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4h0132 文章辨體彙選-明-賀復徵 (master)


[116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文章辨體彚選巻一百十六
            明 賀復徴 編
疏三十
  請視朝建儲疏明王錫爵/
伏念臣猥以遭逢起蒿萊而厠丞弼臣有疾痛皇上憂
之臣有死喪皇上恤之臣之愚不知止老不耐事以及
於風波妬媢之塲皇上矜之察之生之全之皇上之於
[116-1b]
臣真父母也夫父母之恩人子當何以為報哉臣之區
區獨有赤心苦口知無不言欲以增主徳之休明保皇
躬於康固使百神無怨恫四海無流言而庶幾酬知補
過之萬一耳頃者竊見今年二月以来皇上僅一出朝
送潞王殿下再出行太廟時享其餘常朝日期盡行傳
免經筵春講至今未開臣等猶幸每日因散本近侍得
以剽聞音㫖恭候萬安若外廷百司緬想清光於九天
萬里之逺耳目不接誰能無疑疑則訛言生焉晝居却
[116-2a]
事或曰不如向晦之安酒醪却疾或曰不如勿藥之喜
燕婉當御或曰不如前疑後丞之嚴玩好充陳或曰不
如左圖右史之樂夫以小人窺聖人以外廷測宫禁臣
之所不敢知也而皇上茍欲明其不然則莫如勤御朝
講日親外臣使睟穆之天顔緝熙之聖學人人得以望
下風而承休問則天下幸甚其或以天氣漸暑聖躬宜
於靜攝則宫居十二時中以六時宴息三時㳺衍一時
定省慈闈二時㸔閱章奏罷曲晏捐細娛專精神滌煩
[116-2b]
懣使羣下曉然知上意在尊生不在厭倦在色養不在
佚樂也則天下亦幸甚又或以天工人代不必事事身
勤則深惟社稷之安早定根本之計升儲出閣發㫖自
中然後委諸事於閣部付煩言於芻狗則天下亦幸甚
此三䇿者臣之犬馬愚忠以為苟效其一則皇上有辭
於天下而臣等亦有辭於皇上今留中諸疏動至經時
冊建吉期杳無明示臣初猶盛氣持將順之說以捍流
言而至是形影無騐心膽亦孤因竊以身自譬臣之么
[116-3a]
麽何等人也而近日曖昧之謗尚苦自明忿悁之言屢
溷髙聴何况皇上配天罔極之尊比玉無瑕之徳而忍
使纎介疑端不白萬世簣土未覆竟虧九仞則皇上腹
心遇臣曾不得其彌縫匡救一分之助而臣埀老遭際
以来止博得完全體膚保守禄位清夜自思皇恐如此
亦尚何顔何面悻悻爭世上之毁譽是非為哉又閣臣
職親地邇宻勿輔理之外别無事任乃臣等徒值其地
食其食而兼旬累月不接威顔不承顧訪則又何顔何
[116-3b]
面揚揚冒榮矜寵立羣臣之上為哉人主雖至尊天下
雖至大宫闈雖至深自古未有恃安而不致危積㣲而
不成著者葢昔我皇祖世宗間亦嘗齋居西内與外庭
隔絶矣然四十載神明不衰萬幾無曠則以屏聲逺色
糲飯澣衣手不操竒贏之算躬不狎馳騁之勞慮不忘
稼穡之苦此所以能終始聖神保身而保民也皇上即
令動法世宗何不試取寳訓寳録觀之當時邉廷警報
大吏陞除與夫稽古考文祈年憂旱等事手批或一日
[116-4a]
而數下口宣或一人而數反臣以為如此則不必亟見
羣臣血脈通矣當穆廟在邸時人情頗亦危疑然加冠
出封已判然長幼之序而宫闈無别子莞簟無私御臣
以為如此則不必更議冊立大本定矣夫法祖不師其
心而先襲其迹世人蚩蚩又誰能於迹外信心者此臣
之所以為皇上惜也且今天下多事正不減世宗朝諸
邉苦兵内地苦盗百姓苦年荒吏急皇上以聖人之明
昧爽思憂何所不悟以聖人之勇旰食思政何所不勤
[116-4b]
矧帝王萬世之大業父子天性之至親而更有待外臣
之苦爭敦勸者乎臣聞自古朝廷各有一代之家法漢
唐家法原不正故子孫得出入其間若我朝立國在此
則守之亦必在此皇上即有隠軫難割之愛必不忍以
家法為私臣等即有承望無恥之心必不敢以家法為
市今皇長子倫序已定皇上三年前明㫖已宣付史官
播傳天下冊立之舉去年未行猶曰年未及也今年未
行猶曰潞王未之國也過此皆無說矣而猶拱黙遷延
[116-5a]
日復一日不早下九卿臺諌之議以順臣民瞻戴之情
以塞道路揣摩之口此臣之所以日夜拊膺流涕而出
血者也祖廟固有靈忠臣固有心惟皇上念之臣母子
衰殘之命朝露不圖報恩負恩決在今日亦惟皇上憐
之臣不勝懇欵激𠂻冒昧隕越之至
  催發閣中宻奏疏王錫爵/
昨該臣與同官臣某臣某連上四掲伏候俞㫖經今數
日不下伏念臣之不肖謬遇主知每有獻納䝉皇上批
[116-5b]
答如流未有停滯至此者且其所言原不曾黨附衆人
必主今年冊立之説其理易明其事易處而一㮣與外
廷諸疏留中以此連日以来人心轉益洶洶抱非常之
憂與不可知之懼者其言滿廷若臣則既為皇上腹心
之臣亦頗知皇上腹心之事臣之憂懼與衆人不同臣
所憂者皇上耳煩於言心煩於慮有鬱而不得解有怒
而不得伸或至精神結濇寢飯失調此臣之所為皇上
憂也臣所懼者皇上方踟蹰却顧以待人心之定而人
[116-6a]
心乆之不定或至美反成過信復變疑使匹夫小人得
睥睨宫禁之事游談横議得把握朝廷之權此臣之所
為皇上懼也臣今進難見皇上之面退難捍衆人之口
如父母疾而子不能操藥父母怒而子不能操箠臣身
何惜臣心何安為此日夜傾耳瞪目以候徳音之下雖
詬責交萃不敢言羞疾病支離不敢言困七十九嵗老
母委頓近京百里之内笥有皇上賜衣不敢服櫝有皇
上賜銀不敢用考滿過期而不敢報餘忠欲獻而不敢
[116-6b]
陳誠自念數千里衝寒茹苦而来於此不用其誠更於
何處用誠於此不得其言更有何事可言此臣之所以
飲泣呼天歸裝已束而猶戀戀於一日之在朝以冀望
寛愉之色冀承謦欬之音者臣之誠懇天地所憐亦幸
皇上三思始終召臣之意為何臣黽勉赴召之意為何
亟採愚言俯埀批答或確訂明年之期或先頒出閣之
諭使羣疑稍解朝聴不諽皇上懽然舉萬年之觴而小
臣亦自慶都俞一堂之㑹矣臣不勝企悚迫切之至
[116-7a]
  定國論一政體疏王錫爵/
該臣病乞骸骨伏䝉皇上特諭勉留所有一念狗馬餘
忠謹蓄以待青蒲之對至於國論政體所在願與大小
臣工剖心滌慮以共成蕩平正直之治者請得頌言而
陳之臣幸得與諸臣立不諱之朝事明聖之主以至人
無擇言言無擇官皆得揚眉吐氣論天下事豈非甚盛
雖然言太輕則浮太煩則亂太執則頗太深則刻就此
甚盛中亦不無大可憂者臣之所憂不為臣亦不為諸
[116-7b]
臣獨念上下相信而後政事可修相重而後論説可入
今言不已而漸輕輕不巳而漸厭使君父視外廷之論
奏如賈䜿之爭言因一人而疑衆人因一事而疑衆事
上下之際無復相信相重之意後雖有忠言讜論亦將
格而不入此臣之憂也古稱有對則爭興爭興則黨立
雖聖明在宥萬不至如前代之黨禍然朝中議論已分
兩岐恐因水火之爭致成左右之袒此以彼為邪彼以
此為邪使天下之士智力殫於相伺名望損於相詆即
[116-8a]
使一彼一此一勝一負朝廷亦止得一半人才之用若
始於兩持終於兩敗不但人才盡壊亦且國體大傷此
臣之憂也上有所處分而下未必服則其勢必爭下有
所爭執而上未必亮則其勢必處處之而仍不服爭之
而彌不亮則處者益處爭者益爭下以忤上為髙上以
反汗為恥上下相激何事不有譬之水然波方起而擊
之以石則其躍彌髙譬之石然方出於火而即沃之以
水則其壊彌速此又臣之憂也大抵數年議論始於相
[116-8b]
矯成於相激事未必平是以有激激之一字即為不平
彼既不平此復相矯前弊雖矯後議復生議數更而難
窮法數更而難守事數更而難睹其效人數更而難課
其成政事不修紀綱不振皆始於此今習尚已成極重
難反既不當激之過顙又不當峻若防川則莫若導之
使言而總之使一竊謂題覆宜慎聴納宜公甄别宜先
勘核宜審向者皇上嘗嚴出位之禁矣臣以為不必禁
也古人所患於盈庭者第以莫執其咎耳如使言有歸
[116-9a]
着事有總萃則雖盈庭何害臣請一切章奏悉下部議
是曰是非曰非可行則行當止則止以言責事以事責
功卓有執持毫不假借使天下議論總條貫而歸六部
六部題覆别黒白而定一尊嘉言用之足為益而妄言
置之不為損則在廷議論更患其少耳所謂覆題宜慎
者此也孔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兩者低
昻之間實相為用乃臣見近来聴言之弊往往不問其
所言之事而先揣其所以言之心故上之視言愈賤則
[116-9b]
下之挾言愈貴其究也上不勝下賤不勝貴而聴言與
用人卒兩不得其平臣以為鄉有鄉評官有官箴使其
人不肖朝廷原自有黜陟之權而何必於聴納之時逆
意深求如此自今請一斷於孔子之説就言論言不主
必賤就人論人不主必貴使士絶踰涯之望則無所為
而言自公朝開翕受之途則無所激而氣自平所謂聴
納宜公者此也天下之人品不齊迹同心異言同行異
者誠不可不辨然必先用其賢而徐簡其不賢亟暴其
[116-10a]
長而薄責其所短然後衆心愧服物論自平乃臣又見
近来淹棄諸臣之中葢有素心馴行卓然流俗之外者
而或屢推未報或一斥不復朝廷既不盡得真才之用
而天下且得借為議論之端此所謂推波助瀾澄之愈
濁不若盡捐前忤以次特表用之庶幾舉直而枉自錯
忘我而人自安所謂甄别宜先者此也朝廷用舎多憑
舉劾任已則耳目不廣任衆則毁譽易淆比年以来幾
於朝無完人人無完行言者以為必有辨者以為必無
[116-10b]
當事者不復窮詰有無但為調停量處若其事果虚則
是近在輦轂猶有不白之寃若其事果實則既聞於朝
廷豈有不行之法近時法紀縱弛勸懲不立人才缺乏
推用不敷弊率由此請諭廷臣以後論人者湏的列年
月明指左驗下部查勘務求確實實者理法自甘虚者
心迹自白被言者虚實既定言之者是非自明所謂勘
劾宜審者此也凡此皆所以導之使言而總之使一以
至臣所以自處處人者亦敢聞於皇上而併以告天下
[116-11a]
以與士大夫更始夫威福還朝廷政事還六部此先臣
徐階之言而臣夙所服膺者也然部臣之題覆閣臣之
票擬皆共此一事耳所事一君所理一事豈得自分彼
此唐介有言身在政府而事不預聞即上有所問何以
為對臣既謬在此地一切政務豈得全不與知然事各
有主者亦非臣所敢自擅大興革大利病當亦不妨商
確就臣所見未必盡是各部院叅酌事理題奏不必盡
以狥臣就部院所見間有未是臣等叅酌事理請㫖裁
[116-11b]
決亦不必盡狥各部院事有可否事過即休言有同異
言過即休總之期於至公至當共濟國事而已史稱諸
葛亮為相集衆思廣忠益布所失於天下謂僚屬曰諸
君能攻亮之過則事可立也臣之不敏請事斯語自今
以往敢謂無過如其有過便當與天下明白見之與天
下明白改之人以平心易氣言之臣以平心易氣受之
臣素有淺中狷狹之名未必一旦化而為雅量顧今事
任及身茹荼知苦竊計以為朝廷所與共理天下國家
[116-12a]
者大臣及百執事耳心須耳目耳目須手足今手足仇
耳目耳目又仇心心與耳目手足相仇而身受其病臣
誠不忍以臣等之爭而使病移於天下國家又誠不忍
以天下國家之事為臣等私事而使扶持國體調燮人
情之勞反盡委之君父且天下有真是有真非是中有
非非中有是不講自明愈講愈不明不爭自定愈爭愈
不定故臣願先自處於不講不爭之地以成大臣小臣
比肩事主之忠事之理亂當責之於臣臣之得失當付
[116-12b]
之天下已有未當即當舍已以從人人有未確不妨舍
人而從理此外嘵嘵茍非有大撓時政大惑人心者請
一切以諸葛亮之言處之此臣所以報國家而忠皇上
之職分也抑臣又自惟臣等以二三寒士參預政務惟
藉皇上之知遇故其體隆藉皇上之明斷故其事舉譬
之星然依天而髙依日月而明當其上列則有光芒及
其下隕與石無異若使宫禁隔於邃嚴威顔違於咫尺
雖鈴閣之下即同外臣有何機畧而能康濟有何依恃
[116-13a]
而敢主持且君臣相隔上下不交伏禍隠憂難以言悉
即皇上神聖獨斷羣下莫敢窺然以此為法後世必有
受其弊者天下見臣等備員輔弼之司而終嵗不一䝉
接遇則安得不輕宫府隔絶而茫然不知事之所出則
安得不疑喜怒有時而不測則乗不測而疑章奏有時
而不報則乗不報而疑閣臣處見輕見疑之勢日凛凛
救過不給安能展布四體以佐萬分之一哉伏望皇
上勤批答以明聖斷平喜怒以調羣情時御朝講以圖
[116-13b]
政理而決壅蔽臣等亦得依末光奉隆㫖以盡欵欵之
愚忠若猶政事不修朝廷不治則治臣之罪以彰其慢
惟皇上一加意於臣言臣於前月中已進有召見一掲
方屏息俟報而特恐倉皇造膝之頃不能盡所欲言是
用竊取周易泰交之義畧陳要務如此葢主與臣交大
臣與小臣交當事者與言事者交皆所與共成泰道以
定國論以一政體者也臣不勝悚息願望之至
  申請舉行泰交用人原奏疏王錫爵/
[116-14a]
臣前上泰交用人二疏並䝉皇上俯鑒愚忠温㫖批答
臣不勝受知受眷刺心刻骨之感乃連月以来引領以
望舉行而猶未也臣伏而自疑天下亦因而疑臣臣初
惟甘心受疑而已既復思輔弼之職當直引君事為已
事又當直以已心格君心譬之立表必見景操劵必取
償非僅僅以議論塞責茹納示廣已也今皇上有英明
獨斷之聖徳而臣不能闡揚有抑囂止競之盛心而臣
不能宣布甚至反累皇上損威遷怒重致紛紛則臣股
[116-14b]
肱一體之謂何而敢復支吾推委以負知眷乎夫今之
以御朝請以用廢棄諸臣請者非不累牘連章然臣竊
恨其言之不詳而發之太激何者皇上雖靜攝累年而
朝無不閲之章奏下情可謂達矣官無不舉之職業賢
路可謂開矣惟是朝講之乆輟也葢或以手批目覽即
為勵精而垂裳數刻之雍容未必遽關紀綱之興廢耳
乃言者務别尋疑端以怠政歸皇上宜皇上之玩而不
聴也其廢棄諸臣之不即用也葢或以官充事辦原無
[116-15a]
乏才而草野數人之用舎未必遽係天下之安危耳乃
言者務為激詞以拒言歸皇上宜皇上之怒而不聴也
一不聴而疑者愈疑激者愈激其始皆起於知皇上之
不深夫匹夫庶士尚可以知不知聴之人是不是信之
已若天子而不見知於臣民則舉凡發號施令與慶賞
刑威之權皆將日輕日䙝而又何所恃以制天下哉今
夫小民不畏上帝而畏有司非有司之權加於上帝也
上帝之嚬笑難知而有司之喜怒易知也惟逺人故難
[116-15b]
知惟近人故易知皇上乃不從其近而獨從其逺豈以
齋宫決事有皇祖成法在乎皇祖從民間繼統早嵗英
聲睿斷已震懾於人之耳目故晩季深居大内而人曉
然無釡鬵之疑今皇上惟天縱之資同符皇祖而生長
於深宫之中出匣光芒已半為張居正所掩蔽迨居正
事敗朦朧之迹尚未分明而已拱手稱神君矣天下誰
復知之即其間聖問之周詳御筆之絢爛自臣等二三
親臣之外亦罕能耳聞目見者而天下又誰能信之皇
[116-16a]
上縱自信其實未嘗怠荒決不至叢脞然以舜之至聖
而尚有倦勤之時湯之貽謀而尚有風愆之警皇上能
必臨御千萬年之後盡如今日而千萬世之聖子神孫
能盡如皇上乎萬一勵精之念少弛而以靜攝為故事
則舉天下元元一綫之命脈不免内寄於房帷之意嚮近
侍之喉舌居常慮變可為寒心今之言者動以隔絶旁
落為疑夫今特其似耳循此道而不變後必漸至於真
方其似則人皆敢言而及其真則人將不敢言臣為此
[116-16b]
慮故於建言得罪諸臣每有掲解實非博休休好善之
名葢常恐國家萬一有不敢言之時而預養其敢言之
氣然則何不乘此泰運方隆之日聨屬宫府以杜絶禍
源必待真旁落而後救也且今天下之士風澆薄甚矣
議論亦太多端矣其始實以二三君子乆見廢棄而人
皆貪求廢棄以自附於君子故有身當其事者洞然無
疑恬然無怨而旁人故為離跂攘臂以描寫異同之形
引繩批根以搆合水火之釁此其故可察也今皇上察
[116-17a]
其影不察其形徒知衆之所附者為黨而不知為衆所
附者之未必黨徒知請用廢棄諸臣之為黨附而不知
用之正所以破其黨徒知用之必借勢以為援而不知
不用則反能借聲以為援徒知重處以明示多言之戒
而不知不處以黙奪嗜言之利葢抑囂止競各有時宜
譬如潢汙之水則塞之而怒決之水則必疏之爝炬之
火則撲之而藴崇之火則必宣之今一槩目之為黨但
有撲塞更不疏宣使不黨者坐真黨之累真黨者反驅
[116-17b]
而入於不黨之交此近来朝廷之上聚訟所以滋起而
吏道為之益雜也今天下東西交訌南北並荒財困民
窮兵疲食盡實政有闕信非一端顧此御朝用人兩事
似於虚而不急而天下之實政要皆待此而舉不然則
一令出人爭以意伺之一人用人爭以説撓之即黜虚
崇實之諭祗託空言而臣等亦萬萬無以佐末議矣故
今臣不憚饒舌再請將臣泰交用人二疏稍留神觀覽
斟酌施行使百官庶府皆得與臣等共覩聖容親聆聖
[116-18a]
論則壅蔽之疑何自而生使廢錮諸臣中類得以實行
實政聴推擇於公論有賢者進有能者使則同異之嫌
何自而搆又使天下之人知臣等進退得關其忠論說
得行其志不但以體貌見寵爵禄見縻則窺伺阻撓之
隙何自而成有如皇上不欲循常朝之制亦請間御便
殿召臣等與部院大臣從容咨詢既彰聖徳亦因可以
揣知臣下之忠佞又有如皇上不欲以雨露廢雷霆之
威則亦請罰如其人人如其事而止或偶觸盛怒則怒
[116-18b]
過而徐思之或本激人言則言已而自用之若乙代甲
受譴而譴因事増加適示人以可測而教之易犯耳善
用威者宜不如是也臣且不暇逺引即皇祖季年手札
諭部院諭天下大事不少於閣臣又常命部中録放罪
謫諸臣列名者百四十餘人而報罷者六人耳况罪之
不至於謫者乎皇上若永言法祖則已事可考矣臣身
參帷幄口熟鹽梅所言實至委至詳至真至苦與外人
疼痛不着矢口陳説者不同其所請又皆至易至簡量
[116-19a]
今日所能行與外人之責難求備者不同至就中用人
一事臣原主分别材品憑皇上之取裁與外臣之偏右
建言者不同皇上政不必以市恩植黨之説先入於胸
槩疑臣等也昨日玉牒報成䝉皇上特㫖將臣加官廕
子三疏懇辭然後得免因復念皇上天髙地厚之恩茍
可以榮臣之身者且不惜度越衆人大破常格而與之
則何惜容臣之一見行臣之一言臣親病身衰子孫單
弱功名之念已矣與其以身受官不若使之志行而業
[116-19b]
乎其官與其推恩未成之子孫藉之報主不若多舉天
下已用未用之賢與之共報主伏望皇上聴臣言行則
實行莫再以温㫖泛常批答了事使臣不枉此一出外
臣亦不枉其責臣望臣之心世道人心在此一舉臣不
勝懇祈激切之至
  問安勸諷疏王錫爵/
臣昨䝉天恩存問不勝感激已於前三日望闕拜表恭
謝遣孫齎上既而京師忽有報至以皇上玉體偶於二
[116-20a]
月中㣲感風痰眠食少損臣又不勝憂疑旋而罷礦稅
出繫囚起廢官報至則臣又不勝驚喜北向稽首而祝
曰此萬年天子消禳保福第一義也既果聞傳諭之後
聖體一汗而愈此時料已告慶郊廟臨見羣臣真普天
大美大快之事而臣愚夙叨近宻勿渥被恩私敢獨於
萬衆謳歌之中無一言道喜哉竊聞之賤臣庶女義烈
可以激風霜志士勇夫精誠可以貫金石豈有上天篤
生之子而一念之轉移呼吸不與上天之和氣相符四
[116-20b]
海共戴之君而萬年之福禄夀考不與四海之頌聲相
應者乎臣固以天人感應之理測之而知皇躬勿藥有
喜必不待蓍龜而決也芻蕘之愚别無一得可獻竊謂
前鑒非逺昔何以氛祲迭奏變亂頻仍今何以人謡大
同天心祗豫皇上至神至明可觸類而推自礦稅諸使
雲擾遍海内而逆徒狂冦相與公傳偽檄駕以為名皇
上不聞之乎聞之則雖羣奴梟斬萬叚而償不得國體
之傷孰與今日雷轟電掃萬魔迸散之為榮又前此朝
[116-21a]
堂之上大臣灑涕而憂小臣矢口而爭甚者為狂為激
幾如罵詈皇上不聞之乎聞之則雖一切留中不理而
消不得聖懐之鬱孰與今日上恬下熙四門洞開之為
暢臣固以人和測天和又以聖體占聖徳而知皇上之
必無反汗也第海濵遐逺里俗囂訛信宿以来流言數
起有謂聖諭已傳旋即改悔者有徧掲匿名榜於城四
門鼔煽揺惑者臣竊以理度之礦稅不罷則已罷則明
㫖一下各衙門已即刻發行外鄉逺郡已即時傳到豈
[116-21b]
有可再收回之理乎人情方其久苦無聊中心孤氣衰
尚能強忍及至快意當前美談在口而旋又奪之已哺
之食既還之命豈有不譁然鼎沸之理此得失利害昭
然甚明豈聖明容有不知而愚民無端妄言祗自作口
業耳抑有愚慮凡朝廷便民之政必為羣小人所甚不
便而百計阻撓之至於礦稅尤其榮身肥家所以為命
不忍一朝奪去者彼必外託於孝順進奉之名而隂行
其謟䛕逢迎之説或曰此大利也或曰此成命也至於
[116-22a]
上而干和召災則或曰聖躬小疾已愈不煩懴悔也下
而擾民激變則或曰有司自能勦撫毋足深慮也凡為
此説者皇上倘不忍難割之愛誤而一入其中則所損
不小臣今且不暇逺憂試徴近事當玉體違豫時診視
調理必問太醫不問目前孝順進奉之人也檢方製餌
必取諸藥庫不取諸四方燒採抽辦之物也皇上試以
此痛定思痛足知此身日用飲食之外俱為長物雖積
金如山載寳滿車而緩急不得其一匕一筯之用譬之
[116-22b]
灰塵過眼了無重輕糞土沾身方當澡滌豈可更為之
心煩於鳩歛體倦於經營抗天怒以競錐刀彚人愁以
充囊槖乎臣聞天心仁愛人君必近示之小災而逺伏
其大警社稷宗廟之身不可嘗試匹夫匹婦之賤或能
勝予故願皇上乘此天休方至之機聖斷改張之日盡
屛謟佞猛決狐疑曠然與天地更始則臣見聖心日閒
而無事朝堂日靜而無譁玉板鏤鴻明之徳神寳薦萬
斯之年豈不休哉豈不盛哉蓬蒿逺臣避嫌引分已十
[116-23a]
年不敢言朝事而及兹猥䝉念舊之恩屬耳維新之政
不勝感喜交極間進一言然願皇上隂採臣忠毋發臣
疏以俯全臣思不出位之分狗馬一念之誠臣愚幸甚
天下幸甚臣不勝欣頌祈懇之至
 
 
 
 
[116-23b]
 
 
 
 
 
 
 
 文章辨體彚選巻一百十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