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062-1a]
太平御覽卷第六十二 地部二十七
涇 渭 霸 滻 豐
鎬 澇 潏 伊 洛
瀍 澗 榖 漢 沔
涇
書禹貢曰涇屬渭汭屬逮也水北曰汭/言治水注入渭
詩曰涇以渭濁湜湜其沚
傳曰諸侯之大夫從晉侯伐秦以報櫟之役濟涇而次秦
人毒涇上流師人多死以毒藥投涇水之上/流晉師飲之多死
國語曰恭王遊於涇水上宻康公從三女奔之其母曰必致
之於至夫獸三爲羣女三爲粲粲羙之物汝何德以堪之
康公弗許一年恭王滅宻
史記曰韓聞秦之好興事乃使水工鄭國間說秦令鑿涇
[062-1b]
水自中山西抵瓠口爲渠以漑田
又曰秦二丗夢白虎嚙左驂殺之卜涇爲崇二丗乃齊望
夷宫而欲祀之
漢書曰涇雖不在大川之祀以近咸陽得比大川之祀
又曰太始二年趙中大夫白公鄭德曰白姓公爵/時人多相謂爲公復秦穿
渠因名白渠民得其饒歌之曰田于河所池陽谷口鄭國
在前白公起後舉鍤爲雲決渠爲雨涇水一石其泥數斗
且漑且糞如淳曰水停/淤可以當糞長我禾黍衣食京師億萬之口
益部耆舊傳漢武祀甘泉至涇橋有女子浴於涇水乳長
七尺怪遣問之女曰帝後第七車知我時侍中張寛在第
七車對曰天星主祭祀齋戒不㓗則女人見
水經注曰涇水導源安定朝郍縣西笄頭山秦始皇廵地
西出笄頭山即是山也蓋大隴之異名
[062-2a]
渭
詩曰我送舅氏于渭之陽
史記曰秦武王三年渭水赤三日昭王十四年又赤三日
洪範五行傳曰赤者火色盖亦以火沴水也渭水秦大川
也隂陽亂秦用嚴刑敗亂之象
史記曰西伯獵遇太公渭之陽與語大恱
漢書曰武帝元光六年春穿漕渠通渭
山海經曰渭水出鳥䑕同穴山東注河入華隂北鳥䑕同/穴山今
在隴西首陽縣渭水出其東經南安天水略/陽扶風始平京兆至弘農華隂縣入河也
三輔黄圖曰始皇兼天下都咸陽渭水貫都以象天漢
水經注曰渭水中舊有忖留神象此神甞與魯班語班令
其人出忖留曰我貌醜卿善圖物容我不能出班於是拱
手與言曰出頭見我忖留乃出首班於是以脚畫地忖留
[062-2b]
覺之便還没水故置其象於水中唯背以上立水上
三輔决録曰項中山飲馬渭水日與三錢以償之
列子曰夸父逐日渴飲渭水不足乃渴死
淮南子曰渭水多力冝黍
霸
水經注曰霸者水上地名也水東合滻水過白鹿原至秦
虎圈北入渭
漢書地理志曰霸水出藍田谷古曰滋水秦穆公更名霸
水以彰霸功
漢書曰漢王元年十月至霸上秦王子嬰降
滻
水經注曰滻水出京兆藍田谷北入于霸
地理志曰滻水出南陵縣之藍田谷西北流與一水合水
[062-3a]
出西南莽谷東北流注滻水水又北歴藍田川北流注于
霸水又云滻水北至霸陵入霸水也
兩京記曰西京東市平凖署東隅有放生池分滻水渠自
道政坊東城西流注之俗號海地
又曰滻水西岸有阪舊名滻阪隋文帝惡阪之名改名長
樂坡
豐
漢書地理志曰沮旣從豐水逌同顔師古注曰豐水出
鄠之南山言沮水旣從入渭豐水亦同來也
水經注曰渭水東與豐水㑹短隂山無他髙山異蠻唯原
阜石墽而巳水上舊有便門橋
毛詩文王有聲曰豐水有芭武王豈不仕貽厥孫謀以燕
翼子
[062-3b]
文子曰老子云豐水之深十仞而不受塵垢金䥫在中形
見於外
鎬
水經注曰鎬水上承鎬池於昆明池北周武王之所都也
故詩云考卜維王宅是鎬京維龜正之武王承之鎬水又
北流與滮池合又北經清冷臺西逕慈石門注于渭鄭玄
曰豐鎬之間水北流也
澇
說文曰澇水出扶風鄠北入渭
山海經曰牛首之山澇水出焉西注於潏水多飛魚
潏
字林曰潏水出杜陵縣
水經注曰漓水上承皇子陂水逕漸臺東入渭亦名沈水
[062-4a]
又名髙都水漢王氏五侯大治池宅引髙都水入長安城
故百姓歌之曰五侯𥘉起曲陽最怒決壞髙都竟連五杜
土山漸臺象西白虎是也
伊
水經曰伊水出南陽縣西荀渠山
左傳僖中曰𥘉平王東遷也辛有適伊川杜預注曰辛/有周大夫也見
𬒳髮而祭於野者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
山海經曰獨蘇之山伊水出焉東流注於洛今伊水出上/洛廬氏縣熊
耳山東北至河/南洛陽縣入洛
戴延之西征記曰伊水上源經新城陸渾二縣男女無少
長皆病癭俗云水土所致伊水不可飲也
吕氏春秋曰有莘氏女子採桑得嬰兒桑中其母居伊水
上故命之曰伊尹伊尹母化/爲空桑
[062-4b]
洛
水經注曰洛水出京兆上洛縣護舉山
地理志洛水出冡嶺山
易上繫曰洛出書聖人則之
易乹鑿度曰王者盛德之應洛水先温九日乃寒五日變
爲五色
又曰帝王將起河洛龍見察其首黒者人正白者地正赤
者天
尚書禹貢曰導洛自熊耳在冝陽/之西也東北㑹于澗㑹于河/南城南
又東㑹于伊合于洛/陽之南又東北入于河合于鞏/之東也
尚書中候曰武王沉璧于河禮畢退至日旰榮光幕河青
雲浮洛
毛詩曰瞻彼洛矣維水泱泱
[062-5a]
春秋說題辭曰洛出熊耳山雒之爲言繹也繹其燿也宋/均
注曰水/光燿也
國語曰靈王二十二年榖洛鬪將毀宫室王欲壅之太子
晉曰夫山土之聚也藪物之歸也川氣之導也澤水之鍾
也夫水聚於髙歸於下今吾執政無乃實有所僻而滑夫
二川之神王卒壅之王室大亂
又曰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啇亡
漢書曰武帝穿渠引洛水岸遂崩乃鑿井深四十餘丈徃
徃爲井井下相通行水
謝承後漢書曰沛國陳宣建武十年雒水出造津城門或
欲築塞之宣諌曰昔王尊正身金堤水退况聖主耶言未
絶而水去
水經注曰昔黄帝之時天大霧三日帝遊洛水之上見大
[062-5b]
魚殺五牲以醮之天乃甚雨七日七夜魚流始得圗書
魏略曰漢火行忌水故洛去水而加焉
山海經云秦買之山洛水出焉東注於河其中有藻玉
述征記曰洛水底有礜石故上無水
瀍
水經曰瀍水出河南榖城縣北出東與千金渠合又東過
偃師入于洛
澗
水經曰澗水出新安縣南白石山東南入于洛
又曰三輔决録注云馬氏兄弟五人共居澗榖二水之交
作五門客舎因舎以爲名今在河南西四十里以山海經
推校里數不殊仲治所記水㑹尚有故居處斯則澗水也
即周書所謂我乃卜澗水東言是水也
[062-6a]
榖
水經曰榖水出弘農澠池縣南嶓冡林榖陽谷也
山海經曰愽山之西有林焉曰嶓冡榖水出焉東流注于
洛其中多㻒玉今榖水出于崤東馬頭山榖陽谷東北流
歷澠池川
韋昭國語注曰洛水在城南榖水在王城北東入于瀍靈
王時榖水盛出於王城西而南流合於洛兩水相格有似
于鬪而毀王城西南也
漢沔
尚書禹貢曰江漢朝宗于海也
詩曰漢廣德廣所及也文王之化𬒳于南國美化行乎江
漢之域〇又曰滔滔江漢南國之紀
又曰南有喬木不可休息漢有游女不可求思
[062-6b]
左傳曰蔡昭侯爲兩珮與兩裘以如楚獻一珮一裘於昭
王子常欲之不與三年止之蔡侯歸及漢執玉而沉曰余
所濟漢而南者有若大川
又曰楚國方域以爲城漢水以爲池
又曰吴師伐郢楚子常濟漢而陣自小別至于大別
蜀志少府王謀等上言前襄陽男子張嘉王休獻玉璽璽
潜漢水於深淵暉景燭曜璽光徹天
孫巖宋書曰漢中城固縣漢水岸際有異聲如雷俄頃岸
崩有銅鐘十二出自潜壤體制旣精扣之清響
韓詩曰鄭交甫過漢臯遇二女妖服珮兩珠交甫與之言
曰願請子之珮二女解珮與交甫而懷之去十歩探之則
亡矣廻顧二女亦即亡矣
水經注及山海經注云漢水出隴坻道縣嶓冡山𥘉名漾
[062-7a]
水東流至武都沮縣始爲漢水東南至葭萌與羗水合至
江夏安陸縣名沔水故有漢沔水之名即周昭王/溺於此豦又東至
竟陵合滄浪之水即屈原遇/漁父䖏又東過三澨水觸大別山南
而入江也庾仲雍漢水記曰漢水出廣漢漾水出隴西東/流至武都而與漢水合沔水出武都沮縣尔與
漢水/相合又東爲滄浪之水過三澨至于大別南入于江東匯
澤爲彭蠡東爲北江入于海是也匯迴也音胡賄反言漢/水合大江廻流入彭蠡
澤東北至南徐州/名爲北江而入海
又曰沔水東經萬山北山下有潭中有杜元凱碑元凱好
尚後名作兩碑並述已功一碑立峴山一碑沉此潭中曰
千載之後何知不深谷爲陵也
又曰漢東經西城縣故城爲鱣湍洪波漭盪漰浪雲頽古
者舊言有鱣魚奮鬐望濤直上至此曝鰓因以名鱣湍焉
又曰漢水經西城縣故城南又東爲龍泉泉上有胡鼻山
[062-7b]
石類胡人鼻故也下臨龍井渚泉深數丈
盛弘之荆州記曰沔水隈潭極深先有蛟爲害鄧遐爲襄
陽太守拔劒入水蛟繞其足遐自揮劒截蛟數叚流血丹
水勇冠當時於後遂無蛟患
又曰荆藴玉以潤其區漢含珠而清其域〇梁州記曰漢
水發源隴西氐道縣之嶓冡山東至于夏口合江綿帶四
州之城經塗五千餘里謂之沔水
水經曰沔水出武都沮縣東/狼谷中注曰一名沮水以其𥘉出
沮洳然也
淮南子曰漢水重安而冝竹箭
太平御覽卷第六十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