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2f0039 歷代名臣奏議-明-楊士奇 (master)


[041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歴代名臣奏議卷四十一
           明 楊士竒等 撰
  治道
宋哲宗元祐三年孫升上奏曰臣竊以威福勢利人主
既當獨執則法度紀綱上下所以相維自古法度廢紀
綱壊而天下不亂者未之有也然則人主所以能擅四
海之威福持天下之利勢者以有法度紀綱爾夫修法
[041-1b]
度正紀綱坐廟堂持公道決是非進賢退不肖使公卿
大夫各得其職者執政大臣之事也日月之有蝕聖賢
之有過君不以無過為徳而以改過為善是以先民詢
及芻蕘而庶人得以議者聖人之善取諸人稽于衆而
不自用也以天下之重器宗社之大業所以維持豈一
人之力哉法度紀綱之所在雖人君且不敢有所私故
詔令未出則論思之臣得以議之書讀之臣得以駮之
詔令既行則諫諍之官得以争之御史之官得以言之
[041-2a]
上下維持不可一日廢此朝廷所以分職任官之意也
茍非其人不可使當其任既使居其任則不可廢其言
廟堂之上以公平自任平一為心是非判然邪正不亂
黜陟惟允進退無愧期於上下無言則可矣不可必欲
使之不言也若夫是非之不分邪正之不明而論思封
駮之臣不獲申其議諫諍彈劾之官不得盡其言不恤
天下之公議以快意於一時若是則非所以明法度正
紀綱上下相維為天下萬世治安之計也伏碩陛下深
[041-2b]
思自古治亂興亡之戒而以朝廷法度紀綱為意宣諭
執政大臣則天下幸甚
六年侍御史賈易論天下大勢可畏者五䟽曰臣竊以
天下大勢可畏者有五而旱乾水溢日星謫見無所與
焉一曰上下相䝉而毀譽不以其真二曰政事茍且而
官人不任其責三曰經費不充而生財不得其道四曰
人才廢缺而教養不以其方五曰刑賞失中而人心不
知所向夫毁譽不以其真則主聽惑主聽惑則邪正無
[041-3a]
别君子之道日消小人之黨日進政化陵遲亂之所由
生也言上下相䝉則是人君聦明壅蔽下情不上達之
謂也可不畏乎夫官人不任其責則萬事隳廢彛倫攸
斁惡吏市姦而自得良民受弊而無告愁歎不平之氣
充溢乎宇内以干隂陽之和災異所從而起也言政事
茍且則是無復有治道而姦吏蠧賊靡所不至也可不
畏乎夫生財不得其道則公私困弊衣食之源日蹙用
之於無事之時然且有患矣不幸倉卒多事則必狼狽
[041-3b]
窮迫而禍敗至矣言經費不充則是一切用度皆匱乏
而斂散屈伸無及時預備之計人情易搖而根本有微
弱之虞也可不畏乎夫教養不以其方則士氣浸弱士
氣浸弱則節義凋喪偷合茍容之俗滋長背公忘君之
風益扇將誰與立太平之基而乂寕王國者哉言人才
廢缺則是士君子無賢智可用之實而愚不肖充牣於
朝天下所從而否也可不畏乎夫人心不知所向則以
非為是以黒為白更相賊害爵之以髙位而不加貴僇
[041-4a]
之以顯罰而不加懼人君之利勢無以鼓動四方徼利
茍免之姦冒貨犯義之俗何所不有言刑罰失中則是
人無所措手足姦宄由是而莫禁可不畏乎臣獨恨二
聖焦勞念治而天下之勢乃如此之弊任事者不以為
憂是猶寢於積薪之上火未及然而自以為安也然則
興廢補弊救溢扶衰豈無策乎欲知毀譽真偽之情則
莫若明四目達四聦使下無壅蔽之患讜言直論日至
乎前而讒說殄行無以遁其情則賢佞邪正皦如白日
[041-4b]
中心湛然如止水如定鑒孰敢欺蔽以售其偽耶書曰
知人則哲能官人能哲而恵何憂乎驩兜何遷乎有苗
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此之謂也欲官人皆任其責而
政事脩明則莫若詢事考言循名責實故四郊不治則
責郡邑之臣以其無敦本務農之效五品不遜則責師
帥之官以其無承流宣化之績夷狄畔渙則責之邊帥
獄訟煩苛則責之士師盜賊多有則責之警尉羣司百
官因任而責實黜幽而陟明著以一定之制則賢能者
[041-5a]
樂運其才而疲懦不肖者不敢貪位而尸禄詩曰無競
維人四方其訓之不顯維徳百辟其刑之此之謂也欲
生財不逆其道則莫若敦本業賤末作崇儉約廢奢侈
使四方之民各守其業不見異物而遷講明先王制國
用量入為出之法行之天下將使公私富足而九年之
食不匱大學曰生財有大道生之者衆食之者寡為之
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此之謂也欲教養人材必
以其方則莫若闢四門以廣詳延之路縻好爵以厲廉
[041-5b]
遜之節明詔公卿大臣使各舉其所知召對延問以觀
其能否善者隨宜而用之不善者一切報罷然則岩穴
無幽隠之賢朝廷多譽髦之彦矣書曰九徳咸事俊乂
在官百僚師師百工惟時撫于五辰庶績其凝此之謂
也欲人心皆知向正則莫若賞以勸善罰以懲惡不以
親疎貴賤為之重輕與天下為畫一故為善於家者必
賞於朝為不善於幽暗者被罰於顯明所以風動四方
而信於天下也如此故民志一定而放僻邪侈之行不
[041-6a]
作書曰徳明惟明徳威惟威此之謂也舉是數者一以
至誠惻怛力行而無倦則太平極治之功何為而不成
何求而不獲
七年翰林學士梁燾上奏曰臣恭以皇帝陛下富於春
秋早有天下仁聖孝愛之實藹聞于外性資成定盛徳
日新太皇太后陛下擁䕶聖躬夙夜不倦保佑之功永
福宗社臣民歡欣四海仰戴今來選正中宫已得賢淑
冬至大禮自當郊見天地天意人事上下協應惟是政
[041-6b]
機之煩乆勞同聽歸斷人主不可過時此陛下今日甚
盛之舉也退託深宫頥神内景逺光前人垂法萬世豈
不美歟碩早賜處分以彰全聖如以臣言為然伏望明
出手詔付大臣施行天下幸甚
燾為尚書右丞相又上言曰臣昨在翰苑日嘗宻具劄
子披露肝膽冒聞聖聽陛下聖明洞察不賜疎斥嘉其
忠藎用之輔政臣仰體眷遇益堅臣節重以身䝉寵榮
而未行其言是以夙夜不遑寧處期必補報不敢少懐
[041-7a]
不盡之意致陛下有後時之悔陛下毎有宣諭必以不
喜管事為言常欲安静此聖意之本也臣未甞一日不
思竊惟淵宸逺慮深識用臣前言適其時矣伏望檢㑹
前奏早賜詔音歸斷人主以全大功臣不勝激切盡言
之至
八年燾又論政事之要五疏曰臣聞天之愛養生靈必
命仁聖之君以為之主而又生賢人君子於四方以為
人主之用使君倡臣和共修善政以代天理物而成太
[041-7b]
平之功故人君立政必求其賢人君子布列左右前後
以為輔佐所以副天之愛養生靈之意也恭惟皇帝陛
下以仁聖之資荷天授命太母以至公至正恭敬節儉
保䕶清躬九年成徳今陛下至明獨斷中外歸心太母
可謂有社稷大功而恩及四海矣陛下方當攬政之初
正是求賢之日當舉政事之要隨事以任人材各用其
所長則上下交脩治道成矣是能敬天受命副天愛養
生靈之意也臣竊惟今日政事之要凡有五事一曰人
[041-8a]
材不純二曰命令不堅三曰朋黨交通四曰百姓窮困
五曰邉鄙驕横此五者為敝已甚須廣求賢人君子各
隨其材之所長而用之講求長策以去此五敝陛下必
欲人材純一莫若明辨君子小人可用君子而使小人
不可用小人而使君子也中正不倚正直公忠者此君
子也姦邪阿附蔽賢營私者此小人也既知其為君子
則必崇用而信任之既知其為小人則必消退而疎逺
之信任之謂當用於要近常令在内也疎逺之謂當隨
[041-8b]
才領事常令在外也又當求賢人君子於四方則天下
之賢才皆得而為用矣書曰立賢無方謂不專用一方
之士又曰任賢勿貳去邪勿疑謂進君子退小人在果
斷而不惑也陛下必欲命令堅明莫若謹於更張審於
施設無以淺事輒廢逺慮無以辯言輕動成法蓋條法
頻改則人情惑而不安命令二三則主威玩而不重凡
造令立事必先謀於大臣講究雖大臣以為是未可行
也又示於近臣使之參考雖近臣以為是亦未可行也
[041-9a]
又行於百官使之合議須羣臣皆以為是論議詳熟曲
盡人情而不疑也然後可以行之一定而不可復變必
使中外上下謹守敬信如日星之燦然可仰也書曰敬
乃攸司謹乃出令令出惟行弗惟反謂作命所以示信
於天下必謹之於初既行而不可改也又曰慮善以動
動惟厥時謂不善不時者不可輕舉也陛下必欲無朋
黨交通之患莫若判别邪正辨察真偽無惑先入之說
必取衆多之議則事合公當不牽於所愛必察偏私之
[041-9b]
情則真偽自明常使君子在内小人在外則朋黨自消
交通之歡自無矣易之泰卦曰君子道長小人道消謂
君子進小人退則邪正分而泰道成矣泰者天下安治
之謂也詩曰雨雪瀌瀌見晛聿消雨雪隂也比小人晛
陽也比君子謂用君子則小人自消也陛下必欲百姓
無困窮之憂莫若賦斂寛平徭役輕簡豐稔和平則安
養富庶之使常有餘力凶荒勞敝則救恤休息之使不
至失所臣下有寛百姓之請者擇而行之臣下有掊斂
[041-10a]
百姓之說者一切罷之郡縣之吏别立舉法以隔私恩
如知州通判知縣縣令皆用公舉而不得以恩例為請
則多得實材可以分憂矣書曰徳惟善政政在養民又
曰能官人安民則恵黎民懐之謂政事必欲愛民官得
人則善政行民恱而歸心矣陛下必欲夷狄賔順莫若
脩文徳而立威制碩面詔大臣精選忠實明信之士付
以帥權勿用怯懦輕詐之人終誤邊事保守封疆寸土
不可棄之愛養生靈一民不可失之如其恭順聽命可
[041-10b]
行恩信如此則文徳明矣如其傲慢叛命必用誅伐如
此則威制立矣不可屈從俯就損徳失威養成他日之
患為朝廷憂也傳曰懐逺以徳立徳以威謂禦外患者
必使畏威而懐徳也恩威並行則可以制勍敵矣欲救
此五者之弊在陛下信任左右大臣謹擇侍從要近公
選諫官御史也大臣者陛下同體之臣也必須精察而
揀擇之無牽恩私之情以絶僥倖僥倖進則悮國事既
誤國事必有後悔及其悔也亦已晚矣不若謹之於初
[041-11a]
也無惑左右之說以消讒間讒間進則蔽惑聦明忠直
疎逺輔佐失道必有後憂及其憂也亦已晚矣不若謹
之於初也大臣之間而宰相尤為之重故宰相重則朝
廷重宰相輕則朝廷輕是宰相之任用人得失繫國家
重輕社稷安危也而進退之際可不重乎碩陛下照之
以至明斷之以至公勿為輕聽勿為快意如此則忠賢
得用左右得人矣既知其為賢人也無移臣下愛憎之
言而或疑之又加信任使之盡忠謀國修輔上徳則百
[041-11b]
官皆得其賢萬事皆得其當天下可以安靜陛下可以
無憂也如用失其人則天下未得安靜陛下未能無憂
也此而一有失得在今日所繫尤重當陛下用人之初
是四方觀政之日不可不謹也侍從要近者陛下左右
獻納之臣也得賢人而在位則朝政闕失得以聞人材
邪正得以知緩急於其間選用輔佐之任易而得人矣
諫官御史者陛下耳目之官也尤須審任而親信之此
而得人則所聞皆得其公所行皆得其當不得其人則
[041-12a]
所聞皆得其私所行皆得其偏如所任得賢正之人則
陛下視聽聦明矣可以分别君子小人可以辨定是非
曲直可使消除朋黨交通如所任失於姦邪之人則為
權臣耳目上蔽陛下聦明顛倒是非淆亂黑白以君子
為小人以小人為君子使君子不得進小人日益多如
此則朋黨交通之私勝矣此官最為清要此地最當擇
人陛下聦明洞達物情不可不察也臣愚不佞竊甞留
意於賢人君子思有以助陛下今日求賢之意謹以其
[041-12b]
所知及采於公論有可以為近臣者有可以為言臣者
各以其材之所長條具别奏碩陛下擇而任之時以名
字出於清衷自用三兩人以聳動羣臣耳目使朋黨沮
喪失計忠良喜樂盡忠陛下今日欲求輔佐聖徳正須
用此等人也望聖心斷然必用之以合天下公議則朝
廷之福宗社之慶中外之幸也臣子區區報國之心惟
陛下財赦而垂聽焉
 貼黄臣自塵侍從以至擢居近輔竊觀陛下有仁聖
[041-13a]
  之資望陛下行仁聖之事碩陛下成仁聖之功天
  下之大一力不能獨治自古聖帝明王必須臣下
  共成洪業伏望陛下用此羣賢早成大功以慰臣
  民之望
燾又論四者歸心之道奏曰臣聞聖主之興必敬天道
以修人事故曰惟天為大惟堯則之恭惟皇帝陛下聦
明仁孝得於天資興嗣明徳早有宗社天之付畀陛下
者如此之重陛下必有以報天順帝而靈承之以對萬
[041-13b]
夀之福也天之所喜者在安民民之所安者在仁政仁
政之道本於安靜而不擾夫安靜而不擾者人心之歸
也人主以一身之尊居四海之上必得人心之歸己則
享國長久安寧而成太平之功矣今陛下覽政之初是
四方觀徳之日宜有上當天心下慰人望克承祖宗之
休敬用太母之訓安兩宫之慈垂萬世之法此廟社之
福天下之幸也臣碩獻愚忠以助聦明之萬一焉夫親
近法座日侍清光莫如左右之人也人人碩效腹心以
[041-14a]
副眷遇必知其所用心則可使臣節竭忠也臣碩陛下
戒喜怒平愛憎略小過以盡人之善錄小勤以勸人之
忠如臂之使指如手之捍衛頭目始終責其力焉此左
右所以歸心也夫正朝廷明國體莫如廷臣以道佐人
主者有輔弼論思獻納者有侍從拾遺補過者有諫官
繩愆糾繆者有御史此王官之要也聚於朝廷各有職
守不可使有交通不可使有朋黨交通則蔽聦明亂國
政而為姦詐欺㒺朋黨則害良善而隔正直此不可不
[041-14b]
察也常使君子得進小人勿用君子小人相反者也君
子正小人邪君子忠小人佞君子得權則敬戒而愈恭
小人得權則傲狠而難制君子可以與權小人不可以
與權臣故曰常使君子得進小人勿用也陛下方以至
明獨斷正要左右前後皆得正人以助英睿若不收擥
人材何以多得公忠之人任用耶臣碩陛下清心正慮
以觀羣臣清心在至公無偏正慮在不惑姦說辨别邪
正消除朋黨任賢勿貳去邪勿疑辯讒以進忠容諫以
[041-15a]
養直謹聽以廣謀剛斷以明事信任以保功必求忠實/正直之臣
以信/任之謙恭以求助屈人主之勢以感臣下之心則有/亡身報國之效必有輔佐之功
廷臣所以歸心也安國家保社稷莫如百姓聖人有言
曰民為邦本本固邦寧蓋民定則國定民富則國富用
度百索出於民間常令足衣足食無困無怨則事事樂
供於公上矣君臣相與謀謨經綸者在此而已臣碩陛
下明信法令平易刑賞寛省賦斂輕簡徭役豐穰和平
則安養富庶之使有餘力凶荒勞敝則救恤休息之使
[041-15b]
不失所臣下有寛愛百姓之請者面詔大臣必行之臣
下有掊斂百姓之說者面飭大臣深責之此百姓所以
歸心也夫繫中國之強弱安危者莫如外域當使其畏
威懐徳謹職修貢敵國則有主賔之義禮信之所接屬
國則有忠臣之道命令之所加常處於義信之間而後
可以言中國矣自古以逺人懐徳畏威為彊不務以闢
地為彊也以先制人為安不以受制於人為安此不可
不察也臣碩陛下面命大臣必精選忠賢材略之士付
[041-16a]
以帥權無用私愛諛從之人終悮邊事謹守疆埸寶有
土地明信重威制貪禦侮兵戢而時動不得已而用之
不茍且目前無事養成後患為朝廷他日之憂必也有
恩有威使之知懼服從奔走之下暇此邉鄙所以歸心
也此四者誠得忠賢上助聖謨然後安靜可成矣陛下
今欲發其聦明廣其仁孝上安兩宫之慈下收四海之
望始自於宫掖左右中逮於朝廷羣臣下至於百姓逺
及於四方歡然一意歸心於明君可謂安靜矣若夫羣
[041-16b]
心歡欣和氣充塞可以致隂陽順序風雨應節年穀豐
登人民富夀帝王之能事畢矣臣䝉殊恩擢自侍從塵
歴輔佐竊觀陛下有仁聖之資碩陛下行仁聖之事望
陛下成仁聖之功此老臣區區報國之心也惟陛下財
赦而垂聽焉
知定州蘇軾朝辭上奏曰臣聞天下治亂出於下情之
通塞至治之極至於小民皆能自通大亂之極至於近
臣不能自達故易曰天地交泰其詞曰上下交而其志
[041-17a]
同又曰天地不交否其詞曰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夫
無邦者亡國之謂也上下不交則雖有朝廷君臣而亡
國之形已具矣可不畏哉臣不敢復引衰世昏主之事
只如唐明皇中興刑措之君也而天寶之末小人在位
下情不通則鮮于仲通以二十萬人全軍陷没於瀘南
明皇不知馴致其事至安禄山反兵已過河而明皇猶
以為忠臣此無他下情不通耳目壅蔽則其弊必至此
也臣在經筵數論此事陛下為政九年除執政臺諫外
[041-17b]
未甞與羣臣接然天下不以為非者以謂垂簾之際不
得不爾也今者祥除之後聽政之初當以通下情除壅
蔽為急務臣雖不肖䝉陛下擢為河北西路安撫使沿
邊重地此為首冠臣當悉心論奏陛下亦當垂意聽納
祖宗之法邊帥當上殿面辭而陛下獨以本任闕官迎
接人衆為詞降㫖拒臣不令上殿此何義也臣若伺候
上殿不過更留十日本任闕官自有轉運使權攝無所
闕事迎接人衆不過更支十日糧有何不可而使聽政
[041-18a]
之初將帥不得一面天顔而去有識之士皆謂陛下厭
聞人言意輕邊事其兆見於此矣臣備位講讀日侍帷
幄前後五年可謂親近方當戍邊不得一見而行況疎
逺小臣欲求自通亦難矣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彊不
息又曰帝出乎震相見乎離夫聖人作而萬物覩今陛
下聽政之初不行乗乾出震見離之道廢祖宗臨遣將
帥故事而襲行垂簾不得已之政此朝廷有識所以驚
疑而憂慮也臣不得上殿於臣之私别無利害而於聽
[041-18b]
政之始天下屬目之際所損聖徳不小臣已於今月二
十七日出門非敢求登對然臣始者本俟上殿欲少效
愚忠今來不敢以不得對之故便廢此言惟陛下察臣
誠心少加采納古之聖人將有為也心先處晦而觀明
處靜而觀動則萬物之情畢陳于前不過數年自然知
利害之真識邪正之實然後應物而作故作無不成臣
敢以小事譬之操舟者常患不見水道之曲折而水濵
之立觀者常見之何則操舟者身寄於動而立觀者常
[041-19a]
靜故也奕碁者勝負之形雖國工有所不盡而袖手旁
觀者常盡之何則弈者有意於争而旁觀者無心故也
若人主常靜而無心天下其孰能欺之漢景帝即位之
初首用眺錯更易法令黜削諸侯遂成七國之變景帝
往來兩宫間寒心者數月終身不敢復言兵武帝即位
未幾遂欲用兵鞭撻四夷兵連禍結三十餘年然後下
哀痛詔封宰相為富民侯臣以此知古者英睿之君勇
於立事未有不悔者也景帝之悔速故變而復安武帝
[041-19b]
之悔遲故幾至於亂雖遲速安危小異然比之常靜無
心終始不悔如孝文帝者不可同年而語矣今陛下聖
智絶人春秋鼎盛臣碩虚心循理一切未有所為黙觀
庶事之利害與羣臣之邪正以三年為期俟得利害之
真邪正之實然後應物而作使既作之後天下無恨陛
下亦無悔上下同享太平之利則雖盡南山之竹不足
以紀聖功兼三宗之夀不足以報聖徳由此觀之陛下
之有為惟憂太蚤不患稍遲亦已明矣臣又聞為政如
[041-20a]
用藥方今天下雖未大治實無大病古人云有病不治
常得中醫雖未能盡除小疾然賢於誤服惡藥覬萬一
之利而得不救之禍者逺矣臣恐急進好利之臣輒勸
陛下輕有改變故輒進此說敢望陛下深信古語且守
中醫安穏萬全之策勿為惡藥所誤實社稷宗廟之利
天下幸甚臣不勝忘身憂國之心冒死進言
紹聖中殿中侍御史陳次升奏曰臣竊觀易以龍名乾
以馬名坤蓋龍者能變能化不制於物者也有君之象
[041-20b]
焉故以乾名之馬者地𩔖行而承順者也有臣之象焉
故以坤名之乾剛位乎上故能制物坤柔位乎下故制
於物剛柔既立而君臣之分正矣是以古之聖王黜幽
陟明惟先蔽志彰善癉惡斷出於己賢否既辨邪正自
分彼雖欲崇私黨尚朋比何縁而致哉後世之君間或
昧此主威不立權歸乎下終底危亡者以其失乾剛之
道也臣試論之漢武帝外勤師旅内耗黎元非有厚徳
以結民心也五十年間中外無事特以威徳歸上姦臣
[041-21a]
不敢專國命爾唐明皇初無失徳非有甚過惡也卒有
播遷之禍者以李林甫專權故也以此知主威不可不
立明矣主威不立雖欲去邪而失在於不斷雖欲任賢
而失在於不果邪不去則害忠良忠良進則邪自消二
者勢不兩存治亂之原實辨於此唐之開成陳夷行極
言姦臣干權文宗依違不決卒陷正人此失於不斷者
也漢成帝欲用劉歆斷出於不果而問王鳳鳳終止之
此失於不果者也去邪既疑任賢不果權臣所以執國
[041-21b]
命同己者隂相結納寘之權要以為己助異己者則去
之曽不旋踵王鳳之於漢李宗閔牛僧孺之於唐是也
夫朋邪萃于朝則人事失於下人事失於下則天變見
於上近者正陽之月天多隂晦採之輿議咸謂姦邪蔽
國之應也考之漢書元帝時鄭朋楊興䓁往來讒毁交
鬭隂附是嵗夏寒日青無光衆以謂陽蔽則明有所掩
小人用事之兆恭顯反歸咎於更生等元帝不能察漢
祚由是衰矣唐代宗初元載為相内結宦官外乃紿帝
[041-22a]
令羣臣奏事先白宰相顔真卿極論其非蓋欲尊君而
卑臣故也以此推之威福之柄宜在君不宜在臣收威
福之要不在乎他在乎果斷而已書曰惟克果斷乃㒺
後艱致治之本其在兹乎恭惟陛下徳侔天地明並日
月好惡一遵於王道正邪悉判於淵衷巍巍乎二帝三
王之上漢唐之君何足為陛下陳之然興亡之事足為
鑑戒以舜之為君禹猶納言曰無若丹朱傲愚臣區區
敢効古人引此以獻狂瞽伏碩陛下作威作福念箕子
[041-22b]
之惟辟勿貳勿疑稽伯益之戒禹察言邪正以别忠佞
斥去姦囘以破黨與則太平之基可指日致矣
次升時為左司諫又奏曰臣竊觀古之君臣協心戮力
興事造業措天下於泰山之安者以和而已朝廷和於
上則百官和於下衆賢和於朝則萬物和於野二帝三
王所以昭盛徳洪治道者以此故舜典曰四門穆穆納
于大麓臯陶曰同寅協恭和衷哉伊尹曰惟和惟一詩
曰濟濟多士文王以寧然則廟堂之上謀謨之臣不以
[041-23a]
和相濟而欲致隆平召和氣其可得乎恭惟陛下遹追
來孝脩復法度圖任舊人緝熙先烈真大有為之時左
右大臣宜體至徳咸懐忠良一心以經綸天下之務紹
成無疆之休則無負於陛下之責任矣茍懐異志持異
論背公向私違善依惡無雝雝濟濟之徳懐歙歙訿訿
之謀以非為是以是為非紛争諠譁豈惟失具瞻之道
實負陛下矣不獨負陛下又將以眩惑陛下耳目雖大
明逺照洞達幽微真偽是非了然判於胷中而詢事考
[041-23b]
言之際豈能與之口舌争大臣如此累國非細可不察
歟伏望聖慈渙發徳音親諭大臣俾懐純一之徳而無
背憎之心庶幾虞典九官終共熙於帝載尹躬一徳遂
克享於天心迺天下之福萬世之利也臣䝉陛下擢置
言責智識淺陋區區管見以致治之要在朝廷和而已
敢獻瞽言伏望陛下少加察焉
哲宗時侍御史蘇轍奏曰竊見方今天下雖未大治而
祖宗綱紀具在州郡民物粗安若大臣正己平心無生
[041-24a]
事要功之意因弊修法為安民靖國之術則人心自定
雖有異黨誰不歸心向者異同反覆之心蓋亦不足慮
矣但患朝廷舉事類不審詳曩者黄河北流正得水性
而水官穿鑿欲導之使東移下就髙汨五行之理及陛
下遣使按視知不可為猶或固執不從經今累嵗囘河
雖罷減水尚存遂使河朔生靈財力俱困今者西夏青
唐外皆臣順朝廷招來之厚惟恐失之而熙河將吏創
築二堡以侵其膏腴議納醇忠以奪其節鉞功未可覬
[041-24b]
争已先形朝廷雖知其非終不明白處置若遂養成邊
釁闗陜豈復安居如此二事則臣所謂宜正己平心無
生事要功者也昔嘉祐已前鄉差衙前民間常有破産
之患熙寕以後出賣坊場以雇衙前民間不復知有衙
前之苦及元祐之初務於復舊一例復差官收坊場之
錢民出衙前之費四方驚顧衆議沸騰尋知不可旋又
復雇去年之秋又復差法又熙寧雇役之法三等人戸
並出役錢上戸以家産髙強出錢無藝下戸昔不充役
[041-25a]
亦遣出錢故此二等人戸不免咨怨至於中等昔既已
自差役今又出錢不多雇法之行最為其便罷行雇法
上下二等欣躍可知唯是中等則反為害且如畿縣中
等之家例出役錢三貫若經十年為錢三十貫而已今
差役既行諸役手力最為輕役農民在官日使百錢最
為輕費然一嵗之用已為三十六貫二年役滿為費七
十餘貫罷役而歸寛鄉得閒三年狹鄉不及一嵗以此
較之則差役五年之費倍於雇役十年賦役所出多在
[041-25b]
中等如此條目不便非一故天下皆思雇役而厭差役
今五年矣如此二事則臣所謂宜因弊修法為安民靖
國之術者也臣以聞見淺狹不能盡知當今得失然四
事不去如臣等輩猶知其非而況於心懐異同志在反
覆幸國之失有以藉口者乎臣恐如此四事彼已黙識
於心多造謗議待時而發以搖撼衆聽矣伏乞宣諭宰
執事有失當改之勿疑法或未完修之無倦茍民心既
得則異議自消陛下端拱以享承平大臣逡巡以安富
[041-26a]
貴海内蒙福上下攸同豈不休哉
轍守陳州論時事疏曰臣伏以中外臣庶各有職事越
職而言國有常憲臣守土陳州非有言責而輒言之計
其狂愚兹實有罪然臣伏念頃以老衰不任吏事陛下
未忍廢棄親擇便地以遂安養將辭之日面奉徳音以
為大臣之義皆當為國謀慮不宜以中外為嫌有所不
盡古人有言雖爾身在外乃心㒺不在王室伏惟聖徳
廣大無所不容而臣自到任以來于今一嵗心目昏眩
[041-26b]
有加無瘳故甞乞匄餘生求還閭舍區區之誠乆而未
獲陛下視臣志氣一衰至此豈復有意别白是非而與
世俗争議也哉是以得失之間乆無所與今者竊有所
懐上為陛下叅之官吏下為陛下驗之百姓而安危之
機實在於此自惟受恩累聖邦之休戚身實同之志慮
雖衰於義不可嘿已然臣之所欲言者非敢逺引前古
逆探未然以惑陛下之聦明也凡皆陛下之所甞試而
臣愚之所與聞者耳臣伏見陛下即位之始計慮深逺
[041-27a]
凡有所建動合天心始議山陵深卹費用之廣推明先
帝薄塟之命以詔有司四方聞之無不感泣其後一年
之間誕布號令勸率宗族惇孝弟之行勉勵州郡先農
桑之政復轉對以廣言路議徭役以寛民力盛徳之事
不可具紀是時天下雖大變之後而無不翹然想聞徳
音以忘其憂兩宫歡欣九族親睦羣臣萬民䝉福而安
紛紜之議不至於朝廷謗讟之聲不聞於里閭陛下優
㳺無為而天下已治矣為國如此豈不樂哉陛下自今
[041-27b]
視之當日之政其可悔恨者凡有幾以臣觀之非獨陛
下無所悔恨雖天下之人亦未有以為失當者也何者
政令簡易而人情之所安耳易曰易則易知簡則易從
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乆有功則可大嚮
使陛下推行此道始終不變則臣以為乆大之功可得
而致矣其後求治太切用意過當姦臣緣隙得進邪說
始議開邊以中上㫖於是延安有横山之謀保安有招
誘之計陛下饒之以金帛假之干戈小人貪功慮害不
[041-28a]
逺輕發深入結怨西戎攘奪尺寸無用之土空竭内府
累世之積大者疲弊秦雍小者身死宼讎西鄙騷然不
寧而陛下始一悔矣然而陛下天姿英果有漢武宏達
之量雖復兵吏失律而立功之意未甞少衰是以左右
大臣測知此心復進財利之說陛下樂聞其利而未暇
深究其害於是舉而從之置條例司以講求天下之遺
利己酉之秋新政始出自是以來凡所變革不可悉數
其最大者一出而為常平青苖再出而為揀兵併營三
[041-28b]
出而為出錢雇役四出而為保甲教閱四者並行於世
官吏疑惑兵民憤怨諌諍者章交於朝誹謗者聲播於
市陛下不勝其煩為之當宁太息日昃而不食矣然猶
幸其成功力排衆人之議而固守之天下方共厭苦而
不知其所止也而揀兵併營之策其害先見武夫凶悍
為怨最深為患最大陛下知其不可於是多支月糧復
收退卒以順適其意而陛下既再悔矣然軍中之口猶
復匈匈不靖陛下雖推恩撫之而終不以為恵反謂陛
[041-29a]
下畏之耳不幸邊臣失筭再生戎患帷幄之臣謀之不
臧不務安之而務撓之臨遣執政付以疆事多出金
豫書誥勅以成其深入之計當此之時天下之心知其
必敗矣而陛下與一二臣者方以為萬舉而萬全既而
出兵無人之境築城不守之地困弊腹心以求無益之
功使秦晉之民父子流離肝腦塗地戎人徼勌受屈已
築之城隨即傾覆救援之兵相繼潰叛四方震動君臣
宵旰而後下罪已之詔投竄元宰以謝二鄙而陛下既
[041-29b]
三悔矣夫此三者方其未悔也陛下亦以為是耶非邪
陛下犯逆衆心力行不顧其必以為是不以為非也然
而終卒至於此然則方今陛下之所是而未悔者無乃
亦𩔖此歟臣聞衆而不可欺者民也勇而不可犯者兵
也險而不可侮者隣國也今陛下既已欺民犯兵而侮
隣國矣夫犯兵侮隣變速而&KR0852小至於欺民則變遲而
禍大變速而&KR0852小者瓦解之憂也變遲而禍大者土崩
之患也今瓦解之憂陛下既知悔矣而土崩之患陛下
[041-30a]
未以為意此臣之所以寒心也易曰不逺復無祇悔元
吉事之未敗也陛下不悟其非必俟其敗而後悔如向
三者則陛下之復已逺而悔亦大矣且臣觀之方今陛
下之所是而未悔者亦有三而已青苖助役保甲三者
之弊臣不復言矣何也言事者論其不可非一人也百
姓毀壊支體燻灼耳目嫁母分居賤賣田宅以自脫免
非一家也陛下其亦知之矣徘徊而不之改使民無所
告訴加之以水旱繼之以饑饉積憾之民奮為羣盜侵
[041-30b]
淫蔓延滅而復起英雄乗間而作振臂一呼而千人之
衆可得而聚也如此而勝廣之形成此所謂土崩之勢
也臣恐陛下至此雖欲復悔而無所及矣故臣碩陛下
取即位之政與今日之事而試觀之天下擾擾不安孰
與今日之甚羣臣交口争辯孰與今日之衆陛下聽覽
疲勌孰與今日之多悔恨自責孰與今日之切陛下誠
以此較之則不待臣言之終而得失可以自決矣且夫
即位之政陛下之本心也今日之事臣下之過計也陛
[041-31a]
下棄即位之本心而徇臣下之過計臣竊以為過也雖
然臣竊聽之道路方今陛下則亦悔之矣悔之而不變
非陛下之意也迫於建議之臣耳夫人臣進謀於其君
茍事之不遂而變以從衆則人主有以測其深淺人主
有以測其深淺則其用舍之命在於人主此人臣之所
以不便也臣竊痛陛下為社稷之計欲改過以安天下
而怙權固位之臣持之而不釋陛下聦明睿智廢置自
我而獨為此欝欝也漢宣帝與趙充國議擊匈奴魏相
[041-31b]
非之以為當與平昌侯樂昌侯平息侯及有識者詳議
乃可此三人者非賢於趙充國也然其與國同憂樂無
僥倖功名之心與希望爵賞之意則過於充國逺甚充
國猶不可聽而況不如充國者哉陛下將安民保國而
與喜功伐好權利者謀之臣不知其可也臣不勝區區
忘身憂國之誠是以勢疎而言切惟陛下察之
殿中侍御史吕陶奏曰臣聞天下之政皆碩致治而不
能無敝天下之言皆好成文而未必可以適用天下之
[041-32a]
情皆有愛而莫切於愛君天下之情皆有憂而莫大於
憂國此明王睿主所以廣覽博聽而求其闕失忠臣志
士所以危辭直論而竭其懇誠也茍以不足適用之言
陳不能無敝之政則辭㫖浮略而意不迫切於愛君憂
國之心有所未盡安能補於世哉譬如施干戚之舞以
解重圍講鄉飲之禮以治軍旅多見其無益也昔貢禹
為漢元力言治道以為盡如太古則難宜少放古以自
節天生聖人蓋為萬民非獨使自娱樂而已上嘉其質
[041-32b]
直之意多所聽納深自約損匪彛過制大半罷之至于
崔寔著論根極時要則亦以為濟時拯世之術期於補
綻決壊枝枉傾邪隨形裁割要措斯世於安寧之域而
已四牡横奔皇路險傾宜以鉗勒鞬輈為救豈暇及於
和鸞節奏哉夫二子之言皆不泥一隅該通事變質之
前世而不繆驗之來今而可以為鑒臣竊慕焉恭惟國
家承百王之敝當天下文治之極法度廢而不立威令
委而不行上下偷沮風俗彫薄四海之勢如乗敝舟以
[041-33a]
涉長河而無所維御汎汎焉日就其深而不為壊敗之
計甚可痛也陛下天資神聖享有寶命一日纂承大業
而四海之人歡然嚮順無有毫髮之警者豈獨天命然
哉乃仁宗皇帝之徳澤至深至厚結於人心之堅也為
人之子治人之天下而坐視若此於持盈守成之道何
如哉臣資識狂愚闇於長慮第聞忠讜可以死節昔甞
考六經之微言覽百氏之異論推迹近事得其大端至
於安危治亂之幾是非邪正之漸得失興亡之際未甞
[041-33b]
不為陛下反覆而究之中夜三思繼之以日欲一發憤
懣指陳要極以感悟天聽扶救國體茍人主從而警懼
囘心於社稷之計睿明之徳無所虧損天下之大憂日
漸銷散則臣退就鼎鑊其甘如飴而藏伏幽賤厥路無
繇幸今明詔申諭雖巖穴草茅之人皆得以直言上達
乃臣之志願庶幾適於今日矣敢沿科舉以畢其愚臣
竊以為王道之端萬化之本莫大於身正以率天下故
有貴始天下之大務憚而不為則徳隳功喪無以光紹
[041-34a]
祖宗之休烈徇名而昧其實則習尚虛曠風化頽墜而
不可振起故有究治君臣之交必親之以至誠然後可
以畢天下之能事大臣之分莫若盡道以致主故有明
任設官授職者所以與天子共理法制大壊賢不肖失
其别則生民安所蒙賴故有議官人君能結天下之心
則邦本堅固而莫能動農夫重困國費浮冗力役不蠲
疾病無養皆世之大蠧故有重民民力之耗莫甚於養
兵軍政不立則驕惰日長將材不任則舉無成功推𩔖
[041-34b]
以勝則漸不可長教民以戰則法不可失故有制兵二
邊之患日甚一日而制禦之道未可以經逺故有慮邊
總其大歸以盡夫終始故有策原求之於文則不足推
之以用則有餘臣之區區不敢黙於此也
  貴始上
臣聞治道有本末物理有終始王政之所施有先後如
萬目之附於綱衆流之出於源挈之則張澄之則潔端
本者所以治末也慎始者所以圖終也施之宜先者不
[041-35a]
可一日而後也此善惡邪正之所漸而安危治亂之所
由生也是人主之大範也昔春秋之文謂一為元學者
推明其義以為視大始而欲正本深探其本而自貴者
始也又曰正次王王次春者上承天而下正己也人君
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萬民則
逺近莫敢不一於正考於大經大法義訓既白以天下
國家理勢而質之尤深切而著明乎夫人君之即位者
天下之大本而王道之所始也公卿大臣瞻仰清光而
[041-35b]
觀其注措也黎元兆庶延頸企踵而覬其恵養也外藩
邉衆傾耳側目而想其威令也公卿大臣則必有以結
其心黎元兆庶則必有以慰其望外藩邉衆則必有以
懐其情舉是三者而先之夫何萬事之足治哉是以古
之賢君嗣守大業皆深知正本貴始之意欲治安而惡
危亂就善而去惡趨正而逺邪日新盛徳輝光篤厚發
為大政鼓舞四海人人聞之莫不聳動恱服而以為吾
君之有某善則吾之幸矣君之舉某事則吾將享其利
[041-36a]
焉是故人道物情無違悖之理天施地化無逆沴之變
然後躋世清寧享國永乆豈不休哉詩書所載抑可得
而言也書稱髙宗之徳曰作其即位不敢荒寧嘉靖商
邦至于小大無時或怨稱祖甲之徳曰作其即位爰知
小人之依能保恵于庶民不敢侮鰥寡至于成王上繼
文武之業下憑周召之助法度脩明教化深厚天下可
謂安矣然而朝廟告神謀議庶政慎微求助則其詩乃
曰閔予小子遭家不造於乎悠哉朕未有艾予其懲而
[041-36b]
毖後患及其羣臣因而進戒則亦曰天維顯思命不易
哉而又以公劉訓民事以卷阿喻求賢以立政規任人
以無逸防好豫是以成王寅恭抑畏動履徳義功成治
定不墜祖考之洪烈永惟商周之隆賢君之初涖政其
有為於天下則如此至矣其警懼誨飭於身則又如此
勤矣豈非所謂正天下之本而貴王道之始歟然則三
卿序進而皆有以授於天子者亦志乎此也一策言其
憂之長而務除患也二策言其無事而慮則可以息禍
[041-37a]
也三策言其吉凶禍福之相倚伏當謹戒而無怠也忠
臣之愛其主丁寧反覆諄諄而不倦者亦欲正本而貴
始也臣竊觀漢唐之衰闇君繼世不貴本始廢失法度
大槩無以懐服天下之心於是生民失望而内外得以
窺其釁覆亡敗滅可不悲哉陛下受天眷命續四聖之
統踐阼以來恭黙思道三年不言可謂孝矣吉服親政
既一嵗矣公卿大臣率職聽命咸願致其忠力莫敢少
懈而聽任之際或異僉諧黜賞之端或殊公共此豈結
[041-37b]
其心之術哉若乃慰黎元之望則徳澤有未敷懐邉鄙
之情則忠信有未至豈深仁厚徳無迹而難明邪抑睿
謀英斷有發而不憚邪臣愚不能處也然臣惟恐中外
之心觀於初政慊慊然常若不滿矣謂人道物情之無
違悖乎則陛下欲舉典禮追崇本親而盈廷沸議以為
失名分之正不可垂憲萬古下至草茅閭巷切切偶語
輒論是非由此觀之天下之情可知矣謂天施地化之
無逆沴乎則癘氣流行萬衆疫死八月大水都市漂溢
[041-38a]
秦晉諸郡同日地震星緯示變終月不没旱蝗繼至赤
地千里由此推之上帝之警戒可見矣陛下安得不深
思而極慮哉夫天下之治莫若先之以身故臣願陛下
逺覽商周之盛近鑒漢唐之衰考春秋正本之義遵三
卿授策之戒乗大明繼照之初先治諸已以倡王道以
副天下之欣戴然後條當世之務而審其所以措置云
  貴始下
臣聞治已之道其始必思其次莫若慎乎漸其終無善
[041-38b]
於聽納務此三者則主徳完而王道備矣天命至重思
所以奉順宗社至大思所以保守生民至衆思所以撫
養萬務至繁思所以處正災異未弭思所以銷去羣情
未順思所以懐服臣故曰其始必思秉心寅畏好徳不
怠所以奉順天命也循襲法度懼辱祖考所以保守社
稷也早夜勤政通究微𨼆所以撫養生民也審慎聽斷
無任獨智所以處正萬務也引咎自新矯革前失所以
銷去災異也推誠待物不忍有欺所以懐服羣情也此
[041-39a]
數者非髙逺而難見非勞苦而難行也皆附近人理切
中事情不為則已為之則至也聖賢之教存乎其中而
仁義之主不能出乎其外也陛下幸赦臣狂瞽而察之
可也出一言而玷未敗天下之大政也舉一事而妄未
隳天下之大法也四方無虞而宴安逸樂未為人主之
大過也崇髙富貴而嗜好外形未彰人主之大失也其
端雖不及於彼而其漸必能至焉謂一言之玷未敗大
政而不慮則其漸將至於號令悖繆而中外無所取信
[041-39b]
矣謂一事之妄未隳大法而不正則其漸將至於典章
廢墜百度不守而後嗣無足觀矣以宴安逸樂未為太
過而不節則其漸將至於流連終日荒耽昏惰而萬事
叢脞矣以嗜好外形未彰大失而不戒則其漸將至於
姦佞近習窺所欲而奉之干紀撓權而不可禁矣臣故
曰莫若慎其漸是以聖君賢主制之於將然而不及於
已然遏之於微而不見於著昔宣王扶衰撥亂周道復
昌洪勲逺業可謂盛矣而詩人乃以慎微為美由此觀
[041-40a]
之則慎微者王治之本而人君之先務歟太祖決事或
失慮書之史退朝不樂而有王者豈可容易之說太宗
既即位不復語及音律甞謂承喪亂之後勵精為治天
下已安乃知勞苦有効儻以酒樂自娱則萬務將壅以
至伶人有請補外者真宗時宦官或以外官勤幹為請
而願正其秩乃詔選部擇人以代之又有以某之貪㢘
聞上者乃命監司按狀而未甞輒聽其言先帝善於持
盈尤務畏戒甞逺視前古得失列述百圖著為至鑒其
[041-40b]
辭有曰慕令徳之餘芳警昏朝之失道凡此者累聖防
微杜漸之大略繼體守文之切訓也陛下光紹丕烈始
建治統固宜純法祖宗之顯懿以發揮盛徳而幸天下
也深思至慎濟之以聽納則堯舜之盛無以先也夫朝
廷設官置職而命曰諫諍者何也得非天下之務安危
治亂所繫甚大而人主之聰明不可自用乃責其有補
邪非特循故事具常貟而已也人臣直躬正色與人君
争辯於正邪是非之際有至戮辱而猶不憚者何也得
[041-41a]
非以義激於心言任其責不敢循黙自便而欲其感動
邪亦非好犯危難以死就名也原朝廷設官之意察人
臣愛君之誠則諫之為益多矣臣故曰其終無善於聽
納日者御史有以言罷去而塗之人惑於傳聽敢以為
說雖臣愚亦為朝廷惜之臣不惜數子之去而惜國家
之體也昔先帝甞黜諫臣矣而天下不以為言陛下一
罷御史而人敢以為說者何也蓋先帝享御日乆好諫
之徳足信於天下雖觸威牾意亦或罷黜而人不疑焉
[041-41b]
今陛下初蒞大政雖有納諫之心四海之人既未能皆
知其詳而御史又以言去職此疑似之迹不可家至戸
曉臣竊憂讜直之路塞危詞正論不敢輒獻而盛徳虧
喪矣此所惜者體也雖神聖之資羣臣莫及有聽從而
無諫諍然仁至麛卵則鳳凰有時而來擇狂言恕訐辯
則忠規嘉話輻凑于前而治道至矣惟陛下留神聽納
實萬世之幸
  究治上
[041-42a]
臣伏思國家享有天下百餘年矣吾君吾相同心合徳
日夜孜孜營治之勤過於前古而太平未見其實者弊
果安在哉好静而惡動喜無事而憚有為而然也夫靜
出於動無事處於有為天地之生萬物其先莫不旋斡
運變周流不息以極其神而後乃收功於靜聖人之經
綸斯世其始必剗除蕩滌無所不施以平天下之多難
而終乃底於無事此物化之先後治道之始終其致一
也今惡動而憚有為則所謂靜與無事者終不可得而
[041-42b]
猶好之喜之不亦惑乎世俗之論曰動不若靜循仍易
而興作難是不究利害之深淺理勢之宜如何也是執
一隅之說不知適變之道也是茍一朝之樂不議千日
之憂也夫人之受疾有重輕故醫之為術有速緩或一
寒一暑之侵爍於膚腠此其淺而易去也則治之之術
不過安神靜氣而自固可計日以起至於腹心難治之
疴則不然彼其所感者深故所苦者甚異既將隣於悴
亡而吾猶使之自養以待抑亦迂矣是必力攻急逐於
[041-43a]
死生之際而決其一勝何瞑眩之足惜哉大廈之居莫
不欲便安而重創建藩籬缺漏補葺之可也榱桷弊壊
完治之可也若乃基構頽圯樑腐棟橈一大風雨㡬有
摧覆之患則又豈補葺完治之可救哉勢至於此而猶
重創建之勞則無以享便安之逸矣天下之事固有不
可已者而已之非所以振起治功而恢明國體也方今
之弊豈非天下有不可已之事而朝廷有不欲為之心
乎持不欲為之心當不可已之事則取過目前而未暇
[041-43b]
於長乆之計臣恐國家之政日茍一日嵗茍一嵗而可
憂之漸有甚於此時者矣夫二邊盛彊窺侮王室兄弟
之好既結於北而王爵之封已加於西嵗出金綸數十
萬分命賜與以為同盟之具可謂厚矣三邊要地夙夜
經意境守攻戰非無備矣介使屢至慢書數上出無厭
之語啓難塞之求以搖動吾君吾相之聽亦已乆矣此
朝廷之公患而天下之深不平也然猶以息民為說以
好戰為戒未甞一議誅伐之策而與之正中國四夷之
[041-44a]
分惟黙黙貸忍百計應接而幸其不為南牧之寇臣竊
以為未安也大河為患嵗嵗決溢朔方諸郡衝潰不常
生民之死于墊溺者為不少幸得保其餘生而力困於
河者亦多矣蒸薪之積隄防之勞無時而已也大抵壅
之於東則奔于南障之於西則注于北而不見其素所
謂河者果安在也洪流之害可謂極矣此朝廷之共憂
而天下之熟聞也然猶以開河為功以遏塞為利募富
人度釋子以給其費欲息尋丈之奔衝乃致千里之漂
[041-44b]
潰而未聞建定大議觀水所向徙民避患而徐為之謀
臣雖甚愚亦不敢有取也舉今之務莫大於此兩端皆
其勢之不可已者猶已而不為推此而下則庶政之茍
簡臣不得而悉數矣是以天下之人激昻奮厲之氣少
媮且怠惰之心多事勞而功不立政發而王道不隆由
此其故也惟吾君吾相深窮利害之本而權之以時乘
聖賢之㑹而相與講磨淬濯於廟堂之上不惑於一偏
之說而斷之以力行喜動而不惡大有為而無所憚以
[041-45a]
起天下柔弱不振之態而完其堅壯全盛之體可也古
所謂日中必熭操刀必割則機㑹之至其可失乎
  究治下
臣聞人主欲有為於天下而無所憚則天下之事不足
為也然而名實之辨不可不察也舉天下之事而皆可
以為則天下莫不知其善治也後世莫不稱其難能也
天下之事舉皆為之者實也莫不知其善治稱其難能
者名也事有本末名實有先後本近於實末近於名實
[041-45b]
居其先而名處其後也好實則所務者本也無意於名
而名隨之好名則所逐者末也未必有其實也此名實
之辨也昔之聖人施為於天下者蓋非有求於名而行
之及其功成事立而名自得舜舉十六相誅四凶所以
去天下之害而興其利也然後有進善黜惡之名禹乗
四載決九川導九河驅洪流而殄之海所以保斯民之
命而粒其生也然後有捍災禦患之名三代君天下耕
以井田稅以什一教以學校罰以肉刑所以援斯民而
[041-46a]
納之仁夀也然後有至治之名然則名者豈在好而求
之哉王政之弊莫大於好名而不為其實好名而不為
其實則事失本始而所逐者末也後世不知聖人有得
名之實徒見其名之甚美竊好而欲求之乃獵取其近
似者而行焉及索其實蓋闕如也今日之弊信有𩔖此
矣國家甞詔司農條三嵗之出納命執政議其大計者
豈非古所謂冢宰以通法制用於嵗杪乎然而取之過
藝極而横斂數下積之非有餘而浮費無窮不可量入
[041-46b]
以為出也耕三年者未有一年之蓄也凶旱水溢則多
菜色之民也又甞詔羣吏勉脩厥職毋以簿書期㑹為
故者豈非古所謂作興教化以厚風俗乎然而朝廷所
擬議制令頒布告期𩔖多賦役獄訟米鹽貨幣之請乃
俗吏之為而未見其可使天下囘心嚮道之具也又甞
詔中外臣民以宻封論時政者豈非古所謂明王問道
而求諫百官箴王闕乎然而公車不召對尚書不問言
未聞燕見紬繹而覽章引咎也凡為此者得非先名而
[041-47a]
後實歟誠能均節財用寛裕黎元矣可以命冢宰制國
之經費也誠能導民以徳動民以行矣可以責羣吏於
簿書之外也誠能求善無厭改過不吝矣可以來天下
之上封論政也凡為此者所謂先實而後名也天下方
患名之浮而不見朝廷勤治之效茍人主一旦奮然揭
其實而示之以聳動天下之耳目則徳日起而大有功
若雷霆之震日月之臨照威聲光耀窮極天地之表而
著見萬世矣所得之名豈若向之近似者哉臣敢遂道
[041-47b]
前世有為之君殊勲懿烈已驗於往者以取必於睿斷
昔漢宣帝勵精親政綜核真偽信必刑賞樞機周宻品
式備具上下無茍且之意於是生民安業而單于慕義
來享議者以為効優於孝文而徳侔於商周之賢王唐
憲宗決策定議明抗國威以平數十百年方鎮僭叛之
勢則亂階逆本誅削㡬盡而國之紀律復振齊威小國
之諸侯也委政不治彊隣交侵及其封即墨大夫烹阿
大夫發兵四出則趙魏齊之君請和國人震懼無敢飾
[041-48a]
非者此皆為之有其實也況以國家大定乆安之勢究
其實而不奪其名則何施而不可何為而不立豈特漢
唐之比耶惟陛下留神考察
 
 
 
 
 
[041-48b]
 
 
 
 
 
 
 
 歴代名臣奏議卷四十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