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459-1a]
太平御覧卷第四百五十九
人事部一百
鑒戒下
鬻子曰昔周公使康叔守啇戒之曰無殺不辜寜失有罪
亦有無罪而見誅亦有有功而不賞愼之
管子曰齊桓公管仲鮑叔牙寗戚飲公曰何不爲寡人夀
鮑叔牙奉杯而起曰使公無忘在莒管仲無忘束縛於魯
寗戚無忘飲牛車下公避席再拜
晏子曰夫爵益髙者意益下官益大者心益小禄益厚者
施益博也
又曰君子居必擇隣遊必就士可以避患也
又曰人之將疾必先不甘梁肉之味國之將亡必先思忠
臣之語
[459-1b]
列子曰狐丘文人謂孫叔敖曰人有三/怨子知之乎孫叔敖曰
何謂也對曰爵髙者人妬之官大者主惡之禄厚者患處
之孫叔敖曰吾爵益髙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
益厚吾施益博以是免三怨可乎
莊子曰夫畏途十殺一人則父子兄弟相戒必盛從卒而
後敢出祍席之上飲食之間而不知爲之戒過也
文子曰其文好者身必剥其角羙者身見殺甘泉先竭直
木必伐
荀子曰魯哀公問政於孔子曰寡人生於深宫之中長於
婦人之手未甞知哀未嘗知憂未甞知勞未嘗知懼未嘗
知危孔子曰君之問也丘小人也何以知之曰無吾子無所
聞之孔子曰君入廟門而右登自胙階仰見榱棟俯察机筵
其器存其人亡君以此思則哀至焉昧爽而櫛冠未明而
[459-2a]
聽朝一物失所亂之端也君以此思則憂至焉君平明而
聽朝日昗而退諸侯之子孫必有在君之庭者君以此思
則勞至焉君岀魯之四門以望四郊亡國之墟則必有類
焉君以此思則懼至焉且丘聞之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
能載舟亦能覆舟君以此思則危至焉
又曰慶封爲亂於齊而將之越其族人曰晉近奚不之慶
封曰越逺利以避難族人曰變是心也居晉而安不變是
心雖越其可以安乎
又曰桓公徃問管仲曰仲父有病即有不幸政將遷誰竪
刁何如曰不可人情莫不愛其身竪刁自宫而爲君治内
身之不愛何能愛君公曰衛公子開封何如管仲曰齊衛
之間不過十日之行開封事君十年不歸不見父母非人
心也父母之不親安能親君公曰易牙何如曰夫易牙爲
[459-2b]
君主味君之所未嘗食唯人肉而易牙蒸首子而進之其
子不愛焉能愛君公曰孰可管仲曰隰朋可其爲人堅中
而廉外少欲而多信堅中足以爲表廉外可與大任少欲
則能臨其衆多信則能親隣國此霸王之佐也君其用之
管仲死桓公不用隰朋而用豎刁三年桓公南遊堂邑竪
刁易牙衛公子開封及大臣爲亂桓公餒而死
荀子曰伯禽將歸於魯周公謂伯禽曰君子力如牛不與
牛爭力走如馬不與馬爭走智如士不與士爭智
韓子曰西門豹性急佩韋以自緩董安于心緩佩弦以自
急故能以有餘𥙷不足以長續短之謂明至
淮南子曰奔車之上無仲尼覆舟之下無伯夷
韓子曰天下有至貴而非勢位也有至冨而非金玉也有
至壽而非千歳也愿恕反性則貴矣適情知足則冨矣明
[459-3a]
生死之分則壽矣
韓子曰秦昭王謂左右曰今時韓與魏孰強對曰魏強秦
昭王曰其無奈寡人何左右皆然中旗伏瑟而對曰王之
料天下過矣當六晉之時智氏最強滅范中行氏又率韓
魏之兵以圍趙襄子於晉陽决晉水以灌晉陽之城城不
没者三板智伯行水魏宣子御韓康子驂乗智伯曰吾始
不知水可以亡國也乃今知之汾水可以灌安邑絳水可
以灌平陽魏宣子肘韓康子韓康子履魏宣子之足接於
車上而智氏身死國亡爲天下笑今秦雖不過智氏韓魏
弱尚賢其在晉陽之下也此方其用肘足之時願王勿易
也於是秦王恐
又曰呉鐸以聲自毀膏燭以明自鑠
又曰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謂呉起曰羙哉山河之固
[459-3b]
魏國之寳也對曰在德不在險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
蠡德義不修而禹滅之夏桀之居左河濟而右太華伊闕
在其南羊膓在其北修政不仁湯放之啇紂之國左孟門
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經其南修行不德而武王滅之
王恃儉而不修德舟中之人盡敵國也武侯曰善
說苑曰昔成王封周公周公辭不受乃封周公子伯禽於
魯將辭去周公戒之曰去矣子其無以魯國驕士矣我文
王之子也武王之弟也今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於天
下亦不輕矣嘗一沐而三握髮一食而三吐哺猶恐失天
下之士吾聞之曰德行廣大而守以恭者榮土地博𥙿而
守以儉者安禄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貴人衆兵彊而守以
畏者勝聦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博聞多記而守以淺者
廣此六守者謙徳也夫貴爲天子冨有四海不謙者先天
[459-4a]
下亡其身桀紂是也可不愼乎故易曰天道虧盈而益謙
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誡
之哉子其無以魯國驕士矣
又曰春秋有忽然而足以亡者國君不可以不愼也妬妾
不一足以亡公族不親足以亡大臣不任足以亡國爵不
用足以亡親佞近讒足以亡舉百事不時足以亡使民不
節足以亡刑罰不中足以亡内失衆心足以亡外嫚大國
足以亡
說苑曰田子方侍魏文侯坐太子擊趨而入見賔客羣臣
皆趨田子獨不起文侯有不說之色太子亦然田子方稱
曰爲子起與無如禮何不爲子起與無如罪何請爲子誦
楚恭王之爲太子也將出之雲夢遇大夫工尹工尹遂趨
避家人之門中太子下車從之家人之門中曰子大夫何
[459-4b]
爲其若是吾聞之尊其父者不兼其子兼其子者不祥莫
大焉子大夫何爲其若是工尹曰向吾望見子之面今而
後記子之心文侯曰善太子擊前誦㳟王之言而習之
又曰孫叔敖爲楚令尹一國吏民皆來賀有一父衣鹿衣
冠白冠後來弔孫叔敖正衣冠而出見之謂老父曰楚王
不知臣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盡來賀子獨來弔豈有
說乎父曰有說身已貴而驕人者民去之位巳髙而檀權
者君惡之禄巳厚而不足者患處之孫叔敖再拜曰謹受
命願聞餘教父曰位巳髙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
巳厚而愼不取君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
說苑曰魏公子牟東行穰侯送之曰先生將去 之山東
矣獨無一言以教冉乎魏公子曰微君言之牟幾忘語君
君知夫官不與勢期而勢自至乎勢不與冨期而冨自至
[459-5a]
乎冨不與貴期而貴自至乎貴不與驕期而驕自至乎驕
不與罪期而罪自至乎罪不與死期而死自至乎穰侯曰
善謹受明教
說苑曰髙上尊貴無以驕人聦明聖智無以窮人資給疾
速無以先人剛毅勇猛無以勝人不知則問不能則學雖
知必質然後辯之雖能必讓然後爲之故士雖聦明聖智
自守以愚功𬒳天下自守以讓勇力距丗自守以怯冨有
四海自守以廉此謂髙而不危滿而不溢者也
說苑曰齊桓公爲大臣具酒期以日中管仲後至桓公舉
觴以飲之管仲半弃酒桓公曰期而後至飲而弃酒於禮
可乎管仲對曰臣聞酒入舌出舌出者言失言失者身弃
臣計弃身不如弃酒桓公笑曰仲父起就坐
說苑曰常樅有疾者老子徃問焉曰先生疾甚矣無遺教
[459-5b]
可以語諸弟子者乎常樅曰子雖不問吾將語子曰過故
郷而下車子知之乎老子曰過故郷而下車非謂其不忘故
郷耶常樅曰嘻是巳常樅曰過喬木而趨子知之乎老子曰
過喬木而趨非謂其敬老耶常樅曰嘻是以張其口而示老
子曰吾舌存乎老子曰然吾齒存乎老子曰亡常樅曰子知
之乎老子曰夫舌之存也豈非以其柔耶齒之亡也豈非以
其剛耶常樅曰嘻是以天下之事巳盡矣無以復語子哉
說苑曰桓公曰金剛則折革剛則裂人君剛則國家滅人
臣剛則交友絶夫剛不和不和則不可用是故四馬不和
取道不長父子不和其丗破亡兄弟不和不能乆同夫妻
不和家室大凶易曰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因不剛也
又曰老子曰得其所利必慮其害樂其所樂必頋其敗人
爲善者天報以福人爲不善者天報以禍也故曰禍兮福
[459-6a]
所倚福兮禍所伏戒之愼之君子不務何以備之夫上知
天則不失時下知地則不失財日夜愼之則無害矣
太公金匱曰武王問師尚父曰五帝之戒可復得聞乎師
尚父曰舜之居民上兢兢如履薄冰禹之居民上慄慄如
恐不滿湯之居民上翼翼乎懼不敢息
吕氏春秋曰出則以車入則以輦務以自逸命之曰招蹷
之機肥肉厚酒務以自強命之曰爛膓之食靡曼皓齒鄭
衛之音務以自樂命之曰伐性之斧三者冨貴之所致者
也
新序曰楚恭王有疾召令尹曰常侍苑蘇與我處忠我以
義吾與其處不見不思也雖然吾有以得也其功不細必
爵之申侯伯與我處吾所樂者勸吾爲之吾所好者勸吾
服之吾與處不見思之雖然吾終無得也其過也不細必
[459-6b]
亟遣之令尹曰諾明日王薨令尹即拜苑蘇爲上卿而逐
申伯出於國
諸葛亮集先主遺詔勑後主曰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
小而不爲唯賢唯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讀傳必
可讀漢書禮記閑暇歷視諸子及六韜啇君書益人意知
吾終之後汝兄弟父事丞相
鄭玄別傳曰玄病困戒子益恩曰吾家舊貧爲父母羣弟所
容去厮役之吏遊周秦之都徃來幽并兖豫之役候覲通
人大儒得意者咸從捧手有所受焉遂愽稽六藝究覽傳
記今我告尔以事將閑居以安性覃思以終業自非國君
之命問親族之憂展孝墳墓觀省野物曷常扶杖出門乎
家事大小汝一承之吾焭焭一夫曾無同生相依其朂求
君子之道研鑚勿替㳟愼威儀以近有德顯譽成於僚友
[459-7a]
德行立於已志若致聲稱亦有榮於所生耳
曹植別傳曰植博學有髙才年十餘歳誦詩論及賦十萬
言性簡易不事華麗太祖征孫權使植留守鄴戒之曰吾
昔爲潁令年二十三思此時所行無悔於今今汝年二十
三矣可不勉與
文士傳曰陸景誡盈曰重臣貴戚隆盛三族莫不罹患搆
禍鮮以善終大者破家小者㓕身唯金張子弟丗履忠篤
故能保貴持寵祚鍾昆季其餘禍敗可爲痛心
東方朔集曰朔將仙戒其子曰明者處丗莫尙於中庸優
哉游哉與道相從首陽爲拙柱下爲工飽食安歩以仕代
農依隠玩丗詭時不逢
劉向集誡子書曰告歆謙之無忽若未有異德蒙恩甚厚
將何以報董生有云弔者在門賀者在閭有憂則恐懼愼
[459-7b]
事愼事則必有善功而遺福也
蔡邕女誡曰心猶首面也是以甚致飾焉面一旦不脩則
塵垢穢之心一朝不思善則邪惡入之咸知飾其面不脩
其心夫面之不飾愚者謂之醜心之不脩賢者謂之惡愚
者謂之醜猶可賢者謂之惡將何容焉故覽照拭面則思
其心之㓗也傳脂則思其心之軟也加粉則思其心之鮮
也澤髪則思其心之順也用櫛則思其心之理也立髻則
思其心之正也攝鬢則思其心之整也
蔡邕廣連珠曰臣聞目瞤耳鳴近夫小戒也狐鳴犬嘷家
人小祅也猶忌愼動作封鎮書符以防其禍是故天地示
異灾變横起則人主恒恐懼而脩政
魏文帝誡子曰父母於子日雖肝傷腐爛爲其掩蔽不欲
使郷黨士友聞其罪過然行之不改乆乆人自知之用此
[459-8a]
仕官不亦難乎
王脩誡子書曰我實老矣所恃汝等也汝今踰郡縣越山
河離兄弟去目下者欲令見舉動之冝以觀髙人逺節聞一
得三父欲令子善唯不能殺身其餘無惜也
諸葛亮誡外生曰夫志當存髙逺慕先賢絶情欲棄凝滯
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細碎廣
咨問除嫌吝雖有淹留何損於羙趣何患於不濟若志不
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於俗黙黙束於情永竄伏於凢
庸不免於下流矣
又曰夫君子之行静以脩身儉以養德非澹薄無以明志
非寧静無以致逺夫學欲静也才湏學也非學無以廣才
非志無以成學滔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
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丗悲守窮廬將復何及
[459-8b]
崔瑗坐右銘曰無道人之短無說已之長施人愼勿念受
施愼勿忘丗譽不足慕唯仁爲紀綱隱心而後動謗議庸
何傷
太平御覽卷第四百五十九