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3k0012 太平御覽-宋-李昉 (master)


[869-1a]
太平衘覧卷第八百六十九
 火部二
     火下
西京雜記曰惠帝七年夏震南山火木林數千株皆火燃
至末其下數十畝地草皆燋黄其後百許日家人就其間
得龍骨一具鮫骨二具
又曰樊將軍噲問陸賈曰自古人君皆云受命於天云有
瑞應豈有是乎賈曰有之夫目而辰/切則得酒食火華則
得錢財故目 則祝之火華則拜之况天下大寳人君重
位非天命何以得之哉
王子年拾遺記曰岱山東有貟淵千里孟夏之月水騰沸
以金石投之則爛如土矣孟冬之月稍燋涸中有黄色烟
從地中出起數文烟色萬变山人掘之入地數尺得燋石
[869-1b]
如炭或有碎火如俗聞之火有草名莽煌葉圎如荷去之
十歩炙人衣服則燋鳥獸不敢近也刈以爲席冬弥温以
枝相歴磨則火出
又曰昔伯禹隨山濬川起自積石鑿龍門至窒穴𥘉入窒
穴之時孔八尺稍入幽闇丕可復行禹乃圎火而入有黒
虵長十丈頭有角衘夜明之珠以遵於禹
又曰貟嶠之山名環丘有雲石廣五百里或四五十里扣
之片片則蓊然雲出俄而徧潤天下有木名曰倚桑亦有
冰蚕長七寸黒色角有鱗以霜雪覆之然後作&KR1472長一尺
其色五綵織爲文錦入水而不濡其質輕軟柔滑以之投
火則經宿不燎唐堯之世海人獻之
又曰始皇好神仙之事求天下異術有宛渠之民乗蠡舟
泛黒水而至於雍部始皇與之語及天𥘉開之時子如親
[869-2a]
見始見問曰聞子明於見逺願聞其術對曰臣之國去咸
池日没之所九萬里焉日月之所不照以萬歳爲夜其晝
則天豁然中開闊數百丈萬歳還合則爲一日也及其爲
夜琢燃石以代日光此石出於然山其土石皆自光明鑚
斬皆火岀大如栗則輝曜一室昔炎帝時火食國人獻此
石也
又曰申弥國去都萬里有燧明國不識四時晝夜其人不
死厭世則升天國有火樹名燧木屈盤萬識雲霧出於中
間折枝相鑚則火出矣後世聖人变腥臊之味遊日月之
外以食救萬物乃至南垂目此樹表有鳥若鴞以口啄樹
粲然火出聖人成焉因取小枝以鑚火號燧人氏在庖羲
之前則火食起乎兹矣
又曰郅寄字君珎䘮親盡禮去墓一百里每夜行常有鳥
[869-2b]
[869-2b]
又曰堯讓天下於許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於光
也不亦難乎
列子曰趙襄子率徒十萬狩於中山籍芿音/仍燔林扇赫百
里有一人從石壁中從燼上下衆謂鬼物火過徐行而出若
無所經渉襄子怪而留之徐而察之形色七竅人也氣息
音聲人也問奚道而入火其人曰奚物而謂石奚物而謂
火襄子曰嚮之來所出者石也而嚮之所渉者火也其人
曰不知也
管子曰黄帝作鑚燧出火以熟葷臊
韓子曰魯燒積澤天北風火南倚恐燒國哀公懼自將衆
趣而救火左右無人盡逐獸而不救火乃召問仲尼仲尼
曰夫逐獸者樂而無罰救火者苦而無賞此火所以不救
也事急不及以罰救火者盡賞之則舉國不足以賞於民
[869-3a]
請徒行罰乃下令曰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令下未遍火
己滅矣
淮南子曰火上尋水下流
又曰南方火也其帝祝融其佐朱明執衡而治夏衡/平其神
爲熒惑其獸爲朱鳥其音徴其日丙丁
又曰十一月水正而隂勝陽陽氣爲火隂氣爲水水勝
故夏至濕通合/反火勝故冬至燥燥故慘炭輕濕故炭重
又曰練土生木練治/也練木生火練火生雲雲金/氣也練雲生水
練水生土
又曰 火熯則水滅之金堅則火消之
又曰失火而遇雨失火則不幸遇雨則幸也故禍中有福

又曰槁竹有火弗鑚不㸐土中有水弗掘無泉掘猶窮也/㸐音然
[869-3b]
又曰𬒳蓑而救火毀瀆而止水乃愈益多
又曰畜火井中操鈎上山掲斧入淵欲得所求難也
又曰甑得火而液水中有火火中有水疾雷破石隂陽相
薄自然之勢
又曰夫救火者汲水而趍之或以甕瓴或以盆盂其方圎
鋭撱勑果/反不同盛水各異其於滅火均也
又曰順風從火紫芝與蕭艾俱死蕭蒿也
又曰今人放燒或操火徃益之或雨者皆未有功而相去
亦逺矣
又曰聖王之養民非求用之也性不能己若火之自熱水
之自寒夫有何脩焉及恃其九頼其功者若失火舟中言/舟
中之人同心救/火其用為易
又曰夫狂者之不能避水火之難而越溝瀆之嶮者豈無
[869-4a]
形神氣志哉然而用之異也與人/異也
又曰夫寒之與煖相反大寒地坼水凝火弗爲衰其暑大
熱礫石流金火弗爲益其烈寒暑之變無損益於己質有
之也
又曰木甞灼也而不敢握火者見其有所燒也木甞傷而不
敢擢刃者見其有所害也
又曰老槐生火乆血爲燐人弗怪也血精在地暴露百日/則爲燐遥望若野火

又曰炎帝於火死而爲竈炎帝神農以火帝王/天下死託祀於竈神
抱朴子曰案河洛之文皆云水火者隂陽之餘氣也夫言
氣則其不能生日月可知也若水火是日月所生亦何必
盡如日月之方圎乎今火出於陽燧而火不圎也水出於
方諸而水不方也又陽燧可以取火於日而無取日於火
[869-4b]
之理則日精之生火明矣方諸可以取水於月而無取月
於水之道則月精之生水可知矣
又曰南海之中蕭丘之上有自生之火火常以春起而秋
滅丘方千里當火起之時滿此丘上純生一種木火起正
著此木木离爲火所著但小燋黒人或得以爲薪者火著
如常薪但不成炭炊熟則灌滅之後復更用如此無窮又
夷人取木華績以爲火浣布木皮亦剥以灰煑爲布但不
及華細好耳白䑕大者重數斤毛長三寸居空木中其毛
亦可績爲布故火浣布有三種焉
又曰暗非火積水非魚屬然暗竭則火滅水涸則魚死伐
木而寄生蔓草莵絲萎
又曰立夏日服六壬六癸之符或服飛霜之散則不熱㓜
伯子王仲都此二人衣之以重裘𦢊之於夏日之中周以
[869-5a]
十爐之火口不稱熱身不流汗盖用此方也
傅子曰管寕之遼東而歸海中遇暴風餘舡皆波唯寕舡
自若夜晦舡人盡惑莫知泊所忽望見火光趣之得島一
無居人又無火爐行人感異焉以爲神光之祐皇甫曰積
善之應也
尸子曰燧人上觀辰星下察五木以爲火也
隂符經曰火生於木禍發必尅
孫子兵法曰凢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積三曰火輜
四曰火庫五曰火燧
吕氏春秋曰齊桓公使人告魯曰管夷吾寡人之讎也願
生得之魯君許諾乃使轉其拳滕其耳置之匣中至齊境
桓公使以朝車迎之㧞以爟火爟火所以祓除不/祥也爟讀自灌
又曰鷰雀處一屋之下自以爲安竈突决火棟將焚鷰雀
[869-5b]
不知禍將至也
又曰伊尹說湯五味九沸九變火爲之紀
博物志曰燧人鑚木而造火
又曰臨卭有火井一所縱廣五尺深二三丈在縣南百里
昔人以竹木投之以取火諸葛丞相徃觀視後火轉盛以
盆著井上煑塩得塩熟後人以家燭火投井中火即滅迄
今不復然也
又曰臨卭有火井深六十餘丈火光上出人以筒盛火行
百餘里猶可燃也蜀王夲/紀亦同
又曰魏明帝丗河東有焦光者祼而不衣處火不燋處寒
不凍
又曰積油萬石則自然生火晉㤗始中武庫火積油所致
南越志曰廣州有大樹可以禦火山北謂之慎火南無霜
[869-6a]
雪故成樹也
風俗通曰城門失火禍及池魚案百家書宋城門失火汲
取池中水以沃之魚悉露見但就取之說云司門尉姓池/名魚城門火救之
燒死故/云然耳
又曰臧仲英家欲炊而失釡火從篋中起衣服盡燒而篋
不損
山海經曰符愚之山其鳥名音/旻其狀如翠而赤喙翆以/燕而
紺/色可以衛火畜之/辟災
又曰翠山之上其鳥多鸓音/壘其狀如鵲赤黒而兩首可以
衛火
又曰[山*弇]嵫之山上多丹木其葉如榖其實如瓜赤符而黑
理食之可以衛火
又曰帶山之上有獸焉其狀如馬而一角其名曰曜音/歡
[869-6b]
可以衛火
又曰令丘之山無草木其上多火
又曰崌音/居山之上有鳥焉其狀如鴞而赤身白首名曰竊
脂可以衛火
又曰西海之南流沙之濵赤水後黒水前有山名曰崑崙
之丘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即然今扶南東万里有耆蒲/國東復五千里有火山
國其雖霖雨火常撚火有白䑕常岀山邊求/食人捕之以毛作布而今之火浣布此類也
又曰厭火國人獸身黒色火出其口中言能/吐火
神異經曰南荒外有火山焉長四十里廣四五里其中生
木晝夜火燃得暴風雨火不滅火中有䑕重百斤毛長七
尺餘細如絲可以作布
新論曰漢元帝廣求方術之士漢中道人王仲都云但能
忍寒暑耳以隆冬單衣於上林昆明池上無變色至夏大
[869-7a]
暑使暴坐環以十爐火不汗出
三輔黄圖曰秦始皇塟驪山六年之間爲項籍所發放羊
兒墮羊冢中然火求羊燒其槨藏
魏武帝明罰令曰聞太原上黨西河鴈門冬至之後百五
日皆火寒食云爲介子推子胥沉江呉人未有絶水之事
至於子推獨爲寒食豈不偏乎
河圖挺佐輔曰伏羲禪於伯牛錯木作火
春秋潜潭巴曰火從井出有賢士從民間起宋均注曰火/明賢者象賢
者屈滯/從井出
禮含文嘉曰燧人始鑚木取火炮生爲熟令人無腹疾遂
天之意故爲燧人也
陸景典語曰衝風之槯枯枝烈火之炎寒草武王伐紂
勢然也
[869-7b]
古今注曰宣帝地節元年上郡沙中夜中有火如粟出不

又曰陽燧以銅爲之形如鏡向日則火生以艾炷承之得
火也
璅語曰智伯旣敗將出走夢火見於西方及夫出奔秦又
夢見於南方遂奔楚也
張衡靈憲曰日疋火月疋水火則外光水則含影
河圖汴光篇曰陽精散而分布爲火
括地圖曰神丘有火穴光照千里
笑林曰某甲夜暴疾門人鑚火其夜隂暗未得火催之急
門人忿然曰君責人亦大無道理今闇如&KR0238何以不把火
照我當得覔鑚火具
潘尼箴曰夫水火者所以佐理天地清成大化也在天則
[869-8a]
日月麗焉在地則水火存焉
太平御覽卷第八百六十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