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4h0132 文章辨體彙選-明-賀復徵 (master)


[674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文章辨體彚選巻六百七十四
            明 賀復徵 編
墓碑十
  贈司空兼侍中文元賈魏公神道碑宋王安石/
魏公既薨之明年皇帝篆其墓碑之首曰大儒元老之
碑有詔造文賜公子使之并刻臣某昧死序列再拜稽
首以聞曰公諱昌期字子明姓賈氏皇祕書省著作佐
[674-1b]
郎贈太師中書令尚書令晉國公諱注之子皇太子左
贊善大夫贈太師中書令尚書令齊國公諱璉之孫晉
中書舍人史館修撰皇贈太師中書令魯國公諱緯之
曽孫其先南皮人中徙獲鹿今葬開封而為其縣人者
自公皇考始公少則莊重謹密治經章解句達老師宿
學譽歎以為賢巳天禧元年獻文章召試賜同進士出
身除常州晉陵縣主簿國子監説書又以江州徳化縣
令兼潁川郡王院伴讀當是時孫宣公領國子一見聽
[674-2a]
語待以公相數舉公學問當在人主左右大臣有以親
嫌者故久弗用以知常州宜興開封府東明兩縣監在
京廣濟永濟兩倉又召置國子監説書景祐元年積官
至尚書都官員外郎乃始置崇政殿説書而以公為之
公於傳注訓詁不為曲釋至先王治心守身經理天下
之意指物譬事析毫解縷言則感心自仁宗即位大臣
或操法令㫁天下事稽古不至秦漢以上以儒術為疏
闊然上常獨意鄉堯舜三代得公以經開説則慨然皆
[674-2b]
以為善而公由此顯矣於是上所質問多道徳之要公
請悉記録嵗終歸之太史詔以章獻太后故為彭城郡
王諱其名公言母之諱禮不得以出於宫太平興國寺
災公以易春秋進戒因言近嵗屢災寺觀天意蓋有所
在獨可勿繕治以稱陛下畏天威愛人力之意西域僧
以佛骨銅像來獻公請加賜遣還毋以所獻示外上皆
從之以直集賢院天章閣侍講史館修撰判尚書禮部
判太府事天章置侍講自公始故事親祠郊廟燕遊慢
[674-3a]
戲之物皆在儀衞公奏除之無幾遂以知制誥龍圖閣
直學士權知通進銀臺司兼門下封駮事權判吏部流
内銓權知開封府又以右諌議大夫權御史中丞兼判
國子監而侍講如初公之為銓也河北蟲旱以公安撫
公舉能詘姦於利害多所興除異時縣令奉錢滿萬二
千乃舉令公以為法如此則小縣終不得善治乃請槩
舉令而與其奉如大縣其在御史劉平為趙元昊所得
邊吏以降敵告議收其族公言漢殺李陵母妻子陵不
[674-3b]
歸而漢悔真宗撫王繼忠家後賴其力且平事固未可
知乃不果收侍講林瑀者言天子即位常步其日占所
得卦以知吉凶公奏瑀所言不經不可用上即為公罷
瑀又奏劾駙馬都尉柴恭僖公奪其州人以為宜初元
昊反公言兵事起財不贍宜及今度經費罷減諸不急
至是詔與三司合議一嵗所省率緡錢百萬慶厯二年
契丹來求地請婚公主其使責以信義告之利害客詘
服不能發口執政議使契丹攻元昊公曰契丹許我而
[674-4a]
有功則必驕以弱我而責報無窮巳不且以我市於元
昊矣且唐中極衰時聽吐蕃擊朱泚陸貲尚以為不可
後乃知吐蕃隂與泚合而陽言助國今獨安知契丹計
不出此乃言所以待夷狄者凡六事上皆行其䇿三年
遂以本官㕘知政事四年以尚書工部侍郎檢校太傅
為樞密使五年以集賢殿大學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
兼樞密使居兩月拜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議祔章
惠太后太廟公言其非禮及祔獻懿二后密敕遷文武
[674-4b]
位一等賜外内諸軍特支優給公又獨奏罷之既而敕
遷兩府官公又不從乃巳元昊歸石元孫議賜死公爭
言自古將帥被執歸多不死元孫以不死七年上以旱
避正殿貶食自責公因稽首遜位章六七入乃除武勝
軍節度使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判大名府兼
北京留守河北安撫使妖人王則謀舉大名反河南北
使其黨挾書妄言冀得近公公疑為姦攷問具服則惶
恐不及㑹獨嬰貝州以反公即使部將王信孟元郝質
[674-5a]
馳兵操攻具往且請自出搏賊不許終賊所以擒滅功
居多移鎮山南東道檢校太師賜爵安國公公因請寛
諸吏民為則所脅者而捕河北妖人治殺之無所漏河
決商胡方暑公暴隄上躬親指畫出倉廩與被水百姓
舍其流棄接以醫藥所活九十餘萬口契丹誘亡卒號
為南軍以戰夏人而邊法卒亡自歸者死公變其法自
歸者故拔擢超其伍於是歸者衆因以知契丹國事契
丹亦因拒亡卒黜南軍不用邊人以地外質公請重禁
[674-5b]
絶主不時贖人得贖而有之地則盡歸邊以不爭皇祐
元年徙鄭州從公求也至見留為祥源觀使既而以尚
書右僕射觀文殿大學士判尚書都省朝㑹班宰相眎
其儀物嵗中又求任外除山南東道節度使右僕射檢
校太師兼侍中判鄭州固辭僕射侍中乃改同中書門
下平章事又欲遷公四子各一官亦以公辭而止三年
母燕國太夫人薨命以故官不起賜官寵慰從之公事
燕國以孝聞上嘗賜銀飾肩輿士大夫以為榮及薨自
[674-6a]
鄭歸葬扶舁蒼然肩足皆胝行路瞻望悲哀嘆息四年
除故官侍講居頃出治許州將行矣仁宗問易之乾卦
公既講解又作書以亢龍為戒手詔褒答以公所獻藏
太史五年又莅大名安撫河北中書議塞商胡決以公
異論故使建言者專其事公猶爭不巳河果不可塞建
言者得罪而澶魏濵棣徳博多水死公乃請使撫巡賑
牧人用歸息嘉祐元年進封許國公又兼侍中方避未
聽而以樞密使召卒罷侍中而以尚中書門下平章事
[674-6b]
為樞密使六年以鎮安軍節右僕射檢校太師兼侍中
充景靈宫使又出許州七年以保平軍節陜州大都督
府長史移大召兼安撫公凡三至魏及許鄭皆以寛惠
為治人安樂之它將相賜公使錢多使牟利公度所賜
為用故在所尤不擾皇帝即位改節度鳯翔加左僕射
鳯翔尹進封魏國治平元年求還使侍中守許州至六
七終不許二年乃授許州入見又辭不許使撫諭須秋
乃發六月告疾中人太醫問視相屬又力求解將相乃
[674-7a]
以左僕射觀文殿大學士判尚書都省七月戊寅薨上
親臨哭發涕為不聽朝二日賜龍腦水銀以歛制服出
司賔祭弔別賜黄金給葬贈司空兼侍中諡曰文元以
九月甲申葬開封汴陽里晉公墓次公年六十八散官
開府儀同三司勲上柱國號推誠保徳崇仁守正忠亮
佐運翊戴功臣邑戸萬五千實封五千六百公所著書
有春秋要論十巻羣經音辨十巻通紀八十巻本朝時
令十二巻又奏議文集各三十巻元配王氏尚書兵部
[674-7b]
郎中集賢殿修撰軫之女追封莒國夫人繼配陳氏武
信軍節度使康肅公堯咨之女封魏國夫人六男子章
太常博士集賢校理早卒圭尚書北部員外郎田尚書
駕部員外郎青尚書司門員外郎齊大理寺丞炎未仕
三女子國子博士程嗣弼大理寺丞宋惠國太常博士
龎元英公壻也其後天子以炎守將作監丞又官公内
外族親凡九人賈氏自誼及躭傅王相帝皆以儒學至
公又以經術致將相出入文武有謀有功當中國治安
[674-8a]
四夷集附寵禄光大始終褒榮君臣相遭於是為盛銘

於皇仁宗時宋之隆奠此中國四夷來同孰夾孰承有
宰魏公帝曰詢爾羣公卿士朕欲攷古以求亂治有博
六藝使熙朕志魏公乃來錫帝之求進于殿中登闡沈
幽乃尹開封治民不絿乃丞御史督制庶尤膏澤在下
熏烝在上參國政事遂都將相帝巡大塗公帝之車帝
御廣宫之屏之墉文條武鬯具獻膚功終徂在天公則
[674-8b]
隨邁廷喪元老隠加問賚有銘太史有諡太常次詩不
誣斲石墓㫄
  檢校太尉贈侍中正惠馬公神道碑王安石/
推忠保順同徳翊戴功臣彰徳軍節度觀察留後特進
檢校太尉使持節相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相國扶風
郡開國公食邑六千六百戸食實封二千二百戸諡曰
正惠馬公以天禧三年十月戊戌葬開封祥符縣某鄉
某里至嘉祐七年公孫慶崇始來請銘以作公碑序曰
[674-9a]
馬氏故扶風人至公高祖而徙處雲中贈太師諱某者
於公為曽祖贈太師中書令諱某者於公為祖龍捷左
廂都指揮使江州防禦使贈太師中書令尚書令蔡公
諱某者於公為父蔡公從太祖定天下力戰有功當是
時雲中巳為契丹所得故馬氏又徙處浚儀今開封府
祥符也公諱某字子元蔡公之終也年七嵗太祖召見
禁中有司言例當補殿直詔特授西頭供奉官而賜以
名開寶五年年十八監彭州兵馬以嚴飭見憚如老將
[674-9b]
太平興國三年領兵戍秦州清水姦人李飛雄乗驛稱
詔捕公及秦隴巡檢劉文裕等將擊之秦州因盜庫兵
以反公辨其詐與文裕執飛雄治殺之五年監潭州兵
馬改東頭供奉官雍熙二年又監博州兵馬劉廷讓敗
於君子驛而契丹歸矣公方料丁壯集芻糧繕城治械
如冦至吏民初不悦其生事也巳而契丹果至度不可
攻乃去四年改西京作坊副使將屯于冀州端拱元年
移知定逺軍時議發河南十三州之民轉饟河北公告
[674-10a]
轉運使樊知古此軍聚兵少而積粟多簸其腐尚可得
十七知古用此得粟五十萬斛以罷河南之役事聞朝
廷太宗嘉之二年深州新蹂於契丹城郭廬舍多壞而
流民衆乃移公知深州公至數月則壞者完流者復舉
州忘其冦戎之故而以公為能撫我㑹保州不治移往
代之淳化二年又移知慶州羌萬人以怨程徳元來冦
公誘其渠帥諭以威信即皆引去四年遷西京作坊使
知梓州五年李順為亂於蜀之西川以公往討又以為
[674-10b]
先鋒平劒州召還至三泉而復以公與王繼恩討賊繼
恩怒公抗直使守彭州盡收其軍而與之羸卒三百賊
率其衆至號十萬公力戰一日亡其卒大半乃夜獨出
招救兵復入賊終不能得城而以敗去除成都府兵馬
鈐轄遷洛苑使五年除蜀漢九州都巡檢使巳而又兼
成都府兵馬鈐轄真宗即位改内苑使蜀卒劉旰聚黨
數千人為亂所攻數州至輒取之公以卒三百追至蜀
州與戰旰走邛州而招安使上官正召公歸成都計事
[674-11a]
公為正畫曰賊破邛州必乗勝刼掠渡江薄我既息而
戰我軍雖倍未易敵也不如迎其弊急擊破之必矣遂
行次方井與正合殺旰等無噍類真宗賜書奬諭賞以
錦袍金帶咸平元年加澄州刺史知秦州諸羌質子有
三十年不釋者公悉歸之諸羌徳公訖公去無一人犯
塞小泉銀坑久不發掌吏盡産以償嵗課而責之不巳
公奏得釋而歸其産四年就除西上閤門使知成都府
兼本州兵馬鈐轄有告龍騎士謀為變者所引以千數
[674-11b]
公捕殺其首七人而置其餘無所問自乾徳後嵗漕蜀
物以富人為送吏多坐漂失籍其家公奏擇三班使臣
及三司軍大將代之而課其漕事為賞罰至今便之六
年移鄜延路駐泊兵馬都總管兼知延州蜀人於公去
皆環以泣公至延州羌方以兵戲邊㑹上元開門張燈
示以無為而羌不能為冦又移知鎮州兼本州兵馬都
總管景徳元年契丹入邊民入保城公與之約盜一錢
者死有盜錢二百者公即殺之於是自澶以北城郭皆
[674-12a]
晝閉詔使過公輒留之而募人間行送詔皆得其報以
聞又以便宜使所至受諸漕輓給邊之物故契丹欲虜
掠無所得車駕至澶州大將王超提卒數十萬逗留不
赴公屢趨之不為動移書譙讓乃始出師猶辭以中渡
無橋則公先巳渡才一夕而橋就上聞手詔褒之且知
公果可以屬大事也二年移知定州又除東上閣門使
樞密院都承㫖三年遂以檢校太保簽書樞密院事祥
符元年東封泰山以為行宫都總管自此行幸必以公
[674-12b]
為都總管而皆許之專殺公部分明約束審出入肅然
而未嘗輒戮一人於是邊將言契丹近塞大臣議皆請
發兵以備公獨議使邊將移書問狀從之契丹解去遷
檢校太傅四年加宣徽北院使五年除樞密副使當是
時契丹巳盟中國無為大臣方言符瑞而公每不然之
獨常從容極言天下雖安不可忘戰去兵之意及他爭
議甚衆真宗多以公言為是七年除潁州防禦使知潞
州州之税賦常移以輸邊公為論其害自是所輸不過
[674-13a]
鄰州而巳天禧元年移知大名府兼駐泊兵馬都總管
使中貴人勞問賜白金二千兩居頃之遂以為宣徽南
院使知樞密院事檢校太尉有足疾時詔内朝別為一
班免其蹈舞二年疾病賜告求去位真宗不許而數使
中貴人勞問又幸其第賜白金三千兩巳而度實病不
可强以事乃罷以為彰徳軍節度觀察留後而公固求
外鎮終不許居久之稍間入謁真宗輒使閣門祗候二
人伺公至即扶以入因掖其拜起數屏左右問事常聽
[674-13b]
用三年又求外鎮乃以公知貝州兼本州兵馬都總管
將行矣召見又將付以政固辭謝久之乃巳而更以公
為本鎮至五月公疾作詔使公子洵美將太醫往視而
魏路二鎮之人亦皆奔走來問為公請禱巳而公疾革
真宗又使公弟之子成美馳驛召公歸京師而公以八
月壬寅不起矣享年六十五真宗為之震悼罷朝詔贈
侍中録其子孫賻賜皆加等公前夫人丁氏某郡君後
夫人沈氏某郡夫人子男二人洵美終西京作坊使英
[674-14a]
州刺史之美終内殿承制閣門祗候孫十六人其十四
人皆巳卒而慶宗今為右班殿直慶崇今為文思院知
恩州公少慷慨以武力智謀自喜又能好書賔友儒者
所與善必一時豪傑有集二十巻其文長於議論自始
仕以至登用遇事謇謇未嘗有所顧憚王冀公丁晉公
用事每廷議得其不直輒面詆之真宗初或甚忤然終
以此知公而天下至今稱其正直銘曰
在凌西南誰封誰樹有宋正惠馬公之墓公當太宗真
[674-14b]
宗之時暨暨諤諤謀行計施以羸擊强以少捕衆以賤
抗貴維公之勇雖貴雖衆雖强必克維公之敏亦維公
直帝曰直哉汝予良弼見國而巳不知家室内朝十年
典掌機密暨予一心綱紀庶物元功宗謀莫汝敢匹公
曰孤臣敢曠于榮讒説不用是維帝明十或困窮莫知
其有既榮以位正或見醜公於可願兩得其尤不訖大
耄天為不謀徳歉於年孰云耆老有賚後世公為壽考
刻趺篆首作此銘詩陳之墜道永矣其詒
[674-15a]
  廣西轉運使孫君墓碑王安石/
君少學問勤苦寄食浮屠山中步行借書數百里升樓
誦之而去其階蓋數年而具衆經後遂博極天下之書
屬文操筆布紙謂為方思而數百千言巳就以天聖五
年同學究出身補滁州來安縣主簿洪州右司理再舉
進士甲科遷大理寺丞知常州晉陵縣移知潯州潯當
是時人未趣學乃改作廟學召吏民子弟之秀者親為
據案講説誘勸以文藝居未幾㫄州士皆來學學者由
[674-15b]
此遂多以選通判耀州兵士有訟財而不直者安撫使
以為直君爭之不得乃奏決於大理大理以君所爭為
是而用君議編於勅慶厯二年擢為監察御史裏行於
是彈奏狄武襄公不當沮敗劉滬永洛城事又因日食
言隂盛以後宫為戒仁宗大獵于城南衞士不及整而
歸以夜明日將復出有雉隕于殿中君奏疏即是夜有
詔止獵蠻唐和冦湖南以君安撫奏事有所不合因自
劾乃知復州又通判金州知漢陽軍吉州稍遷至尚書
[674-16a]
都官員外郎提㸃江南西路刑獄有言常平嵗凶當稍
貴其粟以利糴本者詔從之君言此非常平本意也詔
又從之儂智高反君即出兵二千於嶺以助英韶㑹除
廣西轉運使馳至所部而智高方煽天子出大臣部諸
將兵數萬擊之君驅散亡殘敗之吏民轉芻米於惶擾
卒急之間又以餘力督守吏治城壍修器械屬州多完
而師飽以有功君勞居多以勞遷尚書司封員外郎初
君請斬大將之北者發騎軍以討賊及後賊所以破滅
[674-16b]
皆如君計䇿軍罷而人重困方恃君綏撫君乗險阻冒
瘴毒經理出入啓居無時以皇祐三年三月初七日卒
于治所年五十四官至尚書工部郎中散官至朝奉郎
勲至上騎都尉君所為州整齊其大體闊略其細故與
賔客談説弦歌飲酒往往終日而能聽用佐屬盡其力
事以不廢在御史言事計曲直利害如何不顧望大臣
以此無助所為文自少及終以類集之至百巻天徳地
業人事之治掇拾貫穿無所不言而詩為多君諱抗字
[674-17a]
和叔姓孫氏得姓於衞得望於富春其在黟縣自君之
高祖棄廣陵以避孫儒之亂而至君曽大父諱師睦善
治生以致富嵗饑賤出米穀以斗升付糴者得驩心於
鄉里大父諱旦始盡棄其産而能招士以教子父諱遂
良當終時君始十餘嵗後以君故贈尚書職方員外郎
君初娶張氏又娶吳氏又娶舒氏封太康縣君五男子
適邈迪适遘適嘗從予遊年十四論議著書足以驚人
終永州軍事推官邈今潞州上黨縣令亦好學能文狀
[674-17b]
君行以求銘者邈也君之卒也天子以适試祕書省校
書郎二女子一嫁太廟齋郎李簡夫一嫁進士鄭安平
君以其卒之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葬黟縣懷逺鄉上林
村歙之為州在山嶺澗谷﨑嶇之中自去五代之亂百
年名士大夫亦往往而出然不能多也黟尤僻陋中州
能人賢士之所罕至君孤童子徒步宦學終以就立為
朝廷顯用論次終始作為銘詩豈特以顯孫氏而慰其
子孫乃亦以詒其鄉里銘曰
[674-18a]
在仁宗世蠻跳不制餽師牧民實有膚使踐艱乗危條
變畫奇瘭毒既除膏熨以治方遷既隕哀暨山夷維此
膚使文優以仕禄則不值其書滿笥書藏于家銘在墓
前以告黟人孫氏之阡
  虞部郎中贈衞尉卿李公神道碑王安石/
嘉祐八年六月某甲子制曰朕初即位大賚羣臣陞朝
者及其父母具官某父具官某率徳蹈義不躬榮禄能
教厥子並為才臣加賜名命序諸卿位所以勸天下之
[674-18b]
為人父者豈特以慰孝子之心哉可特贈衞尉卿翌日
某甲子中書下其書告第又副其書賜寛等以待墓焚
寛等受書焚其副墓上乃撰次衞尉官世行治始卒來
請曰先人賴天子慶施賜之官三品矣而墓碑未刻惟
徳善可以有辭于後世者夫子實聞知某曰然衞尉公
墓隧宜得銘久矣於是為序而銘焉序曰公姓李氏故
隴西人七世祖諱某始遷于光山五世祖諱某以其郡
人王閩從之始為建安人曽祖諱某祖諱某皆不仕考
[674-19a]
諱某嘗仕江南李氏稍顯矣江南國除又舉進士中等
以殿中丞致仕有學行名能知人贈其父大理評事而
巳亦以子貴贈至吏部尚書遊豫章樂其湖山曰吾必
終於此於是又始為豫章人尚書之子伯曰虛已官至
尚書工部侍郎以才能聞天下其季則公也公諱某字
公濟少篤學讀書兼晝夜不息一以進士舉不中即以
兄廕為郊社齋郎再選福州閩清淇州靖安縣尉有能
名遷饒州餘干縣令至則毁淫祠取其材以為孔子廟
[674-19b]
率縣人之秀者興于學豪宗大姓歛手不敢犯法州將
部使者奏乞與京官移之劇縣不報而坐不覺獄卒殺
人以免當是時侍郎方以分司就第公曰吾兄老矣我
得朝夕從之游以灑掃先人廬冢尚何求而仕遂止不
復言仕侍郎之卒也天子以公試祕書省校書郎知江
州徳安縣事辭不就後嘗一至京師大臣交口勸説欲
官之終以其不可强也而晏元獻公為公請乃除太子
洗馬致仕初尚書未老棄其官以歸至侍郎及公之退
[674-20a]
也亦皆未老自尚書至公再世皆有子而皆以嚴治其
家如吏治江西士大夫慕其世徳稱其家法蓋近世士
多外自藩飾為聲名而内實罕能治其家及老往往顧
利冒恥不知休息公獨父子兄弟能如此嗚呼其可謂
賢於人也巳公事親孝比遭大喪廬墓六年然後巳事
兄與其寡姊衣食藥物必躬親之及公老矣二子就養
如公之為子弟也寛嘗為江浙等路提㸃鑄錢坑冶又
嘗提㸃江南西路刑獄定亦再為洪州官不去左右者
[674-20b]
十二年皆以才能為世聞人以恩遷公官至尚書虞部
郎中階至朝奉郎勲至䕶軍以嘉祐四年七月某甲子
卒於豫章之第室年八十九夫人長壽縣君趙氏先公
卒八年既葬矣五年某月某甲子以公葬于夫人之墓
左曰雷岡在新建縣之桃花鄉新里夫人故衢州人某
官湘之女湘有文行尚書與為友故為公娶其女子三
人寛定寔寔守祕書省正字早世于公之葬也寛為尚
書司勲員外郎定為尚書庫部員外郎女子二人巳嫁
[674-21a]
孫二十有一人曽孫十有五人皆率公教無違者公既
葬而二子以恩贈公衞尉卿云銘曰
李氏大家隴西其先於唐之季再世光山移遯于閩嶺
海之間乃生尚書節行有偉始來江南考室章水繩繩
二子隠顯兼榮孰多後禄其季維卿幼壯躬孝維君之
踐能不盡用止於一縣退以徳義釐身於家外内肅雝
人不疵嗟亦有二子維天子使父曰往矣致而臣身子
曰歸哉以寧吾親以率其婦左右恂恂以官就侍天子
[674-21b]
之仁既具趾福考終大耄追榮于幽乃賜卿號伐石西
山作為螭龜營之墓上勒此銘詩
 
 
 
 
 
 文章辨體彚選巻六百七十四
[674-22a]
欽定四庫全書
 文章辨體彚選巻六百七十四
            明 賀復徵 編
墓碑十
  贈司空兼侍中文元賈魏公神道碑宋王安石/
魏公既薨之明年皇帝篆其墓碑之首曰大儒元老之
碑有詔造文賜公子使之并刻臣某昧死序列再拜稽
首以聞曰公諱昌期字子明姓賈氏皇祕書省著作佐
[674-22b]
郎贈太師中書令尚書令晉國公諱注之子皇太子左
贊善大夫贈太師中書令尚書令齊國公諱璉之孫晉
中書舍人史館修撰皇贈太師中書令魯國公諱緯之
曽孫其先南皮人中徙獲鹿今葬開封而為其縣人者
自公皇考始公少則莊重謹密治經章解句達老師宿
學譽歎以為賢巳天禧元年獻文章召試賜同進士出
身除常州晉陵縣主簿國子監説書又以江州徳化縣
令兼潁川郡王院伴讀當是時孫宣公領國子一見聽
[674-23a]
語待以公相數舉公學問當在人主左右大臣有以親
嫌者故久弗用以知常州宜興開封府東明兩縣監在
京廣濟永濟兩倉又召置國子監説書景祐元年積官
至尚書都官員外郎乃始置崇政殿説書而以公為之
公於傳注訓詁不為曲釋至先王治心守身經理天下
之意指物譬事析毫解縷言則感心自仁宗即位大臣
或操法令㫁天下事稽古不至秦漢以上以儒術為疏
闊然上常獨意鄉堯舜三代得公以經開説則慨然皆
[674-23b]
以為善而公由此顯矣於是上所質問多道徳之要公
請悉記録嵗終歸之太史詔以章獻太后故為彭城郡
王諱其名公言母之諱禮不得以出於宫太平興國寺
災公以易春秋進戒因言近嵗屢災寺觀天意蓋有所
在獨可勿繕治以稱陛下畏天威愛人力之意西域僧
以佛骨銅像來獻公請加賜遣還毋以所獻示外上皆
從之以直集賢院天章閣侍講史館修撰判尚書禮部
判太府事天章置侍講自公始故事親祠郊廟燕遊慢
[674-24a]
戲之物皆在儀衞公奏除之無幾遂以知制誥龍圖閣
直學士權知通進銀臺司兼門下封駮事權判吏部流
内銓權知開封府又以右諌議大夫權御史中丞兼判
國子監而侍講如初公之為銓也河北蟲旱以公安撫
公舉能詘姦於利害多所興除異時縣令奉錢滿萬二
千乃舉令公以為法如此則小縣終不得善治乃請槩
舉令而與其奉如大縣其在御史劉平為趙元昊所得
邊吏以降敵告議收其族公言漢殺李陵母妻子陵不
[674-24b]
歸而漢悔真宗撫王繼忠家後賴其力且平事固未可
知乃不果收侍講林瑀者言天子即位常步其日占所
得卦以知吉凶公奏瑀所言不經不可用上即為公罷
瑀又奏劾駙馬都尉柴恭僖公奪其州人以為宜初元
昊反公言兵事起財不贍宜及今度經費罷減諸不急
至是詔與三司合議一嵗所省率緡錢百萬慶厯二年
契丹來求地請婚公主其使責以信義告之利害客詘
服不能發口執政議使契丹攻元昊公曰契丹許我而
[674-25a]
有功則必驕以弱我而責報無窮巳不且以我市於元
昊矣且唐中極衰時聽吐蕃擊朱泚陸貲尚以為不可
後乃知吐蕃隂與泚合而陽言助國今獨安知契丹計
不出此乃言所以待夷狄者凡六事上皆行其䇿三年
遂以本官㕘知政事四年以尚書工部侍郎檢校太傅
為樞密使五年以集賢殿大學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
兼樞密使居兩月拜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議祔章
惠太后太廟公言其非禮及祔獻懿二后密敕遷文武
[674-25b]
位一等賜外内諸軍特支優給公又獨奏罷之既而敕
遷兩府官公又不從乃巳元昊歸石元孫議賜死公爭
言自古將帥被執歸多不死元孫以不死七年上以旱
避正殿貶食自責公因稽首遜位章六七入乃除武勝
軍節度使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判大名府兼
北京留守河北安撫使妖人王則謀舉大名反河南北
使其黨挾書妄言冀得近公公疑為姦攷問具服則惶
恐不及㑹獨嬰貝州以反公即使部將王信孟元郝質
[674-26a]
馳兵操攻具往且請自出搏賊不許終賊所以擒滅功
居多移鎮山南東道檢校太師賜爵安國公公因請寛
諸吏民為則所脅者而捕河北妖人治殺之無所漏河
決商胡方暑公暴隄上躬親指畫出倉廩與被水百姓
舍其流棄接以醫藥所活九十餘萬口契丹誘亡卒號
為南軍以戰夏人而邊法卒亡自歸者死公變其法自
歸者故拔擢超其伍於是歸者衆因以知契丹國事契
丹亦因拒亡卒黜南軍不用邊人以地外質公請重禁
[674-26b]
絶主不時贖人得贖而有之地則盡歸邊以不爭皇祐
元年徙鄭州從公求也至見留為祥源觀使既而以尚
書右僕射觀文殿大學士判尚書都省朝㑹班宰相眎
其儀物嵗中又求任外除山南東道節度使右僕射檢
校太師兼侍中判鄭州固辭僕射侍中乃改同中書門
下平章事又欲遷公四子各一官亦以公辭而止三年
母燕國太夫人薨命以故官不起賜官寵慰從之公事
燕國以孝聞上嘗賜銀飾肩輿士大夫以為榮及薨自
[674-27a]
鄭歸葬扶舁蒼然肩足皆胝行路瞻望悲哀嘆息四年
除故官侍講居頃出治許州將行矣仁宗問易之乾卦
公既講解又作書以亢龍為戒手詔褒答以公所獻藏
太史五年又莅大名安撫河北中書議塞商胡決以公
異論故使建言者專其事公猶爭不巳河果不可塞建
言者得罪而澶魏濵棣徳博多水死公乃請使撫巡賑
牧人用歸息嘉祐元年進封許國公又兼侍中方避未
聽而以樞密使召卒罷侍中而以尚中書門下平章事
[674-27b]
為樞密使六年以鎮安軍節右僕射檢校太師兼侍中
充景靈宫使又出許州七年以保平軍節陜州大都督
府長史移大召兼安撫公凡三至魏及許鄭皆以寛惠
為治人安樂之它將相賜公使錢多使牟利公度所賜
為用故在所尤不擾皇帝即位改節度鳯翔加左僕射
鳯翔尹進封魏國治平元年求還使侍中守許州至六
七終不許二年乃授許州入見又辭不許使撫諭須秋
乃發六月告疾中人太醫問視相屬又力求解將相乃
[674-28a]
以左僕射觀文殿大學士判尚書都省七月戊寅薨上
親臨哭發涕為不聽朝二日賜龍腦水銀以歛制服出
司賔祭弔別賜黄金給葬贈司空兼侍中諡曰文元以
九月甲申葬開封汴陽里晉公墓次公年六十八散官
開府儀同三司勲上柱國號推誠保徳崇仁守正忠亮
佐運翊戴功臣邑戸萬五千實封五千六百公所著書
有春秋要論十巻羣經音辨十巻通紀八十巻本朝時
令十二巻又奏議文集各三十巻元配王氏尚書兵部
[674-28b]
郎中集賢殿修撰軫之女追封莒國夫人繼配陳氏武
信軍節度使康肅公堯咨之女封魏國夫人六男子章
太常博士集賢校理早卒圭尚書北部員外郎田尚書
駕部員外郎青尚書司門員外郎齊大理寺丞炎未仕
三女子國子博士程嗣弼大理寺丞宋惠國太常博士
龎元英公壻也其後天子以炎守將作監丞又官公内
外族親凡九人賈氏自誼及躭傅王相帝皆以儒學至
公又以經術致將相出入文武有謀有功當中國治安
[674-29a]
四夷集附寵禄光大始終褒榮君臣相遭於是為盛銘

於皇仁宗時宋之隆奠此中國四夷來同孰夾孰承有
宰魏公帝曰詢爾羣公卿士朕欲攷古以求亂治有博
六藝使熙朕志魏公乃來錫帝之求進于殿中登闡沈
幽乃尹開封治民不絿乃丞御史督制庶尤膏澤在下
熏烝在上參國政事遂都將相帝巡大塗公帝之車帝
御廣宫之屏之墉文條武鬯具獻膚功終徂在天公則
[674-29b]
隨邁廷喪元老隠加問賚有銘太史有諡太常次詩不
誣斲石墓㫄
  檢校太尉贈侍中正惠馬公神道碑王安石/
推忠保順同徳翊戴功臣彰徳軍節度觀察留後特進
檢校太尉使持節相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相國扶風
郡開國公食邑六千六百戸食實封二千二百戸諡曰
正惠馬公以天禧三年十月戊戌葬開封祥符縣某鄉
某里至嘉祐七年公孫慶崇始來請銘以作公碑序曰
[674-30a]
馬氏故扶風人至公高祖而徙處雲中贈太師諱某者
於公為曽祖贈太師中書令諱某者於公為祖龍捷左
廂都指揮使江州防禦使贈太師中書令尚書令蔡公
諱某者於公為父蔡公從太祖定天下力戰有功當是
時雲中巳為契丹所得故馬氏又徙處浚儀今開封府
祥符也公諱某字子元蔡公之終也年七嵗太祖召見
禁中有司言例當補殿直詔特授西頭供奉官而賜以
名開寶五年年十八監彭州兵馬以嚴飭見憚如老將
[674-30b]
太平興國三年領兵戍秦州清水姦人李飛雄乗驛稱
詔捕公及秦隴巡檢劉文裕等將擊之秦州因盜庫兵
以反公辨其詐與文裕執飛雄治殺之五年監潭州兵
馬改東頭供奉官雍熙二年又監博州兵馬劉廷讓敗
於君子驛而契丹歸矣公方料丁壯集芻糧繕城治械
如冦至吏民初不悦其生事也巳而契丹果至度不可
攻乃去四年改西京作坊副使將屯于冀州端拱元年
移知定逺軍時議發河南十三州之民轉饟河北公告
[674-31a]
轉運使樊知古此軍聚兵少而積粟多簸其腐尚可得
十七知古用此得粟五十萬斛以罷河南之役事聞朝
廷太宗嘉之二年深州新蹂於契丹城郭廬舍多壞而
流民衆乃移公知深州公至數月則壞者完流者復舉
州忘其冦戎之故而以公為能撫我㑹保州不治移往
代之淳化二年又移知慶州羌萬人以怨程徳元來冦
公誘其渠帥諭以威信即皆引去四年遷西京作坊使
知梓州五年李順為亂於蜀之西川以公往討又以為
[674-31b]
先鋒平劒州召還至三泉而復以公與王繼恩討賊繼
恩怒公抗直使守彭州盡收其軍而與之羸卒三百賊
率其衆至號十萬公力戰一日亡其卒大半乃夜獨出
招救兵復入賊終不能得城而以敗去除成都府兵馬
鈐轄遷洛苑使五年除蜀漢九州都巡檢使巳而又兼
成都府兵馬鈐轄真宗即位改内苑使蜀卒劉旰聚黨
數千人為亂所攻數州至輒取之公以卒三百追至蜀
州與戰旰走邛州而招安使上官正召公歸成都計事
[674-32a]
公為正畫曰賊破邛州必乗勝刼掠渡江薄我既息而
戰我軍雖倍未易敵也不如迎其弊急擊破之必矣遂
行次方井與正合殺旰等無噍類真宗賜書奬諭賞以
錦袍金帶咸平元年加澄州刺史知秦州諸羌質子有
三十年不釋者公悉歸之諸羌徳公訖公去無一人犯
塞小泉銀坑久不發掌吏盡産以償嵗課而責之不巳
公奏得釋而歸其産四年就除西上閤門使知成都府
兼本州兵馬鈐轄有告龍騎士謀為變者所引以千數
[674-32b]
公捕殺其首七人而置其餘無所問自乾徳後嵗漕蜀
物以富人為送吏多坐漂失籍其家公奏擇三班使臣
及三司軍大將代之而課其漕事為賞罰至今便之六
年移鄜延路駐泊兵馬都總管兼知延州蜀人於公去
皆環以泣公至延州羌方以兵戲邊㑹上元開門張燈
示以無為而羌不能為冦又移知鎮州兼本州兵馬都
總管景徳元年契丹入邊民入保城公與之約盜一錢
者死有盜錢二百者公即殺之於是自澶以北城郭皆
[674-33a]
晝閉詔使過公輒留之而募人間行送詔皆得其報以
聞又以便宜使所至受諸漕輓給邊之物故契丹欲虜
掠無所得車駕至澶州大將王超提卒數十萬逗留不
赴公屢趨之不為動移書譙讓乃始出師猶辭以中渡
無橋則公先巳渡才一夕而橋就上聞手詔褒之且知
公果可以屬大事也二年移知定州又除東上閣門使
樞密院都承㫖三年遂以檢校太保簽書樞密院事祥
符元年東封泰山以為行宫都總管自此行幸必以公
[674-33b]
為都總管而皆許之專殺公部分明約束審出入肅然
而未嘗輒戮一人於是邊將言契丹近塞大臣議皆請
發兵以備公獨議使邊將移書問狀從之契丹解去遷
檢校太傅四年加宣徽北院使五年除樞密副使當是
時契丹巳盟中國無為大臣方言符瑞而公每不然之
獨常從容極言天下雖安不可忘戰去兵之意及他爭
議甚衆真宗多以公言為是七年除潁州防禦使知潞
州州之税賦常移以輸邊公為論其害自是所輸不過
[674-34a]
鄰州而巳天禧元年移知大名府兼駐泊兵馬都總管
使中貴人勞問賜白金二千兩居頃之遂以為宣徽南
院使知樞密院事檢校太尉有足疾時詔内朝別為一
班免其蹈舞二年疾病賜告求去位真宗不許而數使
中貴人勞問又幸其第賜白金三千兩巳而度實病不
可强以事乃罷以為彰徳軍節度觀察留後而公固求
外鎮終不許居久之稍間入謁真宗輒使閣門祗候二
人伺公至即扶以入因掖其拜起數屏左右問事常聽
[674-34b]
用三年又求外鎮乃以公知貝州兼本州兵馬都總管
將行矣召見又將付以政固辭謝久之乃巳而更以公
為本鎮至五月公疾作詔使公子洵美將太醫往視而
魏路二鎮之人亦皆奔走來問為公請禱巳而公疾革
真宗又使公弟之子成美馳驛召公歸京師而公以八
月壬寅不起矣享年六十五真宗為之震悼罷朝詔贈
侍中録其子孫賻賜皆加等公前夫人丁氏某郡君後
夫人沈氏某郡夫人子男二人洵美終西京作坊使英
[674-35a]
州刺史之美終内殿承制閣門祗候孫十六人其十四
人皆巳卒而慶宗今為右班殿直慶崇今為文思院知
恩州公少慷慨以武力智謀自喜又能好書賔友儒者
所與善必一時豪傑有集二十巻其文長於議論自始
仕以至登用遇事謇謇未嘗有所顧憚王冀公丁晉公
用事每廷議得其不直輒面詆之真宗初或甚忤然終
以此知公而天下至今稱其正直銘曰
在凌西南誰封誰樹有宋正惠馬公之墓公當太宗真
[674-35b]
宗之時暨暨諤諤謀行計施以羸擊强以少捕衆以賤
抗貴維公之勇雖貴雖衆雖强必克維公之敏亦維公
直帝曰直哉汝予良弼見國而巳不知家室内朝十年
典掌機密暨予一心綱紀庶物元功宗謀莫汝敢匹公
曰孤臣敢曠于榮讒説不用是維帝明十或困窮莫知
其有既榮以位正或見醜公於可願兩得其尤不訖大
耄天為不謀徳歉於年孰云耆老有賚後世公為壽考
刻趺篆首作此銘詩陳之墜道永矣其詒
[674-36a]
  廣西轉運使孫君墓碑王安石/
君少學問勤苦寄食浮屠山中步行借書數百里升樓
誦之而去其階蓋數年而具衆經後遂博極天下之書
屬文操筆布紙謂為方思而數百千言巳就以天聖五
年同學究出身補滁州來安縣主簿洪州右司理再舉
進士甲科遷大理寺丞知常州晉陵縣移知潯州潯當
是時人未趣學乃改作廟學召吏民子弟之秀者親為
據案講説誘勸以文藝居未幾㫄州士皆來學學者由
[674-36b]
此遂多以選通判耀州兵士有訟財而不直者安撫使
以為直君爭之不得乃奏決於大理大理以君所爭為
是而用君議編於勅慶厯二年擢為監察御史裏行於
是彈奏狄武襄公不當沮敗劉滬永洛城事又因日食
言隂盛以後宫為戒仁宗大獵于城南衞士不及整而
歸以夜明日將復出有雉隕于殿中君奏疏即是夜有
詔止獵蠻唐和冦湖南以君安撫奏事有所不合因自
劾乃知復州又通判金州知漢陽軍吉州稍遷至尚書
[674-37a]
都官員外郎提㸃江南西路刑獄有言常平嵗凶當稍
貴其粟以利糴本者詔從之君言此非常平本意也詔
又從之儂智高反君即出兵二千於嶺以助英韶㑹除
廣西轉運使馳至所部而智高方煽天子出大臣部諸
將兵數萬擊之君驅散亡殘敗之吏民轉芻米於惶擾
卒急之間又以餘力督守吏治城壍修器械屬州多完
而師飽以有功君勞居多以勞遷尚書司封員外郎初
君請斬大將之北者發騎軍以討賊及後賊所以破滅
[674-37b]
皆如君計䇿軍罷而人重困方恃君綏撫君乗險阻冒
瘴毒經理出入啓居無時以皇祐三年三月初七日卒
于治所年五十四官至尚書工部郎中散官至朝奉郎
勲至上騎都尉君所為州整齊其大體闊略其細故與
賔客談説弦歌飲酒往往終日而能聽用佐屬盡其力
事以不廢在御史言事計曲直利害如何不顧望大臣
以此無助所為文自少及終以類集之至百巻天徳地
業人事之治掇拾貫穿無所不言而詩為多君諱抗字
[674-38a]
和叔姓孫氏得姓於衞得望於富春其在黟縣自君之
高祖棄廣陵以避孫儒之亂而至君曽大父諱師睦善
治生以致富嵗饑賤出米穀以斗升付糴者得驩心於
鄉里大父諱旦始盡棄其産而能招士以教子父諱遂
良當終時君始十餘嵗後以君故贈尚書職方員外郎
君初娶張氏又娶吳氏又娶舒氏封太康縣君五男子
適邈迪适遘適嘗從予遊年十四論議著書足以驚人
終永州軍事推官邈今潞州上黨縣令亦好學能文狀
[674-38b]
君行以求銘者邈也君之卒也天子以适試祕書省校
書郎二女子一嫁太廟齋郎李簡夫一嫁進士鄭安平
君以其卒之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葬黟縣懷逺鄉上林
村歙之為州在山嶺澗谷﨑嶇之中自去五代之亂百
年名士大夫亦往往而出然不能多也黟尤僻陋中州
能人賢士之所罕至君孤童子徒步宦學終以就立為
朝廷顯用論次終始作為銘詩豈特以顯孫氏而慰其
子孫乃亦以詒其鄉里銘曰
[674-39a]
在仁宗世蠻跳不制餽師牧民實有膚使踐艱乗危條
變畫奇瘭毒既除膏熨以治方遷既隕哀暨山夷維此
膚使文優以仕禄則不值其書滿笥書藏于家銘在墓
前以告黟人孫氏之阡
  虞部郎中贈衞尉卿李公神道碑王安石/
嘉祐八年六月某甲子制曰朕初即位大賚羣臣陞朝
者及其父母具官某父具官某率徳蹈義不躬榮禄能
教厥子並為才臣加賜名命序諸卿位所以勸天下之
[674-39b]
為人父者豈特以慰孝子之心哉可特贈衞尉卿翌日
某甲子中書下其書告第又副其書賜寛等以待墓焚
寛等受書焚其副墓上乃撰次衞尉官世行治始卒來
請曰先人賴天子慶施賜之官三品矣而墓碑未刻惟
徳善可以有辭于後世者夫子實聞知某曰然衞尉公
墓隧宜得銘久矣於是為序而銘焉序曰公姓李氏故
隴西人七世祖諱某始遷于光山五世祖諱某以其郡
人王閩從之始為建安人曽祖諱某祖諱某皆不仕考
[674-40a]
諱某嘗仕江南李氏稍顯矣江南國除又舉進士中等
以殿中丞致仕有學行名能知人贈其父大理評事而
巳亦以子貴贈至吏部尚書遊豫章樂其湖山曰吾必
終於此於是又始為豫章人尚書之子伯曰虛已官至
尚書工部侍郎以才能聞天下其季則公也公諱某字
公濟少篤學讀書兼晝夜不息一以進士舉不中即以
兄廕為郊社齋郎再選福州閩清淇州靖安縣尉有能
名遷饒州餘干縣令至則毁淫祠取其材以為孔子廟
[674-40b]
率縣人之秀者興于學豪宗大姓歛手不敢犯法州將
部使者奏乞與京官移之劇縣不報而坐不覺獄卒殺
人以免當是時侍郎方以分司就第公曰吾兄老矣我
得朝夕從之游以灑掃先人廬冢尚何求而仕遂止不
復言仕侍郎之卒也天子以公試祕書省校書郎知江
州徳安縣事辭不就後嘗一至京師大臣交口勸説欲
官之終以其不可强也而晏元獻公為公請乃除太子
洗馬致仕初尚書未老棄其官以歸至侍郎及公之退
[674-41a]
也亦皆未老自尚書至公再世皆有子而皆以嚴治其
家如吏治江西士大夫慕其世徳稱其家法蓋近世士
多外自藩飾為聲名而内實罕能治其家及老往往顧
利冒恥不知休息公獨父子兄弟能如此嗚呼其可謂
賢於人也巳公事親孝比遭大喪廬墓六年然後巳事
兄與其寡姊衣食藥物必躬親之及公老矣二子就養
如公之為子弟也寛嘗為江浙等路提㸃鑄錢坑冶又
嘗提㸃江南西路刑獄定亦再為洪州官不去左右者
[674-41b]
十二年皆以才能為世聞人以恩遷公官至尚書虞部
郎中階至朝奉郎勲至䕶軍以嘉祐四年七月某甲子
卒於豫章之第室年八十九夫人長壽縣君趙氏先公
卒八年既葬矣五年某月某甲子以公葬于夫人之墓
左曰雷岡在新建縣之桃花鄉新里夫人故衢州人某
官湘之女湘有文行尚書與為友故為公娶其女子三
人寛定寔寔守祕書省正字早世于公之葬也寛為尚
書司勲員外郎定為尚書庫部員外郎女子二人巳嫁
[674-42a]
孫二十有一人曽孫十有五人皆率公教無違者公既
葬而二子以恩贈公衞尉卿云銘曰
李氏大家隴西其先於唐之季再世光山移遯于閩嶺
海之間乃生尚書節行有偉始來江南考室章水繩繩
二子隠顯兼榮孰多後禄其季維卿幼壯躬孝維君之
踐能不盡用止於一縣退以徳義釐身於家外内肅雝
人不疵嗟亦有二子維天子使父曰往矣致而臣身子
曰歸哉以寧吾親以率其婦左右恂恂以官就侍天子
[674-42b]
之仁既具趾福考終大耄追榮于幽乃賜卿號伐石西
山作為螭龜營之墓上勒此銘詩
 
 
 
 
 
 文章辨體彚選巻六百七十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