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4h0132 文章辨體彙選-明-賀復徵 (master)


[434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文章辨體彚選巻四百三十四
            明 賀復徴 編
辨二
  君臨臣喪辨宋劉敞/
君臨臣喪以桃茢先非禮也周之未造也事之斯為臣
焉使之斯為君焉君臣之義非虚加之也寄社稷焉耳
寄宗廟焉耳寄人民焉耳夫若是其孰輕之故君有慶
[434-1b]
臣亦慶君有戚臣亦戚書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尊卑
異而已矣雖於其臣亦然故臣疾君親問之臣死君親
哭之所以致忠愛也若生也而用死也而棄生也而厚
死也而薄生也而愛死也而惡是教之忘生也是教之
背死也禍莫甚於背死而忘生茍為背死而忘生故不
足以託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施之於人者不變於存
亡然後人之視其亡猶存矣則夫桃茢胡為乎諸臣之
廟哉或曰於記有之宜若禮然曰否是固亦周末之記
[434-2a]
也昔者仲尼之畜狗死子貢埋之曰丘聞之也敝帷不
棄為埋馬也敝盖不棄為埋狗也而丘也貧無盖也亦
予之席焉夫不以賤而棄之為有勞也夫不以死而欺
之為有生也勞雖賤不棄也死雖狗不欺也而况於君
臣乎吾故曰君臨臣喪以桃茢先非禮也周之未造也
雖然必有以也古者人君非弔喪問疾不至乎諸臣之
家非弔喪問疾而至乎諸臣之家謂之君臣為謔故君
弔於臣使巫祝先釋采於廟門然後入釋采者告有事
[434-2b]
也世或失其義而謂巫其祓之乎及魯襄公嘗朝于荆
荆君死荆人曰公必親襲魯人辭不得命則使巫祝以
桃茢祓而先盖厭之也由是觀之則魯襄公為之也曰
君臨臣喪不以桃茢先則吾信之矣二人執戈以前也
非惡之乎曰豈謂是哉君之行固必有衛之者矣况諸
臣之家乎昔者楚公子圍㑹諸侯於宋將升壇使兩人
執戈設服離衛諸侯之大夫皆知其為君也如茍惡之
而巳會於宋何為惡之哉
[434-3a]
  怪竹辨歐陽修/
謂竹為有知乎不宜生於廡下謂為無知乎乃能避檻
而曲全其生其果有知乎則有知莫如人人者萬物之
最靈也其不知於物者多矣至有不自知其一身者如
駢拇枝指懸疣附贅皆莫知其所以然也以人之靈而
不自知其一身使竹雖有知必不能自知其曲直之所
以然也竹果無知乎則無知莫如枯草死骨所謂蓍龜
者是也自古以來大聖大智之人有所不知者必問於
[434-3b]
蓍龜而取决是則枯草死骨之有知反過於聖智之人
所知逺矣以枯草死骨之如此則安知竹之不有知也
遂以蓍龜之神智而謂百物皆有知則其他草木瓦石
叩之又頑然皆無所知然則竹未必不無知也由是言
之謂竹為有知不可謂為無知亦不可謂其有知無知
皆不可知然後可萬物生於天地之間其理不可以一
槩謂有心然後有知乎則蚓無心謂凡動物皆有知乎
則水亦動物也人獸生而有知死則無知矣蓍龜生而
[434-4a]
無知死然後有知也是皆不可窮詰故聖人治其可知
者置其不可知者是之謂大中之道
  正統辨元楊維楨/
正統之説何自而起乎起於夏后傳國湯武革世皆出
於天命人心之公也統出於天命人心之公則三代而
下厯數之相仍者可以妄歸於人乎故正統之義立於
聖人之經以扶萬世之綱常聖人之經春秋是也春秋
萬代史宗也首書王正於魯史之元年者大一統也五
[434-4b]
伯之權非不強於王也而春秋必黜之不使奸此統也
吳楚之號非不竊於王也而春秋必外之不使僣此統
也然則統之所在不得以割據之地僣偽之名而論之
也尚矣先正論統於漢之後者不以劉蜀之祚促與其
地之偏而奪其統之正者春秋之義也彼志三國降昭
烈以儕吳魏使漢嗣之正下與漢賊並稱此春秋之罪
人矣復有作元經自謂法春秋者而又帝北魏黜江左
其失與志三國者等爾以致尊昭烈續江左兩魏之名
[434-5a]
不正而言不順者大正於宋朱氏之綱目焉或問朱氏
述綱目主意曰在正統故綱目之挈統者在蜀晉而抑
統者則秦昭襄唐武氏也至不得巳以始皇之卄六年
而始繼周漢始於髙帝之五年而不始於降秦晉始於
平吳而不始於泰和唐始於羣盜既夷之後而不始於
武徳之元又所以法於春秋之大一統然則今日之修
遼金宋三史者宜莫嚴於正統與大一統之辨矣自我
世祖皇帝立國史院嘗命承㫖百一王公修遼金二史
[434-5b]
矣宋亡又命詞臣通修三史矣延祐天厯之間屢勤詔
㫖而三史卒無成書者豈不以三史正統之議未决乎
夫其議未决者又豈不以宋渡于南之後拘於遼金之
抗於北乎吾嘗究契丹之有國矣自呼紐氏之部落始
廣其初枯骨化形殊風異俗荒唐怪誕中國之人所不
道也入部之雄至安巴堅披其黨而自尊迨耶律光而
其勢浸盛契丹之號立於梁貞明之初大遼之號改於
漢天福之日自安巴堅訖于天祚凡九主厯二百一十
[434-6a]
有五年大遼固唐之邊夷也乗唐之衰草竊而起石晉
氏通之且割幽燕以與之遂得窺釁中夏而石晉氏不
得不亡矣而議者以遼承晉統吾不知其何統也金之
有國始於完顔氏實又承屬於契丹者也至阿固達創
國垂統於道宗之世遂致萌人臣之將而盡取其地僣
稱國號於宋重和之元相傳九主凡厯一百一十有七
年而議者又以金之平遼克宋帝有中原而謂接遼宋
之統吾又不知其何統也議者又謂完顔氏世為君長
[434-6b]
保有肅慎至太祖時南北為敵國素非君臣遼祖神冊
之際宋祖未生遼祖比宋前興五十餘年而宋嘗遣使
卑辭以吿和結為兄弟晩年遼為翁而宋為孫矣此其
説之曲而陋者也漢之匈奴唐之宇厥不皆興於漢唐
之前乎而漢唐又與之通和矣吳魏之於蜀也亦一時
角立而不相統攝者也而秉史筆者必以匈奴突厥為
紀傳而以漢唐為正統必以吳魏為分繫而以蜀為正
統何也天理人心之公閲萬世而不可冺者也議者之
[434-7a]
論五代又以朱梁氏為簒逆不當合為五代史其説似
矣吾又不知朱晃之簒克用氏父子以為仇矣契丹氏
背唐兄弟之約而稱臣於梁非逆黨乎春秋誅逆重誅
其黨契丹氏之誅當何如哉且石敬塘事唐不受其命
而簒其國亦非正矣契丹氏虜出帝改晉為遼漢興而
人心應漢謂之承晉又可乎縱承晉也謂之統可乎又
謂北漢四主逺兼郭周宋至興國四年始受其降遂以
周為閏以宋統不為受周禪之正也吁茍以五代之統
[434-7b]
論之則南唐李昪嘗立大唐宗廟而自稱為憲宗五代
之孫矣宋於開寶八年滅南唐則宋統繼唐不優於繼
漢繼周乎但五代皆閏也吾無取其統吁天之厯數自
有歸代之正閏不可紊千載厯數之統不必以承先朝
續亡主為正則宋興不必以膺周之禪接漢接唐之閏
為統也宋不必膺周接唐以為統則遂謂歐陽子不定
五代為南史為宋膺周禪之張本者皆非矣當唐明宗
之祝天自以徳薄不任社稷生靈之主願天早生聖人
[434-8a]
自是天人交感而宋太祖生矣天厭禍亂之極使之君
主中國朱氏綱目於五代之年皆細注於歳之下其遺
意固有待於宋矣有待於宋則直以宋接唐統之正矣
而又何計其受周禪與否乎中遭陽九之厄而天猶不
冺其社稷𤓰瓞之系在江之南子孫享國又凡百有五
十有五年金泰和之議以靖康為逰魂餘魄比之昭烈
在蜀則泰和之議固知宋有遺統在江之左矣而金欲
承其未絶為得統可乎好黨君子遂斥紹興為偽宋吁
[434-8b]
吾不忍道矣張邦昌迎康邸之書曰由康邸之舊藩嗣
宋朝之大統漢家之厄十世而光武中興獻公之子九
人而重耳尚在兹惟天意夫豈人謀是書也邦昌肯以
靖康之後為逰魂餘魄而代有其國乎邦昌不得革宋
則金不得以承宋是則後宋之與前宋即東漢西漢之
比爾又非劉蜀牛晉族屬疎逺牛馬疑迷者之可以同
日語也論正閏者猶以正統在蜀正朔相承在江東矧
嗣祚親切比諸光武重耳者乎而又可以偽斥之乎此
[434-9a]
宜不得以渡南為南史也明矣我世祖平宋之時有過
唐不及漢宋統當絶我統當續之喻是世祖以厯數之
正統歸之於宋而以今日接宋統之正自屬也當時一
二大臣又有奏言曰其國可滅其史不可滅也是又以
編年之統在宋矣論而至此則中華之統正而大者皆
不在遼金而在於天付生靈之主也昭昭矣然則論我
元之大一統者當在平宋而不在平遼與金之日又可
推矣夫何今之君子昧於春秋大一統之㫖而急於我
[434-9b]
元開國之年遂欲接遼以為統至於拂天數之符悖世
祖君臣之喻逆萬世是非之公論而不恤吁不以天數
之正華統之大屬之我元承乎有宋如宋之承唐唐之
承隋承晉承漢也而妄分閏代之承欲以荒夷非統之
統屬之我元吾又不知今之君子待今日為何時待今
聖人為何君也哉嗚呼春秋大一統之義吾已悉之請
復以成周之大統明之於今日也文王在諸侯位凡五
十年至三分天下有其二遂誕受天命以撫方夏然猶
[434-10a]
九年而大統未集必至武王十有三年伐紂有天下商
命始革而大統始集焉盖革命之事間不容髪一日之
命未絶則一日之統未集當日之命絶則當日之統集
也宋命一日而未革則我元之大統亦一日而未集也
成周不急於文王五十年武王十三年而集天下之大
統則我元又豈急於太祖開國五十年及世祖十有七
年而集天下之大統哉抑又論之道統者治統之所在
也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湯禹湯以是傳之文
[434-10b]
武周公孔子孔子没幾不得其傳百有餘年而孟子傳
焉孟子没又幾不得其傳千有餘年而濓洛周程諸子
傳焉及乎中立楊氏而吾道南矣既而宋亦南渡矣楊
氏之傳為豫章羅氏延平李氏及於新安朱子朱子没
而其傳及我朝許文正公此厯代道統之源委也然則
道統不在遼金而在宋而後及於我朝君子可以觀治
統之所在矣嗚呼世隔而後其議公事久而後其論定
故前代之史必修於異代之君子以其議公而論定也
[434-11a]
晉史修於唐唐史修於宋則宋史之修宜在今日而無
讓矣而今日之君子又不以議公論定者自任而又諉
曰付公論於後之儒者吾不知後之儒者又何儒也嗚
呼司馬遷易編年為記傳破春秋之大法唐儒蕭茂挺
能議之孰謂林林鉅儒之中而無一蕭茂挺其人乎此
草野有識之士之所甚惜而不能倡其言於上也故私
著其説為宋遼金正統辨以俟千載綱目君子云若其
推子午卯酉及五運之王以分正統之説者此日家小
[434-11b]
技之論王勃兒輩之佞其君者爾君子不取也吾無以
為論
  辨通鑑綱目書漢亡明何喬新/
炎興元年十一月魏鄧艾至成都帝出降北地王皇子
諶死之漢亡尹起華曰書漢亡者以見漢之自亡非艾
輩所能滅之也君子曰尹氏之説非也子朱子之作綱
目上下千餘年其紀亡國多矣未有書某國亡者獨於
此書漢亡乃綱目之特筆也昭烈帝室之胄也忿奸臣
[434-12a]
竊命漢鼎將移志欲芟刈羣兇以復髙光之大業不幸
天命巳去力挽不回及曹丕簒位乃即位武擔之南嘘
炎燼於巳熄宣烈祖之重光其名甚正而其義至𢎞也
自陳夀諂晉其作三國志尊曹而抑劉於昭烈父子不
稱漢而稱蜀盖絶之於漢也司馬氏因之遂以黄初之
年接建安之紀盖謂漢巳亡矣子朱子之意則以為一
脈尚存不可謂之亡昭烈父子建號隴蜀祀漢配天者
四十有五年是漢未亡也及鄧艾兵至成都帝禪不用
[434-12b]
皇子諶之言而用譙周之計於是赤帝不祀而漢統絶
矣故特書漢亡以見漢之亡非亡於獻帝為山陽公之
日乃亡於鄧艾至成都之時也尹氏求其説而不得從
而為之辭是烏足以知大賢筆削之㫖哉陳子桱之續
通鑑綱目其知此㫖乎故崖山之破特書宋亡盖以伯
顔入臨安宋猶未亡也及帝昺蹈海宋始亡矣由是觀
之陳夀書丞相亮討賊之師為入冦姚燧詆陸秀夫之
屬為逋播臣者真名教之罪人哉
[434-13a]
  諸葛武侯文集辨李夢陽/
諸葛孔明文集六巻凡七十六篇將權之北狄五十篇
世布之矣稱將苑一曰心書武徳之隂察二十六篇則
增者耳稱文集云閻子兵備信陽也刻其集布焉或問
閻子曰集奚而刻也閻子曰吾方有兵事曰以兵事乎
曰以兵法曰以兵法乎曰以兵道曰以兵道乎曰以其
出諸葛氏曰誠以是也子習焉由焉巳矣奚刻而布也
閻子曰夫吾惡夫已而不人者也李子聞之曰大哉閻
[434-13b]
子可謂無我者矣然則是書出諸葛氏則非矣閻子過
李子問曰是書也奚不諸葛氏出也李子曰竊聞之善
道者不勦説以襲名善言者不附同以著見是故老不
歸孔儒不畜墨名法異㫖王不述霸是書仁義詐力共
條則誠偽淆矣湯武桓文並稱則王霸交矣引經括史
道流是證為餖飣昭矣出入黄老申韓則授受駁矣䌓
簡異製文體亂矣兵詳政畧立意渙矣是故是書也其
事雜其法該其道混是勦説而附同者為也故曰非諸
[434-14a]
葛氏出也閻子曰兵變事也用無定形漢賊不兩立耕
者雜于渭濱善矣不曰襲荆州之孤勒益州之降乎人
必湯武則龍顔不漢日表不唐矣李子曰兵無定形道
有常體故談湯武者羞桓文慕桓文者鄙孫吳何也湯
武者仁義之兵也順天應人者也桓文者節制之兵也
假之自利者也孫吳者詭詐之兵也施之昏慢之國而
後可者也夫是書也三者備矣故稱雜焉雜則事轇稱
該焉該則法互稱混焉混則道亂故曰是勦説而附同
[434-14b]
者為也且奬䝉進吳賛羽徳曹謂備為蜀先主云云斯
言也果亮口出哉閻子曰内經假於黄岐然術者莫之
能離左氏疑於丘明而學士罔舎其辭是書也習而由
之即用以指事因心以探法觀我以制道無於世不可
也是不是暇論哉
  魯之郊禘辨楊慎/
程子曰周公之功固大矣然皆臣子之分所當為魯安
得獨用天子之禮樂哉成王之賜伯禽之受皆非也予
[434-15a]
讀其言雖愛其辭之嚴義之正而未嘗不病其考究之
不精也魯之僣天子禮樂魯之末造非成王伯禽之為
也昔者成王命君陳拳拳以遵周公之猷訓為言猷訓
之大無大於上下之分豈其命伯禽而首廢之哉此以
理而斷其事之無也以孔子之言考之論語載子入太
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中庸載孔子之言曰郊社
之禮所以事上帝也宗廟之禮所以事乎其先也明乎
郊社之禮禘嘗之義治國其如視諸掌乎此二言者微
[434-15b]
言以見其義也又恐當時之不喻也故又曰禘自既灌
而徃者吾不欲觀之矣或問禘之説子曰不知也知其
説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亦既十露一
二矣又恐後世之不喻也則又曰杞之郊也祀禹也宋
之郊也祀湯也是天子之事守也魯之郊禘非禮也周
公其衰矣孰有深切著明於是乎以上數言著其意而
春秋魯頌著其事春秋書禘於莊公見禘之僣始於閔
公也書四卜郊見郊之僣始於僖公也魯頌閟宫之三
[434-16a]
章云乃命魯公俾侯於東錫之山川土田附庸言成王
命伯禽以爵土耳其周公之孫莊公之子以下則詩人
美僖公郊祀之事未見出於成王之所命也孔子於春
秋書郊者九始僖終哀使隠桓莊閔之世有郊奚為而
不書魯頌之頌僖正以著其僣之始耳此以春秋魯頌
考之而知郊禘不出於成王之所賜也且史者載事之
書也以天子禮樂賜諸侯豈細事哉左氏未嘗言之公
羊未嘗言之穀梁未嘗言之國語未嘗言之公羊之言
[434-16b]
曰卜郊非禮也卜郊何以非禮魯郊非禮也其言即孔
子之意也隠公嘗問羽數於衆仲衆仲曰天子用八諸
侯用六大夫用四士用二公從之於是初獻六羽若如
八佾之賜果出成王則衆仲胡不舉以對據此則隠之
世未有郊可知莊公觀齊社曹劌諫曰天子事上帝諸
侯㑹之受命焉諸侯祭先公卿大夫佐之受事焉據此
則莊公之世未有郊可知皋鼬之盟萇𢎞欲先蔡祝鮀
述魯衛初封之寵命賜物其説魯之寵錫大輅大旂夏
[434-17a]
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土田陪敦祝宗卜史官司彞器
纎悉畢舉使有天子禮樂之賜鮀也正宜藉口以張大
於此時而反無一言及之乎昭公曰吾何僣矣哉子家
駒曰設兩觀乗大輅朱干玉戚以舞大夏八佾以舞大
武此皆天子之禮也賜果出於成王子家敢面斥昭公
以僣而不諱耶由是觀之魯之借非特郊禘而已天子
之禮樂大小皆悉用之矣周公閲來聘魯饗有昌歜形
鹽而辭不敢受寗武子聘魯魯饗之賦湛露彤弓而曰
[434-17b]
其敢干大禮二子之辭盖惡魯之僣也以是觀之可見
魯之僣尚未久故上自天子之宰下至鄰國之卿茍有
識者皆疑怪遜謝而魯人並無一語及於成王之賜以
自解以此知其誣矣予考吕氏春秋云魯惠公使宰讓
請郊廟之禮於天子天子使史角往報盖未允也此豈
非明證大案哉比事而觀之襄王之出而入也尚不許
晉文公之請隧平王之弱而遷也猶不允魯惠公之請
郊成王之賢倍於襄平尚靳之而謂成王賜之晉文魯
[434-18a]
惠尚不敢輕用而謂伯禽受之有是理乎若已賜矣已
受矣魯惠又何須復請乎或曰子之言則然矣然禮明
堂位有是言也祭統有是言也詩魯頌傳有是言也噫
三言者皆虚也明堂位之言魯之陋儒欲尊宗國如亡
是公之奔齊烏有先王之誇楚有是言無是事也其言
也不足以揚名發譽而適足以貶君自損漢儒無逺識
以明堂位入禮經而祭統之説因之魯頌之傳因之故
祭統之謬駢明堂之技指也魯頌之謬承明堂之餘竅
[434-18b]
也君子不稽經合傳而偏此之信亦固矣且明堂位之
言亦自相反既曰成王以周公有大勲勞賜魯以天子
禮樂又曰成王康王賜魯重祭既曰成王又曰康王成
王既賜康不應復賜執此以訊如無情之獄一鞫而見
其肺肝矣盖自王澤之竭處士混議謂舜臣堯或謂囚
堯謂禹徳衰謂伊尹割烹要湯謂孔子居衛主癰疽瘠
環南逰交辭於漂女皆厚誣聖賢自便已私與此説之
興盖同時也幸而孟軻氏辨之孔子順辨之而成王伯
[434-19a]
禽之事既不幸不得明者之辨而號為大儒者方引之
以解經使成王伯禽䝉首惡之名于千載予其可無辨
乎古語曰三占從二今諺云四不抝六言貴從衆也經
傳之明證大案其衆如此曲儒之單聞孤説其寡如彼
辨是非於千載之下當何從亦從其衆而已
  周正辨周洪謨/
或問南臯子曰唐虞夏后皆以建寅為歳首今之厯是
也周人以建子為歳首是以子月為正月乎曰歳首云
[434-19b]
者言改元始於此月是以此月為正朔非以此月為正
月也曰正朔正月有以異乎曰正之為言端也端之為言
始也正朔者十二朔之首史官紀年之所始也正月者
十二月之首厯官紀年之所始也或曰正者長也正朔
之為第一朔正月之為第一月猶長子之為第一子也
故皆可謂之歳首前乎商之建丑也書曰惟元祀十有
二月是商之正朔以十二月為歳首而非以十二月為
正月也後乎秦之建亥也史謂秦既并天下始改年朝
[434-20a]
賀皆自十月朔故曰元年冬十月是秦之正朔以十月
為歳首而非以十月為正月也繇是推之則周人之建
子者以十一月為歳首而不以十一月為正月也後世
儒者不得其義故有紛紛不决之論漢孔安國鄭康成
則謂周人改時與月宋程伊川胡安國則謂周人改月
而不改時獨九峯蔡氏謂不改時亦不改月至於元儒
吳仲迂陳定宇張敷言史伯濬吳淵頴汪克寛輩則又
逺宗漢儒之謬而力詆蔡氏之説謂以言書則為可從
[434-20b]
以言春秋則不可從於乎四時之序千萬古不可易而
乃紛更錯亂以冬為春以春為夏以夏為秋以秋為冬
位隨序遷名與實悖雖庸夫騃子且知其不可而謂聖
人平秩四時奉天道以為政者乃如是乎予懼學者惑
其言未有不誣聖經以亂先王之法者矣故以易詩書
周禮春秋論語孟子及汲冡周書史記漢書可以證諸
儒論辨之失者叅考而詳列于左云
  成王賜伯禽天子禮樂辨王世貞/
[434-21a]
禮記明堂位曰成王以周公有勲勞於天下命魯公世
祀周公以天子禮樂程子曰成王之賜伯禽之受皆非
也楊子慎曰其論正矣其事則未之詳也魯之用天子
禮樂也其末世乎明堂位周衰陋儒為之也昔魯惠公
請郊廟之禮於周天子使史角往報之平王也夫成王
賜矣伯禽受矣惠何以重請之曰往報未成許也周室
於平衰也至襄抑又衰矣襄不許晉文之請隧也而謂
成王賜魯郊乎然則魯之僣何如曰著在春秋魯頌春
[434-21b]
秋桓五年書大雩雩始桓也閔二年書禘於莊公禘始
閔也僖三十年書四卜郊郊始僖也魯自伯禽而下十
八世至僖公始郊詩人頌之曰周公之孫莊公之子又
曰皇皇后帝皇祖后稷則不出於成王之賜亦明矣故
孔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又曰杞之郊
也祀禹也宋之郊也祀湯也魯之郊禘非禮矣周公其
衰矣其君臣恧然虞天下之議已也以藉口於成王伯
禽其陋儒又從臾之甚矣其無忌憚也魯頌曰白牡騂
[434-22a]
剛白殷牡也魯曷不用赤噫我知之魯縁宋而僣者也
其以宋解乎哉王子曰楊子辨矣美矣然而未知于故
也夫禮成王實解之于何知之曰以請隧知之隧隠禮
也晉文雄伯也復王崇勲也而王孱王也文敦巽以請
之王從伉以却之而文弗復也夫郊禘之大典也魯弱
國也魯弗請天子弗問吾故曰賜也内而後魯屬改於
盟主為齊若晉矣稽役有討擅兵有討公止公弗見大
夫再執而不聞以僣禮樂討也則何故借曰辭之天子
[434-22b]
之宗伯太史未失官也三邦之分寶天子實記焉豈其
大禮而忘厥自耶魯得僣之齊晉先矣奚侍魯也春秋
之互見以微譏耳如其僖始魯頌曷弗削也魯頌之弗
削非僖始也然則曷為用白牡曰成王志也尊周公以
報功徳也用白牡班魯宋也班宋示有等也魯惠曷為
請曰請議也或器報之示許也夫吕氏春秋吕氏言也
何徴
  放生辨惑陶望齡/
[434-23a]
 芝亭張子雲來王子與諸善友以萬厯辛丑仲夏朔
 創放生㑹於城南因書雲棲大師放生文㑹稽之首
 復命鄙言贅於末簡予惟慈心功徳昔賢已詳無事
 復論第取聾俗所排堅難猝破者畧為答語數條
 以解羣惑嗟乎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自古已有斯
 語矣而白首之士猶迷而不解是為鮑氏弱子笑
 也
 問仁者當宏濟蒼生拯扶赤縣何必留情微物效彼
[434-23b]
 小慈終同兒女之嬉豈有丈夫之槩
答事有𢎞微心無巨細捉象擒兔獅子之全力具存纎
草喬林一雨之普沾靡異然則心非大也豈嫌善小而
不為心非小也安見小事之非大必如子言則畜池無
相鄭之功而祝網豈王殷之畧哉不知天心等愛道眼
普觀舉斯心既無廣隘之殊論物命亦何貴賤之别故
寒生頓貴肖翹等活萬人世主圖王觳&KR1100優於天下寧
當暴殄但貴擴充
[434-24a]
 問親親仁民仁民愛物序分先後施有重輕當圖厥
 重先置兹輕後
答以刼盜而為奉養不若止盜以寧親以屠劊而效布
施不若損施而全命盖一忍而生百忍亦一慈而該百
慈愛親者不敢惡於人則濟衆者寧當殄乎物昔有懦
士曾處圍城始雖䝉被而猶戰競後則登陴而親捍禦
乃謂人曰勇可習乎夫勇由血氣猶以習增仁乃性生
豈難測學固當滋吾生意逺彼殺機生為至順故好生
[434-24b]
即召順之階殺是極違故逺殺乃去違之要若能時時
救物念念利生將使戾夫汎愛如轉春色於寒柯逆子
承歡若濬源泉於勺水矣
 問物既旁生與人非類若網罟畢弋不設於先王則
 鳥跡獸蹄必交於中國雖云愛物終止妨人且雞鶩
 長生蛙魚不殺其類充塞恐無所容
答獸有茂草魚躍淵泉並育並生豈妨豈礙今蜀不食
蟹楚不捕蛙未聞楚蜀之鄉純為蛙蟹所據殺之而類
[434-25a]
乃滋盛不殺而生反不蕃人羊之言其故可痛
 問鱗鬛未舒網罟随及既難逃死奚用放生婦人之
 仁哲士所笑
答凡有生命總是無常人亦同然非止於物倘以物命
難延理當烹煑亦將謂人生無幾便可誅夷然獄中必
殺之囚牀上臨危之病療者猶欲流連於朝夕刑官亦
必轉展於秋冬此决死而尚冀其生彼更生而未必即
死况夫放救之舉本吾慈憫之心眼見其生便似永投
[434-25b]
生路手援其死即如永脱死門則死何必豫疑生何須
終保乎
 問衆生就死極多此會放生極少救一漏萬何取普
 周
答愛以心行慈由術運昔云仁術尚不妨殺羊以易牛
今者慈心亦何害救一而漏萬惟心惟術自普自周故
數錢布施量等大千况衆命更生功豈小補濟旱元非
一溉終愈立槁之他苗繞塔豈合逰畋亦喻投湯之勺
[434-26a]
水且愚人適口智者娛心但知適口之可甘不識娛心
之大快是故涸鱗乍濕籠羽更鶱方逰釡鬵而倐返江
湖將就刀砧而俄辭絆縶似赴市曹而逢赦如遭冦虜
而獲還躑躅方甦悠洋怱逝於是在濠知樂對水忘饑
覩此生全覺輕安之在我慶其脱離如重恙之去身彼
箸下萬錢食前方丈三寸舌外美惡何知一臠飽餘腥
膻可厭其為娛樂曾有幾何豈若脱彼命於生死之間
怡吾心於飛躍之際浣清溔淼同斯縱壑之歡送目煙
[434-26b]
雲偕此排空之樂然則衆所營者口腹吾所娛者神情
取適正同心口有别耳
 問物元非物生亦無生但須究了一心即是曲成萬
 物投厓割肉尚屬有為贈蚌放螺徒滋勞費
答究窮至理雖何死而何生曲徇物情亦欣生而哀死
盖以衆有即真無之域涉車即融理之門若執無為而
病有為則無為之談適資慳吝執無生而訾放生則無
生之説反助貪殘既噉肉無礙真修豈放生反乖妙理
[434-27a]
即如所謂投厓割肉則身執盡忘餧虎飼鷹則悲心彌
廣運悲心而有為之功斯著袪身執而無生之㫖㝠符
今則所重者巳身所輕者物命寶巳命既宛爾貪生殺
他身乃托無生死斯又與於不仁之甚加諸俗士數等

  李長吉詩辨鍾惺/
杜牧李長吉執友也叙長吉詩曰賀且死嘗授我平生
所著歌詩凡二百三十三首今二百三十三首具在則
[434-27b]
長吉詩無逸者矣其逸者非逸也皆賀所不欲存者也
而李藩者乃從賀外兄搜其逸者且恨其以夙怨悉投
堰中不亦紛紛多事乎少陵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
知况於賀等者皆於心的有所據而於世一無所與者
乎夫以於心有所據而於世無所與之人死而授其友
之知我者以詩詩止二百三十三首則此外皆其所不
欲存者必矣乃不足以定長吉詩而必欲别傳其所不
欲存者甚矣無識者之禍人詩也然則投賀詩與恨其
[434-28a]
投者其為庸人無識則同要其得投堰中則長吉之幸
而二百三十三首傳於世而無一字之亡者皆長吉文
章之神之所為也若長吉者已所不欲存雖舉世之所
欲共傳而必毅然自去之者也
 
 
 
 
[434-28b]
 
 
 
 
 
 
 
 文章辨體彚選巻四百三十四
[434-29a]
欽定四庫全書
 文章辨體彚選巻四百三十四
            明 賀復徴 編
辨二
  君臨臣喪辨宋劉敞/
君臨臣喪以桃茢先非禮也周之未造也事之斯為臣
焉使之斯為君焉君臣之義非虚加之也寄社稷焉耳
寄宗廟焉耳寄人民焉耳夫若是其孰輕之故君有慶
[434-29b]
臣亦慶君有戚臣亦戚書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尊卑
異而已矣雖於其臣亦然故臣疾君親問之臣死君親
哭之所以致忠愛也若生也而用死也而棄生也而厚
死也而薄生也而愛死也而惡是教之忘生也是教之
背死也禍莫甚於背死而忘生茍為背死而忘生故不
足以託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施之於人者不變於存
亡然後人之視其亡猶存矣則夫桃茢胡為乎諸臣之
廟哉或曰於記有之宜若禮然曰否是固亦周末之記
[434-30a]
也昔者仲尼之畜狗死子貢埋之曰丘聞之也敝帷不
棄為埋馬也敝盖不棄為埋狗也而丘也貧無盖也亦
予之席焉夫不以賤而棄之為有勞也夫不以死而欺
之為有生也勞雖賤不棄也死雖狗不欺也而况於君
臣乎吾故曰君臨臣喪以桃茢先非禮也周之未造也
雖然必有以也古者人君非弔喪問疾不至乎諸臣之
家非弔喪問疾而至乎諸臣之家謂之君臣為謔故君
弔於臣使巫祝先釋采於廟門然後入釋采者告有事
[434-30b]
也世或失其義而謂巫其祓之乎及魯襄公嘗朝于荆
荆君死荆人曰公必親襲魯人辭不得命則使巫祝以
桃茢祓而先盖厭之也由是觀之則魯襄公為之也曰
君臨臣喪不以桃茢先則吾信之矣二人執戈以前也
非惡之乎曰豈謂是哉君之行固必有衛之者矣况諸
臣之家乎昔者楚公子圍㑹諸侯於宋將升壇使兩人
執戈設服離衛諸侯之大夫皆知其為君也如茍惡之
而巳會於宋何為惡之哉
[434-31a]
  怪竹辨歐陽修/
謂竹為有知乎不宜生於廡下謂為無知乎乃能避檻
而曲全其生其果有知乎則有知莫如人人者萬物之
最靈也其不知於物者多矣至有不自知其一身者如
駢拇枝指懸疣附贅皆莫知其所以然也以人之靈而
不自知其一身使竹雖有知必不能自知其曲直之所
以然也竹果無知乎則無知莫如枯草死骨所謂蓍龜
者是也自古以來大聖大智之人有所不知者必問於
[434-31b]
蓍龜而取决是則枯草死骨之有知反過於聖智之人
所知逺矣以枯草死骨之如此則安知竹之不有知也
遂以蓍龜之神智而謂百物皆有知則其他草木瓦石
叩之又頑然皆無所知然則竹未必不無知也由是言
之謂竹為有知不可謂為無知亦不可謂其有知無知
皆不可知然後可萬物生於天地之間其理不可以一
槩謂有心然後有知乎則蚓無心謂凡動物皆有知乎
則水亦動物也人獸生而有知死則無知矣蓍龜生而
[434-32a]
無知死然後有知也是皆不可窮詰故聖人治其可知
者置其不可知者是之謂大中之道
  正統辨元楊維楨/
正統之説何自而起乎起於夏后傳國湯武革世皆出
於天命人心之公也統出於天命人心之公則三代而
下厯數之相仍者可以妄歸於人乎故正統之義立於
聖人之經以扶萬世之綱常聖人之經春秋是也春秋
萬代史宗也首書王正於魯史之元年者大一統也五
[434-32b]
伯之權非不強於王也而春秋必黜之不使奸此統也
吳楚之號非不竊於王也而春秋必外之不使僣此統
也然則統之所在不得以割據之地僣偽之名而論之
也尚矣先正論統於漢之後者不以劉蜀之祚促與其
地之偏而奪其統之正者春秋之義也彼志三國降昭
烈以儕吳魏使漢嗣之正下與漢賊並稱此春秋之罪
人矣復有作元經自謂法春秋者而又帝北魏黜江左
其失與志三國者等爾以致尊昭烈續江左兩魏之名
[434-33a]
不正而言不順者大正於宋朱氏之綱目焉或問朱氏
述綱目主意曰在正統故綱目之挈統者在蜀晉而抑
統者則秦昭襄唐武氏也至不得巳以始皇之卄六年
而始繼周漢始於髙帝之五年而不始於降秦晉始於
平吳而不始於泰和唐始於羣盜既夷之後而不始於
武徳之元又所以法於春秋之大一統然則今日之修
遼金宋三史者宜莫嚴於正統與大一統之辨矣自我
世祖皇帝立國史院嘗命承㫖百一王公修遼金二史
[434-33b]
矣宋亡又命詞臣通修三史矣延祐天厯之間屢勤詔
㫖而三史卒無成書者豈不以三史正統之議未决乎
夫其議未决者又豈不以宋渡于南之後拘於遼金之
抗於北乎吾嘗究契丹之有國矣自呼紐氏之部落始
廣其初枯骨化形殊風異俗荒唐怪誕中國之人所不
道也入部之雄至安巴堅披其黨而自尊迨耶律光而
其勢浸盛契丹之號立於梁貞明之初大遼之號改於
漢天福之日自安巴堅訖于天祚凡九主厯二百一十
[434-34a]
有五年大遼固唐之邊夷也乗唐之衰草竊而起石晉
氏通之且割幽燕以與之遂得窺釁中夏而石晉氏不
得不亡矣而議者以遼承晉統吾不知其何統也金之
有國始於完顔氏實又承屬於契丹者也至阿固達創
國垂統於道宗之世遂致萌人臣之將而盡取其地僣
稱國號於宋重和之元相傳九主凡厯一百一十有七
年而議者又以金之平遼克宋帝有中原而謂接遼宋
之統吾又不知其何統也議者又謂完顔氏世為君長
[434-34b]
保有肅慎至太祖時南北為敵國素非君臣遼祖神冊
之際宋祖未生遼祖比宋前興五十餘年而宋嘗遣使
卑辭以吿和結為兄弟晩年遼為翁而宋為孫矣此其
説之曲而陋者也漢之匈奴唐之宇厥不皆興於漢唐
之前乎而漢唐又與之通和矣吳魏之於蜀也亦一時
角立而不相統攝者也而秉史筆者必以匈奴突厥為
紀傳而以漢唐為正統必以吳魏為分繫而以蜀為正
統何也天理人心之公閲萬世而不可冺者也議者之
[434-35a]
論五代又以朱梁氏為簒逆不當合為五代史其説似
矣吾又不知朱晃之簒克用氏父子以為仇矣契丹氏
背唐兄弟之約而稱臣於梁非逆黨乎春秋誅逆重誅
其黨契丹氏之誅當何如哉且石敬塘事唐不受其命
而簒其國亦非正矣契丹氏虜出帝改晉為遼漢興而
人心應漢謂之承晉又可乎縱承晉也謂之統可乎又
謂北漢四主逺兼郭周宋至興國四年始受其降遂以
周為閏以宋統不為受周禪之正也吁茍以五代之統
[434-35b]
論之則南唐李昪嘗立大唐宗廟而自稱為憲宗五代
之孫矣宋於開寶八年滅南唐則宋統繼唐不優於繼
漢繼周乎但五代皆閏也吾無取其統吁天之厯數自
有歸代之正閏不可紊千載厯數之統不必以承先朝
續亡主為正則宋興不必以膺周之禪接漢接唐之閏
為統也宋不必膺周接唐以為統則遂謂歐陽子不定
五代為南史為宋膺周禪之張本者皆非矣當唐明宗
之祝天自以徳薄不任社稷生靈之主願天早生聖人
[434-36a]
自是天人交感而宋太祖生矣天厭禍亂之極使之君
主中國朱氏綱目於五代之年皆細注於歳之下其遺
意固有待於宋矣有待於宋則直以宋接唐統之正矣
而又何計其受周禪與否乎中遭陽九之厄而天猶不
冺其社稷𤓰瓞之系在江之南子孫享國又凡百有五
十有五年金泰和之議以靖康為逰魂餘魄比之昭烈
在蜀則泰和之議固知宋有遺統在江之左矣而金欲
承其未絶為得統可乎好黨君子遂斥紹興為偽宋吁
[434-36b]
吾不忍道矣張邦昌迎康邸之書曰由康邸之舊藩嗣
宋朝之大統漢家之厄十世而光武中興獻公之子九
人而重耳尚在兹惟天意夫豈人謀是書也邦昌肯以
靖康之後為逰魂餘魄而代有其國乎邦昌不得革宋
則金不得以承宋是則後宋之與前宋即東漢西漢之
比爾又非劉蜀牛晉族屬疎逺牛馬疑迷者之可以同
日語也論正閏者猶以正統在蜀正朔相承在江東矧
嗣祚親切比諸光武重耳者乎而又可以偽斥之乎此
[434-37a]
宜不得以渡南為南史也明矣我世祖平宋之時有過
唐不及漢宋統當絶我統當續之喻是世祖以厯數之
正統歸之於宋而以今日接宋統之正自屬也當時一
二大臣又有奏言曰其國可滅其史不可滅也是又以
編年之統在宋矣論而至此則中華之統正而大者皆
不在遼金而在於天付生靈之主也昭昭矣然則論我
元之大一統者當在平宋而不在平遼與金之日又可
推矣夫何今之君子昧於春秋大一統之㫖而急於我
[434-37b]
元開國之年遂欲接遼以為統至於拂天數之符悖世
祖君臣之喻逆萬世是非之公論而不恤吁不以天數
之正華統之大屬之我元承乎有宋如宋之承唐唐之
承隋承晉承漢也而妄分閏代之承欲以荒夷非統之
統屬之我元吾又不知今之君子待今日為何時待今
聖人為何君也哉嗚呼春秋大一統之義吾已悉之請
復以成周之大統明之於今日也文王在諸侯位凡五
十年至三分天下有其二遂誕受天命以撫方夏然猶
[434-38a]
九年而大統未集必至武王十有三年伐紂有天下商
命始革而大統始集焉盖革命之事間不容髪一日之
命未絶則一日之統未集當日之命絶則當日之統集
也宋命一日而未革則我元之大統亦一日而未集也
成周不急於文王五十年武王十三年而集天下之大
統則我元又豈急於太祖開國五十年及世祖十有七
年而集天下之大統哉抑又論之道統者治統之所在
也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湯禹湯以是傳之文
[434-38b]
武周公孔子孔子没幾不得其傳百有餘年而孟子傳
焉孟子没又幾不得其傳千有餘年而濓洛周程諸子
傳焉及乎中立楊氏而吾道南矣既而宋亦南渡矣楊
氏之傳為豫章羅氏延平李氏及於新安朱子朱子没
而其傳及我朝許文正公此厯代道統之源委也然則
道統不在遼金而在宋而後及於我朝君子可以觀治
統之所在矣嗚呼世隔而後其議公事久而後其論定
故前代之史必修於異代之君子以其議公而論定也
[434-39a]
晉史修於唐唐史修於宋則宋史之修宜在今日而無
讓矣而今日之君子又不以議公論定者自任而又諉
曰付公論於後之儒者吾不知後之儒者又何儒也嗚
呼司馬遷易編年為記傳破春秋之大法唐儒蕭茂挺
能議之孰謂林林鉅儒之中而無一蕭茂挺其人乎此
草野有識之士之所甚惜而不能倡其言於上也故私
著其説為宋遼金正統辨以俟千載綱目君子云若其
推子午卯酉及五運之王以分正統之説者此日家小
[434-39b]
技之論王勃兒輩之佞其君者爾君子不取也吾無以
為論
  辨通鑑綱目書漢亡明何喬新/
炎興元年十一月魏鄧艾至成都帝出降北地王皇子
諶死之漢亡尹起華曰書漢亡者以見漢之自亡非艾
輩所能滅之也君子曰尹氏之説非也子朱子之作綱
目上下千餘年其紀亡國多矣未有書某國亡者獨於
此書漢亡乃綱目之特筆也昭烈帝室之胄也忿奸臣
[434-40a]
竊命漢鼎將移志欲芟刈羣兇以復髙光之大業不幸
天命巳去力挽不回及曹丕簒位乃即位武擔之南嘘
炎燼於巳熄宣烈祖之重光其名甚正而其義至𢎞也
自陳夀諂晉其作三國志尊曹而抑劉於昭烈父子不
稱漢而稱蜀盖絶之於漢也司馬氏因之遂以黄初之
年接建安之紀盖謂漢巳亡矣子朱子之意則以為一
脈尚存不可謂之亡昭烈父子建號隴蜀祀漢配天者
四十有五年是漢未亡也及鄧艾兵至成都帝禪不用
[434-40b]
皇子諶之言而用譙周之計於是赤帝不祀而漢統絶
矣故特書漢亡以見漢之亡非亡於獻帝為山陽公之
日乃亡於鄧艾至成都之時也尹氏求其説而不得從
而為之辭是烏足以知大賢筆削之㫖哉陳子桱之續
通鑑綱目其知此㫖乎故崖山之破特書宋亡盖以伯
顔入臨安宋猶未亡也及帝昺蹈海宋始亡矣由是觀
之陳夀書丞相亮討賊之師為入冦姚燧詆陸秀夫之
屬為逋播臣者真名教之罪人哉
[434-41a]
  諸葛武侯文集辨李夢陽/
諸葛孔明文集六巻凡七十六篇將權之北狄五十篇
世布之矣稱將苑一曰心書武徳之隂察二十六篇則
增者耳稱文集云閻子兵備信陽也刻其集布焉或問
閻子曰集奚而刻也閻子曰吾方有兵事曰以兵事乎
曰以兵法曰以兵法乎曰以兵道曰以兵道乎曰以其
出諸葛氏曰誠以是也子習焉由焉巳矣奚刻而布也
閻子曰夫吾惡夫已而不人者也李子聞之曰大哉閻
[434-41b]
子可謂無我者矣然則是書出諸葛氏則非矣閻子過
李子問曰是書也奚不諸葛氏出也李子曰竊聞之善
道者不勦説以襲名善言者不附同以著見是故老不
歸孔儒不畜墨名法異㫖王不述霸是書仁義詐力共
條則誠偽淆矣湯武桓文並稱則王霸交矣引經括史
道流是證為餖飣昭矣出入黄老申韓則授受駁矣䌓
簡異製文體亂矣兵詳政畧立意渙矣是故是書也其
事雜其法該其道混是勦説而附同者為也故曰非諸
[434-42a]
葛氏出也閻子曰兵變事也用無定形漢賊不兩立耕
者雜于渭濱善矣不曰襲荆州之孤勒益州之降乎人
必湯武則龍顔不漢日表不唐矣李子曰兵無定形道
有常體故談湯武者羞桓文慕桓文者鄙孫吳何也湯
武者仁義之兵也順天應人者也桓文者節制之兵也
假之自利者也孫吳者詭詐之兵也施之昏慢之國而
後可者也夫是書也三者備矣故稱雜焉雜則事轇稱
該焉該則法互稱混焉混則道亂故曰是勦説而附同
[434-42b]
者為也且奬䝉進吳賛羽徳曹謂備為蜀先主云云斯
言也果亮口出哉閻子曰内經假於黄岐然術者莫之
能離左氏疑於丘明而學士罔舎其辭是書也習而由
之即用以指事因心以探法觀我以制道無於世不可
也是不是暇論哉
  魯之郊禘辨楊慎/
程子曰周公之功固大矣然皆臣子之分所當為魯安
得獨用天子之禮樂哉成王之賜伯禽之受皆非也予
[434-43a]
讀其言雖愛其辭之嚴義之正而未嘗不病其考究之
不精也魯之僣天子禮樂魯之末造非成王伯禽之為
也昔者成王命君陳拳拳以遵周公之猷訓為言猷訓
之大無大於上下之分豈其命伯禽而首廢之哉此以
理而斷其事之無也以孔子之言考之論語載子入太
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中庸載孔子之言曰郊社
之禮所以事上帝也宗廟之禮所以事乎其先也明乎
郊社之禮禘嘗之義治國其如視諸掌乎此二言者微
[434-43b]
言以見其義也又恐當時之不喻也故又曰禘自既灌
而徃者吾不欲觀之矣或問禘之説子曰不知也知其
説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亦既十露一
二矣又恐後世之不喻也則又曰杞之郊也祀禹也宋
之郊也祀湯也是天子之事守也魯之郊禘非禮也周
公其衰矣孰有深切著明於是乎以上數言著其意而
春秋魯頌著其事春秋書禘於莊公見禘之僣始於閔
公也書四卜郊見郊之僣始於僖公也魯頌閟宫之三
[434-44a]
章云乃命魯公俾侯於東錫之山川土田附庸言成王
命伯禽以爵土耳其周公之孫莊公之子以下則詩人
美僖公郊祀之事未見出於成王之所命也孔子於春
秋書郊者九始僖終哀使隠桓莊閔之世有郊奚為而
不書魯頌之頌僖正以著其僣之始耳此以春秋魯頌
考之而知郊禘不出於成王之所賜也且史者載事之
書也以天子禮樂賜諸侯豈細事哉左氏未嘗言之公
羊未嘗言之穀梁未嘗言之國語未嘗言之公羊之言
[434-44b]
曰卜郊非禮也卜郊何以非禮魯郊非禮也其言即孔
子之意也隠公嘗問羽數於衆仲衆仲曰天子用八諸
侯用六大夫用四士用二公從之於是初獻六羽若如
八佾之賜果出成王則衆仲胡不舉以對據此則隠之
世未有郊可知莊公觀齊社曹劌諫曰天子事上帝諸
侯㑹之受命焉諸侯祭先公卿大夫佐之受事焉據此
則莊公之世未有郊可知皋鼬之盟萇𢎞欲先蔡祝鮀
述魯衛初封之寵命賜物其説魯之寵錫大輅大旂夏
[434-45a]
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土田陪敦祝宗卜史官司彞器
纎悉畢舉使有天子禮樂之賜鮀也正宜藉口以張大
於此時而反無一言及之乎昭公曰吾何僣矣哉子家
駒曰設兩觀乗大輅朱干玉戚以舞大夏八佾以舞大
武此皆天子之禮也賜果出於成王子家敢面斥昭公
以僣而不諱耶由是觀之魯之借非特郊禘而已天子
之禮樂大小皆悉用之矣周公閲來聘魯饗有昌歜形
鹽而辭不敢受寗武子聘魯魯饗之賦湛露彤弓而曰
[434-45b]
其敢干大禮二子之辭盖惡魯之僣也以是觀之可見
魯之僣尚未久故上自天子之宰下至鄰國之卿茍有
識者皆疑怪遜謝而魯人並無一語及於成王之賜以
自解以此知其誣矣予考吕氏春秋云魯惠公使宰讓
請郊廟之禮於天子天子使史角往報盖未允也此豈
非明證大案哉比事而觀之襄王之出而入也尚不許
晉文公之請隧平王之弱而遷也猶不允魯惠公之請
郊成王之賢倍於襄平尚靳之而謂成王賜之晉文魯
[434-46a]
惠尚不敢輕用而謂伯禽受之有是理乎若已賜矣已
受矣魯惠又何須復請乎或曰子之言則然矣然禮明
堂位有是言也祭統有是言也詩魯頌傳有是言也噫
三言者皆虚也明堂位之言魯之陋儒欲尊宗國如亡
是公之奔齊烏有先王之誇楚有是言無是事也其言
也不足以揚名發譽而適足以貶君自損漢儒無逺識
以明堂位入禮經而祭統之説因之魯頌之傳因之故
祭統之謬駢明堂之技指也魯頌之謬承明堂之餘竅
[434-46b]
也君子不稽經合傳而偏此之信亦固矣且明堂位之
言亦自相反既曰成王以周公有大勲勞賜魯以天子
禮樂又曰成王康王賜魯重祭既曰成王又曰康王成
王既賜康不應復賜執此以訊如無情之獄一鞫而見
其肺肝矣盖自王澤之竭處士混議謂舜臣堯或謂囚
堯謂禹徳衰謂伊尹割烹要湯謂孔子居衛主癰疽瘠
環南逰交辭於漂女皆厚誣聖賢自便已私與此説之
興盖同時也幸而孟軻氏辨之孔子順辨之而成王伯
[434-47a]
禽之事既不幸不得明者之辨而號為大儒者方引之
以解經使成王伯禽䝉首惡之名于千載予其可無辨
乎古語曰三占從二今諺云四不抝六言貴從衆也經
傳之明證大案其衆如此曲儒之單聞孤説其寡如彼
辨是非於千載之下當何從亦從其衆而已
  周正辨周洪謨/
或問南臯子曰唐虞夏后皆以建寅為歳首今之厯是
也周人以建子為歳首是以子月為正月乎曰歳首云
[434-47b]
者言改元始於此月是以此月為正朔非以此月為正
月也曰正朔正月有以異乎曰正之為言端也端之為言
始也正朔者十二朔之首史官紀年之所始也正月者
十二月之首厯官紀年之所始也或曰正者長也正朔
之為第一朔正月之為第一月猶長子之為第一子也
故皆可謂之歳首前乎商之建丑也書曰惟元祀十有
二月是商之正朔以十二月為歳首而非以十二月為
正月也後乎秦之建亥也史謂秦既并天下始改年朝
[434-48a]
賀皆自十月朔故曰元年冬十月是秦之正朔以十月
為歳首而非以十月為正月也繇是推之則周人之建
子者以十一月為歳首而不以十一月為正月也後世
儒者不得其義故有紛紛不决之論漢孔安國鄭康成
則謂周人改時與月宋程伊川胡安國則謂周人改月
而不改時獨九峯蔡氏謂不改時亦不改月至於元儒
吳仲迂陳定宇張敷言史伯濬吳淵頴汪克寛輩則又
逺宗漢儒之謬而力詆蔡氏之説謂以言書則為可從
[434-48b]
以言春秋則不可從於乎四時之序千萬古不可易而
乃紛更錯亂以冬為春以春為夏以夏為秋以秋為冬
位隨序遷名與實悖雖庸夫騃子且知其不可而謂聖
人平秩四時奉天道以為政者乃如是乎予懼學者惑
其言未有不誣聖經以亂先王之法者矣故以易詩書
周禮春秋論語孟子及汲冡周書史記漢書可以證諸
儒論辨之失者叅考而詳列于左云
  成王賜伯禽天子禮樂辨王世貞/
[434-49a]
禮記明堂位曰成王以周公有勲勞於天下命魯公世
祀周公以天子禮樂程子曰成王之賜伯禽之受皆非
也楊子慎曰其論正矣其事則未之詳也魯之用天子
禮樂也其末世乎明堂位周衰陋儒為之也昔魯惠公
請郊廟之禮於周天子使史角往報之平王也夫成王
賜矣伯禽受矣惠何以重請之曰往報未成許也周室
於平衰也至襄抑又衰矣襄不許晉文之請隧也而謂
成王賜魯郊乎然則魯之僣何如曰著在春秋魯頌春
[434-49b]
秋桓五年書大雩雩始桓也閔二年書禘於莊公禘始
閔也僖三十年書四卜郊郊始僖也魯自伯禽而下十
八世至僖公始郊詩人頌之曰周公之孫莊公之子又
曰皇皇后帝皇祖后稷則不出於成王之賜亦明矣故
孔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又曰杞之郊
也祀禹也宋之郊也祀湯也魯之郊禘非禮矣周公其
衰矣其君臣恧然虞天下之議已也以藉口於成王伯
禽其陋儒又從臾之甚矣其無忌憚也魯頌曰白牡騂
[434-50a]
剛白殷牡也魯曷不用赤噫我知之魯縁宋而僣者也
其以宋解乎哉王子曰楊子辨矣美矣然而未知于故
也夫禮成王實解之于何知之曰以請隧知之隧隠禮
也晉文雄伯也復王崇勲也而王孱王也文敦巽以請
之王從伉以却之而文弗復也夫郊禘之大典也魯弱
國也魯弗請天子弗問吾故曰賜也内而後魯屬改於
盟主為齊若晉矣稽役有討擅兵有討公止公弗見大
夫再執而不聞以僣禮樂討也則何故借曰辭之天子
[434-50b]
之宗伯太史未失官也三邦之分寶天子實記焉豈其
大禮而忘厥自耶魯得僣之齊晉先矣奚侍魯也春秋
之互見以微譏耳如其僖始魯頌曷弗削也魯頌之弗
削非僖始也然則曷為用白牡曰成王志也尊周公以
報功徳也用白牡班魯宋也班宋示有等也魯惠曷為
請曰請議也或器報之示許也夫吕氏春秋吕氏言也
何徴
  放生辨惑陶望齡/
[434-51a]
 芝亭張子雲來王子與諸善友以萬厯辛丑仲夏朔
 創放生㑹於城南因書雲棲大師放生文㑹稽之首
 復命鄙言贅於末簡予惟慈心功徳昔賢已詳無事
 復論第取聾俗所排堅難猝破者畧為答語數條
 以解羣惑嗟乎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自古已有斯
 語矣而白首之士猶迷而不解是為鮑氏弱子笑
 也
 問仁者當宏濟蒼生拯扶赤縣何必留情微物效彼
[434-51b]
 小慈終同兒女之嬉豈有丈夫之槩
答事有𢎞微心無巨細捉象擒兔獅子之全力具存纎
草喬林一雨之普沾靡異然則心非大也豈嫌善小而
不為心非小也安見小事之非大必如子言則畜池無
相鄭之功而祝網豈王殷之畧哉不知天心等愛道眼
普觀舉斯心既無廣隘之殊論物命亦何貴賤之别故
寒生頓貴肖翹等活萬人世主圖王觳&KR1100優於天下寧
當暴殄但貴擴充
[434-52a]
 問親親仁民仁民愛物序分先後施有重輕當圖厥
 重先置兹輕後
答以刼盜而為奉養不若止盜以寧親以屠劊而效布
施不若損施而全命盖一忍而生百忍亦一慈而該百
慈愛親者不敢惡於人則濟衆者寧當殄乎物昔有懦
士曾處圍城始雖䝉被而猶戰競後則登陴而親捍禦
乃謂人曰勇可習乎夫勇由血氣猶以習增仁乃性生
豈難測學固當滋吾生意逺彼殺機生為至順故好生
[434-52b]
即召順之階殺是極違故逺殺乃去違之要若能時時
救物念念利生將使戾夫汎愛如轉春色於寒柯逆子
承歡若濬源泉於勺水矣
 問物既旁生與人非類若網罟畢弋不設於先王則
 鳥跡獸蹄必交於中國雖云愛物終止妨人且雞鶩
 長生蛙魚不殺其類充塞恐無所容
答獸有茂草魚躍淵泉並育並生豈妨豈礙今蜀不食
蟹楚不捕蛙未聞楚蜀之鄉純為蛙蟹所據殺之而類
[434-53a]
乃滋盛不殺而生反不蕃人羊之言其故可痛
 問鱗鬛未舒網罟随及既難逃死奚用放生婦人之
 仁哲士所笑
答凡有生命總是無常人亦同然非止於物倘以物命
難延理當烹煑亦將謂人生無幾便可誅夷然獄中必
殺之囚牀上臨危之病療者猶欲流連於朝夕刑官亦
必轉展於秋冬此决死而尚冀其生彼更生而未必即
死况夫放救之舉本吾慈憫之心眼見其生便似永投
[434-53b]
生路手援其死即如永脱死門則死何必豫疑生何須
終保乎
 問衆生就死極多此會放生極少救一漏萬何取普
 周
答愛以心行慈由術運昔云仁術尚不妨殺羊以易牛
今者慈心亦何害救一而漏萬惟心惟術自普自周故
數錢布施量等大千况衆命更生功豈小補濟旱元非
一溉終愈立槁之他苗繞塔豈合逰畋亦喻投湯之勺
[434-54a]
水且愚人適口智者娛心但知適口之可甘不識娛心
之大快是故涸鱗乍濕籠羽更鶱方逰釡鬵而倐返江
湖將就刀砧而俄辭絆縶似赴市曹而逢赦如遭冦虜
而獲還躑躅方甦悠洋怱逝於是在濠知樂對水忘饑
覩此生全覺輕安之在我慶其脱離如重恙之去身彼
箸下萬錢食前方丈三寸舌外美惡何知一臠飽餘腥
膻可厭其為娛樂曾有幾何豈若脱彼命於生死之間
怡吾心於飛躍之際浣清溔淼同斯縱壑之歡送目煙
[434-54b]
雲偕此排空之樂然則衆所營者口腹吾所娛者神情
取適正同心口有别耳
 問物元非物生亦無生但須究了一心即是曲成萬
 物投厓割肉尚屬有為贈蚌放螺徒滋勞費
答究窮至理雖何死而何生曲徇物情亦欣生而哀死
盖以衆有即真無之域涉車即融理之門若執無為而
病有為則無為之談適資慳吝執無生而訾放生則無
生之説反助貪殘既噉肉無礙真修豈放生反乖妙理
[434-55a]
即如所謂投厓割肉則身執盡忘餧虎飼鷹則悲心彌
廣運悲心而有為之功斯著袪身執而無生之㫖㝠符
今則所重者巳身所輕者物命寶巳命既宛爾貪生殺
他身乃托無生死斯又與於不仁之甚加諸俗士數等

  李長吉詩辨鍾惺/
杜牧李長吉執友也叙長吉詩曰賀且死嘗授我平生
所著歌詩凡二百三十三首今二百三十三首具在則
[434-55b]
長吉詩無逸者矣其逸者非逸也皆賀所不欲存者也
而李藩者乃從賀外兄搜其逸者且恨其以夙怨悉投
堰中不亦紛紛多事乎少陵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
知况於賀等者皆於心的有所據而於世一無所與者
乎夫以於心有所據而於世無所與之人死而授其友
之知我者以詩詩止二百三十三首則此外皆其所不
欲存者必矣乃不足以定長吉詩而必欲别傳其所不
欲存者甚矣無識者之禍人詩也然則投賀詩與恨其
[434-56a]
投者其為庸人無識則同要其得投堰中則長吉之幸
而二百三十三首傳於世而無一字之亡者皆長吉文
章之神之所為也若長吉者已所不欲存雖舉世之所
欲共傳而必毅然自去之者也
 
 
 
 
[434-56b]
 
 
 
 
 
 
 
 文章辨體彚選巻四百三十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