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2f0039 歷代名臣奏議-明-楊士奇 (master)


[101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歴代名臣奏議卷一百一
           明 楊士竒等 撰
  經國
宋理宗時進士文天祥上書曰臣一介踈賤遭逢聖明
猥以庸愚早膺親擢世道悠悠風塵流靡臣於其間葢
嘗感激奮發以為由今之道無變今之俗一日有關於
天下國家之故懼無以辱使令杜門四年讀禮之外葢
[101-1b]
未嘗一日不思以自効也乃夏五陛下臨軒策士偶垂
記憶起臣於家居進臣於仕籍臣伏被宸命感激不自
勝追惟䝉恩之初阻於朝謝北望天路輙奉表以聞伏
䝉聖慈許臣詣拜闕下徳至渥也臣就道以來不圖國
事浸艱邊烽煩廹陛下引咎責躬改過更始召還舊徳
斥去元姦凡可以當天意回人心者無所不用其至伏
惟陛下不自神聖猶親洒宸翰誕布詔書庶幾中外臣
庶危言極論以有補於今日之政陛下悔悟之意上通
[101-2a]
于天天下於此咸服陛下之勇臣甫及趨謝闕庭兩讀
綸音為之哽咽下泣君臣之義與天地並立況臣䝉被
厚恩非衆人比使於此時泯泯黙黙上負陛下内負帝
衷尚何以飲食於戴履間哉是用不避斧鉞輒奮愚忠
條其說以獻惟陛下裁擇一曰簡文法以立事夫貴為
天子富有四海垂衣拱手以雍容於穆清之上至尊之
體也不幸際時艱難兵革四起俯仰成敗呼吸變故此
非用馬上治不濟今國勢搶攘固猶未至如馬上之急
[101-2b]
然患入腹心事干宗社陛下為皇皇拯救之謀不得不
略倣馬上治之之意今陛下焦勞於上兩府大臣黽勉
於下君臣之間不可謂非日討軍實而申儆之者然尊
卑濶絶禮節繁多陛下平旦視朝百官以次奉起居宰
相搢笏出奏從容不踰時軍國大事此雖陛下日夜與
宰相汲汲而圖之猶懼不蔇謀王斷國之設施尊主芘
民之藴蓄豈能以頃刻交際而究竟之哉陛下退朝之
暇雖時出内批以與宰相商論宰相又時有奏報以出
[101-3a]
其建明然天下事得於面論者利害常決於一言筆墨
所書或反覆數百言而不足事機交投寸隂可惜使宰
相常有此等酧酢則一事之末固有費其日力者矣其
於幾務豈不有所妨哉古者天子之於大臣或賜坐或
賜食或奏事至日昃或論事至夜分凡皆以通上下之
情為國家至計也賜茶之典五代時猶有之惟國初范
質王溥頗存形迹此事遂廢陛下莫若稍復古初脫去
邊幅於禁中擇一去處聚兩府大臣日與議軍國大事
[101-3b]
陛下賜之欵宻親是非可否於其間衆議惟允則三省
畫時施行上下如一都俞吁咈之間必將有超然度外
之舉天下何事不可為何難不可濟至於除授尤有關
繫且如近者重臣建閫之事方帥海門隨遷建業甫鎮
建業又遷上饒布置變換如奕棊然卯詔辰行奔命不
給大者措畫之如此小者遷徙之更多人無定志事無
成謀當此艱危豈不誤事繼自今始陛下宜與大臣熟
議某人備某職某人任某事人物權衡當而後用朝廷
[101-4a]
命令定而後發如此則觀聽者不至惶惑驅馳者不至
遲回人知其令出惟行則無輕朝廷之心士大夫知其
可以展布四體則鞠躬盡瘁而無所觀望其於國事決
非小補又如用一人也或出於陛下之拔擢或出於宰
相之啓擬中書已費行移後省方及書讀或有不當又
至繳駁比其不繳駁也則書黄徑下其人徑受命矣臺
諫始從而有所指陳是致國論紛紜而内外職守遷移
如傳舎施之平時雖有體統用之今日恐誤事機臣愚
[101-4b]
以為陛下宜倣唐諫官隨宰相入閣故事今給舎臺諫
從兩府大臣日入禁中聚議其有不可應時論難不使
退有後言如此則國事無聚訟之譏宸命無反汗之失
事會無濡滯蹉跌之悔豈不簡便易行哉若夫中書乃
王政之所由出宰相之重又天子所與論道經邦而不
屑其他者也今宰相來於倉卒之中而制千里之難立
於敗壊之後而責一旦之功此雖敏手不能以大有為
須是博采四方之論旁盡天下之慮而後不僨於事側
[101-5a]
聞軍期文書填委叢積宰相以其開誠布公之嵗月敝
敝焉於調遣科降之間侍從近臣且日不暇相接矣諸
葛亮以區區之蜀抗衡天下十分之九究其經濟大要
則曰集衆思廣忠益今衆思不暇集忠益不暇廣宰相
不得已竭其一心役其兩耳目日與文書期會相尋於
無窮此豈其才之不逮哉我朝三省之法繁宻細碎其
勢固至此也栁宗元有言失在於制不在於政為今之
計惟有重六部之權可以清中書之務今六部所司絶
[101-5b]
是簡省其間長貳常可缺貟莫若移尚書省六房𨽻之
六部如吏部得受丞相除授之㫖而行省劄兵部得禀
樞宻調遣之命而發符移其他事權一倣諸此而又多
置兩府屬官如檢正都承之𩔖使知蜀事者置一員知
淮事者置一員知諸路事者置若干員兩府日與其屬
劘切講畫以治此方而文書行移不與焉如此則大臣
有從容之暇可以日見百官以及四方賢俊酬應簡則
聰明全心志一則利害審塞禍亂之路開功名之門當
[101-6a]
自此始惟陛下思之二曰倣方鎮以建守令天下大患
在於無兵而無兵之患以郡縣之制弊也祖宗矯唐末
五代方鎮之弊立為郡縣繁宻之法使兵財盡關於上
而守令不得以自専昔之擅制數州挾其力以争衡上
國者至此各拱手趨約束卷甲而藏之傳世彌久而天
下無變然國勢由此浸弱而敵人遂得恣睢於其間宣
靖以來天下非無忠臣義士强兵猛將然各舉一州一
縣之力以抗敵鋒是以折北不支而入於敵中興之臣
[101-6b]
識循環救弊之法葢有建為方鎮之議者矣失此不圖
因循至今日削弱不振受病如前及今而不少變臣不
知所以為善後計矣今陛下命重臣建宣閫節制江東
西諸州官民兵財盡從調遣廟謨淵深葢已得方鎮大
意矣然既有宣閫又有制司既有制置副使又有安撫
副使事權俱重體統未明有如一項兵財宣閫方欲那
移諸司又行差撥指揮之初各不相照承受之下將誰
適從今日之事惟有略倣方鎮遺規分地立守為可以
[101-7a]
紓禍且如江西一路九江興國隆興與鄂為鄰朝廷既
傾國之力以赴之姑所不論惟敵之至湖南者已宿堂
奥此外八州其措置不容茍簡八州之中廬陵宜春最
當衝要敵之為兵其法常有所避避八桂則出清湘避
長沙則出衡陽今宜春見謂有兵惟廬陵猶此無備舎
堅攻瑕棄實擊虚敵既以此為得策則夫避宜春而趨
廬陵其計將必出於此州縣之事力有限守令之權勢
素微敵至一城則一城創殘至一邑則一邑蕩潰事勢
[101-7b]
至此非人之愆若不别立規模何由戡定禍亂臣愚以
為莫若立一鎮於吉而以建昌南安贑𨽻之立一鎮於
袁而以臨江撫瑞𨽻之擇今世知兵而有望者令各以
四州從事其四州官吏許以自辟見在任者或留或去
惟帥府所為去者令注别路差遣其四州財賦許以自
用自交事一日始其上供諸色科名盡與帥府交事以
前見未解數目亦許截留其四州軍兵見屬伍符者必
寡弱而不振見行團結者必分散而不齊許於伍符團
[101-8a]
結之外别出措置收民丁以為兵彼一州之緊急者得
三州稍寛緩之力以為之助三州之寛緩者得一州當
其緊急而無後憂不出二三月如吉如袁其氣勢當自
不同倣此而行之江東廣東無不可者夫郡縣方鎮之
法其末皆有弊所貴乎聖人者惟能通變而推移之故
郡縣所以矯方鎮之偏重方鎮所以救郡縣之積輕今
郡縣之輕甚矣則夫立為方鎮之法以少變其委瑣不
足恃之勢真今日之第一義也陛下一日出其度外之
[101-8b]
見不次拔數人之沈鷙英果者委以數鎮俾各為國家
當一面則郡縣之間文移不至於太宻事權不至於太
分兵財得以自由而不至於重遲不易舉旬月之間天
下雷動雲合響應影從驅出境外雖以得志中原可也
尚何惴惴宗社之憂哉三曰就團結以抽兵抽兵之說
臣前已開其端而其節目未悉也請再陳之夫取兵於
民周井田唐府兵之遺法也今使者四出分行營陣俾
各處團結以自為鄉井之衛疾行之中此亦庶幾善歩
[101-9a]
者然而無益也近時朝廷以保伍為意官府下其事里
胥為里胥者沿門而行執筆以抄其户口曰官命而各
為保伍也已而上其籍於官又從而堊通塗之壁取其
甲分五五而書曰保伍如右所謂保伍者如此而已臣
居廬陵往時有冦警則鄉井又起所謂義丁者一日隅
總擊柝以告其一方曰冦至毋去諸而等各以某日聚
某所習所以守望至其日也椎牛釃酒以待隨其所衣
信其所持從其𩔖編為之伍一匝乎村墟井落之間翕
[101-9b]
然而聚忽然而散則義丁者又止如此而已今朝廷命
使以團結州縣奉㫖而行移計其規為布置當有加宻
於臣所言者然某所若干人某所又若干人屬邑合狀
帳申郡府郡府合狀帳申朝廷計其數目當自不少然
其分也散而不一其合也多而不精故當其分也則鄉
村無以通於鎮市鎮市無以通於城郭敵突如其來彼
一方者力不敵勢不支老弱未及揀教閱未及施雖有
金鼓旗幟之物而未知坐作進退之節也雖有城池山
[101-10a]
澤之險而未知備禦攻守之方也且民之聚也使之自
峙其糧自備其飲食則有所不能仰於官則無以給也
有以給則又不能久也臣故曰無益也夫前所謂或千
人或數百人此隅總一日能辦也今建言者不察其聚
之易而用之難增兵之有名而拒敵之無實乃欲視其
團結之多寡升降其官賞以為勸且意其一日之急或
者可驅而他之賈誼有言皆非事實知治亂之體者也
陛下誠能委數州立一方鎮莫若俾為帥者就團結之
[101-10b]
中凡二十家取其一人以備軍籍一郡得二十萬家則
可以得一萬精卒例而行之諸州則一鎮新兵當不下
二三萬州郡見存之租賦可以備兵食見存之財可以
備軍需古人抽丁之法或取之三家或取之五家今官
收其米以就為養收其財以就為用既食其力不當又
重役其人惟於二十家取其一則衆輕而易舉州縣號
召之無難數月之内其事必集為帥者教習以致其精
鼓舞以出其銳山川其便習也人情其稔熟也出入死
[101-11a]
生之相為命也鋒鏑之交貌相識而聲相應也如此兵
者一鎮得二三萬人當澟澟然不下一敵國合諸路列
鎮則精兵雖十餘萬可有也太祖皇帝南征北伐所至
如破竹計其兵曽不滿二十萬使吾於諸閫之外别得
十餘萬精兵則何向而不可哉或曰國家經常皆用供
億州縣財賦各有科名今上流之兵未解江淮之餽如
故使移此事力以給方鎮之兵如諸閫何嗚呼擇害莫
若輕擇利莫若重臣葢籌之審矣夫荆湖之路既梗則
[101-11b]
雖欲漕運而舟楫不能以前江廣之備既虚則雖有財
賦而土地不能以自保與其束手無措以委輸於敵孰
若變通盡利以庶幾敵之可逐也且夫江廣既全則吾
之境内其惟正之供者尚多也陛下撫此厄運不得不
勉自節縮曲為通融多方以濟諸閫之急支吾年時敵
必就盡然後一正吾之郡縣一復吾之經常未晚也不
然殆未知其所終惟陛下深思亟圖之四曰破資格以
用人本朝用人専守資格祖宗之深意將以習天下之
[101-12a]
才世雖有賢明忠智之人英偉竒傑之士亦必踐敭之
多渉歴之熟積勞持久而後得至於髙位養成逺大之
器消弭僥倖之風人才世道胥有利賴然其弊也有才
者常以無資格而不得遷不肖者常以不礙格法而至
於大用天下卒有變不肖者當之而有才者拱手熟視
夫是以常遺國家之憂臣嘗見數年以來邊陲之間偶
缺一帥陛下徬徨四顧弄印莫屬挨排應急不得已常
取監司之風力者為之趙魏老不可以為滕薛大夫陛
[101-12b]
下非不知其然也他人資格或有未及而彼適可得之
雖其才具容有不逮然猶意境外無事以幸其不至於
敗缺比其敗缺則倉皇變易常至於失聲色而後已嗚
呼此平世拘攣之弊也今天下事勢潰決已甚一有蹉
跌事關存亡百夫不可輕擇將一壘不可輕畀守況其
重者乎今日朝郎以上凡内之卿監侍從外之監司郡
守紫朱其綬唱呵車葢而出者不知幾人使其中果有
非常之材堪任將帥則是望實既優資格又稱一日舉
[101-13a]
而置之萬夫百將之上誰曰不然然臣意陛下之未有
其人也則夫宗社安危之機不可輕決於庸人而有資
格者之手世之能辦事者固多矣三辰不軌拔士為相
蠻夷猾夏拔卒為將事固各論其時也今何如時尚拘
拘孑孑於資格之末臣觀州縣之間凡寮底小官馳騁
於繁劇之會者葢甚有之薦引之法浸蔽於私而改官
之格率為勢要者所據孤寒之中獨無可任大事者乎
三嵗一貢士碌碌成事者衆而氣槩才識望于鄉里曽
[101-13b]
不得一名薦書抱膝隆中杖䇿軍門固皆逢掖章甫之
流也夫今日之士他日之官也今日之小官他日之為
公卿也天下有事凡能擔當開拓排難解紛惟其才耳
固有明知其人之有才而拘於資格之所不可則亦姑
委棄之此豪傑之士所以痛心疾首於世變之會也陛
下如建立方鎮收拾人才臣願明詔有司俾稍解繩墨
以進英豪於資格之外重之以其任而輕授以官俟其
有功則漸加其官而無易其位漢唐法度踈濶其一時
[101-14a]
人才常倜儻不羈本朝以道立國以儒立政則亦無取
乎爾然至於今日事變叢生人物落落奈何不少變之
哉至如諸州之義甲各有土豪諸峒之壯丁各有偶長
彼其人望為一州長雄其間葢有豪武特達之才可以
備總統之任一日舉之以為百校之長則將帥由是其
選也其頴異通敏者引之於帷幄樽爼之宻又從而拔
其尤者委之以人民社稷之重則人才不可勝用也至
如山巖之氓市井之輩刑餘之流盗賊之屬其膽勇力
[101-14b]
絶足以先登其智辯機警足以間諜使貪使愚使詐使
勇則羣策羣力皆吾屈也昔之方鎮食其土地用其人
民拊循其士大夫驅䇿其跅弛之士故雖以區區之地
常足以與天下争雄今雖未至於此然陛下髣髴而行
之則吾規模意氣固已一變前日之弱矣惟陛下熟計
之幸甚夫古之為天下國家者常有敵國相持之憂然
而立乎四戰之衝雖將衂兵潰屢起屢仆而其國終不
可動由卓然有所自立故也今陛下奮發神斷赫然悔
[101-15a]
悟所以洗舊汙更宿弊如雷霆風雨交馳並至而不可
禦陛下亦求所以為自立矣而未得其方也自立之方
臣前所獻之數條是矣雖然臣意陛下未之能行則有
說也何也悔悟之意未明也奸人當國指天下能言之
士謂之好名譁競使好名譁競者常在朝廷則清議之
福陛下必及受用事應不至今日惟浸潤膚受為毒已
深而後陛下之人才盡逐陛下今既悔悟矣然鋒車所
召率未及前日擯棄流落之人或謂陛下猶有畏其不
[101-15b]
靖共之意夫今日之禍亂靖共之報也陛下猶有愛於
貌為靖共者耶此悔悟未明之一也三數年前縉紳之
能出臆論事者既為奸人所屏學校之士猶叩閽亹亹
不自已奸人疾其為害已也託名學法重致意於禁上
書之一條而後陛下之言語盡塞陛下今既悔悟矣然
食肉之徒未有能出一語以救陵遲之禍惟學校不憚
懇懇以為言彼其所陳固有未盡切實者陛下何不擇
其善者而施行歟此悔悟未明之一也今有人焉陷於
[101-16a]
酒色湛溺而不自知元氣日耗蝕於内客邪日衝擊於
外四肢百骸幾至解體一日倏大悔悟自創其酒色之
愆而使為朋友僕御者各得以勤攻己之短其為身謀
幾晚矣然知湛溺之為病而猶諱其所從來則是病根
固在也人非不知愛身彼諱病根而不肯決去者說其
小而忌其大也陛下所以救社稷重於救身則夫病根
所在何所顧惜而不之去歟髙宗皇帝以麥飯豆粥之
苦植立東南百四十年太平之基陛下嗣無疆大厯服
[101-16b]
所以撫摩愛養培億萬年丕天之休加用力焉不幸比
者中外怨叛吾之赤子自延賊入室謀危國家葢至今
日逺近為之荷擔宗社幾於綴旒天下之人追咎其失
以為起於聚斂之過而聚斂之事通國憤然怒罵以為
倡於陛下左右之人夫此一人者竊弄威權上累聖徳
其凶燄威惡蠧國害民者臣不能具數獨其攘臂聚斂
招集奸凶為陛下失民失土以貽宗社不測之憂者其
罪莫甚焉趙簡子命尹鐸為晉陽尹鐸曰繭絲乎保障
[101-17a]
乎簡子曰保障哉古之為天下計者不屑於其小而惟
逺者是圖不快於目前之求而常恐其有一朝之患故
雖簡子區區之大夫尹鐸區區之小吏其所規為猶及
於此國家之大不可以田舎翁自為也後之人君思以
富雄天下固有時出其聚斂之術然猶繭絲自繭絲保
障自保障何物刑餘為謀不臧率天下以共向繭絲之
的而保障之地亦不得免焉繭絲之毒不可忍而後保
障之禍不可為陛下間者屢出内帑金帛分給諸司期
[101-17b]
有救於難然調度方殷兵革又不得息前日聚繭絲之
得未十百今日救保障之費葢千萬億秭而未有已也
嗚呼誰生厲階至今為梗向使此人者不以聚斂斵伐
祖宗涵𢎞寛大之仁蟊賊陛下神明英武之徳則必不
妄籍民財以入修内司必不豪奪民産以實御莊必不
諧價西園以布中外貪酷之種必不交通南牙以開朝
廷汚濁之門如此則奸人必不得竊據相位徧置私人
如此則强禦掊克之流必不得齒於縉紳玷於節鉞如
[101-18a]
此則各郡有賢守各路有賢監司必不侵漁以交結北
司剥割以應奉内獻民心必無變宗社必無危今朝廷
知江閫虐取漁舟故吾人為敵郷道以至於此曽不知
是數年間外之監司郡守求為交結應奉而一切不卹
以失吾民戴宋無二之心者所在有之江閫之事偶著
爾今論者追訟江閫之罪死有餘責則夫使士大夫貿
貿焉為聚斂重失人心激天下以各懐怨叛如臣所指
之人者一死詎足道哉且夫奸人之入相也使非此人
[101-18b]
者與之相為表裏以揜陛下之聰明宻為游揚以開陛
下之信用則賢者必不以好名中傷言者必不以譁競
逐去學校之持公論者必不以諠横得禍士大夫之秉
直節者必不以貪贓加罪朝廷清一言路光明邪人何
自而赫張民瘼何自而壅隔人離而陛下何以不覺敵
至而陛下何以不知彼其依憑陛下恩寵以為奸人奥
主故顛倒宇宙濁亂世界而得以無忌憚使陛下今日
訟過於天地負愧於祖宗結怨於人民受侮於羣下則
[101-19a]
豈獨一奸人為之哉原情定罪莫重於奥主而奸人次
之莊周曰兵莫&KR0579於志鏌鎁為下言刺人而殺之不在
於手而在於心不在於鋒而在所以用其鋒者奸人則
鏌鎁也奥主則志也方今國勢危疑人心陧杌陛下為
中國主則當守中國為百姓父母則當衛百姓且夫三
江五湖之險尚無恙也六軍百將之雄非小弱也陛下
卧薪以厲其勤斫案以奮其勇天意悔禍人心敵愾敵
人送死且在旦夕或謂其人者鋪張驚憂以沮陛下撥
[101-19b]
亂之志處分脆弱將誤陛下為去邠之行居前日則曰
我能為君充府庫以盗其權居今日則獻其小心出其
小有材使陛下意其緩急可恃以固其寵向非陛下參
酌國論堅凝廟謨為效死不去之計則一日嘗試其說
六師一動變生無方臣恐京畿為血為肉者今已不可
勝計矣小人誤國之心可勝誅哉臣愚以為今日之事
急矣不斬董宋臣以謝宗廟神靈以解中外怨怒以明
陛下悔悟之實則中書之政必有所撓而不得行賢者
[101-20a]
之車必有所忌而不敢至都人之異議何從而消敵人
之心膽何從而破將士忠義之氣何自激昂軍民感泣
之淚何自奮發禍難之來未有卒平之日也千金之家
得一僮奴稍足以稱其私雖害于而家未忍亟去況其
人給事之嵗月已深乞憐之懇欵已熟陛下性資仁厚
亦豈忍遽甘心焉然宗社之事重左右之恩輕蠧民誤
國之罪深承顔順色之愛淺伏惟陛下以宗廟社稷之
故割去私愛勉從公議下臣此章付之有司暴其罪惡
[101-20b]
明正典刑傳首三軍以徇如此而天下不震動人心不
喜恱將士不感泣而思奮敵人不駭愕而謀還是人心
天理可磨滅也是天經地義可澌盡也臣所不信臣嘗
讀諸葛亮出師表輒掩卷哀憤悲其用心亮之言曰宫
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
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平明之治亮將
獎率三軍北定中原攘除奸凶興復漢室其宫府之政
宜若無與而獨區區以此為先者良以社稷安危之權
[101-21a]
國家存亡之故不在境外侵迫之冦而内之隂邪常執
其機牙此亮所以深權内外本末之理而先窒其禍亂
之源也今臣上自朝廷下至州縣所以分畫其規模纎
悉其經緯以上助撥亂反正之一畫者已略備矣而臣
獻其狂愚於末猶有感於亮之所言區區駑劣何敢引
亮為證顧所以忠君愛國之心則亮之為也臣非不知
踈逺之人指陳無狀干犯天誅罪在不赦且使幸赦之
不誅則左右之人仇疾臣言亦將不免然臣所以不顧
[101-21b]
危亡寜以身犯不測之鋒者義命之際臣固擇之精矣
方今社稷震動君父驚虞此所謂危急存亡之秋臣委
質為臣與國同休戚親見外患如火燎原而内冦又復
植根固流波漫則禍難無涯臣死亡正自無日與怵迫
於權勢之威憂疑於一已之禍噤口結舌以坐待國家
之難而後死孰若犯死一言感悟天聴如陛下以為狂
妄而誅之臣固已自分一死萬一陛下察臣之忠行臣
之言以幸宗社則臣與國家同享其休榮等死之中又
[101-22a]
有生路此臣所以齎咨涕洟望闕懇悃而不能自已也
臣冒瀆天威隕越震懼謹席藁私室以俟威命之下
幼主徳祐中天祥知平江府上奏曰臣本起書生天性
愚戅遭逢理宗皇帝以直言取人臣區區芹曝小忠誤
䝉親擢間於憂虞則開慶透渡之禍急矣臣推見當時
致禍之人上書闕庭乞磔狐鼠以謝天下理祖皇明赫
赫自咸淳至于今日無疆惟休自時厥後臣之踪跡或
百日于朝或一月斥去有言不信忠憤徒深則皆元奸
[101-22b]
専國之嵗月也不圖今日臣以憂患之身奉詔入衛太
皇太后陛下皇帝陛下以神明御極炎徳當天宵旰顧
憂不以臣為不肖授之以三路制撫職事兼賛督府就
戍吳門臣非不知國家阽危民命如綴朝命夕道為國
效死復以私門憂戚展轉陳情乞歸終制章五六上冀
兩全之節以不為盛代名教羞天聴髙髙終不聴許而
學士大夫交口責臣謂有國家有朝廷有州縣然後臣
得以有其身得盡為人子之職臣所以感泣誓死而不
[101-23a]
敢復言去也今當陛辭即日就道慟哭流涕何以為陛
下告自古立國一是以人心為本齊一日䘮七十餘城
以人心失也田單一日復七十餘城以人心固也元奸
得罪於天下天下怨憤欝抑十有五年遂使諸將解體
强吾民北面而役之彼知歸怨元奸未嘗歸過朝廷也
乃今三百餘年祖宗涵育之遺黎無辜荼毒於敵人之
手謳吟思漢日徯王師所在義民抗敵者大或數萬小
亦數千此撥亂反正之大機括也然人心易得其失亦
[101-23b]
易頃者朝廷弛公田蠲常賦寛商禁起謫籍之淹滯解
科舉之靡文天下誦之以為快活條貫人心頓蘇敵勢
頓沮我是以有獨松關諸屯之捷通國上下以為元奸
失人心之事已盡洗濯今日收人心之具已盡舉行而
臣恤緯之忠獨以為未也草間豪傑方且量朝廷之意
嚮邊頭諸將方且視廟堂之指授學校之遊談聚議閭
閻之道聴塗說方且劘執政之然否追行事之得失於
傳有之得國常於斯失國常於斯今上自宫闈與嗣皇
[101-24a]
起居下自政府與公卿百執事必人人一心以殄此患
為主則諸將莫不用命英雄莫不歸心以此衆戰孰能
禦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如大臣有辟嫌逺疑之迹而
無推車必行之心羣公持便安自營之私而無同舟共
濟之志宫中與府中不相聞閫内與閫外不相應賞罰
混淆正邪貿亂姑息牽制之意多奮發斷制之義少敵
人以此輕中國奸雄以此覘朝廷人心之憤悱者日以
怠公論之激昂者日以靡而我之人民將有甘心於敵
[101-24b]
人之廷而不悔者矣其禍可勝言哉裴度有言承宗斂
手削地韓𢎞輿疾討賊豈朝廷之力能制其死命哉由
處置得宜能服其心耳國家懲五季之亂削除藩鎮創
建郡邑一時雖足以矯尾大之弊國勢浸弱亦坐於此
是以敵至一州則陷一州敵至一縣則陷一縣中原陸
沈痛不可追今不幸長江失險戎馬馳於近郊救時之
危須稍更革詩云淠彼涇舟烝徒楫之又傳云大樹將
顛非一繩所維臣嘗妄謂今日大勢宜分天下為四鎮
[101-25a]
而都督統御于中以廣西益湖南而閫於長沙以廣東
益江西而閫於豫章以福建益江東而閫於番昜以淮
西益淮東而閫於維揚責長沙以取荆鄂責豫章以取
蘄黄責番昜以取江東六郡責維揚以取兩淮諸城使
各閫地大力衆足以抗敵分所任事約日齊奮而都督
府指授諸將隨地接應有進無退日夜以圖之敵備多
而力分疲於奔命而吾遺民必有豪傑伺間横擊於其
中如是則使彼隻輪不返進而問罪河南盡為晉可也
[101-25b]
而何日蹙國百里之憂臣願睿慈下臣此章見之施行
使内而朝廷舉措有以當天下之心外而邊閫布置有
以合天下之勢則臣得以督幕分司盡瘁一面布宣威
靈勉效尺寸不惟得以忠先帝報陛下而臣亦有詞以
白丘墓雖死之日猶生之年也
金宣宗貞祐初許古為監察御史時信任丞相髙琪無
恢復之謀古上章曰自中都失守廟社陵寢宫室府庫
至于圖籍重器百年積累一朝棄之惟聖主痛悼之心
[101-26a]
至為深切夙夜思維所以建中興之功者未嘗少置也
為臣子者食禄受責其能無愧乎且閭閻細民猶顒望
朝廷整訓師徒為恢復計而今纔聞拒河自保又盡徙
諸路軍户河南彼既棄其恒産無以自生土居之民復
被其擾臣不知誰為此謀者然業已如是但當議所以
處之使軍無妄費民不至困窮則善矣臣聞安危所繫
在於一相孔子稱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事勢
至此不知執政者每對天顔何以仰荅清問也今之所
[101-26b]
急莫若得人如前御史大夫裴滿徳仁工部尚書孫徳
淵忠諒明敏可以大用近皆許告老願復起而任之必
能有所建立以利國家太子太師致仕孫鐸雖頗衰疾
如有大議猶可賜召或就問之人材自古所難凡知治
體者皆當重惜況此耆舊豈宜輕棄哉若乃臨事不盡
其心雖盡心而不明於理得無益失無損者縱其尚壯
亦安所用方時多難固不容碌碌之徒備貟尸素以塞
賢路也惟陛下宸衷剛斷黜陟一新以幸天下臣前為
[101-27a]
拾遺時已嘗備論擇相之道乞取臣前奏并今所言加
審思焉臣又聞將者民之司命國家安危所繫故古之
人君必重其選為將者亦必以天下為已任夫將者貴
謀而賤戰必也賞罰使人信之而不疑權謀使人由之
而不知三軍奔走號令以取勝然後中心誠服而樂為
之用邇來城守不堅臨戰輒北皆以將之不才故也私
於所暱賞罰不公至於衆怨而懼其生變則撫摩慰藉
一切為姑息之事由是兵輕其將將畏其兵尚能使之
[101-27b]
出死力以禦敵乎願令腹心之臣及閑於兵事者各舉
所知果得真才優加寵任則戰功可期矣如河東宣撫
使胥鼎山東宣撫使完顔弼涿州刺史内族蘓爾坦昭義
節度使必嚕阿嚕岱或忠勤勇幹或重厚有謀皆可任
之以扞方面又曰河北諸路以都城既失軍户盡遷將
謂國家舉而棄之州縣官往往逃奔河南乞令所在根
括立期遣還違者勿復録用未嘗離任者議加恩賚如
願自効河北者亦聴陳請仍先賞之減其日月州縣長
[101-28a]
貳官並令兼領軍職許擇軍中有才畧膽勇者為頭目
或加爵命以收其心能取一府者即授以府長官州縣
亦如之使人懐復土之心别遣忠實幹濟者以文檄官
賞招諸脅從人彼既苦於敵役來者必多敵勢當自削
有司不知出此而但為清野計事無緩急惟期速辦今
晚禾十損七八逺近危懼所謀可謂大戾矣又曰京師
諸夏根本況今常宿重兵緩急征討必由于此平時尚
宜優於外路使百姓有所蓄積雖在私室猶公家也今
[101-28b]
有司捜括餘糧致轉販者無復敢入宜即止之臣頃看
讀陳言見其盡心竭誠以吐正論者率皆草澤踈賤之
人況在百僚豈無為國深憂進章疏者乎誠宜明勅中
外使得盡言不諱則太平之長䇿出矣
張行信為安武軍節度使兼冀州管内觀察使始至即
上書言四事其一曰楊安兒賊黨旦暮成擒葢不足慮
今日之急惟在收人心而已向者官軍討賊不分善惡
一槩誅夷劫其資産掠其婦女重使居民疑畏逃聚山
[101-29a]
林今宜明勅有司嚴為約束毋令劫掠平民如此則百
姓無不安之心姦人誑脅之計不行其勢漸消矣其二
曰自兵亂之後郡縣官豪多能糾集義徒摧擊土冦朝
廷雖授以本處職任未幾遣人代之夫舊者人所素服
新者未必皆才緩急之間啓釁敗事自今郡縣闕貟乞
令尚書省選人擬注其舊官民便安者宜就加任使如
資級未及令攝其職待有功則正授庶幾人盡其才事
易以立其三曰掌軍官敢進戰者十無一二其或有之
[101-29b]
即當責以立功不宜更授他職其四曰山東軍儲皆鬻
爵所獲及或持勅牒求仕選曹以等級有不當鬻者往
往駁退夫鬻有所不當有司罪也彼何責焉況海岱重
地羣冦未平田野無所收倉廪無所積一旦軍餉不給
復欲鬻爵其誰信之朝廷多用其議
時朝廷議徙河北軍户家屬於河南留其軍守衛郡縣
參知政事髙汝礪言此事果行但便於豪强家耳貧户
豈能徙且安土重遷人之情也今使盡赴河南彼一旦
[101-30a]
去其田園扶攜老幼驅馳道路流離失所豈不可憐且
所過百姓見軍户盡遷必將驚疑謂國家分别彼此其
心安得不揺況軍人已去其家而令䕶衛他人以情度
之其不肯盡心必矣民至愚而神者也雖告以衛䕶之
意亦將不信徒令交亂俱不得安此其利害所繫至重
乞先令諸道元帥府宣撫司總管府熟論可否如無可
疑然後施行及徙河北軍户家屬於河南將括地分授
之未有定論勅尚書省分遣官聚耆老問之其將益賦
[101-30b]
或與之田二者孰便既而所遣官言農民並稱租賦已
重力不足以佃官田願以給軍汝礪奏曰遷徙軍户一
時之事也民佃官田久逺之計也河南民地官田計數
相半又多全佃官田之家墳塋莊井俱在其中率皆貧
民一旦奪之何以自活夫小民易動難安一時避賦遂
有此言及其與人即前日之主今還為客能勿悔乎悔
則忿心生矣如山東撥地時腴田沃壤盡入勢家瘠惡
者乃付貧户無益於軍而民則有損至於互相憎疾今
[101-31a]
猶未已前事不逺足為明戒惟當倍益官租以給軍糧
之半復以係官荒田牧馬草地量數付之令其自耕則
百姓免失業之艱而官司不必為厲民之事矣且河南
之田最宜麥今雨澤霑足正播種之時誠恐民疑以誤
嵗計宜早決之上從其請尋遷尚書右丞
興定間朝廷以賈全苗道潤等不和將分畀州縣别署
名號以處之汝礪為尚書右丞上書曰甚非計也葢河
北諸帥多本土義軍一時權為隊長亦有先嘗叛亡者
[101-31b]
非若素宦於朝知禮義識名分之人也貪暴不法葢無
足怪朝廷以時方多故姑牢籠用之庶使遺民少得安
息彼互相攻劫則勢寖弱勢力既弱則朝廷易制今若
分地而與之州縣官吏得輒署置民户稅賦得擅徴收
則地廣者日益强狹者日益弱久之弱者皆併於强强
者之地不可復奪是朝廷愈難制也昔唐分河朔地授
諸叛將史臣謂其䕶養孽萌以成其禍此可為今日大
戒也不若姑令行省羈縻和輯多方牽制使之不得逞
[101-32a]
異時邊事稍息氣力漸完若輩又何足患哉議遂寢
元光中御史中丞師安石上章言備禦二事其一曰自
古所以安國家息禍亂不過戰守避和四者而已為今
之計守和為上所謂守者必求智謀之士使内足以得
戍卒之心外足以挫敵人之銳不惟彼不能攻又可以
伺其隙而敗之其所謂和則漢唐之君固嘗用此䇿矣
豈獨今日不可用乎乞令有司詳議而行其二曰今敵
中來歸者頗多宜豐其糧餉厚其接遇度彼果肯為我
[101-32b]
用則擇有心力者數十人潜往以誘致其餘來者既衆
彼必轉相猜貳然後徐起而圖之則中興之功不逺矣
上嘉納之
元世祖未即位時郝經上東師議曰臣經自乙卯十一
月被㫖北上丙辰正月見于沙陀不以鄙末問以時事
且令便宜條奏於是奏立國規模治安急務各數十條
佩筆束載從扞牧圉遂筦軍國機務同諸執政奏事凡
出師利害未嘗不反復備言及令論定植齋奏議乃為
[101-33a]
七道議七八千言愚瞽知識亦已罄竭近奉命宣撫江
淮以先啓行又令有軍旅利害具文字遣使來上竊惟
大軍已出不能中止嚮所論奏皆為無用從馹騎而逾
逺望君門而日切汲黯不難於淮陽而眷眷於李息葢
激于中而有不能已焉者彼亦重於此也故國家此舉
所繫甚重存亡安危於是乎在既不能善其始必當為
全其終故不敢謹黙復為東師議一篇俾權府官武濟
乗馹上進畀諸執政番譯聞奏議曰經聞圖天下之事
[101-33b]
於未然則易救天下之事於已然則難於已然之中復
有未然者使往者不失而來者得以遂則尤難也國家
以一旅之衆奮起朔漠斡斗極以圖天下馬首所向無
不摧破滅金源并西夏蹂荆襄克成都平大理躪轢諸
夷奄征西海有天下十分之八盡元魏金源故地而加
多廓然莫與侔大也惟宋不下未能混一連兵構禍踰
二十年何曩時掇取之易而今日圖惟之難也夫取天
下有可以力并有可以術圖并之以力則不可久久則
[101-34a]
頓弊而不可振圖之以術則不可急急則徼倖而難成
故自漢唐以來樹立攻取或五六年未有踰十年者是
以其力不敝而卒能保大定功晉之取吳隋之取陳宋
之取唐皆經營比佽十有餘年是以其術得成而卒能
混一或久或近要之成功各當其可不妄為而已國家
建極開統垂五十年而一之以兵遺黎殘姓游氣驚魂
虔劉劘盪殆欲殱盡自古用兵未有如是之久且多也
其力安得不敝乎且括兵率賦朝下令而夕出師躬擐
[101-34b]
甲胄跋履山川闔國大舉以之伐宋而圖混一以志則
銳以力則彊以土則大而其術則未盡也茍於諸國既
平之後息師撫民致治成化創法立制敷布綱條上下
井井不撓不紊任老成為輔相起英特為將帥選賢能
為任使鳩智計為機衡平賦以足用屯農以足食内治
既舉外禦亦備如其不服姑以文誥拒而不從而後伺
隙觀釁以正天伐自東海至于襄鄧重兵數道聮幟接
武以為正兵自漢中至于大理輕兵捷出批亢抵脅以
[101-35a]
為竒兵帥臣得人師出以律髙拱九重之内而海外有
截矣是而不為乃於間嵗遽為大舉上下震動兵連禍
結底安于危是已然而莫可止者也東師未出大王仁
明則猶有未然者可不議乎國家用兵一以國俗為制
而不師古不計師之衆寡地之險易敵之彊弱必合圍
把梢獵取之若禽獸然聚如丘山散如風雨迅如雷電
捷如鷹鶻鞭弭所屬指期約日萬里不忒得兵家之詭
道而長於用竒自會河之戰乗勝下燕雲遂遺兵而去
[101-35b]
似無意於取者既破回鶻滅西夏乃下兵闗陜以敗金
師然後知所以深取之是長於用竒也既而為斡腹之
舉由金房繞出潼闗之背以攻汴為𢷬虚之計自西和
逕入石泉威茂以取蜀為示逺之謀自臨洮吐蕃穿徹
西南以平大理皆用竒也夫攻其無備出其不意而後
可以用竒豈有連百萬之衆首尾萬餘里六飛雷動乗
輿親出竭天下倒四海騰擲宇宙軒豁天地大極於遐
徼之土細窮於委巷之民撞其鐘而掩其耳囓其臍而
[101-36a]
蔽其目如是而用竒乎是執千金之璧以投瓦石也可
不惜哉其初以竒勝也闗隴江淮之北平原曠野之多
而吾長於騎故所向不能禦兵鋒新銳民物稠夥擁而
擠之郡邑自潰而吾長於攻故所擊無不破是以用其
竒而驟勝今限以大山深谷阨以重險洊阻迂以危途
繚逕我之乗險以用竒則難彼之因險以制竒則易況
於客主勢懸藴蓄情露無虜掠以為資無俘獲以備役
以有限之力冒無限之險雖有竒謀秘畧無所用之力
[101-36b]
無所用與無力同勇無所施與不勇同計不能行與無
計同泰山壓卵之勢河海濯熱之舉擁遏頓滯盤桓而
不得進所謂强弩之末不能射魯縞者也為今之計則
宜救己然之失防未然之變而已兩師既構猝不能解
如兩虎相捽入于巖阻見之者辟易不暇又焉能以理
相喻使之逡廵自退彼知其危竭國以并命我必其取
無由以自悔兵連禍結何時而已大王殿下宜遣人禀
命於行在所大軍壓境遣使喻宋示以大信令降名進
[101-37a]
幣割地納質彼必受命姑為之和偃兵息民以全吾力
而圖後舉天地人神之福也禀命而不從殿下之義盡
而後進吾東師重慎詳審不為躁輕飄忽為前定之謀
而一之以正大假西師以為竒而用吾正北師南轅先
示恩信申其文移喻以禍福使知殿下仁而不殺非好
攻戰闢土地不得已而用兵之意誠意昭著恩信流行
然後閱實精勇别為一軍為帳下之卒舉老成知兵者
俾為將帥更直宿衛以備不虞其餘師衆各畀侯伯使
[101-37b]
吾府大官元臣分師總統為戰攻之卒其新入部曲瞢
不知兵雖名為兵其實役徒者使㳂邊進築與敵郡邑
犬牙相制為屯戍之卒推擇單弱究竟逃匿編葺部伍
使聞望重臣為之撫育總押近裏故屯為鎮守之卒使
掣肘之計不行妄意之徒屏息内外備禦無有缺綻則
制節以進既入其境敦陳固列緩為之行彼善於守而
吾不攻彼恃城壁以不戰老吾吾合長圍以不攻困彼
吾用吾之所長彼不能用其長選出入便利之地為久
[101-38a]
駐之基示必取之勢毋焚廬舎毋傷人民開其生路以
攜其心亟肄以疲多方以誤以敝其力兵勢既振藴蓄
既見則以輕兵掠兩淮杜其樵採而遏其糧路使血脉
斷絶各守孤城示不足取即進大兵直抵于江沿江上
下列屯萬竈號令明肅部曲嚴整首尾締構各具舟楫
聲言徑渡彼必震疊自起變故葢彼之精銳盡在兩淮
江面濶越恃其巖阻兵皆柔脆用兵以來未嘗一戰焉
能當我百戰之銳一處崩壊則望風皆潰肱髀不續外
[101-38b]
内限絶勇者不能用而怯者不能敵背者不能返而面
者不能禦水陸相擠必為我乗是兵家所謂避堅攻瑕
避實擊虚者也如欲存養兵力漸次以進以圖萬全則
先荆後淮先淮後江彼之素論謂有荆襄則可以保淮
甸有淮甸則可以保江南先是我嘗有荆襄有淮甸有
上流皆自失之今當從彼所保以為吾攻命一軍出襄
鄧直渡漢水造舟為梁水陸濟師以輕兵綴襄陽絶其
糧路重兵皆趨漢陽出其不意以伺江隙不然則重兵
[101-39a]
臨襄陽輕兵捷出穿徹均房逺叩歸峽以應西師如交
廣施黔選鋒透出夔門不守大勢順流則并兵大出摧
拉荆郢横潰潭湘以成掎角一軍出夀春乗其銳氣并
取荆山駕淮為梁以通南北輕兵抄夀春而重兵支布
於鍾離合肥之間掇拾湖櫟奪取闗隘據濡須塞皖口
南入于舒和西及於蘄黄徜徉恣肆以覘江口烏江采
石廣布戍邏偵江渡之險易測備禦之踈宻徐為之謀
而後進師所以潰兩淮之腹心抉長江之襟要也一軍
[101-39b]
出維揚連楚蟠亙蹈跨長淮鄰我强對通泰海門揚子
江面宻彼京畿必皆備禦堅厚若遽攻擊則必老師費
財當以重兵臨維揚合為長圍示以必取而以輕兵出
通泰直塞海門瓜歩金山柴墟河口游騎上下吞江吸
海並著威信遲以月時以觀其變是所謂圖緩持久之
勢也三道並出東西連衡殿下或處一軍為之節制使
我兵力常有餘裕如是則未來之變或可弭已然之失
一日或可救也議者必曰三道並進則兵分勢弱不若
[101-40a]
併力一向則莫我當也曽不知取國之術與争地之術
異併敵一向争地之術也諸道並進取國之勢也昔之
混一者皆若是矣晉取吳則六道進隋取陳則九道進
宋之於南唐則三面皆進未聞以一旅之衆而能克國
者或者有之徼倖之舉也豈有堂堂大國師徒百萬而
為徼倖之舉乎况彼渡江立國百有餘年紀綱修明風
俗完厚君臣輯睦内無禍釁東西南北輪廣萬里亦未
可小自敗盟以來無日不討軍實而申警之徬徨百折
[101-40b]
當我彊對未嘗大敗不可謂弱豈可蔑視謂秦無人直
欲一軍倖而取勝乎昔秦王問王翦以伐荆翦曰非六
十萬不可秦王曰將軍老矣命李信將二十萬往不克
卒畀翦以六十萬而後舉楚葢衆有所必用事勢有不
可懸料而倖取之者故王者之舉必萬全其倖舉者無
賴崛起之人也嗚呼西師之出已及瓜戍而猶未即功
國家盛全之力在於東左若亦直前振迅銳而圖功一
舉而下金陵舉臨安則可也如兵力耗敝役戍遷延進
[101-41a]
退不可反為敵人所乗悔可及乎固宜重慎詳審圖之
以術若前所陳以全吾力是所謂坐勝也雖然猶有可
憂者國家掇取諸國飄忽淩厲本以力勝今乃無故而
為大舉若又措置失宜無以挫英雄之氣服天下之心
則荏惡懐姦之流得以窺其隙而投其間國内空虚易
為揺蕩臣愚所以諄諄於東師反復致論謂不在於已
然而在於未然者此也易曰豐其屋蔀其家闚其户閴
其無人方今之勢也挽回元氣收其放心守約實内以
[101-41b]
建皇極實惟殿下之事區區瞽言妄為干冒無任戰懼
之至謹議
世祖自將攻宋會兵渡江圍鄂州聞憲宗崩召諸將屬
議經進議曰易文言𫝊謂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
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
正者其惟聖人乎葢乾之龍徳體天行健六位時成時
乗六龍以御天時者何當其可之謂也故可以潛則潛
可以見則見可以惕則惕可以躍則躍可以飛則飛五
[101-42a]
位者皆當其可聖人之徳也至于上九則惟知進與存
不知退與亡不當其可而違其時是以至此極而有悔
弗逮乎五位者而猶謂之亢龍徳於是乎衰不足以為
聖王矣故古之聖王莫不以時進退握乾知幾舜自耕
稼陶漁以至為帝知進也以天下與人不私其子而以
與禹知退也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知退也
武王遂伐殷而有天下知進也漢髙帝不與項羽校蠖
屈漢中知退也還定三秦以討羽知進也光武為更始
[101-42b]
殺其兄齊武王而不校展轉河朔知退也一旦自立中
興漢室知進也故上世稱聖王者以舜為首其次則稱
文武後世之稱聖王者以髙帝為首其次則稱光武皆
知進退存亡之理時乗御天卒以龍徳而位天位者也
至於魏孝文雖不逮於文武髙光遷都洛陽總于問罪
辭順而返齊人侵軼報之以兵聞喪而還進退以禮不
隕師徒卒全龍徳為用夏變夷之賢主亦其次也彼馮
威恃力以逞無疆之欲皆亢龍之師也秦苻堅金海陵
[101-43a]
亢而不悔者也漢武帝唐太宗亢而有悔者也雖皆亢
龍悔而知退又其次也夫舜不可及已文武髙光魏孝
文漢武帝唐太宗後王進退有餘師矣共惟大王殿下
聰明睿知足以有臨發强剛毅足以有斷進退存亡之
正知之久矣嚮在沙陀命經曰時未可也又曰時之一
字最當整理又曰可行之時爾自知之大哉王言時乗
六龍之道知之久矣自出師以來進而不退經有所未
解者故言于真定于曹濮于唐鄧亟言不已未賜開允
[101-43b]
乃今事急故復進狂言國家自平金以來皆亢龍之師
也惟務進取不遵養時晦老師費財卒無成功三十年
矣先皇帝立政當安静以圖寜謐忽無故大舉進而不
退畀王東師則不當亦進也而遽進以為有命不敢自
逸至於汝南既聞凶訃即當遣使徧告諸帥各以次還
修好于宋歸定大事不當復進也而遽進以有師期會
于江濵遣使喻宋息兵安民振旅而歸不當復進也而
又進既不宜渡淮又豈宜渡江既不宜妄進又豈宜攻
[101-44a]
城若以幾不可失敵不可縱亦既渡江不能中止便當
乗虚取鄂分兵四出直造臨安疾雷不及掩耳則宋亦
可圖如其不可知難而退不失為金烏珠也師不當進
而進江不當渡而渡城不當攻而攻當速退而不退當
速進而不進役戍遷延盤桓江渚情見勢屈舉天下兵
力不能取一城則我竭彼盈又何俟乎且諸軍疾疫已
十四五又延引月日冬春之交疫必大作恐欲還不能
彼既上流無虞吕文徳已并兵拒守知我國疵鬭氣自
[101-44b]
倍兩淮之兵盡集白鷺江西之兵盡集隆興嶺廣之兵
盡集長沙閩越沿海巨舶大艦以次而至伺隙而進如
遏截於黄津渡邀遮于大城闗口塞漢東之石門限郢
復之湖濼則我將安歸無已則突入江浙𢷬其心腹聞
臨安海門已具龍舟則亦徒往還抵金山并命求出豈
無韓世忠之儔乎且鄂與漢陽分據大别中挾巨浸號
為活城肉薄骨并而拔之則彼委破壁孤城而去泝流
而上則入洞庭保荆襄順流而下則精兵健櫓突過滸
[101-45a]
黄未易遏也則亦徒費人命我安所得哉區區一城勝
之不武不勝則大損威望復何俟乎雖然以王本心不
欲渡江既渡江不欲攻城既攻城不欲并命不焚廬舎
不傷人民不易其衣冠不毁其墳墓三百里外不使侵
掠或勸徑趨臨安曰其民人稠夥若往雖不殺戮亦被
踐蹂吾所不忍若天與我不必殺人若天弗與殺人何
益而竟不往諸將歸罪士人謂不可用以不殺人故不
得城曰彼守城者止一士人賈制置汝十萬衆不能勝
[101-45b]
殺人數月不能拔汝軰之罪也豈士人之罪乎益禁殺
人巋然一仁上通于天久有歸志不能遂行耳然今日
事急不可不斷也宋人方懼大敵自救之師雖則畢集
未暇謀我第吾國内空虚塔察國王與李行省肱脾相
依在於背脅西域諸胡窺覘闗隴隔絶錫哩大王病民
諸姦各持兩端觀望所立莫不覬覦神器染指垂涎一
有狡焉或啓戎心先人舉事腹背受敵大事去矣且阿
爾布格已行赦令令托里齊為斷事官行尚書省據燕
[101-46a]
都按圗籍號令諸道行皇帝事矣雖大王素有人望且
握重兵獨不見金世宗海陵之事乎若彼果決稱受遺
詔便正位號下詔中原行赦江上欲歸得乎昨奉命與
張仲一觀新月城自西南隅抵東北隅萬人敵上可並
行大車排槎丳樓締構重複必不可攻祗有許和而歸
耳復何俟乎願殿下以祖宗為念以社稷為念以天下
生靈為念奮發乾剛不為需下斷然班師亟定大計銷
禍於未然先命勁兵把截江面與宋議和許割淮南漢
[101-46b]
上梓䕫兩路定疆界嵗幣置輜重以輕騎歸渡淮乗馹
直造燕都則從天而下彼之姦謀僭志冰釋瓦解遣一
軍逆大行皇帝靈輿收皇帝璽遣使召錫哩阿爾布格
摩格及諸王駙馬會喪和林差官於汴京京兆成都西
涼東平西京北京撫慰安輯召太子鎮燕都示以形勢
則大寶有歸而社稷安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以退為進
以亡為存飛龍在天利見大人無亢龍之悔矣
世祖即位經為翰林侍讀學士陳便宜新政曰臣昨承
[101-47a]
和爾濟蘓傳聖㫖令臣條奏當今急務付執政聞奏者臣
謹裁新政便宜十六事上進不勝惶恐戰越之至條列
如左一大有為以定基統自古帝王之興莫不以有為
而後可以無為故舜去四凶格有苗成王伐三監誅管
蔡而後致無為垂衣之治刑措頌聲之美宋太祖初即
位未有以厭人心趙普曰陛下新登寶位必光耀神武
有以挫英雄之氣服天下之心於是親平三叛海内以
寜今日之勢不可謂無事政大有為之時也當大起師
[101-47b]
徒以討不庭明其逆順使天下知所向如因仍茍且為
人所先則釁亂一生不可猝定矣二嚴備禦以防不虞
國家以雄武自勝故歴朝踈于備禦今日之事尤非前
日當宻會軍旅嚴為之備以待不虞且即位之初兵衛
不徹警也昔周康王即位當無事之時齊侯以虎賁逆
子釗于南門之外先皇帝有備錫喇黙無備故掩而取
之至於他日無虞京師宿衛之兵亦當留數萬况非平
日之勢乎三定都邑以示形勢今日於此建都固勝前
[101-48a]
日猶不若都燕之愈也燕都東控遼碣西連三晉背負
闗嶺瞰臨河朔南面以莅天下和林置一司分鎮禦根
本北京豐靖各置一司分以為二輔京兆南京各置一
司分以為藩屏夫燕雲王者之都一日緩急便可得數
萬衆雖有不虞不敢越闗嶺踰諸司而出也形勢既定
本根既固則太平可期四置省部以一紀綱今之執政
各各奏事莫相統一皆令陛下親決雖聖明有餘亦不
能處置皆當故姦人得以營惑自私若省部既立各分
[101-48b]
既定大總其綱小持其要天下事雖衆猶無事也五建
監司以治諸侯諸鎮諸侯各握兵民不可猝罷當置監
司以收其權制其所為則兵民息肩而政可立矣六誅
兇渠以示勸懲從來亂政害民之人須誅其尤者不然
則懼死逃去必為國生事七親諸王以庇本根諸王既
共推戴當加之以恩而勸之以義使尊榮過於前日則
可八行寛政以結人心從來宿弊可為盪滌至於今嵗
絲線包銀宜分數減免一切逋負皆蠲除之九赦罪戾
[101-49a]
以去舊汙自來新君即位必赦天下且今西北疑阻人
情反側諸路打算重為紛擾宜行大赦并罷打算以慰
安元元十罷冗官以寛民力諸州縣管民官貟數可為
限定小處可合并如樂人打捕鷹房諸科目名色官吏
皆合罷歸分付管民官諸色匠人頭目尤多有管三五
户者亦稱總管帶金牌皆合罷去只一路立一頭目總
領造作天下百姓及匠人只養官吏亦不能也此最為
急務如罷去此等此等都是好家門户計補添軍民氣
[101-49b]
力為益甚大十一總錢榖以濟國用天下差發宣課交
鈔諸色糧可置一大司分以總之無入諸路手不令買
撲則所得皆可為國家用罷諸路宣課鹽鐵官冗員罷
常平倉雖曰常平倉實未嘗有益於民但養無用官吏
數千百人十二減吏員以哀良民諸路及州縣吏員不
限數目扼持官府結為黨與苦刻良民縱横為害今明
降一詔㫖大小州縣限員數必令保舉尤汚暴者重罪
而黜之十三堅凝果斷以成中興王者初政莫不銳意
[101-50a]
往往不能自堅鮮克有終必凝天衷奮乾剛羣議不能
移斷然必行而莫之沮故能保大定功漢元帝以優游
不斷卒亡漢祚唐憲宗以果斷破蔡中興此其效也十
四擴充誠明以絶猜阻夫逆詐億不信聖人所譏推誠
待物王者之明也一切小數以干聖聴者皆宜罷絶十
五明賞罰以定功過有功不賞有罪不誅雖堯舜不能
以善治天子無他職事只分别君子小人定其功過而
賞罰之此其職也十六定儲貳以塞亂階國家數朝代
[101-50b]
立之際皆仰推戴故近世以來幾致于亂不早定儲貳
之失也若儲貳早定上下無所覬覦則一日莫敢争者
且使朝夕視膳或出而撫軍守而監國練達政事此盛
事也
順帝時監察御史托克托穆爾言去嵗河南之賊窺伺河
北惟河南與山東互相策應為害尤大為今之計中書
當遴選能將就台布哈達實巴圗爾阿嚕三處軍馬内
擇其精銳以守河北進可以制河南之侵退可以攻山
[101-51a]
東之冦庶幾無虞從之
 
 
 
 
 
 
 
[101-51b]
 
 
 
 
 
 
 
 歴代名臣奏議卷一百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