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4h0132 文章辨體彙選-明-賀復徵 (master)


[392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文章辨體彚選巻三百九十二
            明 賀復徴 編
論一以下俱論史/
 劉勰云論者倫也彌綸羣言而研精一理者也論之立
 名始於論語若六韜二論乃後人之追題耳其為體
 則辨正然否窮有數追無形鑽堅求通鉤深耴極乃
 百慮之筌蹄萬事之權衡也至其條流實有四品一
[392-1b]
 陳政二釋經三辨史四銓文此論之大體也而蕭統
 文選則分為三設論居首史論次之論又次之較諸
 勰説差為未盡惟設論則勰所未及而乃取答客難
 答賓戲解嘲三首以實之夫文有答有解巳各自為
 一體統不明言其體而槩謂之論豈不誤哉愚謂析
 理亦與議説合契諷寓則與箴解同科設辭則與問
 對一致今兼二子之説例為八品一曰理論二曰政
 論三曰經論四曰史論有評議述/贊二體五曰文論六曰諷
[392-2a]
 論七曰寓論八曰設論其題或曰某論或曰論某則
 各隨作者命之無異義也
  過秦論上漢賈誼/
秦孝公據殽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而窺周室
有席巻天下包舉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
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務耕織脩守戰之備外
連衡而鬬諸侯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孝公既
没惠文武昭襄蒙故業因遺策南兼漢中西舉巴蜀東
[392-2b]
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諸侯恐懼㑹盟而謀弱秦
不愛珍器重寳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從締交相
與為一當此之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
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寛厚而愛人尊賢重士
約從離衡兼韓魏燕趙齊楚宋衛中山之衆於是六國
之士有甯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齊明周最陳
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之徒通其意呉起孫臏帶
佗兒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之朋制其兵嘗以十倍之
[392-3a]
地百萬之軍叩關而攻秦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
巡逃遁而不敢進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巳
困矣於是從散約解爭割地而賂秦秦有餘力而制其
弊追亡逐北伏尸百萬流血漂鹵因利乘便宰割天下
分裂河山强國請服弱國入朝延及孝文王莊襄王享
國日淺國家無事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䇿而
馭宇内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朴以
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
[392-3b]
越之君俛首係頸委命下吏乃使䝉恬北築長城而守
藩籬却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
彎弓而報怨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
墮名城殺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鍉鑄以為
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後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
億丈之城臨不測之谿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
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巳定始皇之心自以為
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始皇既没
[392-4a]
餘威震於殊俗然而陳涉甕牖繩樞之子甿𨽻之人遷
徙之徒也材能不及中庸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倚
頓之富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罷散之卒
將數百之衆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雲合
響應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且夫
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
非尊於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之君鋤耰棘矜非錟
於鉤㦸長鎩也適戍之衆非抗於九國之師深謀逺慮
[392-4b]
行軍用兵之道非及曩時之士也然而成敗異變功業
相反也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
不可同年而語矣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權招八
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然後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宫
一夫作難而七廟墮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
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
  過秦論中
秦并海内兼諸侯南面稱帝以養四海天下之士斐然
[392-5a]
鄉風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無王者久矣周室卑㣲五
霸既殁令不行於天下是以諸侯力政强侵弱衆暴寡
兵革不休士民罷敝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
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當此
之時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於此矣秦王懷貪鄙之心
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立私權禁文
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後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夫兼
并者髙詐力安定者貴順權此言取與守不同術也秦
[392-5b]
離戰國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
也孤獨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借使秦王計上世之
事並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後雖有淫驕之主而未有
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號顯美功業長久今
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領而觀其政夫寒者利裋褐而
饑者甘糟糠天下之嗸嗸新主之資也此言勞民之易
為仁也鄉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賢臣主一心而
憂海内之患縞素而正先帝之過裂地分民以封功臣
[392-6a]
建國立君以禮天下虚囹圄而免刑戮除去收帑汚穢
之罪使各反其鄉里發倉廩散財幣以振孤獨窮困之
士輕賦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約法省刑以持其後使天
下之人皆得自新更節脩行各慎其身塞萬民之望而
以威徳與天下天下集矣即四海之内皆讙然各自安
樂其處唯恐有變雖有狡猾之民無離上之心則不軌
之臣無以飾其智而暴亂之奸止矣二世不行此術而
重之以無道壞宗廟與民更始作阿房宫繁刑嚴誅吏
[392-6b]
治刻深賞罰不當賦歛無度天下多事吏弗能紀百姓
困窮而上弗收恤然後奸偽并起而上下相遁䝉罪者
衆刑戮相望於道而天下苦之自君卿以下至於衆庶
人懷自危之心親處窮苦之實咸不安其位故易動也
是以陳涉不用湯武之賢不藉公侯之尊奮臂於大澤
而天下響應者其民危也故先王見始終之變知存亡
之機是以牧民之道務在安之而已天下雖有逆行之
臣必無響應之助矣故曰安民可與行義而危民易與
[392-7a]
為非此之謂也貴為天子富有天下身不免於戮殺者
正傾非也是二世之過也
  過秦論下
秦并兼諸侯山東三十餘郡繕津關據險塞脩甲兵而
守之然陳涉以戍卒散亂之衆數百奮臂大呼不用弓
㦸之兵鉏䥳白挺望屋而食横行天下秦人阻險不守
關梁不闔長㦸不刺彊弩不射楚師深入戰於鴻門曽
無藩籬之艱於是山東大擾諸侯並起豪俊相立秦使
[392-7b]
章邯將而東征章邯因以三軍之衆要市於外以謀其
上羣臣之不信可見於此矣子嬰立遂不悟藉使子嬰
有庸主之材僅得中佐山東雖亂秦之地可全而有宗
廟之祀未當絶也秦地披山帶河以為固四塞之國也
自繆公以來至於秦王二十餘君常為諸侯雄豈世世
賢哉其勢居然也且天下嘗同心并力而攻秦矣當此
之時賢智並列良將行其師賢相通其謀然困於險阻
而不能進秦乃延入戰而為之開關百萬之徒逃北而
[392-8a]
遂壞豈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勢不便也秦小邑并
大城守險塞而軍髙壘毋戰閉關據阨荷㦸而守之諸
侯起於匹夫以利合非有素王之行也其交未親其下
未附名為亡秦其實利之也彼見秦阻之難犯也必退
師安土息民以待其敝收弱扶罷以令大國之君不患
不得志於海内貴為天子富有天下而身為禽者其救
敗非也秦王足巳不問遂過而不變二世受之因而不
改暴虐以重禍子嬰孤立無親危弱無輔三主惑而終
[392-8b]
身不悟亡不亦宜乎當此時也世非無深慮知化之士
也然所以不敢盡忠拂過者秦俗多忌諱之禁忠言未
卒於口而身為戮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傾耳而聴重足
而立拑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忠臣不敢諫智士不
敢謀天下已亂奸不上聞豈不哀哉先王知雍蔽之傷
國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飾法設刑而天下治其强也
禁暴誅亂而天下服其弱也五霸征而諸侯從其削也
内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嚴刑而天下振
[392-9a]
及其衰也百姓怨望而海内畔矣故周王序得其道而
千餘嵗不絶秦本末並失故不長久由此觀之安危之
統相去逺矣野諺曰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也是以君
子為國觀之上古騐之當世㕘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審
權勢之宜去就有序變化有時故曠日長久而社稷安

  六代論魏曹冏/
昔夏殷周之歴世數十而秦二世而亡何則三代之君
[392-9b]
與天下共其民故天下同其憂秦王獨制其民故傾危
而莫救夫與人共其樂者人必憂其憂與人同其安者
人必拯其危先王知獨治之不能久也故與人共治之
知獨守之不能固也故與人共守之兼親疎而兩用參
同異而並進是以輕重足以相鎮親疎足以相衛并兼
路塞逆節不生及其衰也桓文率禮苞茅不貢齊師伐
楚宋不城周晉戮其宰王綱弛而復張諸侯傲而復肅
二霸之後寖以陵遲呉楚慿江負固方城雖心希九鼎
[392-10a]
而畏迫宗姬姦情散於胷懷逆謀消於唇吻斯豈非信
重親戚任用賢能枝葉碩茂本根賴之與自此之後轉
相攻伐呉并於越晉分為三魯滅於楚鄭兼於韓暨乎
戰國諸姬㣲矣唯燕衛獨存然皆弱小西迫强秦南畏
齊楚救於滅亡非遑相恤至於王赧降為庶人猶枝榦
相持得居虚位海内無主四十餘年秦據勢勝之地騁
譎詐之術征伐關東蠶食九國至於始皇乃定天位曠
日若彼用力若此豈非深根固蔕不拔之道乎易曰其
[392-10b]
亡其亡繫於苞桑周徳其可謂當之矣秦觀周之弊將
以為小弱見奪於是廢五等之爵立郡縣之官棄禮樂
之教任苛刻之政子弟無尺寸之封功臣無立錐之地
内無宗子以自毗輔外無諸侯以為蕃衛仁心不加於
親戚惠澤不流於枝葉譬猶芟刈股肱獨任胷腹浮舟
江海捐棄楫櫂觀者為之寒心而始皇晏然自以為關
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豈不悖哉是
時淳于越諌曰臣聞殷周之王封子弟功臣千有餘嵗
[392-11a]
今陛下君有海内而子弟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
而無輔弼何以相救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
始皇聴李斯偏説而絀其義至於身死之日無所寄付
委天下之重于凡夫之手託廢立之命於奸臣之口至
于趙髙之徒誅鋤宗室胡亥少習剋薄之教長遵凶父
之業不能改制易法寵任兄弟而乃師謨申商諮謀趙
髙自幽深宫委政䜛賊身殘望夷求為黔首豈可得哉
遂乃郡國離心衆庶潰叛勝廣唱之於前劉項斃之於
[392-11b]
後向使始皇納淳于之策抑李斯之論割裂州國分王
子弟封三代之後報功臣之勞士有常君民有定主枝
葉相扶首尾為用雖使子孫有失道之行時人無湯武
之賢奸謀未發而身已屠戮何區區之陳項而復得措
其手足哉故漢祖奮三尺之劒驅烏集之衆五年之中
而成帝業自開闢以來其興功立勲未有若漢祖之易
者也夫伐深根者難為功摧枯朽者易為力理勢然也
漢鑒秦之失封植子弟及諸吕擅權圖危劉氏而天下
[392-12a]
所以不傾動百姓所以不易心者徒以諸侯彊大磐石
膠固東牟朱虚授命於内齊代呉楚作衛於外故也向
髙祖踵亡秦之法忽先王之制則天下巳傳非劉氏有
也然髙祖封建地過古制大者跨州兼域下者連城數
十上下無别權侔京室故有呉楚七國之患賈誼曰諸
侯彊盛長亂起奸夫欲天下之治安莫若衆建諸侯而
少其力令海内之勢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則下無背
叛之心上無誅伐之事文帝不從至於孝景猥用鼂錯
[392-12b]
之計削黜諸侯親者怨恨疎者震恐呉楚唱謀五國從
風兆發髙祖釁成文景由寛之過制急之不漸故也所
謂末大必折尾大難掉尾同於體猶或不從况乎非體
之尾其可掉哉武帝從主父之策下推恩之命自是之
後齊分為七趙分為五淮南三割梁代五分遂以陵遲
子孫㣲弱衣食租税不預政事或以酎金免削或以無
後國除至於成帝王氏擅朝劉向諌曰臣聞公族者國
之枝葉枝葉落則根本無所庇䕃方今同姓疏逺母黨
[392-13a]
專政排擯宗室孤弱公族非所以保守社稷安固國嗣
也其言深切多所稱引成帝雖悲傷嘆息而不能用至
乎哀平異姓秉權假周公之事而為田常之亂髙拱而
竊天位一朝而臣四海漢宗室王侯解印釋綬貢奉社
稷猶懼不得為臣妾或乃為之符命頌莽恩徳豈不哀
哉由斯言之非宗子獨忠孝於惠文之間而叛逆於哀
平之際也徒以權輕勢弱不能有定爾賴光武皇帝挺
不世之姿擒王莽於巳成紹漢嗣於既絶斯豈非宗子
[392-13b]
之力耶而曽不鑒秦之失策襲周之舊制踵亡國之法
而僥倖無疆之期至於桓靈閹豎執衡朝無死難之臣
外無同憂之國君孤立於上臣弄權於下本末不能相
御身手不能相使由是天下鼎沸姦凶並爭宗廟焚為
灰燼宫室變為蓁藪居九州之地而身無所安處悲夫
魏太祖武皇帝躬聖明之資兼神武之畧恥王綱之廢
絶愍漢室之傾覆龍飛譙沛鳳翔兖豫掃除凶逆剪滅
鯨鯢迎帝西京定都潁邑徳動天地義感人神漢氏奉
[392-14a]
天禪位大魏大魏之興於今二十有四年矣觀五代之
存亡而不用其長策覩前車之傾覆而不改其轍迹子
弟王空虚之地君有不使之民宗室竄於閭閻不聞邦
國之政權均匹夫勢齊凡庶内無深根不拔之固外無
磐石宗盟之助非所以安社稷為萬代之業也且今之州
牧郡守古之方伯諸侯皆跨有千里之土兼軍民之任或
比國數人或兄弟並據而宗室子弟曽無一人間厠其間
與相維持非所以彊幹弱枝備萬一之慮也今之用賢
[392-14b]
或超為名都之主或為偏師之帥而宗室有文者必限
小縣之宰有武者必置於百人之上使夫廉髙之士畢
志於衡軛之内才能之人恥與非類為伍非所以勸進
賢能褒異宗族之禮也夫泉竭則流涸根朽則葉枯枝
繁者䕃根條落者本孤故語曰百足之蟲至死不僵扶
之者衆也此言雖小可以譬大且墉基不可倉卒而成
威名不可一朝而立皆為之有漸建之有素譬之種樹
久則深固其根本茂盛其枝葉若造次徙於山林之中
[392-15a]
植於宫闕之下雖壅之以黒壤暖之以春日猶不救於
枯槁何暇繁育哉夫樹猶親戚土猶士民建置不久則
輕下慢上平居猶懼其離畔危急將如之何是以聖王
安而不逸以慮危也存而設備以懼亡也故風疾至而
無摧拔之憂天下有變而無傾危之患矣
  辨亡論上晉陸機/
昔漢氏失御姦臣竊命禍基京畿毒徧宇内皇綱弛頓
王室遂卑於是羣雄蜂駭義兵四合呉武烈皇帝慷慨
[392-15b]
下國電發荆南權畧紛紜忠勇霸世威稜則夷羿震盪
兵交則醜虜授馘遂掃清宗祊蒸禋皇祖於時雲興之
將帶州焱起之師跨邑哮闞之聲風驅熊羆之族霧合
雖兵以義動同盟戮力然皆苞藏禍心阻兵怙亂或師
無謀律喪威稔冦忠規武節未有如此其著者也武烈
既沒長沙桓王逸才命世弱冠秀發招攬遺老與之述
業神兵東驅奮寡犯衆攻無干城之將戰無交鋒之虜
誅叛柔服而江外底定飭法修師則威徳翕赫賓禮名
[392-16a]
賢而張昭為之雄交御豪俊而周瑜為之傑彼二君子
皆𢎞敏而多奇雅達而聰哲故同方者以類附等契者
以氣集江東蓋多士矣將北伐諸華誅鋤干紀旋皇輿
於夷庚反帝座於紫闥挾天子以令諸侯清天步而歸
舊物戎車既次羣凶側目大業未就中世而殞用集我
大皇帝以奇蹤襲於逸軌叡心因乎令圖從政咨於故
實播憲稽乎遺風而加之以篤敬申之以節儉疇諮俊
茂好謀善斷束帛旅於丘園旌命交於塗巷故豪彦尋
[392-16b]
聲而響臻志士希光而景騖異人輻湊猛士如林於是
張昭為師傅周瑜陸公魯肅吕䝉之儔入為腹心出為
股肱甘寧凌統程普賀齊朱桓朱然之徒奮其威韓當
潘璋黄蓋蔣欽周泰之屬宣其力風雅則諸葛瑾張承
步隲以名聲光國政事則顧雍潘濬吕範吕岱以器任
幹職奇偉則虞翻陸績張温張惇以諷義舉政奉使則趙咨
沈珩以敏達延譽術數則呉範趙達以禨祥協徳董襲
陳武殺身以衛主駱統劉基强諫以補過謀無遺計舉
[392-17a]
不失策故遂割據山川跨制荆呉而與天下爭衡矣魏
氏嘗藉戰勝之威率百萬之師浮鄧塞之舟下漢隂之
衆羽楫萬計龍躍順流鋭師千旅虎步原隰謨臣盈室
武將連衡喟然有吞江滸之志一宇宙之氣而周瑜
驅我偏師黜之赤壁喪旗亂轍僅而獲免收迹逺遁漢
王亦慿帝王之號帥巴漢之人乘危騁變結壘千里志
報關侯之敗圖收湘西之地而我陸公亦挫之西陵覆
師敗績困而後濟絶命永安續以濡須之冦臨川摧鋭
[392-17b]
蓬籠之戰孑輪不返由是二邦之將喪氣挫鋒勢䘐財
匱而呉莞然坐乘其弊故魏人請好漢氏乞盟遂躋天
號鼎峙而立西界雍益之郊北裂淮漢之涘東苞百越
之地南括羣蠻之表於是講八代之禮蒐三王之樂告
類上帝拱揖羣后武臣毅卒循江而守長㦸勁鎩望焱
而奮庶尹盡規於上黎元展業於下化協殊裔風衍遐
圻乃俾一介行人撫循外域巨象逸駿擾於外閑明珠
瑋寳耀於内府珍瑰重迹而至奇玩應響而赴軒輶騁
[392-18a]
於南荒衝輣息於朔野黎庶免干戈之患戎馬無晨服
之虞而帝業固矣大皇既没幼主蒞朝姦回肆虐景皇
聿興䖍脩遺憲政無大闕守文之良主也降及歸命之
初典刑未滅故老猶存大司馬陸公以文武熙朝左丞
相陸凱以謇諤盡規而施績范慎以威重顯丁奉黎
斐以武毅稱孟宗丁固之徒為公卿樓𤣥賀邵之屬掌
機事元首雖病朕肱猶良爰逮末葉羣公既喪然後黔
首有瓦解之患皇家有土崩之釁歴命應化而㣲王師
[392-18b]
躡運而發卒散於陣衆奔於邑城池無藩籬之固山川
無溝阜之勢非有公輸雲梯之械智伯灌激之害楚子
築室之圍燕人濟西之隊軍未浹辰而社稷夷矣雖忠
臣孤憤烈士死節將奚救哉夫曹劉之將非一世所選
向時之師無曩日之衆戰守之道抑有前符險阻之利
俄然未改而成敗貿理古今詭趣何哉彼此之化殊授
受之才異也
  辨亡論下
[392-19a]
昔三方之王也魏人據中夏漢氏有岷益呉制荆揚而
奄交廣曹氏雖功濟諸華虐亦深矣其民怨矣劉公因
險以飾智功已薄矣其俗陋矣夫呉桓王基之以武太
祖成之以徳聰明叡達懿度𢎞逺矣其求賢如不及恤
民如稚子接士盡盛徳之容親仁罄丹府之愛拔吕䝉
於戎行識潘濬於係虜推誠信士不恤人之我欺量能
授器不患權之我偪執鞭鞠躬以重陸公之威悉委武
衛以濟周瑜之師卑宫菲食以豐功臣之賞披懷虚已
[392-19b]
以納謨士之算故魯肅一面而自託士燮䝉險而致命
髙張公之徳而省游田之娯賢諸葛之言而割情欲之
歡感陸公之規而除刑法之煩奇劉基之議而作三爵
之誓屏氣跼蹐以伺子明之疾分滋損甘以育凌統之
孤登壇慷慨歸魯子之功削投惡言信子瑜之節是以
忠臣競盡其謨志士咸得肆力洪規逺畧固不厭夫區
區者也故百官茍合庶務未遑初都建業羣臣請備禮
秩天子辭而不許曰天下其謂朕何宫室輿服蓋慊如
[392-20a]
也爰及中葉天人之分既定百度之闕粗脩雖醲化懿
綱未齒乎上代抑其體國經民之具亦足以為政矣地
方㡬萬里帶甲將百萬其野沃其兵練其器利其財豐
東負滄海西阻險塞長江制其區宇峻山帶其封域國
家之利未有𢎞巨於兹者矣借使中材守之以道善人
御之有術敦率遺典勤民謹政循定策守常險則可以
長世永年未有危亡之患也或曰呉蜀唇齒之國蜀滅
則呉亡理則然矣夫蜀蓋藩援之與國而非呉人之存
[392-20b]
亡也何則其郊境之接重山積險陸無長轂之徑川阨
流迅水有驚波之艱雖有鋭師百萬啟行不過千夫舳
艫千里前驅不過百艦故劉氏之伐陸公喻之長蛇其
勢然也昔蜀之初亡朝臣異謀或欲積石以險其流或
欲機械以御其變天子總羣誼而諮之大司馬陸公公
以四瀆天地之所以節宣其氣固無可遏之理而機械
則彼我之所共彼若棄長技以就所屈即荆揚而爭舟
楫之用是天贊我也將謹守峽口以待禽耳逮步闡之
[392-21a]
亂慿寳城以延强冦重資幣以誘羣蠻於時大邦之衆
雲翔電發懸旍江介築壘遵渚襟帶要害以止呉人之
西而巴漢舟師沿江東下陸公以偏師三萬北據東坑
深溝髙壘案甲養威反虜踠跡待戮而不敢北窺生路
强冦敗績宵遁喪師大半分命鋭師五千西禦水軍東
西同捷獻俘萬計信哉賢人之謀豈欺我哉自是烽燧
罕警封域寡虞陸公沒而潛謀兆呉釁深而六師駭夫
太康之役衆未盛乎曩日之師廣州之亂禍有愈乎向
[392-21b]
時之難而邦家顛覆宗廟為墟嗚呼人之云亡邦國殄
瘁不其然乎易曰湯武革命順乎天或曰亂不極則治
不形言帝王之因天時也古人有言曰天時不如地利
易曰王侯設險以守其國言為國之恃險也又曰地利
不如人和在徳不在險言守險之由人也呉之興也參
而由焉孫卿所謂合其參者也及其亡也恃險而已又
孫卿所謂捨其參者也夫四州之氓非無衆也大江之
南非乏俊也山川之險易守也勁利之器易用也先政
[392-22a]
之策易循也功不興而禍遘者何哉所以用之者失也
是故先王達經國之長規審存亡之至數謙巳以安百
姓敦惠以致人和寛沖以誘俊乂之謀慈和以結士民
之愛是以其安也則黎元與之同慶及其危也則兆庶
與之共患安與衆同慶則其危不可得也危與下共患
則其難不足恤也夫然故能保其社稷而固其土宇麥
秀無悲殷之思黍離無愍周之感矣
  晉應繼漢論習鑿齒/
[392-22b]
或問魏武帝功蓋中夏文帝受禪於漢而吾子謂漢終
有晉豈實理乎且魏之見廢晉道亦病晉之臣子寧可
以同此言哉答曰此乃所以尊晉也但絶節赴曲非常
耳所悲見殊心異雖奇莫察請為子言焉昔漢氏失御
九州殘隔三國乘間鼎峙數世干戈日尋流血百載雖
各有偏平而其實亂也宣皇帝勢逼當年力制魏氏蠖
屈從時遂覊戎役晦明掩耀龍潛下位俛眉重足鞠躬
屏息道有不容之難躬蹈履霜之險可謂危矣魏武既
[392-23a]
亡大難獲免始南擒孟達東蕩海隅西抑勁蜀旋撫諸
夏摧呉人入侵之鋒掃曹爽見忌之黨植靈根以跨中
嶽樹羣才以翼子弟命世之志既恢非常之業亦固景
文繼之靈武冠世尅伐貳違以定厥庸席巻梁益奄征
西極功格皇天勲侔古烈豐規顯祚故以灼如也至於
武皇遂并强呉混一宇宙乂清四海同軌二漢除三國
之大害靜漢末之交爭開九域之䝉晦定千載之盛功
者皆司馬氏也而推魏繼漢以晉承魏比義唐虞自託
[392-23b]
純臣豈不惜哉今若以魏有代王之徳則其道不足有
靜亂之功則孫劉鼎立道不足則不可謂制當年當年
不制於魏則魏未曾為天下之主王道不足於曹則曹
未始為一日之王矣昔共工伯有九州秦政奄平區夏
鞭撻華夷專總六合猶不見序於帝王淪沒於戰國何
况暫制數州之人威行境内而巳便可推為一代者乎
若以晉嘗事魏懼傷皇徳拘惜禪名謂不可割則惑之
甚者也何者隗囂據隴公孫帝蜀蜀隴之人雖服其役
[392-24a]
取之大義於彼何有且呉楚僭號周室未亡子文延陵
不見貶絶宣皇帝官魏逼於性命舉非擇木何虧徳美
禪代之義不同堯舜挍實定名必彰於後人各有心事
胡可掩定空虚之魏以屈於巳孰若仗義而以貶魏哉
夫命世之人正情遇物假之際㑹必兼義勇宣皇祖考
立功於漢世篤爾勞思報亦深魏武超越志在傾主徳
不素積義險氷薄宣帝與之情將何重雖形屈當年意
申百世降心全巳憤慨於下非道服北面有純臣之節
[392-24b]
畢命曹氏忘濟世之功者也夫成業者係於所為不係
所藉立功者言其所濟不言所起是故漢髙稟命於懷
王劉氏乘斃於亡秦超二偽以逺嗣不論近而計功考
五徳於帝典不疑道於力政季無承楚之號漢有繼周
之業取之既美而巳徳亦重故也凡天下事有可借喻
於古以曉於今定之徃昔而足為來證者當陽秋之時
呉楚二國皆僭號之王也若使楚莊推鄢郢以尊有徳
闔閭舉三江以奉命世命世之君有徳之主或藉之以
[392-25a]
應天或撫之而光宅彼必自係於周室不推呉楚以為
代明矣况積勲累功靜亂寧衆數之所録衆之所與不
資於燕噲之授不賴於因藉之力長轡廟堂呉蜀兩斃
運奇二紀而平定天下服魏武之所不能臣蕩累葉之
所不能除者哉自漢末鼎沸五六十年呉魏犯順而强
蜀人仗正而弱三家不能相一萬姓曠而無主夫有定
天下之大功為天下之所推孰如見推於闇人受尊於
㣲弱配天而為帝方駕於三代豈比俛首於曹氏側足
[392-25b]
於不正即情而恒實取之而無慙何與詭事而託偽開
亂於將來者乎是故故舊之恩可封魏後三恪之數不
宜見列以晉承漢功實顯然正名當事情體亦厭又何
為虚尊不正之魏而虧我道於大通哉昔周人詠祖宗
之徳追述翦商之功仲尼明大孝之道髙稱配天之義
然后稷勤於所職聿來未以翦商異於司馬氏仕乎曹
族三宗之寓於魏世矣且夫魏自君之道不正則三祖
臣魏之義未盡義未盡故假途以運髙畧道不正故君
[392-26a]
臣之節有殊然則𢎞道不以輔魏而無逆取之嫌髙拱
不勞汗馬而有靜亂之功者蓋勲足以王四海義足以
登天位雖我徳慙於有周而彼道異於殷商故也今子
不疑共工之不得列於帝王不嫌漢之係周而不係秦
何至於一魏猶疑滯而不化哉夫欲尊其君而不知推
之於堯舜之道欲重其國而反厝之於不勝之地豈君
子之髙義若猶未悟請於是正矣
 
[392-26b]
 
 
 
 
 
 
 
 文章辨體彚選巻三百九十二
[392-27a]
欽定四庫全書
 文章辨體彚選巻三百九十二
            明 賀復徴 編
論一以下俱論史/
 劉勰云論者倫也彌綸羣言而研精一理者也論之立
 名始於論語若六韜二論乃後人之追題耳其為體
 則辨正然否窮有數追無形鑽堅求通鉤深耴極乃
 百慮之筌蹄萬事之權衡也至其條流實有四品一
[392-27b]
 陳政二釋經三辨史四銓文此論之大體也而蕭統
 文選則分為三設論居首史論次之論又次之較諸
 勰説差為未盡惟設論則勰所未及而乃取答客難
 答賓戲解嘲三首以實之夫文有答有解巳各自為
 一體統不明言其體而槩謂之論豈不誤哉愚謂析
 理亦與議説合契諷寓則與箴解同科設辭則與問
 對一致今兼二子之説例為八品一曰理論二曰政
 論三曰經論四曰史論有評議述/贊二體五曰文論六曰諷
[392-28a]
 論七曰寓論八曰設論其題或曰某論或曰論某則
 各隨作者命之無異義也
  過秦論上漢賈誼/
秦孝公據殽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而窺周室
有席巻天下包舉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
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務耕織脩守戰之備外
連衡而鬬諸侯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孝公既
没惠文武昭襄蒙故業因遺策南兼漢中西舉巴蜀東
[392-28b]
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諸侯恐懼㑹盟而謀弱秦
不愛珍器重寳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從締交相
與為一當此之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
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寛厚而愛人尊賢重士
約從離衡兼韓魏燕趙齊楚宋衛中山之衆於是六國
之士有甯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齊明周最陳
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之徒通其意呉起孫臏帶
佗兒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之朋制其兵嘗以十倍之
[392-29a]
地百萬之軍叩關而攻秦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
巡逃遁而不敢進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巳
困矣於是從散約解爭割地而賂秦秦有餘力而制其
弊追亡逐北伏尸百萬流血漂鹵因利乘便宰割天下
分裂河山强國請服弱國入朝延及孝文王莊襄王享
國日淺國家無事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䇿而
馭宇内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朴以
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
[392-29b]
越之君俛首係頸委命下吏乃使䝉恬北築長城而守
藩籬却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
彎弓而報怨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
墮名城殺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鍉鑄以為
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後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
億丈之城臨不測之谿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
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巳定始皇之心自以為
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始皇既没
[392-30a]
餘威震於殊俗然而陳涉甕牖繩樞之子甿𨽻之人遷
徙之徒也材能不及中庸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倚
頓之富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罷散之卒
將數百之衆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雲合
響應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且夫
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
非尊於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之君鋤耰棘矜非錟
於鉤㦸長鎩也適戍之衆非抗於九國之師深謀逺慮
[392-30b]
行軍用兵之道非及曩時之士也然而成敗異變功業
相反也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
不可同年而語矣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權招八
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然後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宫
一夫作難而七廟墮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
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
  過秦論中
秦并海内兼諸侯南面稱帝以養四海天下之士斐然
[392-31a]
鄉風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無王者久矣周室卑㣲五
霸既殁令不行於天下是以諸侯力政强侵弱衆暴寡
兵革不休士民罷敝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
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當此
之時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於此矣秦王懷貪鄙之心
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立私權禁文
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後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夫兼
并者髙詐力安定者貴順權此言取與守不同術也秦
[392-31b]
離戰國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
也孤獨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借使秦王計上世之
事並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後雖有淫驕之主而未有
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號顯美功業長久今
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領而觀其政夫寒者利裋褐而
饑者甘糟糠天下之嗸嗸新主之資也此言勞民之易
為仁也鄉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賢臣主一心而
憂海内之患縞素而正先帝之過裂地分民以封功臣
[392-32a]
建國立君以禮天下虚囹圄而免刑戮除去收帑汚穢
之罪使各反其鄉里發倉廩散財幣以振孤獨窮困之
士輕賦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約法省刑以持其後使天
下之人皆得自新更節脩行各慎其身塞萬民之望而
以威徳與天下天下集矣即四海之内皆讙然各自安
樂其處唯恐有變雖有狡猾之民無離上之心則不軌
之臣無以飾其智而暴亂之奸止矣二世不行此術而
重之以無道壞宗廟與民更始作阿房宫繁刑嚴誅吏
[392-32b]
治刻深賞罰不當賦歛無度天下多事吏弗能紀百姓
困窮而上弗收恤然後奸偽并起而上下相遁䝉罪者
衆刑戮相望於道而天下苦之自君卿以下至於衆庶
人懷自危之心親處窮苦之實咸不安其位故易動也
是以陳涉不用湯武之賢不藉公侯之尊奮臂於大澤
而天下響應者其民危也故先王見始終之變知存亡
之機是以牧民之道務在安之而已天下雖有逆行之
臣必無響應之助矣故曰安民可與行義而危民易與
[392-33a]
為非此之謂也貴為天子富有天下身不免於戮殺者
正傾非也是二世之過也
  過秦論下
秦并兼諸侯山東三十餘郡繕津關據險塞脩甲兵而
守之然陳涉以戍卒散亂之衆數百奮臂大呼不用弓
㦸之兵鉏䥳白挺望屋而食横行天下秦人阻險不守
關梁不闔長㦸不刺彊弩不射楚師深入戰於鴻門曽
無藩籬之艱於是山東大擾諸侯並起豪俊相立秦使
[392-33b]
章邯將而東征章邯因以三軍之衆要市於外以謀其
上羣臣之不信可見於此矣子嬰立遂不悟藉使子嬰
有庸主之材僅得中佐山東雖亂秦之地可全而有宗
廟之祀未當絶也秦地披山帶河以為固四塞之國也
自繆公以來至於秦王二十餘君常為諸侯雄豈世世
賢哉其勢居然也且天下嘗同心并力而攻秦矣當此
之時賢智並列良將行其師賢相通其謀然困於險阻
而不能進秦乃延入戰而為之開關百萬之徒逃北而
[392-34a]
遂壞豈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勢不便也秦小邑并
大城守險塞而軍髙壘毋戰閉關據阨荷㦸而守之諸
侯起於匹夫以利合非有素王之行也其交未親其下
未附名為亡秦其實利之也彼見秦阻之難犯也必退
師安土息民以待其敝收弱扶罷以令大國之君不患
不得志於海内貴為天子富有天下而身為禽者其救
敗非也秦王足巳不問遂過而不變二世受之因而不
改暴虐以重禍子嬰孤立無親危弱無輔三主惑而終
[392-34b]
身不悟亡不亦宜乎當此時也世非無深慮知化之士
也然所以不敢盡忠拂過者秦俗多忌諱之禁忠言未
卒於口而身為戮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傾耳而聴重足
而立拑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忠臣不敢諫智士不
敢謀天下已亂奸不上聞豈不哀哉先王知雍蔽之傷
國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飾法設刑而天下治其强也
禁暴誅亂而天下服其弱也五霸征而諸侯從其削也
内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嚴刑而天下振
[392-35a]
及其衰也百姓怨望而海内畔矣故周王序得其道而
千餘嵗不絶秦本末並失故不長久由此觀之安危之
統相去逺矣野諺曰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也是以君
子為國觀之上古騐之當世㕘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審
權勢之宜去就有序變化有時故曠日長久而社稷安

  六代論魏曹冏/
昔夏殷周之歴世數十而秦二世而亡何則三代之君
[392-35b]
與天下共其民故天下同其憂秦王獨制其民故傾危
而莫救夫與人共其樂者人必憂其憂與人同其安者
人必拯其危先王知獨治之不能久也故與人共治之
知獨守之不能固也故與人共守之兼親疎而兩用參
同異而並進是以輕重足以相鎮親疎足以相衛并兼
路塞逆節不生及其衰也桓文率禮苞茅不貢齊師伐
楚宋不城周晉戮其宰王綱弛而復張諸侯傲而復肅
二霸之後寖以陵遲呉楚慿江負固方城雖心希九鼎
[392-36a]
而畏迫宗姬姦情散於胷懷逆謀消於唇吻斯豈非信
重親戚任用賢能枝葉碩茂本根賴之與自此之後轉
相攻伐呉并於越晉分為三魯滅於楚鄭兼於韓暨乎
戰國諸姬㣲矣唯燕衛獨存然皆弱小西迫强秦南畏
齊楚救於滅亡非遑相恤至於王赧降為庶人猶枝榦
相持得居虚位海内無主四十餘年秦據勢勝之地騁
譎詐之術征伐關東蠶食九國至於始皇乃定天位曠
日若彼用力若此豈非深根固蔕不拔之道乎易曰其
[392-36b]
亡其亡繫於苞桑周徳其可謂當之矣秦觀周之弊將
以為小弱見奪於是廢五等之爵立郡縣之官棄禮樂
之教任苛刻之政子弟無尺寸之封功臣無立錐之地
内無宗子以自毗輔外無諸侯以為蕃衛仁心不加於
親戚惠澤不流於枝葉譬猶芟刈股肱獨任胷腹浮舟
江海捐棄楫櫂觀者為之寒心而始皇晏然自以為關
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豈不悖哉是
時淳于越諌曰臣聞殷周之王封子弟功臣千有餘嵗
[392-37a]
今陛下君有海内而子弟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
而無輔弼何以相救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
始皇聴李斯偏説而絀其義至於身死之日無所寄付
委天下之重于凡夫之手託廢立之命於奸臣之口至
于趙髙之徒誅鋤宗室胡亥少習剋薄之教長遵凶父
之業不能改制易法寵任兄弟而乃師謨申商諮謀趙
髙自幽深宫委政䜛賊身殘望夷求為黔首豈可得哉
遂乃郡國離心衆庶潰叛勝廣唱之於前劉項斃之於
[392-37b]
後向使始皇納淳于之策抑李斯之論割裂州國分王
子弟封三代之後報功臣之勞士有常君民有定主枝
葉相扶首尾為用雖使子孫有失道之行時人無湯武
之賢奸謀未發而身已屠戮何區區之陳項而復得措
其手足哉故漢祖奮三尺之劒驅烏集之衆五年之中
而成帝業自開闢以來其興功立勲未有若漢祖之易
者也夫伐深根者難為功摧枯朽者易為力理勢然也
漢鑒秦之失封植子弟及諸吕擅權圖危劉氏而天下
[392-38a]
所以不傾動百姓所以不易心者徒以諸侯彊大磐石
膠固東牟朱虚授命於内齊代呉楚作衛於外故也向
髙祖踵亡秦之法忽先王之制則天下巳傳非劉氏有
也然髙祖封建地過古制大者跨州兼域下者連城數
十上下無别權侔京室故有呉楚七國之患賈誼曰諸
侯彊盛長亂起奸夫欲天下之治安莫若衆建諸侯而
少其力令海内之勢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則下無背
叛之心上無誅伐之事文帝不從至於孝景猥用鼂錯
[392-38b]
之計削黜諸侯親者怨恨疎者震恐呉楚唱謀五國從
風兆發髙祖釁成文景由寛之過制急之不漸故也所
謂末大必折尾大難掉尾同於體猶或不從况乎非體
之尾其可掉哉武帝從主父之策下推恩之命自是之
後齊分為七趙分為五淮南三割梁代五分遂以陵遲
子孫㣲弱衣食租税不預政事或以酎金免削或以無
後國除至於成帝王氏擅朝劉向諌曰臣聞公族者國
之枝葉枝葉落則根本無所庇䕃方今同姓疏逺母黨
[392-39a]
專政排擯宗室孤弱公族非所以保守社稷安固國嗣
也其言深切多所稱引成帝雖悲傷嘆息而不能用至
乎哀平異姓秉權假周公之事而為田常之亂髙拱而
竊天位一朝而臣四海漢宗室王侯解印釋綬貢奉社
稷猶懼不得為臣妾或乃為之符命頌莽恩徳豈不哀
哉由斯言之非宗子獨忠孝於惠文之間而叛逆於哀
平之際也徒以權輕勢弱不能有定爾賴光武皇帝挺
不世之姿擒王莽於巳成紹漢嗣於既絶斯豈非宗子
[392-39b]
之力耶而曽不鑒秦之失策襲周之舊制踵亡國之法
而僥倖無疆之期至於桓靈閹豎執衡朝無死難之臣
外無同憂之國君孤立於上臣弄權於下本末不能相
御身手不能相使由是天下鼎沸姦凶並爭宗廟焚為
灰燼宫室變為蓁藪居九州之地而身無所安處悲夫
魏太祖武皇帝躬聖明之資兼神武之畧恥王綱之廢
絶愍漢室之傾覆龍飛譙沛鳳翔兖豫掃除凶逆剪滅
鯨鯢迎帝西京定都潁邑徳動天地義感人神漢氏奉
[392-40a]
天禪位大魏大魏之興於今二十有四年矣觀五代之
存亡而不用其長策覩前車之傾覆而不改其轍迹子
弟王空虚之地君有不使之民宗室竄於閭閻不聞邦
國之政權均匹夫勢齊凡庶内無深根不拔之固外無
磐石宗盟之助非所以安社稷為萬代之業也且今之州
牧郡守古之方伯諸侯皆跨有千里之土兼軍民之任或
比國數人或兄弟並據而宗室子弟曽無一人間厠其間
與相維持非所以彊幹弱枝備萬一之慮也今之用賢
[392-40b]
或超為名都之主或為偏師之帥而宗室有文者必限
小縣之宰有武者必置於百人之上使夫廉髙之士畢
志於衡軛之内才能之人恥與非類為伍非所以勸進
賢能褒異宗族之禮也夫泉竭則流涸根朽則葉枯枝
繁者䕃根條落者本孤故語曰百足之蟲至死不僵扶
之者衆也此言雖小可以譬大且墉基不可倉卒而成
威名不可一朝而立皆為之有漸建之有素譬之種樹
久則深固其根本茂盛其枝葉若造次徙於山林之中
[392-41a]
植於宫闕之下雖壅之以黒壤暖之以春日猶不救於
枯槁何暇繁育哉夫樹猶親戚土猶士民建置不久則
輕下慢上平居猶懼其離畔危急將如之何是以聖王
安而不逸以慮危也存而設備以懼亡也故風疾至而
無摧拔之憂天下有變而無傾危之患矣
  辨亡論上晉陸機/
昔漢氏失御姦臣竊命禍基京畿毒徧宇内皇綱弛頓
王室遂卑於是羣雄蜂駭義兵四合呉武烈皇帝慷慨
[392-41b]
下國電發荆南權畧紛紜忠勇霸世威稜則夷羿震盪
兵交則醜虜授馘遂掃清宗祊蒸禋皇祖於時雲興之
將帶州焱起之師跨邑哮闞之聲風驅熊羆之族霧合
雖兵以義動同盟戮力然皆苞藏禍心阻兵怙亂或師
無謀律喪威稔冦忠規武節未有如此其著者也武烈
既沒長沙桓王逸才命世弱冠秀發招攬遺老與之述
業神兵東驅奮寡犯衆攻無干城之將戰無交鋒之虜
誅叛柔服而江外底定飭法修師則威徳翕赫賓禮名
[392-42a]
賢而張昭為之雄交御豪俊而周瑜為之傑彼二君子
皆𢎞敏而多奇雅達而聰哲故同方者以類附等契者
以氣集江東蓋多士矣將北伐諸華誅鋤干紀旋皇輿
於夷庚反帝座於紫闥挾天子以令諸侯清天步而歸
舊物戎車既次羣凶側目大業未就中世而殞用集我
大皇帝以奇蹤襲於逸軌叡心因乎令圖從政咨於故
實播憲稽乎遺風而加之以篤敬申之以節儉疇諮俊
茂好謀善斷束帛旅於丘園旌命交於塗巷故豪彦尋
[392-42b]
聲而響臻志士希光而景騖異人輻湊猛士如林於是
張昭為師傅周瑜陸公魯肅吕䝉之儔入為腹心出為
股肱甘寧凌統程普賀齊朱桓朱然之徒奮其威韓當
潘璋黄蓋蔣欽周泰之屬宣其力風雅則諸葛瑾張承
步隲以名聲光國政事則顧雍潘濬吕範吕岱以器任
幹職奇偉則虞翻陸績張温張惇以諷義舉政奉使則趙咨
沈珩以敏達延譽術數則呉範趙達以禨祥協徳董襲
陳武殺身以衛主駱統劉基强諫以補過謀無遺計舉
[392-43a]
不失策故遂割據山川跨制荆呉而與天下爭衡矣魏
氏嘗藉戰勝之威率百萬之師浮鄧塞之舟下漢隂之
衆羽楫萬計龍躍順流鋭師千旅虎步原隰謨臣盈室
武將連衡喟然有吞江滸之志一宇宙之氣而周瑜
驅我偏師黜之赤壁喪旗亂轍僅而獲免收迹逺遁漢
王亦慿帝王之號帥巴漢之人乘危騁變結壘千里志
報關侯之敗圖收湘西之地而我陸公亦挫之西陵覆
師敗績困而後濟絶命永安續以濡須之冦臨川摧鋭
[392-43b]
蓬籠之戰孑輪不返由是二邦之將喪氣挫鋒勢䘐財
匱而呉莞然坐乘其弊故魏人請好漢氏乞盟遂躋天
號鼎峙而立西界雍益之郊北裂淮漢之涘東苞百越
之地南括羣蠻之表於是講八代之禮蒐三王之樂告
類上帝拱揖羣后武臣毅卒循江而守長㦸勁鎩望焱
而奮庶尹盡規於上黎元展業於下化協殊裔風衍遐
圻乃俾一介行人撫循外域巨象逸駿擾於外閑明珠
瑋寳耀於内府珍瑰重迹而至奇玩應響而赴軒輶騁
[392-44a]
於南荒衝輣息於朔野黎庶免干戈之患戎馬無晨服
之虞而帝業固矣大皇既没幼主蒞朝姦回肆虐景皇
聿興䖍脩遺憲政無大闕守文之良主也降及歸命之
初典刑未滅故老猶存大司馬陸公以文武熙朝左丞
相陸凱以謇諤盡規而施績范慎以威重顯丁奉黎
斐以武毅稱孟宗丁固之徒為公卿樓𤣥賀邵之屬掌
機事元首雖病朕肱猶良爰逮末葉羣公既喪然後黔
首有瓦解之患皇家有土崩之釁歴命應化而㣲王師
[392-44b]
躡運而發卒散於陣衆奔於邑城池無藩籬之固山川
無溝阜之勢非有公輸雲梯之械智伯灌激之害楚子
築室之圍燕人濟西之隊軍未浹辰而社稷夷矣雖忠
臣孤憤烈士死節將奚救哉夫曹劉之將非一世所選
向時之師無曩日之衆戰守之道抑有前符險阻之利
俄然未改而成敗貿理古今詭趣何哉彼此之化殊授
受之才異也
  辨亡論下
[392-45a]
昔三方之王也魏人據中夏漢氏有岷益呉制荆揚而
奄交廣曹氏雖功濟諸華虐亦深矣其民怨矣劉公因
險以飾智功已薄矣其俗陋矣夫呉桓王基之以武太
祖成之以徳聰明叡達懿度𢎞逺矣其求賢如不及恤
民如稚子接士盡盛徳之容親仁罄丹府之愛拔吕䝉
於戎行識潘濬於係虜推誠信士不恤人之我欺量能
授器不患權之我偪執鞭鞠躬以重陸公之威悉委武
衛以濟周瑜之師卑宫菲食以豐功臣之賞披懷虚已
[392-45b]
以納謨士之算故魯肅一面而自託士燮䝉險而致命
髙張公之徳而省游田之娯賢諸葛之言而割情欲之
歡感陸公之規而除刑法之煩奇劉基之議而作三爵
之誓屏氣跼蹐以伺子明之疾分滋損甘以育凌統之
孤登壇慷慨歸魯子之功削投惡言信子瑜之節是以
忠臣競盡其謨志士咸得肆力洪規逺畧固不厭夫區
區者也故百官茍合庶務未遑初都建業羣臣請備禮
秩天子辭而不許曰天下其謂朕何宫室輿服蓋慊如
[392-46a]
也爰及中葉天人之分既定百度之闕粗脩雖醲化懿
綱未齒乎上代抑其體國經民之具亦足以為政矣地
方㡬萬里帶甲將百萬其野沃其兵練其器利其財豐
東負滄海西阻險塞長江制其區宇峻山帶其封域國
家之利未有𢎞巨於兹者矣借使中材守之以道善人
御之有術敦率遺典勤民謹政循定策守常險則可以
長世永年未有危亡之患也或曰呉蜀唇齒之國蜀滅
則呉亡理則然矣夫蜀蓋藩援之與國而非呉人之存
[392-46b]
亡也何則其郊境之接重山積險陸無長轂之徑川阨
流迅水有驚波之艱雖有鋭師百萬啟行不過千夫舳
艫千里前驅不過百艦故劉氏之伐陸公喻之長蛇其
勢然也昔蜀之初亡朝臣異謀或欲積石以險其流或
欲機械以御其變天子總羣誼而諮之大司馬陸公公
以四瀆天地之所以節宣其氣固無可遏之理而機械
則彼我之所共彼若棄長技以就所屈即荆揚而爭舟
楫之用是天贊我也將謹守峽口以待禽耳逮步闡之
[392-47a]
亂慿寳城以延强冦重資幣以誘羣蠻於時大邦之衆
雲翔電發懸旍江介築壘遵渚襟帶要害以止呉人之
西而巴漢舟師沿江東下陸公以偏師三萬北據東坑
深溝髙壘案甲養威反虜踠跡待戮而不敢北窺生路
强冦敗績宵遁喪師大半分命鋭師五千西禦水軍東
西同捷獻俘萬計信哉賢人之謀豈欺我哉自是烽燧
罕警封域寡虞陸公沒而潛謀兆呉釁深而六師駭夫
太康之役衆未盛乎曩日之師廣州之亂禍有愈乎向
[392-47b]
時之難而邦家顛覆宗廟為墟嗚呼人之云亡邦國殄
瘁不其然乎易曰湯武革命順乎天或曰亂不極則治
不形言帝王之因天時也古人有言曰天時不如地利
易曰王侯設險以守其國言為國之恃險也又曰地利
不如人和在徳不在險言守險之由人也呉之興也參
而由焉孫卿所謂合其參者也及其亡也恃險而已又
孫卿所謂捨其參者也夫四州之氓非無衆也大江之
南非乏俊也山川之險易守也勁利之器易用也先政
[392-48a]
之策易循也功不興而禍遘者何哉所以用之者失也
是故先王達經國之長規審存亡之至數謙巳以安百
姓敦惠以致人和寛沖以誘俊乂之謀慈和以結士民
之愛是以其安也則黎元與之同慶及其危也則兆庶
與之共患安與衆同慶則其危不可得也危與下共患
則其難不足恤也夫然故能保其社稷而固其土宇麥
秀無悲殷之思黍離無愍周之感矣
  晉應繼漢論習鑿齒/
[392-48b]
或問魏武帝功蓋中夏文帝受禪於漢而吾子謂漢終
有晉豈實理乎且魏之見廢晉道亦病晉之臣子寧可
以同此言哉答曰此乃所以尊晉也但絶節赴曲非常
耳所悲見殊心異雖奇莫察請為子言焉昔漢氏失御
九州殘隔三國乘間鼎峙數世干戈日尋流血百載雖
各有偏平而其實亂也宣皇帝勢逼當年力制魏氏蠖
屈從時遂覊戎役晦明掩耀龍潛下位俛眉重足鞠躬
屏息道有不容之難躬蹈履霜之險可謂危矣魏武既
[392-49a]
亡大難獲免始南擒孟達東蕩海隅西抑勁蜀旋撫諸
夏摧呉人入侵之鋒掃曹爽見忌之黨植靈根以跨中
嶽樹羣才以翼子弟命世之志既恢非常之業亦固景
文繼之靈武冠世尅伐貳違以定厥庸席巻梁益奄征
西極功格皇天勲侔古烈豐規顯祚故以灼如也至於
武皇遂并强呉混一宇宙乂清四海同軌二漢除三國
之大害靜漢末之交爭開九域之䝉晦定千載之盛功
者皆司馬氏也而推魏繼漢以晉承魏比義唐虞自託
[392-49b]
純臣豈不惜哉今若以魏有代王之徳則其道不足有
靜亂之功則孫劉鼎立道不足則不可謂制當年當年
不制於魏則魏未曾為天下之主王道不足於曹則曹
未始為一日之王矣昔共工伯有九州秦政奄平區夏
鞭撻華夷專總六合猶不見序於帝王淪沒於戰國何
况暫制數州之人威行境内而巳便可推為一代者乎
若以晉嘗事魏懼傷皇徳拘惜禪名謂不可割則惑之
甚者也何者隗囂據隴公孫帝蜀蜀隴之人雖服其役
[392-50a]
取之大義於彼何有且呉楚僭號周室未亡子文延陵
不見貶絶宣皇帝官魏逼於性命舉非擇木何虧徳美
禪代之義不同堯舜挍實定名必彰於後人各有心事
胡可掩定空虚之魏以屈於巳孰若仗義而以貶魏哉
夫命世之人正情遇物假之際㑹必兼義勇宣皇祖考
立功於漢世篤爾勞思報亦深魏武超越志在傾主徳
不素積義險氷薄宣帝與之情將何重雖形屈當年意
申百世降心全巳憤慨於下非道服北面有純臣之節
[392-50b]
畢命曹氏忘濟世之功者也夫成業者係於所為不係
所藉立功者言其所濟不言所起是故漢髙稟命於懷
王劉氏乘斃於亡秦超二偽以逺嗣不論近而計功考
五徳於帝典不疑道於力政季無承楚之號漢有繼周
之業取之既美而巳徳亦重故也凡天下事有可借喻
於古以曉於今定之徃昔而足為來證者當陽秋之時
呉楚二國皆僭號之王也若使楚莊推鄢郢以尊有徳
闔閭舉三江以奉命世命世之君有徳之主或藉之以
[392-51a]
應天或撫之而光宅彼必自係於周室不推呉楚以為
代明矣况積勲累功靜亂寧衆數之所録衆之所與不
資於燕噲之授不賴於因藉之力長轡廟堂呉蜀兩斃
運奇二紀而平定天下服魏武之所不能臣蕩累葉之
所不能除者哉自漢末鼎沸五六十年呉魏犯順而强
蜀人仗正而弱三家不能相一萬姓曠而無主夫有定
天下之大功為天下之所推孰如見推於闇人受尊於
㣲弱配天而為帝方駕於三代豈比俛首於曹氏側足
[392-51b]
於不正即情而恒實取之而無慙何與詭事而託偽開
亂於將來者乎是故故舊之恩可封魏後三恪之數不
宜見列以晉承漢功實顯然正名當事情體亦厭又何
為虚尊不正之魏而虧我道於大通哉昔周人詠祖宗
之徳追述翦商之功仲尼明大孝之道髙稱配天之義
然后稷勤於所職聿來未以翦商異於司馬氏仕乎曹
族三宗之寓於魏世矣且夫魏自君之道不正則三祖
臣魏之義未盡義未盡故假途以運髙畧道不正故君
[392-52a]
臣之節有殊然則𢎞道不以輔魏而無逆取之嫌髙拱
不勞汗馬而有靜亂之功者蓋勲足以王四海義足以
登天位雖我徳慙於有周而彼道異於殷商故也今子
不疑共工之不得列於帝王不嫌漢之係周而不係秦
何至於一魏猶疑滯而不化哉夫欲尊其君而不知推
之於堯舜之道欲重其國而反厝之於不勝之地豈君
子之髙義若猶未悟請於是正矣
 
[392-52b]
 
 
 
 
 
 
 
 文章辨體彚選巻三百九十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