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2f0039 歷代名臣奏議-明-楊士奇 (master)


[018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歴代名臣奏議巻十八
           明 楊士竒等 撰
  郊廟
後漢髙祖入汴初營宗廟帝以姓自漢出遂襲國號尊
光武為始祖并親廟為五詔羣臣議刑部尚書竇貞固
上言曰按王制天子七廟諸侯五大夫三士一正義曰
周之制七廟者太祖及文王武王之祧與親廟四也又
[018-1b]
曰七廟者據周也有其人則七無其人則五至光武中
興及魏晉宋齊隋唐或立六廟或立四廟盖建國之始
未盈其數也禮曰徳厚者流光此天子可以事六世之
義也今陛下大定寰區重興漢祚旁求典禮用正宗祧
伏請立髙曽祖禰四親廟又自古聖王祖有功宗有徳
更立始祖在四廟之外不拘定數所以或五廟或七廟
今請尊髙皇帝光武皇帝為始祖法文王武王不遷之
制用歴代六廟之規庶合典禮漢祖從之
[018-2a]
後周世宗顯徳五年将禘於太廟言事者以宗廟無祧
室不當行禘祫之禮國子司業兼太常博士聶崇義上
言其略曰魏明帝以景初三年正月上僊至五年二月
祫祭明年又禘自兹後以五年為禘且魏以武帝為太
祖至明帝始三帝未有毁主而行禘祫其證一也宋文
帝元嘉六年祠部定十月三日大祠其太學博士議云
案禘祫之禮三年一五年再宋髙祖至文帝裁亦三帝
未有毁主而行禘祫其證二也梁武帝用謝廣議三年
[018-2b]
一禘五年一祫謂之大祭禘祭以夏祫祭以冬且梁武乃
受命之君裁追尊四朝而行禘祫則知祭者是追養之
道以時移節變孝子感而思親故薦以首時祭以仲月
間以禘祫序以昭穆乃禮之經也非關宗廟備與未備
其證三也終從崇義之議
南唐嗣主保大中太常博士陳致雍進祖宗配郊位議
曰臣伏聞禘郊祖宗配食之文其来有秩以逺祖而配
者始封之君是也若皇唐奉太祖景皇帝冬至配圜丘
[018-3a]
夏至配方丘法周人郊后稷之義也以近祖而配者受
命之君是也若髙祖神堯皇帝孟春配祈榖法周人祖
文王之義也太宗文皇帝孟夏配雩祀法周人宗武王
之義也國家憲章三代專配郊丘得禮之正也自開元
中不用太祖景皇帝配天地以髙祖神堯皇帝配天地
謂髙祖受命之君有天下不因於景皇帝至永泰元年
太常博士獨孤及議云太祖景皇帝扵柱國之任翼周
弼魏肇啓王業建封于唐髙祖因之以有天下之號天
[018-3b]
之所命也亦猶周后稷始封之祖若廢配天地是太祖
之廟毁也二年禮儀使杜鴻漸與獨孤及議同自是相
承復依武徳貞觀故事故不用開元禮文我烈祖再造
區宇建七世之廟奉髙祖居昭穆之上景皇帝不在太
祖之位故以髙祖配天地太宗配雩祀所以配雩祀者
盖興復以来未暇祈榖之祭故也竊以髙皇帝廟號烈
祖功格上𤣥居百世以不遷繼中興而垂統禮合躋升
之義位崇昭配之文修撰髙逺所奏未協舊章然則國
[018-4a]
朝大祀嵗只有三若上遷太宗文皇帝配皇地祇是祖
宗皇帝之功有差父子之倫不序子雖齊聖不先父食
周人所以郊祀后稷宗祀文王以后稷為天地之主文
王避祖之位今或依奏以太祖配皇地祇則扵禮無謂
未若建孟春祈榖一祭以太宗從下佐食然可奉烈祖
髙皇帝孟夏配雩祀使尊祖之禮得申免齊聖之食有
黷考古沿酌庶協厥中伏請更下尚書省衆官定議
宋太祖建隆元年有司請立宗廟詔下其議兵部尚書
[018-4b]
張昭等奏謹案堯舜禹皆立五廟盖二昭二穆與其始
祖也有商建國改立六廟盖昭穆之外祀契與湯也周
立七廟盖親廟之外祀太祖與文王武王也漢初立廟
悉不如禮魏晉始復七廟之制江左相承不改然七廟
之室隋文但立髙曽祖禰四廟而巳唐因立親廟梁氏
而下不易其法稽古之道斯為折𠂻伏請追尊髙曽四
代崇建廟室
三年國子司業兼太常博士聶崇義表上參定郊廟祭
[018-5a]
玉詔令太子詹事尹拙集儒學三五人更同參議拙多
所駁正崇義復引經以釋之悉以下工部尚書竇儀俾
之裁定儀上奏曰伏以聖人制禮垂之無窮儒者據經
所傳或異年祀寖逺圗繪缺然踳駿彌深丹青靡據聶
崇義研求師說耽味禮經較於舊圗良有新意尹拙爰
承制㫖䏻罄所聞尹拙駮議及聶崇義荅義各四巻臣
再加詳閱随而裁置率用増損列於注釋共分為十五
巻以聞詔頒行之拙崇義復陳祭玉鼎釡異同之說詔
[018-5b]
下中書省集議吏部尚書張昭等奏議曰按聶崇義稱
祭天蒼璧九寸圎好祭地黄琮八寸無好圭璋琥並長
九寸自言周顯徳三年與田敏等按周官玉人之職及
阮諶鄭𤣥舊圗載其制度臣等按周禮玉人之職只有
璧琮九寸瑑琮八寸及璧羨度尺好三寸以為度之文
即無蒼璧黄琮之制兼引注有爾雅肉倍好之說此即
是注璧羨度之文又非蒼璧之制又詳鄭𤣥自注周禮
不載尺寸豈復別作畫圗違經立異四部書目内有三
[018-6a]
禮圗十二巻是隋開皇中勅禮官修撰其圖第一第二
題云梁氏第十後題云鄭氏又稱不知梁氏鄭氏名位
所出今書府有三禮圗亦題梁氏鄭氏不言名位厥後
有梁正者集前代圗記更加詳議題三禮圗曰陳㽞阮
士信受禮學於潁川綦冊君取其說為圗三巻多不按
禮文而引漢事與鄭君之文違錯正刪為二巻其阮士
信即諶也如梁正之言可知諶之紕謬兼三巻禮圗刪
為二巻應在今禮圗之内亦無改祭玉之說臣等參詳
[018-6b]
自周公制禮之後叔孫通重定以来禮有緯書漢代諸
儒頗多著述討尋祭玉並無尺寸之說魏晉之後鄭𤣥
王肅之學各有生徒三禮六經無不論說檢其書亦不
言祭玉尺寸臣等參驗畫圗本畫周公所說正經不言
尺寸設使後人謬為之說安得便入周圗知崇義等以
諸侯入朝獻天子夫人之琮璧以為祭玉又配合羨度
肉好之言彊為尺寸古今大禮順非改非於理未通又
據尹拙所述禮神之六玉稱取梁桂州刺史崔靈恩所
[018-7a]
撰三禮義宗内昊天及五精帝圭璧琮璜皆長尺二寸
以法十二時祭地之琮長十寸以傚地之數又引白虎
通云方中圓外曰璧圓中方外曰琮崇義非之以為靈
恩非周公之才無周公之位一朝撰述便補六玉闕文
尤不合理臣等竊以劉向之論鴻範王通之作元經非
必挺聖人之姿而居上公之位有益於教不為斐然臣
等以靈恩所撰之書聿稽古訓祭玉以十二為數者盖
天有十二次地有十二辰日有十二時封山之玉牒十
[018-7b]
二寸圜丘之籩豆十二列天子以鎮圭外守宗后以大
琮内守皆長尺有二寸又祼圭尺二寸王者以祀宗廟
若人君親行之郊祭登壇酌獻服大裘搢大圭行稽奠
而手秉尺二之圭神獻九寸之璧不及禮宗廟祼圭之
數父天母地情亦奚安則靈恩議論理未為失所以自
義宗之出歴梁陳隋唐垂四百年言禮者引為師法今
五禮精義開元禮郊祀録皆引義宗為標準近代晉漢
兩朝仍依舊制周顯徳中田敏等妄作穿鑿輙有更改
[018-8a]
自唐貞觀之後凡三次大修五禮並因隋朝典故或節
奏繁簡之間稍有釐革亦無改祭玉之說伏望依白虎
通義宗唐禮之制以為定式又尹拙依舊圗畫釡聶
崇義去釡畫鑊臣等參詳舊圗皆有釡無鑊按易說
卦云坤為釡詩云惟錡及釡又云溉之釡鬵春秋傳云錡
釡之噐禮記云燔黍捭豚觧云古未有甑釡所以燔捭而
祭即釡之為用其来尚矣故入於禮圗今崇義以周官
祭祀有省鼎鑊供鼎鑊又以儀禮有羊鑊豕鑊之文乃
[018-8b]
云畫釡不如畫鑊今諸經皆載釡之用誠不可去又周
儀禮皆有鑊之文請兩圗之又若觀諸家祭祀之畫今
代見行之禮扵大祀前一日光禄卿省視鼎鑊伏請圗
鑊於鼎下詔從之
太宗淳化三年将以冬至郊前十日皇子許王薨有司
言王薨在未受誓戒之前準禮天地社稷之祀不廢詔
下尚書省議吏部尚書宋琪等奏以許王薨謝去郊禮
裁十日又詔輟十一日以後五日朝參且尊成服百僚
[018-9a]
皆當入慰有司又以十二十三日受誓戒按令式受誓
戒後不得弔喪問疾今若皇帝既輟朝而未成服則全
爽禮文百僚既受誓而入奉慰又違令式況許王地居
藩戚望著親賢於昆仲為大宗於朝廷為冢嗣遽兹薨
逝朝野同哀伏想聖情豈勝追念當愁慘之際行對越
之儀臣等實慮上帝之弗歆下民之斯惑況祭天之禮
嵗有四焉載扵禮經非有差降請以来年正月上辛合
祭天地從之
[018-9b]
真宗咸平元年判太常禮院李宗訥等言僖祖稱曽髙
祖太祖稱伯文懿恵明簡穆昭憲皇后並稱祖妣孝明
孝憲孝章皇后並稱伯妣按爾雅有考妣王父母曽祖
王父母髙祖王父母及世父之別以此觀之唯父母得
稱考妣今請僖祖止稱廟號順祖而下即依爾雅之文
事下尚書省議户部尚書張齊賢等言王制天子七廟
謂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前代或有兄弟繼及亦
移昭穆之列是以漢書為人後者為之子所以尊本祖
[018-10a]
而重正統也又云天子絶朞喪安得宗廟中有伯氏之
稱乎其唐及五代有所稱者盖禮官之失非正典也請
自今有事於太廟則太祖并諸祖室稱孝孫孝曽孫嗣
皇帝太宗室稱孝子嗣皇帝其爾雅考妣王父之文本
不為宗廟言也歴代既無所取於今亦可不行
景徳中南郊鹵簿使王欽若上言曰五方帝位板如靈
威仰赤熛怒含樞紐白招拒叶光紀恐是五帝之名理
當恭避禮官言開寳通禮義纂五者皆是帝號漢書
[018-10b]
注自有名即蒼帝靈府赤帝文祖白帝顯紀黒帝𤣥
矩黄帝神斗是也既為美稱不煩回避
二年欽若又言漢以五帝為天神之佐今在第一龕天
皇大帝在第二龕與六甲岳瀆之𩔖接席帝坐天市之
尊今與二十八宿積薪騰蛇杵臼之𩔖同在第三龕卑
主尊臣甚未便也若以北極帝坐本非天帝盖是天帝
所居則北極在第二帝坐在第三亦髙下未等又太㣲
之次少左右執法子星之次少孫星望令司天監參驗
[018-11a]
乃詔禮儀使太常禮院司天監檢定之禮儀使趙安仁
言按開寳通禮元氣廣大則稱昊天據逺視之蒼然
則稱蒼天人之所尊莫過於帝託之於天故稱上帝天
皇大帝即北辰耀魄寳也自是星中之尊易曰日月麗
乎天百榖草木麗乎土又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盖明
辰象非天草木非地是則天以蒼昊為體不入星辰之
列又郊祀録壇第二等祀天皇大帝北斗天一太一紫㣲
五帝坐差在行位前餘内宫諸位及五星十二辰河漢
[018-11b]
都四十九坐齊列俱在十二陛之間唐建中間司天冬
官正郭獻之奏天皇北極天一太一準天寳勅並合升
第一等貞元二年親郊以太常議詔復從開元禮仍為
定制郊祀録又云壇第三等有中宫天市垣帝坐等十
七坐並在前開元禮義羅云帝有五坐一在紫㣲宫一
在大角一在太㣲宫一在心一在天市垣即帝坐者非
直指天帝也又得判司天監史序状天皇大帝一星在
紫㣲勾陳中其神曰耀魄寳即天皇是坐五帝乃天帝
[018-12a]
也北極五星在紫㣲垣内居中一星曰北辰第一主月
為太子第二主日為帝王第三為庶子第四為嫡子第
五為天子之樞盖北辰所主非一又非帝坐之比太㣲
垣十星有左右執法上将次将之名不可備陳故總名
太㣲垣星經舊載孫星而壇圗止有子星辨其尊卑不
可同位竊惟壇圗舊制悉有明據天神定位難以躋升
望依星經悉以舊禮為定欽若復言舊史天文志並云
北極北辰最尊者又勾陳口中一星曰天皇大帝鄭𤣥
[018-12b]
注周禮謂禮天者冬至祭天皇於北極也後魏孝文禋
六宗亦升天皇五帝上按晉天文志帝坐光而潤則天
子吉威令行既名帝坐則為天子所占列于下位未見
其可又安仁議以子孫二星不可同位陛下方洽髙禖
之慶以廣維城之基茍因前代闕文便為得禮實恐聖
朝茂典尤未適中詔天皇北極特升第一龕又設孫星
于子星位次帝坐如故欽若又言帝坐止三紫㣲太㣲
者巳列第二等唯天市一坐在第三等按晉志大角及
[018-13a]
心中星但云天王坐實與帝坐不𩔖詔特升第二龕
三年龍圗閣待制陳彭年言伏覩畫日来年正月三日
上辛祈榖至十日始立春按月令正月元日注為祈榖
郊祀昊天上帝春秋傳曰啓蟄而郊郊而後耕盖春氣
初至農事方興郊祀昊天以祈嘉榖當在建寅之月迎
春之後自晉泰始二年始用上辛不擇立春之先後齊
永明元年立春前郊議欲遷日王儉曰宋景平元年元
嘉六年並立春前郊遂不遷日吴操之云應在立春前
[018-13b]
然則左氏所記乃三代彛章王儉所言乃後世變禮来
年正月十日立春三日祈榖斯則&KR0670王儉之末議違左
氏之明文望以立春後上辛行祈榖禮因詔有司詳定
諸祠祭事有司言今年四月五日雩祀上帝十三日立夏
祀赤帝按月令立夏之日天子迎夏于南郊注云為祀赤
帝於南郊又云是月也大雩注云春秋傳曰龍見而雩
龍星謂角亢也立夏後昏見於東方按五禮精義云自
周以来嵗星差度今之龍見或在五月以祈甘雨於時
[018-14a]
巳晚但四月上旬卜日今則惟用改朔不待得節祭於
立夏之前殊違舊禮之意茍或龍見於仲夏雩祀於季
春相去遼闊於禮未周欲請並扵立夏後卜日如立夏
在三月則待改朔
四年判太常禮院孫奭言準禮冬至祀圜丘有司攝
事以天神六百九十位從祀今惟有五方上帝及五人神
十七位天皇大帝以下並不設位且太昊勾芒惟孟夏
雩祀季秋大享及之今乃祀於冬至恐未協宜翰林學
[018-14b]
士晁㢠等言按開寳通禮圜丘有司攝事祀昊天配
帝五方帝日月五星中官外官衆星總六百八十七位雩
祀大享昊天配帝五天帝五人帝五官總十七位方丘
祭皇地祇配帝神州岳鎮海瀆七十一位今司天監所
設圜丘雩祀明堂方丘並十七位即是方丘有岳瀆從
祀圜丘無星辰而反以人帝從祀望如奭請以通禮及
神位為定其有増益者如後勅從之
真宗時右正言夏竦進䇿曰伏以祀者國之大事民之
[018-15a]
攸仰天子富有六幽尊極萬國不有祭享何以教民故
宗廟有烝嘗褅祫之殊郊祀有𩔖望燔瘞之差盖禮天
地事鬼神莫重乎祀莫大乎祭㓗粢盛豐牲牷藉包茅
端黻冕者儀也謹齋戒肅容貎致誠信嚴執獻者恭也
儀以昭禮恭以降神與其恭不足而儀有餘不若儀不
足而恭有餘易曰東隣殺牛不如西隣之禴祭書曰鬼
神無常享享于克誠傳曰蘋蘩蕰藻之菜潢汙行潦之
水茍有明信可薦於鬼神昔三代之興也祭薄而誠厚
[018-15b]
及其亡也祀豐而誠怠故先王之戒莫先乎此國家丕
命有開天授皇噐盛享帝之禮正清廟之位雖曰唐漢
無或比隆祀事之間竊有惑焉夫九祭六號禮則有差
百拜三獻恭則無異朝廷之制三年而郊陛下端圭冕
修齋戒著誠致潔昭事上帝元元之民咸知感嘆頌聲
洋洋流美道路至於朝日夕月四郊迎氣則以萬㡬之
煩特詔執事将命文臣大儒足以承式或聞行事之官
祝史之貟不無齷齪之士頗用貴游子弟罕䏻䖍恭夙
[018-16a]
夜多乃懈怠祀事若聖明之徳享之則巳若以祭官神
其吐之伏願陛下遵倣經義躬視祭獻必若聖政少暇
願擇良臣視事應宗祝之官選任儒雅嚴其戒誓劾其
怠慢昭夫肅恭之徳教以孝謹之禮其徳上逮其教下
流則神人和樂灾害不生淳厚之風猶兹漸矣
仁宗初即位同判禮院謝絳論宣祖配侑奏曰臣伏覩
本院與崇文院檢討官詳定以宣祖配感生帝竊尋宣
祖非受命開統因循配祀義或未安臣以謂三代兩漢
[018-16b]
之際經禮雖著而事逺難法請以唐典明之髙祖武徳
初定令每嵗圜丘雩祀並以景帝配祈榖大享並以元
帝配太宗初以髙祖配圜丘明堂北郊之祀元帝専配
感生帝髙宗永徽三年祀髙祖於圜丘太宗於明堂兼
配感生帝又以景帝元帝稱祖萬代不遷遂停配祀以
符古義臣以謂景帝厥初受封為唐始祖推於事實盖
與宣祖不侔宣祖於唐是為元帝之比唐有天下裁越
三世而景元二祖巳停配祀之典且有宋受命于兹四
[018-17a]
聖而宣祖配侑因而未停與唐非合請依永徽故事停
宣祖配享仍用唐太宗故事宗祀真宗於明堂兼配感
生帝若據鄭康成說則曰五帝迭王王者之興因其所
感別祭於南郊以祖配之今若不用永徽故事則請以
太祖兼配正符鄭說而論者以宣祖比周之后稷竊又
惑焉詳鄭之意非受命始封之祖則不配故引后稷配
靈威仰之義為證唯太祖始基帝業配感生帝據理甚
明若以配祈榖與感生帝祠日相妨則當以太宗配祈
[018-17b]
榖太祖配雩祀亦不失尊嚴之㫖臣以謂宣廟非為不
遷而迭用配帝扵古為疑禮祖有功宗有徳但非受命
之祖親盡必毁而況配享乎
天聖二年二月翰林學士王珪等上議曰同知太常禮
院吕夏卿状古者新君踐阼之三年先君之喪二十七
月為禫祭然後新主祔廟特行禘祭之始禘是冬十月
行祫祭明年又行禘祭自此五年再為禘祫喪除必有
禘祫者為再大祭之本也今當祫祭縁陛下未終三年
[018-18a]
之制納有司之說十月依舊時享然享廟祫祭其禮不
同故事郊享之年遇祫未嘗權罷臘祭是則孟享與
享廟嘗併行於季冬矣其禘祫年數乞一依太常禮院請
今年十月行祫祭明年四月行禘祭仍如夏卿議權罷
今年臘享
康定元年直秘閣趙希言奏太廟自来有寝無廟因堂
為室東西十六間内十四間為七室兩首各一夹室按
禮天子七廟親廟五祧廟二據古則僖順二祖當遷國
[018-18b]
家道觀佛寺並建別殿奉安神御豈若每主為一廟一
寝或前立一廟以今十六間為寝更立一祧廟逐室各
題廟號釦寳神御物宜銷毁之同判太常寺宋祁言周
制有廟有寝以象人君前有朝後有寝也廟藏木主寝
藏衣冠至秦乃出寝於墓側故陵上更稱寝殿後世因
之今宗廟無寝盖本扵玆鄭康成謂周制立二昭二穆
與太祖文武共為七廟此一家之說未足援正自荀卿
王肅等皆云天子七廟諸侯五大夫三士一降殺以兩
[018-19a]
則國家七世之數不用康成之說也僖祖至真宗方及
六世不應便立祧廟自周漢每帝各立廟晉宋以来多
同殿異室國朝以七室代七廟相承巳久不可輕改周
禮天府掌祖廟之守藏寳物世傳者皆在焉其神御法
物寳盝釦床請別為庫藏之自是室題廟號而建神御
庫焉
慶歴元年張方平論郊廟三事䟽曰臣前所論請於郊
廟致誠以謝天戒此乃内出於精𠂻者然祀享之禮在
[018-19b]
於内盡志外盡物外盡物者不貴乎物之多也在乎稱
禮而巳臣近奉勅執事於郊廟故舉所見不稱禮之尤
者三事以聞盖疑扵典故別無討論禮也者主於恭而
巳矣此聖心可裁正者也
  一圜丘黄道
伏見圜丘昊天上帝皇地祇用黄褥位祖宗配侑用緋
褥位以示損於天地也皇帝板位及飲福位皆用緋褥
示不敢踰祖宗也而自小次前設黄道升壇夫黄道之
[018-20a]
制不著於典禮臣竊詳之盖以皇帝既觧劒脫履用藉
歩為潔既用藉步而色用黄則是踰於祖宗褥位之制
而又從升壇諸執事者盤辟廻旋禮容不肅至于襟袂
委拂神位以避黄道故也且壇上既鋪織罽為藉臣謂
自小次登午陛例可罽藉其黄道特請徹之於禮為稱
  一小次
皇帝既行禮當就壇下褥位其小次之設皇帝奠幣登
獻每降即就次至于近侍左右輙幄後休坐則陪位百
[018-20b]
官不䏻不跛倚懈惰夫三年一郊禮稀曠矣而又恭䖍
之不足非所以副陛下事天尊祖之意掌次周官所載
禮有舊文若徹其帷蔽虚而不䖏即此變禮始自聖明
後世有述矣
  一祠官
凡祀事主於肅恭況禮行於郊廟若肅恭不足是謂黷
祀臣於太廟見司徒升奉爼而爼巳入室命執事者復
舉以出乃始奉而薦之其不䖍乃爾又監禮之官終事
[018-21a]
不至有司莫詰御史不糾百執事之懈于位乃爾應縁
祀事官雖於尚書省受誓戒徒習虚儀而巳請特降中
㫖申勅御史臺嚴加糾察以懲不恪右三事切於禮意
事非難行上可以将陛下之精誠下可以正朝廷之彞
典庶乎三靈来格百福饗臻倘䝉聖心特垂察納即乞
降出施行
判太常寺吕公綽言舊禮郊廟尊罍數皆準古而不
實三酒五齊明水明酒有司相承名為看噐郊廟配位
[018-21b]
惟用祠祭酒分大中祠位二升小祠位一升止一尊酌獻
一尊飲福宜詔酒官依法制齊酒分實之壇殿上下尊
罍有司毋設空噐並如唐制以井水代明水明酒正配位
酌獻飲福酒用酒二升者各増二升從祀神位用舊升數
公綽又言歴代郊祀配位無側向真宗示輔臣封禪圗
曰嘗見郊祀昊天上帝不以正坐盖皇地祇次之今修
登封上帝宜當子位太祖太宗配位宜比郊祀而斜置
之其後有司不諭先帝以告成報功酌宜從變之意每
[018-22a]
郊儀範既引祥符側置之文又載西向北上之禮臨時
擇一未嘗考定廼詔南郊祖宗之配並以東方西向為

三年太常博士余靖言周禮司服之職掌王之吉服大
裘而冕無旒以祀昊天上帝祀五帝亦如之衮冕十有
二旒其服十有二章以享先王鷩冕八旒其服七章以
享先公亦以饗射毳冕七旒其服五章以祀四望山川
絺冕六旒其服三章以祭社稷五祀𤣥冕五旒其服無
[018-22b]
章以祭小祀此皆天子親行祀事所服冕服悉因所祀
大小神鬼以為制度今大祠中祠所遣獻官並用上公
九旒九章冕服以為初獻其餘公卿亦皆七旒冕服全
無等降小祠則公服行事乖戾舊典宜詳周禮因所祭
鬼神以為獻官冕服之制詔下禮官議奏曰聖朝之制
唯皇帝親祀郊廟及㑹朝大禮服衮冕外餘冕皆不
設其每嵗常祀遣官行事攝公則服一品九旒冕攝卿
則服三品七旒冕自從品制為服不以祠之大小為差至
[018-23a]
於小祠獻官舊以公服行事則有違典禮按衣服令五
旒冕衣裳無章皁綾綬銅装劒佩四品以下為獻官則
服之今小祠獻官既不攝公卿則盡屬四品以下當有
祭服請除公卿祭服仍舊從本品外小祠所遣獻官並
依今文祭服行事若非時告祭用香幣禮噐行事之䖏
亦皆準此
皇祐初同知太常禮院邵必上言曰伏見監祭使監禮
各冠五旒冕衣裳無章色以紫檀按周禮六冕之制凡
[018-23b]
有旒者衣裳皆有章惟大裘冕無旒衣裳無章一命
大夫之冕無旒衣裳亦無章今監祭監禮所服冕五旒
侯伯之冕也而衣無章深所不稱色以紫檀又無經據
竊詳監祭監禮既非祠官則御史博士爾而服用五等
盖非所宜而且有旒無章況國家南郊大禮大常卿止
服朝服前導皇帝明祠官也今後監祭者請冠獬豸監
禮者冠進賢為稱詔不允
二年判太常寺宋祁上明堂路寝議曰凡明堂路寝其
[018-24a]
名雖異其制一也昔神農氏祀於明堂有其盖而無四
方至黄帝謂明堂為合宫唐虞謂明堂為五府夏后氏
謂明堂為世室商人謂路寝為重屋周人謂五府為明
堂黄帝合宫義也唐虞五府府聚也言五帝之神聚祭
乎此夏后氏名世室者取世世不毁也商人名重屋者
商於虞夏稍文加以重檐四阿之制故取名焉周人謂
明堂者以其明政教之法常於此堂也天子布十二月
政令每月就其時之堂而聽朔焉若閏月則闔門左扉
[018-24b]
而施其政故於文王在門為閏又曰在國之陽居離之
地有明義焉故謂之明堂夏之世室深盖八丈四尺廣
十丈五尺匠人職所謂堂修一者也基髙一尺夏氏堂
上五室以法五行木室䖏東北火室䖏東南金室䖏西
南水室䖏西北每室深丈八尺廣二丈一尺土室䖏中
深二丈四尺廣二丈八尺然五室居堂之上深六丈廣
七丈又匠人職所謂堂上五室三四歩四三尺也有九
階三面二階南面三階法陽數也五室有四户八窓户
[018-25a]
法四時窓法八節一堂者法地載五行云商人四重屋
者正寝也正寝則路寝也其制堂深五丈六尺廣七丈
二尺堂上亦為五室室方一丈六尺基髙三尺重屋四阿
四阿者霤也周人明堂如寝廟法九尺為筵東西九筵
南北七筵基髙一筵上亦五室室深廣二筵或曰宫盖
方三百歩在近郊三十里或曰七里之郊鄭康成曰此
三者或舉宗廟或舉王寝或舉明堂互言之明其同制
也漢馬宫曰夏后世室室顯於堂故命以室商人重屋
[018-25b]
屋顯於堂故命以屋周人明堂大於夏室故命以堂夏
氏益其堂之廣四百四十四尺周人明堂以為兩序間大
夏氏七十二尺云漢武帝始以公玉帶所上黄帝時明
堂圗作之汶上黄圗中一殿四面無壁以茅盖通水水
環室垣為複道上有樓從西南入名曰崑崙帝始祠太
一五帝於上座至後漢光武帝又營明堂上圎下方八
窓四闥九室十二坐室四户凡三十六八牖凡七十二
沿周制也晉議營明堂裴頠曰尊祖配天其義明著廟
[018-26a]
宇之制禮據未分宜可直為一殿以崇嚴父之祀其餘
雜碎一皆除之由是宋齊以後咸率兹禮故宋作明堂
止為大殿十二楹無古戶牖但文飾雕畫而巳梁仍宋
制以中六楹安六天帝坐悉南向五人帝位阼階上堂
後為小殿五楹為五佐室焉唐明皇帝始以東都乾元
殿為眀堂參用周法開元二十年以行享禮臣按眀堂
天子布政之所因得祀上帝者盖以地非䙝近可以交
饗人神歟至三代彌文故制為戶牖有所法象所以尊
[018-26b]
大而神眀之也要之在講禮事神布揚法度而巳後之
王者所以班大政朝羣臣何嘗無其所哉其謂之宣室
謂之大極皆眀堂比也沿革稱謂有不同耳而諸儒限
局聞見抱殘冊爭空言據巳是之槩見抗必信之實論
以為一事一物不如古制則為非禮推尊上古殆不可
及然殊不知聖人便世制宜興至治安天下通靈心雖
無明堂猶無損扵有道嫌於行禮者也今之大慶則古
之路寝即明堂也以之奉天以之布政何不可邪國朝
[018-27a]
以来非朝㑹齋宿未嘗臨御故其棟宇閎邃廷堂華敞
與燕寝自不相連固非常幸䙝近者也今有請即為明
堂於禮便甚
祁又議五室奏曰眀堂所以有五室者何尚書帝命驗
曰帝者承天立五府赤曰文祖黄曰神斗白曰顯紀黒
曰𤣥矩蒼曰靈府鄭康成曰五府與周明堂同自夏以
来五室之制不改周家以木室在東北象木生於寅火
室在東南象火生於巳金室在西南象金起於申水室
[018-27b]
在西北象水起於&KR1344土室居中者象土總御五行寄治
四方不専一隅之義也其名木室曰青陽火室曰明堂
土室曰太室金室曰總章水室曰𤣥堂青陽者言春之
色與陽之氣明堂者夏為朱明是其體之明也太室者
太大也土功最大餘行比之為小以其含廣大也總章
者總法也章明也至秋萬物巳成光明潔鮮云𤣥堂者
𤣥黒也冬殺為隂故取黒義秦更制九室其法不傳後
漢之營明堂遂改周制張衡所謂複廟重屋八達九房
[018-28a]
者或曰九室十二坐以象九州十二月宋營明堂止為
十二大屋無戶牖之制齊從王儉議更復五室梁武帝
欲有述作乃下制與羣臣大議曰堂准大戴禮九室八
牖三十六戶以茅盖屋上圓下方鄭康成據援神契亦
曰上圓下方曰八窓四達明堂之義本是祭五帝神而
九室之數未見其理若以五堂而言雖當五帝之數面
南則背汁光紀面北則背赤熛怒東面西面又亦如之
於事殊未可安且眀堂之祭議五帝則是總議在郊之
[018-28b]
祭五帝則別宗祀所配復應有室若専配一室則是義
非配五若皆配五則便成五位以理而言明堂本無有
室朱异以為月令天子居明堂左个右个聽朔之禮既
在明堂今若無室則於義成闕制曰若於鄭義聽朔必
在明堂於此則人神混淆恭嚴之道有廢春秋云个居
二大國之間此言眀堂左右个者謂所祀五帝堂之南
又有小室亦號明堂分為三䖏聽朔既三䖏則有左右
之義在營域之内明堂之外則有个名故曰明堂左右
[018-29a]
个也以此而言聽朔之䖏自在五帝堂之外神有別理
無相干議遂不能定天監十二年虞㬭建言周禮明堂
九尺之筵以為髙下修廣之數堂一筵故階髙九尺漢
家制度猶遵此禮故張衡引度堂以筵者也鄭康成以
廟寝三制既同俱應以九尺為度制曰可於是毁宋太
極殿以其材構明堂十二楹基准太廟以中央六楹安
六坐悉南向由東第一青帝第二赤帝第三黄帝第四
白帝第五黒帝配帝總配享五帝在阼階東上西向大
[018-29b]
殿後又為小殿五楹以為五佐室焉後周採三輔黄圗
欲建九室不能成隋牛里仁建言三代相沿咸有損益
至於五室確然不變夫室以祭天天實有五若立九室
四廡所用布政視朔自依其辰鄭司農謂十二月分在
十二月陽等左右之位不云居室康成亦言每月於其
時之堂而聽政焉禮圗畫个皆在堂偏是以須為五室
唐髙宗與羣臣雜議以五室為宜故設昊天上帝於太
室中央南向配帝於東南西向青帝於木室西向赤帝
[018-30a]
於火室北向黄帝於太室南戶之西北向白帝於金室
東向黒帝於水室南向其太昊炎帝軒轅少昊髙辛之
坐各於五方帝之左内向差退勾芒祝融后土蓐收𤣥
㝠坐於明堂廷中各於其方俱内向故國朝從唐制儀
存通禮臣按古謂明堂為五府似五室之制權輿於此
上世圗籍淪闇不得搢紳先生所能道者又皆大較而
言不能纎細推䖏故夏周止云大享帝明堂不言帝別
一室後世諸儒推而合之分主五行遂設神位其有興
[018-30b]
之莫可廢也然漢制本為九室薛綜曰堂後有九室所
以異周制云若然室在堂後不為享帝之位明矣故向
背之間梁武致疑筵几之度逺而難質今有司請以大
慶殿即為明堂倣古宜今最為合禮周禮書曰清廟明
堂與路寝同制此其驗也其五室權以幔幄為之以眀
六天五帝絶位於禮無嫌
祁又議規蔡邕明堂奏曰蔡邕曰明堂者天子太廟所
以崇禮其祖以配上帝者也夏曰世室商曰重屋周曰
[018-31a]
明堂東為青陽南為明堂西為總章北為𤣥堂中曰太
室易曰離也者明也南方之卦也聖人南面而聽天下
嚮明而治人君之位莫正於此故雖有五名而主以明
堂也其中正焉皆曰太廟謹承天随時之令昭令徳宗
祀之禮明前功百辟之勞起尊老恭長之義顯教幼誨
稚之學朝諸侯選造士於其中以度制生者乗其能而
至死者論其功而祭故為大教之宫而四學具焉譬如
北辰居其所而衆星拱之萬象翼之所由生専受作之
[018-31b]
所自来明一統也故言明堂事之大義之深也取其宗
祀之清貌則曰清廟取其政室之貌則曰太廟取其尊
崇則曰太室取其堂則曰明堂取其四門之學則曰太
學取其四面周水圎如壁則曰辟雍異名而同事其實
一也春秋因魯取宋之姦賂則顯之太廟以明聖王建
清廟明堂之義經曰取郜大鼎于宋納于太廟非禮也
君人者将昭徳塞違故昭令徳以示子孫是以清廟茅
屋昭其儉也夫徳儉而有度升降有數文物以紀之聲
[018-32a]
名以發之以臨照百官百官於是戒懼而不敢易紀律
所以大明教之也周清廟魯太廟皆明堂也魯褅祀周
公於太廟眀堂猶周宗祀文王於清廟明堂也禮記檀
弓曰王齋褅於清廟明堂也孝經曰宗祀文王於明堂
禮記明堂位曰太廟天子明堂又曰成王幼弱周公踐
天子位以治天下朝諸侯於明堂制禮作樂頒度量而
天下大服成王以周公為有勲勞於天下命魯公世世
禘祀周公太廟以天子禮樂升歌清廟下管象舞所以
[018-32b]
廣魯於天下取用清廟之歌歌於魯太廟明堂之廟猶
周清廟也皆所以昭文王周公之徳以示子孫者也易
傳大初篇曰天子旦入東學晝入南學暮入西學夕入
北學在中央曰太學天子之所自學也禮記保傅篇曰
帝入東學上親而貴仁入西學上賢而貴徳入南學上
齒而貴信入北學上貴而尊爵入太學承師而問道與
易傳同魏文侯孝經傳曰太學者中學明堂之位也禮
記古大明堂之禮曰膳夫是相禮日中出南闈見九侯
[018-33a]
門子日側出西闈視五國之事日闇出北闈視帝節猶
爾雅曰宫中之門謂之闈王居明堂之禮又別隂陽門
南門稱門西門稱闈故周官有門闈之學師氏教以三
徳守王門保氏教以六藝守王闈然則師氏居東門南
門保氏居西門北門也知掌教國子與易傳保傅王居
明堂之禮參相發明為四學焉文王世子篇曰凡大合
樂則遂養老天子至乃命有司行事興秩節祭先師先
聖焉始之養也適東序釋奠於先老遂設三老位焉
[018-33b]
春夏學干戈秋冬學羽籥皆於東序凡祭與養老乞言
合語之禮皆小樂正詔之於東序又曰大司成論說在東
序然則詔學皆在東序東序東之堂也學者詔焉故稱
太學仲冬之月令祀百辟卿士之有徳於民者禮記太學
志曰禮士大夫學于聖人善人祭于明堂其無位者
祭於太學禮記昭穆篇曰祀先賢于四學所以教諸侯
之徳也即以顯行國禮之䖏也太學明堂之東序也皆
在明堂辟雍之内月令記曰明堂者所以明天氣統萬
[018-34a]
物明堂上通於天象日辰故下十二宫象日辰也水環
四周言王者動作法天地徳廣及四海方此水也名曰
辟雍王制曰天子出位執有罪反釋奠於學以訊馘告
樂記曰武王伐商為俘馘于京太室詩魯頌云矯矯虎
臣在泮獻馘亰也太室辟雍之中明堂太室也與諸侯
泮宫俱獻馘焉即王制所謂以訊馘告者也禮記曰祀
乎明堂所以教諸侯之孝也孝經曰孝悌之至通於神
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詩云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
[018-34b]
不服言行孝者則曰明堂行悌者則曰太學故孝經合
以為一義而稱鎬京之詩以明之凡此皆明堂太室辟
雍太學通合之義也其制度數合有所法堂方百四十
四尺坤之策也屋圎徑二百一十六尺乾之策也太廟
明堂方三十六丈通天屋徑九丈隂陽九六之變且圎
盖方載六九之道也八闥以象八卦九室以象九州十
二宫以應十二辰三十六戶七十二牖以四户八牖乗
九室之數也户皆外設而不閉示天下不藏也通天屋
[018-35a]
髙八十一尺黄鍾九九之實也二十八柱列於四方亦
七宿之象也堂髙三丈亦應三統四鄉五色者象其行
外廣二十四丈應一嵗二十四氣四周以水象四海王
者之大禮也晉袁準著論非之曰明堂太廟太學三
者事義不同各有所施而論者合為一體取詩書放逸之
文經典相似之語推而同之其失逺矣夫宗廟之中人
所致禮幽隱清静鬼神所居而使衆學䖏焉饗射其中
人鬼慢黷死生交錯囚俘截耳創痍流血以干鬼神非
[018-35b]
其理也又茅茨採椽至質之物建日月乗玉輅以䖏其
中非其𩔖也禮記先儒云明堂四面東西八丈南北六
丈與七廟非一體也夫宗廟鬼神所居祭天而扵人鬼之
室非其䖏也王者五門宗廟在一門之内若在其廟而
張三侯又辟雍在内非宗廟之中所能容也周人立
三代之學非立三代宗廟者也周養老於東膠非三老
也文王世子養老乞言於東序又皆於學也靈臺以
望氣清廟以訓儉既非一體安有宗廟之中而以之燕射
[018-36a]
戯謔乎明堂在國之陽而宗廟在左又宗廟不應在外
也齊宣王問孟子曰可毁眀堂乎若眀堂是廟豈容有
此問哉諸儒言明堂各未有證蔡邕等遂言異名同實
方之北辰居所取其䖏中不移旁運三光非是一物而
備其體以悟人意耳臣按蔡邕為漢大儒當時去聖人
未逺然而以眀堂清廟辟雍靈臺合為一物何據寜其
博見異蓺有所述乎将以獨識取髙當世也自孔子歿
諸儒鋒奮或言魯禮或論周制或道夏商家自為書決
[018-36b]
不相通又緯䜟詭異附經造說誼無足據而邕信其所
疑是愚謂不可行而言是誣合誣與愚邕必有一焉宜
為後人之嗤詆也故魏晉而下邕說不復施行
祁又議上帝五帝奏曰鄭康成以上天之神凡六昊天
者天皇大帝五帝者太㣲五帝王肅曰昊天惟一神以
五帝為次神而諸儒附鄭者多故據而為說云凡合祭
五帝一嵗有二祀龍見之月祭于南郊謂之大雩一也
九月大饗于明堂宗祀文王以配二也祭明堂者諸儒
[018-37a]
之言不同或說周家祭五天帝皆明堂中以五人帝及
文王配五官神坐廷中以武王配號曰祖宗禮所謂祖
文王而宗武王者也施設神位準五行相向以為法威
仰在邜西面熛怒在午北面樞紐在未北面招拒在酉
東面汁光紀在子南面太皥炎帝黄帝少皥髙辛各
在其位少退勾芒祝融后土蓐收𤣥㝠皆在人帝下少
後文王坐太皥之南位如主人武王少退或曰合祭之日
五精之帝皆西面其牲則天帝各一犢合同十牲文王
[018-37b]
之牲用太牢以詩我将篇曰我将我享維牛維羊文王
武王而用太牢者以五人帝各配一天為之主足為外
神依止則文王汎配五帝矣以不専配則所用牲得從
盡物之享云漢武帝祠太一五帝於明堂上坐牲以太
牢禮畢燎堂下晉武帝初議明堂羣臣曰五帝即天也
王氣時異故殊其號雖名有五其實一明堂南郊宜除
五帝坐五郊改五精之號皆同稱昊天上帝各設一位
而巳詔可時韓陽建言古建明堂咸秩五帝無祭一天
[018-38a]
者帝下詔曰往者衆議除明堂五帝位考之禮文不正
其復之摯虞議以為漢魏故事明堂祀五帝之神新禮
五帝即上帝上帝即天也明堂除五帝之位惟祭上帝
按仲尼稱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
帝周禮祀天旅上帝祀地旅四望四望非地則上帝非
天斷可識矣郊丘之祀掃地而祭牲用繭栗噐用陶匏
事反其始故配以逺祖明堂之祭備物以薦三牲並陳
籩豆成列禮同人理故配以近考郊堂兆位居然異體
[018-38b]
牲牢品物質文殊趣且祖考同配非謂尊嚴之美三日
再祀非謂不黷之義其非一神亦足明矣昔在上古生
為明王沒配五行故太昊配木神農配火少昊配金髙
辛配水黄帝配土此五帝者配天之神同兆之於四郊
報之於明堂祀天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或以為五
精之帝佐天育物者也前代相因莫之或廢前韓陽上
書宜如舊祀五帝詔巳施用請改定新禮從之唐禮部
尚書許恭宗議祠令新禮並用鄭氏六天之說圜丘祀
[018-39a]
昊天上帝南郊祀太㣲感帝明堂祀太㣲案鄭氏唯據
䜟緯以說六天皆謂星象而昊天上帝不屬穹蒼其注
月令周官以昊天上帝為北辰曜魄寳注孝經明堂為
太㣲五帝案易日月麗於天百榖草木麗於地在天成
象在地成形足明辰象非天草木非地毛萇傳曰元氣
浩大則稱昊天逺視蒼蒼則稱蒼天此則蒼昊為體
不入星例且天地各一是曰兩儀天尚無二帝焉有六是
以王肅羣儒咸非其義起居舍人王仲丘又以貞觀禮
[018-39b]
季秋祀五帝明堂顯慶禮祀昊天上帝於明堂准孝經
說先儒以為天是感精之帝上帝即太㣲五帝且上帝
之號本屬昊天周禮王将旅上帝張氈案設皇邸祀五
帝張大次小次由此言之上帝之與五帝自有差等不
可混而為一鄭注孝經上帝者天之别名神無二主故
異其䖏以避后稷孔安國曰帝亦天也然則禋享上帝
有合經義而五方皆祀行之巳久請二禮並行以成月
令大享帝之義詔可自是不改國朝因之臣案諸儒之
[018-40a]
說上帝及五帝紛然不一王肅以為上帝即昊天鄭康
成謂昊天為皇大帝五帝為太㣲五帝王鄭二說既顯
學者爭為執辯雖天子亦不能果定其文然臣以為就
經言之仲尼之意儻可見也孝經云孝莫大於嚴父嚴
父莫大於配天又曰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眀
堂以配上帝周頌我将篇曰祀文王也我将我享維牛
維羊惟天其右之伊嘏文王既右享之孝經言配天而
後言上帝詩當言帝右而云天右是天為上帝上帝為
[018-40b]
天互文以見義也天之所以為五帝者先儒之議多矣
近大儒孫奭建言天雖一神以其至尊故有多名亦猶
人君稱皇王后辟天王天子皇帝縣官臣民曰陛下史
臣曰上服用曰乗輿出入曰車駕各随徳義而稱亦以
至尊故也以天帝之神迭王五時故聖人制禮謂之五
帝非五帝各一神也以謂儒不怪詩傳天有五名而獨
怪帝有五號奭又以嵗九祭皆主於天至日圜丘正月
祈榖五時迎氣孟夏雩季秋饗凡九惟至日其禮最大
[018-41a]
故稱曰昊天上帝昊天者以體稱上帝者以徳兼舉禮
大故也其餘則否至於大雩祈百榖之雨大享報百榖
之成以五帝者有生成之功祈榖之禮闕一不可雖止
一神並陳五位不知神之於彼乎於此乎奭言如是是
其得也然而欲去昊天上帝一位止設五帝臣以為禮
有未然號昊天者以其元氣魁然乗五行王氣普臨萬
物因時顯功人強以名故春曰青帝夏曰赤帝猶春為
蒼天冬為上天耳唐以来二家之說兼行故今享禮有
[018-41b]
六帝位雖然奭許於彼於此而求之矣何獨是五而非
六乎故兼存之則示聖人尊天奉神不敢有所裁抑云
祁又上議配帝奏曰祭法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嚳祖顓
頊而宗堯夏后氏亦禘黄帝而郊鯀祖顓頊而宗禹商
人禘嚳而郊㝠祖契而宗湯周人禘嚳而郊稷祖文王
而宗武王鄭氏曰禘郊祖宗謂祭昊天於圜丘曰禘祭
上帝於南郊曰郊祭五帝五神於明堂曰祖宗祖宗通
言爾虞氏以上尚徳禘郊祖宗配用有徳者自夏以下
[018-42a]
稍用其姓代先後之次郊祭一帝而明堂祭五帝小徳
配寡大徳配衆禮之殺也諸儒據鄭此說由是推而廣
之以眀文武有俱配之義臣案孝經曰孝莫大扵嚴父
嚴父莫大扵配天則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
以配天宗祀文王扵明堂以配上帝然則孔子著經以
美周公者則自周以上未有能以父之尊而進配上帝
者也惟周公能之則自商及虞安得祖而宗之之說耶
禮記多出秦漢諸儒之家鄭即據而為觧以違孔經以
[018-42b]
未之思耳崔靈恩曰五帝皆在明堂中以五人帝及文
王配之五神坐廷中以武王配之或非之曰不然五官
之神生為上公死為貴神其生也帝王之饗皆預升堂
今為貴神獨坐於下屈武王之尊下坐同之義為不允
當謂合祭五帝明堂惟有一祭五帝及神俱坐堂上以
文武二祖汎配五帝及神歟以文王配祭五帝則謂之
祖以武王配祭五神則謂之宗二王同時並配故祭法
所謂祖文王宗武王也祖始也宗尊也名祭為尊且始
[018-43a]
者明一祭之中有二義焉以始而言謂合祭五帝於大
雩之時為百榖祈嵗功始求之義也以尊而言季秋之
月得其成功尊而祀之以報其徳明二王配祭既有此
義故分為二名鄭康成所謂祖宗通言者謂稱祖不得
無尊嚴之心言尊不得無始求之理而孝經及詩但
云祀文王於明堂不云武王者祖宗之祭其體同故舉一
足以明不待兩見云宗祀文王於明堂文王當言祖而
云宗者亦通武王之義漢武帝初祠太一五帝於眀堂
[018-43b]
上坐以髙皇帝對之至明帝乃以光武配五帝在青帝
之南少退西面自是歴章安而下不敢輙易齊明帝有
事明堂有請以武帝配謝曇濟曰按法禘郊祖宗並列
嚴祠鄭氏注義亦據兼饗宜祖宗兩配文武䨇祀左僕
射王晏曰若用鄭說祖宗通言則生有功徳沒垂尊稱
歴代配帝何止於二今盛薦上帝允屬武考百代不改
其文廟乎詔可唐太宗始以髙祖配享明堂髙宗又奉
太宗配祀有司遂以髙祖配五天帝太宗配五人帝太
[018-44a]
尉長孫無忌建言永徽二年七月詔書奉太宗以尊嚴
配時髙祖當遷禮司乃以太宗降配五人帝雖同在明
堂不得對越天帝非明詔奉親之意謹按孝莫大於嚴
父嚴父莫大於配天伏尋詔意義在於此又尋漢魏晉
宋歴代之禮無父子同配之義唯祭法稱周人帝嚳而
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鄭康成謂祖宗者通言祭五帝
五神於明堂也尋鄭之意乃以祖宗合為一祭又以文
武共在明堂連袵配祀良為巨謬故王肅曰古者祖有
[018-44b]
功而宗有徳祖宗自是不毁之名非謂配食者也審如
鄭義則經當言祖祀文王不得言宗祀也又曰武王配
勾芒之𩔖是謂五神位在堂下天子降位失君叙矣故
春秋傳禘郊祖宗報五者國之典祀也知各一事非祖
宗合祀於明堂矣南齊蕭氏以武明昆季並於明堂配
食事乃不經不足為法武徳令以元帝配於明堂兼配
感帝至貞觀初縁情革禮奉髙祖配明堂延世祖専配
感帝有逓遷之典髙祖請配昊天上帝太宗請配明堂
[018-45a]
五帝從之唐垂拱元年有司議嚴配之禮孔元義曰孝
莫大於嚴父嚴父莫大於配天明配尊大之者昊天是
也請奉太宗髙宗配天上帝於圜丘髙祖配感帝於南
郊昔宗祀文王於明堂文王當祖而云宗者通武王之
義請太宗髙宗配祭於明堂沈伯義曰有虞禘黄帝而
郊嚳祖髙辛而宗堯夏后亦禘黄帝而郊鯀祖髙辛而
宗禹商人禘嚳而郊㝠祖契而宗湯周人禘嚳而郊稷
祖文王而宗武王伏尋嚴配之文於此最備徳禮之序
[018-45b]
莫善於周禘嚳郊稷不聞於主明堂宗祀用兼于兩配
以文王武王父子殊別文王為父上主五帝武王對父
不配五神昔者周公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不言
嚴武王以配天則武王雖在明堂理未齊於配祭既稱
宗祀義獨主於尊嚴雖同兩祭終為一主故孝經緯曰
后稷為天地主文王為五帝宗也必若一神兩祭為是
則五祭十祠薦獻頻繁實虧於數此則神無二主之
道禮崇一配之義竊尋貞觀永徽共遵専配明慶之後始
[018-46a]
創兼尊必以順古宜從周法髙祖請配圜丘方澤太宗
請配南北郊髙宗配五天帝鳯閣舍人元萬頃等議案
見行禮昊天上帝等祠十一所咸奉髙祖太宗兼配今
議者引祭法周易孝經之文雖近古之祠殊失聖㫖伏
據見行禮髙祖太宗今既配五祠當仍舊無改髙宗功
烈無著豈祠配有別請亦配五祠於是郊丘諸禮以三
帝同配明皇帝開元十一年罷之國朝太祖受命以宣祖
配享明堂太宗始奉太祖配俄又以宣祖配焉真宗復
[018-46b]
奉太祖聖上嗣位奉真宗配天以正孝經嚴父之義臣
案鄭氏以文武二主皆配明堂其言非是據孝經止言
嚴父配天周公其人也今以周公言之則武王非父以
成王言之則文王為祖二理較然不待議而判矣齊唐
以數帝皆配於經義寜不戾邪
 
 
 歴代名臣奏議巻十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