觀之則夫隋之所以亡者無以
異於秦也悲夫古之聖人脩徳以來天下天下之所為
去就者莫不在我故其視失天下甚輕是故其心舒緩
[395-20b]
而其為政也寛寛者生於無憂而慘急者生於無聊耳
昔嘗聞之周之興太王避狄於岐豳之人民扶老攜幼
而歸之岐山之下纍纍而不絶喪失其舊國而卒以大
興及觀秦隋唯不忍失之而至於亡然後知聖人之為
是寛緩不速之行者乃其所以深取天下者也
  唐論蘇轍/
天下之變常伏於其所偏重而不舉之處故内重則為
内憂外重則為内患古者聚兵京師外無强臣天下之
[395-21a]
事皆制於内當此之時謂之内重内重之弊奸臣内擅
而外無所忌匹夫横行於四海而莫能禁其亂不起於
左右之大臣則生於山林小民之英雄故夫天下之重
不可使專在内也古者諸侯大國或數百里兵足以戰
食足以守而其權足以生殺然後能使四夷盗賊之患
不至於内天子之大臣有所畏忌而内患不作當此之
時謂之外重外重之弊諸侯擁兵而内無以制由此觀
之則天下之重固不可使在内而亦不可使在外也自
[395-21b]
周之衰齊晉秦楚緜地千里内不勝於其外以至於滅
亡而不救秦人患其外之巳重而至於此也於是收天
下之兵而聚之關中夷滅其城池殺僇其豪傑使天下
之命皆制於天子然至於二世之時陳勝呉廣大呼起
兵而郡縣之吏熟視而走無敢誰何趙髙擅權於内頤
指如意雖李斯為相備五刑而死於道路其子李由守
三川擁山河之固而不敢校也此二患者皆始於外之
不足而無有以制之也至於漢興懲秦孤立之弊乃大
[395-22a]
封侯王而髙帝之世反者九起其遺孽餘烈至於文景
而為淮南濟北呉楚之亂於是武帝分裂諸侯以懲大
國之禍而其後百年之間王莽遂得以奮其志於天下
而劉氏之子孫無復齟齬魏晉之世乃益侵削諸侯四
方㣲弱而復為亂而朝廷之權臣山林之匹夫常為天
下之大患此數君者其所以制其内外輕重之際皆有
以自取其亂而莫之或知也夫天下之重在内則為内
憂在外則為外患而秦漢之間不求其勢之本末而更
[395-22b]
相懲戒以求一偏之利故其禍循環無窮而不可解也
且夫天子之於天下非如婦人孺子之愛其所有也得
天下而謹守之不忍以分於人此匹夫之所謂知也而
不知其無成者未始不自不分始故夫聖人將有所大
定於天下非外之有權臣則不足以鎮之也而後世之
君乃欲去其爪牙翦其股肱而責其成功亦巳過矣夫
天下之勢内無重則無以威外之强臣外無重則無以
服内之大臣而絶奸民之心此二者其勢相持而後成
[395-23a]
而不可一輕者也昔唐太宗既平天下分四方之地盡
以沿邊為節度府而范陽朔方之軍皆帶甲十萬上足
以制夷狄之難下足以備匹夫之亂内足以禁大臣之
變而將帥之臣常不至於叛者内有重兵之勢以預制
之也貞觀之際天下之兵八百餘府而在關中者五百
舉天下之衆而後能當關中之半然而朝廷之臣亦不
至於乘隙間釁以邀大利者外有節度之權以破其心
也故外之節度有周之諸侯外重之勢而易置從命得
[395-23b]
以擇其賢不肖之才是以人君無征伐之勞而天下無
世臣暴虐之患内之府兵有秦之關中内重之勢而左
右謹飭莫敢為不義之行是以上無逼奪之危下無誅
絶之禍蓋周之諸侯内無府兵之威故陷於逆亂而不
能以自止秦之關中外無節度之援故脅於大臣而不
能以自立有周秦之利而無周秦之害形格勢禁内之
不敢為變而外之不敢為亂未有如唐制之得者也而
天下之士不究利害之本末猥以成敗之遺蹤而論計
[395-24a]
之得失徒見開元之後强兵悍將皆為天下之大患而
遂以太宗之制為猖狂不審之計夫論天下論其勝敗
之形以定其法制之得失則不若窮其所由勝敗之處
蓋天寳之際府兵四出萃於范陽而徳宗之世禁兵皆
戍趙魏是以禄山朱泚得至於京師而莫之能禁一乿
塗地終於昭宗而天下卒無寧嵗内之强臣雖有輔國
元振守澄士良之徒而卒不能制唐之命誅王涯殺賈
餗自以為威震四方然劉從諌為之一言而震慴自歛
[395-24b]
不敢復肆其後崔昌遐倚朱温之兵以誅宦官去天下
之監軍而無一人敢與抗者由此觀之唐之衰其弊在
於外重而外重之弊起於府兵之在外非所謂制之失
而後世之不用也
  唐髙祖論蘇轍/
唐髙祖起太原其謀發於太宗諸子不與也及克長安
誅鋤羣盗天下為一其功亦出於太宗蓋天心之所付
與人心之所歸向其在太宗者審矣至立太子髙祖以
[395-25a]
長立建成建成當之不辭於是兄弟疑間卒至大亂夫
建成不足言也其咎在髙祖其後武氏之亂廢中宗立
睿宗以睿宗長子憲為太子矣及中宗之後睿宗父子
皆以王就第韋氏之亂臨淄以兵入討睿宗踐祚而唐
室復安又將以長立憲憲辭曰時平先長嫡國亂先有
功不如此必且有難敢以死請睿宗從之而後臨淄之
位定以太宗之賢而不免於爭奪𤣥宗之賢不逮太宗
而晏然受命則憲之讓賢於人逺矣吾嘗論之髙祖睿
[395-25b]
宗皆中主也其欲立長非專其私也以為立嫡以長古
今之正義也謂之正義而不敢違胡不考之前世乎太
王捨太伯仲雍而立季歴文王捨伯邑考而立武王而
周以之興誠天命之所在而吾無心焉亂何自生雖然
泰伯奔呉以避王季亦畏亂故爾廢長而立少雖聖賢
猶難之憲與𤣥宗兄弟相安終身無間言焉蓋古今一
人而巳
  西晉論何去非/
[395-26a]
天下之禍不患其有可觀之迹而發於近而患其無可
窺之形而發於遲有迹之可覩雖甚愚怯必加所驚備
而發於近者其毒嘗淺無形之可窺雖甚智勇亦忽於
防閑而發於遲者其毒常深昔者五胡之禍晉室其起
者非一朝一夕也探其基而積之乃在於數百嵗之淹
緩國更三姓而歴君數十平居常日不見其有可窺之
形是以一發而莫之能支夫非無形也蓋為禍之形常
隱於福為福之形常隱於禍人見其為今日之禍福而
[395-26b]
巳不就其所隱而逆窺之是以於其未發皆莫覩其昭
然之形此其為禍至於不可勝救也先王之制夷狄於
要荒也甚惡其猾夏而亂華未嘗不欲驅攘而擯之周
公朝諸侯於明堂夷蠻戎狄之君立於四門之外使無
與乎備物盛禮之觀後世之君幸其衰弊而悦其向服
也因内徙而親之其事肇於漢之孝宣漸於世祖而盛
於魏武或空其國而罷徼塞之警或藉其兵而為冦敵
之扞夫既去其侮而又役其力可謂世主之大欲國家
[395-27a]
之盛福矣不知積之既久而大禍之所伏一旦洶然而
發若決防水莫之能遏晉為不幸而適當之以其平居
常日不觀其昭然之形故也昔者孝宣承武帝攘擊匈
奴之威㑹五單于内爭始納呼韓邪使之依阻塞下稍
通五原而來其朝至於孝元而呼韓邪乃願保塞而請
罷邊備賴侯應之策以為自孝武攘之幕北奪其隂山
匈奴失所蔽隱每過隂山未嘗不哭其喪亡也今罷備
塞則示之大利元帝雖報謝焉自是胡人亦浸而南顧
[395-27b]
漢亦甚悦其來而不之却也世祖因匈奴日逐之至遂
建南廷以安納之稍内居之西河美稷而其諸部因遂
屯守北地朔方五原代郡雲中定襄鴈門之七郡而河
西之地鞠為虜區加徙叛羌錯置三輔魏武復大徙武
都之氐以實關畿用禦蜀冦而匈奴五郡皆居汾晉而
近在肘腋矣於晉之興大率中原半為夷居元海匈奴
也而居晉陽石勒羯人也而居上黨姚氏羌也而居扶
風苻氏氐也而居臨渭慕容鮮卑也而居昌黎種族日
[395-28a]
蕃其居處飲食皆趨華矣而其桀暴貪悍樂鬭喜亂之
志態則亦無時而變也是以元海一倡而并雍之胡乘
時四起自長淮之北無復晉土而為戰國者㡬二百年
所謂發於遲而為毒深也雖然彼之内徙而聽役也亦
迫於制服之威而其情未嘗不懷土而思返固甚怨夫
中國羈拘而賤侮之也是以劉猛發憤而反於晉事雖
不濟而劉氏諸部未嘗一日而忘之也自魏而上非無
明智之主足以察淵㣲漸為子孫萬世之慮然皆安其
[395-28b]
内附或樂用其力唯恐不能鳩令而牧役之雖有夫為
禍之形皆不為之深思逺慮就其所伏而消厭之由晉
而下自武帝之平一呉㑹徧撫天下固無藉乎夷狄之
助矣茍於此時有能探其所伏之禍而逆制焉因其懷
返之情加之恩意以𨗳其行為之假建名號而廩資之
使各以種族而還之舊土彼樂引輕去而惟恐其後也
然後嚴斥障塞使有華夷内外之辨後雖有警則無至
發於肘腋之間而被不可勝言之禍矣雖然自非明智
[395-29a]
果斷之主為子孫後世之慮則不能决於有為以救其
未發之深禍也彼晉武自平一呉㑹方以侈欲形於天
下其能及此乎雖郭欽抗疏江統著論其言反覆切至
皆恬然不為省方抱虎而熟寐爾嗟乎為天下者無恃
其為平日之福而忽其所隱之禍也
  文帝論張耒/
昔者絳侯既平吕氏親握國璽授之孝文當是旹劉氏
之後惟大臣所立文帝為諸王特以其賢而取之其初
[395-29b]
未可以必得也絳侯以天下與不可必得之人恩徳至
厚也文帝之報絳侯者宜何如哉雖分國以王之天下
未以為過也然内難既定君臣之分既明爵賞禄賜所
以慰答昔日之功者未聞有卓然過於當時何其不旋
踵而逐去之之速也予嘗觀漢之大臣多禍少全武帝
以來不啻如殺囚𨽻獨文帝時公卿被誅者無㡬人然
則文帝之待大臣亦有恩矣當是時大臣之有恩者宜
無有過絳侯然匹夫一言罪辜未明廷尉折簡以召之
[395-30a]
如取孤囚侵奪困苦僅兔於死文帝非昏蔽無知之君
何獨於勃少恩若是哉蓋嘗深思其故而得其説夫髙
祖之將有大功者至文帝時幾盡矣非以逆誅則以疑
死彼皆心有所恃矜其功能日邀其上不得所欲則狼
顧而起絳侯吹簫之羇民也用兵十餘年習見天下之
勢喜事而尚武其驍雄之習豈能帖然無毫釐於心哉
以英雄之姿挾立君之威臨視其上無異於保姆之提
嬰孩如是而能不驕者伊尹周公之所難也驕則縱縱
[395-30b]
則亂因以生文帝豈無愛勃之心哉視前日之誅死族
滅者皆恃功邀君驕蹇放縱之所至而絳侯之迹異於
韓彭者無㡬耳吾亦畏其有所恃而驕驕而不巳則亂
亂而不誅則法廢從而誅之則傷恩甚矣嗚呼理至於
是曽不如抑逺困辱使之慊然内顧而無所恃鋤其驕
慢之心全其生保其家使其子孫長有國土之為愈也
然則文帝之恩亦深矣且能尊霍光者莫如孝宣委天
下之政與之而不敢爭光死又立其子兄弟聯兵女充
[395-31a]
後宫賞賜寵錫不以數計天下翕然以為孝宣無負於
霍光矣然光死未㡬妻子為戮以天下與人而身死之
後弱子單孫之祭曽不得享天下之人聞之誰不為霍
光痛心者嗚呼使宣帝既正君臣之分則遂攬天下之
政光既死視子孫賢愚而授之官與之財而收其權取
其尤無良者而屏逺之霍氏雖欲為亂不可得也然則
霍光無後者非宣帝誰為之乎天下之事要其終而後
知君子之用心絳侯無禍於身則知文帝之所以裁之
[395-31b]
者乃所以深報之也霍光無後於漢則知宣帝之所以
寵之者乃所以深害之也語曰嬰兒常病傷於飽貴臣
常禍傷於寵然則文宣之報功其得失可攷矣
  光武論陳亮/
自古中興之盛無出於光武矣奮寡而擊衆舉弱而覆
强起身徒步之中甫十餘年大業以濟筭計見效光乎
周宣此雖天命抑亦人謀乎何則有一定之畧然後有
一定之功畧者不可以倉卒制而功者不可以僥倖成
[395-32a]
也畧以倉卒制其畧不可久功以僥倖成其功不可繼
犯此二患雖運奇奮鬭所當者破而旋得旋失將以濟
中興難矣人有常言光武料敵明遇敵勇豁達大度善
御諸將其中興也固宜吾則曰此特光武中興之一術
也使其中興止在於此則是其功有時而窮也西都之
末莽盗神器羣雄並起相與圖之光武因思漢之民舉
大義之師發迹昆陽遂破尋邑百戰以有天下彼其取
亂誅暴或先或後未嘗無一定之畧也何以明之光武
[395-32b]
自昆陽之勝持節河北鎮慰郡縣破王郎擊銅馬收復
故地凡所以經營河北而取河内為之根本也河北平
河内服自常情觀之當此之時更始闇弱可以西取關
輔疾據其地俯首東瞰以制天下光武乃身徇燕趙止
命鄧禹乘釁西征其意豈以燕趙為可急而關輔為可
後哉吾嘗籌之關輔雖形勝之地而隗囂出隴西公孫
述據巴蜀赤眉羣盗蠭起山東囂述猶虎狼之據穴也
有物以阻其穴則彼不敢騁不然將何所憚赤眉猶長
[395-33a]
蛇之螫艸也以物而肆其螫則其毒無餘不然將何所
不至光武之未取關輔所以阻囂述之穴而肆赤眉之
螫也故且身徇燕趙使之速定則自河以北民心巳一
而吾之根本固矣及赤眉破長安志滿氣溢兵鋒巳挫
而鄧禹得乘釁以并關中馮異繼之遂破赤眉而長安
平洛陽固而耿弇且定齊矣當此之時天下畧平囂述
雖有覬覦之心而不得復騁光武定都洛陽命將討囂
平述而天下遂一矣此其有一定之畧而後有一定之
[395-33b]
功也使燕趙未平而光武西取關輔則遂與囂述為敵
而赤眉無所騁其鋒矣與囂述為敵則欲徇燕趙而彼
乘其虛赤眉無所騁其鋒則巳服郡縣而或罹其毒是
燕趙未可以卒平關輔未可以卒守河北河内未可以
卒保而天下紛紛將何時而一也雖料敵明遇敵勇豁
達大度善御諸將顧亦何用哉吾以是知中興之君畧
之不定而僥倖於或成則我欲東而盗據其西我欲前
而敵隨其後智謀勇鬭無一可者今夫道路之人僥倖
[395-34a]
而得千金得之於此則必失之於彼何者千金不可以
常僥倖也千金之子則不然致之有術取之有方成之
有次第不終年而其富百倍此光武所以為中興也唐
肅宗起兵靈武不能先圖范陽而急取關中卒使盗據
其穴不能盡取河北裂為藩鎮終唐之世為大患者皆
藩鎮也此無他不能立一定之畧則不能成一定之功
中興之不終宜哉吾以是知光武之畧不可及也且吾
久聞自古服羣叛驅英豪者無如漢髙帝而光武之行
[395-34b]
事有髙帝之所未能為者二焉光武降銅馬封其渠帥
降者未安將有他變此何異於沙上之謀乎光武勒使
歸營單騎按行示以赤心而降者悉服不必封雍齒而
後諸將安也馮異鎮關中人或言其威權太重恐有異
志此何異於蕭何之事乎光武不信言者而以其章示
異異惶恐稱謝復賜詔慰諭信任愈篤不必繫諸獄而
後明其無它也且使後世人君用此術以成功者多矣
吾始讀髙帝之書至此未嘗不切疑其計之過而未有
[395-35a]
所處及得光武二術則欣然而咲曰天下之事未嘗無
奇術而人不能發之光武發髙帝之所未能為而中興
之功逺過古人者雖天命抑人謀也
 
 
 
 
 
[395-35b]
 
 
 
 
 
 
 
 文章辨體彚選巻三百九十五
[395-36a]
欽定四庫全書
 文章辨體彚選巻三百九十五
            明 賀復徴 編
論四
  武王論宋蘇軾/
 武王克殷以殷遺民封紂子武庚禄父使其弟管叔
 鮮蔡叔度相禄父治殷武王崩禄父以管蔡作亂成
 王命周公誅之而立㣲子於宋
[395-36b]
蘇子曰武王非聖人也昔者孔子蓋罪湯武顧自以為
殷之子孫而周人也故不敢然數致意焉曰大哉巍巍
乎堯也舜禹吾無間然其不足於湯武也亦明矣曰武
盡美矣未盡善也又曰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
之徳其可謂至徳也巳矣伯夷叔齊之於武王也蓋謂
之弑君至恥之不食其粟而孔子予之其罪武王也甚
矣此孔子之家法也世之君子茍自孔氏必守此法國
之存亡民之生死將於是乎在其孰敢不嚴而孟軻始
[395-37a]
亂之曰吾聞武王誅獨夫紂未聞弑君也自是學者以
湯武為聖人之正若當然者皆孔氏之罪人也使當時
有良史如董狐者南巢之事必以叛書牧野之事必以
弑書而湯武仁人也必將為法受惡周公作無逸曰殷
王中宗及髙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茲四人迪哲上不
及湯下不及武王亦以是哉文王之時諸侯不求而自
至是以受命稱王行天子之事周之王不王不計紂之
存亡也使文王在必不伐紂紂不見伐而以考終或死
[395-37b]
於亂殷人立君以事周命為二王後以祀殷君臣之道
豈不兩全也哉武王觀兵於孟津而歸紂若不改過則
殷人改立君武王之待殷亦若是而巳矣天下無王有
聖人者出而天下歸之聖人所不得辭也而以兵取之
而放之而殺之可乎漢末大亂豪傑並起荀文若聖人
之徒也以為非曹操莫與定海内故起而佐之所以與
操謀者皆王者之事也文若豈教操反者哉以仁義救
天下天下既平神器自至將不得巳而受之不至不
[395-38a]
取也此文王之道文若之心也及操謀九錫則文若死
之故吾嘗以文若為聖人之徒者以其才似張子房而道
似伯夷也殺其父封其子其子非人也則可使其子而
果人也則必死之楚人將殺令尹子南子南之子棄疾
為王馭士王泣而告之既而殺子南其徒曰行乎曰吾
與殺吾父行將焉入然則臣王乎曰棄父事讐吾弗忍
也遂縊而死武王親以黄鉞斬紂使武庚受封而不叛
豈復人也哉故武庚之必叛不待智者而後知也武王
[395-38b]
之封武庚蓋亦不得巳焉耳殷有天下六百年賢聖之
君六七作紂雖無道其故家遺俗未盡滅也三分天下
有其二殷不伐周而周伐之誅其君夷其社稷諸侯必
有不悦者故封武庚以慰之此豈武王之意哉故曰武
王非聖人也
  始皇論一蘇軾/
 秦始皇時趙髙有罪䝉毅按之當死始皇赦而用之
 長子扶蘇好直諌上怒使北監䝉恬兵於上郡始皇
[395-39a]
 東游㑹稽並海走琅邪少子胡亥李斯䝉毅趙髙從
 道病使䝉毅還禱山川未及而上崩李斯趙髙矯詔
 立胡亥殺扶蘇蒙恬蒙毅卒以亡秦
蘇子曰始皇制天下輕重之勢使内外相形以禁奸備
亂者可謂密矣䝉恬將三十萬人威振北方扶蘇監其
軍而䝉毅侍帷幄為謀臣雖有大奸賊敢睥睨其間哉
不幸道病禱祀山川尚有人也而遣䝉毅故髙斯得成
其謀始皇之遣毅毅見始皇病太子未立而去左右皆
[395-39b]
不可以言智雖然天之亡人國其禍敗必出於智所不
及聖人為天下不恃智以防亂恃吾無致亂之道耳始
皇致亂之道在用趙髙夫閹尹之禍如毒藥猛獸未有
不裂肝碎首者也自書契以來惟東漢吕彊後唐張承
業二人號稱善良豈可望一二於千萬以徼必亡之禍
哉然世主皆甘心而不悔如漢桓靈唐肅代猶不足深
怪始皇漢宣皆英主亦湛於趙髙恭顯之禍彼自以為
聰明人傑也奴僕熏腐之餘何能為及其亡國亂朝乃
[395-40a]
與庸主不異吾故表而出之以戒後世人主如始皇漢
宣者或曰李斯佐始皇定天下不可謂不智扶蘇親始
皇子秦人戴之久矣陳勝假其名猶足以亂天下而䝉
恬持重兵在外使二人不即受誅而復請之則斯髙無
遺類矣以斯之智而不慮此何哉蘇子曰嗚呼秦之失
道有自來矣豈獨始皇之罪自商鞅變法以殊死為輕
典以參夷為常法人臣狼顧脅息以得死為幸何暇復
請方其法之行也求無不索禁無不止鞅自以為軼堯
[395-40b]
舜而駕湯武矣及其出亡而無所舍然後知為法之弊
夫豈獨鞅悔之秦亦悔之矣荆軻之變持兵者熟視始
皇環柱而走莫之救者以秦法重故也李斯之立胡亥
不復忌二人者知威令之素行而臣子不敢復請也二
人之不敢復請亦知始皇之鷙悍而不可回也豈料其偽
也哉周公曰平易近民民必歸之孔子曰有一言而可
以終身行之其恕矣乎夫以忠恕為心而以平易為政
則上易知而下易達雖有賣國之奸無所投其隙倉卒
[395-41a]
之變無自發焉然其令行禁止蓋有不及商鞅者矣而
聖人終不以彼易此商鞅立信於徙木立威於棄灰刑
其親戚師傅無惻容積威信之極以及始皇秦人視其
君如雷電鬼神不可測也古者公族有罪三宥然後制
刑今至使人矯殺其太子而不忌太子亦不敢請則威
信之過也故夫以法毒天下者未有不反中其身及其
子孫者也漢武與始皇皆果於殺者也故其子如扶蘇
之仁則寧死而不請如戾太子之悍則寧反而不訴知
[395-41b]
訴之而不察也戾太子豈欲反者哉計出於無聊也故
為二君之子者有死與反而已李斯之智蓋足以知扶
蘇之必不反也吾又表而出之以戒後世人主之果於
殺者
  秦論二蘇軾/
 秦初并天下丞相綰等言燕齊荆地逺不置王無以
 鎮之請立諸子始皇下其議羣臣皆以為便廷尉斯
 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衆然後屬疏逺相攻擊
[395-42a]
 如仇讐諸侯更相誅伐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賴陛
 下神靈一統皆為郡縣諸子功臣以公賦税重賞賜
 之甚足易制天下無異意則安寧之術也置諸侯不
 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戰鬬不休以有侯王賴宗廟之
 靈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
 難哉廷尉議是分天下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監
蘇子曰聖人不能為時亦不失時時非聖人之所能為
也能不失時而巳三代之興諸侯無罪不可奪削因而
[395-42b]
君之雖欲罷侯置守可得乎此所謂不能為時者也周
衰諸侯相并齊晉秦楚皆千餘里其勢足以建侯樹屏
至於七國皆稱王行天子之事然終不封諸侯不立彊
家世卿者以魯三桓晉六卿齊田氏為戒也久矣世之
畏諸侯之禍也非獨李斯始皇知之始皇既并天下分
郡邑置守宰理固當然如冬裘夏葛時之所宜非人之
私智獨見也所謂不失時者而學士大夫多非之漢髙
帝欲立六國後張子房以為不可世未有非之者李斯
[395-43a]
之論與子房何異世特以成敗為是非耳髙帝聞子房
之言吐哺罵酈生知諸侯之不可復明矣然卒王韓彭
英盧豈獨髙帝子房亦與焉故栁宗元曰封建非聖人
意也勢也昔之論封建者曹元首陸機劉頌及唐太宗
時魏徴李百藥顔師古其後有劉秩杜佑栁宗元宗元
之論出而諸子之論廢矣雖聖人復起不能易也故吾
取其説而附益之曰凡有血氣必爭爭必以利利莫大
於封建封建者爭之端而亂之始也自書契以來臣弑
[395-43b]
其君子弑其父父子兄弟相賊殺有不出於襲封而爭
位者乎自三代聖人以禮樂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
終不能巳篡弑之禍至漢以來君臣父子相賊虐者皆
諸侯王子孫其餘卿大夫不世襲者蓋未嘗有也近世
無復封建則此禍㡬絶仁人君子忍復開之歟故吾以
為李斯始皇之言栁宗元之論當為萬世法也
  漢光武論蘇轍/
髙帝舉天下後世之重屬之大臣大臣亦盡其心力以
[395-44a]
報之故吕氏之亂平勃得寘力焉誅産禄立文帝若反
覆手之易當是時大臣權任之盛風流相接至申屠嘉
猶召辱鄧通議斬鼂錯而文景不以為忤則髙帝之用
人其重如此景武之後此風衰矣大臣用舍僅如僕𨽻
武帝之老也將立少主知非大臣不可乃委任霍光霍
光之權在諸臣右故能翊昭建宣天下莫敢異議至於
宣帝雖明察有餘而性本忌克非張安世之謹畏陳萬
年之順從鮮有能容者惡楊惲蓋寛饒害趙廣漢韓延
[395-44b]
夀悍然無惻怛之意髙才之士側足而履其朝陵遲至
於元成朝無重臣養成王氏之禍故莽以斗筲之才濟
之以欺罔而士無一人敢指其非者光武之興雖文武
之略足以鼓舞一世而不知用人之長以濟其所不足
幸而子孫皆賢權在人主故其害不見及和帝幼少竇
后擅朝竇憲兄弟恣横殺都鄉侯暢於朝事發請擊匈
奴以自贖及其成功又欲立北單于以樹恩固位袁安
任隗皆以三公守義力爭而不能勝幸而憲以逆謀敗
[395-45a]
蓋光武不任大臣之積其弊乃見於此其後漢日以衰
及其誅閻顯立順帝功出於宦官黜河清王殺李固事
成於外戚大臣皆無所與及其末流梁冀之害重天下
不能容復假宦官以去之宦官之害極天下不能堪至
召外兵以除之外兵既入而東漢之祚盡矣蓋光武不
任大臣之禍勢極於此夫人君不能皆賢君有不能而
屬之大臣朝廷之正也事出於正則其成多其敗少歴
觀古今大臣任事而禍至於不測者必有故也今畏忌
[395-45b]
大臣而使他人得乘其隙不在外戚必在宦官外戚宦
官更相屠滅至以外兵繼之嗚呼殆哉
  三國論蘇轍/
天下皆怯而獨勇則勇者勝皆闇而獨智則智者勝勇
而遇勇則勇者不足恃也智而遇智則智者不足用也
夫惟智勇之不足以定天下是以天下之難蠭起而難
平蓋嘗聞之古者英雄之君其遇智勇也以不智不勇
而後真知大勇乃可得而見也悲夫世之英雄其處於
[395-46a]
世亦有幸不幸耶漢髙祖唐太宗是以智勇獨過天下
而得之者也曹公孫劉是以智勇相遇而失之者也以
知攻知以勇擊勇此譬如兩虎相捽齒牙氣力無以相
勝其勢足以相擾而不足以相斃當此之時惜乎無有
以漢髙帝之事制之者也昔者項藉乘百戰百勝之威
而執諸侯之柄咄嗟叱咤奮其暴怒西向以逆髙祖其
勢飄忽震蕩如風雨之至天下之人以為遂無漢矣然
髙帝以其不知不勇之身横塞其衝徘徊而不得進其
[395-46b]
頑鈍椎魯足以為笑於天下而卒能摧折項氏而待其
死此其故何也夫人之勇力用而不巳則必有所耗竭
而其智慮久而無成則亦必有所倦怠而不舉彼欲用
其所長以制我於一時而我閉門而拒之使之失其所
求逡巡求去而不能去而項藉固已&KR0629矣今夫曹公孫
權劉備此三人者皆知以其才相取而未知以不才取
人也世之言者曰孫不如曹而劉不如孫劉備惟知短
而勇不足故有所不若於二人者而不知因其所不足
[395-47a]
以求勝則亦巳惑矣蓋劉備之才近似於髙祖而不知
所以用之之術昔髙祖之所以自用其才者其道有三
焉耳先據勢勝之地以示天下之形廣收信越出奇之
將以自輔其所不逮有果鋭剛猛之氣而不用以深折
項籍猖狂之勢此三事者三國之君其才皆無有能行
之者獨有一劉備近之而未至其中猶有翹然自喜之
心欲為椎魯而不能純欲為果鋭而不能達二者交戰
於中而未有所定是故所為而不成所欲而不遂棄天
[395-47b]
下而入巴蜀則非地也用諸葛孔明治平之才而當紛
紜征伐之衝則非將也不忍忿忿之心犯其所短而自
將以攻人則是其氣不足尚也嗟夫方其奔走於二袁
之間困於吕布而狼狽於荆州百敗而其志不折不可
謂無髙祖之風矣而終不知所以自用之方夫古之英
雄惟漢髙帝為不可及也夫
  蜀論蘇轍/
匹夫匹婦天下之所易也武夫任俠天下之所畏也天
[395-48a]
下之人知夫至剛之不可屈而不知夫至柔之不可犯
也是以天下之亂常至於漸深而莫之能止蓋其所畏
者愈驕而不可制而其所易者不得志而思以為亂也
秦晉之勇蜀漢之怯怯者重犯禁而勇者輕為姦天下
之所知也當戰國之時秦晉之兵彎弓而帶劒馳騁上
下咄嗟叱咤蜀漢之士所不能當也然而天下既安秦
晉之間豪民殺人以報仇讐椎埋發冡以快其意而終
不敢為大變也蜀人畏吏奉法俯首聴命而其匹夫小
[395-48b]
人意有所不適輒起而為亂其故何也觀其平居無事
盗入其室懼傷而不敢校此非有好亂難制之氣也然
其弊常至於大亂而不可救則亦優柔不決之俗有以
啟之耳今夫秦晉之民倜儻而無所顧負力而傲其吏
吏有不善而不能以有容也叫號紛呶奔走告訴以爭
毫釐曲直之際而其甚者至有懷刃以賊其長吏以極
其忿怒之節如是而巳矣故夫秦晉之俗有一朝不測
之怒而無終身戚戚不報之怨也若夫蜀人辱之而不
[395-49a]
能競犯之而不能報循循而無言忍詬而不驟發也至
於其心有所不可復忍然後聚而為羣盗散而為大亂
以發其憤憾不洩之氣故雖秦晉之勇而其為亂也怨
近而禍淺蜀人之怯而其為變也怨深而禍大此其勇
怯之勢必至於此而無足怪也是以天下之民惟無怨
於其心怨而得償以快其怒則其為毒也猶可以少解
惟其鬱鬱而無所洩則其為志也逺而其毒深故必有
大亂以發其怒而後息古者君子之治天下强者有所
[395-49b]
不憚而弱者有所不侮蓋為是也書曰無虐惸獨而畏
髙明詩曰不侮鰥寡不畏强禦此言天下之匹夫匹婦
其力不足以與敵而其智不足以與辯勝之不足以為
武而徒使之怨以為亂故也嗟夫安得斯人者而與之
論天下哉
  晉論蘇轍/
御天下有道體之以安動之以勞使之安居而能勤逸
處而能憂其君子周旋揖讓不失其節而能耕田射御
[395-50a]
以自致其力平居習為勉强而去其惰傲厲精而日堅
勞苦而日强冠冕佩玉之人而不憚執天下之大勞夫
是以天下之事舉皆無足為者而天下之匹夫亦無以
求勝其上何者天下之亂蓋常起於上之所憚而不敢
為天下之小人知其上之有所憚而不敢為則有以乘
其間而致其上之所難夫其上之所難者豈非死傷戰
鬬之患匹夫之所輕而士大夫之所不忍以其身試之
者耶彼以死傷戰鬭之患邀我而我不能應則無怪乎
[395-50b]
天下之至於亂也故夫君子之於天下不見其所畏求
使其所畏之不見是故事有所不辭而勞苦有所不憚
昔者晉室之敗非天下之無君子也其君子皆有好善
之心髙談揖讓泊然沖虚而無慷慨感激之操大言無
當不適於用而畏兵革之事天下之英雄知其所忌而
竊乘之是以顛沛隕越而不能以自存且夫劉聰石勒
王敦祖約此其奸詐雄武亦一世之豪也譬如山林之
人生於草木之間大風烈日之所咻而雪霜饑饉之所
[395-51a]
勞苦其筋力骨節之所嘗試者亦巳至矣而使王衍王
𨗳之倫清談而當其衝此譬如千金之家居於髙堂之
上食肉飲酒不習寒暑之勞而欲以之捍禦山林之勇
夫而求其成功此固奸雄之所樂攻而無難者也是以
雖有賢人君子之才而無益於世雖有盡忠致命之意
而不救於患難此其病起於自處太髙而不習天下之
辱事故富而不能勞貴而不能治蓋古之君子其治天
下為其甚勞而不失其髙食其甚美而不棄其糲使匹
[395-51b]
夫小人不知所以用其勇而其上不失為君子至於後
世為其甚勞而不知以自復而為秦之彊食其甚美而
無以自實而為晉之敗夫甚勞者固非所以為安而甚
美者亦非所以自固此其所以喪天下之故也哉
  梁武帝論蘇轍/
史稱孔子既見老子退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
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網游者可以為
綸飛者可以為繒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雲氣而上天
[395-52a]
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耶老子體道而不嬰於物孔子
至以龍比之然卒不與共斯世也捨禮樂政刑而欲行
道於世孔子固知其難哉東漢以來佛法始入中國其
道與老子相出入漢世士大夫不能明也魏晉以後畧
知之矣好之篤者則欲施之於世疾之深者則欲絶之
於世二者皆非也老佛之道與吾道同而欲絶之老佛
之教與吾教異而欲行之皆失之矣秦姚興區區一隅
招延緇素譯經談妙至者凡數千人而姚氏之亡曽不
[395-52b]
旋踵梁武繼之江南佛事前世所未嘗見至捨身為奴
𨽻郊廟之祭不薦毛血父子皆陷於侯景而國隨以亡
議者觀秦梁之敗則以佛法為不足賴矣後魏太武深
信崔浩浩不信佛法勸帝斥去僧徒毁經壞寺既滅佛
法而浩亦以非罪赤族唐武宗欲求長生徇道士之私
夷佛滅僧不期年而以弑崩議者觀魏唐之禍則以佛
法為不可忤矣二者皆見其一偏耳老佛之道非一人
之私説也自有天地而有是道矣古之君子以之治氣
[395-53a]
養心其髙不可嬰其潔不可溷天地神人皆將望而敬
之老子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
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道之於
物無所不在而尚可非乎雖然蔑君臣廢父子而以行
道於世其弊必有不可勝言者
  隋論蘇轍/
人之於物聴其自附而信其自去則人重而物輕人重
而物輕則物之附人也堅物之所以去人分裂四出而
[395-53b]
不可禁者物重而人輕也古之聖人其取天下非其驅
而來之也其守天下非其刼而留之也使天下自附不
得巳而為之長吾不役天下之利而天下自至夫是以
去就之權在君而不在民是之謂人重而物輕且夫吾
之於人巳求而得之則不若使之求我而後從之巳守
而固之則不若使之不忍去我而後與之故夫智者或
可與取天下矣而不可與守天下守天下則必有大度
者也何者非有大度之人則常恐天下之去我而以術
[395-54a]
留天下以術留天下而天下始去之矣昔者三代之君
享國長逺後世莫能及然而亡國之暴未有如秦隋之
速二世而亡者也夫秦隋之亡其弊果安在哉自周失
其政諸侯用事而秦獨得山西之地不過千里韓魏厭
其衝楚脅其肩燕趙伺其北而齊掉其東秦人披甲持
兵七世而不得解寸攘尺取至始皇然後合而為一秦
見其取天下若此其難也而以為不急持之則後世且
復割裂以為敵國是以銷名城殺豪傑鑄鋒鏑以絶天
[395-54b]
下之望其所以備慮而固守之者甚密如此然而海内
愁苦無聊莫有不忍去之意是以陳勝項籍因民之不
服長呼起兵而山澤皆應由此觀之豈非其重失天下
而防之大過之弊歟今夫隋文之世其亦見天下之久
不定而重失其定也蓋自東晉以來劉聰石勒慕容垂
苻堅姚興赫連之徒紛紛而起者不可勝數至於元氏
并吞滅取畧巳盡矣而東方未服元氏自分而為周齊
周并齊而授之隋隋文取梁滅陳而後天下為一彼亦
[395-55a]
見天下之久不定也是以既得天下之衆而恐其失之
享天下之樂而懼其不久立於萬民之上而常有積防
不安之心以為舉世之人皆有曩者英雄割據之懷制
為嚴法峻令以杜天下之變謀臣舊將以誅滅畧盡而
獨死於楊素之手以及於大故終於煬帝之際天下大
亂塗地而莫之救由此觀之則夫隋之所以亡者無以
異於秦也悲夫古之聖人脩徳以來天下天下之所為
去就者莫不在我故其視失天下甚輕是故其心舒緩
[395-55b]
而其為政也寛寛者生於無憂而慘急者生於無聊耳
昔嘗聞之周之興太王避狄於岐豳之人民扶老攜幼
而歸之岐山之下纍纍而不絶喪失其舊國而卒以大
興及觀秦隋唯不忍失之而至於亡然後知聖人之為
是寛緩不速之行者乃其所以深取天下者也
  唐論蘇轍/
天下之變常伏於其所偏重而不舉之處故内重則為
内憂外重則為内患古者聚兵京師外無强臣天下之
[395-56a]
事皆制於内當此之時謂之内重内重之弊奸臣内擅
而外無所忌匹夫横行於四海而莫能禁其亂不起於
左右之大臣則生於山林小民之英雄故夫天下之重
不可使專在内也古者諸侯大國或數百里兵足以戰
食足以守而其權足以生殺然後能使四夷盗賊之患
不至於内天子之大臣有所畏忌而内患不作當此之
時謂之外重外重之弊諸侯擁兵而内無以制由此觀
之則天下之重固不可使在内而亦不可使在外也自
[395-56b]
周之衰齊晉秦楚緜地千里内不勝於其外以至於滅
亡而不救秦人患其外之巳重而至於此也於是收天
下之兵而聚之關中夷滅其城池殺僇其豪傑使天下
之命皆制於天子然至於二世之時陳勝呉廣大呼起
兵而郡縣之吏熟視而走無敢誰何趙髙擅權於内頤
指如意雖李斯為相備五刑而死於道路其子李由守
三川擁山河之固而不敢校也此二患者皆始於外之
不足而無有以制之也至於漢興懲秦孤立之弊乃大
[395-57a]
封侯王而髙帝之世反者九起其遺孽餘烈至於文景
而為淮南濟北呉楚之亂於是武帝分裂諸侯以懲大
國之禍而其後百年之間王莽遂得以奮其志於天下
而劉氏之子孫無復齟齬魏晉之世乃益侵削諸侯四
方㣲弱而復為亂而朝廷之權臣山林之匹夫常為天
下之大患此數君者其所以制其内外輕重之際皆有
以自取其亂而莫之或知也夫天下之重在内則為内
憂在外則為外患而秦漢之間不求其勢之本末而更
[395-57b]
相懲戒以求一偏之利故其禍循環無窮而不可解也
且夫天子之於天下非如婦人孺子之愛其所有也得
天下而謹守之不忍以分於人此匹夫之所謂知也而
不知其無成者未始不自不分始故夫聖人將有所大
定於天下非外之有權臣則不足以鎮之也而後世之
君乃欲去其爪牙翦其股肱而責其成功亦巳過矣夫
天下之勢内無重則無以威外之强臣外無重則無以
服内之大臣而絶奸民之心此二者其勢相持而後成
[395-58a]
而不可一輕者也昔唐太宗既平天下分四方之地盡
以沿邊為節度府而范陽朔方之軍皆帶甲十萬上足
以制夷狄之難下足以備匹夫之亂内足以禁大臣之
變而將帥之臣常不至於叛者内有重兵之勢以預制
之也貞觀之際天下之兵八百餘府而在關中者五百
舉天下之衆而後能當關中之半然而朝廷之臣亦不
至於乘隙間釁以邀大利者外有節度之權以破其心
也故外之節度有周之諸侯外重之勢而易置從命得
[395-58b]
以擇其賢不肖之才是以人君無征伐之勞而天下無
世臣暴虐之患内之府兵有秦之關中内重之勢而左
右謹飭莫敢為不義之行是以上無逼奪之危下無誅
絶之禍蓋周之諸侯内無府兵之威故陷於逆亂而不
能以自止秦之關中外無節度之援故脅於大臣而不
能以自立有周秦之利而無周秦之害形格勢禁内之
不敢為變而外之不敢為亂未有如唐制之得者也而
天下之士不究利害之本末猥以成敗之遺蹤而論計
[395-59a]
之得失徒見開元之後强兵悍將皆為天下之大患而
遂以太宗之制為猖狂不審之計夫論天下論其勝敗
之形以定其法制之得失則不若窮其所由勝敗之處
蓋天寳之際府兵四出萃於范陽而徳宗之世禁兵皆
戍趙魏是以禄山朱泚得至於京師而莫之能禁一乿
塗地終於昭宗而天下卒無寧嵗内之强臣雖有輔國
元振守澄士良之徒而卒不能制唐之命誅王涯殺賈
餗自以為威震四方然劉從諌為之一言而震慴自歛
[395-59b]
不敢復肆其後崔昌遐倚朱温之兵以誅宦官去天下
之監軍而無一人敢與抗者由此觀之唐之衰其弊在
於外重而外重之弊起於府兵之在外非所謂制之失
而後世之不用也
  唐髙祖論蘇轍/
唐髙祖起太原其謀發於太宗諸子不與也及克長安
誅鋤羣盗天下為一其功亦出於太宗蓋天心之所付
與人心之所歸向其在太宗者審矣至立太子髙祖以
[395-60a]
長立建成建成當之不辭於是兄弟疑間卒至大亂夫
建成不足言也其咎在髙祖其後武氏之亂廢中宗立
睿宗以睿宗長子憲為太子矣及中宗之後睿宗父子
皆以王就第韋氏之亂臨淄以兵入討睿宗踐祚而唐
室復安又將以長立憲憲辭曰時平先長嫡國亂先有
功不如此必且有難敢以死請睿宗從之而後臨淄之
位定以太宗之賢而不免於爭奪𤣥宗之賢不逮太宗
而晏然受命則憲之讓賢於人逺矣吾嘗論之髙祖睿
[395-60b]
宗皆中主也其欲立長非專其私也以為立嫡以長古
今之正義也謂之正義而不敢違胡不考之前世乎太
王捨太伯仲雍而立季歴文王捨伯邑考而立武王而
周以之興誠天命之所在而吾無心焉亂何自生雖然
泰伯奔呉以避王季亦畏亂故爾廢長而立少雖聖賢
猶難之憲與𤣥宗兄弟相安終身無間言焉蓋古今一
人而巳
  西晉論何去非/
[395-61a]
天下之禍不患其有可觀之迹而發於近而患其無可
窺之形而發於遲有迹之可覩雖甚愚怯必加所驚備
而發於近者其毒嘗淺無形之可窺雖甚智勇亦忽於
防閑而發於遲者其毒常深昔者五胡之禍晉室其起
者非一朝一夕也探其基而積之乃在於數百嵗之淹
緩國更三姓而歴君數十平居常日不見其有可窺之
形是以一發而莫之能支夫非無形也蓋為禍之形常
隱於福為福之形常隱於禍人見其為今日之禍福而
[395-61b]
巳不就其所隱而逆窺之是以於其未發皆莫覩其昭
然之形此其為禍至於不可勝救也先王之制夷狄於
要荒也甚惡其猾夏而亂華未嘗不欲驅攘而擯之周
公朝諸侯於明堂夷蠻戎狄之君立於四門之外使無
與乎備物盛禮之觀後世之君幸其衰弊而悦其向服
也因内徙而親之其事肇於漢之孝宣漸於世祖而盛
於魏武或空其國而罷徼塞之警或藉其兵而為冦敵
之扞夫既去其侮而又役其力可謂世主之大欲國家
[395-62a]
之盛福矣不知積之既久而大禍之所伏一旦洶然而
發若決防水莫之能遏晉為不幸而適當之以其平居
常日不觀其昭然之形故也昔者孝宣承武帝攘擊匈
奴之威㑹五單于内爭始納呼韓邪使之依阻塞下稍
通五原而來其朝至於孝元而呼韓邪乃願保塞而請
罷邊備賴侯應之策以為自孝武攘之幕北奪其隂山
匈奴失所蔽隱每過隂山未嘗不哭其喪亡也今罷備
塞則示之大利元帝雖報謝焉自是胡人亦浸而南顧
[395-62b]
漢亦甚悦其來而不之却也世祖因匈奴日逐之至遂
建南廷以安納之稍内居之西河美稷而其諸部因遂
屯守北地朔方五原代郡雲中定襄鴈門之七郡而河
西之地鞠為虜區加徙叛羌錯置三輔魏武復大徙武
都之氐以實關畿用禦蜀冦而匈奴五郡皆居汾晉而
近在肘腋矣於晉之興大率中原半為夷居元海匈奴
也而居晉陽石勒羯人也而居上黨姚氏羌也而居扶
風苻氏氐也而居臨渭慕容鮮卑也而居昌黎種族日
[395-63a]
蕃其居處飲食皆趨華矣而其桀暴貪悍樂鬭喜亂之
志態則亦無時而變也是以元海一倡而并雍之胡乘
時四起自長淮之北無復晉土而為戰國者㡬二百年
所謂發於遲而為毒深也雖然彼之内徙而聽役也亦
迫於制服之威而其情未嘗不懷土而思返固甚怨夫
中國羈拘而賤侮之也是以劉猛發憤而反於晉事雖
不濟而劉氏諸部未嘗一日而忘之也自魏而上非無
明智之主足以察淵㣲漸為子孫萬世之慮然皆安其
[395-63b]
内附或樂用其力唯恐不能鳩令而牧役之雖有夫為
禍之形皆不為之深思逺慮就其所伏而消厭之由晉
而下自武帝之平一呉㑹徧撫天下固無藉乎夷狄之
助矣茍於此時有能探其所伏之禍而逆制焉因其懷
返之情加之恩意以𨗳其行為之假建名號而廩資之
使各以種族而還之舊土彼樂引輕去而惟恐其後也
然後嚴斥障塞使有華夷内外之辨後雖有警則無至
發於肘腋之間而被不可勝言之禍矣雖然自非明智
[395-64a]
果斷之主為子孫後世之慮則不能决於有為以救其
未發之深禍也彼晉武自平一呉㑹方以侈欲形於天
下其能及此乎雖郭欽抗疏江統著論其言反覆切至
皆恬然不為省方抱虎而熟寐爾嗟乎為天下者無恃
其為平日之福而忽其所隱之禍也
  文帝論張耒/
昔者絳侯既平吕氏親握國璽授之孝文當是旹劉氏
之後惟大臣所立文帝為諸王特以其賢而取之其初
[395-64b]
未可以必得也絳侯以天下與不可必得之人恩徳至
厚也文帝之報絳侯者宜何如哉雖分國以王之天下
未以為過也然内難既定君臣之分既明爵賞禄賜所
以慰答昔日之功者未聞有卓然過於當時何其不旋
踵而逐去之之速也予嘗觀漢之大臣多禍少全武帝
以來不啻如殺囚𨽻獨文帝時公卿被誅者無㡬人然
則文帝之待大臣亦有恩矣當是時大臣之有恩者宜
無有過絳侯然匹夫一言罪辜未明廷尉折簡以召之
[395-65a]
如取孤囚侵奪困苦僅兔於死文帝非昏蔽無知之君
何獨於勃少恩若是哉蓋嘗深思其故而得其説夫髙
祖之將有大功者至文帝時幾盡矣非以逆誅則以疑
死彼皆心有所恃矜其功能日邀其上不得所欲則狼
顧而起絳侯吹簫之羇民也用兵十餘年習見天下之
勢喜事而尚武其驍雄之習豈能帖然無毫釐於心哉
以英雄之姿挾立君之威臨視其上無異於保姆之提
嬰孩如是而能不驕者伊尹周公之所難也驕則縱縱
[395-65b]
則亂因以生文帝豈無愛勃之心哉視前日之誅死族
滅者皆恃功邀君驕蹇放縱之所至而絳侯之迹異於
韓彭者無㡬耳吾亦畏其有所恃而驕驕而不巳則亂
亂而不誅則法廢從而誅之則傷恩甚矣嗚呼理至於
是曽不如抑逺困辱使之慊然内顧而無所恃鋤其驕
慢之心全其生保其家使其子孫長有國土之為愈也
然則文帝之恩亦深矣且能尊霍光者莫如孝宣委天
下之政與之而不敢爭光死又立其子兄弟聯兵女充
[395-66a]
後宫賞賜寵錫不以數計天下翕然以為孝宣無負於
霍光矣然光死未㡬妻子為戮以天下與人而身死之
後弱子單孫之祭曽不得享天下之人聞之誰不為霍
光痛心者嗚呼使宣帝既正君臣之分則遂攬天下之
政光既死視子孫賢愚而授之官與之財而收其權取
其尤無良者而屏逺之霍氏雖欲為亂不可得也然則
霍光無後者非宣帝誰為之乎天下之事要其終而後
知君子之用心絳侯無禍於身則知文帝之所以裁之
[395-66b]
者乃所以深報之也霍光無後於漢則知宣帝之所以
寵之者乃所以深害之也語曰嬰兒常病傷於飽貴臣
常禍傷於寵然則文宣之報功其得失可攷矣
  光武論陳亮/
自古中興之盛無出於光武矣奮寡而擊衆舉弱而覆
强起身徒步之中甫十餘年大業以濟筭計見效光乎
周宣此雖天命抑亦人謀乎何則有一定之畧然後有
一定之功畧者不可以倉卒制而功者不可以僥倖成
[395-67a]
也畧以倉卒制其畧不可久功以僥倖成其功不可繼
犯此二患雖運奇奮鬭所當者破而旋得旋失將以濟
中興難矣人有常言光武料敵明遇敵勇豁達大度善
御諸將其中興也固宜吾則曰此特光武中興之一術
也使其中興止在於此則是其功有時而窮也西都之
末莽盗神器羣雄並起相與圖之光武因思漢之民舉
大義之師發迹昆陽遂破尋邑百戰以有天下彼其取
亂誅暴或先或後未嘗無一定之畧也何以明之光武
[395-67b]
自昆陽之勝持節河北鎮慰郡縣破王郎擊銅馬收復
故地凡所以經營河北而取河内為之根本也河北平
河内服自常情觀之當此之時更始闇弱可以西取關
輔疾據其地俯首東瞰以制天下光武乃身徇燕趙止
命鄧禹乘釁西征其意豈以燕趙為可急而關輔為可
後哉吾嘗籌之關輔雖形勝之地而隗囂出隴西公孫
述據巴蜀赤眉羣盗蠭起山東囂述猶虎狼之據穴也
有物以阻其穴則彼不敢騁不然將何所憚赤眉猶長
[395-68a]
蛇之螫艸也以物而肆其螫則其毒無餘不然將何所
不至光武之未取關輔所以阻囂述之穴而肆赤眉之
螫也故且身徇燕趙使之速定則自河以北民心巳一
而吾之根本固矣及赤眉破長安志滿氣溢兵鋒巳挫
而鄧禹得乘釁以并關中馮異繼之遂破赤眉而長安
平洛陽固而耿弇且定齊矣當此之時天下畧平囂述
雖有覬覦之心而不得復騁光武定都洛陽命將討囂
平述而天下遂一矣此其有一定之畧而後有一定之
[395-68b]
功也使燕趙未平而光武西取關輔則遂與囂述為敵
而赤眉無所騁其鋒矣與囂述為敵則欲徇燕趙而彼
乘其虛赤眉無所騁其鋒則巳服郡縣而或罹其毒是
燕趙未可以卒平關輔未可以卒守河北河内未可以
卒保而天下紛紛將何時而一也雖料敵明遇敵勇豁
達大度善御諸將顧亦何用哉吾以是知中興之君畧
之不定而僥倖於或成則我欲東而盗據其西我欲前
而敵隨其後智謀勇鬭無一可者今夫道路之人僥倖
[395-69a]
而得千金得之於此則必失之於彼何者千金不可以
常僥倖也千金之子則不然致之有術取之有方成之
有次第不終年而其富百倍此光武所以為中興也唐
肅宗起兵靈武不能先圖范陽而急取關中卒使盗據
其穴不能盡取河北裂為藩鎮終唐之世為大患者皆
藩鎮也此無他不能立一定之畧則不能成一定之功
中興之不終宜哉吾以是知光武之畧不可及也且吾
久聞自古服羣叛驅英豪者無如漢髙帝而光武之行
[395-69b]
事有髙帝之所未能為者二焉光武降銅馬封其渠帥
降者未安將有他變此何異於沙上之謀乎光武勒使
歸營單騎按行示以赤心而降者悉服不必封雍齒而
後諸將安也馮異鎮關中人或言其威權太重恐有異
志此何異於蕭何之事乎光武不信言者而以其章示
異異惶恐稱謝復賜詔慰諭信任愈篤不必繫諸獄而
後明其無它也且使後世人君用此術以成功者多矣
吾始讀髙帝之書至此未嘗不切疑其計之過而未有
[395-70a]
所處及得光武二術則欣然而咲曰天下之事未嘗無
奇術而人不能發之光武發髙帝之所未能為而中興
之功逺過古人者雖天命抑人謀也
 
 
 
 
 
[395-70b]
 
 
 
 
 
 
 
 文章辨體彚選巻三百九十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