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60-1a]
太平御覽卷第一百六十
州郡部六
河南道下
滑 濮
濟 鄆
靑 齊
淄 萊
登 密
徐 泗
兖 海
沂
滑州
十道志曰滑州靈昌郡置在白馬縣禹貢兖州之域春秋
[160-1b]
時衛地戰國時屬魏秦爲東郡地
左傳曰狄滅衛衛立戴公以廬于曹今白馬地/即曹邑衛文公自
曹邑遷于楚丘今衛南/縣也衛成公又遷于帝丘今濮/陽縣
史記曰秦始皇五年拔魏十五城始置東郡
漢志曰白馬屬東郡
又曰酈食其說沛公曰守白馬之津以示諸侯形制之勢
則天下知所歸矣
西征記曰古有神白馬因以名縣
又開山圖曰白馬群行水上悲鳴則河決馳走則山崩
後漢書曰樊儵封燕侯即東郡也
濮州
十道志曰濮州濮陽郡置在鄄城縣禹貢兖州之域春秋
時衛地戰國時屬齊秦併天下即東郡地在漢爲濟隂郡
[160-2a]
之鄄城縣
左傳曰齊桓公㑹諸侯于鄄杜注曰衛邑今/東郡鄄城是也
史記曰齊威王九年趙伐我取鄄
左傳曰衛侯夢於北宮見人登昆吾之墟注云衛有觀在/昆吾之墟今濮
陽城/是
史記曰舜耕于歷山耕者讓畔應劭曰歴山即/雷澤中山也
水經曰昔師延爲紂作靡靡之樂武王伐紂延東走自投
濮而死衛靈公將之晉舎於濮水之上夜聞歌聲召師㳙
受之
濟州
十道志曰濟州濟陽郡置在盧縣禹貢兖州之域春秋時
其地屬齊秦兼天下爲東郡荏平地荏音仕/淄反
左傳曰齊鄭盟于石門㝷盧之盟杜注曰今盧縣故城是
[160-2b]
史記曰扁鵲生盧故曰盧醫
酈元注水經曰碻磝城西即故荏平縣城碻磝即今州是
也沈約宋書作敲囂字
宋書曰元嘉七年到彦之北征拔碻磝後失之至二十七
年以王玄謨爲寧朔將軍先鋒入河平之於此固守因置
碻磝城
郡國志曰後魏置濟州於單于城中即石勒於耕處聞鼔
角之聲是此
圖經曰東阿春秋時齊之柯地也
郡國志曰其地出繒縑故秦王服阿縞
十道志曰石在長清縣
左氏傳曰齊晉戰于鞅齊師敗績齊侯自徐關入見女子
曰君免乎曰免銳司徒免乎曰免旣而問之壁司徒之妻
[160-3a]
也與之石
鄆州
十道志曰鄆州東平郡置在湏昌縣
元和郡縣圖曰禹貢兖州之域春秋時屬宋即魯附庸湏
句國句音/劬戰國時其地屬魏秦爲薛郡地漢爲東平國
左傳曰晉人執季文子於苕丘公還待於鄆杜注云鄆魯
西邑
又僖二十二年伐邾湏句僖公/時也
又哀十四年西狩于大野叔孫氏之車子鉏商獲麟賜虞
人大野即/鉅野縣
青州
十道志曰青州北海郡置在益都縣
元和郡縣志曰少昊之墟古青州之地舜時以青州越海
[160-3b]
遼逺分爲營州武王克商封師尚父於齊營丘周成王少
時命太公東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無棣五
侯九伯實得征之後子孫爲秦所滅分齊地置齊瑯瑘二
郡漢爲臨淄郡
圖經曰少昊之代爽鳩氏虞夏則有季萴仕則/反湯有逢公
伯陵逢音蒲/江反殷末有蒲姑皆爲諸侯國於此地周成王時
蒲姑與四國作亂成王滅之以封太公
史記曰齊有清濟濁河可以爲固長城鉅防足以爲塞
又曰蘇秦東說齊宣王曰齊南有泰山東有瑯瑘西有清
河北有渤海此所謂四塞之國也齊地方二千餘里齊軍
之良進如鋒矢戰如雷霆解如風雨即有軍役未甞倍泰
山絶清河渉渤海也臨淄甚富其民無不吹簫鼔彈琴瑟
擊筑鬪雞走狗臨菑之塗車轂相擊人肩相摩連𬒮成帷
[160-4a]
舉𬒮成幕揮汗成雨家給人足志氣髙揚
又曰齊所以名齊者有天齊祠也
又封禪書曰始皇遊海上祠名山大川及八神求羡門之
屬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齊天齊池名在臨淄南郊山下
漢書曰夫齊東有瑯瑘即墨之饒南有泰山之固西有濁
河之限北有渤海之利地方二千里持㦸百萬懸隔千里
之外齊得十二焉
又曰齊有三服之官縱爲春服紈素爲冬服輕綃爲夏服
韓詩外傳曰齊景公遊於牛山之上北望齊國曰美哉國
乎鬱鬱葱葱使古人無死者則寡人將何去此俯而泣下
沾襟國子髙子曰然臣頼君之賜𬞞食惡衣可得而食也
駑馬柴車可得而乗也且猶不欲死而况君乎又俯而泣
晏子笑曰樂哉今日之遊宴也見怯君一䛕臣二使古而
[160-4b]
無死則太公丁公至今猶存吾君方將𬒳萊笠而立畎畝
惟農事之恤何暇念死乎公慙乃引觴自罰
韓子曰景公與晏子遊於少海登柏寢之臺而望其國曰
美哉堂堂乎後代孰有此晏子曰其田氏乎公曰寡人有
國而田氏有之奈何對曰君欲奪之則近賢逺不肖振窮
䘏孤雖十田氏其如君何
齊記曰晉永嘉五年東萊牟平曹嶷爲刺史所築城有大
澗甚廣因之爲固謂之廣固城城側有五龍口
崔鴻十六國春秋南燕録曰慕容德𥘉議所都尚書潘聽
曰青齊沃壤號曰東秦土方二千里四塞之固負海之饒
可謂用武之國廣固者曹嶷之所營山川險峻足爲王者
之都從之
齊州
[160-5a]
十道志曰齊州濟南郡置在歷城縣古兖州之域
周禮曰子爲玄枵齊之分
左傳曰晉平公伐齊戰于歷下
史記曰舜耕于歷山
竹書穆天子傳曰天子自五鹿東征釣於漯水以祭淑人
巳已天子東征飲于漯水之上漯水在祝阿/即今禹城縣
郡國縣道記曰章丘古髙唐縣也春秋時齊邑
史記曰齊威王使眄子守髙唐趙人不敢東漁于河
淄州
十道志曰淄州淄州郡置在淄川縣禹貢青州之域周之
九州爲幽州之境春秋及戰國時屬齊秦爲齊郡漢爲濟
南郡之般陽縣
漢志曰般陽屬濟南郡應劭曰在般水之陽王莽曰濟南
[160-5b]
亭
圖經曰長山縣本漢於陵縣也隋改焉以界内長白山爲
名
漢志曰於陵屬濟南郡王莽曰於陸
郡國志曰長山於陵城散冝生得瑞獸之地
萊州
十道志曰萊州東萊郡置在掖縣禹貢青州之域周之九
州爲幽州之境秦置三十六郡屬齊郡漢志髙祖置東萊
以其在齊國之東故云東萊
尚書禹貢曰萊夷作牧
左傳曰齊侯伐萊萊人使正輿子賂夙沙衛以索馬牛皆
百疋齊師乃還後齊人復入萊萊恭公俘柔犇堂晏弱圍
堂滅之遷萊子於郳
[160-6a]
史記曰周武王封太公於營丘萊侯聞之遂與太公爭營
丘
左傳曰聊攝以東姑尢以西其爲人也多矣聊攝齊西界/姑尢齊東界
謂聊城攝城姑水尢/水也水在即墨縣
漢書郊祀志曰武帝元封元年大旱禱萬里沙孟康云沙
長三百里沙在/郡界
地里志曰長廣縣有奚養澤
周禮職方氏曰幽州之藪曰奚養長廣今/昌陽縣
登州
十道志曰登州文登郡漢牟平縣屬東萊郡文帝封齊悼
惠王子將閭爲牟平侯此即將閭邑也圖經曰古萊子國
也戰國及秦屬齊郡漢巳下屬東萊郡
又曰文登漢腄縣有之罘山
[160-6b]
漢書曰腄有之罘山丹水所出師古曰腄/直睡切
史記曰始皇二十八年行郡縣上㤗山過黄腄經成山後
二十九年又東遊登成山升之罘勒石紀功
密州
十道志曰密州髙密郡置在諸城縣禹貢青州之域兼得
徐州之地秦爲瑯瑘郡漢屬齊文帝分齊立膠西國封齊
悼惠王子卬爲膠西王都髙密
齊記曰密州本東武縣樂府東武吟即是也
秦夲紀曰始皇二十六年齊遂登瑯瑘層臺於山上秦王
樂之因留三月乃徙黔首二萬户於瑯瑘山
呉越春秋曰越王勾踐二十五年徙都瑯瑘立觀臺周旋
七里以望東海
史記曰齊湣王爲燕師所敗唯聊莒即墨三城不下立湣
[160-7a]
王之子法章於莒是爲襄王
徐州
十道志曰徐州彭城郡置在彭城縣
元和郡縣圖曰禹貢徐州之域春秋時宋滕薛小邾偪陽
之地六國時屬楚秦併天下爲泗水郡楚漢之際楚懷王
自盱眙徙都之後項羽徙懷王于郴自立爲西楚霸王又
都於此漢爲泗水郡後爲彭城郡
漢書曰髙祖過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佐酒
發沛中兒得百二十人敎之歌酒酣上擊筑自歌大風之
歌令兒皆習和之上乃起舞忼慨泣下謂沛父老曰遊子
悲故郷吾雖都關中萬歳之後吾䰟魄猶思沛
宋書曰髙祖經略中原以彭城險要置府於此後王玄謨
上表曰彭城南届大淮左右清汴城隍峻整襟衛周固又自
[160-7b]
淮以西襄陽以北經塗三千逹于濟岱六州之民三十萬
户實由此境
後魏書曰尉元上表曰彭城宋之要藩南師來侵莫不因
之以凌諸夏
泗州
元和郡縣圖曰泗州臨淮郡理臨淮縣禹貢徐州之域春
秋屬魯又爲徐子之國後秦滅楚爲泗水郡漢分置臨淮
郡
漢書地理志曰厹猶屬臨淮郡王莽曰康義厹音仇即/連水也
都城記曰周穆王末徐君偃好行仁義東夷歸之者四十
餘國穆王西廵聞徐君威德日逺遣楚襲其不備大破之
殺偃王其子遂北徙彭城百姓從之者數萬徐國今徐城
是也
[160-8a]
兖州
十道志曰兖州魯郡置在瑕丘縣
元和郡縣圖曰禹貢兖州之域春秋時爲魯國武王即位
封周公於少昊之墟曲阜之地周公不就至子伯禽乃就
封之後三十四君爲楚所滅楚以魯爲薛郡𥘉爲魯國魏
太祖爲兖州牧焉
左傳曰季康子伐邾以邾子益來囚諸負瑕杜注云魯邑
也有瑕丘城即今縣
家語曰夫子爲中都宰今有中都城在焉
漢書曰髙祖略地取湖陵方輿地志屬山陽郡即今方與
縣也
左傳曰隱公矢魚于棠即此地唐或爲魚臺縣
漢書曰呉楚七國反天子命周亞夫將三十六軍擊之亞
[160-8b]
夫至淮陽問客鄧都尉䇿安出客曰莫若引兵東北壁昌
邑以梁委呉使輕兵絶淮泗口塞呉饟道使呉梁相弊乃
以全制其極破呉必矣亞夫從之乃破呉今金郷縣有/昌邑故城
魏志曰太祖欲征陶謙時吕布在兖州荀彧說太祖曰昔
髙祖居關中光武據河内皆深根固蔕以制天下進足以勝
敵退足以自守故雖有困敗而終濟大業將軍本以兖州
首事平山東之難百姓無不歸心恱服且濟河天下之要
地是亦將軍之關中河内也不可不先定乃從之
海州
十道志曰海州東海郡置在朐山縣禹貢徐州之域春秋
魯國之東境七國時屬楚秦爲薛郡地後分薛郡爲郯漢
改郯爲東海郡
漢書曰昫屬東海郡秦始皇立石海上以爲東門
[160-9a]
又曰東海郡祝其羽山在南鯀所殛之地王莽曰猶亭
左傳曰公㑹齊侯于夾谷即此
沂州
十道志曰沂州瑯瑘郡置在臨沂縣禹貢徐州之域也春
秋時齊地秦置瑯瑘郡
論語夫子曰點爾何如曰暮春者春服旣成冠者五六人
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歎曰吾
與點也〇又曰子之武城聞絃歌之聲夫子莞尔而笑曰
割雞焉用牛力武城今/在費縣
又曰公山弗擾以費叛召子欲徃子路不說曰末之也已
何必公山氏之之也之適也無可之則止/何必公山氏之適
漢地理志曰襄賁屬東海郡王莽曰章信後屬瑯瑘郡賁/音
肥
[160-9b]
太平御覽卷第一百六十
[160-10a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