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2f0039 歷代名臣奏議-明-楊士奇 (master)


[056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歴代名臣奏議卷五十六
           明 楊士竒等 撰
  治道
宋光宗即位葉適應詔條陳六事上奏曰臣恭惟陛下
始初臨御思深慮逺曽未旬浹遽詔中外之臣各以其
言䟽列來上誠欲治之主正本始之先務也臣不敢汎
濫條奏茍應故常惟陛下少㽞聽焉臣聞古之號為賢
[056-1b]
君者必能先明所以治其國之意能先明所以治其國
之意知病所在鎪剔根柢不憚改為則雖已衰復興垂
敗復成終必得其所碩而後已不能先明所以治其國
之意因循姑息随目前之茍且望他日之逺大錯施雜
用精神不應文理差舛乆而無驗心志怠忽則雖已興
已治之餘衰亂出焉況欲求其興且治乎所謂當先明
治國之意何也盖當微弱之時則必思强大當分裂之
時則必思混并當讎耻之時則必思報復當弊壞之時
[056-2a]
則必思振起當中國全盛之時則必思維持保守當逺
人賔服之時則必思兼愛休息先視其時之所當尚而
擇其術之所當出不可錯施而雜用也堯舜三代莫不
皆然秦漢以還可稱之君暨我本朝藝祖太宗聖人迭
起積其勤勞奮其勇智功隆業鉅垂裕来葉何嘗有迷
其時而誤其術者哉陛下以臣之言視今之時則其時
果當何尚而其術果當何擇歟豈以為微弱而當思强
大分裂而當思混并讎耻而當思報復弊壊而當思振
[056-2b]
起歟抑以為中國全盛而當思維持保守逺人賔服而
當思兼愛休息也無乃當微弱分裂讎耻弊壊之時而
但處之以中國全盛逺人賔服之勢用維持保守兼愛
休息之術而欲庶幾夫强大混并報復振起之功歟治
道之象微而難知臣雖至愚竊論今日之事恐其由前
之時而處以後之勢用後之術而欲求前之功補瀉雜
醫不能起疾禾莠參種迄靡豐年此所謂治國之意當
先明者也誠先明其意則國之所是可斟酌而定議論
[056-3a]
趨向可審詳而決課功責效可嵗月而待臣昧死碩論
今日之未善者六事皆治國之意未明之故何謂未善
者六事今日之國勢未善也今日之士未善也今日之
民未善也今日之兵未善也今日之財未善也今日之
紀綱法度未善也何謂今日之國勢未善請即漢唐之
興廢以考見宣和靖康之始末漢中衰也為王莽所篡
尺地一民非諸劉之有矣然其人心猶未潰也故光武
以宗室踈属至與乞食之飢民聚謀協力卒以誅莽而
[056-3b]
盡復漢業者二百年唐自天寶之後大亂相乘盜竊名
字跨據藩鎮者接踵加以世有内患日就衰削亦以其
人心猶未潰也故猶得專主行其命令盡羈縻其土宇
者百五十年不至於播遷不復而使中原遂為左衽也
國家宣和靖康之變雖曰小人造釁力取幽燕貪功不
靖激成禍亂然三鎮雖割而其民未嘗碩降也京師雖
陷而天下未嘗有變也敵雖以威立張邦昌劉豫而姦
雄未有崛起而與我抗者也建炎巡幸逺至温台從衛
[056-4a]
隆祐分適洪贛川陜處置自為扞禦三方阻隔不相聞
知然臣民奔走愛戴無異平日及劉豫再犯江淮烏珠
復取河南震動陵逼自以為豕突之勢莫之敢校然將
士用命首尾鏖擊豫以退卻而烏珠大敗卒甘心而求
盟焉自是宣和之末至紹興十年之後凡二十年之間
中國實無潰叛之形也然終不免扵罷兵増幣分裂南
北以和寇讎大則無東漢戡復之勲小則無晚唐羈縻
之政何也此臣所以深疑當時治國之意未明於微弱
[056-4b]
分裂讎耻弊壊之時猥用維持保守兼愛休息之術枘
鑿不合矛盾相戾畏而安之佐成其鋒以致此也自是
以来㡬二十年完顔亮兇狂離其巢窟跳躑一戰鼓聲所
震常潤之屋瓦幾無寧者當是之時我方過於防慮豈
敢謂其真送死乎然而敵人簒之華人叛之卒殞其首
於是中原響合殆将百萬而我以素無紀律之兵聲勢
不接猶能所向有功是中國雖名属彼而實未嘗潰叛
於我者如故也自是以来休而息之愛敵而不敢愛中
[056-5a]
原者又幾三十年矣嵗月雖已逺長老雖已亡號令雖
已絶然而臣揆之天理驗之人心察之事勢雖其名属
彼而實未嘗潰叛於我者猶在也陛下盍先明所以治
其國之意而斟酌國是於此乎且夫微弱者必思强大
湯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是也分裂者必思混并秦晉
隋之力爭藝祖太宗之無敵是也讎耻者必思報復夏
少康越勾踐漢武帝唐太宗是也弊壊者必思振起秦
孝公周世宗是也豈昔之能斟酌國是於此而今有不
[056-5b]
能乎若曰業已然矣吾獨奈何又曰天不悔禍吾其敢
逆事之未立則曰乘其機也不知動者之有機而不動
者之無機矣縱其有機也與無奚異功之未成則曰待
其時也不知為者之有時而不為者之無時矣縱其有
時也與無奚别然則用後之術而欲求前之功治國之
意終於未明而今日之國勢亦終於未善而無所復論
矣何謂今日之士未善自古國家曷嘗不以任賢使能
為急歟然而以意行事以人勝法者乃今日之所諱也
[056-6a]
故事之曲折無不諉法習而行之吏胥所工士大夫媿
焉幸時無事将迎唯諾自可稱職而賢能遂至於無用
矣其無用也故今之修飾㢘隅者反以行見異研玩經
術者反以學見非志尚卓犖者反以材見嫉倫𩔖通博
者反以名見忌是豈世之惡賢能歟賢能之無用勢有
以激之也錮於朋黨沈於卑賤老於巖穴何不可者然
而臣竊恠其說無用於世矣而風流日以墜失士俗日
以頽敗官無素望人無定品諸路無平時之帥群僚無
[056-6b]
充事之員舉躊躇歎息而且以乏材為患者何歟豈其
既以為無用而可以抑遏又以為有用而不可磨滅歟
然則以為有用而不求其實而收之以為無用而不思
其弊而救之者何歟此臣所以深疑治國之意未明而
使今日之士未善也陛下盍先明之乎若治國之意終
未明則今日之士亦終於未善而無所復論矣何謂今
日之民未善三代之養民臣猶未敢言也若夫漢當文
景之際則公私有餘武帝則蕭然耗矣江左元嘉之政
[056-7a]
其盛衰亦然盖民之貧富專繫其用兵之多少矣自紹
興之中年及乾道淳熈將五十年中間用兵一二年爾
亦可謂少矣民之富州縣之寛宜與文景比而今日獨
奈何民力最窮州縣最困歟試即士大夫而問今天下
之縣曰某可為歟某不可為歟其不可為者十居八九
矣又試即士大夫而問今天下之州曰某可為歟某不
可為歟其不可者十居六七矣又問其不可為者何事
歟曰月椿板帳錢爾經緫制上供爾歸正人官兵俸料
[056-7b]
爾又問民力之所以窮者何說歟曰役法爾和買爾折
帛爾和買而又折帛爾然則國家有休兵之實過於文
景而天下被用兵之害甚於武帝何歟此臣所以深疑
治國之意未明而使今日之民未善也陛下盍先明之
乎若治國之意終於未明則今日之民亦終於未善而
無所復論矣何謂今日之兵未善古人之兵以宿師為
拙以聚屯為病不敢别異於民而特養之雖特養之不
多數也一朝有事菽椹其食料簡其民雖少而未嘗不
[056-8a]
勝者厲而使之也今之特養者将兵禁兵廂兵世世坐
食緫其成數斯不少矣古人之兵患未得此數爾固足
横行於天下又有特養之大者御前之軍屯駐四處鑄
兵買馬截撥綱運貲力竭矣然而上下徊徨皆曰兵不
可不養也屈意仇讎堅守盟誓行人嵗遣賝貨空矣然
而内外怵惕又皆曰兵不可用也不知兵既不可不養
而何以反不可用歟統副非人朘削廪賜卒伍窮餓怨
嗟流聞議者又以為就使用之終不可以致其死命也
[056-8b]
不知既不可用而徒養之又何以徒養之者為累歟然
則昔人之能厲其兵雖少而必勝今日之以兵自累雖
多而愈弱者何歟臣所以深疑治國之意未明而使今
日之兵未善也陛下盍先明之乎若為國之意終於未
明則今日之兵亦終於未善而無所復論矣何謂今日
之財未善財之善者不曰米粟布帛取於民力之所有
歟及王制浸廢運漁鹽榷酒茗以佐用度然終不盡利
而亦不盡以金錢責其下之所無雖少而不得不足者
[056-9a]
盖亦未至於一切肆行而不顧也今之茶鹽淨利酒稅
征榷何其浩大歟雖漢唐極盛之時盡一天下之輸曽
未能當今三務場之數其又有浩大者經緫制錢强立
窠名從而分𨽻和買白著折帛折變再倍而取累其所
入開闢以来未之有也入既若是出亦如之盖常倉卒
不繼相視無䇿遂印兩界㑹子而權之者有年數矣不
知取錢之多既若是而何以卒嵗擾擾反憂不足歟今
天下幸欲暫安於無事而徒以是錢為患也設更有事
[056-9b]
其一切不顧而取之者又将覆出歟夫昔者不敢盡取
雖少而猶足今日不顧而取之雖多而猶匱者何歟臣
所以深疑治國之意未明而使今日之財未善也陛下
盍先明之乎若治國之意終於未明則今日之財亦終
於未善而無所復論矣何謂今日之紀綱法度未善昔
之立國者知威柄之不能獨專也故必有所分控持之
不可盡用也故必有所縱三代以上星分棊布悉為諸
侯其自居者千里而已此非後世之所能然猶堅植其
[056-10a]
四隅倚之捍禦封崇其險阨示以形勢至於對立鼎峙
雌雄所爭則必隆其委任多其分畫豈無外重生姦跋
扈致寇之患哉歴代相承莫之或變盖非不欲其宻而
亦不能不使之踈也然則盡收威柄一緫事權視天下
之大如一家之細孰有如本朝之宻者歟嗚呼靖康之
禍何為逺人作難而中國拱手歟小民伏死而州郡迎
降歟邉関莫禦而汴都摧破歟今猶弗之悟也豈私其
臣之無一事不禀承我者為國利而忘其讎之無一事
[056-10b]
不禁切我者為國害歟豈其能專而不能分能宻而不
能踈知控持而不知縱捨歟此臣所以深疑治國之意
未明而使今日之紀綱法度未善也陛下盍先明之乎
若為國之意終於未明則今日之紀綱法度亦終於未
善而無所復論矣恭承明詔念軍國之利害不能究知
生民之休戚無以自達法或不宜於俗事或不便於時
臣固以為無大於此六者矣然而當先明治國之意而
已不先明治國之意使此六者本傷而末壊心蠧而枝
[056-11a]
披支離渙散而臣之議論無所復用矣誠先明治國之
意則臣今所論特其目爾源流汗漫變故萬端非兼考
古今不能盡其理非並知難易不能通其變非獨悟良
䇿不能操其決非豫覩成效不能待其久也陛下不以
臣之愚試㽞聽焉誠欲先明所以治國之意則固當視
今之時陛下以為今果何時歟果微弱歟則意固在於
强大矣果分裂歟則意固在於混并矣果讎心歟則意
固在於報復矣果弊壊歟則意固在於振起矣在陛下
[056-11b]
審觀熟察而已然則謂今之時為中國全盛逺人賔服
者臣恐其名託之而實非也謂治國之意當維持保守
兼愛休息者臣恐其形似之而實繆也在陛下果斷改
為而已臣伏覩壽皇聖帝在位二十八年英武剛健勤
勞恭儉整厲臣工變移風俗大志未酬親授陛下舜禹
之美二典所載若帝之初何以過焉陛下嚴祗寅畏足
以膺受付託仁恕温厚足以慰答徯望虚心無我足以
容受正直廣覽兼聽足以照臨欺蔽至公寡欲足以杜
[056-12a]
塞僥倖長駕逺馭足以招徕英傑於此而先明所以治
國之意又何難哉譬之行天下者在所問津而已干犯
旒扆無任恐懼
唐仲友代人上書曰臣伏覩某日詔書陛下以臨政之
始思聞讜言凡軍國之務靡不詢究使中外之臣咸得
條奏仰見聖意隆寛盡下以圖新政臣受國恩至深至
厚感激之意萬倍常庶某日忽蒙頒到詔書一道拜受
伏讀迺陛下以既行博詢不遺舊臣復加特詔俾之盡
[056-12b]
言仰惟天意廣大聖德日新海隅蒼生有口有心咸碩
罄竭矧在愚臣敢有纎毫顧望不盡之意臣本諸生受
知髙宗擢臣諫諍臣之報國朴忠而已壽皇察臣本末
擢之政地十有四年臣之所以事壽皇者即前日之所
以事髙宗也今陛下親受聖父之傳臣之事陛下者敢
有二志而況被遇潜邸依光議堂始終蒙恩非可量數
不詢當言而況詢及臣竊惟天下之事莫難厥初自古
人君必觀初政謹初而往易扵遡遊既過而補難於覆
[056-13a]
簣是故九廟之付託在初四海之觀瞻在初萬機之得
失在初欲上承萬世之休下垂萬世之統未有不謹其
初者也髙宗得傅說命之納誨自古謹初之君未有如
髙宗者也周公歸政成王先之以無逸申之以洛誥終
之以立政自古謹初之佐未有如周公者也六書具存
條目甚悉委曲如慈父之言簡易有嚴師之訓可謂萬
世之龜鑑百王之模楷是故陛下今日盡孝在初懋徳
在初奉天在初敬民在初用人在初立政在初壽皇陛
[056-13b]
下父子之聖孝慈固已盡於平日然既承大寶天子之
孝事異儲宫愛敬已盡於宫闈所難盡者惡慢不施於
一民繼承已謹於思慮所難謹者動靜不失於一機故
曰盡孝在初陛下岐嶷之資禀於生知聦明之學成於
就傅所謂懋德豈勞勉强然而震驚百里天下未能周
知飛龍在天萬物方且咸覩毫釐得失天下共聞日新
其徳自今以始故曰懋徳在初天眷陛下固非一朝陛
下承天方自今日犧牲玉帛特為事上之常視聽言貎
[056-14a]
動為奸和之具以實不文所當審别故曰奉天在初國
家中更厄難民散無統髙宗收此民三十六年而付之
夀皇夀皇撫此民二十七年而付之陛下二聖於民同
乎一敬中外寧㤗業如金甌寶而持之至難至重故曰
敬民在初陛下繼照之徳羣下共知議堂之上端靖深
觀淵黙雷聲意向可見忠邪之辨不待臣言然而表民
在徳濟世須材風雲會同之初徳業天淵所由判也故
曰用人在初髙宗舉大綱夀皇篤前烈法令既備紀綱
[056-14b]
既張陛下迺繼紹之時鼎新之日是故初不欲銳銳則
易退初不欲盡盡則難繼若虞機張必中而發故曰立
政在初凡是六者陛下之所素知聖學之所素及臣言
已贅臣意可矜赦其迂愚碩畢餘說揖遜之事唐虞之
後萬古不行逮我髙宗斷自聖意别宫就養慈孝兩全
髙宗真可以為堯矣壽皇親承付託兢業萬機内奉慈
親外平庶政安靜之福同於髙宗夀皇真可以為舜矣
夀皇真可以為舜舉神器而付之陛下是以禹處陛下
[056-15a]
也夀皇以禹處陛下陛下當以禹繼之臣觀自古勤儉
謙抑之君未有如禹者禹之聖徳齊於堯舜禹之大功
施于萬世然以上繼大聖之君每懐不及之念分陰必
惜慮失時也下車泣辜深責己也聞善言至為之拜飲
旨酒至為之惡宫室必卑飲食必菲所以至謙至抑至
勤至儉舜一己百舜十己千是乃所以為禹是乃所以
繼舜臣觀帝舜授禹之言禹奉而行何啻弟子之於嚴
師精一執中既自運乎心術之間無稽勿詢尤審聽於
[056-15b]
求箴之際至於懔乎朽索之戒所以力行可畏非民之
言兢兢於身垂訓萬世陛下緝熈之學素深於書姑因
繼舜及之非謂聖心髙明有所未見曽子曰尊其所聞
則髙明矣行其所知則光大矣髙明光大不在乎他在
加之意而已老臣惓惓最在此語或謂受恩三朝當有
竒謀異䇿以裨初政臣實不肖不惟素學所無實亦本
心不欲故未嘗挾以事髙宗亦未嘗進以干夀皇也況
道不以空言為髙事必以常行為久成規在前功在馴
[056-16a]
致曲學小數非臣敢知謹昧死陳國家大體具如左惟
陛下幸赦其愚
周南對䇿曰臣聞天下之利害易知一介之議論難信
凡為臣子皆有愚衷若使效竭其短陋或能感動於萬
分豈非夙昔之至碩哉然天聽崇深草茅踈賤自非有
樂聽之意則恐犯徒言之羞惟陛下少垂聖恩臣謹昧
死上對臣聞立必為之志正己以先物者興王之事業
也存擇善之誠資人以成治者平世之規摹也歴觀自
[056-16b]
昔間出之主降及後代庶幾之君若非有必為之素志
則必有擇善之深誠故能君臣協謀至於治道克立陛
下履位踰年治體嘗一變矣曩者是非紛淆人心壅塞
今者用捨嚮正觀聽略新此誠欲治之機而将成之候
也然弊事循積而未見其方興之勢公論略伸而不能
無復變之疑朝廷方議一善政其於興革猶未敢及也
而陛下必曰為之必以漸不知規摹且未立尚何漸之
可論乎臺諫方逐一小人其於旌别猶未及盡也而陛
[056-17a]
下必曰論事不可激不知忠邪方雜處尚何激之可慮
乎意者此豈陛下立志未篤而擇善固執之者尚未明
歟故雖履位踰年而嵗月不過相持好惡未能歸一賢
者無所倚仗中人未識底止陰拱不言者潜蓄撼揺之
意而宇内所當振起之事随其虧圯而皆莫以為意矣
此豈非今日為治之大患所當先變者歟如其條目纎
悉當以次而論者臣不敢比而同之也敢㳂聖問而獻
其略臣伏讀聖䇿曰古者帝王之世教化興行風俗醇
[056-17b]
美邦本固而上下足公道孚而賞罰明熈熈乎㤗和之
治朕甚慕之此有以見陛下慨慕三五之盛欲返古之
道變今之俗也臣聞自昔帝王或值鴻荒朴略之世或
當民物紛雜之時其民豈盡易化而其國亦豈易足哉
皆由積其勞勤盡其心志而後得之爾然而閨閫未肅
不敢言教朝廷未治不敢議俗制用無度則不能兼足
任使略偏則必知害公故聖人不敢輕以是尤諸人而
常以是任諸已教化未達必曰豈吾漸摩之具闕歟風
[056-18a]
俗不美必曰豈吾表倡之道非歟邦本不固則思所以
窒浮蠧之源公道未孚則求所以破私邪之論於是居
仁由義而教化興矣本身率民而風俗醇矣王后世子
儉徳相先而上下足矣宫房左古偏情不用而賞罰明
矣今陛下慨慕於四者之盛則善矣不知亦思所以致
此乎夫樂聞其治而不能加之剛大之意有慕古之心
而未知致力之所此儒生學士讀誦之累也而於治道
何用哉且陛下寛大愛人喜怒有則朞年之間區斷機
[056-18b]
事未嘗有暴察刻急之失可謂有人君之徳矣臺諫言
事寛洪樂聽未嘗有猜防疑忌之意可謂有人君之度
矣自昔人主不可有為皆由宇量褊狹今陛下徳度如
天此如人有平夷廣闊之基址所闕者獨未能掄材作
室於其上爾若自此而用力則誰能禦之抑臣之所憂
者獨恐作室之志未能先定於心而取成於道謀掄材
之識未能精别於己而雜用於濫進則臣恐室之難成
而治道決不能立矣故古之教化易以浹洽而今則坐
[056-19a]
視禮義之陵夷而不能返古之風俗易以變革而今則
目覩民風之靡薄而不為恠國本非不可固而不能損
己以益民私情非不可絶而憚於遏惡而揚善此臣所
以嘆息陛下有慕治之名而未能加之意也陛下若未
能先正此意則凡所以䇿臣者臣雖條列而件具之何
益於聖治哉臣伏讀聖䇿曰盖由堯舜三代一道相承
同條共貫見於典謨之盛或者乃曰五帝不相㳂樂三
王不相襲禮何耶此有以見陛下欲考帝王相傳之統
[056-19b]
緒以訂正其㳂襲之是非也臣聞帝王必有所同亦必
有所異何謂帝王之所同志必在生民心必公天下不
以位為樂不以安為娱信仁賢而不貳黜姦慝而不惑
卓然有别而不可以毫釐易位者是也何謂帝王之所
異質文有損益制度有繁簡或法善於古而今當變或
事失於今而古當從變而通之以求無失於中庸時措
之宜者是也古之聖人既用其同者以興治復取其異
者以随時此禮樂之文雖小有増益而不害為同條共
[056-20a]
貫者此也及至後世拘牽條貫之名變易㳂襲之說其
所當同者既一切錯亂而非其舊其所當異者反因陋
守舊而不敢為此甚可嘆矣臣嘗見漢唐叔末之人主
顛倒賢愚貿易好惡忽天命失人心慢棄賢士親狎小
人其條貫之不同於古帝王者可謂極矣至於敝陋之
法玩習之令積久寛縱之事曉然為民之害所當修補
而振起之者則曰是必不可改改則有戾於條貫之同
是以兼失同異之義廢墜統紀之本而卒莫能知㳂襲
[056-20b]
條貫之果何義也深惟今世出令用人所未合於帝王
之條貫者果何事守常不變所未合於帝王之㳂襲者
果何說陛下聖問及此是天下之福也然五帝三王不
敢廢變通之說而陛下則見弊事而不敢為五帝三王
未嘗有兼容善惡之論而陛下則見小人而不敢去此
臣之所未諭也陛下誠致思焉則條貫㳂襲之說曉然
有辨而不至於無别矣臣伏讀聖䇿曰帝王無為而天
下功成固未始敝精神於事為之煩然舜孳孳汲汲禹
[056-21a]
胼胝文王日昃不遑暇食何勤勞若是乎此有以見陛
下即帝王之勞勤以驗無為而治之異說也臣聞無為
而治之說孔子雖指舜而言其實論舜治既成之後九
官在位十六相佐職股肱耳目無不得人而舜則授任
而責成功故謂之無為無為者非無所作為之謂也若
荘周有無為天下功之說此盖出於老氏清靜自正之
論其實非孔子之意而不可施之於天下國家也夫天
下國家大物也非上得天意下得民心不能以有之非
[056-21b]
衆建賢才興起法度不能以守之其来久矣舜之孳孳
汲汲禹之胼手胝足文王之日昃不暇食彼豈過於勤
勞哉誠知天意之難測民心之可畏一日不存祗畏憂
勤之心則将有不可以智力留者此其所以毫釐食息
無不在民也且陛下亦知今日之治體果可以無為而
治歟否耶臣聞夀皇聖帝臨蒞天下幾三十年此三十
年間浹洽於人心者非不深暴白於天下者非不著然
歴時寖久睠焉獨嘆乃有功業未成之憂者何耶迨釋
[056-22a]
去重負之日天下之童兒婦女不謀同辭皆以為夀皇
之志大有屈而未伸者又何耶陛下視膳問安日聆慈
訓縱夀皇不言而陛下豈不知之乎若以年糓屢登不
如今日而憂之耶則隆興以来無甚凶嵗若以為邉鄙
安帖不如今日而憂之耶則辛巳以後未嘗用兵不知
上林苑囿遊幸絶稀而草生甚茂者夀皇何為而略無
閒泰之時乎夙興視朝日昃訪問夕引儒生討論世事
而丙夜又復觀書者夀皇何為而過自焦勞乎據東南
[056-22b]
一隅之地取三十倍勞筋苦力之賦養百餘萬列營坐
食之兵官多而無闕以處民貧而無䇿可裕天下事勢
堅凝膠固欲一舒伸而不可得此夀皇所以夙夜不寐
而發功業未成之嘆也舜之繼堯也曰重華協帝禹之
繼舜也曰祗承于帝夫協者果何事承者果何說耶即
帝堯心之所存志之所嚮凡欲為而未就欲就而未終
者舜皆有以協合之而使其規模無毫釐不滿之處也
若禹自知其德不及舜亦盡其力而祇承之此舜之孳
[056-23a]
孳汲汲禹之胼手胝足所以為不可及也陛下若實得
壽皇之用心實知天下之事勢則舜之兢業禹之憂勤
與夫文王咸和萬民之事兼舉而力行之可也今惑乎
無為之說而有精神勞敝之疑臣以為陛下若能舉今
急政要務盡力而為之則事為之末固不足以勞聖慮
若因循茍且不立一政不興一事舉今所謂急政要務
盡廢之則雖知事為之末不足為亦無益矣臣伏讀聖
䇿曰舜樂取於人以為善禹聞善言則拜同是道也或
[056-23b]
者乃曰五帝神聖其臣莫能及三王臣主俱賢用人之
際抑有異歟此有以見陛下有謙沖不自用之意而未
滿乎晁錯之說也臣聞古者君師之任必有以超出一
世之人而後能為之其說以為五帝神聖其臣莫能及
者未為不知五帝也然而實不可用者以不可施之於
人主也上世人主惟堯為不可及然己不敢廢舍己從
人之說若周成王一日不可無周公則後世中才之君
豈得不咨謀於人哉然舜取人以為善禹聞善言則拜
[056-24a]
古人納善如此其易而後世從諫多見其難者此今日
之所當憂也臣聞陛下養徳潜宫之日樂詢天下名流
聞有學問絜修禮節恬退之士則為之褒嘆以為佳士
是時宫寮之中有出以私告於人者天下有識相顧稱
賀然則陛下樂賢好善之心根於天性盖非一日矣伏
自臨御四方喁喁日徯登用今日納忠補過者日以踈
斥結舌不言者相繼登用臣誠恐陛下聦明未免為小
人而蔽蒙之也且天下之忠言何嘗不可誣毁哉而今
[056-24b]
之蔽蒙之甚者則立為議論以籠罩主意使陛下不能
擺脫以用人者其說有三而已一曰道學二曰朋黨三
曰皇極臣請得而極論之臣聞禮樂仁義謂之道問辯
講習謂之學人不知學何以為人學不聞道所學何事
道學者天下之所同知而夫人之所共有也然元祐諸
賢未嘗立此號名近世儒先豈曽以此標榜中間忽有
排擯異己之人謀為一網盡去之計遂以此名題品善
士士大夫學不同師生不同里據所見以仕人主若以
[056-25a]
為講習正心誠意之學致知格物之事其於國家果何
負哉彼譛人者謾不知道學為何事意以為凡不與人
同流合汙者皆是也於是取凡不與己合者皆被之以
此名故朴直而自信者謂之道學潔㢘而好修者亦謂
之道學博通故實者謂之道學而研玩經籍者亦謂之
道學而道學之名立矣彼為道學之論者曰心術暗也
才具偏也惡靜而喜生事也於是陛下入其說凡天下
抱才負術之士欲為陛下圖事揆䇿立謀建功者陛下
[056-25b]
𩔖以此疑之以為紛紛徒亂人意而以道學廢之矣自
道學之名既立無志者自貶以遷就畏禍者迎合以自
汙而中立不倚之人則未嘗顧也彼其出處偶同則何
害於私相徃来好惡不偏必不肯随人毁譽彼譛人者
則又曰吾方絶道學而彼則與之交通吾方以道學為
邪佞而彼則頌言其無過行是黨道學之人也於是朋
黨之論又立矣彼為朋黨之論者曰小人有黨固非公
君子有黨亦為私議論協同即是朋比交相借譽豈非
[056-26a]
締交於是陛下入其說凡昔所謂中立不倚之士欲為
無心之論以觧釋道學之疑者陛下又以挾私好名待
之而其人又以朋黨而不用矣舉國中之士不陷於道
學則困於朋黨者十九矣惟天下之庸人以無所可否
為智以無所執守為賢者既不入於道學復不儷於朋
黨於是借皇極公平正直之說以為妄庸自售之計而
皇極之論遂出於兩者之後矣然臣竊觀箕子之論本
非為妄庸自售之計也其曰有為有猷有守者是有才
[056-26b]
智有道義有操執之人也汝則念之者欲其斯須之不
可忘也若不協于極而亦受之者謂其才雖有偏而終
有可用則亦當收拾而成就之者也若以實而論則今
之所謂朋黨道學之士是乃皇極之所取用之人也今
奈何廢棄天下有才有智之士取世之所謂庸人外視
之若無過而其中實奸罔者而用之而謂之皇極哉自
今以徃闒茸尊顯平凡得志異日天下之大禍臣恐始
於道學而終於皇極矣陛下若有意乎舜禹取善之事
[056-27a]
則於今莫急於破庸論以收善人若使皇極之說不明
而朋黨道學之人皆拒之而不敢用則人材至於沈廢
而天下之善無因至於陛下之前矣陛下歴舉前代帝
王之治以䇿臣者至矣至於當世之事有関於理亂安
危者於是復歴舉以䇿臣曰朕自踐阼以来厲精圖治
監觀前代庶幾有獲然稽古之志雖堅而設施之效未
著求言之心雖切而讜直之風未聞政事必親而或慮
夫細務之繁財用既均而猶病夫浮費之衆吏員冗而
[056-27b]
莫革民力窮而難裕私情勝而議論弗平虚文多而姦
弊益甚此皆日夜以思求合於古而未能者将何以致
隆平之業恢長久之䇿乎臣伏讀至此仰見宸心碩治
思欲上行下應事舉效随以躋世於治平之域也臣雖
至愚顧以為有君如此天下何憂不治然其事雜舉而
難見其說甚大而難言若随事而論則恐本末之無辨
臣請先論其致弊之源而後及其救弊之說可乎臣聞
自昔哲王御極之初非必徧舉善政盡易百度事事為
[056-28a]
之而後能聳動天下之心也略出一事而海内至於更
相告語改視易聽靡然而從之者無它盖一則或能以
意而動物一則或能擇善而固執之而已上世人主若
成湯之於商武王之於周文景之安集民心唐太宗之
欲興太平漢光武之克復舊物當其一出天下無愚不
肖皆以為必成者知其所存之志不可遏也舜殛鯀而
舉臯陶禹惡旨酒而好善言齊威王烹阿大夫而封即
墨唐太宗斥封倫而用魏徴當其一去一取之間天下
[056-28b]
無愚不肖亦曉然咸知趨事赴功之實者以其所擇之
善不可欺也今陛下於二者之間臣切有疑焉且天下
之議論交至於陛下之前者為不少矣今有言民力之
彫弊者陛下未嘗不曰民當念也臣以為陛下若果以
民為當念則當對八珍而投筯却妃嬪而凝思如親在
閭閻匱乏之中而親見其艱難窘蹙之状可也有言治
體之廢弛而當憂者陛下亦未嘗不曰治當憂也臣以
為陛下若果知治為當憂則當未明而求衣當饋而思
[056-29a]
賢慊然如禍亂之在朝夕而不容瞬息緩可也今道路
傳聞皆以為外廷凡有進言玉音無不響答但退朝之
頃一切忘之而朝夕所從事者唯有燕樂爾唯有逸豫
爾唯聞某處教習樂舞以備宣召某日押入琴工以娱
聲音爾陛下立志如此不知其果何在耶曩者陛下履
位之初有身為諫官而職當補過者陛下納之未嘗不
優容之也班對羣臣小臣之中有自愧空餐而思以直
言而圖報者陛下亦未嘗斥怒之也所以然者豈非以
[056-29b]
納諫為人主之盛徳而臣子交相獻忠亦以為美事耶
然納其言而未免移其官雖不怒其人而亦不能容之
於朝者又何耶豈非陛下雖知其言而未達其獻言之
意徒知其直而初不知其直之甚有補耶陛下擇善如
此不知其果何見耶是以朞年之中所下詔令非不勤
懇而八者之弊猶未革者此無恠也而迺者一事尤駭
物聽臣聞帝王職典神天百靈受職昨者陛下逐一讒
邪招權納賄之小人而天文卷舌之星為之不明者累
[056-30a]
月若積其實徳每事如斯天文雖逺猶可感動而近者
忽聞傳命王人多持緡錢聘問一妖民於數百里之外
夫使其人果甚靈異齊家治國安所用之今者中外相
傳皆以為市廛乞匄之夫宦官羽流扶以誑惑而陛下
遽從而信之幾何而不為天下之所駭愕哉萬一四方
傳之四夷聞之則敵人必有輕視中國之心矣凡此皆
陛下立志擇善有所未至是以舉動若此陛下若未能
先正其本則八者之弊臣恐其難救矣且稽古而設施
[056-30b]
未著此盖陛下徒慕其名而未察其實也自昔三五之
所已行六經之所論載有得其一言而可以治國者有
據其一說而可以化民者如使心好之身行之有過必
改有失必正以古人為楷模以舊事為師式動必咨之
而行言必本之而發如此稽古而設施未著者未之有
也求言而讜直未聞此盖陛下徒有此意而未為其事
也今公卿大夫之間有言脩身者不知脩身之徳其果
進已乎有言正家者不知正家之道其果成已乎有言
[056-31a]
為子孫之典則者不知子孫之典則其果立己乎直者
未嘗以好名而疑之乎剛者未嘗以賣直而防之乎有
一于此則以至誠懇惻之意而戒之以至誠懇惻之意
而求之如此求言而讜直不聞者未之有也政事必親
或慮乎細務之繁豈陛下操執綱領者有未明乎古者
致治專論一相坐而論道謂之三公是以為上有體而
為下有分今陛下夙興視朝執政出常程之事以俟聖
裁者大半皆瑣瑣除目耳若欲用一人物則遲疑顧望
[056-31b]
而未敢發言是以天下大計不得詢考其本末而二三
大臣欲為陛下圖回經畫者亦無由而至前臣今舉一
事臣聞乃隆興之二年十月有八日壽皇之詔有曰朕
每視朝頃刻之際慮有未盡自今執政大臣咸有奏陳
宜於申未間入對庶幾得以坐論慮靡不周同躋于治
大哉聖謨碩陛下亟下有司討論而遵行之則大臣得
與陛下講論大計而不至於自累於細務之繁矣財用
既均而猶病浮費之衆豈陛下内外經費未知節歟臣
[056-32a]
惟國朝財用病於上供太重内庭太無制度昔我藝祖
平一六合是時琛貢在塗内庫始立當時逺謨實欲俘
取契丹削平幽壤為此以備一旦之需爾自中世以後
内庭之支數日多故韓琦孫沔皆欲約女御之費以省
國計嚴宣取之弊以防吏奸及自崇觀以後御前之錢
便於支取則適足以開侈心而致多事然則人主自有
私藏豈天下之福哉恭惟夀皇收湊餘剩以為内庫非
奉親軍須一毫不用陛下所當愛惜也今聞陛下恩意
[056-32b]
周浹左右小有勞效給賜動及萬緡臣竊觀夀皇知民
財之艱匱外庭臣寮有被眷寵而去國者匹兩之給為
數至寡而已為異恩及若一帶之賜有累月而尚方不
聞者此皆陛下所當謹守而不變者也陛下亦知乃者
大農無粟外府無泉宣限既迫而主計之臣至於稱貸
於富室以緩旬日之迫乎臣以為欲約浮費則當先自
濫賞始然後修立所謂會計録者以夀皇在位之日五
嵗内庭支用之數酌取其一嵗之中者而謹守焉則財
[056-33a]
用可得而漸正矣吏員冗而莫革臣以為黜陟之法未
行也自昔唐虞建官至百成周計吏雖寛嚴煩簡之不
同而不可無者黜幽而陟明也故司士之所掌有嵗登
降其數者釋經者以為此以功過定之也然則周人一
嵗之所黜與一嵗之所陟盖略相當也今天下之吏誠
冗矣然司勲無功過之考吏部無進退之權臺諫抨彈
而去者月不能百一監司刺舉而黜者嵗不能十一今
惟士以墨敗而名掛丹書者始有停廢之科爾官安得
[056-33b]
而不冗臣以為若行黜陟之制則疲癃者不當仕庸鄙
者不得仕無才者不願仕天下之官不待節抑而可損
其十之四矣今上下皆憚於矯拂人情而一官之闕至
於十數人競之則反不以為媿臣恐十年之後㢘耻盡
喪而名爵不復為天下重矣民力窮而難裕臣以為征
賦之法未善也國初盡變五代煩細之賦至天禧而方
寛至熈寧而復増及渡江以後則四蜀之賦増三數十
倍而二浙之鹽酒亦十倍而取其直臣嘗記天禧以前
[056-34a]
二浙之大郡合一郡征商之入有不及五六萬者今一
小郡属邑之外有收及六七萬者皆是也昔國家以商
人之涉逺而欲優之也故惟取其止程之地而稅之今
相去百里之間一征再征而民至於冒江潮涉風濤而
死者皆是也昔者國家以關譏之細碎而欲寬之也故
男女聘問之資粧皆蠲之今民持尺寸之帛以適市吏
且從而呵問之征一及百而破家連逮者皆是也然其
所以至此者上供爾經制緫制錢爾月椿與糴本爾東
[056-34b]
南一隅之地無全盛時三分居一之地而一嵗財計之
數至數千萬宜其勞弊困苦而至此極也今将憂念其
極弊而欲寬恤之小小徳惠豈能徧及當約一嵗之計
蠲減六七百萬緡而後恐有可為之理然其源流甚多
陛下近者即位之初亦嘗議及此矣然經緫制之額減
及州縣者僅能及其登帶不實之數若乃浙右之和買
舉朝議之而至今未有聞焉則又何也臣以為此事若
非君相同心上下一意相與共講之民病未易蘇也不
[056-35a]
然則於今不得已之中能謹守恭儉則亦可以少慰斯
民之心矣若乃私情勝而議論弗平虚文多而奸弊益
甚此於八者又其大者也臣之所見則以為虛文之弊
此亦一事爾何者今世上下以虚文從事初無一政一
令可以經久而勿壊者此誠非小弊也然若使陛下一
日赫然出令任人而不任法任法而不任吏信士大夫
而不信期會案牘則事可立簡令可必行而工技器械
之末猶可使咸精其能是則虚文之弊盖因循積久而
[056-35b]
未能革爾非無釐改變革之道也若乃私情勝而議論
弗平若不深加辯論則臣恐天下治亂分矣今請得而
終論之臣聞私情人之所同有而所頼以辯析區分者
此乃人主之事不可得而憚煩也自昔天下忠邪無兩
立之理是非無並用之道用君子則必黜小人信庸人
則必踈正士是以剛明之君必助正直而抑姦慝君子
雖小過必愛䕶之小人雖未進必痛止之何也誠恐一
旦得志得以動搖國論也今天下之小人犯天下之名
[056-36a]
義陰剪善士而傷害正人者其人顯然可見矣且自昔
天下唯患人之無才今有才名者則必蒙擯抑自昔天
下唯患人之不學今有學問者則必遭汙辱陛下以為
若此者果何意也誠欲逐去天下之賢者以偷取陛下
之名位而已且近固有懐此心而進掌風憲之任者矣
當時陛下亦以為忠且直也未幾交通賄吏而卒以事
敗陛下亦知其未敗之時聲勢薰蒸敢為不義而不容
一正人之在朝乎幸陛下一旦覺悟斥而遣之遂得登
[056-36b]
用端良而稍伸天下之憤此殆宗廟之神靈實使之也
今若因此一事痛懲而力抑之猶恐是非未大明近者
以来何為含容之意多而區别之意少反病其私情相
勝耶且自近日来君子失勢非止一事臣嘗詢其故則
亦坐於道學耳朋黨耳且道學誠有偽何不辯其名實
朋黨誠有罪何不析以是非今奈何進一忠言裁一命
令而盡納於道學之中而廢之乎排一小人用一人物
盡推之於朋黨之中而疑之乎是則私情所以勝者是
[056-37a]
陛下不敢助君子而忍於容小人而致之也臣聞小人
固不可太嫉然要不可使在朝廷之内泰之為卦三陽
既進君子得志之時也故内健而外順内君子而外小
人而後有六二包荒不遺之論盖事大體既定則小人
雖使之在外勿庸治之是以謂之包荒也今若懼為已
甚使君子在内而小人在外亦未必至於激也奈何進
而置之要官重位得以撓亂陛下之聦明而轉移其是
非乎臣聞小人者不憚為亂以求伸其私意君子者不
[056-37b]
憚捐身以盡忠於人主顧人主所以主之者如何爾若
主君子則君子為國家用主小人則小人為己私用今
陛下主君子之意固多然發口敢言此事者能幾人至
於日夜媒孽於左右之前者臣恐其十倍於君子矣此
如兩家聚訟使並設兩辭而聽之勝負尚未可知也今
甲不得日至於聽訟者之前而乙之偏辭則日夜嘵嘵
而不已臣恐甲之理雖直而終為乙之所勝矣陛下膺
受付託方内之治亂在於正邪之用捨君子小人之進
[056-38a]
退忍使小人誣毁忠良而自貽它日之憂乎此臣所以
不揆其愚欲為陛下流涕而言之也臣不佞凡陛下所
以䇿臣者臣既䟽列於前矣至於區區之意所以展轉
而不能已者一則以為必先立志一則以為必先擇善
兹二者非常談細故不切之浮論也然天下之逸樂富
貴所以虧惑人之心志汨亂人之聦明者亦不少矣陛
下一日之中罕接儒生學士多見宦官女子将何以發
躍而成就之乎今之悅詩書者智識必明崇聲色者氣
[056-38b]
志必昏如使棲息無道保養無術豈復有有為之志擇
善之心哉臣碩陛下幸致思焉則凡事業之未舉者必
有振起之道是非之未明者必有歸一之時而舉天下
之事皆無足為者矣陛下涉世寖久凡所謂逸樂富貴
之事豈待臣言而後知其無益哉臣之所論盖亦以匹
夫庸愚之見而私自忖度爾若陛下一日反此心而用
之於治今日立一善政明日去一弊事天下歌之百姓
誦之夀皇喜見天顏以為託付得人其樂豈有涯哉臣
[056-39a]
将見富貴逸樂之事不待人言而自不復為矣豈不美
哉臣學問荒蕪語言失緒其於䟽列以應聖問者可謂
陋矣而聖䇿之末復丁寧於臣曰子大夫抱藝待問咸
造在廷其攷帝王之事酌古今之宜凡可行可驗者悉
著于篇朕親覽焉此又足以見陛下好問不倦之至心
也然臣則有憂焉臣聞明於觀古者不必博舉以為證
敏於知今者不待盡言以為直自古及今凡人主無意
於理亂是非而國亦随之者載在史册不為不多矣若
[056-39b]
陛下不自警悟則臣雖歴舉其危亡禍亂之事以極論
之徒以傷陛下謙虚之意而已臣亦安用以此為忠哉
臣之所望於陛下者碩見微而知著勿以小過而致大
失而已且人有羞惡之心則必有是非之心善告君者
因其羞惡之心而開其是非之心則語不必深而意已
在其中矣以陛下之聖寧不灼見此意若使見微而不
戒忽小過而妨大徳則臣恐古今可驗可行之事皆等
為無用之言矣以陛下之聖日謹一日何治之不成而
[056-40a]
何功之不逮曽子曰尊其所聞則髙明行其所知則光
大髙明光大不在乎它而在乎加之意而已惟陛下赦
其狂愚臣不勝惓惓
劉光祖上奏曰恭惟我國家三聖相授法堯舜禹天下
幸甚咸謂千載一時甚盛事也陛下離照方升維新百
度群工萬姓皆傾耳屬目觀聽陛下之所為陛下又屈
己虚心方欲旁求庶言以考論治道臣以孤逺乃獲瞻
望清光敢罄愚誠少裨聽察臣觀昔者禹受舜禪之初
[056-40b]
伯益以文徳賛禹曰惟徳動天無逺弗届禹拜昌言曰
俞臯陶以明謨弼禹曰邇可逺在兹禹拜昌言曰俞夫
益之昌言則欲使禹修文徳以格逺人臯陶之昌言則
欲禹以修身睦族用賢為邇可逺之道然則人君嗣位
之始當令近治而逺服此其大要也方是時禹以憂勤
嗣舜其言曰后克艱厥后而史臣賛之曰祗承于帝後
世誦之曰禹入聖域而不優夫不優云者不自以為優
也禹惟能如此然後天下萬世曰堯舜禹相授守一道
[056-41a]
也豈不盛哉豈不艱哉今朝廷四方則皆以禹望陛下
四夷遐裔又皆以禹望陛下陛下宜於嗣服之初思益
臯陶之言當使近治而逺服不可忽也自髙宗皇帝再
造區宇夀皇繼之純仁徳政與天同意天未厭宋乃眷
南顧大命可知方二帝北狩四海震動而髙宗纂極夀
皇誕慶一也及海陵叛盟身死鋒鏑葛酋據位而我髙
宗優游揖遜夀皇踐阼二也今夀皇決䇿内禪神器有
託而敵主告終幼孫嗣統乖爭之漸必始於今三也陛
[056-41b]
下察是三者脗若合符則天命在於仁徳可知也已陛
下當念祖宗二百年積累之厚髙宗與夀皇七十載培
植之勤求所以稱天命而雪大耻臣故曰當如益臯陶
之言先使近治而逺服也欲近治而逺服宜得其要以
舉之昔舜禹之朝臯陶以謨紀徳其言盖萬世之格言
也曰在知人在安民厥後孟子得之則曰堯舜之仁不
徧愛人急親賢也堯舜之智而不徧物急先務也夫知
人安民豈非仁智之先務歟何以能知人哉孔子曰不
[056-42a]
知言無以知人也是知言乃知人之本知人即安民之
本也陛下纂服甫耳宜審於聽言以取人審於用人以
為治昔者堯之所棄置而弗用者嚚訟之人也静言庸
違象恭之人也方命圮族專愎之人也是三人者為咨
訪所舉則亦非天下之凡人也而堯獨不然之舜之為
君也詢于四岳闢四門明四目達四聦咨十有二牧至
命龍作納言則曰朕堲讒說殄行震驚朕師其後禪禹
而告之曰無稽之言勿聽弗詢之謀勿庸由是觀之言
[056-42b]
不本於忠信而好爭訟以求勝用則異其所言而飾偽
貎以盜名違上命以自專而狠以敗其善𩔖皆堯之所
畏者也語挾傾害不務平實行好乖異不本人情而能
動衆以驚世皆舜之所疾者也無所稽證而自肆臆說
無所諮詢而自謂竒謀又禹之所不敢用者也凡若此
𩔖皆不能為人主安民而利及子孫故也故禹曰惟帝
其難之而臯陶則告禹以九徳為觀人之法夫九徳並
用何事而不濟彰厥有常何往而不吉今陛下受堯舜
[056-43a]
之統當以堯舜之道為師任大禹之責當以益臯陶之
言為法然則能修身然後能知言能知言然後能知人
能知人然後能用賢能用賢然後能治國能治國然後
能安民能安民而徳不足以服逺者臣未之聞也臣畎
畝愚忠耻吾君不及堯舜進對之始敢不據經以為言
惟陛下財幸
 
 
[056-43b]
 
 
 
 
 
 
 
 歴代名臣奏議卷五十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