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2f0039 歷代名臣奏議-明-楊士奇 (master)


[019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歴代名臣奏議巻十九
           明 楊士竒等 撰
  郊廟
宋仁宗皇祐二年宋祁上奏曰臣聞王者建廟祏之嚴
合昭穆之綴祖一而已始受命也宗無豫數待有徳也
由宗而下等胄之䟽戚以為迭毁之制使後嗣雖有顯
揚褒大猶不得與祖宗並列所以一統乎尊尊古之
[019-1b]
道也皇帝陛下躬孝治發徳音永惟三后之盛烈際天
接地而推奉之禮有所未稱明發悼懼圗惟厥衷使攸
司得稽舊章開羣議攄懿鑠闡孫謀将以脗合靈心
垂榮無極非臣等孤陋所能及巳竊以太祖皇帝誕受
寳命付畀四海鋪敦燮伐潛黜不端夷澤潞之畔兼淮
海之昩東焚吴輿右困蜀壘湘楚閩禺請吏入朝當此
之時天下之人去大殘䝉更生卜年長世丕闡洪業太
宗皇帝敦受具璽席運下武龔天之討底平太原由是
[019-2a]
慎九刑之辟藝四方之貢信賞𩔖能重食勸分官無煩
苛人無恫怨又引搢紳諸儒講道興學炳然右文與三
代同風真宗皇帝乾粹日昭執競維烈重威撫和休寜
北方順斗布度先天作聖遂考夏諺法虞廵祕牒岱宗
育榖冀壤翕受瑞福普浸黎元肖翹跂行罔有不寜百
度巳備眷授明辟洪惟一祖二宗之烈歴選墳誥未有髙
焉者也昔成湯為商之祖太甲太戊武丁實號三宗后
稷為周之祖文王武王庸建二祧髙帝為漢之祖孝文
[019-2b]
孝武特崇兩廟皆子孫世世奉承不輟我皇伯祖經綸
草昩遂有天下功宜為帝者之祖皇祖勤勞制作皇考
財成治定徳宜為帝者之宗三廟並萬世不遷宣布天
下以示後世臣等請如聖詔至扵升侑上帝裒對先謨本
之周道克厭典禮昔太宗親郊奉宣祖太祖配焉真宗
肇祀奉太祖太宗配焉自爾有司不敢輕議今二宗同
躋不祧之位則禮無異等伏請自今以往太祖為定配
二宗為迭配稱情適事理實無嫌其将来皇帝親祠伏
[019-3a]
請以三聖偕侑上顯對越之盛次申遹追之感聖人之
能事羣臣之大願此後迭配還如前議昔唐髙宗之上
封也太武皇帝文皇帝配昊天明堂之封也以髙祖配
天睿宗配地開元之著禮也髙祖配方丘太宗配神州
此二宗迭配之前比垂拱開元之間髙祖太宗髙宗同
配昊天真宗登介丘降社首並以太祖太宗崇配天地
此三聖皆侑之明準其嵗時常祀到至日圜丘仲夏皇
地祇配以太祖孟春祈榖夏雩祀冬祭神州配以太宗孟
[019-3b]
春感帝配以宣祖季秋大饗配以真宗伏請皆如禮
便陛下重宗祧之事鑒照前載抑畏䖍鞏譲而不専故
令臣等得申愚管謹用敷罄惟聖心財鑒謹具議状奏聞
嘉祐元年集賢校理丁諷言按春文耀勾為五帝之名
始下太常去之其祀儀皇帝服衮冕祀黒帝則服裘被
衮配位登歌作承安之樂餘並如祈榖禮立春祀青帝
以帝太昊氏配勾芒氏嵗星三辰七宿從祀立夏祀赤
帝以帝神農氏配祝融氏熒惑三辰七宿從祀季夏祀
[019-4a]
黄帝以黄帝氏配后土鎮星從祀立秋祀白帝以帝少
昊氏配蓐收太白三辰七宿從祀立冬祀黒帝以帝髙
陽氏配𤣥㝠辰星三辰七宿從祀
四年平章事富弼乞親行祫饗大禮奏曰臣謹按天
地宗廟社稷皆為大祀自古天子親祠之其間尊與親
兼之者惟廟焉國朝崇奉祭祀嚴而不瀆每三嵗天子
必親行南郊之祀其於事天之道可謂得禮獨於宗廟祗
遣大臣攝行時享而巳親祀未講誠為闕典檢㑹今年
[019-4b]
冬至當有事于南郊又孟冬亦當合饗於太廟禮曰三
年一祫祫為大祭所以合羣廟之主于祖宗而祭之自
来亦祗遣近臣攝行今欲望詔有司講求祫祭大禮将
来聖駕有事于太廟庶乎國家事天事親之道兩
得其宜所有降赦推恩並用南郊故事
同判太常寺吕公著議四后廟饗奏曰臣聞宗廟父昭
子穆皆有配坐茍非正嫡雖以子貴立廟即無配祔之
禮案周大司樂之職歌中吕舞大濩以享先妣者姜嫄
[019-5a]
也姜嫄即帝嚳之妃后稷之母既無所配故特立廟而
祭謂之閟宫晉簡文宣太后既不配食亦築宫於外唐
開元四年以昭成皇后升祔睿宗廟遂為失禮之首先
朝自元徳皇太后追尊之後累有臣寮請行升祔之禮
先皇敬重禮典皆不允從別廟薦享凡十有七年其後
宰臣等不深詳典據繼上封奏請從升祔中㫖勉俞
至明道中議章獻皇太后章懿皇太后廟饗有司參酌
儀典請立新廟二后同殿異室每嵗五享及禘祫並就
[019-5b]
本廟及特撰樂章以崇世享是為奉慈廟載之甲令盖
合經據其後卒用錢惟演之議祔于真宗廟室臣等今
參議若以懿徳皇后祔于后廟元徳章獻章懿三后祔
於奉慈廟同殿異室每嵗五享四時薦新朔望上食一
同太廟庶合典禮
七年公著論三聖並侑奏曰臣謹按孝經郊祀后稷以
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春秋傳曰自外至者
無主不止然則天地之祭必有所配者皆侑神作主之
[019-6a]
意也且祖一而巳始受命也宗無豫數待有徳也由宗
而下功徳顯者自可崇廟祏之制百世不遷垂之無窮
至於對越天地則神無二主所以奉上帝之尊示不敢
瀆至唐垂拱中始以三祖同配開元十一年明皇親享
遂罷同配之禮伏見皇祐五年詔書今来南郊三聖並
侑後次却依舊禮布告中外未㡬復有每遇南郊三聖
並侑之詔雖出孝思頗違經禮臣等謂自今宜以太祖
定配為得禮之正
[019-6b]
嘉祜四年劉敞與胡宿同上奏曰臣伏聞禮官倡議欲
祔郭后於廟臣竊惑之昔春秋之義夫人不薨于寝不
赴于同不反哭于廟則不言夫人不稱小君徒以禮不
足故名號闕然然則名號與禮非同物也名號存而禮
不足固不敢正其稱況敢正其儀乎郭后之廢雖云
無大罪然亦既廢矣及其追復也許其號而不許其禮
且二十餘年今一旦欲治以嫡后之儀致之於廟然則
郭后之殂也為薨扵寝乎赴扵同乎反哭扵廟乎羣臣
[019-7a]
百姓亦嘗以服母之義為之齊衰乎恐其未安於春秋
也春秋之夫人扵彼三者一不備則不正其稱而郭后
扵三者無一焉而欲正其禮恐未安於義也且傳曰不
有廢也君何以興廢興之間固必有正與不正之理存
焉今欲扶所廢以為正必将抑所興以為不正古者不
二嫡則萬世之後宗廟之禮豈臣子所當擅輕重哉謹
按景祐詔書本不許郭氏祔廟議巳決矣無為復紛紛
以亂大禮議者或謂郭后之追命也詔書薄其過既復
[019-7b]
其號不得不異其禮譬猶大臣坐非辜而貶者茍眀其
非辜則復用之豈得不遂使為大臣乎臣謂物有殊𩔖
異勢未可以相準臣之與妻其義雖均然逐臣可以復
歸放妻不可復合臣衆而妻一也故春秋公孫嬰齊卒
于貍脤君曰吾固許之反為大夫此逐臣可以復歸也
杞伯来逆叔姬之喪以歸夫無逆出妻之喪而為之者
此放妻不可復合也今追祔郭后得無近於此乎乞令
諸儒博議極其論難以求折衷扵體為允
[019-8a]
敞宿又奏曰臣近上言郭后追祔非禮之正乞更詳議
今月七日學士院以張洞奏状示臣準中書批状令兩
制同議臣以所據與洞不合更不連署然臣觀洞之言
曼詞飾說似茍蔽前之失而非忠信之道也前世人君
廢斥妃后者皆溺扵私愛或嬖妾上僭或䜛訴妄及此
則羣臣當引大體伏節死争如陛下之於郭后固未嘗
有此盖于時聖慮在宗廟社稷之際不得不然耳昔漢
光武起於布衣紹復天位郭氏其后也正位十有六年
[019-8b]
子彊為太子輔為中山王可謂盛矣然自見年長寵衰
數懐怨懟光武由此廢之為中山王太后其後太子彊
亦自貶引為東海王然當時文武之臣元功俊徳布於
朝廷不以光武為情有厚薄亦不以郭氏為過不當廢
者其意識深逺知事有不得巳者也今陛下之慮豈不
然乎光武雖廢郭后然顧待其家初不衰減亦眀退人
以義不縁扵私故也此又詔書所以追復郭后之意矣
用平生之愛故尊以虚名顧禮義之正故絶其祔廟是
[019-9a]
范曄所謂使後世不見隆薄進退之隙者也至公至平
可謂折中今洞之意以追復郭后則出於天子以停止
廟謚則出於大臣共一詔書也而論之異同未知洞何
從見之若不幸而此言傳於後且歸過君父虧損聖徳
此其一也且臣前奏最要者以為廢興不兩立而人君
無二嫡備萬世之後而禮分不眀也洞既不以此為辯
若不幸朝廷過聽之是雖自以能訐上起廢為功而猶
且隂偪母后妄瀆禮正此其二也故臣以謂非臣子之
[019-9b]
義忠信之道矣伏乞并下臣章令兩制詳議臣誠愚竊耻
聖朝無光武之臣是以莫能推眀上徳而反崇飾誹謗
營為非禮也不勝區區
宿又上奏曰臣竊以國家乗火而王火扵五行其神屬
禮漢書天文志曰火禮也以此而言國家常須恭依典
禮以順火性伏覩京師自秋不雨綿歴三時聖心焦勞
臣下隕越思所以消救之道未知所出伏惟陛下眀徳
恤祀䖍共郊廟宜䝉福應乃遘災旱古者祭天神無二
[019-10a]
主禮専一配所以奉天帝之尊眀不敢瀆三代兩漢之
盛莫之敢易唐初始有兼配之事垂拱中禮官希㫖郊
丘諸祠遂有三祖同配之禮開元十一年明皇親享圜
丘禮官建議遂罷三祖同配之事除此之外未有一代
三帝同配昊天之禮國家至道三年詔書親郊圜丘以
太祖太宗並配陛下即位景祐二年詔禮官詳案典禮
辨崇配之序詔書節文自今以往太祖定配二宗迭侑
去年八月八日詔書今次南郊三聖並侑後次却依舊
[019-10b]
禮布告中外咸體至懐未踰旬日復有今後每遇南郊
三聖並侑之詔竊尋詔㫖先後不同此誠陛下至孝烝
烝虞舜之用心也然有違典禮未合天衷致旱之由恐
在於此臣愚欲望聖慈今後南郊乞且依去年八月八
日詔書及景祐二年禮官所定太祖定配之典追寝去
年八月二十四日今後每次南郊三聖並侑之詔告謝
天地以順火性必䝉福祉之降足消災旱之異臣若心
知不可口不敢言即是長負陛下奨育之恩沒有餘責
[019-11a]
劉敞與孫抃胡宿上奏曰臣等謹案春秋傳曰大祫者
何祭也未毁廟之主皆升合食于太祖是以國朝事宗
廟且百有餘年至祫之日別廟后主皆升合食遵用以
為典制非無據也此皆更聖祖神宗盡心極慮制節垂
法以貽子孫者也未易輕改且宋家宗廟之禮參用歴
代因時施宜不専取于周唐何以言之如太宗真宗二
帝並配三后孝章嘗母儀天下而享於別宫淑徳以
元妃正嫡亦享扵別宫原其憲章沿革之始似出聖意
[019-11b]
自有所在若規以一家之學則紛然皆亂扵上矣且行之
巳久祝嘏宗史既守以為常若一旦輕議損益恐神靈
不安亦未必當先帝意也議者乃謂四后之主扵合食
則貴有所屈扵別享則尊得以伸然則且不疑扵黜逺
四后而獨豐扵昵乎他年有司攝事四后皆預合食也
今陛下昉欲躬齊戒奉祖禰而四后見黜不亦疑扵以此
禮之煩而不能事其先妣乎受命之君以創禮革典為
急繼體之君以承志遵法為美先帝創之革之陛下承之
[019-12a]
遵之臣曰可矣宗廟之祭至尊至重茍未能盡祖宗之意
則莫若守其舊禮疑文偏說未可盡據傳曰祭從先祖又
曰有其舉之莫敢廢也此之謂也臣愚以謂如其故便
敞又上奏曰臣近與孫抃胡宿等議后廟四主皆升合
食宜依舊制不可輕改其說猶未詳盡不敢不陳臣伏
以九經所載祫祭制度最明最備者莫如春秋公羊傳
自漢以下凡議此禮皆引為證其文曰未毁廟之主皆
升合食于太祖所謂未毁廟者豈有帝后之限哉此乃
[019-12b]
國朝所以依縁循守行之且百年者也聖祖神宗好禮
稽古洞洞屬屬於宗廟之祭至重至慎知必不茍扵追
孝之禮也太祖臨御天下孝恵后主雖在別廟至禘祫
之日巳自合食於太廟而祔祖姑之下矣祥符五年因
禮官之奏又加考據酌中著為常典事更先帝皎若日
月今羣臣不務推原春秋之法而獨引後儒疑近之說
不務講求本朝之故而専倡異代難通之制不務将順
聖上廣孝之心而輕議宗廟久行之儀欲擯隔四后使
[019-13a]
億萬斯年永不得合食于先帝臣竊恨之且四后陛下
之妣也如孝恵在開寳之世尚合食扵祖姑之次今陛
下親享反不得望清廟之室於人情安乎昔貢禹議罷
園廟羣臣和之者非一聽其言殆以謂雖周公復生不
可得變元帝信之然而通人未以為當既而悔之則無及
矣方衡議遷郊兆羣臣和之者亦非一聽其言殆以謂
雖孔子復作不可得奪成帝信之然而通人未以為當田
既而悔之則亦無及矣夫宗廟之禮神靈之位豈可使
[019-13b]
舉措不當數有後悔哉此自陛下當所㽞聖思也西漢
衰敝之悔可以為戒且三代異物沿革異宜固未嘗相
同今欲捨本朝而慕前代變先帝而述後儒隔絶祖妣
排斥先后輕動宗廟之體易遷神靈之叙臣不知此中
何禮也唯陛下裁慎
知太常寺張洞等議四后廟饗奏曰臣等伏見國家
每遇禘祫奉別廟四后之主合食太廟據唐郊祀志載
禘祫祀文自獻祖至肅宗凡十一帝所配皆一后其間惟
[019-14a]
睿宗二后盖昭成明皇之母也又續曲臺禮有別廟
皇后合食之文盖未有本室遇祫享即祔于祖姑之下
所以大順中以三太后配列禘祭博士商盈孫以謂誤認
曲䑓禮意當時不能改正議者譏其非禮臣等伏思每
室既有定配則餘后於禮不當升祔遂從別廟之祭而
禘祫之日復来參列與郊祀志曲䑓禮相戾今親行盛
禮義當革正其皇后廟伏請依奉慈廟例遣官致祭
仁宗親詣太廟行祫饗禮同判宗正寺趙良規請正太
[019-14b]
祖東向位禮官不敢決觀文殿學士王舉正等議曰大
祫之禮所以合昭穆辨尊卑必以受命之祖居東向之
位本朝以太祖為受命之君然僖祖以降四廟在上故
每遇大祫止列昭穆而虛東向魏晉以来亦用此禮今
親饗之盛宜如舊便學士歐陽修等曰古者宗廟之制
皆一帝一后後世有以子貴者始著並祔之文其不當
祔者則有别廟之祭本朝禘祫乃以別廟之后列于配
后之下非惟扵古無文扵今又四不可淑徳太宗之元
[019-15a]
配列于元徳之下章懐真宗之元配列于章懿之下一
也升祔之后統以帝樂別廟之后則以本室樂章自随
二也升祔之后同牢而祭牲噐祝冊亦統于帝别廟諸
后乃從専享三也升祔之后聨席而坐別廟之后位乃
相絶四也章憲章懿在奉慈廟每遇禘祫本廟致享
最為得禮若四后各祭于廟則其尊自申而扵禮無失
以為行之巳久重扵改作則是失禮之舉無復是正
也請從禮官
[019-15b]
八年修為參知政事又上奏曰臣近準敕差祭神州地
祗扵北郊竊見有司行事不合典禮據開寳通禮當先
引行事官於東壝門外道南北向立次引入壝門就壇
東南位西向行事盖即事有漸自外而入於禮為宜今
却先引行事官於壇邜堦之側北向立次引東行向外
就行事位由内而外乖背禮文臣遂扵本院檢詳盖是
往年撰祀儀之時誤此一節今據祀儀四時及三王五
帝上辛祈榖春分祀九宫朝日髙禖孟夏雩秋分夕月
[019-16a]
仲秋祀九宫貴神秋季大享明堂冬至祀昊天臈蜡夏
至祀皇地祇及孟冬祀神州地祇凡一十七祭並係大
祀一例錯誤並合改正依開寳通禮兼禮生賛唱生
踈多不依禮文臣伏見朝廷近年新製祭祀噐服修飭
壇壝務極精嚴而有司失傳行事之際於禮繆誤伏乞
下禮院詳定依開寳通禮改正祀儀及教習禮生使依
典禮以上副聖朝精嚴祀事之意
嘉祐六年諫官楊畋論水災繇郊廟未順禮院亦言
[019-16b]
對越天地神無二主唐始用三祖同配後遂罷之皇祐
初詔三聖並侑後復迭配未㡬復並侑以為定制雖
出孝思然頗違經典當時有司失扵講求下兩制儀翰
林學士王珪等曰推尊以享帝義之至也然尊尊不可
以瀆故郊無二主今三后並侑欲以致孝也而適所以
瀆乎享帝非所以寜神也請如禮官議七月正月詔南
郊以太祖定配
七年知諫院司馬光論夀星觀御容状曰臣等前者伏
[019-17a]
覩陛下幸夀星觀奉安真宗御容當是時臣等不知
事之本末未敢進言自後方知本觀舊日止有先帝時
所畫夀星近因本觀管幹内臣吴知章妄有奏陳稱
是先帝御容意欲張大事體廣有興修自為勞效別
圗恩賞陛下天性仁孝以為崇奉祖宗重違其請遂便
畫先帝御容以易夀星之像改為崇先觀知章既得御
容倚以為名奸詐之心不知紀極乃更求開展觀地別建
更衣殿及諸屋宇将近百間制度宏侈計其所費踰數
[019-17b]
千萬向去増益未有窮期臣等竊以祖宗神靈之所憑
依在扵太廟木主而巳自古帝王之孝莫若虞舜商之
髙宗周之文武未聞宗廟之外更有象設然後得盡至
誠也唯髙宗祭祀親廟㣲為豐數故傳說曰黷于祭祀
時謂弗欽禮煩則亂事神則難祖巳曰典祀無豐于昵
盖規之也後至漢氏始為原廟當時醇儒達禮靡不譏
之況畫御容扵道宫佛寺而又為夀星之服其為黷也甚
矣且又太祖太宗御容在京師者止於興國寺啓聖院而
[019-18a]
巳真宗御容巳有數䖏今又益以崇先觀是亦豐于昵
也無乃失尊尊之義乎原其所自来止因知章妄希恩
澤乃敢恣為誣罔興造事端致䧟朝廷於非禮今既奉
安御容難以變更若只就本觀舊来已修屋宇固足
崇奉所有創添屋宇伏乞一切停寝止令有司以時侍
奉所有知章誣罔聖聰依託御容妄有干請廣興力役
乞下所司取勘窮治奸状明正其罪
仁宗時同知太常禮院韓維上言曰臣等竊以宗廟之
[019-18b]
尊太祖者所以叙親眀統褒顯功徳也叙親眀統則必
正其本褒顯功徳則不可私其人此聖人以義斷恩立
禮而為之極也由禰巳上皆祖也皆則孰主而尊之曰
始封曰受命曰有功非是三者雖屬之尊且親不得當
也是天下之公法也子不敢豐於其父臣不敢厚於其
君故尊太祖之道禮之大者有三於廟則百代不遷於
天地之祭則為配主於祫享則位東向商以契周以后
稷其毁廟之主皆出太祖之後故其禮順後世太祖之
[019-19a]
上復有追崇之廟故其禮疑所以諸儒論議不一然大
抵不過三義一則直推見廟最尊之祖即唐顔真卿韓
愈欲以獻祖居東向之位是也一則以追崇之祖别廟
而祭全太祖之尊即漢之太上皇魏之䖏士晉之府君
唐之獻懿是也一則以太祖尚在昭穆虚位以待自魏
晉巳下訖於隋唐及本朝故事是也推最尊之祖者既
非始封有功之君親盡則毁扵聖人制禮之意殆恐不
然別廟而祭者雖為變禮未可遽行扵今其間惟虚東
[019-19b]
向之位扵禮似近何也在禮父為士子為天子𦵏以士
祭以天子𦵏且不敢厚其父況敢以天下之公法易其
祖之位乎周禮黨正飲酒一命齒扵鄉再命齒扵父三
命不齒且人臣尊父族尚不敢與之齒況在天子乎乃
欲以追崇必毁之主加扵萬世不祧之祖乎臣等再詳
三者之論考於聖人之禮俱未合也直以最尊之主居
東向之位是欲求禮之情虚東向之位以待太祖是欲
守禮之文者也然而禮之情難見情一失則禮從而喪
[019-20a]
矣禮之文易守文在而聖人之意或可存也夫惟達禮
之情文者然後能作此魏晉宋齊隋唐之君及我藝祖
祖宗所以謙讓而不敢決也臣等以謂宜如祖宗故事
虗東向之位便
維又論温成皇后不當立廟䟽曰臣聞忠臣不為甽畝
之逺而輟其圗報之心聖主不以蒭蕘之賤而易其納
善之慮故下靡不盡之情上無或遺之䇿臣位雖㣲賤
然以討論載籍參議典禮為職竊不自薄有愛君之言
[019-20b]
惟陛下少加聽覽臣伏見國家為温成皇后立廟備三
獻官設五時之祭金石牢具一侔宗廟臣上求禮經下
尋本朝故事皆所未有不知當時誰為陛下為此謀者
臣聞孝恵皇后太祖皇帝之正配也其沒也即陵構殿
嵗時所祀不過常饌而巳其後方得列於皇后别廟元
徳皇后真宗皇帝之母也其沒也別廟而祭自爾羣臣
請升祔相繼先帝慎重其事不敢即從至扵十年而
後許之今陛下一旦奉嬪御之主廟而樂之與祖宗等稽
[019-21a]
於先王之禮則不合求之本朝之事則非故搢紳之士
無所誦說下民觀之不知所化甚非太祖真宗慎重典
禮之深㫖也伏惟陛下即位以来凡所興造必問扵遺
訓而咨於故實稀闊盛事靡不畢講今又将以孟冬
吉時親祼宗廟修大祫之禮盖祫者序昭穆正尊卑之
祭也所宜罷黜不端昭示大順以成祀典之美而陛下
以奉祖宗者巳之臣妾亦得享之非所以致隆極廣孝
恭也臣愚以為宜因此時發徳音詔有司使議温成皇后
[019-21b]
之廟有不如禮者一皆裁去以明陛下不私後宫専奉
祖宗之意使聖朝典制幽昩復光宗廟神靈驩欣顧享
此盛徳之舉也陛下不可不加聖意焉昔漢文帝幸上
林袁盎引却慎夫人之坐以明妾主之義前史書之爛
然不忘今崇建廟祏甚於上林之坐僭擬祖宗非特妾
主之別陛下聖徳過於漢文毋使愚臣不得申袁盎之

 貼黄陛下若以温成皇后久在左右不忘軫悼則嵗
[019-22a]
  時遣宫監内侍厚加祭奠亦足致其恩意何必僭
  用禮典取譏後代此扵温成皇后非有所益而於
  聖徳為損不細自陛下即位以来動循禮典未嘗
  有此過舉臣願陛下特奮神斷使有司得從改
  正以全盛徳之美臣父子受國厚恩實欲以此
  少申補報幸不以臣位下而棄其言也
英宗即位初以仁宗神主祔廟禮院請以太祖太宗為
一世而増一室以備天子事七世之禮詔兩制與禮官
[019-22b]
考議孫抃等欲如之知審刑院通進銀臺司盧士
宗以為在禮太祖之廟萬世不毁其餘昭穆親盡即毁
示有終也自漢以来天子受命之初太祖尚在三昭三
穆之數次祀四世或六世其以上之主屬雖尊於太祖親
盡則遷故漢元帝之世瘞太上廟主於園魏眀帝遷䖏
士主於園邑晉武恵祔廟遷征西豫州府君大抵過六
世則遷其主盖太祖已正東嚮之位則并三昭三穆為七
世矣唐髙祖初祀四世太宗増祀六世太宗祔廟則遷
[019-23a]
𢎞農府君髙宗祔廟又遷宣宗皆前世成法惟明皇九
廟祀八世於是為不經今大行祔廟僖祖親盡當遷於
典禮為合不當添展一室詔抃等再議卒從八室之
說議者咎之
治平元年觀文殿學士孫抃等論明堂配侑奏曰臣等
謹按孝經出於聖述其談聖治之極則謂人之行莫大
於嚴父而配天仲尼美周公以居攝而能行天子之禮
尊隆於父故曰周公其人不可謂之安在乎必嚴其父
[019-23b]
也又若止於太祖比后稷太宗比文王則宣祖真宗向
者皆不當在配天之序推而上之則謂眀堂之祭真宗
不當以太宗配先帝不當以真宗配今日不當以仁
宗配也臣等按易豫之說曰先王作樂崇徳薦之上
帝以配祖考盖若祖若考並可配天者也兹又符於孝
經之說亦不可謂安在乎必嚴其父也祖考皆可配帝
郊與明堂不可同位亦不可謂嚴祖嚴父其義一也雖周
家不聞廢文配而移扵武廢武配而移扵成然則易之配
[019-24a]
考經之嚴父歴代循守固亦不為無說魏明帝宗祀文
帝於明堂以配上帝史官謂是時二漢郊祀之制具存
魏所損益可知則亦不可謂東漢章安之後配祭無
傳遂以為未嘗嚴父也自唐至本朝其間賢哲講求誠
不為少所不敢異者捨周孔之道無本統也今以為我
将之詩祀文王於眀堂而歌者也亦安知非仲尼刪詩
存周人全盛之頌被扵管絃者獨取之也仁宗繼體保
成置天下扵大安者四十三年功徳於人可謂極矣今祔
[019-24b]
廟之始遂抑而不得配上帝之享甚非所以宣章陛下
為後嚴父之大孝臣等參稽典禮博考公論敢以前
定議為便
知制誥錢公輔等論明堂配侑奏曰臣謹按三代之法
郊以祭天而明堂以祭五帝郊之祭以始之祖有聖人
之功者配焉明堂之祭以創業繼體之君有聖人之徳
者配焉故孝經曰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
王於明堂以配上帝又曰孝莫大扵嚴父嚴父莫大於
[019-25a]
配天則周公其人也以周公言之則嚴父也以成王言
之則嚴祖也方是之時政則周公祭則成王亦安在乎
必嚴父哉我将之詩是也後世失禮不足考據請一以
周事言之臣竊謂聖宋崛起非有始封之祖也則創業
之君是為太祖矣太祖則周之后稷配祭于郊者也太
宗則周之文王配祭于明堂者也此二配至重萬世不
遷之法也真宗則周之武王宗乎廟而不祧者也雖有
配天之功而無配天之祭未聞成王以嚴父之故廢文
[019-25b]
王配天之祭而移於武王也仁宗則周之成王也雖有
配天之功而無配天之祭亦未聞康王以嚴父之故廢
武王配天之祭而移於成王也以孔子之心推周公之
志則嚴父也以周公之心攝成王之祭則嚴祖也嚴祖
嚴父其義一也下至于兩漢去聖甚逺而明堂配祭東
漢為得在西漢時則孝武始營明堂而以髙帝配之其
後又以景帝配之孝武之後無聞焉在東漢時則孝
明始建明堂而以光武配其後孝章孝安又以光武配孝
[019-26a]
安之後無聞焉當始配之代適符嚴父之說及時異事
遷而章安二帝亦弗之變此最為近古而合乎禮者也
有唐始在孝和時則以髙宗配之在明皇時則以睿宗
配之在永泰時則以肅宗配之禮官杜鴻漸王涇軰皆
不能推明經訓務合古初反雷同其論以惑時主延及
于今牢不可破當仁宗嗣位之初儻有建是論者配天
之祭當在乎太宗矣當時無一人言者故使宗周之典
禮不明於聖代而有唐之曲學流敝乎後人願陛下深
[019-26b]
詔有司博謀羣賢使配天之祭不膠扵嚴父而嚴父
之道不専乎配天循宗周之典禮替有唐之曲學
知諫院司馬光論明堂配侑䟽曰臣等竊以孝子之心
誰不欲尊其父也聖人制禮以為之極不敢踰也故祖
巳訓髙宗曰祀無豐于昵孔子與孟懿子論孝亦曰祭
之以禮然則事親者不以數祭為孝者貴扵得禮而巳
先儒謂禘郊祖宗皆祭祀以配食也禘謂祭昊天扵圜
丘也祭上帝于南郊曰郊祭五帝五神扵明堂曰祖宗故
[019-27a]
詩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又我将祀文王於眀堂此其
證也下此皆不見於經矣前漢以髙祖配天後漢以光
武配眀堂以是觀古之帝王自非建邦啓土及造有區
夏者皆無配天之文故雖周之成康漢之文景眀章其
徳業非不美也然而子孫不敢推以配天者避祖宗也
孝經曰嚴父莫大於配天則周公其人也孔子以周公
有上聖之徳成太平之業制禮作樂而文王適其父也
故引之以證聖人之徳莫大於孝荅曽子之問而巳非
[019-27b]
謂凡有天下者皆當以父配天然後為孝也近世祀眀
堂者皆以其父配五帝此乃誤識孝經之意而違先王
之禮不可以為法也景佑二年仁宗詔禮院官稽按禮
典辨崇配之序定二祧之位乃以太祖為帝者之祖比
周之后稷太宗真宗為帝者之宗比周之文武然則
祀真宗扵眀堂以配五帝亦未失古禮今仁宗雖豐功
美徳洽扵四海而不在二祧之位議者乃欲捨真宗而以
仁宗配享眀堂恐於祭法不合又以人情言之是絀祖而
[019-28a]
進父也夏父弗忌躋僖公先兄而後弟孔子猶以為逆
祀書於春秋況絀祖而進父乎必若此行之不獨乖違
典禮恐亦非仁宗意也臣等竊謂宜遵舊禮以真宗
配五帝扵眀堂為便
光又乞改郊禮劄子曰臣聞古者天子親祀上帝一嵗
有九國朝之制天子三嵗一郊仍扵其間改用佗禮者
甚衆豈奉天之意有所倦略哉盖事有不得巳者也臣
竊見國家帑藏素空重以暴雨為災圜丘之側流潦尚
[019-28b]
深青城之材頗多散失儀仗法物損敗非一今若悉加
完葺恐難猝備加以冬寒将近諸營漂沒失其生業屋
宇敗壊衣褐俱盡陛下儻欲別加振救亦恐力所不支
昔太宗太平興國元年下詔東封尋以火災而止更用
郊禮又淳化三年下詔祀圜丘亦以事故更用眀年祈
榖今災變至大國用不足臣謂不可不小有變更若因
兹天譴随時損益以九月十月之間扵大慶殿恭謝天
地亦足以展純潔之誠昭寅畏之志減省大費安慰衆
[019-29a]
心事無便於此者陛下儻以為可願決意早行之
知太常禮院李育上奏曰郊廟之祭本尚純質衮冕之
飾皆存法象非事繁侈重竒玩也冕則以周官為本凡
十二旒間以采玉加以紘綖笄瑱之飾衮則以虞書為
始凡十二章首以辰象别以衣裳繪繡之采東漢至唐
史官名儒紀迹前制皆無珠翠犀寳之飾何則鷸羽
蜯胎非法服所用琥珀靈犀非至尊所冠龍錦七星巳列
采章之内紫雲白鶴近出道家之語豈被衮戴璪象天
[019-29b]
則數之義哉自大裘之廢顓用衮冕古朴稍去而法
度尚存夫眀水大羮不可以衆味和雲門咸池不可以
新聲間衮冕之服不宜以珍怪異也若魏明之用珊瑚江
右之用翡翠侈靡衰播之餘豈足為聖朝道哉且太祖
建隆元年少府監所造冕服及二年博士聶從義所進
三禮圗嘗詔尹拙竇儀參校之皆倣虞周漢唐之舊
至四年冬服之合祭天地於圜丘用此制也太宗亦嘗命
少府製扵禁中不聞改作及真宗封太山禮官請服衮
[019-30a]
冕帝曰前王服羔裘尚質也今則無羔裘而有衮冕可
從舊制是豈有意於繁飾哉盖後之有司率意妄増
未嘗㩁議遂相循而用故仁宗嘗詔禮官章得象等詳
議之其所減過半然不經之飾重者多去輕者尚存不
能盡如詔書之意故至和三年王洙復議去繁飾禮官
畫圗以獻漸還古禮而有司所造復如景祐之前又案
開寳通禮及衣服令冕服皆有定法悉無寳錦之飾夫太
祖太宗位有四海豈乏寳玩顧不可施之郊廟也臣竊
[019-30b]
謂陛下肇祀天地躬饗祖禰服周之冕觀古之象願復
先王之制祖宗之法其衮冕之服及韠綏佩舄之𩔖與
通禮衣服令三禮圗制度不同者宜悉改正詔太常禮
院少府參定遂合奏曰古者冕服之用郊廟殊制唐典
天子之服有二等而大裘尚存顯慶初長生無忌等采
郊特牲之說獻議廢大裘自是郊廟之祭一用衮冕然
旒章之數止以十二為節亦未聞有餘飾也國朝冕服
雖倣古制然増以珍異巧縟前世所未嘗有夫古之大
[019-31a]
事莫大於祀而祭服違經非以肅祀容尊神眀也臣等
以謂宜如育言參酌通禮衣服令三禮圗及景祐三年
減定之制一切改造之孔子曰麻冕禮也今也純儉吾
從衆純者絲也變麻用絲盖巳久矣則冕服之制宜依
舊以羅為之冕廣一尺二寸長二尺二寸約以景表尺
前圎後方黝上朱下以金飾版則以白玉珠為旒貫之
以五綵絲繩前後各十二旒旒各十二珠相去一寸長
二尺朱絲組為纓黈纊充耳金飾玉簮導青衣纁裳十
[019-31b]
二章八章繪之扵衣日月星辰山龍華蟲火宗彛也四
章繡之於裳藻粉米黼黻也錦龍標領織為升龍山
龍而下一章為一行重以為等行十二別製大帯素表朱
裏緑終辟韠紱舄大小綬亦去珠玉鈿窠琥珀玻瓈之
飾其中單革帯玉具劒玉佩朱韈之制巳中禮令無復
改為則法服有稽祭禮増重從之
育又上言南郊太廟二舞郎總六十四文舞罷舍羽籥
執干戚就為武舞臣謹按舊典文武二舞各用八佾凡
[019-32a]
祀圜丘祀宗廟太樂令率工人以入就位文舞入陳於
架北武舞立於架南又文舞出武舞入有送迎之曲名
曰舒和亦曰同和凡三十一章止用一曲是進退同時
行綴先定歩武容體各應樂節夫至徳升聞之舞象揖
讓天下大定之舞象征伐柔毅舒急不侔而所法所習
亦異不當中易也竊惟天神皆降地祇皆出八音克諧
祖考来格天子親執珪幣相維辟公嚴恭寅畏可謂極
矣而舞者紛然縱横於下進退取舍蹙迫如是豈眀有
[019-32b]
徳象有功之誼哉國家三年而舉一郊同殿而享八室
而舞者闕如名曰二舞實一舞也且如大朝㑹所以宴
臣下而舞者備其數郊廟所以事天地祖考而舞者減
其半殊未為稱事有近而不可述禮有繁而不可省所
繫者大而有司之職不敢廢也伏請南郊太廟文武二
舞各用六十四人以備帝王之禮樂以明祖宗之功徳
奏可
侍御史知雜事吕誨乞罷郊宫無益工作奏曰臣竊以
[019-33a]
國家之大事莫重於郊祭罄明察之心尚質崇簡所以
稱天子之徳也天神之祐荅以靈貺享是精誠而巳陛
下纂紹之初方修大禮自詔下中外災祥屢至霖雨之
後積隂不觧繼之以雪民之困窮飢凍迫切咨怨之聲
喧于衢路且人心恱則天意順今民憂結不觧和氣從
何而生乎殆陛下奉天之意有所未至佐佑之臣或慢
其事未盡䖍恭之誠爾況冬至俯邇乗輿臨幸之䖏經
雨摧壊未修者尚多期限既促督役愈急在有司不得
[019-33b]
不然也豈唯冒寒工作滅裂枉費物料罷癃之卒不僵
仆則自經而死可勝其數傷和氣之尤甚臣以為陛下
一意崇祀經歴之䖏雖有頽垣壊居何害扵行禮宜尚
質崇簡以副天心如臨祭之䖏土木興作丹雘雕飾青
城浮華之設工作無益者權令停罷少寛人力以塞怨
望至若災沴之際禱祈之事固亦有之惟當遣輔臣詣
宫觀齋潔求晴然人臣未足以動天釋老何徳以庇民
所切者陛下之誠宣布於外聊以慰都人之望此二事
[019-34a]
唯聖慈㽞念早降指揮祀事更在䖍修以召和氣臣不
勝惓惓之至
治平中西亰㑹聖宫将創仁宗神御殿馬黙上言曰事
不師古前典所戒漢以諸帝所幸郡國立廟知禮者非
之況先帝未嘗幸洛而創建廟祀實乖典則願以禮為
之節義為之制亟止此役以章清静奉先之意
英宗時殿中侍御史趙鼎奏請遞遷真宗配孟夏雩祭
以太宗専配上辛祈榖孟冬祀神州地祇循用有唐故
[019-34b]
事翰林學士王珪等議曰天地大祭有七皆用歴代故
事以始封受命創業之君配神作主至於眀堂用古嚴
父之道配以近考故朝廷在真宗時以太宗配在仁宗
時以真宗配今則以仁宗配方仁宗始罷太宗眀堂之
配太宗先巳配雩祈榖及神州之祭本非遞遷今眀堂
既用嚴父之道則真宗配天之祭於禮當罷不當復分
雩祭之配臣等謹議
珪等又奏准詔下兩制定議仁宗祔廟當以何人配享
[019-35a]
臣等伏以仁宗享國長久勵精致治以知人之眀得馭
臣之體是以豪英材傑樂為之用外宣威靈内經廟略
臣主感㑹馴致太平輔相則有故尚書左僕射贈尚書
令謚文正王曽忠允清亮履徳經哲致位上宰爕和大
政乾興之初輔翊兩宫仗正持重中外以安所謂以道
事君無媿前哲故太尉贈尚書令謚文靖吕夷簡聦明
亮達規模宏逺服在大僚歴登三事左右皇極勤勞王
家二十餘年厥功茂焉将帥則有故彰武軍節度使檢
[019-35b]
校太傅侍中謚武穆曺瑋敦詩閱禮秉義經武參謀帷
幄折衝萬里鎮綏方面隱如長城加以恂恂循道有古
名将之風焉皆有功迹見稱於世伏請並配饗臣等謹

珪又言准中書批送下太常禮院状太常博士祕閣校
理裴煜奏大祠天地日月社稷其行禮日與國忌同者
自慶歴至嘉祐凡八祠皆援太常新禮天禧二年六月
十七日立秋祀白帝以文懿皇后忌同樂備而不作伏
[019-36a]
縁忌日必哀志有所至其不有樂宜也然樂所以降格
神祗非以適一巳之私也在禮固不可闕謹案開元中
禮部建言忌日享廟應用樂裴寛自以情立議廟尊忌
卑則作樂廟卑忌尊則樂備而不奏中書令張說以寛
議為是宗廟如此其天地日月社稷用樂明矣臣愚以
為凡大祠天地日月社稷與忌同者伏請用樂其在廟
如寛之議所冀略輕存重不失其稱又五方及感生帝
皆大祠其從祀牲用羊一豕一蜡祭正位從祀一百九
[019-36b]
十有三牲用羊二豕二釋奠雖曰中祠至聖文宣王配
位從祀九十有三昭烈武成王配位從祀七十有五牲
用羊一豕一刲割殆不徧足臣謂宜度大祠中祠從祀
之位其以差加之又立夏祀赤帝竊見祝版御所自署
其恭且嚴如是諸祠而太府寺所供香殊為尠不稱崇
祀之意本院據禮云君子有終身之憂而無一日之患
謂忌日也忌日不樂謂不舉吉事也然而禮令即無忌
日饗廟廢樂之文至唐始有祭與忌日同則縣而不樂
[019-37a]
裴寛建議廟尊忌卑則作樂廟卑忌尊則樂備而不奏
當時雖從寛議亦無典據臣等按禮家之說祭天以煙
為歆神之始以血為陳饌之始祭地以埋為歆神之始
以血為陳饌之始宗廟以灌為歆神之始以腥為陳饌
之始然則天地宗廟皆以樂為致神之始故曰大祭有
三始謂此也天地之間虚豁而不見其形状者陽也鬼
神居天地之間不可以人通接也聲屬於陽故樂之音
聲號呼召於天地之間庶㡬神眀聞之因而来格故祭
[019-37b]
必求諸陽商人之祭先奏樂以求神先求於陽也次灌
地求神於隂達于淵泉也周人尚臭四時之祭灌地以
求神先求諸隂也然則天神地祇人鬼之祀不可去樂
明矣今七廟連室每遇薦饗作樂難分廟忌之尊卑欲
依唐舊制及國朝故事廟祭與忌同日並縣而不作其
與別廟諸后忌同者作之若祠天地日月九宫太一及
䄍百神並請作樂社稷以下諸祠既卑於廟則樂不可
為如此則雖不能純用三代之禮亦可廣孝思之至祀
[019-38a]
五方感生帝䄍百神釋奠文宣武成從祀者衆其用牲
既少爼實㡬不能充今宜加五感生帝羊二豕二百神
羊五豕五文宣武成羊三豕三中祠小祠太府寺所供
香大祠宜視中祠之半中祠宜視小祠之半諸大祠降
御封香並請如祀昊天上帝之禮臣某等議社稷國之
所尊其祠日若與別廟諸后忌同請不去樂餘並如禮
官所議臣某等謹議
英宗詔近臣議仁宗配祭故事冬夏至祀昊天上帝皇
[019-38b]
地祇以太祖配正月上辛祈榖孟夏雩祀孟冬祀神州
地祇以太宗配正月上辛祀感生帝以宣祖配季秋大
饗明堂祀昊天上帝以真宗配而學士王珪等與禮官
上議以謂季秋大饗宜以仁宗配為嚴父之道知制誥
錢公輔獨謂仁宗不當配祭給事中王疇以謂珪等議
遺真宗不得配公輔議遺宣祖真宗仁宗俱不得配於
禮意未安乃獻議曰請依王珪等議奉仁宗配饗明堂
以符大易配考之說孝經嚴父之禮奉遷真宗配孟夏
[019-39a]
雩祀以倣唐貞觀顯慶故事太宗依舊配正月上辛祈
榖孟冬祀神州地祇餘依本朝故事如此則列聖並侑
對越昊穹厚澤流光垂裕萬祀必如公輔之議則陷四
聖為失禮𨗳陛下為不孝違經戾古莫此為甚而朝廷
以疇論事有補帝與執政大臣皆噐異之
殿中侍御史范純仁奏乞夀聖節上夀不用樂状曰臣
伏聞将来夀聖節在上辛祀天致齋之内於禮不合
用樂而太常禮院議稱用樂無妨伏縁祀天致齋行自
[019-39b]
古昔誕辰上夀起於近朝以禮較之祀天為重昨来郊
祀小次黄褥皆是有司於禮合陳而陛下虚次徹褥以
示至恭臣民懽然歌頌聖徳若今来致齋之内却許用
樂則恐前後之禮不侔㐲望聖慈指揮将来上夀以
致齋之内權不用樂則不惟合於典禮亦使中國四夷
知陛下克巳奉天尊禮化民之意
知諫院傅堯俞乞減節南郊費用䟽曰臣伏見郊祀
日廹而大雨為災壊儀仗法物及衢道垣屋極多恐百司
[019-40a]
供億不易辦集然陛下始見上帝大禮或不可中止即
乞百事一從減節既以省國費愛人力又可以致恐懼
修省之誠昔真廟咸平五年當天下完富之日尚以郊
祀費重減應奉雜物十萬六千計況今災沴如此者乎
夫噐用陶匏掃地而祭盖天下之物無可以稱其徳者
故達誠而巳今彌文萬變皆無益於事以典禮裁之
可省者非一惟陛下㽞意早賜施行
知制誥劉敞上奏曰臣伏見中書劄子下太常雜議奉
[019-40b]
慈廟廢置事臣以有司之職唯當據經巳與范鎮等
參按經傳舊文奏陳然臣之愚意猶有未盡何者國家
承歴代之後去聖久逺禮文殘缺宗廟之禮常因時施
宜不盡滯古務沿人情也伏惟章恵太后之於仁宗皇帝
雖非真廟命以為母然仁宗皇帝一以如母之禮事之
生則安養號比長樂歿則大𦵏謚配真廟祭稱皇妣祝
云嗣子其誠禮如此之重也今議者疑於毁其廟瘞其
主如此豈唯震駭士大夫之情亦甚違先帝之意春秋
[019-41a]
毁泉臺猶曰先祖為之巳毁之不如勿居周廟姜嫄閟
而無事梁之小廟享祫有數臣謂奉慈一室當於此二
者之間制定其儀上稱先帝褒崇之意下成泉臺折
衷之義又以眀聖主無改父道之美伏乞參之聖心令
兩制臺諫重加詳定
神宗即位初英宗當祔廟司馬光上議祧遷状曰臣准
學士院告報以大行皇帝神主祔廟僖祖神主當遷夾
室准朝㫖令待制以上同議者臣先扵嘉祐八年仁宗
[019-41b]
祔廟之時巳曽與龍圗閣直學士盧士宗上言僖祖當
遷夾室當時議臣皆不以為然朝廷遂從衆議臣謹按
王制稱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明太祖
之外止有三昭三穆而巳是以前代帝王於太祖未正
東嚮之時大率所祀不過六世若僖祖於今日方議祧
遷則是太祖之外更有四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八不
合先王典禮難以施於後世臣愚以為仁宗祔廟之時
僖祖巳當遷於夾室今大行皇帝祔廟順祖亦當遷於
[019-42a]
夾室臣既承詔㫖命得與議不得不盡所見以對伏乞
朝廷更賜詳擇
御史知雜事劉述乞罷英廟神御殿奏曰臣聞治天下
者禮義而已耳禮義之於人猶繩墨之於曲直塩梅之
於和羮適於正與和而巳舍正與和君子弗由也先王
之道能垂法於後世而治天下不及於亂者其禮義行
於其間乎禮義之大原莫先乎宗廟宗廟之制自天子
至扵士皆有隆殺之辨故有天下者事七世此萬世不
[019-42b]
易之道而唐虞三代之所隆也書曰七世之廟可以觀
徳易觀之辭曰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下觀而化也說
者曰王道可觀莫盛扵宗廟其可觀者廟貎云乎哉以
其尊祖奉親之道備扵此則人将觀而化之矣詩曰於
穆清廟肅雝顯相傳曰清廟茅屋昭其儉也是皆不貴
乎廟貎之隆而在乎恭荘清潔之至也故春秋書立武
宫丹楹刻桷之𩔖孔子惡其僣奢瀆亂之甚非所以交
神明也奈何兩漢而下事不師古孝恵惑叔孫通之言而
[019-43a]
遂立原廟宣帝之廟各於郡國陵旁立之是時天下
之廟合一百七十餘所迨及東漢則每帝即位而各立一
廟繇漢而下何其臆說之紛紛而制度之不一也原其
所以亂禮之由盖叔孫通率一時之意以售其諂遂置
孝恵扵有過之地而通亦不免為萬世之罪人噫宗廟
之設将以致孝思而風天下今乃以不經之制紊亂先
王之禮義以瀆祖宗之神靈襲而行之何不思之甚
邪今國家有天下百餘年太平之日可謂久矣歴代沿
[019-43b]
襲之弊固宜革矣宗廟之祭固當求合於堯舜三代之
禮然其間尚有因循未革之弊而使尊祖奉親之義未
盡合於古者臣伏見祖宗以来宗廟之外皆別立神御
殿扵國中又扵陵旁置會聖宫稽諸堯舜三代之禮
則無聞焉迹其所起盖由當時佞諛之臣及宦官女子
之軰援漢唐侈謬之說賛成其事耳今國家崇奉宗廟
非不嚴而四時之薦享非不備又何必區區徇漢之遺敝
務竭府庫有限之財以成不經之事乎以至窮奢極侈錯
[019-44a]
以金璧𩔖如浮屠氏之所居嵗時車駕朝謁用僧道
威儀教坊鼔吹雜陳於其間朝廷之意盖欲罄尊奉之
禮而極追慕之心然而觀其所以奉先追逺之道有戾
扵古適足以瀆慢祖宗之神靈紊亂先王之禮法何所
益哉漢儒嘗奏罷郡國廟引清廟之詩言交神眀之禮
無不清静今衣冠出逰有車騎之衆風雨之氣非所以
為清浄也祭不欲數數則瀆瀆則不恭宜復古禮四時
祭於廟可謂確論矣祥符初國家夷夏謐寜公私贍給
[019-44b]
可謂全盛矣不能扵此時講求闕典追復堯舜三代之
盛以遺子孫萬世之謀而乃右尚釋老營造宫觀窮天下
之力而不能厭其夸大之心曽未三二十年化為煨燼
而僅有存者天意之所儆戒顧弗明著耶盖當時姦邪
得君忠骾結舌遂致人主有此過舉之事耳可不惜哉
孔子在齊聞周先王廟災曰此必釐王之廟齊侯曰何
以知之曰夫釐王變文王之制而作煩黄華麗之飾宫
室崇峻故天殃所宜加其廟焉皆是古今巳事之驗也
[019-45a]
嘉祐癸邜仁廟棄天下今兹不幸先皇厭世喪禮山
陵之費為不少矣雖陛下哀閔元元率遵遺制而務從
儉約然五年之間兩經大禍國帑匱乏民力凋困祖宗
以来未有甚於今日也臣今竊慮朝廷将循祖宗故事
復立先皇神御之殿此議一舉費以億計今天下財賦耗
削公私疲病加以水旱蟲蝗之災仍嵗不絶兩河流民
相屬於道朝廷尚患無粟以振恤之不過賣祠部牒誘
民鬻爵以賙之耳戎狄倔彊邉不弛備盜賊嘯聚所在
[019-45b]
為患萬一饑饉之災緜地數千里不識将何以濟之乎
言之可為寒心鄉者仁廟一殿之費無慮八十萬緡今
若為之當不減是奈何違聖王之禮循不經之說以瀆
先帝之神靈以竭縣官之財用乎有難臣者謂祖宗以
来皆有此制而扵先皇獨不然為人子為人臣者忍遽
廢之乎此前所謂佞諛之臣宦官女子軰之所見耳盍
以先聖王之道天下至公之議為陛下開陳之臣竊觀
陛下天姿英睿懋昭大徳始議修奉厚陵則面戒執政
[019-46a]
以奉承先志節省浮費天下必不以我為不孝大哉
聖人之孝徳可謂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陛下
能以大孝之心欽若先帝之志臣敢不以大忠之言為
陛下開陳之乎孟子謂景公曰我非堯舜之道不敢以
陳於王前故齊人莫如我敬王也非臣愚戅不識忌諱
不敢為陛下建此謀非陛下聖徳天縱超邁今古不能
行此事欲乞以臣此状下兩制臺諫禮官同共詳定如
有可采伏乞斷自聖心以復堯舜三代之典以為子孫
[019-46b]
萬世之法則臣雖死之日猶生之年天下幸甚
 
 
 
 
 
 
 歴代名臣奏議巻十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