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2f0039 歷代名臣奏議-明-楊士奇 (master)


[047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歴代名臣奏議卷四十七
           明 楊士竒等 撰
  治道
宋髙宗時中書舍人胡安國上時政論曰臣聞保國必
先定計定計必先建都建都擇地必先設險設險分土
必先遵制制國以守必先恤民夫國之有斯民猶人之
有元氣不可以不恤也除亂賊選縣令輕賦斂更弊法
[047-1b]
省官吏皆恤民之事也而行此有道必先立政立政有
經必先核實核實者是非毀譽各不亂真此致理之大
要也是非核而後賞罰當賞罰當而後號令行人心順
從惟上所命以守則固以戰則勝以攻則服天下定矣
然致此者顧人主志尚何如耳尚志所以立本也正心
所以決事也養氣所以制敵也宏度所以用人也寬隠
所以明徳也具此五者帝王之能事備矣
 其定計曰臣聞自昔撥亂興衰者必有前定不移之
[047-2a]
  計而後有舉必成大功可就修内政張四維率師
  不遣上卿伐國不動大衆教民懐生示信討貳此
  齊侯晉文前定之計也取關中據河内大封同姓
  以懲孤立減省官吏以息百姓抑制將帥保全功
  臣此髙帝光武前定之計也斬髙徳儒叱宇文士
  及以逺佞人賞孫伏伽禮王魏以開言路宣示好
  惡使民嚮方薄賦輕徭選用㢘吏此唐太宗前定
  之計也其成覇王之業宜矣陛下緫師履極于今
[047-2b]
  六年而謀議紛紜計畫未定以建國都則未有一
  定必守不移之居以討亂賊則未有一定必操不
  變之術以立政事則未有一定必行不反之令以
  任官吏則未有一定必信不疑之臣奕者舉棋不
  定不勝其耦況立國而不定乎難乎者事也易失
  者時也捨今不圗悔後何及惟人主廣覽兼聽而
  不可以自專惟宰相擇材使能而不可以自用伏
  望特命大臣條具方今撥亂興衰之䇿各盡底蘊
[047-3a]
  畫一進呈先示臺諫從臣許令疏駮仍集凡百執
  事議于朝堂詢謀僉同靡有異論然後斷自宸衷
  定為國是頒諸中外以次施行申飭攸司各嚴遵
  奉堅如金石勿復變移庶㡬觀聽有孚一新耳目
  可見中興之兆矣
 其建都曰臣聞有家者必作室立國者必建都必據
  形勢握輕重之權必居要津觀方来之會如北辰
  在天而衆星拱如滄海在地而百谷朝安扵其所
[047-3b]
  不可動也陛下昨自應天初登寶位維揚駐蹕倉
  卒渡江考卜相攸莫如鍾阜矧以舊邸號稱建康
  已降詔書傳播天下為受命之符此可都者一也
  自劉先主吳孫氏諸葛武侯一代英雄周游吳楚
  皆稱建康龍蟠虎踞王者之居此可都者二也北
  據大江之險外有長淮之衞隔絶奔衝難扵超越
  此可都三也有三吳以為東門有荆蜀以為西户
  有七閩二廣風帆海舶之饒以為南府此可都者
[047-4a]
  四也諸路朝覲郡縣貢輸水舟陸車道里適等此
  可都者五也凡都北者必闢境扵南周世宗取江
  北是也都南者必略地扵北吳孫氏争淮南是也
  昨者鑾輿時邁狩于吳越則王導所謂望實俱䘮
  而晉不果遷之地也三省百司寓于南昌則李煜
  避周徙自秦淮卒不能振之所也國勢一統不可
  以數分國都一定不可以數動與匈奴居穹廬逐
  水草無城郭宫室市朝之禮者異矣今敵國慿陵
[047-4b]
  叛臣僭竊瀕海諸郡僻在東隅宜還都建康比關
  中河内為興復之基環諸路而中持衡焉則人心
  不搖大事可定矣
 其設險曰凡立國建都必設險以守而後國可保按
  春秋書晉師伐虢滅下陽邑不言滅而此獨書滅
  者下陽虞虢之塞邑也塞邑既舉則虢己亡矣聖
  人特書示後世設險守邦之法故三國時魏人都
  許不以方城為險而守襄陽蜀人都益不以劒門
[047-5a]
  為險而守漢中吴人都秣陵不以大江為險而守
  荆渚夫荆渚江左上流也北據漢沔西通巴蜀東
  連吳會真用武之國故楚子初自秭歸徙都荆渚
  因其地利日以富强近并榖鄧次及漢東下收江
  黄横行淮泗遂兼吳越之地傳六七百年而後止
  此雖人謀亦地勢使然也後逮東漢之衰劉表牧
  之坐談而伯先主假之三分天下關侯用之威震
  中華孫氏有之抗衡曹魏晉宋齊梁倚為重鎮財
[047-5b]
  賦甲兵當南朝之半其為江東屏蔽猶虞虢之有
  下陽也昨降詔令定都建康而六飛巡狩暫駐杭
  越乃以湖北為分鎮恐失古人設險守邦之意矣
  近日雖復荆湖南北而分鎮地分仍舊未改即與
  不復亦等耳按湖北十有四州其要會在荆峡故
  劉表時則軍資寓江陵先主時則重兵屯油口關
  侯孫權則并力爭南郡陸抗父子則協規守宜都
  晉大司馬溫及其弟沖則保據渚宮與上明此皆
[047-6a]
  荆峡之封境也以荆南言則諸邑在江北者三在
  江南者四以峡州言則大都險要皆在南岸今以
  二州為分鎮跨據長江下臨吳會猶居髙屋建瓴
  水也獨無虞虢下陽之慮乎又朝廷近棄湖北逺
  留川陕者固謂秦甲可以强兵蜀貨可以富國取
  其資力以自助也而使荆峡分鎮扵其間假令萬
  分一有桀黠者得之守峽江之口則蜀貨不得東
  阻長林之道則秦甲不得南譬猶一身束其腰膂
[047-6b]
  而首尾不相衛則非計之得也臣竊以謂欲保江
  左必都建康欲守建康必有荆峡不以為分鎮然
  後全據上流地形險固北可出秦中之甲西可下
  蜀江之貨血氣周流首尾相應矣又曰昔人謂大
  江之險天所以限南北而陸抗以為長江峻山限
  帶封域此乃守國末務非智者之所先何也杜預
  嘗襲樂鄉矣胡奮嘗入夏口矣賀若弼嘗濟廣陵
  矣曹彬嘗度采石矣則其險信未足恃也雖未足
[047-7a]
  恃然魏武困扵居巢而不得渡曹丕困扵濡須而
  不得渡拓跋困於𤓰洲苻堅困扵淝水而不得渡
  則其險亦未可棄也盖設險以得人為本保險以
  智計為先人勝險為上險勝人為下人與險均乃
  得中策方今所患在扵徒險而人謀有未善耳地
  有常險則守亦有常勢欲固上流者必先保漢沔
  欲固下流者必先守淮泗欲固中流者必以重兵
  鎮安陸此守江常勢雖有小變而大槩不可易者
[047-7b]
  也當孫氏時上流欲争襄陽而不得故以良將守
  南郡與夷陵下流欲争淮南而不得故以大衆築
  東興與皖口中流欲争安陸而不得故以三萬勁
  卒戍邾城邾城今之黄岡是也凡此三者皆要害
  必争之地故孫氏保有江東而魏人不能犯今強
  敵侵河朔叛臣擾山東淮北京畿諸鎮處危疑之
  地大江設險未可輕棄上流在荆峡其利害臣既
  言矣中流在安陸而守臣陳規長扵帥衆慿城短
[047-8a]
  於勸民耕種宜遣一軍興置屯田為規外䕶以蔽
  武昌而下流則命江浙帥司各選官吏漸往江北
  經營淮泗若委任得人其上者使人勝扵險其次
  者使人與險均俟以嵗時無輕改易而孫氏欲争
  而不得者皆自治焉不特可保江左而恢復之勢
  亦在目中矣
 其制國曰凡制國者不能周知山川道里形勢險易
  與夫土地之宜足食足兵之具則不可與謀以貽
[047-8b]
  後患荆州在沮漳江漢之間地兼水陸土力沃衍
  平時利入猶未盡也與江湖之南磽瘠之土倍百
  不侔矣募民力耕可以積粟此一利也自畿西河
  朔諸郡每嵗必資耕牛扵川峡軍興已来道路艱
  阻不過漢沔六年矣耒耜之設服牛引重聖人所
  作以利天下若出峡牛至于荆渚則門墻之内耳
  此二利也而又中握上流舟楫往来之柄西通秦
  蜀之路乃足食足兵富强要地江左六朝所以必
[047-9a]
  争而不肯失也棄為分鎮其害甚明然改之則為
  詔令反復無以示信遂之則形勢危削無以自守
  苟有㡬會未害扵信何憚而不改乎凡分鎮者節
  制境中則法得自立専征閫外則兵得自用轉移
  物貨則財得自理廢置屬寮則官得自命合此四
  事與戰國諸侯無異即非上世封建之法而京西
  淮甸多使暴客錯雜居之獨湖北一路安陸命陳
  規則左選之文吏也荆南歸峡差觧潛則右選之
[047-9b]
  武臣也若降指揮以湖北一路與諸鎮事體不同
  宜有更張獨仍舊制即此二人攷其績效因任改
  移陳規宜因任/觧潛宜改移無不可者但通荆湖漕憲二司治
  盜理財而以襄陽𨽻湖北扼漢沔之道以岳陽𨽻
  湖南通三江之口以鄂渚𨽻江西接洪撫之境則
  地里連属形利勢便合扵魏武置都督不欲相逺
  之意亦扵今日事宜頗為相協若襄陽已令分鎮
  時方用兵㡬會之来何有窮已乗便分割亦無不
[047-10a]
  可然後上流之勢全矣又曰夫變更舊制不稽今
  古肆其胷臆則事不可行況挟姦計乎近嵗湖北
  變更舊制多矣初用唐慤為安撫統十有四州㕘
  詳官髙衞者建言乞以鼎州守臣帶鼎澧制置使
  辰沅靖並聽節制不𨽻湖北是削其五郡也又乞
  以荆南公安縣升為軍額兼帶石首松滋巡檢使
  應軍兵器械並不許荆南那移是又削其所治三
  邑也是嵗敵人聲言數路入寇正當經畫防秋之
[047-10b]
  際而一旦削其五郡與三邑其間多兵賦重地所
  存者殘破之餘耳或以衛與慤有怨故特獻此䇿
  以傾之審如所言大不忠也不然畫此謬計不智
  亦甚矣又前日改湖南為東西路扵朝廷形勢利
  害初無加損徒困全邵武岡三郡之民耳今既復
  荆湖南北兩路宜罷荆峡分鎮仍舊置帥司扵荆
  南一便也公安軍自係内地宜仍舊廢為属邑二
  便也靖州置郡在崇寧元年自鼎澧應副錢糧嵗
[047-11a]
  費二十七萬今此二州既皆殘毀宜仍舊廢為渠
  陽寨三便也武岡置軍在崇寧四年自邵衡永州
  應副費亦不貲今此三州既皆空乏宜仍舊廢為
  武岡縣四便也凡此四者悉仍舊貫州縣官吏省
  併什八創添窠闕悉從除削裁損文書俾歸簡便
  有所謂刀弩手有所謂博易務有所謂營田司事
  皆欺㒺殃及百姓驅之轉為盜賊者也宜依往年
  禁止保馬茶鹽法施行以戒誤國害民之賊然後
[047-11b]
  國制定民心安矣又曰制國宜扵仍舊貫乃欲以
  襄陽𨽻湖北岳陽𨽻湖南鄂渚𨽻江西者昔祖宗
  宅都于汴其勢當自内而制外是故置京西路而
  襄州在漢水之南則以制湖北也置湖北路而岳
  鄂在荆水之南則以制湖南與江西也今建都江
  左未能恢復中原則當自南而制北與祖宗宅都
  于汴自内而制外其事雖殊其意則一耳置扵江
  西者治南昌而分兵屯鄂置扵湖南者治長沙而
[047-12a]
  分兵屯岳置扵湖北者治荆南而分兵屯襄皆自
  南制北恢復中原之勢也古者有属長有連帥有
  卒正有州伯今安撫大使則州伯之比而形勢必
  相属而後能相援有無必相資而後能相成五嶺
  之外財賦盛扵東禺兵馬出扵西桂宜置大帥一
  員兼綂二廣帥司以殿南服荆湖並經殘破而北
  路尤甚若置大帥必兼領夔府出峡中資力使之
  經畫庶能興復盖峡中有鹽米耕牛而無曠土荆
[047-12b]
  渚有沃衍桑田而無餘民若弛瞿塘之禁懋遷有
  無商旅自西而入物貨㳂江而下不越數年荆州
  富盛形勢可成古者大國三卿命扵天子則朝廷
  所自命者也小國二卿命扵其君則奏辟而命之
  者也控制大邦優假小國之意深矣今置大使乃
  古州伯而㕘謀議者皆自奏辟則非古意繼今以
  往宜自堂選每路二人其大使和厚者輔之以健
  決之佐剛果者與之以審詳之属其餘許自辟置
[047-13a]
  則事可久行乃輕重相權之義也
 其恤民曰保國以得民為本固本以恤民為務恤民
  以除暴為先蠻夷猾夏自外為暴者也寇賊姦宄
  自内為暴者也近嵗已来外阻内訌除外暴者多
  主通和之議竟為金人所誤不敢用兵而金人用
  兵毒遍中國常自若也除内暴者多用招安之䇿
  又為盜賊所誤不敢用兵而盜賊用兵毒遍天下
  常自若也夫春秋之法荆舒亂華則是膺是禦不
[047-13b]
  與結盟亂賊肆惡則是誅是討不列扵會以此見
  聖人之情矣葛伯殺一饋餉童子湯往征之天下
  信服而寇賊所至殺人盈野為民父母安得若是
  恝況以重賞招之又覬其弭也李成馬進侵犯江
  西陛下斷自宸衷命將出師要令殄滅自是江西
  一路商旅夜行范汝為弄兵閩嶠肆其殘毒三載
  于兹又遣輔臣副以上將罙入其阻盡掃除之而
  後遺種餘民復還農業可謂得恤民之道矣然其
[047-14a]
  餘類尚稽天誅暴横湖湘之間百姓引領王師如
  大旱之望雨也今諸將既西而師行安重陸運糧
  餉民力疲勞夫恤民者不自病民除暴者不自為
  暴曹成反覆直犯帥司劉忠殘虐塗炭數郡固無
  可赦之理宜専委岳飛掩捕曹成及早進師勿令
  越逸亟命大軍直趨潭州合扵春秋救兵欲速之
  義事得便宜無更申禀以致遷延重失㡬會仍以
  先聲促令馬友揀汰老弱及元係耕種之民各従
[047-14b]
  其欲并力一心水陸俱進追撃劉忠勿留後患招
  收楊華餘黨肅清江湖之盜然後精擇良吏悉意
  撫綏則善政可行膏澤可下百姓安堵邦本固矣
  又曰保國以得民為本固本以恤民為務恤民以
  擇縣令為先縣令親民百里之主宰也且據應副
  軍期一事言之凡糧餉轉輸器械百物應干軍旅
  之用莫不資民力而後足也主軍期者取足扵縣
  為縣令者責辦扵民得人則科斂必當多寡必均
[047-15a]
  數目必實有無必通期約必信須索必辦民不怨
  咨公無乏事茍非其人因公循私恣為侵擾剥民
  膏血甚扵寇賊公家所急往往闕供緩急之間又
  無預備民情怵迫無所控訴乃有轉而為盜矣而
  縣令其可以不擇乎近嵗此官冗濫已極宜以五
  説稍革其弊漢世郎官出宰百里自崇寧掃除資
  格收擢天下之士不歴縣邑徑躋臺省及其補外
  不為監司必為郡守事不諳歴權歸胥吏此大弊
[047-15b]
  也宜籍中外曽為臺省寺監官依倣漢制分宰百
  里試以民事俟有聲績不次超擢此一説也古者
  建侯分土不過一同今親民之官比古侯壤而軍
  興巳来日見陵辱師徒所至非特將校至扵走卒
  賤人皆得肆行無禮以百里令長而有不免捶楚
  之憂此潔㢘自重者皆欲逺引頑頓忍辱者猶安
  其職而不顧也宜増重事權優假其禮許借服色
  厚給廪餼凡軍馬屯駐本縣者並聽節制其經由
[047-16a]
  悉從階級此二説也據今八路諸縣户口賦入多
  寡重輕分為三等上縣自朝廷選差中縣吏部注
  擬下縣許帥臣監司通共奏辟立為定格不許交
  互此三説也依宋元嘉法定以六期為斷革去三
  年為任兩考成資與堂選數易之弊使吏無茍免
  民有所係此四説也凡三等縣皆以四條糾正稅
  籍團結民兵勸課農桑敦勉孝悌俟及三年攷其
  績効已就緒者就加旌賞未有倫者嚴行程督此
[047-16b]
  五説也而命侍從官各舉二人之能任縣令亦各
  刺二人之姦贓不法者皆書扵籍俟核其真以次
  施行宣示好惡使知勸沮舉刺不實者必罰無赦
  庶㡬百里得人百姓安堵邦本固矣又曰保國以
  得民為本固本以恤民為務恤民以輕賦為先魯
  哀公時遭值凶年國用空乏什二而税猶患不足
  而謀於有若則請行什一之法夫二猶不足又損
  其半疑若戲言也至謂百姓不足君孰與足乃知
[047-17a]
  其識微慮逺雖聖人不能易矣夫焚林而田非不
  得獸而明年無獸竭澤而漁非不得魚而明年無
  魚厚賦重斂困乏不足轉而之他則無百姓誰與
  供常税乎且以近事驗之如京東西路嵗入二税
  約七百萬課利雜收約三百萬其餘山澤之利在
  祖宗時捐以予民不盡取也百姓歸戴無有二心
  及李彦等取之凡西城課利及乾濼為田窮竭民
  力斂積無筭其時若有言罷此掊剋然後國用充
[047-17b]
  足則必指為謬説也然百姓愁苦轉而為盜今此
  四路常賦所入不歸於王府五年矣乃知百姓不
  足君孰與足信不誣也又如荆湖南北嵗入二税
  約四百萬課利雜收約一百萬自二税外豈無餘
  利在祖宗時捐以予民不盡取也百姓歸戴無有
  二心及部使者取之折變則有一折兩折三折收
  糴則有均糴敷糴補糴散引則有麴引茶引鹽引
  受納則有一加再加倍加而猶以為未足其時若
[047-18a]
  有言罷此諸色然後國用充足亦必指為謬説也
  然百姓愁苦轉而為盜今此兩路常賦所入不歸
  扵王府三年矣乃知百姓不足君孰與足信不誣
  也今朝廷所自治者封境益蹙賦斂益重百姓益
  貧田莱益荒謀國之臣不為陛下深思逺慮更欲
  擾之何不以京東西湖南北為覆轍之鑒也夫為
  川驅魚者獺也為叢驅雀者鸇也為敵國驅民者
  今日之貪吏與弊法也伏願明詔計臣速講輕賦
[047-18b]
  恤民之事為生財足用之原而以京東西湖南北
  為至戒庶㡬百姓安堵邦本固矣又曰保國以得
  民為本固本以恤民為務恤民以革弊為先凡為
  國以利不及義者皆自小人始謂其所見者小不
  知大體法所以弊也祖宗時以義為利盜賊不作
  坐享九州四海之奉其所利者大矣且如鹽法行
  扵西者與商賈共其利行扵北者與居民共其利
  行扵東南者與漕司共其利大計所資均及中外
[047-19a]
  所謂以義為利也崇寧初謀國之臣以利為利首
  變鹽法利出自然者禁而不得行則觧池是也利
  在居民者皆入扵官府則河朔是也利通外計者
  悉歸扵朝廷則六路是也諸路空乏乃至横斂誅
  求百種猶不能給民窮而為盜遂失嵗入常賦以
  榖千萬計則鹽法實致之也靖康改元用事大臣
  昧扵逺見其弊不革陛下紹興宜鑒前失亟議改
  更久而未及何也略以湖南一路言之舊日嵗課
[047-19b]
  一百萬緡本路得自用者五十萬故斂不及民而
  嵗計充足變法已来鹽利悉歸朝廷矣本路諸色
  支費已皆出扵横斂至如上供舊資鹽息者猶不
  蠲除民所以益困也略以道州一郡言之嵗認上
  供錢二萬貫往時本州嵗賣鹽錢四萬餘貫以此
  鹽息樁充故斂不及民而自足今上供錢依舊而
  無鹽息至以麴引均科人户民所以益困也又略
  以耒陽一邑言之有未變法之前官所自運鹽有
[047-20a]
  既變法之後客所拘納塩封樁日久既縁軍期支
  給矣而塩香司再欲追索朝㫖亦令撥還不知此
  當自何而出急則不免取扵人户民所以益困也
  比聞𣙜貨務所入未滿一年至六百餘萬其利非
  不厚何不遍下諸路並令檢會若此類悉行蠲免
  以活百姓使稍安業不致為盜長納二稅存國家
  大利之源也又如𣙜酤法己極弊尚仍舊貫不亟
  改更何也略以道州言之課額既髙嵗有虧欠即
[047-20b]
  抑勒專知牙校令兼管州倉俾因受納取足稅民
  弊可見也又以邵陽言之酒課約二萬餘貫而嵗
  折稅米為糯凡六千石每㪷中價約五百足只此
  一色已㡬倍費其他未論也比雖行下諸䖏會計
  而州縣往往利此為造弊之端不以實聞何不斷
  在必行令逐路應係官監酒務許百姓衆共買撲
  入納浄利收官務遞年所費米麥等撥歸朝廷專
  充贍軍費用還所得浄利與轉運司及本州縣支
[047-21a]
  使利濟公私以活百姓使稍安業不至為盜長納
  二稅存國家大利之源也夫琴瑟不調甚者必觧
  而更張之乃可鼓也為政而不行甚者必變而更
  化之乃可理也惟陛下早更弊法以幸天下則百
  姓安堵邦本固矣又曰保國以得民為本固本以
  恤民為務恤民以省官吏為先光武中興併廢吏
  員裁減文書什存一二天下遂平盖有民然後有
  事有事然後有官今遺民既寡事亦少矣官吏日
[047-21b]
  増而不減此何理也自崇寧以来中外創添貟局
  重以濫賞不勝其冗蠧國病民遂至扵亂渡江之
  後北地衣冠接袂而南矧值軍旅之興賞典超越
  濫冒滋衆江左吴楚例經殘破而諸司州縣添差
  不已兵官舊係兩貟者或至扵七員八貟而未止
  也監當舊係一員者或至扵四貟五貟而未止也
  倚仗推委不任其責請給人從互相攘占此弊不
  革雖有恤民之心而民豈被其澤乎又如江北荒
[047-22a]
  餘郡縣皆膏腴之地虜騎不来盜賊已去而民無
  歸業城市不建者縁所遣經理鎮撫之官略無存
  恤興復之意未有百姓先置官司諸州縣鎮舊時
  貟闕一一差填又所用之人全不選擇貪殘暴虐
  甚扵寇盜墾闢一畆者即抄一畆之地布種一碩
  者即收一碩之入民不聊生無縁復業此弊不革
  雖有恤民之心而民豈被其澤乎夫為民有官不
  設官以病民為事有官不因官以廢事今添差所
[047-22b]
  在依勢倚法侵漁須索耗蠧無窮民所以病也一
  羊而羣牧其委不專一職而衆官其任不一事所
  以廢也攷扵春秋以民為重而大夫次之攷扵孟
  子以民為貴而社稷次之故堯舜禹以天下相受
  而其言曰衆非元后何戴后非衆㒺與守邦言君
  與民一體也而可以不恤乎今朝廷添置官吏盡
  出扵恩寵諸路所自差委多及其親故不虞廢事
  而病民也大失先王之意矣望陛下特降指揮併
[047-23a]
  省官吏以建武為法稍捐禄廪養之使居閒地無
  執事權則百姓安堵邦本固矣
 其立政曰立政者人主宰臣之事而必先明其所職
  然後政可立也選擇忠賢以為輔相委任不疑者
  人主之職薦進人材布列中外賞罰不私者宰臣
  之職唐太宗既黜封徳彞邪説任房喬杜如晦為
  宰相矣又勅尚書細務並属左右丞而責二公以
  廣求賢人隨才任使此委相臣以其職者也陳平
[047-23b]
  既不答文帝決獄之問自謂所主佐天子理隂陽
  矣而召河南守吳公為廷尉吳公治平為天下第
  一其能致民無寃可知此使九卿各得其職者也
  而政有不立乎陛下即位于今六年念宰相不可
  數非其人也而特有選任置諸左右可謂得人主
  之職矣然而政事未立者竊恐責宰相以其職異
  扵太宗之不以吏事勞之也宰相之所以自任未
  若陳獻侯之能使九卿各得其職也昨者雖并東
[047-24a]
  西二省而宰臣依舊受接詞訴判決獄訟終日營
  營弊精力扵簿書之末而進退人材布列中外賞
  功罰罪或有未加察焉則失其職矣政何由立乎
  夫審扵音者聾扵官明扵小者暗扵大天地之有
  四時百官之有六職天下萬事盡備扵此願陛下
  特降指揮自今以往宜令庶事並決扵六曹仍命
  六曹官長皆得專達並如元祐大臣所請自非事
  關大體更不咨白則宰相之事簡矣然專責以慎
[047-24b]
  柬六部長官及其貳以舉中臺之職則又專責以
  慎柬諸路帥臣及部使者以舉外臺之職則又專
  責以慎柬諸郡守臣及上縣令宰以舉郡邑之職
  此乃周公立政有司牧夫之大意也昔者冉有退
  朝而晏以為有政仲尼曰其事也如有政雖不吾
  以吾其與聞之夫諸侯之國大夫與政而陪臣與
  事為天下者其可不使宰臣與政而侍從治事乎
  惟陛下明詔宰臣各行其職則政之大經立矣又
[047-25a]
  曰三綱軍國政事之本人道所由立也三綱正則
  基扵治以興三綱淪則習扵亂以亡按春秋華督
  有不赦之惡魯鄭齊陳同會于稷以成其亂受賂
  而歸而天子不討方伯不征咸自以為利也不知
  百官象之有大不利焉未㡬陳有五父之亂齊有
  無知之亂鄭有祭仲子突亹儀之亂魯有叔牙慶
  父般閔之亂數十年間四國舛逆㡬至䘮亡則以
  昧扵履霜堅氷之戒不能辨之扵早也春秋備書
[047-25b]
  于䇿明三綱之重為後世鑒深切著明矣昨者邉
  塵犯闕邀請二聖而立張邦昌僭竊名號援引契
  丹立晉事迹用為證例分遣使人宣諭諸路直下
  赦令倍行恩賞原其用心與華督動於惡無異陛
  下嗣膺寶歴特施寬典未正其罪奉行天討與衆
  棄之置在逺郡賜死于隠而不尸諸市朝已失刑
  矣及敵騎南騖鑾輿渡江黄潛善及其黨悉皆震
  恐事窮計迫無所從出乃指邦昌為金人所立而
[047-26a]
  迫之至死遂以致寇欲觧其迷國誤朝之罪至其
  宗族皆命以官是訓誘亂臣賊子之心使利扵為
  惡此臧哀伯所謂百官象之其又何誅焉者也故
  不踰旬月苗傳劉正彦敢有無將之心陛下既正
  典刑順承天意而近臣乃有抗章乞行湔滌者敢
  肆姦言無所忌憚故比日諸方羣盜所在焚刼至
  有官吏入其隊中肯為之用末流至此可不戒乎
  伏望特降指揮昨在圍城有職當守禦視城垂破
[047-26b]
  而端坐不救忘廟社之危者有草表章上及君父
  取媚敵人受其婦女者有起自閒散特仕偽朝長
  其諫省者有扵苖劉自肆並建節旄所除制命極
  意稱美者及昨来乞用邦昌苖傳正彦之黨者審
  其輕重不過此數人依法施之以正人心息邪説
  則三綱不淪而軍國政事得以時立矣
 其覈實曰政事紀綱莫大扵賞罰賞罰福威必當扵
  功罪功罪善惡必審扵毀譽毀譽是非必要扵真
[047-27a]
  偽故直言不聞毀譽亂真康澄以為可畏甚扵三
  辰失行水旱蟲蝗之變也可不核實乎陛下昨降
  赦書推尊仁宗盛徳大業應舉行法度並欲上遵
  嘉祐徳意甚美臣嘗考其大要特在扵直言數聞
  毀譽核實而己丁謂以姦邪為宰相矣雷允恭傳
  達外議擅權矣黄徳和以監軍誣奏邊將矣或斥
  或誅或投諸四裔而獄情審克卒無寃濫是毀譽
  不得亂真而邪説息也寇準以忠正遭逺貶矣范
[047-27b]
  仲淹以危言屢獲罪矣歐陽脩以譏斥佞人招難
  明之謗矣或辨明誣枉或擢陞侍從或遂遷執政
  是毀譽不得亂真而直道行也邪說息直道行則
  惡人有所憚而不為善類有所恃而不恐其致至
  和嘉祐之治以此陛下自初即位思建中興而將
  相大臣黄潛善汪伯彦等不䏻奉令承教乃廣引
  廢忠毀信靖譖庸回服讒蒐慝之黨變亂名實顛
  倒是非以上惑朝聽貶馬伸扵關市出許翰楊時
[047-28a]
  扵閒散如孫覿劉觀鄭㲄輩流並居邇列維揚奔
  潰無所歸咎恐陛下討其誤國之罪也復指結余
  堵殺邦昌為致寇之由特下赦音元惡大憝皆得
  原滌而李綱獨不與焉此雖假借朝廷詔令行之
  安能掩天下之公論乎顛倒是非變亂名實莫斯
  為甚矣及范宗尹當軸又欲汲引失節鄙夫如李
  擢等以盖其北面偽楚之惡是非邪正出扵人心
  如辨白黒焉可誣也其為計不忠亦甚矣陛下好
[047-28b]
  惡無私克遵王道上追仁宗審覈之政毀譽必要
  其真賞罰必當其實使邪説不作直道得行其繼
  嘉祐至和之治亦何逺之有夫邪正是非莫易辨
  扵今日惟陛下斷在必行以扶正論實天下之幸
  又曰凡核實者必自大臣與臺諫始大臣定功罪
  施賞罰扵上臺諫論功罪主毀譽扵下不可不先
  核也仁宗即位信王曾之正任呂夷簡之才終以
  富弼韓𤦺為宰相而余靖蔡襄賈黯呂誨等迭居
[047-29a]
  臺諫此真偽所由核也陛下嗣承寶歴渡江以前
  所用三相而言者攻李綱以六不可貸之罪謂人
  臣有一于此必伏斧鑕而逺竄之扵鯨波南海之
  表人皆以為鄭㲄盖綱以建炎二年冬十有一月
  朔日逺貶而㲄以是日峻遷故知為此言者必㲄
  也然謂綱大興誣謗干譽庸俗言已去朝暴亂斯
  起欲平定之捨我其誰傳呼宰相響震山谷諷諭
  羣小令上封章翺翔道途以俟詔命凡此等語驗
[047-29b]
  扵奏議則無據按扵施為則無迹特以譔造文致
  之語傾陥大臣為不可貸之罪而當時遂信行之
  又以美官激勵之是賞勸讒諂之人欲其毀譽亂
  真而不核也若言潛善伯彦措置乖方人皆以為
  馬伸盖伸自言官黜為監當而其言則有狀矣不
  慎命令則以下還都之詔也廣布私恩則以復祠
  宮教官之闕也黜陟不公則以罷衛膚敏而用孫
  覿不祥之人也杜塞言路則以貶吳給張誾邵成
[047-30a]
  章也妨功害䏻則以沮宗澤與許景衡也私收軍
  情則以各置親兵千人請給獨優厚也同惡相濟
  則以力庇罪人王安中也凡舉一事必立一證皆
  衆所共知亦衆所共見不敢以無為有亦不敢以
  是為非而當時不信其言而罷之反以為言事不
  實而重責之是罰沮忠讜捐軀為國之人惡其毀
  譽之核實而不亂也邪説何由息公道何由行乎
  今㲄雖已死恤典哀榮禮意隆厚公論不允伸既
[047-30b]
  逺貶雖有詔命不聞来期君子閔焉比雖賁以龍
  閣未盡襃勸之禮按春秋之法治姦惡者不以存
  沒必施其身所以懲惡奬忠善者及其子孫逺而
  不泯所以勸善伏望聖慈特留聦聽按此二人情
  狀追正刑賞奉承天意使天下知懲勸之方以息
  邪説開公道則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將復見扵
  今日矣
 其尚志曰臣聞自昔帝王應時而作者必以立志為
[047-31a]
  先在草昧時必立志而後能創業垂統在衰微時
  必立志而後䏻興衰撥亂時者事之㡬志者事之
  本欲定大事而志不先立則無本矣焉䏻有成漢
  髙帝西入咸陽見秦宮室帷帳狗馬重寶婦女之
  盛意欲留居樊噲一言即還霸上范増由此畏之
  説其主曰沛公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
  其志不在小故䏻滅秦取項以成帝業光武破尋
  邑之師舉雒南之地取河北定山東既得隴復望
[047-31b]
  蜀顧謂耿弇曰建此大䇿雖落落難合然有志者
  事竟成也故䏻祀漢配天不失舊物靖康改元胡
  塵犯闕用事臣僚不効責難之節首以立志為本
  而即安屈辱至使親王出質城下結盟此齊國佐
  宋華元請合餘燼背城借一誓死力爭有以國斃
  而不肯従者也當時國勢何異措火積薪寢卧其
  上而宰相徐䖏仁遽進諛言以為金人出境社稷
  再安由聖徳儉勤致有天人之助遂陳八説謂如
[047-32a]
  今日可比唐虞之盛而臣主俱榮抑何所志之卑
  陋也故廟堂聚訟顛沛末流未及朞年卒招失國
  之禍夫立志者本也行事者用也本則不立而急
  扵行事雖有逺猷宏議必格而不得施矣陛下天
  資神武自初即位慨然發憤志殄寇讎而當時親
  信近臣又不䏻助成大美乃至因循坐消嵗月國
  日益削六載于今然上天之所以啟悟聖情日躋
  盛徳陛下之所以深懲既往剋勵將来可謂卓然
[047-32b]
  有立扵萬物之表矣伏望堅持此志斷以不移仍
  飭群臣各致法家拂士之義必志扵恢復中原祇
  奉陵寢必志扵掃平邉境迎復兩宮必志扵得四
  海之歡心以格宗廟必志扵致九州之美味以養
  父兄然後告功皇天明示徳意則文武百僚六軍
  萬姓丕應徯志亦皆震慴奔走各修厥職奚為而
  不成奚欲而不遂矣
 其正心曰治天下者法也制法者道也存道者心也
[047-33a]
  心者身之本也身者家之本也家者國之本也國
  者天下之本也曰家曰國曰天下者皆心之所體
  也曰道曰法者皆心之所運也能正其心則朝廷
  百官下至萬民莫不壹扵正安與治所由興也不
  正其心則朝廷百官下至萬民莫不習扵不正危
  與亂所由致也故有虞氏以天下授禹其所傳付
  者首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而周公作立政稱述
  乃考文王亦不過克厥宅心而已然心有所忿怒
[047-33b]
  而弗䏻忍則不得其正有所貪欲而弗䏻窒則不
  得其正有所蔽惑而弗䏻斷則不得其正有所畏
  怯而弗能自强則不得其正故欲正其心者必本
  扵誠意致知而人主所以不可不學也昔光武中
  興息馬投戈必先講藝蜀先主從事行陳之間而
  樂聞儒生鄭康成等啟告治亂之道吳王孫權分
  命諸將緫兵禦敵戒以當途掌事不可不學而自
  謂讀書大有所益者盖戡定禍亂雖急扵戎旅之
[047-34a]
  務而裁決戎務必本扵方寸之間不學以致知則
  方寸亂矣何以成霸王之業乎今陛下日親典䇿
  博考古今往行前言固以畜徳又經變故備嘗險
  阻慮患益深必無邪念至誠所發通貫幽明固有
  人不及知而天獨知之者矣伏望更選正臣多聞
  識有智慮敢直言者置諸左右日夕討論以克厥
  宅心逺繼周文之美則朝廷百官下至萬民莫不
  壹歸扵正而無回邪欲亂之心奚危之不安奚亂
[047-34b]
  之不息矣
 其養氣曰凡用兵勝負係扵軍旅之强弱軍旅强弱
  係扵將帥之勇怯將帥勇怯係扵人君所養之氣
  曲直何如耳接戰者兵也主兵者將也將將者君
  也人君以直養氣自反而縮則曾子之所謂約也
  狐偃之所謂壯也壯則强以曲喪氣自反而不縮
  則孟子之所謂餒也狐偃之所謂老也老則弱紂
  師如林陣于牧野武王數其不事宗廟賊虐諫輔
[047-35a]
  之罪則商曲而周直矣故周勝項羽兵震天下威
  服諸侯漢祖數其九罪與殺義帝之負則楚曲而
  漢直矣故漢勝凡曲直者兵家之大要制勝之先
  㡬也金人詐邀二聖遷徙六宮殘殺老幼刼掠貨
  財立臣代君悖逆天理肆行無道曲亦甚矣陛下
  以上皇之子孝慈之弟自大元帥入踐宸極檄書
  初下而偽楚歸班赦令一行而四方響應又自比
  来克勤聽政追賞直士優䘏其家登用讜言置諸
[047-35b]
  要列令聞四達聖徳日躋可謂直矣以直對曲勝
  負已分中國士氣宜不待鼓而自强强敵暴横宜
  不待挫而自弱然敵兵每動四方震慴奔走逃遁
  莫與抗衡者以兵家之略制勝之㡬未有以明之
  也今欲强中國之兵鼓將士之勇使人人知我直
  彼曲以作其衰敗不振之氣更在陛下强扵為善
  益新厥徳近而信扵諸夏者無曲可議外而聞扵
  夷狄者無曲可指則守為剛氣可塞于兩間震為
[047-36a]
  怒氣可以安天下何憂扵羣盜何懾扵敵人將帥
  必聽命而不敢驕軍伍必畏威而不敢惰不待兩
  兵接刃而百勝之筭已坐決扵九重之上矣
 其宏度曰人主以天下為度明當並日月不可私照
  臨徳當配天地不可私覆載所好當遵王道不可
  以私勞行賞所惡當遵王路不可以私怨用刑其
  喜怒則當發必中節和氣絪緼而萬物育也故能
  理其情而君道備矣然人情易發而難制者惟怒
[047-36b]
  為甚克已然後可以治怒順理然後可以忘怒書
  曰必有忍乃其有濟此治怒不遷之法也忍者隠
  忍不發之稱遷者自此遷彼之謂䏻隐忍而不遷
  則事必濟矣齊侯忍扵射鉤而相管仲九合諸侯
  晉文忍扵斬袪而見寺人披免扵内難楚昭忍扵
  私怨而賞鬭辛終以復國漢髙帝忍扵有故怨者
  而封雍齒忍扵數窘辱者而赦季布忍扵比己為
  桀紂者而用周昌至如丁公短兵相接而免己扵
[047-37a]
  厄可謂有再生之恩矣及其即位丁公来謁乃斬
  以殉其不賞私勞如此故䏻五載而成帝業凡此
  數君扵道槩乎其有聞者矣如袁紹不忍扵田豐
  許攸而棄策士卒無所成徳宗不忍扵蕭復姜公
  輔而疎賢相終以衰削盖亦未之思耳陛下聖度
  虛明仁心廣大固當不以私喜親佞諂之士亦當
  不以私怒逺正直之臣中外百執其有迷國誤朝
  罪惡昭著衆所指目不可掩者雖有私勞願陛下
[047-37b]
  與衆棄之不使幸而得免以致天下之疑也至如
  抱忠守正犯顔逆耳公論所歸不可掩者雖遭讒
  謗願陛下與士共之不使退而窮䖏以失天下之
  心也然後賞而必當是謂天命罰而必當是謂天
  討可以撥亂反正建中興之業矣
 其寬𨼆曰自昔創業興衰與增光洪業之君待遇臣
  下恩禮雖一而崇髙嚴恪常行扵爪牙介胄之夫
  以折其悍驕難使之氣柔遜謙屈必施於林壑退
[047-38a]
  藏之士以礪其廉靖無求之節故䏻駕馭人材表
  正風俗漢髙帝立䏻召齊王田横於海島中而自
  恨終身不䏻致四皓世宗踞見大將軍衞青至汲
  黯奏事或時不冠則走避帳中使人可其請光武
  制御功臣不相假借而招延䖏士如會稽嚴光足
  加帝腹辭其爵位山陽王成使者再聘不肯就車
  太原周黨陛見帝廷伏而不謁雖范升有誇上求
  髙之奏不以為然各從其志夫此三君者内平四
[047-38b]
  海外讋百蠻可謂英雄之主矣然髙祖之威䏻行
  扵暴秦强楚而不行扵四皓世宗之威䏻行扵匈
  奴西域兩越東夷而不行扵汲黯光武之威䏻行
  扵尋邑王郎赤眉銅馬隴蜀之君而不行扵嚴光
  周黨惟公孫述獨行之述招聘蜀人李業之流或
  刼以兵或迫以酖或械其妻子業等皆死疑若最
  䏻行其威令矣然述之威䏻行扵李業等而不䏻
  行扵吳漢何也威有所當加勢有所當屈加扵所
[047-39a]
  當加以立威則强屈扵所可屈以忘勢則昌反是
  道者難乎免扵亂亡之禍矣陛下尊徳樂道如古
  賢王屢下詔書詳延遺逸而羣臣有不䏻欽承美
  意以增盛徳之光者凡所宣召或有未至不原情
  實略見寬假即肆讒謗以謂違扵君命召不俟駕
  之義被之以偃蹇之名而欲加之以不恭之罪雖
  陛下大度并包不從其説而造此謗者亦云甚矣
  夫召而不至者其本心豈樂貧賤惡富貴哉其必
[047-39b]
  有以也或其齒早衰而不䏻至或其身負疾而不
  䏻至或其志氣已經沮傷而不䏻至或其才力不
  足以當任使而不䏻至或其所見與時不同而不
  䏻至若聽順所守寢息恩命下全𨼆居之操上有
  好善之美兩得之矣乃欲施雷霆之威扵一介之
  士何也渡江以来四月八日所下赦書首欲上遵
  仁宗法度謹按康定間嘗以詞館招張俞矣辭而
  不受至于四五其後又以修起居注用王安石矣
[047-40a]
  辭而不受至于八九皆從其欲又優奬之以勵風
  俗未嘗加以雷霆之威而權綱不縁此而不立命
  令不縁此而不行威加扵西則臣服元昊威加扵
  北則削平王則威加扵南則掃蕩智髙柔巽屈扵
  𨼆士而徳愈隆剛克伸扵四夷而威愈震可謂知
  所用矣此其所宜遵者也侍從近臣不有忠言竒
  䇿上動聖聽奮揚天威殱滅讎敵顧請施扵疾病
  退藏之臣其意安在伏望特降詔書申明此㫖凡
[047-40b]
  被召有不䏻赴者悉從其欲不强致之獨以威刑
  外施暴横之戎内掃貪殘之賊與悍驕不可使之
  將讒説殄行之臣則天下歸心而治道成矣
秘書正字張孝祥上奏曰臣恭惟陛下天縱神聖身濟
興運兢兢行道餘三十年以陛下之心行陛下之政唐
虞三代宜不足進而懐忠之士以今揆古容欲有議者
何哉羣臣負陛下使令也自建炎以来朝廷之治盖嘗
一再更張方陛下厲精扵中興之初則執事者立異相
[047-41a]
髙隆虛名而略實用逮陛下扵恭已修好之後則專國
者怙權植黨廢公議以竊主威夫君天也父也事天事
父若此尚何暇望其他哉今陛下收還威柄人才用舍
蔽自聖志先時二者之弊固已革去然臣之愚猶欲冒
昧自竭者誠願陛下清閒之燕宻諭邇臣使之無茍目
前益務逺略而已夫事有可為當各進所聞豈必拘形
迹之疑政或偏敝當勿憚改作不宜習見聞之舊翫嵗
月則將失投機之會飾文具則必盭責實之㫖使群臣
[047-41b]
精白以承休徳則陛下髙拱而昭成功永輯隆平無有
紀極惟陛下留神財幸
殿中侍御史章誼應詔上言曰右臣伏讀今月二十六
日聖訓閔國難之日深念政治之未洽臣有以見陛下
慮患之切而求治之勞也仰惟陛下懐宵旰惕厲之心
思祖宗基業之重眷禮臣工敷求切務使悉意有為之
時降虛已力行之詔徳音下逮朝野忻懽如臣謏聞誠
不足以仰酬清問然幸以狂愚得備言責不敢以學識
[047-42a]
凡陋為辭臣以為欲國難之弭則莫若以謀為先欲政
治之洽則莫若以人為急孟子曰堯舜之智而不徧物
急先務也堯舜之仁不徧愛人急親賢也陛下詔臣以
寇敵充斥汙瀦扵齊魯宋衞之郊而盜賊跳梁株連扵
江鄂洪撫之地閩中屢擾淮上多虞此四者臣知國難
之深有在扵此也陛下又詔臣何道而可以保民何術
而可以弭盜何䇿而可以遏强敵何行而可以生國財
此四者臣知政治之洽有在扵此也陛下用謀以濟四
[047-42b]
者之難則所謂堯舜之智也用人以行四者之政則所
謂堯舜之仁也臣請得别白而詳言之聖詔曰敵兵充
斥汙瀦扵齊魯宋衞之郊此陛下念宗廟社稷之所在
而憤劉豫之未擒也陛下謂劉豫之僭竊在敵人願為
之乎兩者皆出扵不得已也敵人窮兵深入去國萬里
攻刦焚蕩固知中原之空虛而不䏻有也故不得已而
用劉豫若劉豫者失身兵革之間貪戀朝夕之命彼雖
屈膝扵北庭實可屏衛扵中國盖亦不得已而為之也
[047-43a]
誠遣辯士動其心徐遣間諜宻賜詔㫖許之為外藩貸
之以不死則兵革可以暫息邊境可以少寧然後専委
重臣經營北伐異時王師繼進由清河者入京東由汴
路者入京畿由襄漢者入陳蔡與李齊要結扵登莱之
境與張浚翟興會兵扵河洛之上陛下用謀誠出扵此
則齊魯宋衞之郊可得而復矣聖詔曰盜賊跳梁株連
扵江鄂洪撫之地此陛下念江左生靈之塗炭而憤李
成馬進之未討也陛下固嘗遣周虎臣往諭李成使之
[047-43b]
歸鎮李成既聽命矣其後撫諭之使不繼丐糧之請不
答外之將臣大敗則匿而不言小捷則矜而自功至于
今日猖狂四出江鄂洪撫兵拏不觧臣固嘗乞江東之
池饒信撫江西之洪州荆湖之鄂州三路分兵以守矣
又嘗乞令呂頥浩朱勝非兼荆湖江南四路之地盡護
諸將兩師統兵以戰矣陛下試用此謀則兵將之心力
必果臣旅之號令必一財用則無所分爭士卒則無所
竄伏江鄂洪撫之地可全而有也聖詔曰閩中屢擾淮
[047-44a]
上多虞此陛下念守帥之非才而思鎮撫之未效也閩
中之擾始扵范汝為結集之初福建帥守監司任非其
人不䏻擒捕朝廷遣謝嚮招安之後慮有譴訶扵是共
為飛語聲言劉時舉死非其罪冀以中傷謝嚮而揺動
汝為陛下誠䏻灼知情狀盡行罷黜别選䏻臣則閩中
屢擾非所患也淮南諸鎮初皆得人合勢併力以扞殘
敵大江之南藉為藩籬自趙立被圍朝廷不䏻遣兵應
援以致陥沒扵是薛慶李彦先相繼喪亡岳飛郭仲威
[047-44b]
迤邐失守今日固當統以重帥給以芻糧使之四面攻
襲殄滅餘寇促其歸鎮務耕稼之業養疲瘵之民招徕
流亡繕備守禦則淮上多虞非所患也凡此四者臣以
為尚謀而不尚力則國難可得而弭矣聖詔曰何道而
可以保民臣謂保民無他道也去姦貪殘虐之吏則可
以保民矣今夫勸農桑懲游惰薄稅斂省刑罰鰥寡孤
獨遂其生饑凶疾病得其養保民之道不過如此而陛
下矜恤之意滲漉之仁形扵詔音見扵赦令非不諄複
[047-45a]
也然而民不獲安者姦貪殘虐之吏未盡去也聖詔曰
何術而可以弭盜臣謂弭盜無他術也得循良㢘平之
吏則可以弭盜矣今夫遣繡衣直指之使用柱後恵文
之吏施虎穴屠伯之酷任射聲跡步之士重孥戮之科
連保伍之坐弭盜賊之術不過如此而陛下警察有巡
尉之官懲艾有刀鋸之辟大則陳諸原野小則肆諸市
朝然而盜不可息者循良㢘平之吏不進也聖詔曰何
䇿而可以遏强敵臣謂甲堅兵利城髙池深形勢便利
[047-45b]
山川險阻得利則戰不利則守此强敵之所以可遏也
國家兼而用之矣然而猶復憑陵者以陛下未得折衝
禦侮之臣也聖詔曰何行而可以富國財臣謂布帛芻
粟之征關市𣙜酤之利度僧鬻爵之牒摘山煮海之饒
此國財之所由以生也國家兼而用之矣然而經費不
足者陛下未得長財心計之臣也凡此四者任人而不
任法則政治可得而洽矣夫尚謀智也任人仁也陛下
持仁智之大端優㳺法宮之中天下才智之士為陛下
[047-46a]
奔走陳力以濟艱難之業則祖宗丕基為不墜矣陛下
縷數政治之目固可槩見其得失然不若詔執政侍從
之臣各舉俊傑之士使至行在審其智謀考其議論共
佐中興以康庶事臣得為陛下察其忠邪而警勵之臣
聞舜之紹堯寇賊姦宄蠻夷猾夏洪水横流民不粒食
舜舉十六相去四凶舞干羽而有苗格扵是地平天成
萬邦作乂此誠急務親賢仁智之效也當陛下憂勤圖
治之時臣敢終始以堯舜之事為言陛下力行是道其
[047-46b]
扵堯舜夫何逺之有臣不勝區區之誠
誼又上奏曰臣聞人主之職在論一相夫宰相之任既
專則得以持危扶顛為己任今天下之勢可謂顛且危
矣正賴宰相總率百官扶持大業若政事之因革官吏
之廢置刑賞之重䡖軍師之進退悉斷扵宸衷而取決
扵宰相使宿將功臣戚里近習不得夤緣干請而一切
退聽然後朝廷之勢尊而治功成矣伏望陛下安行此
道責成宰相茍一物不應許諫官御史論列繩察而百
[047-47a]
執事之人各守其職以盡規扵上庶㡬政無多門朝無
倖位保護安全共成中興之美不勝天下之幸
誼又上奏曰臣伏見朝廷全盛之時尚書為外省受四
方之訟牒都堂在禁中議天下之政事士大夫之以職
任往来扵四方與夫省臺寺監以職任建白扵宰執者
並晨詣都堂朝服謁見扵是宰執受其事目察其人材
可否僉諧乃為進退自旦及午閲天下之務不少置也
巡幸以来三省都堂不復異處賔從絡繹僅䏻應酬文
[047-47b]
書紛紜無暇省決又復分廳對客日晏未罷左右司有
所禀議逡巡而不得前堂吏抱案牘趑趄户外而退雖
有經濟之才彌綸之志何暇措意哉唐制丞郎見宰相
須少間乃敢通郎官非公事不敢謁異時宰相往往通
賔客至有所善載酒集閤酣醉而去及李徳裕為相則
喻御史有以事見宰相者必先白臺乃聽自是罷朝百
官由龍尾道趨出無輙至閤者觀今日之事以考徳裕
之所為盖有謂而為之也伏望睿慈明賜戒諭都堂議
[047-48a]
事稍遵舊制庶㡬多事之時經綸之地不為賔客清談
燕坐之所仰副聖主責成仰治之意不勝幸甚
右正言陳淵上奏曰治天下有萬世不易之道有一時
觧紛之計不易之道猶饑渴之扵飲食不可一日而無
觧紛之計若病之用藥已則去之戰國之世諸侯以詐
力相吞所患者國之不富兵之不强耳是以當時謀臣
䇿士非富國强兵之説不進扵其君而孟子則鄙之曰
仲尼之徒無道齊晉之事者是以後世無傳焉故雖如
[047-48b]
管仲之扵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其功可謂盛矣而
孟子猶不為也豈以管仲之所成就者可以濟一時之
急而不可行之萬世乎方梁恵王以天下莫强之國東
敗扵齊西喪地扵秦南辱扵楚欲以一洒其耻問扵孟
子宜其有甚髙絶異之謀轉禍扵立談之頃而成功扵
反掌之易者而孟子則對之以施仁政扵民省刑薄斂
深耕易耨修其孝悌忠信而已又何其不切歟盖濟一
時之急者不過富國而强兵行萬世而無弊者非仁政
[047-49a]
不可也夫仁政得民之術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
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彼所謂富國者
困民之本也所謂强兵者毒民之資也以是而欲得民
之心不亦難乎雖然不言富國非委貨財而不取也不
言强兵非消甲兵而不用也治其本而末從之矣本之
如何得民心是己民心既得以之足食則君孰與不足
以之治兵則效死而民弗去此湯武之王所以無敵扵
天下也今為兵而理財取財而虐民民不堪命將轉而
[047-49b]
為盜賊姦宄莫禁饑饉乗之其患有不可勝言者矣願
思孟子之言修仁政以固民心毋以祖宗之徳澤未替
為言而忽扵恤民則天下幸甚
左司員外郎王信轉對論士大夫趨向之弊居官者逃
一時之責而後有所不恤獻言者求一時之合而行之
可否有所不計集事者以趣辦為䏻而不為根本之慮
謀利者以羨餘為事而不究源流之實持論尚刻薄而
寖失祖宗忠厚之意革弊務煩碎而不明國家寬大之
[047-50a]
體因循玩習恬不為怪願酌古之道當時之宜示好惡
扵取舍之間使天下靡然知鄉而無復為目前茍且之
狥又論朝廷有恤民之政而州縣不䏻行恤民之實近
嵗不登陛下軫念元元凡水旱州郡租賦或蠲放或倚
閣住催然倚閣住催之名可以並縁為擾願明與減放
上皆納其説
 
 
[047-50b]
 
 
 
 
 
 
 
 歴代名臣奏議卷四十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