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R3k0012 太平御覽-宋-李昉 (master)


[659-1a]
太平御覽卷第六百五十九
 道部一
     道
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虚極之妙也無名天地之始有名
萬物之母無名者妙本也道沖而用之或似不盈淵乎似
萬物之宗天地之閒其由槖籥乎玄牡之門是謂天地根
天地所以能長且乆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生而不有
爲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
知古始是謂道紀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功成事遂百姓
皆謂我自然絕聖弃智民利百倍孔德之容惟道是從以
閱衆甫吾何以知衆甫之然哉曲則全謂曲已以應務則
全也枉則直謂枉已以伸人則直也窪則盈謂執謙則常
盈也弊則新謂守弊薄則日新也少則得謂抱一不離則
[659-1b]
無夫也多則惑謂有爲多門則惑亂也是以聖人抱一爲
天下式希言自然者謂因言悟道不滯於言合自然也有
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吾
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爲之名日大域中有四大王居其
一謂王者人靈之主萬物繫其興亡也人法地地法天天
法道道法自然重爲輕根靜爲躁君善行無轍迹謂體了
眞性行無行相則心與道冝也善言無瑕摘謂遣象求意
理證心忘也善計不用籌筭謂一以貫之不生他見也善
閉無關楗而不可開謂心無逐境之迷境無起心之累也
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謂心與道合雖無約束其不可解
也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弃人常善救物故無弃物是
謂襲明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謂
含德内融則復歸於朴常德聽用則散而爲器旣渉形器
[659-2a]
必有精麤聖人用之則爲群材之官長矣故大制不割謂
聖人用道大制群生萬物不謝於自然曾不割傷也道之
在天下猶川谷之與江海死而不亡者壽謂死者分理之
終亡者夭折之數壽者一期之盡夫知足力行者得天常
也死而不亡是一期之盡可謂壽矣執大象天下往往而
不害安於太平化而欲作吾將鎭之無名之朴謂道也失
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天下之
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類上德
若谷謂虚㳂而容物也大白苦辱謂能潔而含垢也廣德
若不足謂大成而執謙也建德若渝謂立功而不衒也體
眞若渝謂淳一而和光也大方無隅謂不小立圭角也大
器晚成謂且無近功也大音希聲謂不飾小說也大象無
形謂能應萬類也道隱無名謂功用不彰也道生一一生
[659-2b]
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爲和爲道
日損損之又損以至無爲故塞其兊閉其門終身不勤也
謂不縱六根愛恱則禍患之門閉矣終身不勤勞也開其
兊濟其事終身不救謂開縱視聽以成其愛恱之事故有
禍患不救也無遺自殃是謂襲常謂不爲身災是謂密用
眞常之道也
又曰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所以言者以音相聞譬如知音
者識音以絃心知其音口不能傳道深微妙知者不言也
太上曰知者不言言能以救物
又曰上士學道受之以神中士受之以心下士受之以耳
以神聽者通無形以心聽者知内情以耳聽者聞外聲
又曰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故聖人云我無爲而民自化我
無事而民自富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欲而民自樸脩之
[659-3a]
於身天下自化深根固蔕長生乆視之道以道蒞天下其
鬼不神道者萬物之奥爲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
爲故無敗無執故無失
太上經曰混茫之氣變化爲眞人與時翺翔有名無體
仙經曰神仙輕舉謂之天仙列位太清度名祕籍
祕要經曰五岳洞府隱處地仙保其神形逺其憂患
又曰太清九官皆有僚屬其最髙者稱太皇紫皇玉皇其
高揔稱大道君次稱眞人眞卿其閒有御史凡稱太上者
一宫之尊也德高無踰故曰太上
又曰仙者川也身者舟也濟川得岸何假舟焉
太眞科曰玉皇譜録有百八道君羣仙隨業以補其職三
善道者聖眞仙也上品曰聖中品曰眞下品曰仙三淸之
閒各有正位聖登玉淸眞登上淸仙登太淸玉淸有大帝
[659-3b]
宫殿皇帝王公卿大夫吏民率以聖呼之如聖皇聖帝之
類是也男女貴賤各有次第上淸有玄都玉京七寶紫微
率以眞呼之太淸有太極宫殿率以仙呼之其上淸太淸
之品位男女次第之統數與玉淸同
大洞經曰從生得道從道得仙從仙得眞從眞得爲上淸

五符經曰二十四眞圗五岳之靈寶也能得之必能仙去
飛歩太淸欲得道法先沐浴去穢當得東井圖欲定五帝
役山精當得五岳圗欲通神靈法仙訣當得八史眞形圖
欲通五行廚當得六甲通靈圗欲存吾身致天神當得九
宫紫房圗欲奉道法當得太淸圖欲奉順道當得混成圗
欲通道機當得西昇保録圖欲通變化當得靈化圗欲躡
大道當得九天圖欲脫身形當得九變圖欲隱存守身神
[659-4a]
當得養身圖欲定身守神寶當得含影圖欲恬泊守一以
存身當得養身圖欲寂黙養志當得精誠守志圖欲淸淨
潔白致其芝英當得芝英玉女圖欲騁六丁當得六陰玉
女圖欲致仙籙當得九九道仙圖欲食道氣當得導引圖
欲治道術當得洞中皇寶圗欲爲變化當得偃息圗欲臨
鑪定九丹金液當得太一圖欲登五岳求神仙芝藥當得
開山芝藥圗欲保神形別邪精當得明鏡圖
上清經曰氣之所守隨神所生神在則氣在神去則氣去
氣散則爲雲霧合則爲形影出之爲仙化入之爲眞一上
結三元下結萬物靜用爲兆身動用爲兆神
洞眞經曰凡讀太丹隱書洞眞玄經能研精密感通玄達
雲廻釋玄元味景太淸者得爲玄中法師也
葛洪神仙傳日自伏羲至三代顯名道士世世有之其老
[659-4b]
子蓋得道尢精者也内實自然欲正定本末當以史傳爲
據并仙經祕文以相參㑹其他俗說文多虚妄其後道士
私有増益非眞文也著道德二篇尹喜行其道至漢竇太
后好黃老言孝文帝及外戚諸竇皆令讀之故莊周之徒
以老子爲宗
太上玄一眞人經曰衆眞髙仙皆有師也奉受上淸三洞
寶經爲學無師則道不成八景龍輿焉可得乘太極玉闕
焉可得登凡學上淸之道豈肉飛之舉若慢於師道則失
投夜光也以是言之道固難知也至於聖賢皆尊其師所
以耐道也
太上太霄琅書曰天地布氣師教之眞眞仙登聖非師不
成心不可師師心必敗
寶玄經曰裁制偏邪必歸中正能及流末還至本源道本
[659-5a]
無形假言立象雖言沖用用實無物
道典曰制殺生者天也順性命者人也非逆天者勿殺也
非逆人者勿伐也爲政如是蓋道之極也
七聖紀曰南岳赤君下教變迹爲道士與六弟子俱顯姓

太一帝君經曰求道者使其心正則天地不能違也捨色
累而不顧避榮利而自逺甘寒苦以存思樂靜齋於隱垣
則學道之人始可與言矣
太上三五順行經曰天者道之應形也應有時漸交以引
之玄象虚文莫過三五三五順行運周則變通不窮三才
合度太一者天也天之受一氣蕩蕩而致清道者天之積
靈也
昇玄經曰道之玄妙出於自然生於無生先於無先弥綸
[659-5b]
無外布神化氣淡然無上制御諸天
玄妙内篇曰大道起於無爲萬物之祖也
正一眞人經曰道之淳眞非有言也借言通意因置玄都
正一之化去眞近矣
寶玄經曰正則道合合則言志志言在正正以絕邪齋戒
通經仙道自成成仙之大莫過太上太上無言言以應感
感應之道表信成經也
三皇經曰求索自然脫身當道三光發明天地常然
智惠經曰與人君言則惠於國人父言則慈於子人師言
則愛於衆人兄言則悌於行人臣言則忠於上人子言則
孝於親人友言則信於交人婦言則志於夫人夫言則和
於室人弟言則恭於禮野人言則勸於農道士言則止於
道異國人言則各守其域奴婢言則愼於事
[659-6a]
太上經曰親近賢智愽問善道賢者論議不可專執
又曰末世道士講經說法儀軌云何若說五千文者亦依
靈寶
太上三洞寶經曰三洞傳法之師一人度世勝黃衣道士
千人也
又曰大茅山有銅鐵鼎可容四五斛刻甚精好在山最髙
處入土八尺餘上有盤石掩鼎每吉日逺近道士咸登山
瞻視無復草木壘石爲小壇昔有小瓦屋爲風所倒兩鉉
法日月也三足法三才也羽山之銅所作神變隱顯
眞誥日大茅山西南有四平山俗謂之方山其下有洞室
名曰方臺洞有兩口見於山外與華陽通號爲别宇幽館
矣得道者處焉
又曰脩於身其德乃眞君子立身道德爲任清淨爲師太
[659-6b]
和爲友爲玄爲默與道窮極治於根本求於未兆爲善者
自賞爲惡者自刑故不爭無不勝不言無不應
又曰能以至心學道當以道授學者裴君曰我師南岳赤
松子爲大虚眞人昔太上以德教老子以得道松子以道
授我而得仙
又曰仙道十二試觀之法試皆過然後授之經此十二事
大試也皆太極眞人臨見之可不愼焉昔彭祖弟子青烏
公受明師之教審仙妙之理入華陰山學道積年十二試
有三不過後服金液而升太極道君以爲試三不過伹仙
人而巳不得爲眞人
又曰裴君云學道者有九患若審之則仙不逺也患人有
志無時有時無友有友無志有志不遇其師遇師不學學
師不勤勤不守道或志不固一心如此則不須友而成亦
[659-7a]
不須感而動此學仙之廣要也師有憂戚弟子出入無善
爲學無師道則不成心存目想見師如經學非師授不可
以教人恐疑悟後學故不得傳求法事師莫擇貴賤勿疑
長幼言我年大而彼年小彼是賤而我是貴此是未解正
眞平等之要人無貴賤有道則尊所謂長老不必耆年要
當多識多見以爲先生不得言彼學在我後云何更反師
彼作此念者非學道也當謙下推能讓德惟善是從不得
獨是非彼得道度世莫不由師也學之有師亦如樹之有
根也太智旣成復能成就小智由樹根生子子復能生根
展轉相生種類不絶從師變道道過於師還教於師所謂
道貴人賤義類如此先師並須尊異所以爾者本師者學
之根也譬爲山一簣之土漸得髙大本師者發蒙之基也
後師者備成也諭如嚴裝服飾衆事已辨惟未加冠不可
[659-7b]
以行人事也妄生下想所以然者論議言說爲人模範師
不明道焉能解疑難也古者賢聖上學得其師名爲更生
不得其師名爲亂經無其師道不自生也
太平經曰上士學道輔佐帝王好生之德也中士學道欲
度其家下士學道才脫其身
又曰言則道不成多言則爲害閉口不言萬歲無患
又曰人得善師乃使凡賤之人成善人善不止更賢賢不
止次聖聖不止乃得深知眞道守道不止乃得仙仙不止
乃與天比其神神不止乃得與元氣比其得元氣乃包天
地八方莫不受其氣而生是善師之功也不得其善師失
路矣故師師相傳廼堅於金石不以師傳之名爲妄作則
致邪矣叛去其師是去其眞道自窮之術也道有宗師祖

[659-8a]
定眞玉籙曰治心之最不忘須臾心神乃定定則入道其
狀在外愼其言語懼觸物也節其飲食慮貪叨也衣麄而
靜在素淡也居陋而隱守靜篤也恭謹一切避凌辱也不
敢爲先免嫉謗也始終淳信濳化導也進止和光密行教
也挫銳解紛明道有時也出處變化見神應之速也
又曰九宫眞人出入皆從黃闕絳臺中閒爲道故以道之
左右置臺闕者以司非常之氣伺迎眞人之往來也
道基經日服藥食麥爲善麥有甘始道士御氣食麥而度
世也
又云合道不言得無之眞晝夜不卧日月合光不飢不渴
龜龍胎息也
又云食穀者名之穀仙行之不休則可延乆長也不食穀
者可以度世
[659-8b]
又曰無賣吾道以行求錢無衒吾道强授豪榮無損吾道
以與讒佞
黃庭經曰仙人道士服氣非有神也養生所致和氣專也
若道土恐畏存神可鳴天鼓聲聞太極
太眞科曰道士脩經習業以五千文爲先
又曰道有寂動氣化之有形智化之有聲
又曰皇敎道也帝教德也王教仁也
抱朴子曰求師必須深愽猶渉滄海造長洲獨以力劣爲
患豈以物少爲憂哉夫虎豹之所餘乃狸䑕之所飲陶朱
之所弃乃原憲之所無專心憑師依法行道濟身度世利
在永亨事師盡敬得道爲期承閒候色也不盡力眀其師
道則罪不可除也學道得師明事之害亂不得發也
三無眞一經曰有大洞守一經者則爲師也太淸經云天
[659-9a]
地以道資聖人以道師也資者持道以養育當生也師者
以教人不知而當成也
又曰有大洞守一經者則爲師也所以崇建本末盡善明
天戒之苦至期神靈之所宗託階級以自始所以師友垣
其外三一鑑其内帝君忻其□赤子悅其宅老子云天地
以道資聖人以道師資者持道以養育當生也師者以教
人不知而當成也○上清紫宸經曰經不師受竊天之寶
受無盟信忽天之道○太上八素眞經曰太上玄人所以
與天地等者貴其能相教導也先覺悟於後覺反流歸於
一源也
天眞皇人曰此□諸君皆積學滅度道業垂成而得受此
文以還生人中皆超虚步空上昇金闕受號自然也其並
悠逺人世所不能明考其延者羨門子師夜光髙丘子師
[659-9b]
石公洪崖先生師金母並受靈寶滅度五鍊之法昇天之

又曰正一法文曰若衒法求利不明正典傳非習謬迷誤
後生後生縁薄率爾逐易不尋髙德苟貪愛名名而無實
望福得禍禍加深也傳授苟非其人道不虚授常恐浮淺
之輩亟生誹謗貽災致罪爲累不輕所以立信効心因以
爲施授受之中有以分別
洞眞經曰修太一之道忌見血穢之類亦不可泣
大有經曰受上淸寶經者不得哭泣
玄母八門經曰存金華雌一之精深戒哭泣令身多戚擾
太平御覽卷第六百五十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