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2f0039 歷代名臣奏議-明-楊士奇 (master)


[008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歴代名臣奏議巻八
         明  楊士竒等  撰
  聖學
宋徽宗即位初右正言鄒浩上奏曰臣竊觀自昔才智
之君固有務學以為先者然而學非其本失所以學終
不足以成帝王之髙致記曰欲明明徳於天下者先治
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
[008-1b]
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
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此學之本也又曰物格而後
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
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此所學
之効也揚子曰學之為王者事其已久矣堯舜禹湯文
武汲汲夫堯舜禹湯文武皆萬世所仰以為帝王之師
者也尚汲汲於學而不敢怠為人君者其可以忽此乎
恭惟陛下天資聖神羣臣莫及方且延納名儒入侍講
[008-2a]
讀招來讜論用廣聦明固已卓然知所務矣所以為學
之本更望深賜察焉雖處宫闈之間常若對乎天地則
知人安民自如帝堯能察邇言自如帝舜身為法度自
如大禹不邇聲色自如成湯卑服即康功田功自如文
王垂拱而天下治自如武王其事豈不至約而其功豈
不博乎陛下不以臣愚而廢其言不勝幸甚
翰林學士兼侍讀曽鞏上奏曰臣竊觀近世帝王善為
治者莫如唐太宗人臣善言治者莫如唐陸贄太宗貞
[008-2b]
觀之治論者以謂庶㡬成康自漢以下莫及焉雖聦明
英武出自天資然其要乃在於廣延賢智博考古今容
受直言從諫不倦故唐史官掇其大者别為一書謂之
貞觀政要陸贄事唐徳宗自為學士至宰相知無不言
言無不盡盖其議論反復條暢切於事情周於世用而
要其歸必本於帝王之道必稽於六藝之文雖賈誼董
仲舒不能逺過焉今其言見於世者有奏議數十篇此
二書雖一代之文章實百王之龜鑑巻帙不繁詞理明
[008-3a]
白臣愚伏願陛下退朝之暇紬繹經史之餘取二書置
之座右留神省覽如御珍羞必有以開廣聦明上當聖
意發言行事以此為準庶於盛徳有補萬一
殿中侍御史陳師錫上奏曰臣伏聞今月八日有聖㫖
宣取祕書省畵圖進覽格入神妙可以閱目非有補於
盛徳六經載道諸子談理歴代史籍祖宗圖書天人之
藴性命之妙治亂安危之機善惡邪正之迹在焉以此
為圖天地在心流出萬物以此為圖日月在目光宅四
[008-3b]
海伏望聖慈觀心於此則天地沖氣生焉注目於此則
日月祥光麗焉唐以山水圖代無逸左右前後無所警
戒動静語黙無所龜鑑社稷至於陵替不可支持臣聞
心以道觀則正目以徳觀則明國壽可以不損天下可
以不亂愚夫之言智者擇焉願留聖懐無忽
右正言陳瓘上奏曰臣竊惟人君稽古之學一經一史
經則守之而治身史則考之而應變天下之事其變無
窮故徃古可監之迹不可以不詳知也仁宗嘗謂輔臣
[008-4a]
曰朕聽政之暇於舊史無所不觀思考歴代治亂事迹
以為監戒也英宗命儒臣論次歴代君臣事迹可以為
監戒者既上通志八巻又命置局續修書成取㫖賜名
神考繼志述事賜其名曰資治通鑑又親製序文炳若
雲漢為章于天自然之功變化出焉臣嘗三復明訓掩
巻歎息以謂諸史所載數千年事文字繁多不可勝覽
窶儒寒生業專習一窮年皓首猶或昧陋仰窺聖作區
判事𩔖數語之間盡史之要翕受以畜徳敷施而日新
[008-4b]
堯舜之所謂稽古何以加此而況不忘謙抑俯比漢唐
自謂於文宣太宗無間然矣自餘治世盛王得聖賢之
一體者皆有取焉至于荒墜顛危之主亂賊姦宄之臣
可觀可監無不悉論以著聖志盖自祖宗以來聖聖相
繼稽古之學同乎一心以後述先非一日之積也至于
神考然後典刑之總㑹策牘之淵林底于成就繼而張
之正在今日恭惟皇帝陛下道隆業大極本該末揆萬
事而復乎一制羣節而適於變六經妙義既自得於心
[008-5a]
術之㣲而於前古已陳之迹又盡心焉今經筵將開而
進讀之官當循舊例泛讀諸史文字繁複事實支離不
得其要未周于事伏望聖慈特降睿㫖候經筵開日令
侍讀官讀資治通鑑以承神考所以繼述英廟緝熈聖
學垂訓後嗣之意
瓘又奏曰臣聞周官司徒之教有六徳有六行有六藝
禮樂射御書數所謂六藝也教亦多術矣而藝居其末
藝亦多術矣而書居其末元豐中王安石進字說表云
[008-5b]
先王立官以教之者謂司徒六藝之教也又曰盖將以
合乎神㫖者布之海内神考讀其說而好之玩味不忘
可謂合乎神㫖矣然不以布之海内者何也以教化之
本不在文字故也神考之所以教天下者可謂知本矣
紹聖中用事之臣必以字說頒之海内違神考之心矣
又況咀嚼莊老之言而不由其道斥絶稽古之學而求
利於已普之王衍嘗用此術倡為虗無鼓舞天下朝野
翕然謂之一世龍門後進之士莫不景慕倣傚選舉登
[008-6a]
朝必由於衍矜髙浮誕遂成風俗於是人心支離天下
分為南北者三百餘年當時識者以謂王衍之罪過於
桀紂言其以荒唐之學偏私之說蒙蔽人主而養成天
下之亂也景徳元年王欽若請幸金陵當是之時若無
寇準則天下分裂久矣既徃之事今可監也天佑我宋
今日以前幸無不虞之變故欽若之計未及施行南北
之士復得同心以向陛下然而王衍之言入於骨髓滌
除㾗垢非一朝一夕之所能也唯願一經一史緝熈堯
[008-6b]
舜稽古之學則天下之士皆當觀上而化矣
建中靖國元年給事中上官均論治天下在好學廣問
上奏曰臣聞人主之治天下一日萬機不可勝察也而
明君操術盖有至要可以不勞而治盖好學則知天人
之道通古今之變好問則察羣臣之情達天下之政通
古今而達事情物理豈有不燭注措豈有不善哉說命
曰念終始典于學揚雄曰學之為王者事其已久矣此
言人主之不可不好學也仲尼稱舜曰舜好問而好察
[008-7a]
邇言孟軻稱舜曰大舜善與人同樂取諸人以為善仲
虺之告湯曰好問則裕自用則小此言人主之不可不
廣問也然而人主之學異乎人臣之學何則人臣之學
或以文詞為工或以博記為能以文詞為工則有不適
用之患以博記為能則有不燭理之蔽非所謂善學也
人主之學在乎簡而知要達而適用知要在乎明道明
道在乎味五經之㣲言適用在乎逺觀前世治亂盛衰
之迹而近稽祖宗聖明相繼治天下之意因已然之迹
[008-7b]
而考其理亂因理亂而鑒其所以得失可以知要而適
用矣此人主之好學所以為先務也天下之政有利有
害百官之衆有邪有正非廣問而參稽之則利害未易
見邪正未易明利害未盡見則事或過舉邪正未盡明
則姦佞之徒或乘間而害正此人主之好問所以為政
之要也臣竊觀陛下寛仁而有㫁中正而不偏清淨而
寡欲温恭而盡下可謂有上聖之資矣臣願陛下退朝
燕閒觀經閱史以明理義之大致達治亂之大體因進
[008-8a]
對之臣虗心下問以考政事之得失觀羣臣之志趣如
此則天下之義理臣下之邪正判如白黒之辨矣臯陶
之告舜曰在知人在安民禹曰知人則哲能官人安民
則惠黎民懐之燭義理而辨邪正則能官人能安民矣
堯舜之治天下不過如此矣
徽宗時左司諫江公望上言曰義理者有心之所同得
芻豢者有口之所同嗜口之悅芻豢以得味也心之悅
義理亦必得義味而已矣學不得義味淡薄而難向勤
[008-8b]
苦而不入髙宗有聖人之資傅說告以念終始典于學
成王有中才之質羣臣戒以學有緝熈于光明有聖人
之資而輔之以學則愈明有中才之質而不忘于學不
失其為太平守文之主學之為益也如此然日誦月閱
不過於章句誦數之言陳腐入心祇益昧爾奚補於髙
明哉以神考明智聖學出於天性兩漢而下曠千百年
異代一君而已王安石發明義訓貫穿六經軻雄而下
一人而已君臣際㑹日就月將聖徳日躋羣臣莫可企
[008-9a]
及陛下有志於繼述願以聖學為先講讀之臣陛下親
邇以求多聞者也詳延精義之學切磋琢磨䟽㵸心源
斟酌義味王功帝績自此流出法度政事迺土苴爾今
淺夫佻士以雕組之末技誦名數之曲學更相唱引使
一日得志必指聖學為迂闊而不切治務此理一變天
下復愚矣改為自此紛紛法度掃地陛下此時悔將何
及盖義理之學上以窮性命之㣲下以達先王制作之
美意故不可不學學不可不知所先後知所先後則得
[008-9b]
主矣攬持要妙卓然獨立曠然遐覽仰因天時俯察人
事斟酌損益要之不悖義乖理以成治世之通法真得
所謂繼述者也夫瑟不鳴而二十五絃各以聲應要在
柱也膠柱而求之則不能善矣惟陛下財擇
欽宗靖康元年起居郎胡安國上奏曰臣聞明君以務
學為急聖學以正心為要心者事物之宗正心者揆事
宰物之權也自王迹既熄㣲㫖載于六經時君雖或誦
說得其傳者寡矣陛下心源澄静聖度虗明盖天祐大
[008-10a]
宋篤生真主使撥亂反正建中興之業也臣竊意陛下
昔在東宫潛徳韜晦其於六經所載帝王制世御俗之
大畧必有所避而不欲問官屬之司勸講者必有所隠
而不及陳今正位宸極日月益已乆矣而成効未見其
於古訓不可以不考若夫分章析句牽制文義無益於
心術者非帝王之學也伏願陛下慎擇名儒博通經術
明於治國平天下之本者虗懐訪問以深發獨智繼文
王克厥宅心之道以馭四海實天下大幸臣愚智識膚
[008-10b]
淺等於蒭蕘惟陛下裁察
晁說之上奏曰臣聞春秋尊一王之法以正天下之本
與禮之尊無二上其㫖實同盖國之於君家之於父學
者之於孔子皆當一而不可二者也是以明王罷黜百
家表章六經大儒推明孔氏抑黜百家今國家五十年
來於孔子之道二而不一矣其義說既歸之於老莊而
設科以孟子配六經其視古之黜百家而專明孔氏六
經者不亦異乎前者學官罷黜孔子春秋而表章偽雜
[008-11a]
之周禮以孟子配孔子而學者發言折中於孟子而畧
乎論語固可歎矣今皇太子初就外傅之時命宫寮講
孝經而讀孟子盖孟子不當先諸論語者也如以孟子
先諸論語豈所以輔導皇太子天資邁世之令質而視
之以一徳哉臣愚竊以謂宜講孝經而讀論語恭俟講
說孝經畢日復講其已讀之論語則其入徳亦以易矣
或間日讀爾雅以視文字訓詁之本源而明天地百物
之名實先儒謂爾雅本是周公訓成王之書信不誣也
[008-11b]
臣愚流落衰暮之餘荷聖君一日非常之眷自太子左
諭徳授以詹事茍有所志不敢無犯而有隠臣愚自度
此言一出必遭世俗侮謗不淺矣其所恃以安者陛下
聖度旁燭萬化之㣲而不為世俗所惑也重惟太子天
下之本而一本於孔子之經則宗廟社稷之流光不亦
偉乎臣以狂瞽獨見之言干冒黼扆不勝惶懼屏營待
罪之至
髙宗建炎中御史中丞許景衡進唐鑑十事奏曰臣歴
[008-12a]
觀前世繼三代者莫若漢繼兩漢者莫若唐惟我宋之
受命革五季之衰陋典章法度多取諸唐俗習人情視
唐為近故范祖禹摭其行事著而為書推治亂興衰之
本原辯君子小人之疑似其文約其理明誠治國之楷
模而百世之龜鑑也臣向縁賜對乞塵睿覽伏奉聖訓
以為方讀資治通鑑姑俟他日臣聞王人雖求多聞而
詳說將以反約聖學稽古宜領其要臣謹採祖禹所著
唐鑑内十事繕寫進呈伏望清閒之宴特賜觀覽其善
[008-12b]
者可以為法其不善者可以為戒於以輔成日躋之聖
而光大中興之業天下幸甚
景衡又上䟽曰臣竊覩三代之王所以治天下國家者
必本於正心誠意其次莫如多聞故傅說之告髙宗曰
王人求多聞時惟建事事不師古以克永世匪說攸聞
然則學問稽古者實帝王之先務也恭惟陛下紹隆祖
宗之業屬兹艱難所以施於天下國家者尤在聖學盖
至誠以格物據古以鑒今使盛徳日新聦明日廣則事
[008-13a]
至能應物來敢名以圖天下之治而成中興之業舉在
於此矣祖宗舊制講筵多在便殿故官稱有崇政殿說
書伏見已除講讀官欲望明詔涓日開筵俾之勸講
髙宗時中書舍人孫覿上奏曰臣聞人主無職事惟辨
君子小人而進退之則人主之職也然君子小人不可
以並進於朝譬之冰炭同處一噐必至交爭君子不勝
則奉身而退樂道無悶小人不勝則含怒忍恥千岐萬
轍窺伺便利以求必勝一日得志遂肆毒於善良三隂
[008-13b]
在内其卦為否禍亂之原不可不察也邇英進讀資治
通鑑上起戰國下終五代千三百餘年聖主賢臣暴君
汙吏是非得失之迹治亂興壊之端盖數十萬言而文
辭浩繁進讀有時一日萬㡬終不能徧臣竊見故翰林
學士范祖禹撰唐鑑一書專論唐三百年君子小人善
惡之辨唐之所以興以君子其所以廢以小人著之簡
編炳然在目其言曰我不可不監于有夏亦不可不監
于有殷故周之王以夏商為監今所宜監莫近於唐凡
[008-14a]
三百六十篇離為十二巻元勲盛徳亂臣賊子忠邪賢
佞如指東西如分黒白開巻了然陛下即政之初博延
儒學之臣日侍帷幄朝夕納誨以輔聖質之髙明與其
論事於未然孰若按已然之狀與其考言於未試孰若
視已試之迹臣愚欲望聖慈毎遇邇英詔左右之臣進
讀唐鑑一二篇不出嵗年可見唐室廢興之由盡出於
君子小人用舍之際善為可法惡為可戒必能補聖政
之萬一
[008-14b]
起居郎周必大奏曰右臣今月六日伏見中書門下省
録黄奉聖㫖開講用三月十一日者恭惟陛下聖質天
成道學日就固不待分章摘句乃能多聞而有獲也然
學之為王者事其已久矣國朝開講之制春以二月上
旬今乃逺用三月十一日非獨距住講之期至近其間
復有休假及詣徳壽宫日分則是半嵗之間講讀不過
十餘日而已以陛下勤於治道咨詢無倦而又收召豪
傑並寘經幄彼皆日夜望賜清閒之燕致緝熈之助若
[008-15a]
緩其所當急而使講藝論道之風稍缺於初政甚不可
也臣更不敢繳奏已行之命欲乞睿慈依去年秋講例
直降聖㫖特就近於二月中旬擇日庶㡬中外曉然知
陛下汲汲皇皇如古之聖人且於祖宗開講之制不悖
臣不勝惓惓惟聖明裁幸
起居舍人廖剛奏曰臣聞昔趙簡子之臣有周舍者謂
簡子曰臣願墨筆操牘隨君之後司君之過而書之日
有記也月有效也嵗有得也簡子恱之以語諸大夫曰
[008-15b]
衆人之唯唯不如周舍之諤諤臣竊意自古仁聖之君
必有忠正直亮之臣拾遺補闕於其左右盖不必名之
以諫諍之官然後乃敢進說周舍是已故劉向嘗序其
事以為鉗黙者之戒夫太僕正非諫臣也而穆王責之
以繩愆紏繆格其非心散騎常侍非以諫名官而實居
諫垣之長豈常侍之官便當以諫諍為職有不待表之
以名而太僕亦以其常在左右故其忠告當如此耶臣
上荷聖恩備員殿陛間于兹累月矣日惟旅諸僕御瞻
[008-16a]
仰清光而已豈所見聞曾無一語可羞於陛下乎臣雖
不肖極知愧恥輙貢愚忠仰干天聽臣聞揚雄有言學
之為王者事其已久矣雖堯舜禹湯文武未有不以學
為先者伏見陛下詳延儒臣講貫六藝又使採摭故實
為說以進而清閒之燕游意翰墨博覽羣書亦可謂好
學也已然臣聞之道不欲多多則擾帝王之學盖非儒
生文士所學之謂也堯舜禹湯文武汲汲仲尼皇皇是
其所用心亦必有在矣孟軻曰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
[008-16b]
在家家之本在身戴記大學之道則曰古之欲明明徳
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先齊其家欲齊其家先
修其身欲修其身先正其心欲正其心先誠其意夫正
心誠意其㡬帝王之所謂學乎正心者閑邪之謂也誠
意者存其誠之謂也所以進徳修業也意誠而心正心
正而身修則家齊國治而天下平矣此所謂能盡已之
性以至盡人盡物之性於是可以贊天地之化育以與
天地參矣非本於大學能若是乎恭惟聖徳之躋如日
[008-17a]
方升伏願去末學之無益坐進此道以福羣生天下幸

右諫議大夫兼侍講謝諤講尚書言於上曰書治道之
本故觀經者當以書為本上曰朕最喜伊尹傅說所學
得事君之道諤曰伊傅固然非成湯武丁信用之亦安
能致治
右正言陳淵上奏曰子入太廟毎事問或曰孰謂鄒人
之子知禮乎入太廟毎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昔之稱
[008-17b]
聖人者必曰生知夫生而知之者知其理而已至於儀
章噐數具在事物之間者盖有不能盡知也故孔子問
禮於老聃學琴於師襄問官名於郯子嘗曰吾十有五
而志於學又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
之好學也又曰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又曰我非生而知
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又曰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
而教不倦也故孟子曰夫聖孔子不居夫居其聖則終
至於不能聖唯不居其聖是以無所不學而聖益聖也
[008-18a]
提舉萬壽宫兼侍讀張守奏曰臣聞自古帝王未嘗不
學傅說曰學於古訓乃有獲故堯舜皆若稽古孔子以
天縱大聖猶學而不厭也光武藉髙祖之餘業屬意經
術視朝猶至於日昃講論復至於夜分而不以為疲盖
義理之悅心猶芻豢之恱口何厭之有世祖掃除羣盗
中興漢室其本諸此乎大學之道欲治其國特在於致
知誠意始於致知誠意其效可至於明明徳於天下盖
得其要則餘不足學矣仰惟陛下躬履艱虞之時不倦
[008-18b]
緝熈之學聖徳日躋而猶博延儒生紬繹古義比聞躬
御翰墨書典謨訓誥誓命之文以賜近弼徳意所向毎
在二帝三王之上也是知中興之主異世同符更願陛
下掇取要義講明施設之宜以幸天下而畧其簡札之
煩則不至於勞聖躬而治道舉矣中興之功視光武未
足道也
陳長方上奏曰生民之巨福宗社之長計莫若人主知
帝王之學三代而上堯舜禹湯得之故功髙萬古當世
[008-19a]
被其賜三代而下孔孟得之故澤不旁流徒私淑於後
人有志之士未嘗不欲以獻於其君或在下而無由自
通或聞而不果信或信而不克用是以寥寥千百年間
黔首不被聖人之澤雖人主有堯舜禹湯之姿無學以
充之目奪於聲色心蕩於嗜好而又憸人䜛夫以邪說
逢迎遜順薰漬陶染於其前後日復一日及其惑於先
入善言無間而可乘則下民唯君之怨是豈知愛君之
義哉是豈欲澤及黎庶哉臣幼讀故相司馬光遺藁見
[008-19b]
其歴事三宗自為諫官為中執法進歴年圖毎以三語
為獻曰仁曰明曰武又言平生艱勤所得盡在於此光
之心不愧於孟軻之愛君矣臣私自意人主心術之要
無出光之三語及長得師乃知禮記大學一篇為帝王
問學之宗雖秦火之餘簡編紊錯先後之次多失其舊
然聖人之㫖昭昭可尋也大抵人主之學不在於博貫
古今知書之多不在於錯綜辭藻文字照人不在於鍜
鍊佳句思侔鬼神不在於筆札竒麗虎卧龍跳如普簡
[008-20a]
文非不知書桓温之逼則書無補於大計陳叔寳非不
能文賀若弼之來則文不足以却敵隋煬帝非不能詩
海内紛如則詩何益於敗宋明帝非不能書王僧虔之
事則貽譏於後世是以人主知帝王之學功徳巍巍而
兼有是數者則為多材多藝不知帝王之學徒挾數事
以為長則既無益於國事而適足以累徳大學之言古
之欲明明徳於天下者在於修身修身之要在於正心
誠意欲心正意誠必先於格天下之物理使渙然氷釋
[008-20b]
以極致其所知所知既明則心自正意自誠心正意誠
則非僻之心無自而生非僻之言無自而入方寸之地
昭昭然若鑑之明若水之澄由是而不已内之於進修
則堯之所以欽明文思舜之所以濬哲文明温恭允塞
禹之所以祇承于帝敷于四海湯伊尹之咸有一徳特
名數不同爾皆此道也外之於應萬事則燭見機㑹外
之於攬人材則洞見邪正外之於辨疑似則此為權量
其要特在致極其所知爾然而所謂知者非聦明才智
[008-21a]
之知非多能多藝之知在於熟察此心之正故大學又
曰心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
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去是四者
而察此心之本體果為如何於此了然無疑則大學所
謂致知也即莊生所謂七聖皆迷之地也自古聖人之
徳未有不由此而進修也人主萬機之暇能取大學之
書參之以中庸澄神静慮不使非僻之念萌於胸中日
一覽之以其疑義博訪真儒則堯舜禹湯孔子孟子數
[008-21b]
聖人神交於千載之外天下將沐唐虞夏商之澤豈細
事哉特患人王不為爾
周麟之上奏曰臣聞曽子曰尊其所聞則髙明矣行其
所知則光大矣髙明光大不在於它在乎加之意而已
斯言初止為學者設也至董仲舒舉此以告漢武帝然
後知帝王之學亦當如是仰惟皇帝陛下聖質天粹自
誠而明敏修之功純亦不已至於博覽經史固已識其
大者舉而錯之天下國家日臻於嘉靖矣而猶不忘講
[008-22a]
學之益退朝清燕躬御邇英博延儒流敷繹古藝方且
以西漢一代之史命官進讀是將以因事立教鑒徃知
今參求化源恢張國紀固不在於考文義辨音訓為書
生章句之習也然臣竊謂三代而下惟西漢為近古諸
史之作惟班固為名家讀之者考文義而後見紀事之
本原辨音訓而後知立言之法則然文義或有難見非
註解無以發明音訓或有難知非翻切無以辨證多聞
之助或有取於此也臣不佞叨以讀誦為職茍不能盡
[008-22b]
心於此或迷金根之義或誤雌霓之呼以上昧天聽臣
則有罪敢陳一二願從聖訓而訂正之夫服應曩說疎
紊既多蘇普衆家剖㫁亦尠蔡氏纂集尤為牴牾顔師
古激揚欝滯釐正暌違援據精詳有補學者然則註解
不同臣欲以師古之說為正漢書舊文多用古字間從
假借其𩔖實繁古今異言方俗殊語本音它切互見其
中顔師古備著科條剖析無滯字涉稍異隨即翻音字
協音諧舉當乎理然則音訓不一臣欲以師古所立為
[008-23a]
定仍乞於進讀本内間注音切臣非不知帝王之學志
於治道初不問此區區之言可謂矜小節而闇大體矣
然而列職禁近獻納論思事無鉅細皆欲詳審而不可
茍況執經史以備顧問乎今兹所陳庶㡬下以見愚臣
盡心率職之誠上以副陛下加意典學之美
張浚上奏曰臣聞帝王之學以治心修性為主心本至
靜因欲而動欲不必邪欲凡有外慕皆欲也性本至善
因習以成欺偽既生遂拂天理是知治亂在已徳成于
[008-23b]
上化行于下凡所施設莫不感格天人大治之效其應
必矣帝王以天為宗以禮為門以敬為輔心敬則畏天
如天之常在左右上下誠自此立治自此出卓乎後世
不可及也
翰林學士知制誥劉珙言於上曰世儒多病漢髙帝不
恱學輕儒生臣以為髙帝所不恱特腐儒俗學耳使當
時有以二帝三王之學告之知其必敬信功烈不止此
因陳聖王之學所以明理正心為萬事之綱上亟稱善
[008-24a]
拜中大夫同知樞密事
孝宗隆興元年朱熹監潭州南嶽廟上奏曰臣聞大學
之道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而家之
所以齊國之所以治天下之所以平莫不由是出焉然
身不可徒修也深探其本則在乎格物以致其知而已
夫格物者窮理之謂也盖有是物必有是理然理無形
而難知物有迹而易睹故因是物以求之使是理瞭然
心目之間而無毫髪之差則應乎事者自無毫髪之謬
[008-24b]
是以意誠心正而身修至於家之齊國之治天下之平
亦舉而措之耳此所謂大學之道雖古之大聖人生而
知之亦未有不學乎此者堯舜相授所謂惟精惟一允
執厥中者此也自是以來累聖相傳以有天下至於孔
子不得其位而筆之於書以示後世之為天下國家者
其門人弟子又相與傳述而推明之其亦可謂詳矣而
自秦漢以來此學絶講儒者以詞章記誦為功而事業
日淪於卑近亦有意其不止於此而又不過轉而求之
[008-25a]
老子釋氏之門内外異觀本末殊歸道術隠晦悠悠千
載雖明君良臣間或一值而卒無以復於三代之盛由
不知此故也恭惟皇帝陛下聖徳純茂爰自於潛以至
為帝仁孝恭儉之徳信於天下紛華盛麗一無所入於
其心此其身可謂修矣而臨御天下朞年於此平治之
効未有所聞臣竊疑之意者前日勸講之臣限於程式
所以聞於陛下者不過詞章記誦之習而陛下求所以
進乎此者又不過取之老子釋氏之書是以雖有生知
[008-25b]
之性髙世之行而未嘗隨事以觀理故天下之理多所
未察未嘗即理以應事故天下之事多所未明是以舉
措之間動涉疑貳聽納之際未免蔽欺平治之効所以
未著由不講乎大學之道而溺心於淺近虗無之過也
臣戅愚抵冒罪當萬死然願陛下清閒之燕博訪真儒
知此道者講而明之考之於經騐之於史而㑹之於心
以應當世無窮之變則今日之務所當為者不得不為
所不當為者不得不止以至於臣下之忠邪計慮之得
[008-26a]
失不待燭照數計而可否黒白判然矣若是則意不得
不誠心不得不正於以修身齊家平治天下亦豈有二
道哉臣之所聞於師者如此自常人觀之疑若迂闊陳
腐而不切於用然臣竊以為正其本萬事理差之毫釐
繆以千里天下之事無急於此伏惟陛下擴天日之照
俯賜開納則非獨㣲臣之幸實天下萬世之幸
乾道五年十一月汪應辰上言曰臣伏見近日以來講
讀之官進見稀闊盖自昔人君有所佚豫或不留意經
[008-26b]
典有所私昵或不親近儒臣今陛下省覽庶政不捨晝
夜非有所佚豫也延接臣下不間疎賤非有所私昵也
特以勤勞政事故不遑暇於此耳然臣竊謂六經之典
籍祖宗之謨訓此乃政事之本也因其有所勸戒而省
之於已則可以致日新之益因其有所損益而騐之於
今則可以得時措之宜漢光武唐太宗皆自戰以取天
下而與其臣下講論經理徃徃夜分乃寐盖必不虗費
日力而為無益之舉也仁宗皇帝詔雙日御經筵而隻
[008-27a]
日亦召侍臣講讀足以為萬世法伏望陛下特留聖念
天下幸甚
淳熈三年兵部侍郎周必大上奏曰臣仰惟陛下以天
縱之聖輔日新之徳六籍奥義歴代史編凡儒生學士
窮年汲世所不能究者一經睿覽皆洞見底藴所謂講
讀之臣安能窺聖學之萬一然且不矜不伐勤於訪問
此甚盛徳臣何敢贊惟是今嵗適當郊祀兼之冊后竊
計秋講不過此月下旬三四次而已其間又有開啟并
[008-27b]
習儀日分止是二十一日可御經筵欲望聖慈預留宸
念或百司臨時别有相妨事節即乞宣諭令且候講畢
施行庶㡬少副陛下孜孜古訓不忘舊章之意
淳熈間袁說友上言曰臣恭聞聖㫖已於今月十三日
開經筵所臣仰惟陛下聖學髙逺緝熈光明稽古憲章
宏濟極治臣愚戅亡識敢陳管見仰禆邇英之末議惟
陛下財擇臣仰惟太上皇帝身濟大業紹開中興三十
六年之間仁文徳功聖神明武發而見諸立政用人愛
[008-28a]
民馭軍之際皆一代宏模萬世丕式陛下嗣位之初即
命儒臣纂輯作宋一書掲名聖政親製序文藏諸金匱
臣以不學誤䝉聖恩㑭承中祕遂獲仰窺大政拱誦奎
文臣不勝至榮極幸陛下方循堯道本於授受施之政
事動協訓謨儻於聖政之書日以繼日研覃不懈則於
治體尤非小補臣愚欲望陛下恭發詔㫖自今嵗為始
以太上皇帝聖政同三朝寳訓命經筵官日以講讀永
為定制俾之紬繹大典啟沃聖𠂻陛下進而定省得之
[008-28b]
面命退而講論得之方冊益以彰率由舊章之意行堯
之道與天無極帝王之學莫大於此臣何幸得親見之
臣謹昧死以請
孝宗時貟興宗乞精講議奏曰臣嘗謂論道三公之職
分也不得其人則虗其職是以三公無官後世備論思
之學稽論道之意獨講筵之官似之傅說戒髙宗曰王
人求多聞事不師古以克永世匪說攸聞說欲勉其君
執古義以御今世其人雖商之大臣其詞則講筵之體
[008-29a]
也恭惟我祖宗神后式嚴是𨕖自從臣而擇有望自初
見而至畢講既命之坐又賜之宴其意以為尊經樂誼
不如是則善敗之鑒細大之事將有壅於上聞矣則是
可急也以九重之深上司萬事之柄衆職之㣲有不敢
行有不敢言獨宰相可以輔行臺諫可以輔言不幸而
言之未至行之未及其從容暇豫之際意旨畢陳幽隠
畢達天下不於講讀者望之將誰望乎昔李淑侍讀仁
宗嘗言曰觀唐室召見近侍講經本欲因事立訓鑒徃
[008-29b]
知今人君多借是名與近臣談議政事耳在我真宗時
則有若馮元賜坐已竟亦多詢問盖宸居祕䆳深防聞
聽之壅也淑之言非惟識祖宗意亦得數開講筵之意
真知侍臣體哉厥後歴聖相紹風流相形美政美事多
自講筵發之而司馬光呂公著蘇軾之流以此名一時
而耀後世則又講筵徳誼之老也可無念哉陛下天資
睿智動法祖宗前後建置勸讀之官誼至篤也然臣尚
恐侍臣循循一本舊習正先儒所謂案旁講經數行而
[008-30a]
退如此彌嵗所益㡬何是不可以不宿戒也況今天下
大務可達甚衆陛下所恃者民也今談利之士巧飾百
端指無為有是顧身而不顧民陛下所扞國者軍也今
將領之人大率肆欺是顧家而不顧士陛下所恃為俗
者士也今衣冠雜襲避礙一律是好諛而不好直至使
上薄隂陽乖戾之積連雨併晦陛下振發威厲既流賊
墨之將旋竄袐賂之子海内且稱快矣夫以聖主抉㣲
察蠧其動𩔖此執經入侍者其忍嘿嘿負之然臣聞近
[008-30b]
已得㫖自今月乙亥開局除隻日休暇旦望之外前界
大禮講日無㡬臣願後殿說書之日權在諸司引對小
事如景祐之詔可乎仍諭講官須得一經之中擇帝王
欲知之事明今日鑒戒之體如咸平景徳之際可乎凡
求經意之先後在權政體之緩急臣願如先儒康定之
疏既讀寳訓先解邊防要務之𩔖可乎若其它又量令
展日畨令直宿情愈通則義愈至不拘忌諱用表憂勤
此又希世之竒事也賤臣其敢必哉或謂臣言國家張
[008-31a]
講讀之席止應故事耳彼儒者之言使人拘而多畏礙
而不通漢髙帝所謂為天下安用腐儒者也臣謂不然
天下之所謂腐儒者非特聖主惡之雖臣等亦惡之也
今郡文學州博士項背纍纍沈議惑疏秉筆相輝者是
已國家念與為治陛下豈少此等哉若夫更擇通儒一
二鋪張仁義之治統臣謂雖百世不可易也孰與左右
便嬖之言出於愚誣者乎昔魏徵勸太宗行仁義封倫
笑曰徴儒生也言安足用其後徴言以次施行唐是以
[008-31b]
有貞觀之治太宗曰此徵勸朕行仁義也惜乎不令封
倫見之然則通儒之譏誚仁義竟何尤乎陛下百舉念
欲步武太宗臣願稽參以此則聖益聖明益明矣況六
經決非虗噐文武決非異道廣問決非否隔帝學決非
小用敷求聖治於此在矣臣言狂僭不勝懇懇納忠之

直煥章閣王師愈奏曰臣聞商髙宗起傅說於傅巖之
野命之訓于朕志說未嘗為髙論以駭髙宗之聽始則
[008-32a]
告之曰惟學遜志務時敏次則告之曰念終始典于學
當是時也六經未備所謂學者果何事耶盖自天地奠
位道徳已存乎其中不以六經未備而晦人君備道徳
於一身推以治人見於政事其極致在乎平天下傅說
所以告髙宗者學此而已故又繼之曰道積于厥躬厥
徳修罔覺若傅說可謂善納誨者歟恭惟陛下以天縱
之能生知之聖粤自潛邸垂情學問博極經籍不唯灼
見歴代治忽之迹其於道徳之奥已深造而逢原即位
[008-32b]
以來厲精圖治不自滿假萬㡬餘暇延見諸儒講論治
道孳孳不倦商髙宗所不逮者皆優為之矣猗歟休哉
疎逺小臣誤被簡知濫陪經幄自惟淺陋何以仰贊緝
熈光明之盛然而區區之忠不敢自黙竊嘗讀易之乾
言九二之君徳始於學以聚之終於仁以行之中庸記
聖人誠之之道亦始於博學之終於篤行之又曰有弗
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以是知
好學雖帝王之盛美唯躬行之為貴學而弗行求治效
[008-33a]
之成難矣哉又況人君之學與夫人臣之學皆本於正
心修身其效皆見於治國平天下人臣抱其所學必逢
時得君然後能有行焉上以佐其君斯足以致治國平
天下之效儻不遇合不過獨善其身而已又不過齊家
而已治國平天下之事業何自而可成哉故人臣行其
所學難為力特在乎人君用之耳若夫人君之所學不
欲有行則已如欲行之罔不由已孰能禦焉治國平天
下之效可拱而俟也陛下聖學之妙闗百聖而不慙臣
[008-33b]
之謏聞何敢妄陳臆說伏願陛下鑒歴代之君所以為
聖為賢所以致治安者力行而不怠日引月長悠久而
不息将見内而修明庶政外而讋服四夷巍巍乎治功
之隆與二帝三代同符矣惟陛下留神幸甚
衛博上奏曰臣聞聖人以天縱之能輔以日就之學固
非羣臣所敢望清光而窺道奥然講求多聞咨訪治要
則必有論議之臣儒學之士通古今明治亂者侍清燕
之閒而承顧問之缺以舜文王之盛而有九官四友朝
[008-34a]
夕都俞於一堂之上下至於秦之穆公魏之文侯亦有
樂正裘牧仲與夫段干木田子方之流相與周旋圖回
以起治功斯道尚矣仰惟陛下睿智之髙明典學之緝
熈超出百王之上然猶分命講讀之官畨宿殿廬以待
清問其於屬意承學尚論古人講道細氈之上甚盛舉
矣然臣竊嘗究觀漢之侍臣於長楊五柞之游未央宣
室之燕未嘗不在而唐之十八學士日昃夜艾訪求政
事商確前載無常禮之問此固不宜專責職守之臣耆
[008-34b]
艾之士也臣愚欲望聖慈命有司討論倣唐開元六品
以上待制於衙内建中九品以上待詔於兩省立為定
格日使館閣之臣得侍左右以補遺忘庶㡬泰山之一
塵滄海之衆流或有補於萬分之一
光宗紹熈三年御史臺主簿彭龜年上疏曰臣聞講讀
之官責任最重故程頥謂天下重任惟宰相與經筵天
下治亂繫宰相君徳成就在經筵以臣觀之君徳不修
雖治難保要知經筵之重尤在宰相之先是以祖宗増
[008-35a]
重此官具有成憲未得之則求之惟恐其不廣既得之
則親之惟恐其或疎揆之近時頗非其舊臣敢為陛下
條列陳之臣觀祖宗精擇經筵不限資任或以布衣而
就職或解政柄而復為盖以勸講之臣當用明經之士
經須素業人各有長儻平時未嘗留意於斯則雖賢何
以克堪其任今不問所學𩔖以序遷此非其舊者一也
臣觀祖宗引對臣僚莫如經筵親宻在太祖朝非時召
王昭素講說經書在太宗朝命吕文仲為侍讀多以日
[008-35b]
晚召見及真宗嗣位首置侍讀侍講學士命邢昺楊徽
之夏侯嶠為之常令昺宿祕閣訪問或至中夕自此遂
為故事夜直率置常員不特與之究義理之㣲亦欲籍
之杜逸豫之隙盖聞古今之治亂則警懼易動聞閭閻
之艱苦則憂念自生退即宴閒必無過當聖謨深逺人
未易知竊見近日宣召經筵多用晝接臣不知遊息深
宫之際何以為保養夜氣之方此非其舊者二也臣仰
惟陛下留心問學不愧古先嘗於郊禋之時豫展講讀
[008-36a]
之日厥修時敏何待人言而臣之區區猶及此者臣嘗
見范祖禹所編帝學上下數千年未有若祖宗好學之
篤者陛下欲法祖宗捨此宜無大者也臣愚欲望陛下
柬拔名儒寘之講席但問經學之深淺不校官資之崇
卑官大則加之學士之名官小則任以說書之職日與
之講論義理夜與之商畧古今自此聖性日益髙明聖
徳日益盛大既有義理之可樂自然物欲之難移保國
寧家莫先於是惟陛下留神
[008-36b]
寧宗即位初龜年為吏部侍郎上奏曰臣聞君道尚實
君道實則天下安矣君道不實則天下危矣恭惟陛下
纂承大統以來凡有訓辭人皆傳誦而質直之性又出
天禀向在潛邸嘗親書司馬光務實之論日夕披玩聖
心所存盖可見矣唐虞三代之治人以其言而遡其心
知其必可以至無疑也然臣今日猶有務實之言者亦
有說爾臣觀近日求賢之詔既下士大夫所上封章並
付後省看詳令擇其可行者上之三省不為虗文則陛
[008-37a]
下求言固欲實也然今已一月所得於臣僚封章者果
何事臣近日嘗乞再令後省擇其有益於聖徳者逐旋
編𩔖以備采覽亦不䝉施行則求言之實似不足矣講
筵久開當講之日早晚兩上不講則日輪二員以備訪
問則陛下問學固欲實也然自開講之後直日之官未
聞宣召則問學之實似不足矣故臣區區欲望陛下自
兹以徃出一言必求其信行一事必責其效毋使人謂
徒事虗文以欺天下不勝宗社之幸
[008-37b]
寧宗嘗謂退朝無事恐自怠惰非多讀書不可龜年又
奏曰人君之學與書生異惟能虗心受諫遷善改過乃
聖學中第一事豈在多哉
慶元元年三月大府寺丞吕祖儉奏曰臣聞自王者迹
熄時君世主之為天下國家者鮮有知講學之為急間
有崇尚經術者矣非優游文義則務為觀美未必知帝
王所謂學者果為何事也恭惟陛下踐阼之始懔乎有
蹈淵冰之懼亟下詔書舉邇英之典延舊學之臣首詔
[008-38a]
儒宗増重經幄多為書史之目倍増講讀之員而訓辭
丁寧復在於救正闕違務圖實政徳意志慮極其休美
此固有以見聖心務實學而守家法知夫為天下國家
之本務誠有在此而不在彼者也然臣竊有深疑而未
解者陛下初念初政既已知講學之要是宜聖學有加
無已今未數月所謂儒宗者曽不淹時中㫖徑下俾之
亟去惟恐或後雖深閔耆艾之意形於親翰將以昭示
厚恩然天下之心不能無疑也臣區區之言夫豈以一
[008-38b]
二人之去留一二事之當否過有所論盖以講學重事
也執經之臣精𨕖也昔也何為尊嚮受信之如彼今也
何為棄置忽忘之如此深恐於初政詔㫖嵗推月移名
存實亡徒為觀美而果謂問學真無補於成敗之數矣
矧今國勢甫定人情猶暌親心未怡天意弗順嵗事有
饑饉之慮夷狄有窺伺之形陛下與學士大夫講論經
理政是救正闕違務圖實政之時尤不可使初意浸違
徒為觀美伏望陛下毎御講筵必求諸已觀夫事親如
[008-39a]
事天之說則夔夔齋慄猶懼不至而號泣旻天之心誠
難自已觀夫得民在得其心之說則慄慄危懼猶恐難
保而朽索馭馬之喻誠非我欺六事自責固陛下所已
講也若恐懼修省之念稍衰豈以此意為實然十愆示
戒固陛下所已講也若燕遊逸豫之念稍縱豈以斯言
為可信嵗事有饑饉之慮要當深思夫方懋厥徳之要
夷狄有窺伺之形要當躬行無怠無荒之實若夫親學
士儒生以廣聞見逺宦官女子以戒驕奢雖明詔之所
[008-39b]
已言然有言逆于吾心而求諸道則忠直始能親有言
遜于吾志而求諸非道則䜛諂始能逺誠能如是則朝
夕之所講習者始為實學朝夕之所履踐者始為實用
聖徳罔愆民心胥恱而初政詔㫖可以信諸萬世矣
寧宗時朱熹奏曰臣竊惟皇帝陛下祗膺駿命恭御寳
圖正位之初未遑它事而首以博延儒臣討論經藝為
急先之務盖将求多聞以建事學古訓而有獲非若記
問愚儒詞章小技誇多以為博鬭靡以為工而已也如
[008-40a]
是則勸講之官所宜遴𨕖顧乃不擇誤及妄庸則臣竊
以為過矣盖臣天姿至愚極陋雖嘗挾策讀書妄以求
聖賢之遺㫖而行之不力老矣無聞況於帝王之學則
固未之講也其何以當擢任之寵而辱顧問之勤乎是
以聞命驚惶不敢奉詔然嘗聞之人之有是生也天固
與之以仁義禮智之性而敘其君臣父子之倫制其事
物當然之則矣以其氣質之有偏物欲之有蔽也是以
或昧其性以亂其倫敗其則而不知反必其學以開之
[008-40b]
然後有以正心修身而為齊家治國之本此人之所以
不可不學而其所以學者初非記問詞章之謂而亦非
有聖愚貴賤之殊也以是而言則臣之所嘗用力固有
可為陛下言者請遂陳之盖為學之道莫先於窮理窮
理之要必在於讀書讀書之法莫貴於循序而致精而
致精之本則又在於居敬而持志此不易之理也夫天
下事莫不有理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為父子者有父
子之理為夫婦為兄弟為朋友以至於出入起居應事
[008-41a]
接物之際亦莫不各有理焉有以窮之則自君臣之大
以至事物之㣲莫不知其所以然與其所當然而亡纎
芥之疑善則從之惡則去之而無毫髮之累此為學所
以莫先於窮理也至論天下之理則要妙精㣲各有攸
當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聖人為能盡之而其所
行所言無不可為天下後世不易之大法其餘則順之
者為君子而吉背之者為小人而凶吉之大者則能保
四海而可以為法凶之甚者則不能保其身而可以為
[008-41b]
戒是其粲然之跡必然之效盖莫不具於經訓史冊之
中欲窮天下之理而不即是而求之則是正墻面而立
爾此窮理所以必在乎讀書也若夫讀書則其不好之
者固怠忽間㫁而無所成矣其好之者又不免乎貪多
而務廣徃徃未啟其端而遽已欲探其終未究乎此而
忽已志在乎彼是以雖復終日勤勞不得休息而意緒
怱怱常若有所奔趨迫逐而無從容㴠泳之樂是又安
能深信自得常久不厭以異於彼之怠忽間㫁而無所
[008-42a]
成者哉孔子所謂欲速則不達孟子所謂進銳者退速
正謂此也誠能鑒此而有以反之則心潛於一久而不
移而所讀之書文意接連血脉通貫自然漸漬浹洽心
與理㑹而善之為勸者深惡之為戒者切矣此循序致
精所以為讀書之法也若夫致精之本則在於心而心
之為物至虗至靈神妙不測常為一身之主以提萬事
之綱而不可有頃刻之不存者也一不自覺而馳騖飛
揚以徇物欲於軀殻之外則一身無主萬事無綱雖其
[008-42b]
俯仰顧盼之間盖已不自覺其身之所在而況能反覆
聖言參考事物以求義理至當之歸乎孔子所謂君子
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孟子所謂學問之道無他求其
放心而已矣者正謂此也誠能嚴恭寅畏常存此心使
其終日儼然不為物欲之所侵亂則以之讀書以之觀
理将無所徃而不通以之應事以之接物将無所處而
不當矣此居敬持志所以為讀書之本也此數語者皆
愚臣平生為學艱難辛苦已試之效竊意聖賢復生所
[008-43a]
以教人不過如此不獨布衣韋帶之士所當從事盖雖
帝王之學殆亦無以易之特以近年以來風俗薄陋士
大夫間聞此等語例皆指為道學必排去之而後已是
以食芹之美無路自通毎抱遺經徒竊慨歎今者乃遇
皇帝陛下始初清明無他嗜好獨於問學孜孜不倦而
臣當此之時特䝉引對故敢忘其固陋而輙以為獻伏
惟聖明深賜省覽試以其說驗之於身蚤寤晨興無忘
今日之志而自彊不息以緝熈于光明使異時嘉靖邦
[008-43b]
國如商髙宗興衰撥亂如周宣王以著明人主講學之
效卓然為萬世帝王之標準則臣雖退伏田野與世長
辭與有榮矣何必使之勉彊盲聾扶曵跛躄以汙近侍
之列而為盛世之羞哉干冒宸嚴不勝戰慄惟陛下留
神財幸
熹又奏曰臣竊聞周武王之言曰惟天地萬物父母惟
人萬物之靈亶聦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而孟子又
曰堯舜性之湯武反之盖嘗因此二說而深思之天地
[008-44a]
之大無不生育固為萬物之父母矣人於其間又獨得
其氣之正而能保其性之全故為萬物之靈若元后者
則於人𩔖之中又獨得其正氣之盛而能保其全性之
尤者是以能極天下之聦明而出乎人𩔖之上以覆冒
而子畜之是則所謂作民父母者也然以自古聖賢觀
之惟帝堯大舜生而知之安而行之為能履此位當此
責而無媿若成湯武王則其聦明之質固已不能如堯
舜之全矣惟其能學而知能利而行能擇善而固執能
[008-44b]
克已而復禮是以有以復其徳性聦明之全體而卒亦
造夫堯舜之域以為億兆之父母盖其生質雖若不及
而其反之之至則未嘗不同孔子所謂及其成功一也
正此之謂也恭惟皇帝陛下聦明之質性之於天固非
常情所能窺度然而生長深宫春秋方富臣恐稼穡艱
難容有未盡知人之情偽容有未盡察國家憲度容有
未盡習至於學道修身立志揆事之本制世御俗發號
施令之要亦容有未能無待於講而後明者故竊以為
[008-45a]
陛下誠能於此深留聖意日用之間語黙動静必求放
心以為之本而於玩經觀史親近儒學已用力處益用
力焉數召大臣切劘治道俾陳今日要急之務畧如仁
祖開天章閣故事至於羣臣進對亦賜温顔反復詢訪
以求政事之得失民情之休戚而又因以察其人材之
邪正短長庶於天下之事各得其理經歴詳盡浹洽貫
通聦明日開志氣日彊徳聲日聞治效日著四海之内
瞻仰畏愛如親父母則是反之之至而堯舜湯武之盛
[008-45b]
不過如此不宜妄自菲薄因循茍且而不復以古之賢
聖自期也臣本迂儒加以老病自知無用分甘窮寂今
者徒以趣召之峻冒昧而來耳目筋骸皆難勉彊然而
未敢遽以告歸為請者誠感眷遇之厚猶欲少忍須㬰
以俟陛下聖志之立聖學之成決知異日姦言邪說不
能侵亂果如前所期者然後乞身以去則為上不負天
子下不負所學而臣主俱榮矣顧以此事在臣但能言
之而其用力則在陛下萬一莫景迫人不容宿留則抱
[008-46a]
此耿耿私恨無窮伏望聖慈憐臣此志察臣此言策厲
身心勉進徳業使臣蚤得遂其所願則雖夕死瞑目無
憾矣冒瀆宸聽臣無任悃欵激切之至
 貼黄臣聞中庸有言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
  千之果能此道雖愚必明雖柔必彊而元祐館職
  吕大臨為之說曰君子所以學者為能變化氣質
  而已徳勝氣質則愚者可進於明柔者可進於彊
  不能勝之則雖有志於學亦愚不能明柔不能彊
[008-46b]
  而已矣盖均善而無惡者性也人所同也昏明彊
  弱之禀不齊者才也人所異也誠之者所以反其
  同而變其異也夫以不美之質求變而美非百倍
  其功不足以致之今以鹵莽滅裂之學或作或輟
  以求變其不美之質及不能變則曰天質不美非
  學所能變是果於自棄其為不仁甚矣臣少時讀
  書偶於此語深有省焉奮厲感慨不能自已自此
  為學方有寸進食芹而美敢以為獻伏乞聖察
[008-47a]
熹又奏曰臣伏見近制毎遇隻日蚤晚進講及至當日
或值假故即行權罷又按故事将來大寒大暑亦繫罷
講月分恭聞陛下天性好學晨夕孜孜雖處深宫必不
暇逸但臣誤䝉𨕖擇以經入侍固當日有獻納以輔聖
志今乃淹旬累月不得修其職業素餐之刺實不自安
故嘗面奏假日無事正宜進講已䝉聖慈俯賜嘉納今
已兩日未見施行因省昨來所陳似亦未至詳悉今别
具奏欲乞聖明特降睿㫖今後除朔望旬休及過宫日
[008-47b]
外不以寒暑雙隻月日諸色假故並令逐日蚤晚進講
内有朝殿日分伏恐聖躬乆坐不無少勞却乞權住當
日蚤講一次庶㡬藏修遊息無非典學之時聖徳日躋
天下幸甚
 
 
 
 歴代名臣奏議巻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