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4h0132 文章辨體彙選-明-賀復徵 (master)


[607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文章辨體彚選巻六百七
            明 賀復徴 編
記四十八懿範/
  蘇氏族譜亭記宋蘇洵/
匹夫而化鄉人者吾聞其語矣國有君邑有大夫而争
訟者訴於其門鄉有庠里有學而學道者赴於其家鄉
人有為不善於室者父兄輒相與恐曰吾夫子無乃聞
[607-1b]
之嗚呼彼獨何修而得此哉意者其積之有本末而施
之有次第耶今吾族人猶有服者不過百人而嵗時蜡
社不能相與盡其歡欣愛洽稍逺者至不相徃來是無
以示吾鄉黨隣里也乃作蘇氏族譜立亭於髙祖墓塋
之西南而刻石焉既而告之曰凡在此者死必赴冠娶
妻必告少而孤則老者字之貧而無歸則富者收之而
不然者族人之所共誚譲也嵗正月相與拜奠於墓下
既奠列坐於亭其老者顧少者而嘆曰是不及見吾鄉
[607-2a]
隣風俗之美矣自吾少時見有為不義者則衆相與疾
之如見怪物焉慄焉而不寧其後少衰也猶相與笑之
今也則相與安之耳是起於某人也夫某人者是鄉之
望人也而大亂吾俗焉是故其誘人也速其為害也深
自斯人之逐其兄之遺孤子而不恤也而骨肉之恩薄
自斯人之多取其先人之貲田而欺其諸孤子也而孝
悌之行缺自斯人之為其諸孤子之所訟也而禮義之
節廢自斯人之以妾加其妻也而嫡庶之别混自斯人
[607-2b]
之篤於聲色而父子襍處讙譁不嚴也而閨門之政亂
自斯人之凟財無厭惟富者之為賢也而廉恥之格塞
此六行者吾往時所謂大慙而不容者也今無知之人
皆曰某人何人也猶且為之其輿馬赫奕婢妾靚麗足
以蕩惑里巷之小人其官爵貨力足以揺動府縣其矯
詐修餙言語足以欺罔君子是州里之大盗也吾不敢
以告鄉人而私以戒族人焉髣髴於斯人之一節者願
無過吾門也予聞之懼而請書焉老人曰書其事而闕
[607-3a]
其姓名使家人觀之則不知其為誰而夫人之觀之則
面熱内慙汗出而食不下也且無彰之庶其有悔乎予
曰然乃記之
  義田記錢君倚/
范文正公蘇人也平生好施與擇其親而貧疎而賢者
咸施之方貴顯時置負郭常稔之田千畆號曰義田以
養濟羣族之人日有食嵗有衣嫁娶婚葬皆有贍擇族
之長而賢者主其計而時其出納焉日食人一升嵗衣
[607-3b]
人一縑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婦者三十千
再娶者十五千塟者如再嫁之數㓜者十千族之聚者
九十口嵗入給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給其所聚沛然有
餘而無窮仕而家居俟代者與焉仕而居官者罷其給
此其大較也初公之未貴顯也有志於是矣而力未逮
者三十年既而為西帥及参大政於是始有禄賜之入
而終其志公既殁後世子孫修其業承其志如公之存
也公既位充禄厚而貧終其身殁之日身無以為歛子
[607-4a]
無以為喪惟以施貧活族之義遺其子而巳昔晏平仲
弊車羸馬桓子曰是隱君之賜也晏子曰自臣之貴父
之族無不乗車者母之族無不足於衣食妻之族無凍
餒者齊國之士待臣而舉火者三百餘人以此為隠君
之賜乎彰君之賜乎於是齊侯以晏子之觴而觴桓子
予嘗愛晏子好仁齊侯知賢而桓子服義也又愛晏子
之仁有等級而言有次第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後
及其疎逺之賢孟子曰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晏子
[607-4b]
為近之觀文正之義賢於身後其規摹逺舉又疑過之
嗚呼世之都三公位享萬鍾禄其邸第之雄車輿之飾
聲色之多妻孥之冨止乎一巳而族之人不得其門而
入者豈少哉况於施賢乎其下為卿大夫為士廪稍之
充奉養之厚止乎一已族之人瓢囊為溝中瘠者豈少
哉况於它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公之忠義在朝廷事
業在邊隅功名在天下後必有史官書之者予可畧也
獨高其義因以遺於世云
[607-5a]
  義莊記陸游/
東陽進士陳君徳髙因吾友人昌君友徳來告曰徳髙
不幸早失先人舉進士又輒斥念昔先人進徳高軰于
學葢將使之事君使之字民以廣我先人之志顧雖自
力而不合於有司之䋲尺其如遂負所期望付託生何
靣以奉祭享死何辭以見吾親于地下不獲于仕進為
時雨為豐年矣獨不可退而施于宗族乎于是欲為義
荘畧用范文正公之榘度而稍増損之以適時變敢求
[607-5b]
文於執事者且載其凡於碑予復之曰美哉吾子之志
也人之情于其宗族逺則疎之彌逺則益疎而至于忘
之盖以身為親疎而不以先人為親疎也視兄之子已
或不若已之子巳之子與兄之子自吾父視之有異乎
能以父之心為心則已之子與兄之子且不知其同異
矣推而上之大父之孫為從父兄弟曽大父之曽孫為
從祖兄弟及推而上之至于無服雖天下長者不能無
親疎之殺矣於乎制服不得不若是也若推上世之心
[607-6a]
愛其子孫欲使之衣食給足婚嫁以時欲使之為士而
不欲使之流為工商降為皂𨽻去為浮屠老子之徒則
一也死而有知豈以逺而忘之哉義荘之設葢基於是
然舉天下之能為是者有幾非以為不美而不為也力
不足也若陳君者自其先人勤勞節約以致饒餘而陳
君不敢私有之其莊在塍頭昭福寺之傍初期以千畆
今及十之七而吾地在塍頭者止此比鄰感其義皆欲
期年間貿易以成之又植桑畜牛築陂以豐衣食之源
[607-6b]
其詳見碑隂又有最當慮者吾子之心則盡矣後人或
貪而專利或嗇而吝出或夸而廣費或挾長挾仕挾有
力之助而敗約非有司者别白之則莊且壞不支府牧
邑長丞掾曹吏及鄉之卿大夫先生處士其必綱維主
張之使久而如一日陳氏布衣也其貲産非能絶出一
鄉之上而義倡于鄉如此吾徒仕于朝宦於四方雖未必
皆厚禄然聞陳氏之風而不知愧且慕者豈人情也哉
于是併書以遺焉君之先君子葢諱士澄字彦清云
[607-7a]
  孝思亭記元虞集/
國子伴讀茌平梁生為予言其邑之善士曰張氏兄弟
以孝友稱於鄉作亭於先塋之左手種松栢鬰鬱成林
為請於監察御史周君景逺得大書孝思二字以表其
處而求文以為記予嘗聞之古之君子之為禮也葢無
墓祭夫祭者之於鬼神也求諸隂陽之義備矣墓也者
遺體之所藏也茍於是乎求之豈不可哉而古之君子
之為禮也而墓無祭何也凡有國有家者必有寢有廟
[607-7b]
廟所以祭而墓非祭也有廟者必有主主之始立也三
祭以虞之歸必奉諸其廟嵗時祀之曰是神明之所依
也有禰之廟者自已之兄弟子孫皆至焉有祖之廟者
自考之昆弟子孫皆至焉有曽祖之廟者自祖之兄弟
子孫皆至焉有髙祖之廟者自曽祖昆弟子孫皆至焉
有大宗之廟者凡族之昆弟子孫莫不至焉者矣是合
族之大法也而近世士大夫家廟主之制或莫之攷一
再傳之後昧於世次者或有之矣况於民庶者乎是固
[607-8a]
君子之所深惜也嗟夫古之不可復也然幸而猶有一
焉今中原之地平衍温厚故其為塋兆也髙曽而下凡
子孫皆得以次附𦵏嵗時上塜則猶得以知其處此為
某親此為某親拜於墓下者孰為某親之子孰為某親
之孫盖深有維持族姓之意焉後之君子茍以義起禮
則墓亭之設固在所不廢也張氏兄弟拳拳於墓亭之
意豈非知本者乎其以孝友稱於鄉也宜矣張氏兄弟
三人曰通甫曰欽甫曰君甫張氏之後必有顯者其自
[607-8b]
此三子者始歟
  謝氏世睦記明徐楨卿/
昔仲尼論次聖賢之徳稱㤗伯之徳至矣余生吴中去
泰伯二千餘年登仲雍之丘望泰伯之鄉愾然猶見其
人又降觀於俗其人美而遜説而文巽而不毅泱泱與
其有㤗伯之遺風乎又尚考諸記傳得季禮伯通之徒
曰非㤗伯其何以及此又退訪於忠信仁譲之士得世
睦之族二曰范氏謝氏范氏希文之後也顕於志余故
[607-9a]
不表表其㣲焉謝氏者其先陽夏人也唐末徙吴越始
祖崇禮為吴中節度推官子濤嗣入宋為太子賔客濤
子絳嗣為知制誥絳子景初嗣為大理評事景温寳文
閣直學士景平秘書丞大理評事景初子載補太學齋
郎載子蕃蕃子昭昭嗣子寛次實實子東由崇禮至東凡
九世更吴越渉宋厯元而世不衰由東而來凡八世世
居於吴樂安里中無髙門重奥聚子姓婦女以居竈不
異薪帑不異財鷄犬不異食庭無間言驩如也然吴人
[607-9b]
稍稍知之不為大章暴於世君子曰甚矣俗之衰也今
人朝稅褐纓冠夕逹於閭邑誦於天下婺婦死志仁人
死孝蓬艾隕而弗明此誰為重輕者哉自文武没而大
道隱人人慕功利而薄節義恥仁譲一尺之帛兄弟或
毆而褫乃敢謂共室家井臼於世世耶或有誦詩書秉
節尚聞先王之風而興者此其人不足尚哉曰彼哉矯
飾情耳其何為勸乎余憂乎文武之道其豗豗乎將不
可振也於是次其世之賢者著于篇以俟乎後之人佑
[607-10a]
字佑之逸士有道風文彦字彦逹母老有目疾每抱持
以行事兄甚恭平生未嘗異服食源字以澄兄殁事嫂
有禮臨終著遺令言甚長厚㑹字惟真兩試進士不第
有文與弟朴甚㕛譲並早世二婦盧陳皆不二操昺字
明仲以孝友稱
  華氏義田記唐順之/
義田者其古道之遺乎其起於古道之廢乎古有之大
宗者収族者也義田者其大宗之遺乎雖然有大宗則
[607-10b]
無義田故義田者其起大宗之廢乎古者因族而立宗
族人有餘財則歸之宗不給也則資之宗其族人如腰
膂手足之相與為一體其財賄如津液之經緯榮灌於
其間惟其所虗則注焉而無有乎臃腫羸乏之處是以
舉族無甚貧甚富之家而天下之為族者莫不有宗是
以天下無甚貧甚富之人豈非所謂人人親其親而天
下平者哉井田廢也而始有以貲甲於鄉宗法廢也而
始有以貲甲於族甚則有童奴厭臛肉而族人操瓢者
[607-11a]
仁人君子惻然隠之於是以其力之所及為之義田以
贍其族葢猶有大宗之遺焉然義田立而大宗之名益
隱矣要之義田非甚厚有力之人不可以為而宗法則
百金之産亦可以相通義田非仁人與族為體者不能
以相公而宗法雖纎嗇鄙薄之嗣亦不得而相吝是以
義田之為制也狹而偏大宗之為制也均而溥然仁人
君子其知既足以及乎此矣卒莫有推而及乎彼者豈
古今之勢然耶抑亦以義田出於力之可以自為而宗
[607-11b]
法非上之人為之制則固莫能相聨屬耶何其宜及焉
而莫之及也吾友無錫華君從龍積學好古之士也晩
舉進士不數年遂請歸其於人間事既巳屏絶不掛意
而獨不能忘族人之飽饑乃割近郭田千畆為義田推
其逺胄自十一世祖録事君而下之子孫皆籍之其不
能自業者給口食其婚娶槥塟給各有差略如范氏故
事自十二世祖而上其族疎人衆則惟視其窶甚不能
就塾與過時不能嫁者娶者槥者瘞者則量助之其管
[607-12a]
籥以付録事君宗子而推擇族人之賢者一二人專理
其事不稱則易其人而君之子孫則將別有處焉不使
分給其中華君之為此舉其可謂仁人君子之用心矣
又能寓宗子法於其間豈不尤為近古者乎余是以本
宗法之與義田相興廢之説而為之説使君之知足以
及乎此者其尚益推之而及乎彼也哉
 
 
[607-12b]
 
 
 
 
 
 
 
 文章辨體彚選巻六百七
[607-13a]
欽定四庫全書
 文章辨體彚選巻六百七
            明 賀復徴 編
記四十八懿範/
  蘇氏族譜亭記宋蘇洵/
匹夫而化鄉人者吾聞其語矣國有君邑有大夫而争
訟者訴於其門鄉有庠里有學而學道者赴於其家鄉
人有為不善於室者父兄輒相與恐曰吾夫子無乃聞
[607-13b]
之嗚呼彼獨何修而得此哉意者其積之有本末而施
之有次第耶今吾族人猶有服者不過百人而嵗時蜡
社不能相與盡其歡欣愛洽稍逺者至不相徃來是無
以示吾鄉黨隣里也乃作蘇氏族譜立亭於髙祖墓塋
之西南而刻石焉既而告之曰凡在此者死必赴冠娶
妻必告少而孤則老者字之貧而無歸則富者收之而
不然者族人之所共誚譲也嵗正月相與拜奠於墓下
既奠列坐於亭其老者顧少者而嘆曰是不及見吾鄉
[607-14a]
隣風俗之美矣自吾少時見有為不義者則衆相與疾
之如見怪物焉慄焉而不寧其後少衰也猶相與笑之
今也則相與安之耳是起於某人也夫某人者是鄉之
望人也而大亂吾俗焉是故其誘人也速其為害也深
自斯人之逐其兄之遺孤子而不恤也而骨肉之恩薄
自斯人之多取其先人之貲田而欺其諸孤子也而孝
悌之行缺自斯人之為其諸孤子之所訟也而禮義之
節廢自斯人之以妾加其妻也而嫡庶之别混自斯人
[607-14b]
之篤於聲色而父子襍處讙譁不嚴也而閨門之政亂
自斯人之凟財無厭惟富者之為賢也而廉恥之格塞
此六行者吾往時所謂大慙而不容者也今無知之人
皆曰某人何人也猶且為之其輿馬赫奕婢妾靚麗足
以蕩惑里巷之小人其官爵貨力足以揺動府縣其矯
詐修餙言語足以欺罔君子是州里之大盗也吾不敢
以告鄉人而私以戒族人焉髣髴於斯人之一節者願
無過吾門也予聞之懼而請書焉老人曰書其事而闕
[607-15a]
其姓名使家人觀之則不知其為誰而夫人之觀之則
面熱内慙汗出而食不下也且無彰之庶其有悔乎予
曰然乃記之
  義田記錢君倚/
范文正公蘇人也平生好施與擇其親而貧疎而賢者
咸施之方貴顯時置負郭常稔之田千畆號曰義田以
養濟羣族之人日有食嵗有衣嫁娶婚葬皆有贍擇族
之長而賢者主其計而時其出納焉日食人一升嵗衣
[607-15b]
人一縑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婦者三十千
再娶者十五千塟者如再嫁之數㓜者十千族之聚者
九十口嵗入給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給其所聚沛然有
餘而無窮仕而家居俟代者與焉仕而居官者罷其給
此其大較也初公之未貴顯也有志於是矣而力未逮
者三十年既而為西帥及参大政於是始有禄賜之入
而終其志公既殁後世子孫修其業承其志如公之存
也公既位充禄厚而貧終其身殁之日身無以為歛子
[607-16a]
無以為喪惟以施貧活族之義遺其子而巳昔晏平仲
弊車羸馬桓子曰是隱君之賜也晏子曰自臣之貴父
之族無不乗車者母之族無不足於衣食妻之族無凍
餒者齊國之士待臣而舉火者三百餘人以此為隠君
之賜乎彰君之賜乎於是齊侯以晏子之觴而觴桓子
予嘗愛晏子好仁齊侯知賢而桓子服義也又愛晏子
之仁有等級而言有次第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後
及其疎逺之賢孟子曰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晏子
[607-16b]
為近之觀文正之義賢於身後其規摹逺舉又疑過之
嗚呼世之都三公位享萬鍾禄其邸第之雄車輿之飾
聲色之多妻孥之冨止乎一巳而族之人不得其門而
入者豈少哉况於施賢乎其下為卿大夫為士廪稍之
充奉養之厚止乎一已族之人瓢囊為溝中瘠者豈少
哉况於它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公之忠義在朝廷事
業在邊隅功名在天下後必有史官書之者予可畧也
獨高其義因以遺於世云
[607-17a]
  義莊記陸游/
東陽進士陳君徳髙因吾友人昌君友徳來告曰徳髙
不幸早失先人舉進士又輒斥念昔先人進徳高軰于
學葢將使之事君使之字民以廣我先人之志顧雖自
力而不合於有司之䋲尺其如遂負所期望付託生何
靣以奉祭享死何辭以見吾親于地下不獲于仕進為
時雨為豐年矣獨不可退而施于宗族乎于是欲為義
荘畧用范文正公之榘度而稍増損之以適時變敢求
[607-17b]
文於執事者且載其凡於碑予復之曰美哉吾子之志
也人之情于其宗族逺則疎之彌逺則益疎而至于忘
之盖以身為親疎而不以先人為親疎也視兄之子已
或不若已之子巳之子與兄之子自吾父視之有異乎
能以父之心為心則已之子與兄之子且不知其同異
矣推而上之大父之孫為從父兄弟曽大父之曽孫為
從祖兄弟及推而上之至于無服雖天下長者不能無
親疎之殺矣於乎制服不得不若是也若推上世之心
[607-18a]
愛其子孫欲使之衣食給足婚嫁以時欲使之為士而
不欲使之流為工商降為皂𨽻去為浮屠老子之徒則
一也死而有知豈以逺而忘之哉義荘之設葢基於是
然舉天下之能為是者有幾非以為不美而不為也力
不足也若陳君者自其先人勤勞節約以致饒餘而陳
君不敢私有之其莊在塍頭昭福寺之傍初期以千畆
今及十之七而吾地在塍頭者止此比鄰感其義皆欲
期年間貿易以成之又植桑畜牛築陂以豐衣食之源
[607-18b]
其詳見碑隂又有最當慮者吾子之心則盡矣後人或
貪而專利或嗇而吝出或夸而廣費或挾長挾仕挾有
力之助而敗約非有司者别白之則莊且壞不支府牧
邑長丞掾曹吏及鄉之卿大夫先生處士其必綱維主
張之使久而如一日陳氏布衣也其貲産非能絶出一
鄉之上而義倡于鄉如此吾徒仕于朝宦於四方雖未必
皆厚禄然聞陳氏之風而不知愧且慕者豈人情也哉
于是併書以遺焉君之先君子葢諱士澄字彦清云
[607-19a]
  孝思亭記元虞集/
國子伴讀茌平梁生為予言其邑之善士曰張氏兄弟
以孝友稱於鄉作亭於先塋之左手種松栢鬰鬱成林
為請於監察御史周君景逺得大書孝思二字以表其
處而求文以為記予嘗聞之古之君子之為禮也葢無
墓祭夫祭者之於鬼神也求諸隂陽之義備矣墓也者
遺體之所藏也茍於是乎求之豈不可哉而古之君子
之為禮也而墓無祭何也凡有國有家者必有寢有廟
[607-19b]
廟所以祭而墓非祭也有廟者必有主主之始立也三
祭以虞之歸必奉諸其廟嵗時祀之曰是神明之所依
也有禰之廟者自已之兄弟子孫皆至焉有祖之廟者
自考之昆弟子孫皆至焉有曽祖之廟者自祖之兄弟
子孫皆至焉有髙祖之廟者自曽祖昆弟子孫皆至焉
有大宗之廟者凡族之昆弟子孫莫不至焉者矣是合
族之大法也而近世士大夫家廟主之制或莫之攷一
再傳之後昧於世次者或有之矣况於民庶者乎是固
[607-20a]
君子之所深惜也嗟夫古之不可復也然幸而猶有一
焉今中原之地平衍温厚故其為塋兆也髙曽而下凡
子孫皆得以次附𦵏嵗時上塜則猶得以知其處此為
某親此為某親拜於墓下者孰為某親之子孰為某親
之孫盖深有維持族姓之意焉後之君子茍以義起禮
則墓亭之設固在所不廢也張氏兄弟拳拳於墓亭之
意豈非知本者乎其以孝友稱於鄉也宜矣張氏兄弟
三人曰通甫曰欽甫曰君甫張氏之後必有顯者其自
[607-20b]
此三子者始歟
  謝氏世睦記明徐楨卿/
昔仲尼論次聖賢之徳稱㤗伯之徳至矣余生吴中去
泰伯二千餘年登仲雍之丘望泰伯之鄉愾然猶見其
人又降觀於俗其人美而遜説而文巽而不毅泱泱與
其有㤗伯之遺風乎又尚考諸記傳得季禮伯通之徒
曰非㤗伯其何以及此又退訪於忠信仁譲之士得世
睦之族二曰范氏謝氏范氏希文之後也顕於志余故
[607-21a]
不表表其㣲焉謝氏者其先陽夏人也唐末徙吴越始
祖崇禮為吴中節度推官子濤嗣入宋為太子賔客濤
子絳嗣為知制誥絳子景初嗣為大理評事景温寳文
閣直學士景平秘書丞大理評事景初子載補太學齋
郎載子蕃蕃子昭昭嗣子寛次實實子東由崇禮至東凡
九世更吴越渉宋厯元而世不衰由東而來凡八世世
居於吴樂安里中無髙門重奥聚子姓婦女以居竈不
異薪帑不異財鷄犬不異食庭無間言驩如也然吴人
[607-21b]
稍稍知之不為大章暴於世君子曰甚矣俗之衰也今
人朝稅褐纓冠夕逹於閭邑誦於天下婺婦死志仁人
死孝蓬艾隕而弗明此誰為重輕者哉自文武没而大
道隱人人慕功利而薄節義恥仁譲一尺之帛兄弟或
毆而褫乃敢謂共室家井臼於世世耶或有誦詩書秉
節尚聞先王之風而興者此其人不足尚哉曰彼哉矯
飾情耳其何為勸乎余憂乎文武之道其豗豗乎將不
可振也於是次其世之賢者著于篇以俟乎後之人佑
[607-22a]
字佑之逸士有道風文彦字彦逹母老有目疾每抱持
以行事兄甚恭平生未嘗異服食源字以澄兄殁事嫂
有禮臨終著遺令言甚長厚㑹字惟真兩試進士不第
有文與弟朴甚㕛譲並早世二婦盧陳皆不二操昺字
明仲以孝友稱
  華氏義田記唐順之/
義田者其古道之遺乎其起於古道之廢乎古有之大
宗者収族者也義田者其大宗之遺乎雖然有大宗則
[607-22b]
無義田故義田者其起大宗之廢乎古者因族而立宗
族人有餘財則歸之宗不給也則資之宗其族人如腰
膂手足之相與為一體其財賄如津液之經緯榮灌於
其間惟其所虗則注焉而無有乎臃腫羸乏之處是以
舉族無甚貧甚富之家而天下之為族者莫不有宗是
以天下無甚貧甚富之人豈非所謂人人親其親而天
下平者哉井田廢也而始有以貲甲於鄉宗法廢也而
始有以貲甲於族甚則有童奴厭臛肉而族人操瓢者
[607-23a]
仁人君子惻然隠之於是以其力之所及為之義田以
贍其族葢猶有大宗之遺焉然義田立而大宗之名益
隱矣要之義田非甚厚有力之人不可以為而宗法則
百金之産亦可以相通義田非仁人與族為體者不能
以相公而宗法雖纎嗇鄙薄之嗣亦不得而相吝是以
義田之為制也狹而偏大宗之為制也均而溥然仁人
君子其知既足以及乎此矣卒莫有推而及乎彼者豈
古今之勢然耶抑亦以義田出於力之可以自為而宗
[607-23b]
法非上之人為之制則固莫能相聨屬耶何其宜及焉
而莫之及也吾友無錫華君從龍積學好古之士也晩
舉進士不數年遂請歸其於人間事既巳屏絶不掛意
而獨不能忘族人之飽饑乃割近郭田千畆為義田推
其逺胄自十一世祖録事君而下之子孫皆籍之其不
能自業者給口食其婚娶槥塟給各有差略如范氏故
事自十二世祖而上其族疎人衆則惟視其窶甚不能
就塾與過時不能嫁者娶者槥者瘞者則量助之其管
[607-24a]
籥以付録事君宗子而推擇族人之賢者一二人專理
其事不稱則易其人而君之子孫則將別有處焉不使
分給其中華君之為此舉其可謂仁人君子之用心矣
又能寓宗子法於其間豈不尤為近古者乎余是以本
宗法之與義田相興廢之説而為之説使君之知足以
及乎此者其尚益推之而及乎彼也哉
 
 
[607-24b]
 
 
 
 
 
 
 
 文章辨體彚選巻六百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