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2f0039 歷代名臣奏議-明-楊士奇 (master)


[260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歴代名臣奏議卷二百六十
           明 楊士竒等 撰
  屯田
漢武帝時初通西域置校尉屯田渠犂是時軍旅連出
師行三十三年海内虚耗征和中貳師將軍李廣利以
軍降匈奴上既悔逺征伐而捜粟都尉桑𢎞羊與丞相
御史奏言故輪臺以東㨗枝渠犂皆故國地廣饒水草
[260-1b]
有溉田五千頃以上處温和田美可益通溝渠種五榖
與中國同時熟其旁國少錐刀貴黄金采繒可以易榖
食宜給足不可乏臣愚以為可遣屯田卒詣故輪臺以
東置校尉三人分護各舉圖地形通利溝渠務使以時
益種五榖張掖酒泉遣騎假司馬為斥候屬校尉事有
便宜因騎置以聞田一歳有積榖募民壯健有累重敢
徙者詣田所就蓄積為本業益墾溉田稍築列亭連城
而西以威西國輔烏孫為便臣謹遣徴事臣昌分部行
[260-2a]
邉嚴敇太守都尉明烽火選士馬謹斥候蓄茭草願陛
下遣使使西國以安其意臣昧死請上乃下詔深陳既
徃之悔
順帝永建四年尚書僕射虞詡上䟽曰臣聞子孫以奉
祖為孝君上以安民為明此髙宗周宣所以上配湯武
也禹貢雍州之域厥田惟上且沃野千里榖稼殷積又
有龜兹塩池以為民利上郡龜兹縣有塩/官即雍州之域也水草豐羙土
宜産牧牛馬銜尾羣羊塞道北阻山河乗阸據險因渠
[260-2b]
以溉水舂河漕水春即/水碓也用功省少而軍糧饒足故孝武
皇帝及光武築朔方開西河置上郡皆為此也而遭元
元无妄之灾衆羌内漬无妄者无所望也萬物无/所望於天灾異之大也郡縣
兵荒二十餘年夫棄沃壌之饒損自然之財不可謂利
離河山之阻守無險之處難以為固今三郡未復園陵
單外園陵謂長安諸陵園/也單外謂無守固而公卿遜懦容頭過身遜懦/柔怯
也/張觧設難但計所費不圗其安宜開聖德考行所長
書奏帝乃復三郡使謁者郭璜督促從者各歸舊縣繕
[260-3a]
城郭置候驛既而激河浚渠為屯田省内郡費歳一億

呉大帝黄武五年陸遜以所在少榖表請諸將增廣農
畝帝報曰甚善孤父子親田車中八牛以為四耦雖未
及古人亦欲與衆均勞也
南齊明皇帝時連年虜動軍國虚乏開府儀同三司徐
孝嗣表立屯田曰有國急務兵食是同一夫輟耕於事
彌切故井陌疆理長轂盛於周朝屯田廣置勝戈富於
[260-3b]
漢室降此以還詳畧可見但求之自古為論則賖即以
當今宜有要術竊尋縁淮諸鎮皆取給京師費引既殷
漕運艱澀聚糧待敵毎若不周利害之基莫此為急臣
比訪之故老及經彼宰守淮南舊田觸處極目陂堨不
修咸成茂草平原陸地彌望尤多今邉備既嚴戍卒增
衆逺資餽運近廢良疇士多饑色可為嗟嘆愚欲使刺
史二千石躬自履行随地墾闢精尋灌溉之源善商肥
确之異州郡縣戍主帥以下悉分番附農今水田雖晚
[260-4a]
方事菽麥菽麥二種益是北土所宜彼人便之不減粳
稻開創之利宜在及時所啟允合請即使至徐兖青豫
爰及荆雍各當境規度勿有所遺别立主曹専司其事
田器耕牛臺詳所給嵗終言殿㝡明其刑賞此功克舉
庻有𢎞益若縁邉足食則江南自豐權其所饒畧不可
計事御見納時帝已寢疾兵事未已竟不施行
後魏孝文帝時州鎮戍兵資絹自随不入公庫任其私
用常苦饑寒徐州刺史荀虎子上表曰臣聞金湯之固
[260-4b]
非粟不守韓白之勇非糧不戰故自用兵以來莫不先
積聚然後圖兼并者也今江左未賔鯨鯢待戮自不委
粟彭城以彊豐沛將何以拓定江關掃一衡霍竊惟在
鎮之兵不滿數萬資糧之絹人十二匹即自随身用度
無凖未及代下不免饑寒論之於公無毫氂之潤語其
利私則横費不足非所謂納民軌度公私相益也徐州
左右水陸壌沃清汴通流足盈激灌其中良田十萬餘
頃若以兵絹市牛分減戍卒計其牛數足得萬頭興力
[260-5a]
公田必當大獲粟稻一嵗之中且給官食半兵種植餘
兵尚衆且耕且守不妨捍邉一年之收過於十倍之絹
暫時之耕足充數載之食於後兵資唯須内庫五稔之
後榖帛俱溢匪直戍士有豐飽之資於國有吞敵之勢
昔杜預田宛葉以平吳充國耕西零以彊漢臣雖識謝
古人任當邊守庻竭塵露有增山海帝納之
唐徳宗建中元年楊炎欲發兩京關内丁夫浚豐州陵
陽渠以興屯田上遣中使訪之涇源節度使段秀實秀
[260-5b]
實以為邉備尚虚未宜興事以召宼炎怒以為沮已徴
秀實為司農卿使李懷光兼涇源京兆尹嚴郢奏按朔
方五城舊屯沃饒之地自䘮亂以來人功不及因致荒
廢若力可懇闢不俟浚渠今發人浚渠得不補費是虚
幾甸而無益軍儲也䟽奏不報既而渠竟不成
貞元三年募戍卒屯田京西上問李泌以復府兵之策
對曰今嵗卒戍京西者十七萬人計嵗食粟二百四萬
斛今粟斗直錢百五十為錢三百六萬緡國家比遭饑
[260-6a]
亂經費不充就使有錢亦無粟可糴未暇議復府兵也
上曰然則亟減戍卒歸之如何對曰陛下誠用臣言可
不減戍卒不擾百姓糧食皆足府兵亦成上曰果能如
是何為不用對曰此須急為之過旬日則不及矣上問
其計泌曰吐蕃久居原蘭之間以牛運粮粮盡牛無所
用請發左蔵惡繒染為綵纈因黨項以市之計十八萬
匹可致六萬餘頭命諸冶鑄農器糴麥種分賜縁邉軍
鎮募戍卒耕荒田而種之約麥熟倍償其種其餘據時
[260-6b]
價五分增一官為糴之來春種禾亦如之沃土乆荒所
收必厚戍卒獲利耕者浸多糴價必賤名為增之而實
比今嵗所減多矣且邉地官多闕請募人入粟以補之
可足今嵗之糧上皆從之因問曰卿言府兵亦集如何
對曰舊制戍卒五年而代今既因田致富必不思歸及
其將滿下令有願留者即以所開田為永業家人願來
者本貫續食遣之不過數畨則戍卒皆土著乃悉以府
兵之法理之是變關中之疲弊為富強也上喜曰如此
[260-7a]
天下無復事矣泌曰未也臣能不用中國之兵使吐蕃
自困上曰計將安出對曰臣未敢言之俟麥禾有效然
後可議也
宋太宗端拱元年淄州刺史何承矩上奏曰臣幼侍先
臣關南征行熟知北邉道路川原之勢若於順安寨西
開易河蒲口引水東注至海東西三百餘里南北五七
十里滋其陂澤可以築隄貯水為屯田以助要害免蕃
騎奔軼俟朞嵗間塘注關南諸泊淀水播作稻田其縁
[260-7b]
邉州軍地臨塘水者止留北城軍士不煩發兵廣戍收
水田以實邉設險固以防塞春夏課農秋冬備宼縱贍
師旅不失耕耘不費國用不勞民力如此則敵弱我強
彼勞我逸以強禦弱以逸待勞制匈奴之術也順安已
西至西山道路百里以來無水田處亦望遣兵戍以練
其精鋭擇將領以去其冗繆夫邉兵不患寡患驕慢不
肅而不精邉將不患怯患偏見自賢而無謀邉備不患
宼患慢防而未葺若禦得其力制得其要何慮乎邉塵
[260-8a]
不息邉患不除且有國有家以足兵足食為本水田之
盛誠可以限戎馬而省轉粟之費實萬世之利也
淳化二年知制誥柴成務奏曰臣近以河北縁邉州郡
乞置屯田事宜具状聞奏於今月二十六日長春殿召
對靣奉聖㫖令具營置屯田利害子細擘劃封進者切
以戎人騷邉古今常事逐之則羣驚而星散守之則師
老而費殫是知帝王歴代置之度外止於列亭障以遏
奔衝之患營耕戰以圖經乆之功果啟天心是恢逺畧
[260-8b]
謹按古者井田之制以六尺為歩歩百為畆畝百為頃
是一夫之田夫九為井井方一里井開四道而分八家
鑿井於中八家共用是一井之法一井之法當計九頃
之地室廬溝洫畢在其中先王所以定邦賦而足食也
三代致理何莫由斯今之屯田取法於是大率地方四
里置為一屯一屯之田開十六井闔井之戸當一百二
十八家家立垣墻井分區域屯落之外界以長溝四四
相從多多益辦是以地方四十里置屯一百區若東西
[260-9a]
展二百里之長南北止四十里之濶可以置屯五百列
井八千居六萬四千之家侔一國三軍之衆以之耕則
力均而功簡以之守則食足而心齊保衆備邉無易兹
道稽古人之眀効立聖代之宏規事若果行敵則無患
其有招納勞徠之戸維持佃守之方俟允施行别為條

真宗時太常博士王沿上書論漢唐之初兵革纔定未
暇治邉圉則屈意以講和承平之後我力有餘而外侮
[260-9b]
不已則以兵治之孝武之於匈奴太宗之於突厥頡利
是也宋興七十年而契丹數侵深趙貝魏之間先朝患
征調之不已也故屈己與之盟然彼以戈矛為耒耜以
剽虜為商賈而我壘不堅兵不練而規規於盟歃之間
豈久安之策哉夫善禦敵者必思所以務農實邊之計
河北為天下根本其民儉嗇勤苦地方數千里古號豐
實今其地十三為契丹所有餘出征賦者七分而已魏
史起鑿十二渠引漳水溉斥鹵之田而河内饒足唐至
[260-10a]
徳後渠廢而相魏磁洺之地並漳水者累遭決溢今皆
斥鹵不可耕故沿邉郡縣數蠲租税而又牧監芻地占
民田數百千頃是河北之地雖十有其七而得賦之實
者四分而已以四分之力給十萬防秋之師生民不得
不困也且牧監養馬數萬徒耗芻豢未嘗獲其用請擇
壮者配軍衰者徙之河南孳息者養之民間罷諸坰牧
以其地為屯田發役卒刑徒佃之嵗可獲數十萬斛夫
漳水一石其泥數斗古人以為利今人以為害繫乎用
[260-10b]
與不用爾願募民復十二渠渠復則水分水分則無奔
決之患以之灌溉可使數郡瘠鹵之田變為膏腴如是
則民富十倍而帑廪有餘矣以此馭敵何求而不可
仁宗慶歴五年知諌院歐陽脩上奏曰臣昨奉使河東
相度縁邉經久利害臣切見河東之患患在盡禁縁邉
之地不許人耕而私糴北界斛㪷以為邉儲其大害有
四以臣相度今若募人耕植禁地則去四大害有四大
利河東地形山險輦運不通邉地既禁則縁邉乏食毎
[260-11a]
嵗傾河東一路税賦和糴入中斛斗支徃縁邉人戶既
阻險逺不能輦運遂齎金銀絹銅錢等物就縁邉貴價
私糴北界斛斗北界禁民以粟馬南入我境其法至死
今邉民冒禁私相交易時引爭鬭輙相斫射萬一興訟
遂搆事端其引惹之患一也今吾有地不自耕植而偷
糴隣界之物以仰給若敵常嵗豐及緩法不察而米過
吾界則尚有可望萬一敵嵗不豐或其與我有隙頓嚴
邉界禁約而閉糴不通則我軍遂至乏食是我師飢飽
[260-11b]
繫在敵人其患二也代州岢嵐寧化火山四州軍縁邉
地既不耕荒無定主敵人得以侵占徃時代州陽武寨
為蘇直等爭界訟久未決卒侵却二三十里見今寧化
軍天池之側杜思榮等又來爭侵經年未決岢嵐軍爭
掘界濠賴米光濬多方力拒而定是自空其地引惹北
人嵗嵗爭界其害三也禁膏腴之地不耕而困民之力
以逺輸其害四也臣謂禁地若耕則一二嵗間北界斛
斗可以不糴則邉民無爭糴引惹之害我軍無飢飽在
[260-12a]
敵之害縁邉地有定主無爭界之害邉州自有粟則内
地之民無逺輸之害是謂去四大害有四大利今四州
軍地可一二萬頃若盡耕之則其利嵗可得三五百萬
石伏望聖慈特下兩府商議如可施行即召募耕種税
入之法各有事目容臣續具條陳
七年知鄧州富弼上奏曰臣竊聞河朔軍儲毎嵗不減
六七百萬斛自來本路賦入外須更令客旅入中方得
充足今水災之後農民大半流徙從來沃壌盡為閒田
[260-12b]
又河朔所占地土至多無由耕稼臣切計見入之賦不
過三分之一别路支撥增添亦不過十萬斛榖價踴貴
必無入中之助則是河北每嵗軍儲頓虧一半已上雖
朝廷極力救濟臣知無以出辦况别路所撥之物已是
那輟應副若更減輟兩科則彼自虚竭必是難為支撥
民力不得不困國用不得不窘臣兼體量得河朔流民
東走登萊濰宻南奔淮楚荆㐮西至并代關陜北投幽
燕及山後諸鎮暌離四散無所不之三二年間唯上等
[260-13a]
有力或可歸業自餘流浪忘反卒無還期河朔逃田盡
成廢棄河朔軍須無以供億若不早為擘劃恐朝廷財
用殫耗遂至不支甚非為國之計也臣嘗覽載籍歴代
備邊守戍多用屯田趙充國守先零曹鳳守西城諸葛
亮守魏羊祜守吳當時皆為戍邊頗多軍食不足盡取
營田之利遂立破敵之功况今陜西河北縁邉甚有置
屯田之處法制多在增修不難臣欲乞朝廷指揮河北
州縣去年逃田随所在撥為屯田諸處抽差廂軍給使
[260-13b]
如不足即募流民日得數千人不必比招軍人例勿支
破衣糧但量給口食粗令飽足既免凍餒必樂服田况
本是農家不勞教勸或更許收成後十分中少給與一
二分以充贍養之資則應募者其孰能禦之兼自來經
水田土十倍肥濃耕鑿之功不甚勞力但能布種在地
便有厚獲之望至於農具牛畜亦易為經度或慮災傷
之後難得牛畜只用人亦可應急若朝廷嚴切指揮速
令興作必然今秋便有所入一二年後不可勝食纔候
[260-14a]
流民復業逐旋據其元地給與則向時流徙不患其不
歸也方今至急之務無出於此伏惟聖慈早賜裁擇
仁宗時陜西經畧安撫使范仲淹奏乞罷陜西近裏州
軍屯田䟽曰臣等竊見陜西昨來興置營田本欲助邉
以寛民力除沿邉有空閒膏腴地土處可以開墾外其
近裏州縣官吏不能體朝廷之意將逺年瘠薄無人請
佃逃田抑勒近隣人戸分種或令送納租課又自來人
戸租佃官莊地土每畝出課不過一二㪷今亦勒令分
[260-14b]
種毎畝須收數㪷致貧户輸納不前州縣追擾無時暫
暇縁人户自用兵以來科率勞弊至於己業尚多荒廢
實無餘力更及營田其所出租課多是抱虚送納切覩
編勅指揮不得將逃户田土抑勒親隣佃蒔盖恐害民
况今嵗灾旱尤甚理當優䘏不可非理煩擾使之重困
臣等欲乞特降指揮應陜西近裏州軍營田一切廢罷
如元係租佃即令依舊額出課如元係逺年瘠薄逃田
舊稅額重無人請佃者即與減定稅額召人請佃所貴
[260-15a]
疲民受賜歸感睿仁
張方平上論曰臣聞古者師役不逾時無逺征乆戍之
勞宿軍轉餽之費故在三代無屯田之事降及秦漢務
恢封畧疲弊中夏外事蠻貊魏氏之後吳蜀鼎立永嘉
東徙遂成南北天下割解更相鄙夷分疆占域各分戍
守力穡之夫鮮被甲之士衆曠日持乆兵勢未觧而屯
田之利興矣漢昭始調戰射士設屯於張掖充國後擊
先零羌留佃於浩亹魏武之經畧四方取濟許潁之積
[260-15b]
晉氏之南征吳會仰給江淮之儲唐太宗既定天下思
欲散兵權省國用遂因隋制相要衝以設府計隙地而
置屯三時務農一時講武居則有扞城之庸而廪食自
足動則備調發之籍而戎事無廢及明皇恃海㝢之泰
寕承國力之全盛府兵耗散田萊不墾後又停折衝府
立武士帳於是乎罷丁兵而有正兵矣寵將驕卒坐而
蠧食帑庾虚竭財用不贍而商利侵刻之臣百方誅取
生人困瘁漸至危亂范陽構禍日㝷干戈代宗徳宗專
[260-16a]
用姑息自諸方嶽之任徒兼營田之名荷㦸之夫箕踞
待哺至憲宗時有司上元和國計簿校天下兵農之數
率以兩戸而資一卒人力凋弊可舉而知天下兵農之
業遂離而不復焉今國家之務莫大於養兵四聖同仁
恭儉慎徳靡遊於逸於觀於畋念四方惟正之供憫小
人作業之勞節爱惟微嗇用㒺小然出納之吝在乎有
司刻斂勾收錙毫圭撮天地所産山海之富動植之物
悉筦於官婦織不裳夫耕不食黎民力盡寒暑不息以
[260-16b]
供軍士衣稍匪頒之費汲汲乎其不能足也伏見議者
有獻屯田之策雖未能該盡乎體要顯辨其利跡而或
者猥為異説破其端緒臣輙為之揚㩁以申其論或者
曰盖聚衆邉境戰守相持留則芻糧不足觧則㓂患未
息故且耕且守而後有屯田之事未聞平時興屯於内
地也臣應之曰昔棗祗建安之迹邇布都畿鄧艾正始
之謀近縁陳項晋荀羡興石鼈之利分界東陽齊嵇曄
置懐義之屯乃在河内唐氏府兵就田天下相望後上
[260-17a]
元中因洪澤芍陂之饒大資國用我朝自唐汝河朔之
郡皆有田務此固不待邊境而後有屯田也今淮陽許
昌汝南之域人稀土曠地力不盡宻接京輔便於漕發
雖内師禁旅更出就食徃復浃日不廢衛䕶又東平鉅
野至於彭城率多閒田民力不贍決河之所墳於皆為
沃野嵗所收入東自濟汶漕而北洄可至河北東境西
入廣利渠可至太倉曹南陶丘可為廪積置屯之地無
便於此江淮之境人稠土狹田無休易何以布屯且國
[260-17b]
家嵗漕東南之粟度其運致費已兼倍此為謀之迂也
或者曰唐氏之前兵民同業本調取於農板故可任於
農事今之軍士皆市井桀猾去本惰游之民至於無所
容然後入於軍籍且其驕也乆矣呴濡保息莫敢拂其
心者是可使之寒耕暑耘者乎臣應之曰昔之為屯田
者多在師旅之中解甲胄而執耒耜釋耒耜而執干戈
出死入勞莫之憾也惟所御用之而已又況四方無事
邊疆無役衣食足而起居時安室家而守妻子使趨南
[260-18a]
畝各食其力又何慊焉盖智者謀始因勢推移使事濟
而衆安在資權而成務臣雖不敏請試效愚盖漢氏之
屯田也發弛刑焉曹氏之屯田也募百姓焉晉氏之屯
田也置營卒焉後魏之屯田也借民力焉唐氏之屯田
也以府兵焉或兵或民惟所用者今天下浮户依強家
而為佃客者取分末之利輸大半之率由無以自業也
儻優制招來豔之以利寛其賦入復其它徭則願屯之
夫襁負而至矣為置典農之官專司力穡之事事功勞報
[260-18b]
賞為法必信因使冬隙簡其强鋭教之角射賞其精力
古者因農事而寄軍令盖此之謂則是募屯田夫得屯
田兵也居則稼穡之人用則戰騎之士不衣庫帛不食
廩榖是驕卒可放省屯倉可待盈雖有凶荒水旱之變
而軍不乏乎儲峙民不增乎横賦建屯之利其亦溥矣
謹論
神宗熈寕七年詔委提㸃秦鳳路刑獄鄭民憲興營田
許奏辟官属以集事樞宻使吳充上䟽曰今之屯田誠
[260-19a]
未易行古者一夫百畝又受田十畝為公田莫若因弓
箭手倣古助田法行之熈河四州田無慮萬五千頃十
分取一以為公田大約中嵗畝一石則公田所得十五
萬石官無營屯牛具廪給之費借用衆力而民不勞大
荒不收而官無所損省轉輸平糴價如是者其便有六
而提㸃刑獄鄭民憲言祖宗時屯營田皆置務屯田以
兵營田以民固有異制然㐮州營田既調夫矣又取鄰
州之兵是營田不獨以民也邉州營屯不限兵民皆取
[260-19b]
給用是屯田不獨以兵也至於招弓箭手不盡之地復
以募民則兵民參錯固無異也而前後施行或侵占民
田或差借耨夫或諸郡括牛或兵民雜耕或諸州廂軍
不習耕種不能水土頗致煩擾至於嵗之所入不償其
費遂又報罷惟因弓箭手為助田法一夫受田百畝别
以十畝為公田俾之自備種糧功力嵗畝收一石水旱
三分除一官無廪給之費民有耕鑿之利若可以為便
然弓箭手之招至未安其業而種糧無所仰給又責其
[260-20a]
借力於公田慮人心易揺乞候稍稔推行
元豐五年詔提舉熈河等路弓箭手營田蕃部共為一
司𨽻涇原路制置司提舉熈河營田康識言新復土地
乞命官分劃經界選知田廂軍人給一頃耕之餘悉給
弓箭手人加一頃有馬者又加五十畝毎五十頃為一
營四砦堡見缺農作廂軍許於秦鳯涇原熈河三路選
募廂兵及馬遞鋪卒願行者人給裝錢二千詔皆從之
髙宗時龍圖閣直學士知湖州汪藻上䟽曰臣竊惟國
[260-20b]
家遭金人之禍於今五年無嵗無兵而去冬之役振古
未聞迺者盤礴之師至江壖不渡此陛下憂勤上通於
天而天賛我也然臣嘗觀古者兩敵相持所貴者幾會
此勝負存亡之分也敵師既退國家非暫都金陵不可
而都金陵非盡得淮南不可淮南之地敵人必不能守
若為劉豫經營不過留簽軍數萬人而已耳盖可驅而
去也淮南洊罹兵戈蹂踐且羣盗繼之民去本業十室
而九空其不耕之田千里相望流移之人心已棄决非
[260-21a]
朝夕可還也國家欲保淮南勢須屯田則此田皆可耕
墾臣愚以為正二月間可便遣劉光世或吕頥浩率諸
頭項招安人馬過江營建寨栅除見存人戸田産不可
借外其餘流移未還者明降指揮各借五年使諸軍分
地而耕候種食充盈規模已定然後徐歩而圖中原既
固行在藩籬且清東南羣盗此萬世一時也
章誼上奏曰臣竊見朝廷累年興置營田將以勸耕桑
足兵食廣財賦寛民力誠敦本抑末務農重榖之政也
[260-21b]
然而行之累年而土不加闢者何也急於見效而務於
專利也夫急於見效則官吏搔抑之弊生務於專利則
田野耕鑿之人少今京西湖北與夫淮南東西此四路
者其被兵最甚其失業最多朝廷必欲家給牛種人給
錢糧然後為勸耕財力所不能足必欲今年借貸眀年
收租然後為見效則豐㐫有不可必茍能捨此二事而
捐其地於財力可辦之人使人自勸耕家自竭力而兵
食兼足公私並濟見效於數年之後實大惠也今三大
[260-22a]
將各屯一路此皆昔時鎮撫使所有之地也人民懲於
兵盗而不敢歸國家恃為藩籬而未能固如䝉聖慈各
捐數縣之地使三大帥均給將士其願耕者則收其租
賦之入明諭百姓使執契劵盡償其業於它部申飭有
司使供給餉饋毋得少損於平日人情既孚地利既盡
則可善償而收其餘以省轉輸之勞非小補也今不早
圖日復一日困數路之力竭財用之源以供軍旅之費
設有水早儲峙不繼悔將無及況自用兵十年以來言
[260-22b]
營田者幾人矣非無區區憂國爱民之意𩔖皆計較毫
末數日議功又欲兵民雜耕所以卒無成效惟聖主㫁
而行之早賜給授使將有定守兵有常産堡壁相望耕
戰相因其堅守則有金城湯池之固其相援則有常山
長蛇之勢聴其自設方畧各為逺圖不必屑屑較其賦
入之多寡彼將畢智竭慮以副聖主涵育之惠矣伏惟
留神大幸
給事中廖剛上奏曰臣嘗謂國不可一日無兵而兵不
[260-23a]
可一日無食今諸將之兵被於江淮不知幾萬數初無
儲蓄之備日待哺於東南之民已不勝其困矣可不為
之慮哉然救此患者莫若屯田朝廷亦嘗行之於淮南
乃今閱數秋矣曾未聞其有補豈措劃之方勸相之誠
有未至乎何其效之遲也臣願有説於此昔郭子儀以
河中軍常乏食乃自耕一畝將校以是為差於是士卒
皆不勸而耕是嵗河中野無曠土軍有餘糧史傳所載
不可誣也以此知在主將加意而已夫子儀之事固不
[260-23b]
可以強大將然自偏禆而降獨不可勉之以身率乎陛
下誠詔之曰將校有如郭子儀之躬耕者朝廷當加旌
賞彼亦必以為榮而胥勸矣此一説也昔漢之盛時力
田者與孝悌同科盖務農重榖所以勸之者不得不爾
臣觀比年行軍之賞以功遷資者動以萬計誠詔之曰
每耕田一頃與轉一資彼以執耒之安方之操戈之危
豈不特易此賞誠行萬頃不難得將無不耕之田矣此
二説也臣又聞諸葛亮據武功與司馬懿對於渭南毎
[260-24a]
患糧不繼乃分兵屯田為久駐之基耕者雜於渭濵居
民之間而百姓安堵軍無私焉今江淮之民流離失業
者甚衆顧未有以安集之耳誠詔之曰假爾種糧復爾
賦租雖有士卒不汝侵優凡主將之可恃如此則彼有
轉相勸率負耒耜而來者矣夫争魚者濡逐獸者趨利
之所在人樂赴之死且不避而況無死之懼乎此三説
也三説者誠行則兵食足而民力舒矣豈徒如此種粟
既多人保其有相與出力以禦外患而軍勢亦益張矣
[260-24b]
豈小補哉臣願陛下以是屬之諸將可乎是謂經逺之
謀富強之術而中興之資也若夫貪尺寸之功為僥倖
之舉與夫覘彼之所為而輒務勝之抑末也臣恐或為
所欺反自取困弊耳非計之得也願陛下虚心而加擇焉
天下幸甚
剛又奏曰臣竊見朝廷講屯田之策久矣春耕又復失
時日度一日畧不見有所設施臣所未喻夫臨淵羨魚
不如退而結網今欲戰苦無兵養兵苦無食此朝夕之
[260-25a]
所念慮而不能置者如謂古屯田法未易遽行獨不可
叅酌時宜姑取其簡易便於人情者試為之乎江淮之
間蒿萊千里本皆膏腴之地臣願詔劉光世軍中將校
有能部其卒伍就耕者優加爵賞嵗入悉分其衆自餘
曠土益募民墾闢毎能率三五百人或千人乃至數千
人逓補以官三嵗勿賦則淮南江北懐歸之人與所在
土豪自當有應募者事成皆許優與遷轉利之所在人
所樂趨雖使之自戰自守可也此古實邉意也豈惟民
[260-25b]
力紓兵食足人保其有相與出力以禦外患而軍勢亦
益張矣豈小補哉今嵗閏四月稲田或尚可種惟早圖

剛為御史中丞又奏曰臣聞聼納人君之盛德也然貴
於能行聴納而不果於行亦何益哉昔子路有聞未之
能行唯恐有聞盖士之欲善其身如此君天下者行一
善言則天下䝉其福廢一善言則天下受其弊其所係
固非士人欲善其身者比也臣伏覩陛下求言之誠聼
[260-26a]
納之徳古未有也豈惟在廷之臣莫不罄其所欲言四
方萬里布韋草澤之士茍有所見咸得上聞臣意今日
天下幾無隠情矣然考察而施行之臣竊以為未至且
以一事言之屯田之為利三尺童子皆知之前後言者
不知幾千百人而十年於兹訖未見效謂終不可行邪
古人行之而獲其利者多矣豈今天下曠土之多不戰
之兵張口待哺者如此之衆而獨不可行乎朝廷寔緩
其事雖行之而未得其術亦明矣東南餘民困弊極矣
[260-26b]
不以屯田代其供饋將何以蘓之臣願亟詔有司取前
後講畫屯田章䟽詳加討論務在必行若嵗復一嵗不
加意焉欲兵食足而民不困窮臣敢以為無良策也此
則今日事之最急者也臣復見日前關報臣寮所陳利
害其間有切中時病決可施行者尚多且如言賞重罰
輕民不知畏廢法用例吏並為姦翻異不已而姦賘卒
免添差不已而州縣被害賦租失實而貧民苦於代納
文移猥煩而庻事因以不治若此之𩔖甚衆其弊顯然
[260-27a]
當革無可疑者朝廷大抵例送所属看詳甚當而已是
以因循遷延其説多不果行臣愚欲望聖慈特降䖏分
委自宰属檢舉日前看詳等指揮立限具上都省叅酌
取㫖施行所貴求言不為虚文實天下幸甚
虞允文上言曰臣聞國以兵強兵以糧聚此天下之通
論也然兵之敝常戒於冗而不精糧之敝常憂於虚而
無積二敝其今日之所甚急乎徃嵗之春警報紛紛陛
下嘗為之宵旰矣及此暇時四境之備當議持久之計
[260-27b]
而或者謂備邉者必增兵而增兵之害有二外則起敵
國之疑内則憂月給之不足臣嘗竊思之以為無增兵
之名而有屯田之實有藏兵之利而無養兵之費者營
田是也國家營田有年矣蜀口之入嵗不過十二萬石
武昌之入嵗不過八萬石荆淮之間所入益少而將相
故家一嵗之儲有至數十萬石者豈天下之大乃不及
之況今荒田曠濶未易以頃畝計昔諸葛亮之於漢中
鄧艾之於兩淮羊祜之於荆㐮顯然皆有成效亮雖不
[260-28a]
久而已寛全蜀之運艾以六七年間積三千萬斛祜之
末嵗亦有十年之儲以今二三大將忠義智畧自是不
在亮祜艾下顧不能為陛下思長久便利之策乎臣聞
古者一軍之中未必皆戰士也而有上中下之别上者
可戰中下者可役而新募之兵可役者必倍焉而舊兵
之老弱者舉不堪役也不堪役者聼其離軍資其鉏犂
糧種之費授田以優其生而募新兵以復其額使凡可
役者併寓於農而薄其嵗之所入率以一人耕而飬一
[260-28b]
兵若耕者萬人嵗可增一萬兵矣嵗增不已耕者益衆
所藏之兵必全盛於今日豈惟國勢以強邉儲以豐而
軍制可坐而定也臣願陛下與腹心大臣共議之微㫖
所嚮則下皆景從矣大抵使精於藝者習戰拙於用者
力耕而老者得以自便莫不因其性而行之三軍其有
不順陛下之令者乎一得之愚惟陛下幸擇
孝宗隆興元年臣僚言州縣營田之寔其說有十曰擇
官必審募人必廣穿渠必深鄉亭必修器用必備田䖏
[260-29a]
必利食用必充耕具必足定稅必輕賞罰必行且欲立
賞格以募人及住廣西馬綱二年以市牛㑹有訴㐮陽
屯田之優者上欲罷之工部尚書張闡言今日京襄屯
田之害以其無耕田之民而課之游民游民不足而強
之百姓於是百姓舍已熟田而耕官生田或逺數百里
徴呼以來或名雙丁而役其强壯老稚無飬一方騷然
罷之誠是也然自去歲以來置耕牛農器脩長木二渠
費已十餘萬一旦舉而棄之則荆㐮之地終不可耕也
[260-29b]
比見兩淮歸正之民動以萬計官不能續食則老弱饑
死強者轉而之它若使之就耕荆㐮之田非惟可免流
離抑使中原之民聞之知朝廷有以處我率皆襁負而
至矣異時墾闢既廣取其餘以輸官實為兩便詔除現
耕者依舊餘令虞允文同王珏措置
二年江淮都督府叅贊陳俊卿言欲以不披帶人擇官
荒田標旗立砦多買牛犂縱耕其中官不收租人自樂
從數年之後墾田必多榖必賤所在有屯則村落無盗
[260-30a]
賊之憂軍食既足則饋餉無轉運之勞此誠經久守淮
之策詔從之
國子司業劉爚接伴金使於盱眙軍還言兩淮之地藩
蔽江南干戈盗賊之後宜加經理必於招集流散之中
就為足食足兵之計臣觀淮東其地平博膏腴有陂澤
水泉之利而荒蕪實多其民勁悍勇敢習邉鄙戰鬭之
事而安集者少誠能經畫郊野招集散亾約頃畝以授
田使母廣占抛荒之患列溝洫以儲水且備戎馬馳突
[260-30b]
之虞為之具田器貸種糧相其險易聚為室廬使相保
䕶聫以什伍教以擊刺使相糾率或鄉為一團里為一
隊建其長立其副平居則耕有警則守有餘力則戰帝
嘉納之
蔡戡上奏曰臣聞守城以兵養兵以食有城而無兵與
無城同有兵而無食與無兵同三者不可闕一今㐮陽
樁積米不過三萬石借貸侵移陳腐之餘所存不多緩
急何以為備況總領所嵗計支米十萬石自湖南諸州
[260-31a]
移運應副鄂州至㐮陽泝流而上二千一百里灘淺水
急非兩月不可到且有損失欠折之患水脚糜費盖亦
不資臣謂與其仰給於餽運不若取之於土産與其責
辦於民力不若官自為之今襄陽間沃壌千里古人屯
田遺跡具在羊祜墾田八百頃即此地也故臣先言水
利之當脩次言屯田之可廣況漢淮之俗淺種薄收殊
不勞費一嵗之間用力不過三次春耕夏種秋收而已
兵師得人於此留意毎嵗春時差撥官兵廣行耕種事
[260-31b]
竟即歸收穫亦然及其登塲以四分入官六分給耕種
收穫之人無官軍兵請給甚微得此望外之物云胡不
喜將見不待驅廹争欲服田官兵既已樂為然後寓以
教閲之法使之角射藝之精者得徃比其反也復使之
角射藝之不廢者再遣之且耕且教兵食俱足積以嵗
月可省湖南餽運之勞而邉備有餘矣㐮陽見今屯田
官兵五百人嵗收榖麥幾三萬斛官取其半惜乎未廣
也今既鑿水渠渠之左右無非良田以漸耕墾其利十
[260-32a]
倍伏望聖慈詳酌行下荆鄂都副統制司相度施行
光宗時戡又上奏曰臣等凖淳熈十年八月十四日
尚書省劄子節文福州觀察使建康諸軍都統制郭剛
劄子奏六月三日凖遞到御前金字牌御寳封降下御
筆朕聞屯田内有亡費之利外有守禦之備趙充國陳
便宜十有二事其説曉然久欲推而行之患無其人闕
而不講卿宿將虎臣通於兵事可以倚仗其計度田䖏
與夫人數器用之属凡所以施行之策詳悉條具聞奏
[260-32b]
副朕意焉付臣謹已仰體聖訓恭禀施行切惟屯田之
法因田致榖以便軍食為利甚博陛下留神農務明問
下及臣雖愚闇敢不罄竭萬一惟是經始之初不無少
費既定之後可與圖成以守則堅以戰則克實為經久
無窮之利臣區區愚見條具奏陳八月十四日三省同
奉聖㫖令總領與郭剛同共條具臣等恭禀前項聖㫖
指揮置條具下項須至奏聞者
 一臣等契勘淮西州軍邉靣闊逺若於沿淮䖏一槩
[260-33a]
  措置屯田切慮優動邉民兼有不通水次去䖏難
  以轉輸惟是和州烏江含山歴陽縣無為軍巢縣
  廬江縣至東關焦湖一帶地瀕江湖可以通行舟
  楫昨來措置屯田之時軍旅方息人戸少有歸業
  亦止根括到和州三縣及無為軍巢縣荒田共五
  百頃及廬州三十六圍開墾自廢罷之後州縣據
  慿人戸契據識認其間不無侵耕嵗月既久遂同
  已業若欲泛行根括切慮州縣因而優民今相度
[260-33b]
  欲乞從朝廷劄下淮西帥漕司先次行下諸縣取
  見人戸請佃舊管屯田數目然後於瀕江臨湖一
  帶近裏州縣根括可以開耕無主荒田開具坐落
  地段四至田畝數目供申朝廷候到降下以慿標
  撥措置開耕仍令逐司嚴切約束州縣不得因而
  優民
 一今來剏開荒閒田土全藉工力不比熟田用功省
  易須令人有餘力方可使之競勸臣等今相度欲
[260-34a]
  毎田一頃令四人分耕毎人當二十五畝毎六人
  為一甲於内差甲頭一名十甲為一保計六十人
  差使臣一員管押今且以五百頃為率共合用二
  千三十三人毎一千人差將官一員部轄措置將
  司白直等人一十五人共用二千六十五人照得
  自乾道六年以後不曾差撥官兵前去沿淮出戍
  今來所差屯田官兵欲且於和州防城一千人内
  分撥前去候淮西師漕司根括田段見得多少或
[260-34b]
  有不足人數即從都統制司照數貼差亦作防城
  名目將來田土成熟耕墾省力有可减人數從宜
  施行
 一合用耕牛農具寨屋種糧之属若令淮西漕司應
  辦不免行下州縣科擾百姓若令軍中自行辦集
  又縁建康都統制司自廢罷囘易之後止有逐月
  撥到酒息錢按月支給諸軍統制統領將佐供給
  又有打造戰船教閲犒賞百色支用别無寛剰切
[260-35a]
  見淮西漕司所管錢物浩瀚欲乞朝廷指揮於淮
  西漕司見管錢内先撥十萬貫支付建康都統制
  司拘收據合用耕牛農具寨屋物料種子並依郭
  剛已奏請之數先且減半收買製造使用淮西漕
  司除根括田段之外其餘事件並無干預既免優
  民事亦易集
 一今來開墾之初所收子利未廣兼起荒勞苦合行
  優潤臣等今相度將欲第一年所收物斛除存留
[260-35b]
  種子外盡行給與力耕官兵第二年除種子外以
  十分為率官收二分其餘八分給與力耕官兵第
  三年除種子外以十分為率官收三分其餘七分
  給與力耕官兵第四年所收物斛除種子外以十
  分為率官收四分其餘六分給與力耕官兵以後
  年分並止以四六分收給庻幾官兵樂於勸耕不
  致廢墮
 一部轄將官使臣合千人白直等人徃來管幹亦合
[260-36a]
  量行支犒縁官中所收不多臣等今相度欲於力
  耕官兵所得分數内斟量取撥從都統制司照等
  第徑自均給候支散畢具數供申朝廷照會
 一今來淮西漕司先撥到錢數及將來收成官中合
  拘收物斛臣等相度欲委都統制司收支候年終
  造帳開具奏聞
 一如有條具未盡事件續具奏聞
戡又上奏曰臣昨任京西漕臣親見荆㐮之間沃野千
[260-36b]
里古人屯田遺跡具在戍兵全仰縣官請給微薄餽運
艱險誠因其所利耕墾可實邉儲亦因以寓教閲之法
今春召還嘗具劄子靣奏特䝉玉音稱善近者伏凖尚
書省劄子備奉聖㫖令臣與都統郭剛同條具屯田事
宜臣切揣聖意豈非採向者愚慮之一得不但可行於
荆㐮欲廣其策於被邉之地乎況臣所領職實兼措置
屯田固當竭智殫慮以禆萬一已與郭剛同條具奏聞
外然臣有愚見不敢隠嘿臣伏見漢淮事體大槩不同
[260-37a]
㐮陽地廣人稀自城之外彌望皆黄茅白葦既䟽水渠
溉田數千頃無民田間㫁兵耕其中聚而不散號令進
退不失部伍淮西州軍去邉稍逺耕者日衆雖有荒閒
之田不免與民田接畛軍民雜耕豈能無擾屯兵散䖏
廬舍隔逺亦難鈐束此事體不同者一也㐮陽去邉不
百里自修好以來五六十年流民未復曠土未闢見今
可田去䖏皆是百姓棄而不耕之地軍民不相侵奪坐
得良田故其為利也安淮西則不然富民大家及歸正
[260-37b]
人經官請佃廣作四至包占在戸嵗月既久遂為永業
官司非不知之若一切根括則必大為邉民之擾若止
收其所棄而為屯田則所得無幾此事體不同者二也
㐮陽屯田近者負郭逺者數十里主帥可以親臨朝出
暮歸察其農事之勤惰閲其武藝之精粗而賞罰之戍
兵徃來耕者饁者相望於道營寨不逺可以更休故於
事為便今大軍屯駐建康淮西異路近者猶有一江之
隔主帥絶江而北人所創見委之偏禆未必盡力況事
[260-38a]
當一一咨禀主帥而後行遥度於數百里之外非身履
目擊之豈能盡合事宜其於農事武藝亦不能盡察戍
兵徃來動是旬日營寨相逺必家属偕行此事體不同
三也自和戎以來兩淮未嘗宿重兵諸州防城不過千
百人而已㐮陽之兵雖號鄂渚分戍然自來留屯萬人
以副帥臨之敵人習熟不以為疑今若一旦廣行屯田
於淮西沿邉州郡必駭聼聞或啟釁隙要當以漸於近
裏州郡為之此事體不同四也有是四者故屯田之法
[260-38b]
行之荆㐮則易行之淮右則難然則屯田决不可行之
淮西乎大抵事無難易在所以處之耳臣聞善立事者
戒張皇而惡煩優夫興大衆開屯田於和好既定之後
不無駭聼而不安者向來和州屯田五百餘頃廬州有
三十六圍廢罷未久其間多是熟田見係人户請佃不
若先遣官吏案行籍其舊數自來嵗措置開耕規模既
成以漸增廣今和州防城者千人廬州亦有三百人春
去秋還若根刷向來屯田官兵增益而併遣之則不至
[260-39a]
張皇矣所謂惡煩優者凡州縣之間興一役辦一事無
非優民監司行下諸州諸州行下諸縣諸縣不免取辦
於百姓官吏並縁為姦其擾數倍縱使量給價錢糜費
減剋所餘無幾徃徃白著今也買耕牛造農具盖寨屋
一切委之漕司漕司靳費勢必科優未見屯田之利己
為邉民之害臣謂不若令軍中辦其事漕司給其費要
使屯田開而民不知則不致煩優矣軍獲其利民不知
優人心既安地利亦盡屯田之法孰謂不可行之淮西
[260-39b]
乎臣識慮闇淺計策迂緩不敢避雷霆之誅惟冀天地
日月容覆而照燭之臣不勝大願
楊萬里上䟽曰臣聞天下之事不可名之以無故之大
也名之以無故之大則將待之以甚難之舉名之以大
而待之以難則上之人徬徨睥睨而不敢决下之士畏
懾沮䘮而不敢議始乎不敢議卒乎廢其議始乎不敢
决卒乎寢其决事之難行古之難復而天下之難治皆
出乎此而今之所尤紛紛者屯田之議是也且事異職
[260-40a]
而職異力從其職而力之則力之為有功非其職而力
之則力之為無用夫屯田者一有司之事耳何至於煩
天子之宵旰而累廟堂之講明哉臣聞禹之治水非躬
於䟽鑿周公之作洛非手於營築夫固有治之者孔子
曰出納之吝謂之有司曾子曰籩豆之事則有司存是
故先零之田充國不以累宣帝許下之田棗祗不以累
曹公而漢宣曹公亦未嘗下取二臣屯田之事而代之
憂今獨待區區之屯田以甚難之事則天下之事又有
[260-40b]
難者將何以待之此非名之以無故之大之過歟臣請
得而小之且屯田之事其實甚小而其名甚大者執屯
田之名也屯田之名不去則屯田之實終不可行田以
屯名豈非以屯兵而名耶古者兵農一人漢之良家子
唐之府兵猶有先王之典刑也自張説之募劉守光之
刺而兵農始為二人矣故自唐以前鄉井無不能戰之
農而營壘無不能耕之兵非農之可強以戰而兵之可
教以耕也彼固世於耕而習於戰也以其習焉者而離
[260-41a]
鄉井故其戰不慄以其世焉者而居營壘故其耕不怍
今則不然兵人者靡衣侈食蒱博而使酒傲㟁踞肆視
農民以奴𨽻而尚肻為農民之事哉今欲屯田而猶執
其名以責其人是駕虎豹以耒耜而鞭之使墾田也其
不可眀矣且又有不可者兩淮之屯田臣不得而知也
臣獨見江西之屯田大抵其田多沃而荒其耕者常困
其利則官與私皆不獲夫田之沃者耕之招也而何至
於荒利不歸於上則歸於下而官與私何至於兩不獲
[260-41b]
租重故也租重故一年而負二年而困三年而逃不逃
則囚於官不瘐死不破家則不止前之耕者去矣後之
耕者復如是焉官之遺利可勝惜耶又有大不可者古
之屯田皆有謂也行於内地則為濟饑許下之役是也
行之邉地則或為備敵或為謀人李泌之議充國之議
是也用兵之日則兩淮顯行之可也非用兵也而驟焉
揚兵以屯田焉鷙鳥將擊必匿其形何至於彰彰如是
哉是故莫若去屯田之名舉兩淮之屯田不授之兵而
[260-42a]
授之民田以口授業以世守如唐太宗之授田使兵與
民分農以食兵故戰者逸兵以䕶農故耕者安農安而
兵逸守則堅戰則強其利一也君子之舉事不言不可
言之名不行不可行之言欲行屯田而憚於明言之則
名之者非也今天子曷不詔兩淮之漕司與守臣以兵
火之後招集流民其民存者以其田復之其亡者許它
人承之其為田之在官者曰屯者曰營者曰沒入者舉
而一之為世業以授民之無田者且不間於江湖閩浙
[260-42b]
之民則行可言言之可名矣夫吾自有田吾自有民以
吾之田授吾之民此何驚於敵而何疑於逼哉其利二
也其事既行則又詔於内地諸路之守臣有民稠地狹
而願遷則遷之淮有水旱饑民之就食則就於淮使民
得自言而聼其來官隨所過而為之給何患無能耕之
人哉檢校經界之舊籍以為均税之額盡鬻内地之屯
田以為牛種之資其熟戸則蠲其幾年之租其新民則
蠲其幾年之租何患無樂耕之人哉且使人必有道因
[260-43a]
其所利而利之之謂也今使兩淮之地民戸增而墾田
多者必以韓重華之賞而賞漕臣以王臣之賞而賞守
令則吏之所利也民之來者優而恤之如前之説則民
之所利也是三人者各利其利各力其職而又糾之以
諫官御史以察其優且偽則不出十年兩淮無餘田而
有餘榖朝廷有兵食而無兵費邉上之粟如山而内地
之餉漸可省矣其利三也辭屯田之名以享屯田之實不
在此耶或曰田之在官者不賣之而直授焉官其費民
[260-43b]
其倖矣盖為政者必視其所爭而為之制夫以民争地
則地重以地争民則地輕地重者賣之可也地輕者授
之可也今兩淮之地所謂地争民者也授之猶未必來
而况賣之耶役民以築而賣之木驅民以戰而賣之箭
臣不知其説也惟朝廷擇其中
寕宗嘉定十五年司封郎中魏了翁上䟽曰臣曩䝉一
再賜對嘗極陳三邉利害之實二敵強弱之勢雖䝉聖
慈不以其狂瞽曲賜容貸而事㑹無窮隐憂莫識毎念
[260-44a]
古人守邉備塞可以紓民力而老敵情惟務農積榖最
為要道然而言之者爛熟聞之者訕玩何也以未嘗精
講而力行之也臣生長於蜀雖幼習百氏長遊四方於
國中之事粗所素講然身履目擊之久真知而實見則
莫如父母之邦姑以蜀事為陛下陳之則三邉固可𩔖
推矣臣比者竊聞四川制置司遵奉聖㫖措置利州路
營屯田委監司分任其責見已置局經理朝廷明見萬
里之外凡在邉鄙莫不踴躍思奮猶有説焉西邉自罹
[260-44b]
敵禍以來利東之大散黄牛利西之皂郊水關等䖏五
六年間原堡多隳地利悉棄以故流人久不復業榖粟
日貴兵民交弊今若遽行屯田則合葺邉堡合用兵耕
而邉堡則諸將慮事謹審欲及冬時同乗機便乃可修
築兵耕則自頃年累減軍額以來以之坐守尚多闕數
矧今久戍之餘難復再加役使是屯田之事卒未可舉
而邉實之儲無時而可議也然則遂置之不復問則豈
不甚可惜哉臣竊謂有屯田有墾田二者相近而不同
[260-45a]
墾田者何大兵之後田多荒萊如諸路有閒田寺觀有
常住皆當廣行招誘使人開墾因可復業則耕穫之實
効徃徃多於屯田盖並邉之地久荒不耕則榖貴貴則
民散散則兵弱必地闢耕廣則榖賤賤則人聚聚則兵
强此理所必然惟毋責屯田之虛名而先究墾田之實
利則庻幾矣臣請試陳今日所當墾之田如利之西路
則皂郊之内湫池諸谷水關之内崖石諸鎮利之東路
則洋川之内青座華陽鳯集之内盤車諸嶺大率昔為
[260-45b]
膏腴今成荒棄至於金州近裏亦多有之其田去敵或
百里或二三百里有髙山大陵之險可據有原堡兵戍
之援可恃亦有敵騎從來所不曾至之䖏若更得土豪
之助則指日可成今聞三路土豪之為忠義者有願自
備費用自治農器自辦耕牛自用土人各随便利趂時
開墾及秋布種其間亦有願畧資官司給助者亦自不
多若聼其施工畧計所耕可數千頃則明年此時便收
地利縱官未立額或量行輸租其潜裕兵民使漸食賤
[260-46a]
粟比之頃嵗人苦斛貴官苦糴貴其利害豈不萬萬相
絶何況耕田之民又皆可用之兵不數年間邉食既豐
兵丁亦足萬一有警呼吸成聚家自為守人自為戰比
於倉猝遣兵戍守亦萬不侔若是則雖無屯田之名而
有屯田之實無養兵之費而又可潛制驕蹇之兵不惟
不畏殘敵亦可不畏他盗積以嵗月則今之墾田又可
為後之屯田今之耕夫可為後之精兵救蜀大弊為蜀
永圗無出於此顧何憚何惜而久不為也或者之所慮
[260-46b]
不過宼抄耳然敵嘗蕩刼我梁洋及五州知無所得今
方與西北相持未必遽議再入目前可以暫紓失今不
為則後悔無及臣比得蜀中近聞興元金州兩戎司探
報敵方科民牛具開耕鳳翔荒田又聞西和一帯邉民
覘知敵亦厭兵願各耕種人自為守夫墾荒之利敵猶
知為之而我不敢為原堡之固敵知葺之而我弗敢葺
悠悠嵗月坐長宼讎臣不知所以為策矣比者關外連
嵗荒歉今年蕎麥大熟邉民無裏外咸知耕播之利聞
[260-47a]
朝廷施行屯田指揮下日西和一帶願耕者雲合風偃
動以千数人心若此何可失也臣愚欲望聖慈申命四
川制置司據目今已行就令利路提轉司因人心欲為
之機撫天時難失之運先切選用土豪漸漸耕墾細民
所不能墾之田則一寸有一寸之功一日有一日之利
皆實効也事半功倍惟此時為然若夫屯田則先督諸
將修葺原堡候畢曰併將極邉荒田盡數耕播行之以
漸要之以久不數年之間邉備隠然以戰則勝以守則
[260-47b]
固保蜀之策無大於此惟陛下財幸
元世祖時東平布衣趙天麟上策曰臣聞神農之教曰
有石城十仭湯池百歩帶甲百萬而亡粟弗能守也由
是觀之兵者城之守也食者兵之給也非兵無以守城
非食無以給兵兵足而城安食足而兵壮兵食二者強
國之計也謹案古者井田之法地方千里出兵車萬乗
甲士三萬人歩卒七十二萬人馬四萬匹牛十二萬頭
且耕且守人無阻饑之厄有室有家下獲樂業之慶三
[260-48a]
代以後去古既逺阡陌制起舊法遂絶歴代尚患兵食
不足至有令人入粟鬻爵而濫官者矣又有令人入粟
免罪而敗法者矣亦有賦歛煩劇而失民心者矣亦有
重刑極罰而徴民物者矣是皆見目前而㤀後患得其
一而失其百者也乃有卓然英乂思革其弊屯田之事
由此而興若充國之於先零鄧艾之於夀春以至魏武
屯於所在而倉廩靡不皆滿羊祜屯於㐮陽而積粟可
支十年其餘獲利者不可勝數然猶未逹於天下也唐
[260-48b]
置六百三十四府府各有兵無事之時乃耕於野永徽
年間斗米三錢盗賊遂息旅行千里不持寸兵盛之至
也今國家大業已定不忘武備江湖嶺海閩廣川蜀西
北東北邉塞之地皆有軍兵以戍之坐食糧粟淮南北
等䖏有屯田官府而屯田實未之廣也為今之計宜廣
屯田况属承平之秋非同征伐之日須立久長之妙法
庻幾威徳之並行使先偏後伍之流務南畝東臯之事
一朝有事則厲戈擐甲而奮其戰勝攻取之能群宼消
[260-49a]
聲則力穡服田而求其千倉萬廂之積畋於農隙以講
大事完其營壘以防不虞亦既免飛芻輓粟之勞而又
有用寡生多之益也義歸一致功可雙成伏望陛下念
兹在兹凡戍兵之䖏命戍卒為農開墾曠田毎百人限
幾頃凡所用之牛官為出直於南方西方市買而分給
之凡所用之田器官為於諸冶鑄造而分給之凡力田
及不力者明立賞罰以勸懲之可也雖一時勞費而實
惟永逸之基借衆軍餘力而建此富強之業庻乎軍民
[260-49b]
皆以自贍而各得其所矣
英宗時虞集拜翰林直學士俄兼國子祭酒嘗因講罷
論京師恃東南運糧為實竭民力以航不測非所以寛
逺人而因地利也與同列進曰亰師之東瀕海數千里
北極遼海南濵青齊萑葦之場也海潮日至淤為沃壌
用浙人之法築堤捍水為田聼富民欲得官者合其衆
分授以地官定其畔以為限能以萬夫耕者授以萬夫
之田為萬夫之長千夫百夫亦如之察其惰者而易之
[260-50a]
一年勿征也二年勿征也三年視其成以地之髙下定
額於朝廷以次漸征之五年有積蓄命以官就所儲給
以祿十年佩之符印得以傳子孫如軍官之法則東靣
民兵數萬可以近衛京師外禦島夷逺寛東南海運以
紓疲民遂富民得官之志而獲其用江海游食盗賊之
𩔖皆有所歸
 
 
[260-50b]
 
 
 
 
 
 
 
 歴代名臣奏議卷二百六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